×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房价疯涨,你的生活品质有改善吗?- 写给工薪阶层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经纪请绕道。

众所周知,本轮房价疯涨,推动力来自外来资金,就加拿大国内的购买力来讲,房价只会随生活消费品的通胀指数而上涨。因此除非你手里握着三五百万现金不知道干些什么,否则是否要追随本轮疯涨然后不停的追加投入,是需要谨慎考虑的。

按官方统计报告,加拿大低收入家庭中位数在1.5万加元,中产家庭中位数在7万加元,年收入30万以上的属于1%的富人群,肉联所谓的50万收入只是起步价的人,实质上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按中产家庭高位数收入在10到15万合理数字来说,贷款金额应该在60到90万之间,加上假设35%的首付(30到50万首付),可以购买的房子价位在90到140万左右。

假如你的收入在15万以上,则属于5%的高收入人群,那么你的选择可以在150到200万左右。

超过了这个价位,则属于1%的富人游戏。

而购买两三百万以上的房子的人,其实很多都是现金购买。不属于我们工薪阶层讨论的范围。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公平,为什么中国新来的人那么有钱,动辄几百万的现金带过来,然后你就很窝心的话,那么你出国就白出了,还是回中国去和大家一块比富比较好。比尔盖茨有比尔盖茨的活法,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活法,否则即便你有了几个亿,想想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几百亿的人,你还是会窝心致死。

你现在会说:给我几个亿,我肯定每天很happy。那是因为你现在只有几万,所以你在盼着你能有十几万,会觉得我有十几万就会很开心,等你有了十几万,你会期盼几十万,然后几百万,几千万的人,他也会发愁为什么没有几个亿。

你放心,人要想跟自己过不去,他/她一定会找到跟自己过不去的理由。

~~~~~~~~~~~~~~~~~~~~~~~~~~~~~~~~~~~~~~~~~~~~~~~~~

房子也是一样。两三口人住一千尺的房子其实也够了,但是很多人觉得三千尺也不够大,总盯着别人还有在住四千五千尺的,那么是不是有个人盖了个一万尺的房子,住五千尺的人就都排队去跳安大略湖好了?

有能力有机会去赚大钱的人,那是他/她上辈子积攒的福分,对于95%的普通人来说,做个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如果被人忽悠的头脑发热去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的事,可能会多赚到一些钱,但其中过程承受着的痛苦远远超过钱所带来的快乐,那么仍然是得不偿失。

这世界上又欢乐又赚钱的事基本没有,基本上快乐的时候都是花钱的,赚钱的事都不是太痛快。明星有明星的代价,二奶有二奶的付出。

房价上涨的根本因素在于货币超发和全球性的货币流动,通胀为因,最后也成为果。房价短时间的超速上涨给大多数人带来纸上财富,最终将导致通胀的加速,而纸上财富之外的可流动性收入没有随之提高的话,同样品质的生活又必需更多的货币来维持,最终只会让人感觉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所谓的Refinance将房屋的增值部分换出现金来花掉属于寅支卯粮,将未来的收入提前消费掉。Refinance可以作为固定收入出现异常之时用来应急,这也是房子作为固定资产本来的作用之一。

收入高、睡得着觉的人,自然可以去追房价这趟车,但是如果按这个论坛的说法,不停的以小换大,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还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比较好,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的投资品种是只涨不跌的,高风险高收益,反过来高收益也存在高风险,现在赚得多的品种,一旦势道转向,就变成赔得多的品种。同样下跌30%,150万的房子赔50万,300万的房子则要赔进去100万。

我一般对周围朋友的建议(我一般不建议,除非他/她看到别人赚钱实在心痒),则是不要轻易买入卖出,如果有一个在住的,就再买一个中低端价位,不一定去追求最大的涨幅百分比,但是但许市场转向,可以及时卖出,而且对自住房没有影响。投资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是区别对待比较稳妥。

我们虽然做物业管理的,但是我们很少做房屋出租,所以这个建议并不是出于为了我们自己房屋托管,出租太麻烦了,我们轻易也不愿意做。

如果收入本来不高,为了在房子上多赚些钱就更加的节衣缩食,则是个人选择了。

一家之言。YMYD - Your Money Your Decision.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枫下觅巢 / 房价疯涨,你的生活品质有改善吗?- 写给工薪阶层 +19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经纪请绕道。

    众所周知,本轮房价疯涨,推动力来自外来资金,就加拿大国内的购买力来讲,房价只会随生活消费品的通胀指数而上涨。因此除非你手里握着三五百万现金不知道干些什么,否则是否要追随本轮疯涨然后不停的追加投入,是需要谨慎考虑的。

    按官方统计报告,加拿大低收入家庭中位数在1.5万加元,中产家庭中位数在7万加元,年收入30万以上的属于1%的富人群,肉联所谓的50万收入只是起步价的人,实质上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按中产家庭高位数收入在10到15万合理数字来说,贷款金额应该在60到90万之间,加上假设35%的首付(30到50万首付),可以购买的房子价位在90到140万左右。

    假如你的收入在15万以上,则属于5%的高收入人群,那么你的选择可以在150到200万左右。

    超过了这个价位,则属于1%的富人游戏。

    而购买两三百万以上的房子的人,其实很多都是现金购买。不属于我们工薪阶层讨论的范围。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公平,为什么中国新来的人那么有钱,动辄几百万的现金带过来,然后你就很窝心的话,那么你出国就白出了,还是回中国去和大家一块比富比较好。比尔盖茨有比尔盖茨的活法,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活法,否则即便你有了几个亿,想想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几百亿的人,你还是会窝心致死。

    你现在会说:给我几个亿,我肯定每天很happy。那是因为你现在只有几万,所以你在盼着你能有十几万,会觉得我有十几万就会很开心,等你有了十几万,你会期盼几十万,然后几百万,几千万的人,他也会发愁为什么没有几个亿。

    你放心,人要想跟自己过不去,他/她一定会找到跟自己过不去的理由。

    ~~~~~~~~~~~~~~~~~~~~~~~~~~~~~~~~~~~~~~~~~~~~~~~~~

    房子也是一样。两三口人住一千尺的房子其实也够了,但是很多人觉得三千尺也不够大,总盯着别人还有在住四千五千尺的,那么是不是有个人盖了个一万尺的房子,住五千尺的人就都排队去跳安大略湖好了?

    有能力有机会去赚大钱的人,那是他/她上辈子积攒的福分,对于95%的普通人来说,做个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如果被人忽悠的头脑发热去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的事,可能会多赚到一些钱,但其中过程承受着的痛苦远远超过钱所带来的快乐,那么仍然是得不偿失。

    这世界上又欢乐又赚钱的事基本没有,基本上快乐的时候都是花钱的,赚钱的事都不是太痛快。明星有明星的代价,二奶有二奶的付出。

    房价上涨的根本因素在于货币超发和全球性的货币流动,通胀为因,最后也成为果。房价短时间的超速上涨给大多数人带来纸上财富,最终将导致通胀的加速,而纸上财富之外的可流动性收入没有随之提高的话,同样品质的生活又必需更多的货币来维持,最终只会让人感觉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所谓的Refinance将房屋的增值部分换出现金来花掉属于寅支卯粮,将未来的收入提前消费掉。Refinance可以作为固定收入出现异常之时用来应急,这也是房子作为固定资产本来的作用之一。

    收入高、睡得着觉的人,自然可以去追房价这趟车,但是如果按这个论坛的说法,不停的以小换大,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还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比较好,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的投资品种是只涨不跌的,高风险高收益,反过来高收益也存在高风险,现在赚得多的品种,一旦势道转向,就变成赔得多的品种。同样下跌30%,150万的房子赔50万,300万的房子则要赔进去100万。

    我一般对周围朋友的建议(我一般不建议,除非他/她看到别人赚钱实在心痒),则是不要轻易买入卖出,如果有一个在住的,就再买一个中低端价位,不一定去追求最大的涨幅百分比,但是但许市场转向,可以及时卖出,而且对自住房没有影响。投资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是区别对待比较稳妥。

    我们虽然做物业管理的,但是我们很少做房屋出租,所以这个建议并不是出于为了我们自己房屋托管,出租太麻烦了,我们轻易也不愿意做。

    如果收入本来不高,为了在房子上多赚些钱就更加的节衣缩食,则是个人选择了。

    一家之言。YMYD - Your Money Your Decision.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写得很好,唯一不同意的就是市场转向时要卖投资房不容易,因为房子流动性很差
      • 对。买在最低和卖在最高只有马谡做得到。实际操作还是要做好计划,是准备左侧交易还是右侧交易。
    • 是啊,不要被现在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冲昏了头脑。 +3
    • 衡量工薪阶层能不能负担得起, +2
      这个不能用一百万以上的房子去衡量,要用低位偏远一点地区的房子去算,现在六十万左右的townhouse 或30-40 万的condo还有,可能远一点旧一些,北上广的工薪阶层已完全不能负担起房价,但是房市依然红火,为什么?人气很重要,北上广多伦多各有优势,不过只见北上广的人大量移往多市,没见反方向的。
      • 谁也不会知道什么时候行情会转,但货币长远是贬值的。海外资金还在流入,高端市场主要是海外买家。
      • 我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谁负担得起,而是说负担不起的话是不是还要硬上。 +3
        • 圈子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没有必要去担心别人的钱。海外买家的实力很强的
          • 但是我们是生活在加拿大的。短期资金涌入其结果是扰乱本地市场。
            • 我觉得不是短期的,而且本地经济确实得益了。
              • 想当初萨省农地,最初也是卖给外国人的,但中国的资金过来炒作以后,当地农场主反对呼声很高,之后就限制非加籍人口的购买了。
                • 买农地的大多数是坐移民监的,都有身份,沙省投资移民不难的,有特别省提名。
                  • 在安省买地的也不少。
                    • 最近几年买地的多起来了
        • 负担得起,负担不起没个标准,银行能贷款给你就说明你负担得起,心里承受能力因人而巳,但是这十几年买房的人的物质水平肯定比同等条件沒买房的高,而且不是高一点点。 +2
          • 银行暂不懂啥同时贷款虚开租金之类的,现在是不是越来越严了?越来越依靠为低收入低信用人群提供解决方案的贷款经纪了? +1
          • 买了房的物质水平比没买房的高?接盘侠后继乏力呀! +1
            • 这个你都不敢承认? +1
              • 物质水平高?纸富水平高差不多。卖家具的最近生意清淡,一堆“豪宅”里堆的破旧家具,除了吃饭还贷,不少豪主就剩纸富了 +2
              • 你这么多房,物质水平咋一直停留在1.99瘦肉碎呢,怎么不随通胀提高一下呢?更何况你的N套房应该提高物质水平N倍于通胀才对呀
                • 你怎么知道他有多套房?
                  • 他自己说的呀、还到处教导父母道义,号召大家给子孙多囤房,免得子女日后抱怨家长
                    • 翻出来看看?我什么时候说过?还有我什么时候说我吃1。99肉碎了?
                      • 哎哟,现在忘啦,年初时候和老松一样拒不承认物价上涨呢。你号召为子孙囤房也忘了?最近换广告词了?
                    • 你上当了
                      • 不会吧
                      • 是这样的,对意淫的乞丐而言任何人都比他们有钱,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才是正义的化身,任何比他们有钱的人都是些骗子
                        • 你是不是做过丐帮长老,言必称乞丐臭要饭的,天天丐帮思维 +5
      • 不用装傻,中国不给你移民,当然比移到这里的少。。拿了身份就回国的多了,叫回流
        • 回流的大多数都是在这混得马马乎乎或混不下去的。
          • 嗯,留在这里做做各类经纪管道工的都是winner,天天盼望祖国解放军的 +4
            • 大多数人要回去是沒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工作做,有工作的话工签並不难,移民回去也没必要,难道中国护照比加国的好用?
              • 中国挣钱比加拿大容易啊,不然现在谁来解救你们。当然,出来太久丢掉专业又跟不上形势的涨涨涨,回去和满世界会讲中文的年轻人抢中介生意很难,是不敢回流
                • 真的吗?回去仔细问问清楚再说。 +3
                  • 回去多少回了,你是多少年没回国了?要不要去考察一下祖国的工资和房价?
    • “房价只会随生活消费品的通胀指数而上涨”,哈哈哈
    • 加拿大工姿, 芳价一象只谈平均数...
    • 精华 净化 +2
    • “因为你现在只有几万,所以你在盼着你能有十几万,会觉得我有十几万就会很开心..." 现在的情况是,睡大街的乞丐都想能有至少几亿几十亿,没有的话就在这天天喊爹,这种现象也值得好好探讨一下 +3
      • 睡大街的如果是原来亿万负翁高杠杆跌回去的,是得有你们涨涨涨这想法 +2
    • 好文章,有深度! +2
    • 写得很好 +1
    • 看半天没看懂,观点太模糊。银行比你更懂风险。银行如果愿意借钱给你,就上。
      • 老松,美国零首付不是银行行为?不要说美国银行比你傻。 +2
        • 那好,再加个定语:“只要加拿大的银行愿意借钱给你,就上”
          • 借不到也可以技术处理—abc语 +2
    • 刚才看到有人把你的贴转到美国网站了 +1
      • 看来在美国的对加拿大不怎么关心。
        • 好像美国的房贷利率比加拿大高, 可能他们在用美国的房贷利率计算 +1
    • 难道中产的最大投资房产狂跌他们就幸福了?一个不懂房产真正意义和价值。除了误导大众之外别无作用。 +2
    • 既然不鼓励出租, 请问买个中低端价位如何操作?
    • 只要“上了车”,形势就没那么严峻;卖方和买方的物业都是水涨船高,现在是100-150之间的被疯抢;150-200 之间的被积极竞价;200 - 250 消停安静了好多(薪水+其他收入来源);250+ 双方(主要是买方)可以理性出价了,因为250现在是工薪家庭的天花板... +1
      • 同样。。。250基本上是工薪阶层的天花板
    • 很对,但是,这里不少人是以炒房来赚钱的,手里十几套甚至几十套,玩的就是心跳,今年算是中了大运,聪明者会果断地出场,否则这么高的利润错过太不可思议,探长你要谢谢我这句话。 +3
      • 他已经顶着炮弹吆喝出货呢,估计银行收紧经纪先知 +3
    • 在加国能借税前收入6倍的房贷?在美国负责任的银行一般只给借x2.5的。
      • 新移民和歪果仁还不受这6倍限制,探长们经常鼓吹可以贷到8成。惊呆了吧,知道为啥这么火了吧
        • 天朝的土豪跟小加苦逼的工薪不在同一个市场。工薪借x6 玩死自己.
    • 说得很实在.其实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女主人是那种比较爱面子,好胜型的,自从第一次买房到第二次换房,把全家老小折腾得够呛. +2
      结果是搬入大房后一直抱怨水电地税高,家里温度设置很低,灯都不愿多开. 现在她正焦虑老公公司的裁员危机... 虽说每家都有难念的经,如果我像她这样折腾,估计我LG真得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