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兰色大门
(——好友说过:每认识一个人,就好象在你面前打开了房屋的一扇门,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惊喜,如果适合,你可以进去甚至成为房屋的主人;如果不适合,你可以选择退出或寻找下一扇门。但是你一定要有勇气推开它。
(一)
傍晚,她在热闹的SOGO里为换券费尽心思,晕头转向。忽然,手机响了,一个男声“我是**俱乐部,你报名参加了我们的活动。都喜欢什么内容,可以选择一下吗?”她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同宿舍女生给她说的话“我老公单位要为未婚员工成立一个俱乐部。要是有人通知你有活动,可别觉得太突兀啊。”随后的时间,她几乎已经忘记了此事。
“当然是便于交流的了,体育活动太累,大家也没有时间说话。”她爽朗地说。在对方提供的选项里,她挑了“爬山和酒吧聊天”。对方笑起来“这么冷的天,准备站在山上喝风啊?”她反驳“那又有什么?”……通完电话,咬咬牙,她终于买了那件很“跳”的兰色羽绒服和相同品牌的兰色毛衣。这个月卡里的工资莫名其妙地陡减,问会计也不知原因,一气之下她想奢侈地款待自己一把。毕竟还是最喜欢的衣服嘛!从前她常常会根据荷包来压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但是年纪增长,却不再想勉强自己。
几天后,加班晚归的路上,她的短信突然响起。打开一看“你好!我是**俱乐部,通知你本周参加爬山活动。不知你现在是否方便,请回电话。落款是**.”紧接着还有一条,是同样的号码。风很大,她有些疲惫,还是拨通了那个号码。她的手机不能发中文短信。“请问是**吗?我是**单位的**.”她竟然职业习惯般地带出了自己的单位。一个成熟的男声传来,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他好象比较熟悉她的单位,于是自我介绍里都围绕着工作。他是做技术的,班里学文科的女生都想找理工科的男生做BF,似乎他们更稳重和可靠,也能弥补一下她们理性思维的不足。有时她觉得面对初次相识的异性大谈WORK,肯定会将其吓跑。可是她总是改不了,而且越谈越激动。他问了她毕业的学校,她没有问他的。好象总是她回答的多,问的少。她问“这个活动是怎么组织的?”他说“我们交了会费,然后分配给我们需要通知的人。我恰好通知你。”她说“哇,男女太不平等了。我们都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其实她并不是针对他。
她站在寒冷空气笼罩下的车站等车,他突然问“上周我们部门刚刚爬过香山。你这些天有没有空,我们可以提前见面。明天我正好去你们单位附近。”她知道,他的单位特别远,要坐很久的公车,那里是京城IT精英们聚集的地方。她竟然脱口而出,你们那里的房地产很发达。其实她也只是知道皮毛而已。“还是等到周六再见面好了。这些天有一个急活儿。”她不习惯同时做很多事情。其实她心里也在隐隐担忧,倘若两个人提前见面不合适的话,是否周六还能继续参加活动,岂不是很尴尬?和一大群人在一起,就没有单独面对那样目标明显了。对方好象有些失望,但也不再勉强。她又问他要了组织者的电话,他在短信里发给了她。
组织者通知她到他们单位坐车出发,她却强烈建议自己和同学直接去香山。组织者有些无奈。周五的晚上,她陪好友找了一家理发店洗头,里面的电视声和电吹风声此起彼伏,她有些心不在焉和犹豫,要不要告诉他,明天她不从他们单位出发。他会不会刻意等着她。告诉他呢,他们好象还没有走到那样近的地步,而且时间已经这么晚了;不告诉呢,倘若他空等着怎么办?对于感情,她一直不大喜欢主动,况且又是女孩子。也许是这个星座的特点吧。
突然,手机短信响了。是他发来的,开头是提醒,然后是明天坐车的地点,最后祝福晚安,落款是他的名字。她有些感动,虽然没有见面,可以感觉到他是个挺细心的人,连短信在这个夜里都显得特别地温暖。她穿着毛衣走出去,拨通了他的号码。她告诉了明天的决定,听得出来,他有些失落。他们约定,在香山门口见面。挂电话前,她说了一句“你早些休息吧。”其实她不过是懒,不肯早起;而且还很固执,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她知道如果去他们单位坐车,也许能多一些时间让彼此了解。只是,她有些害怕见面。她对于先是声音而后辨认本人突然有种莫名的恐慌,也许她总爱籍着声音去幻想许多。
(二)
第二天,她和两个女孩大早上就开始在屋里折腾,尝试着用瓶瓶罐罐来打扮自己。虽然已经不是少女时代了,也不算什么时尚女郎,大大小小的单独相亲倒是见识过几次,但像这样大范围的面对陌生人还是头一遭。或者因为她提前认识他们中间的他,所以比较在意吧。好友在楼下都等着急了,天气很冷。看看时间都快到了,她们决定打车去香山。为一场约会做这样奢侈的举动,不知会不会被人笑话。
一路上她都有些紧张,哎,如果一个都不认识也倒罢了。山上的风正瑟瑟,他打过来一个电话,说车堵在路上了。这样反而让她松弛下来。四个女孩,她和他成了单线联络的主要代表。她们乱开着她和他的玩笑。她和她们边走边打打闹闹,好象又回到了久违的女生宿舍,帮她们报名同学的早已嫁作人妇,当年可是她们中间最能闹的一个。无论友情多好的同性,最后不过都是被一个男孩“俘虏”过去。如果到最后,只剩下了她,不知道还能不能坚守下去。可是如果遇到了一个好男孩,为何不甘愿地向他举手投降呢?呵呵。
每隔几分钟,她都会和他通一次电话,告诉彼此的位置。也许好事总是多磨,她们等在前门,他们却去了后门。她们自己买了门票。终于她看见一群年轻的男女,扯着红旗和绿旗走来。组织者昨天就说,这是他们的标志。她很想笑,很久都没有这样雄赳赳如同出游般的感觉了。她的手机响了,竟然没有接上。她的心有些跳,在门口那一群人里面,她猜测着究竟是哪一个。高的矮的?穿什么衣服?终于她看见远处有一个正在拨通手机,好象戴着眼镜,个子和正在上大学的表弟差不多。她跑了过去,竟然有些语无伦次。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把身后的女孩一一推荐。他长得很书生气,比他声音的年龄要小许多,穿着卡其色的外罩,手里提着矿泉水。不知为何,面对电话刚刚很熟悉和很期盼的他,她竟然不知该说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这样看她?她突然觉得自己身上那件蓝衣服在灰蒙蒙的山上有些刺眼。
在门口点名的时候,组织者突然冲她大叫起来,昨天他们也通过电话。“原来你就是**?不是登记着身高一米七吗?”她被突然而来的话刺得也回敬道“你听谁说的?”她更感觉像是被人从暗处打了一拳,无地自容。于是大踏步向前走去,甚至忘记了和他说话。其实她最顾忌的还是他的感受,组织者让她在众人特别是他的面前很丢脸。几个女孩上前劝她,她感觉到他在后面默默走着,也许不该用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他。后来他上前来悄悄地问她“生气了?”她不好意思“对不起,有时候我的脾气有些大!”他和她并排走着,话开始多起来,好象渐渐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一群年轻人举着大旗,快乐地向前走。她也不觉得陌生。话题围绕着她的职业,没有想到,他对她的行业竟然很了解,和他聊天很愉快且没有距离。
慢慢地她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在家乡上的大学,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了北京,都用着同一个网站的邮箱,都read economic newspaper,他们的职业变化速度都很快,都有些吃青春饭的感觉,他们的性情都稳重而平和。他和她认识了四年的舍友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还拥有同一个星座。也许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相似,让她觉得即使第一次见面,也如同熟悉了多年的老友。直到一个多月后,当他和她只隔着邮箱是淡淡地通信时,她知道了他们之间更多的相似点。都没有在大学找朋友,都怀念校园里的学子情怀,一直都走得比较顺利也遭受过小小的挫折,都对事业热爱执着,也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如学生时代般纯真的恋情。也许因为相似,可以让两个不相识的人走得很近,也许是过于相似,会让两个走得很近的人重新走远……不知不觉,那一路寒冬中的风光好象都变得温馨起来。虽然早已看不到红叶,虽然身边有很多的男男女女,但是她的世界里好象只有他,他谈话的内容里也只是她。几个女生故意走在前面,给他俩留出了空间。有时她们回过头来,望着他俩会心地笑。也有很多他的同事望着他们拉在后面,但是她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她第一次跟一个男孩走得那样近,而且那样放松和自然,她的心里慢慢溢上来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
也许因为风华正茂,爬山的时候,俱乐部的年轻人彼此间已经很是熟捻了。男孩会抢着帮女孩提东西。大家互相开着玩笑,并不觉得累。她有很长时间没有来运动,最近的记忆是工作时候曾路过附近的蜜蜂研究所,也没有时间去北京植物园看看。然后就是上学的时候和同班同学去八大处游玩,记忆都已经渐渐久远了。而俱乐部的男孩平常的工作也一定很辛苦忙碌。现在的他们好象都在弥补失去的休闲时光和在集体中恋爱的感觉。有时她故意爬得很快,拉着走在前面的同屋女孩的大衣衣角。回头时可以看见他默默跟在后面,鼻尖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平常一定很少活动吧,她想。休息的时候,他问她,要不要喝水?然后分别给她身边的女孩让。随手会有很多人递上零食,会有人拿着相机义务为大家拍照,可以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有这样一大群可亲的朋友,有一个身边的人,她好象被幸福包裹起来。她剥了一个果冻,先问了一圈,最终给了他。他指着自己的黑皮手套,问她“要戴吗?”也许得到彼此关心和照顾,是很多人愿意在年少的时候陷入恋爱的原因吧,可是那时她竟然一直在故意逃避和远离。仿佛怕自己陷得愈深就会失去得愈痛。现在她开始一点点品尝到那种满足的滋味,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和为什么。
在半山腰,她和几个女孩故意开着这些IT精英的玩笑,比如薪水,比如裁员。其实她们并没有将这些看得太重。那些男孩开始解释外界的传言。他也在其中微笑着插话。大家还像在学校讨论问题一样热闹。他们中间的两个男孩,四个女孩,组成了一个小分队,开始单独行动。山上的风呜呜作响,他们躲进山庙的小卖部里。另一个男孩请大家吃烤肠。他们六人站在屋子中央,填充着饥饿。再出来时候发现大家都已经下山了。他给她讲述着工间休息时候大家上网贴帖子的情形,他说有的同事会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发布和大家共享。她还记得当年自己在公司主持论坛的情景,那些快乐而忙碌的日子,最后因惨遭“封杀”它们都一去不复返了。下山的疲惫很快被聊天冲淡,她觉得和他走得很近。
一天的旅游就要结束。组织者给大家打印出了男女孩的通讯录,好快的速度呵。在出口的地方,她突然发现两个女生有些失落,想要提前回去,她也有些动摇。可是组织者还是建议大家吃顿饭。虽然男生交纳了会费,可是饭钱还是需要自理。她劝了她们半天终于答应下来,他远远地看着。在香山门口,很光芒的夕阳下,一群青年人合念留影。组织者非点名让她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一下被推到众人面前,她有些不适应。她想,他一定是站在最后面的位置吧。
几个女生去WC,开始叽叽喳喳。她们冲着她说“哈哈,你肯定有戏!”她推搡着回答“哪里!”然后她们大笑。一个女孩提醒,小心,旁边隔音不好。她们出来的时候,看到他远远站在那里等着。她竟有些心虚,不知该说什么好。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的花饰和图画,和着叫卖声,演绎着冬日里的普通生活。她主动和他搭话,他好象并没有什么异样。他们并排走着,话题又在继续。
吃饭的地方在市内,他们这么多人几乎占去了一辆公车。她们很善意地为他俩让座,他看了一圈终于坐下来。他为她和周围的一个同事买了票。她安然地接受着这一礼遇。在晃动的车里,她偶尔沉默地望向窗外,总觉得一切都发生得都不够真实,比她想象中要“好”很多。他的话还是挺多,不停地谈着她的行业。那种好奇的发问让她感觉就像在和表弟说话,她终于能近距离地看清他,站着的时候他要比她高出一头。头发微卷,眼镜下面有一双弯弯而双眼皮的眼睛,皮肤光滑,嘴角总是在微笑。而她穿着兰色外衣和兰色牛仔,扎着兰色发带,背着兰色小包、连手机也是兰色的。当他们对视时,她觉得自己很轻松很恬静,他让她有种回到了校园里很踏实和青春的感觉。
下车后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左右看,然后很照顾地提醒她,或者伸出手来礼貌地护一下。后来在他送她去建国门的时候,他也是那样。在那样黑暗的夜里,她觉得身边好象突然多了一盏温暖的灯火。虽然她后来知道他比自己小一年,还是家里的独子,可是在过马路的那一刻,他却好象她的GG一样。以至于后来回忆起来这些片段,她常常想,将来他有了女友,一定会对她很呵护、体贴。
记不清大家最后走进了清华附近的哪一家饭馆。好象包间很大,一群人分成了两桌,上面摆好了火锅。在等待的时候,她去了卫生间。回来的时候,发现他们给她留好了位置。也许是无意,也许是有意,虽然他们是在两张不同的桌子上,但是他还是坐在了她的右边,在车上他们也是这个位置。他穿着一件普通的黑毛衣,桌下的腿伸得比较长。她低头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他腕上的那块表很精致。他应该那种是对生活细节比较讲究、并且衣食无忧的男孩吧。组织者恰好坐在她的正对面,不打不相识,他们基本上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她看到对面白衬衫领口处闪着光泽的几枚纽扣。有时她的眼力总是这样敏锐。
火点燃了,里面的汤慢慢沸腾起来,把每个人的脸都烧得暖融融的。组织者提议大家开始自我介绍。于是从临近门口的那一桌开始站起,报上家门。大伙在下面间或插科打诨,笑声不断。她好象恢复了爽朗性情,有时会前仰后合,忘了淑女形象,也不顾及他在旁边。轮到他时,突然站起,向本桌的每个女生都恭敬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当她双手接过他名片的那一刻,忽然觉得刚才那个在她身边口若悬河的他瞬间变得有些陌生了。
随后的话题围绕着新东方的一个女孩展开,因为大家都去听过她们的课,有不少的亲身经历。因此饭桌上顿时变成了“新东方答疑专场会”,就连对面那桌也静静地听他们高谈阔论。接下来又围绕着房子的话题继续深入,组织者刚工作两年,就在北边贷款买了“金屋”。最有意思的是他竟然把“新房”租给了别人,而他自己又去别的地方另外租房,其中的差价足够让他支付贷款。几个女孩都评价组织者真是精于算计。而他在谈起这些时好象也很有把握,这些IT青年的辛苦收入已完全能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拥有足够支付的能力。这也是吸引很多MM的原因吗?她没有想过这么多,也没有插进话。后来同屋告诉她,他在说这些的时候扭头看了她。但是她当时并没有察觉。但是后来在回去的路上,他询问了她们租住房子的情形。她不大喜欢问别人这些,而习惯了被别人询问吧。
一直以来,房子、车子在她心里不过都被看作身外的附属品。她相信人来到这个世界,应该有比房子和车这些更重要的东西等着去争取。但是,现在这个话题却不得不让她偶尔认真考虑。她清楚真要自己开始承担时,那可不再是一般的压力。如果说,当年在选择工作时,她已经毅然放弃了那个可以带来房子的单位;那么将来选择另一半,她也希望不要被房子等类似的物质所束缚。文章里有很多故事说为了房子,使很多男女走到了一起,那是怎样一种无奈。她也清楚记得“有了房子未必有家,有了家也未必有房子。”而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共同奋斗、共同支撑,因为有爱才会共同承担房子的人。谁知道呢,是不是一种理想的假设?谁说,单身女孩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一套房子或者一部车?但是在他们的有关房子的话题中,她突然觉得自己积累的语言和经历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后来再说了些什么,她都记不得了。好象她一直不语,低头吃菜。偶尔她的筷子伸到旁边盘里去夹冻豆腐。可惜粘得太紧了。他的筷子也伸了过来,一点儿也不见外地来帮她分开。她扭头说了声谢谢,他的面孔被汽熏得泛着微红的光泽。后来她又去夹的时候,他的筷子却没能帮着分开。于是她就把盘子里所有的冻豆腐都丢在了自己面前的锅里,她有些不好意思。吃罢,组织者们突然拿出一张意见表格,让大家当场填写。她看见里面的选项是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感受。最要命的还有一项是今天你有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有什么话要告诉他(她)?几个女孩嘻嘻哈哈说带回去填好了。他在旁边低着头,不说话。她本来想直接划上对钩,可是看着众人,她又把表格放回包里,她对事态没有把握,何况也不该这样主动吧。组织者还让她们回去交几篇《香山游记》。
他令人吃惊地提出要送她们回家。她说晚上还有一个聚会。其他的人都散去了,毕竟这只是大家的第一次见面啊。她看见他站在门口等着。她本来想说,你住得那样远,还是直接回去吧。却脱口而出,你们看起来都很像学生。他说,哪里。我平常都是和他们的头儿接触。他提议大家去坐轻轨“尝试一下吧”,真的,自从开通以来,她每次都是匆匆地从旁边路过,她喜欢走比较熟悉的路线。几个女孩在路上都借故分别走开,最后到西直门换乘的时候只剩下了他俩。在那条走过很多次的地铁线,在那些川流的人潮中,她却都视而不见了,因为身边多了一个他。去建国门的车来了,很挤,甚至门口都被塞满。他就开始一节节地向前跑,然后回头望她。她知道,他在寻找比较空的车厢。而她跟在后面,像个孩子。终于在一节车厢停下,他拉住了扶手,而她则站在门口。他突然看了身边一个男士手中拿着的报纸,说“是你们竞争对手的。”他用手拨了一下头发,羞涩地说“都吹乱了。”她仰头望着他笑了。恰好他们面前空出两个座位,他依然坐在她的右边。他讲起去北京电视台参与节目录制的情景,“原来掌声都是事先让观众做好的呵。”他感叹着。
建国门很快到了。她说,你不用出站了。她希望他的票不要浪费,况且回去太晚就可能没有车了。他说,没关系,反正时间还早。然后站在地图旁看了一会儿,指着一个出口说,走那里吧。她不再推让了,有种小小的感动。后来她在给他写的邮件里,多次感谢他送她的情景,而他一直都没有多解释。多年以后想起这些,她发现他那样的坚持和沉默是有原因的吧,也许知道那次的分手之后是很少有机会再见面的了。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灯火齐放的长安街有种别样的眩目和雍容。这是她一直深深喜欢着北京的原因,当年是为理想而不是为某个人,现在却是因为那份感觉而喜欢北京。路上少有车辆、行人,偶尔会有风卷树叶的呼啸,蓦地飘落在她的脚边。穿过马路时,恰好身边有一辆车经过。他甚至拉了她一下,说小心。她吐吐舌头。她看着街道两边的四方体说“这可是当年北京十大建筑呢。”他说“哦,我说怎么这样眼熟。我爸很早以前的一个旧笔记本里就有这座建筑的照片。”
催她的电话打了过来,她要去的是一家“蒙古人”的饭店。他说曾经在路边见过。她问他一回儿怎么回去,他说坐附近的公车。终于在一个街道里他们看见了那个闪烁的招牌。他还在讲着在首都机场打车被宰的经历,话没有说完,他们已经站在饭店的门口了。除了门口玉立的女招待,没有其他人。他望着她举起了告别的手,表情有些平静。而她迈上了台阶,扭头说声谢谢你,有空打电话好了。
她后来才意识到,当她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时,意味着她离他也越来越远了。她甚至策划着这个故事结局可能的N个版本,也许她应该留下和他好好聊聊,上面虽然有一群人在等她,她完全可以推辞掉,毕竟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她应该大方地邀请他上去和朋友们见见面,后来她甚至想,也许……其实也许根本就没有也许。在温暖的蒙古包里听着激情的歌舞,大块吃肉和喝酒,听众人开玩笑。在那些震耳的音乐和一群熟悉的人中,她突然觉得有种找不到自己和无人能懂的孤独,深深地一点一点地袭上了心田。白天的一幕幕场景还在重演,怎么都挥散不去。现在的他好象当年在学校里的她,也许很稳定很单纯的环境;而当年学校里的她却傻傻如孩子,甚至设想外面的社会有多复杂。其实接触了也不过如此吧。工作、饭局、应酬……一边是她喜欢的文字,一边却是她已经厌倦的人际交往。她突然开始担心,不知道他安全归家否?晚上好友给她打电话询问行情,她在喧闹的酒楼中回答“不知道”,虽然刚才的感觉还没有散尽。已经有不少男孩给好友打电话暗示了,好友着急地询问着她的意见,她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她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三)
第三天,同屋睁开眼,突然很严肃地说她很快就会被嫁出去了。她很想笑,哪里有一次碰面就这样迅速发展的事情,况且也不保险。曾经嫁人是她们这个年龄的女孩最爱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样的聚会其实太匆忙,除了他和她有机会走得比较近一些,其余人不过是过面之交。
同屋又开始仔细地分析他和她,理性得让她觉得可怕。她知道年长于她的同屋应该阅人比较准吧。最后同屋劝说她应该稍微暗示一些,不要再次错过自己的幸福。另外一个女生也总拿自己亲身的例子来劝戒她。她虽然觉得女孩并不好太主动,况且以他从前的表现,她预感,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应该会去主动争取吧。但是还是给他寄了一份有她文字的paper,magizine,和一张名片,没有通知他。她猜想,他会以怎样的方式回答。思考?沉默?打电话?或者……
一个星期里,她接过组织者的电话,问她参加活动的感受,她王顾左右了一圈,没有直接表达。表格和游记她也没有写。后来两个月后,她在给他的邮件里坦白地说,香山里几乎全是我和你的记忆,所以没有办法拿出来公开地和别人分享……渐渐地她已经平静下来了。某天突然她的邮箱里多了一个名字。她紧张地打开,果然是他,说非常高兴地收到了她寄出的东西。还发现了她的星座,顺便也告诉了他的。他说她寄的杂志中文章很不错。最后说他们的地址已经换了。除此之外,言语中读不出太多的感情色彩。于是她也说了一些感谢那天的话,因为她从来不喜欢勉强。
就在一切都很温和的时候,她遇到了几乎是她当年职业生涯中最致命的一次打击。至今回想起所有的过程,她都不知道如何发生或者如何结束。最关键的时刻大概是她去S出差的日子,也是宣布结果后的第二天。很多人劝她不要离开,可是过于自信的她,以为工作可以换来一切的她,或者不忍放弃朋友承诺的她。还是出发了。那也是俱乐部的第二次活动,她和他都没有去参加。在走之前,他写信祝她一路平安。虽然她很想告诉他自己经历的那些不如意,可是在那一刻,她竟然做到了波澜不惊地回信。在另一个曾经熟悉的城市里,白天拼命投入工作,夜晚拼命放松自己。在一座叫“老窦”的酒吧里,她和同行们玩着猜拳、扔飞标的游戏,和观众一起参与主持人掷色子赌酒的游戏。看着两个伶俐的年轻女孩在台上蹦跳,她突然想到了自己那些逝去的青春和活力四射的时代。当舞曲响起,看着那些恋人依偎在一起漫步。她的泪终于止不住地大颗大颗滑落,像开了闸的水库。也许只有人当远离了曾经熟悉的环境和人,情感才会那样肆意蔓延、毫不遮掩吧。没有人看清她,也不必有人来为她释怀。
但是回来后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迎接她的是一个经过争取、没有任何改变的结局,经过一个女孩的开导,她在瞬间彻悟,很多事情不是争取来的。况且她曾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她必须给别人一个台阶。与其苦苦守侯,不如就此放弃。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思考,去聊天。很多东西在你以为可以永远拥有的时候,却终究失去。其实很多细小的隐患已经暗暗蛰伏起来了。想了很久,然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为了散心,她去参加了俱乐部的第三次活动。在一群似曾相识的面孔里,她没有看到他,她甚至把其中的一个拿相机的男生,恍惚地当成了他。她知道他已经退会了,需要理由吗?他需要给她通报一声吗?她有些想笑自己。吃饭的时候,依然是杯酒把盏的热闹,和此起彼伏的声音。让她忍不住地想起了一个月前,那些初识的笑脸,那个一直走在她身边的他。已经全部物是人非了……若不是有些控制,她恐怕又要泪湿满襟了。有时候明明是想忘记,却在那时偏偏又忆起。组织者突然发现了她的黯然,为了工作?其实只有一半了,她想。
终于,她忍不住还是给他发了电子邮件和短信,只有问候和祝福,终于她收到了回复。好象一个月前的断线又重新结了起来。也许经历过工作的失去,她开始珍惜,她想努力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她想要一个答案。她很诚恳也很坦白。很多事情,当你不再逃避不再兜圈,你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和本源,哪怕是没有结果,都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他们谈公司和情感,理科生的语言严谨而精炼。她终于知道了他在单位的卓越,只是从未当众提起,也知道了他遭遇的挫折和名片的故事,还有他内心坚持的情感准则。他为她发来很著名的两篇小文,告诉她选择的那个单位应该是优秀的。只是在最后,他告诉她,不希望伤害到她。但是他愿意和她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她快乐,他也会快乐:)
他甚至告诉她俱乐部周末又要举行活动,建议她去参加。读完那些话,她流了一些眼泪,终于地“放下了”。真的,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她推开了一扇门,然后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虽然她曾经为之留恋,但是最终还是要走出来,而她从来都不曾后悔过。因为,她将有勇气去继续寻找下一扇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好友说过:每认识一个人,就好象在你面前打开了房屋的一扇门,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的惊喜,如果适合,你可以进去甚至成为房屋的主人;如果不适合,你可以选择退出或寻找下一扇门。但是你一定要有勇气推开它。
(一)
傍晚,她在热闹的SOGO里为换券费尽心思,晕头转向。忽然,手机响了,一个男声“我是**俱乐部,你报名参加了我们的活动。都喜欢什么内容,可以选择一下吗?”她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同宿舍女生给她说的话“我老公单位要为未婚员工成立一个俱乐部。要是有人通知你有活动,可别觉得太突兀啊。”随后的时间,她几乎已经忘记了此事。
“当然是便于交流的了,体育活动太累,大家也没有时间说话。”她爽朗地说。在对方提供的选项里,她挑了“爬山和酒吧聊天”。对方笑起来“这么冷的天,准备站在山上喝风啊?”她反驳“那又有什么?”……通完电话,咬咬牙,她终于买了那件很“跳”的兰色羽绒服和相同品牌的兰色毛衣。这个月卡里的工资莫名其妙地陡减,问会计也不知原因,一气之下她想奢侈地款待自己一把。毕竟还是最喜欢的衣服嘛!从前她常常会根据荷包来压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但是年纪增长,却不再想勉强自己。
几天后,加班晚归的路上,她的短信突然响起。打开一看“你好!我是**俱乐部,通知你本周参加爬山活动。不知你现在是否方便,请回电话。落款是**.”紧接着还有一条,是同样的号码。风很大,她有些疲惫,还是拨通了那个号码。她的手机不能发中文短信。“请问是**吗?我是**单位的**.”她竟然职业习惯般地带出了自己的单位。一个成熟的男声传来,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他好象比较熟悉她的单位,于是自我介绍里都围绕着工作。他是做技术的,班里学文科的女生都想找理工科的男生做BF,似乎他们更稳重和可靠,也能弥补一下她们理性思维的不足。有时她觉得面对初次相识的异性大谈WORK,肯定会将其吓跑。可是她总是改不了,而且越谈越激动。他问了她毕业的学校,她没有问他的。好象总是她回答的多,问的少。她问“这个活动是怎么组织的?”他说“我们交了会费,然后分配给我们需要通知的人。我恰好通知你。”她说“哇,男女太不平等了。我们都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其实她并不是针对他。
她站在寒冷空气笼罩下的车站等车,他突然问“上周我们部门刚刚爬过香山。你这些天有没有空,我们可以提前见面。明天我正好去你们单位附近。”她知道,他的单位特别远,要坐很久的公车,那里是京城IT精英们聚集的地方。她竟然脱口而出,你们那里的房地产很发达。其实她也只是知道皮毛而已。“还是等到周六再见面好了。这些天有一个急活儿。”她不习惯同时做很多事情。其实她心里也在隐隐担忧,倘若两个人提前见面不合适的话,是否周六还能继续参加活动,岂不是很尴尬?和一大群人在一起,就没有单独面对那样目标明显了。对方好象有些失望,但也不再勉强。她又问他要了组织者的电话,他在短信里发给了她。
组织者通知她到他们单位坐车出发,她却强烈建议自己和同学直接去香山。组织者有些无奈。周五的晚上,她陪好友找了一家理发店洗头,里面的电视声和电吹风声此起彼伏,她有些心不在焉和犹豫,要不要告诉他,明天她不从他们单位出发。他会不会刻意等着她。告诉他呢,他们好象还没有走到那样近的地步,而且时间已经这么晚了;不告诉呢,倘若他空等着怎么办?对于感情,她一直不大喜欢主动,况且又是女孩子。也许是这个星座的特点吧。
突然,手机短信响了。是他发来的,开头是提醒,然后是明天坐车的地点,最后祝福晚安,落款是他的名字。她有些感动,虽然没有见面,可以感觉到他是个挺细心的人,连短信在这个夜里都显得特别地温暖。她穿着毛衣走出去,拨通了他的号码。她告诉了明天的决定,听得出来,他有些失落。他们约定,在香山门口见面。挂电话前,她说了一句“你早些休息吧。”其实她不过是懒,不肯早起;而且还很固执,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她知道如果去他们单位坐车,也许能多一些时间让彼此了解。只是,她有些害怕见面。她对于先是声音而后辨认本人突然有种莫名的恐慌,也许她总爱籍着声音去幻想许多。
(二)
第二天,她和两个女孩大早上就开始在屋里折腾,尝试着用瓶瓶罐罐来打扮自己。虽然已经不是少女时代了,也不算什么时尚女郎,大大小小的单独相亲倒是见识过几次,但像这样大范围的面对陌生人还是头一遭。或者因为她提前认识他们中间的他,所以比较在意吧。好友在楼下都等着急了,天气很冷。看看时间都快到了,她们决定打车去香山。为一场约会做这样奢侈的举动,不知会不会被人笑话。
一路上她都有些紧张,哎,如果一个都不认识也倒罢了。山上的风正瑟瑟,他打过来一个电话,说车堵在路上了。这样反而让她松弛下来。四个女孩,她和他成了单线联络的主要代表。她们乱开着她和他的玩笑。她和她们边走边打打闹闹,好象又回到了久违的女生宿舍,帮她们报名同学的早已嫁作人妇,当年可是她们中间最能闹的一个。无论友情多好的同性,最后不过都是被一个男孩“俘虏”过去。如果到最后,只剩下了她,不知道还能不能坚守下去。可是如果遇到了一个好男孩,为何不甘愿地向他举手投降呢?呵呵。
每隔几分钟,她都会和他通一次电话,告诉彼此的位置。也许好事总是多磨,她们等在前门,他们却去了后门。她们自己买了门票。终于她看见一群年轻的男女,扯着红旗和绿旗走来。组织者昨天就说,这是他们的标志。她很想笑,很久都没有这样雄赳赳如同出游般的感觉了。她的手机响了,竟然没有接上。她的心有些跳,在门口那一群人里面,她猜测着究竟是哪一个。高的矮的?穿什么衣服?终于她看见远处有一个正在拨通手机,好象戴着眼镜,个子和正在上大学的表弟差不多。她跑了过去,竟然有些语无伦次。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把身后的女孩一一推荐。他长得很书生气,比他声音的年龄要小许多,穿着卡其色的外罩,手里提着矿泉水。不知为何,面对电话刚刚很熟悉和很期盼的他,她竟然不知该说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这样看她?她突然觉得自己身上那件蓝衣服在灰蒙蒙的山上有些刺眼。
在门口点名的时候,组织者突然冲她大叫起来,昨天他们也通过电话。“原来你就是**?不是登记着身高一米七吗?”她被突然而来的话刺得也回敬道“你听谁说的?”她更感觉像是被人从暗处打了一拳,无地自容。于是大踏步向前走去,甚至忘记了和他说话。其实她最顾忌的还是他的感受,组织者让她在众人特别是他的面前很丢脸。几个女孩上前劝她,她感觉到他在后面默默走着,也许不该用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他。后来他上前来悄悄地问她“生气了?”她不好意思“对不起,有时候我的脾气有些大!”他和她并排走着,话开始多起来,好象渐渐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一群年轻人举着大旗,快乐地向前走。她也不觉得陌生。话题围绕着她的职业,没有想到,他对她的行业竟然很了解,和他聊天很愉快且没有距离。
慢慢地她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在家乡上的大学,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了北京,都用着同一个网站的邮箱,都read economic newspaper,他们的职业变化速度都很快,都有些吃青春饭的感觉,他们的性情都稳重而平和。他和她认识了四年的舍友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还拥有同一个星座。也许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相似,让她觉得即使第一次见面,也如同熟悉了多年的老友。直到一个多月后,当他和她只隔着邮箱是淡淡地通信时,她知道了他们之间更多的相似点。都没有在大学找朋友,都怀念校园里的学子情怀,一直都走得比较顺利也遭受过小小的挫折,都对事业热爱执着,也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如学生时代般纯真的恋情。也许因为相似,可以让两个不相识的人走得很近,也许是过于相似,会让两个走得很近的人重新走远……不知不觉,那一路寒冬中的风光好象都变得温馨起来。虽然早已看不到红叶,虽然身边有很多的男男女女,但是她的世界里好象只有他,他谈话的内容里也只是她。几个女生故意走在前面,给他俩留出了空间。有时她们回过头来,望着他俩会心地笑。也有很多他的同事望着他们拉在后面,但是她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她第一次跟一个男孩走得那样近,而且那样放松和自然,她的心里慢慢溢上来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
也许因为风华正茂,爬山的时候,俱乐部的年轻人彼此间已经很是熟捻了。男孩会抢着帮女孩提东西。大家互相开着玩笑,并不觉得累。她有很长时间没有来运动,最近的记忆是工作时候曾路过附近的蜜蜂研究所,也没有时间去北京植物园看看。然后就是上学的时候和同班同学去八大处游玩,记忆都已经渐渐久远了。而俱乐部的男孩平常的工作也一定很辛苦忙碌。现在的他们好象都在弥补失去的休闲时光和在集体中恋爱的感觉。有时她故意爬得很快,拉着走在前面的同屋女孩的大衣衣角。回头时可以看见他默默跟在后面,鼻尖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平常一定很少活动吧,她想。休息的时候,他问她,要不要喝水?然后分别给她身边的女孩让。随手会有很多人递上零食,会有人拿着相机义务为大家拍照,可以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有这样一大群可亲的朋友,有一个身边的人,她好象被幸福包裹起来。她剥了一个果冻,先问了一圈,最终给了他。他指着自己的黑皮手套,问她“要戴吗?”也许得到彼此关心和照顾,是很多人愿意在年少的时候陷入恋爱的原因吧,可是那时她竟然一直在故意逃避和远离。仿佛怕自己陷得愈深就会失去得愈痛。现在她开始一点点品尝到那种满足的滋味,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和为什么。
在半山腰,她和几个女孩故意开着这些IT精英的玩笑,比如薪水,比如裁员。其实她们并没有将这些看得太重。那些男孩开始解释外界的传言。他也在其中微笑着插话。大家还像在学校讨论问题一样热闹。他们中间的两个男孩,四个女孩,组成了一个小分队,开始单独行动。山上的风呜呜作响,他们躲进山庙的小卖部里。另一个男孩请大家吃烤肠。他们六人站在屋子中央,填充着饥饿。再出来时候发现大家都已经下山了。他给她讲述着工间休息时候大家上网贴帖子的情形,他说有的同事会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发布和大家共享。她还记得当年自己在公司主持论坛的情景,那些快乐而忙碌的日子,最后因惨遭“封杀”它们都一去不复返了。下山的疲惫很快被聊天冲淡,她觉得和他走得很近。
一天的旅游就要结束。组织者给大家打印出了男女孩的通讯录,好快的速度呵。在出口的地方,她突然发现两个女生有些失落,想要提前回去,她也有些动摇。可是组织者还是建议大家吃顿饭。虽然男生交纳了会费,可是饭钱还是需要自理。她劝了她们半天终于答应下来,他远远地看着。在香山门口,很光芒的夕阳下,一群青年人合念留影。组织者非点名让她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一下被推到众人面前,她有些不适应。她想,他一定是站在最后面的位置吧。
几个女生去WC,开始叽叽喳喳。她们冲着她说“哈哈,你肯定有戏!”她推搡着回答“哪里!”然后她们大笑。一个女孩提醒,小心,旁边隔音不好。她们出来的时候,看到他远远站在那里等着。她竟有些心虚,不知该说什么好。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的花饰和图画,和着叫卖声,演绎着冬日里的普通生活。她主动和他搭话,他好象并没有什么异样。他们并排走着,话题又在继续。
吃饭的地方在市内,他们这么多人几乎占去了一辆公车。她们很善意地为他俩让座,他看了一圈终于坐下来。他为她和周围的一个同事买了票。她安然地接受着这一礼遇。在晃动的车里,她偶尔沉默地望向窗外,总觉得一切都发生得都不够真实,比她想象中要“好”很多。他的话还是挺多,不停地谈着她的行业。那种好奇的发问让她感觉就像在和表弟说话,她终于能近距离地看清他,站着的时候他要比她高出一头。头发微卷,眼镜下面有一双弯弯而双眼皮的眼睛,皮肤光滑,嘴角总是在微笑。而她穿着兰色外衣和兰色牛仔,扎着兰色发带,背着兰色小包、连手机也是兰色的。当他们对视时,她觉得自己很轻松很恬静,他让她有种回到了校园里很踏实和青春的感觉。
下车后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左右看,然后很照顾地提醒她,或者伸出手来礼貌地护一下。后来在他送她去建国门的时候,他也是那样。在那样黑暗的夜里,她觉得身边好象突然多了一盏温暖的灯火。虽然她后来知道他比自己小一年,还是家里的独子,可是在过马路的那一刻,他却好象她的GG一样。以至于后来回忆起来这些片段,她常常想,将来他有了女友,一定会对她很呵护、体贴。
记不清大家最后走进了清华附近的哪一家饭馆。好象包间很大,一群人分成了两桌,上面摆好了火锅。在等待的时候,她去了卫生间。回来的时候,发现他们给她留好了位置。也许是无意,也许是有意,虽然他们是在两张不同的桌子上,但是他还是坐在了她的右边,在车上他们也是这个位置。他穿着一件普通的黑毛衣,桌下的腿伸得比较长。她低头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他腕上的那块表很精致。他应该那种是对生活细节比较讲究、并且衣食无忧的男孩吧。组织者恰好坐在她的正对面,不打不相识,他们基本上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她看到对面白衬衫领口处闪着光泽的几枚纽扣。有时她的眼力总是这样敏锐。
火点燃了,里面的汤慢慢沸腾起来,把每个人的脸都烧得暖融融的。组织者提议大家开始自我介绍。于是从临近门口的那一桌开始站起,报上家门。大伙在下面间或插科打诨,笑声不断。她好象恢复了爽朗性情,有时会前仰后合,忘了淑女形象,也不顾及他在旁边。轮到他时,突然站起,向本桌的每个女生都恭敬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当她双手接过他名片的那一刻,忽然觉得刚才那个在她身边口若悬河的他瞬间变得有些陌生了。
随后的话题围绕着新东方的一个女孩展开,因为大家都去听过她们的课,有不少的亲身经历。因此饭桌上顿时变成了“新东方答疑专场会”,就连对面那桌也静静地听他们高谈阔论。接下来又围绕着房子的话题继续深入,组织者刚工作两年,就在北边贷款买了“金屋”。最有意思的是他竟然把“新房”租给了别人,而他自己又去别的地方另外租房,其中的差价足够让他支付贷款。几个女孩都评价组织者真是精于算计。而他在谈起这些时好象也很有把握,这些IT青年的辛苦收入已完全能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拥有足够支付的能力。这也是吸引很多MM的原因吗?她没有想过这么多,也没有插进话。后来同屋告诉她,他在说这些的时候扭头看了她。但是她当时并没有察觉。但是后来在回去的路上,他询问了她们租住房子的情形。她不大喜欢问别人这些,而习惯了被别人询问吧。
一直以来,房子、车子在她心里不过都被看作身外的附属品。她相信人来到这个世界,应该有比房子和车这些更重要的东西等着去争取。但是,现在这个话题却不得不让她偶尔认真考虑。她清楚真要自己开始承担时,那可不再是一般的压力。如果说,当年在选择工作时,她已经毅然放弃了那个可以带来房子的单位;那么将来选择另一半,她也希望不要被房子等类似的物质所束缚。文章里有很多故事说为了房子,使很多男女走到了一起,那是怎样一种无奈。她也清楚记得“有了房子未必有家,有了家也未必有房子。”而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共同奋斗、共同支撑,因为有爱才会共同承担房子的人。谁知道呢,是不是一种理想的假设?谁说,单身女孩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一套房子或者一部车?但是在他们的有关房子的话题中,她突然觉得自己积累的语言和经历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后来再说了些什么,她都记不得了。好象她一直不语,低头吃菜。偶尔她的筷子伸到旁边盘里去夹冻豆腐。可惜粘得太紧了。他的筷子也伸了过来,一点儿也不见外地来帮她分开。她扭头说了声谢谢,他的面孔被汽熏得泛着微红的光泽。后来她又去夹的时候,他的筷子却没能帮着分开。于是她就把盘子里所有的冻豆腐都丢在了自己面前的锅里,她有些不好意思。吃罢,组织者们突然拿出一张意见表格,让大家当场填写。她看见里面的选项是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感受。最要命的还有一项是今天你有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有什么话要告诉他(她)?几个女孩嘻嘻哈哈说带回去填好了。他在旁边低着头,不说话。她本来想直接划上对钩,可是看着众人,她又把表格放回包里,她对事态没有把握,何况也不该这样主动吧。组织者还让她们回去交几篇《香山游记》。
他令人吃惊地提出要送她们回家。她说晚上还有一个聚会。其他的人都散去了,毕竟这只是大家的第一次见面啊。她看见他站在门口等着。她本来想说,你住得那样远,还是直接回去吧。却脱口而出,你们看起来都很像学生。他说,哪里。我平常都是和他们的头儿接触。他提议大家去坐轻轨“尝试一下吧”,真的,自从开通以来,她每次都是匆匆地从旁边路过,她喜欢走比较熟悉的路线。几个女孩在路上都借故分别走开,最后到西直门换乘的时候只剩下了他俩。在那条走过很多次的地铁线,在那些川流的人潮中,她却都视而不见了,因为身边多了一个他。去建国门的车来了,很挤,甚至门口都被塞满。他就开始一节节地向前跑,然后回头望她。她知道,他在寻找比较空的车厢。而她跟在后面,像个孩子。终于在一节车厢停下,他拉住了扶手,而她则站在门口。他突然看了身边一个男士手中拿着的报纸,说“是你们竞争对手的。”他用手拨了一下头发,羞涩地说“都吹乱了。”她仰头望着他笑了。恰好他们面前空出两个座位,他依然坐在她的右边。他讲起去北京电视台参与节目录制的情景,“原来掌声都是事先让观众做好的呵。”他感叹着。
建国门很快到了。她说,你不用出站了。她希望他的票不要浪费,况且回去太晚就可能没有车了。他说,没关系,反正时间还早。然后站在地图旁看了一会儿,指着一个出口说,走那里吧。她不再推让了,有种小小的感动。后来她在给他写的邮件里,多次感谢他送她的情景,而他一直都没有多解释。多年以后想起这些,她发现他那样的坚持和沉默是有原因的吧,也许知道那次的分手之后是很少有机会再见面的了。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灯火齐放的长安街有种别样的眩目和雍容。这是她一直深深喜欢着北京的原因,当年是为理想而不是为某个人,现在却是因为那份感觉而喜欢北京。路上少有车辆、行人,偶尔会有风卷树叶的呼啸,蓦地飘落在她的脚边。穿过马路时,恰好身边有一辆车经过。他甚至拉了她一下,说小心。她吐吐舌头。她看着街道两边的四方体说“这可是当年北京十大建筑呢。”他说“哦,我说怎么这样眼熟。我爸很早以前的一个旧笔记本里就有这座建筑的照片。”
催她的电话打了过来,她要去的是一家“蒙古人”的饭店。他说曾经在路边见过。她问他一回儿怎么回去,他说坐附近的公车。终于在一个街道里他们看见了那个闪烁的招牌。他还在讲着在首都机场打车被宰的经历,话没有说完,他们已经站在饭店的门口了。除了门口玉立的女招待,没有其他人。他望着她举起了告别的手,表情有些平静。而她迈上了台阶,扭头说声谢谢你,有空打电话好了。
她后来才意识到,当她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时,意味着她离他也越来越远了。她甚至策划着这个故事结局可能的N个版本,也许她应该留下和他好好聊聊,上面虽然有一群人在等她,她完全可以推辞掉,毕竟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她应该大方地邀请他上去和朋友们见见面,后来她甚至想,也许……其实也许根本就没有也许。在温暖的蒙古包里听着激情的歌舞,大块吃肉和喝酒,听众人开玩笑。在那些震耳的音乐和一群熟悉的人中,她突然觉得有种找不到自己和无人能懂的孤独,深深地一点一点地袭上了心田。白天的一幕幕场景还在重演,怎么都挥散不去。现在的他好象当年在学校里的她,也许很稳定很单纯的环境;而当年学校里的她却傻傻如孩子,甚至设想外面的社会有多复杂。其实接触了也不过如此吧。工作、饭局、应酬……一边是她喜欢的文字,一边却是她已经厌倦的人际交往。她突然开始担心,不知道他安全归家否?晚上好友给她打电话询问行情,她在喧闹的酒楼中回答“不知道”,虽然刚才的感觉还没有散尽。已经有不少男孩给好友打电话暗示了,好友着急地询问着她的意见,她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她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三)
第三天,同屋睁开眼,突然很严肃地说她很快就会被嫁出去了。她很想笑,哪里有一次碰面就这样迅速发展的事情,况且也不保险。曾经嫁人是她们这个年龄的女孩最爱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样的聚会其实太匆忙,除了他和她有机会走得比较近一些,其余人不过是过面之交。
同屋又开始仔细地分析他和她,理性得让她觉得可怕。她知道年长于她的同屋应该阅人比较准吧。最后同屋劝说她应该稍微暗示一些,不要再次错过自己的幸福。另外一个女生也总拿自己亲身的例子来劝戒她。她虽然觉得女孩并不好太主动,况且以他从前的表现,她预感,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应该会去主动争取吧。但是还是给他寄了一份有她文字的paper,magizine,和一张名片,没有通知他。她猜想,他会以怎样的方式回答。思考?沉默?打电话?或者……
一个星期里,她接过组织者的电话,问她参加活动的感受,她王顾左右了一圈,没有直接表达。表格和游记她也没有写。后来两个月后,她在给他的邮件里坦白地说,香山里几乎全是我和你的记忆,所以没有办法拿出来公开地和别人分享……渐渐地她已经平静下来了。某天突然她的邮箱里多了一个名字。她紧张地打开,果然是他,说非常高兴地收到了她寄出的东西。还发现了她的星座,顺便也告诉了他的。他说她寄的杂志中文章很不错。最后说他们的地址已经换了。除此之外,言语中读不出太多的感情色彩。于是她也说了一些感谢那天的话,因为她从来不喜欢勉强。
就在一切都很温和的时候,她遇到了几乎是她当年职业生涯中最致命的一次打击。至今回想起所有的过程,她都不知道如何发生或者如何结束。最关键的时刻大概是她去S出差的日子,也是宣布结果后的第二天。很多人劝她不要离开,可是过于自信的她,以为工作可以换来一切的她,或者不忍放弃朋友承诺的她。还是出发了。那也是俱乐部的第二次活动,她和他都没有去参加。在走之前,他写信祝她一路平安。虽然她很想告诉他自己经历的那些不如意,可是在那一刻,她竟然做到了波澜不惊地回信。在另一个曾经熟悉的城市里,白天拼命投入工作,夜晚拼命放松自己。在一座叫“老窦”的酒吧里,她和同行们玩着猜拳、扔飞标的游戏,和观众一起参与主持人掷色子赌酒的游戏。看着两个伶俐的年轻女孩在台上蹦跳,她突然想到了自己那些逝去的青春和活力四射的时代。当舞曲响起,看着那些恋人依偎在一起漫步。她的泪终于止不住地大颗大颗滑落,像开了闸的水库。也许只有人当远离了曾经熟悉的环境和人,情感才会那样肆意蔓延、毫不遮掩吧。没有人看清她,也不必有人来为她释怀。
但是回来后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迎接她的是一个经过争取、没有任何改变的结局,经过一个女孩的开导,她在瞬间彻悟,很多事情不是争取来的。况且她曾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她必须给别人一个台阶。与其苦苦守侯,不如就此放弃。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思考,去聊天。很多东西在你以为可以永远拥有的时候,却终究失去。其实很多细小的隐患已经暗暗蛰伏起来了。想了很久,然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为了散心,她去参加了俱乐部的第三次活动。在一群似曾相识的面孔里,她没有看到他,她甚至把其中的一个拿相机的男生,恍惚地当成了他。她知道他已经退会了,需要理由吗?他需要给她通报一声吗?她有些想笑自己。吃饭的时候,依然是杯酒把盏的热闹,和此起彼伏的声音。让她忍不住地想起了一个月前,那些初识的笑脸,那个一直走在她身边的他。已经全部物是人非了……若不是有些控制,她恐怕又要泪湿满襟了。有时候明明是想忘记,却在那时偏偏又忆起。组织者突然发现了她的黯然,为了工作?其实只有一半了,她想。
终于,她忍不住还是给他发了电子邮件和短信,只有问候和祝福,终于她收到了回复。好象一个月前的断线又重新结了起来。也许经历过工作的失去,她开始珍惜,她想努力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她想要一个答案。她很诚恳也很坦白。很多事情,当你不再逃避不再兜圈,你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和本源,哪怕是没有结果,都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他们谈公司和情感,理科生的语言严谨而精炼。她终于知道了他在单位的卓越,只是从未当众提起,也知道了他遭遇的挫折和名片的故事,还有他内心坚持的情感准则。他为她发来很著名的两篇小文,告诉她选择的那个单位应该是优秀的。只是在最后,他告诉她,不希望伤害到她。但是他愿意和她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她快乐,他也会快乐:)
他甚至告诉她俱乐部周末又要举行活动,建议她去参加。读完那些话,她流了一些眼泪,终于地“放下了”。真的,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她推开了一扇门,然后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虽然她曾经为之留恋,但是最终还是要走出来,而她从来都不曾后悔过。因为,她将有勇气去继续寻找下一扇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