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名词术语,浩如烟海,最要者不出心、相、想三字。这三个字简单的解释:1. 相是物质。2. 想是精神,或者说,是我们对物质世界所产生的种种情感、思想等等。佛法用一个想字,把它们统统概括了。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是无情的相,溅泪、惊心,则是有情的我们,对物而生的种种想。这是举个例子。
相是物质,想是精神,那么心是什么呢?按照世俗的观点,精神不就是心吗?思想不就是心吗?情感不就是心吗?而《楞严经》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心。我们的思想,情感,一切作为人独立存在的标志,都不是心,而是想。那么心到底是什么呢?
这就是佛法的大课题,更是《楞严经》的主题。实在说,如果没有楞严这么直接了当把心指给我们,我们也很难理解这个心到底是什么?并且,因为直接把心法合盘托出的经典并不多,也因此造成佛法义理的混乱。佛法通常所呈现的状态,或曰鸡汤,或曰佛系。总之是笼统模糊,而为其它宗教所轻视。
学佛从哪里下手?我们读《楞严经》,阿难尊者请教佛陀最初方便,也就是请教最初下手处。从佛的回答来看,最直接的下手,就是悟妙明心——要明白当下的这个直观的心。然后悟后起修,才能真正舍妄想用真心,生活中才能24小时都契入在佛法里面。
学佛,或是求精神愉悦,或是求改变命运,或是求了脱生死。不管求什么,只要用想不用心,大体都是盲修瞎练。《楞严经》比喻说:蒸沙成饭,纵经千年,只命热沙。切盼学佛者在心上多下功夫,方不付楞严苦口婆心,也算报答佛陀教诲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