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用严肃的眼光看待轻松的网络是没有必要的。那就让我们轻松之余,关心一下我们文化吧。
语言的进化
记得小时候去广东的小镇定居,听不懂老师上课时说的广东方言。那个时候对我真的很困惑。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更大的困难是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的隔阂。由于这种隔阂使得我想当长的时间被孤立.面对同学们大声地用广东方言当面取笑我,我只能凭他们的神情来猜测他们又在做什么恶作剧。
广东人和香港人有个不好不坏的习惯:好在,只要你看起来不像广东人,他们会主动和你说国语;坏在他们的国语听起来还是像粤语,而且在广东人或者香港人的面对内地人说“国语”的时候,他们总会有一些对内地人的蔑视。那也难怪,那时候广东经济的确在全国的前头。别管人家怎么去挣钱,素质有多高,北京人的油嘴皮子,上海人的死要面子就还真的比不上广东人的金链子实在。
工作以后,有机会去香港参加学习交流。那时候的我已经能说流利的粤语了。香港人说话较广东人声调轻柔。几乎每句话都习惯性地夹杂“粤语化”的英文单词。例如“Insurance”叫“燕梳”,诸如此类。到后来香港人已经记不起来”Insurance”就是“保险”的意思,“燕梳”就是“燕梳”。不过不要误解,本土的香港人说英语,还是和说粤语一个腔调。董建华后来也感叹道:“香港的青少年素质,中国文化不晓得,英语水平也不高”。虽然有些绝对,不过也见普遍。
今年回上海,竟然发现粤语,台湾国语被大量引进到人们的语言中。“冲凉”,“买单”,“拍拖”,“血拼”,“拌靓”,“抓狂”……80年代的上海人已经把这些单词全副武装了,难得的是,很多人说话的腔调竟然也学港台。软软的腔调在那个环境里倒也不显得奇怪。
语言永远伴随文化。语言的交融就是文化的交融。看看我们在加拿大成长的孩子们吧,他们的英语说得比谁都好。你替他们高兴还是悲哀?
我近来才上上论坛,刚开始对很多符号不明白:XDJM, GG, MM, LG, LP, 88……
当然现在明白了。不过我想问,你整句话都能用中文打出来,为什么还非要夹杂用这种缩写拼音呢?这难道又是一种殖民地文化?英语不行,中文忘记,拼音不会,这就是我们可怜的移民们?
用严肃的眼光看待轻松的网络是没有必要的。那就让我们轻松之余,关心一下我们文化吧。
夜雨行路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语言的进化
记得小时候去广东的小镇定居,听不懂老师上课时说的广东方言。那个时候对我真的很困惑。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更大的困难是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的隔阂。由于这种隔阂使得我想当长的时间被孤立.面对同学们大声地用广东方言当面取笑我,我只能凭他们的神情来猜测他们又在做什么恶作剧。
广东人和香港人有个不好不坏的习惯:好在,只要你看起来不像广东人,他们会主动和你说国语;坏在他们的国语听起来还是像粤语,而且在广东人或者香港人的面对内地人说“国语”的时候,他们总会有一些对内地人的蔑视。那也难怪,那时候广东经济的确在全国的前头。别管人家怎么去挣钱,素质有多高,北京人的油嘴皮子,上海人的死要面子就还真的比不上广东人的金链子实在。
工作以后,有机会去香港参加学习交流。那时候的我已经能说流利的粤语了。香港人说话较广东人声调轻柔。几乎每句话都习惯性地夹杂“粤语化”的英文单词。例如“Insurance”叫“燕梳”,诸如此类。到后来香港人已经记不起来”Insurance”就是“保险”的意思,“燕梳”就是“燕梳”。不过不要误解,本土的香港人说英语,还是和说粤语一个腔调。董建华后来也感叹道:“香港的青少年素质,中国文化不晓得,英语水平也不高”。虽然有些绝对,不过也见普遍。
今年回上海,竟然发现粤语,台湾国语被大量引进到人们的语言中。“冲凉”,“买单”,“拍拖”,“血拼”,“拌靓”,“抓狂”……80年代的上海人已经把这些单词全副武装了,难得的是,很多人说话的腔调竟然也学港台。软软的腔调在那个环境里倒也不显得奇怪。
语言永远伴随文化。语言的交融就是文化的交融。看看我们在加拿大成长的孩子们吧,他们的英语说得比谁都好。你替他们高兴还是悲哀?
我近来才上上论坛,刚开始对很多符号不明白:XDJM, GG, MM, LG, LP, 88……
当然现在明白了。不过我想问,你整句话都能用中文打出来,为什么还非要夹杂用这种缩写拼音呢?这难道又是一种殖民地文化?英语不行,中文忘记,拼音不会,这就是我们可怜的移民们?
用严肃的眼光看待轻松的网络是没有必要的。那就让我们轻松之余,关心一下我们文化吧。
夜雨行路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