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ZT: 孩子难超越父母?

https://info.51.ca/articles/1257643?wyacs=info-article-list

前不久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酒过三巡,本来挺热闹的,突然有人提了个扎心的问题。然后,四周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感觉喝得微醺的人们,全都瞬间给吓醒了。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咱们当中,有谁还相信——自己的孩子还能考上像咱们这样好的高中,考上和咱们一样好的大学,或者说,未来成就能超过咱们自己的?请举手。

没人举手。

过了一会儿,一个惯能搞怪的男同学插话说:

你这个问题要是放在我娃上一二年级的时候问,我肯定会告诉你,我娃就是个天才,未来肯定超过我!

可你现在来问,我只能说,大家还是现实一点比较好。

这位男同学的太太,和他一样,也是毕业于985名校的学霸。因为早婚,如今俩人的儿子已经在上高三,就读的学校要比我们的母校,落后整整一个梯队。

至于大学梦校,同学说:

能上本科线就好。

我们高中,是魔都一所顶尖的市重点中学。同学毕业以后,很多都进了全国排名前五的名牌大学;还有一些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出国留学,读的也是世界排名Top20的名校……

如今虽然不能说各个都算“功成名就”,年薪大几十万的也是大多数,其中拿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年薪的也不乏其人……

然而等我们都人到中年,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子女,可能再也无法超越我们的成就了。

同学A是一个理科女学霸,全班同学都向她请教过数学难题的那种……但是她女儿,小学一年级,心算还靠偷偷掰手指。理科学霸如今每天桌子敲得嘣嘣响,口头禅是“那么简单的题目,教了10遍你为啥还是学不会?!”

同学B是超级自律男,寝室熄灯以后,还能挑灯夜战3小时的那种。如今两个儿子,除了打游戏的时候可以挑灯夜战,平时写个作业都能随时睡着……

同学C说:

其实我们能比自己的父母强,已经算是撞大运了。我爸妈两边加起来有9个兄弟姐妹,他们的10个子女里,也就只出了我这么一个收入超过上一辈的……我的那些堂兄弟表姐妹们,能够自力更生不啃老的都已经算不错了。混得最糟的那个,每月还问他爸妈要3000块钱养儿子呢。同学D发表了言简意赅的总结,他说:

第一,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这群人,天生聪明又自律,无非是基因恰好抽中了大奖。

第二,向上流动的通道已经关闭很久了,大多数人,以后会过得不如上一代。

不仅在中国,在美国,普通人的上升通道也在越收越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经济条件已经比不上父母那一代人。

纽约(专题)大学社会学教授Michael Hout在斯坦福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

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美国人中,只有44%的人在30岁时,从事的工作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更高;而49%的人则从事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工作。这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出生的人相差甚远。那一代人中,大约 70% 的人,要比他们的父母表现得更好。

从此以后,“超越父母”的比例一直在保持稳定下降。

其他研究也证实了Hout教授的发现——比如,1984年出生的人中,只有一半能在30岁左右,收入超过父母。相比之下,1940年出生的人中,这个比例为 92%。

即使收入超越了父母,如今的年轻人,生活质量感觉也比不上爸妈。

CNN就曾报道了一个普通美国中产孩子Scott Larson的故事。

Scott今年29岁,拥有大学学历,在犹他州一家美容保健公司担任市场营销主管。年收入是6万美金。但他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只能和爸妈居住在一起(电视剧)。

而他的父亲Craig,尽管没有上过大学,在29岁的时候,也已经年入2万美金(约合现在的5万美金),买了自己的大房子,供养着全家人(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后来,Craig一共养大了5个孩子,还攒下了足够的钱养老。

Scott的故事,是不是超级眼熟?只要把人名儿改成小李小王,就随时能够变成我们身边亲戚朋友同学邻居……孩子的故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向上流动”确实越来越难,但是只有一个群体例外——移民(专题)的孩子。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布拉米茨基和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布斯坦,合著了《黄金街道:美国不为人知的移民成功》。

书中写道:

“并不是每一代美国人都能比上一代做得更好,但移民的子女却可以。”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北大(专题)学和加州(专题)大学的四位教授,曾经带领团队,对400万对生活在美国的父子进行了研究。研究历经三代人,跨度长达100年。

研究发现,移民的孩子们,在100年里表现都没有滑坡,一贯出色——

移民子女不仅超越父辈的概率更大,在社会阶层中“向上流动”的比例也一直超越着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同龄人们。

移民子女为什么会更加出色呢?

很多读者可能会猜测,说这是因为“如今能有条件出国的中国人,本身能力就比较强,他们的孩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个国家里的移民既有如今来自中国、印度(专题),以及欧洲各国的比较富裕,且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也有来自墨西哥、越南、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的高贫困和低教育水平的群体。

而研究却表明:无论移民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他们的经济背景、家庭出身、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相比同龄美国人,移民子女都更容易超越父母,实现阶级跃升。

研究还表明:原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社会地位越低,移民子女超越美国本地人子女的程度就越高。

△图片说明:这个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女儿举个例子。假如,有两个孩子Tom和Jerry,他们的家庭都属于美国收入最低的5%群体,那么--

身为移民子女的Tom,收入有很大可能会超越45%的美国人,进入“下中产圈”;

而身为美国本地人子女的Jerry,收入很可能只能超越35%的美国人。

俩人收入阶层差距高达近10%!

但到了“上中产阶层”这里,也就是收入超过60%的美国人的家庭,尽管移民子女仍然比本土居民子女表现更好,但差距不会特别大,仅有3%左右。

另外,上中产家庭收入越高,子女超越父辈的可能性也会逐渐降低。收入前40%的家庭,即便是移民子女,收入水平也将和自己的父辈持平……这一点其实倒很好理解——不怨孩子不争气,实在是爹妈太厉害。

如果“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都无法解释移民子女的“向上流动”率更高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特质,让他们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功呢?

研究人员发现,移民子女更容易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移民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比如像来自中国、越南、日本(专题)、韩国等等很多亚洲国家的移民家庭,当初之所以选择移民,大多数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因此移民家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父母对他们教育的重视和全身心的支持。

第二,移民子女从小就亲眼见到了父母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把自己从祖国“连根拔起”,再努力扎根到一个新的国家,移民定居,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大部分移民的父母,都要努力奋斗,来适应新生活的挑战。

而父母奋斗的经历,对子女来说,也是无形的榜样和激励。

索尼娅·坡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她的父母是来自墨西哥的移民。

“ 我父亲在一家酒店工作,”索尼娅回忆道。“他们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是:上学,上大学!”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找到一份不需要加班到深夜的工作,这样你就可以选择想做的事情,并照顾你的生活和家庭。”新移民的子女,尤其是中产线以下的移民家庭子女,因为看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就更能体会到努力学习的意义。

相比之下,美国本地居民哪怕自己收入低,很多人也有祖辈留下来的房子和土地,生活条件要比新移民优越太多。如果工作辛苦,他们宁愿早早退休养老。父母自己都不够勤快,当然也很难教育出努力奋斗的孩子。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新移民更愿意搬到经济发达地区因为那里的工作机会更多,教育条件也更好。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反正已经都离开祖国了,搬去美国的哪里,对移民来说,都不会再有“故土难离”的感受。

总之,移民家庭往往会搬到那些“能为孩子提供最佳向上流动机会的地方”,而美国本地人则更愿意扎根故土——

斯坦福教授在书中说:

“移民家庭这种寻求机会的意愿似乎使一切变得不同。”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从移民子女的身上,我们是否学到一些东西,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打开“向上流动”的通道,获得学业上和工作上的成功呢?

首先,还是那句话,重视教育总是没错的,多向孩子提提高期待也是没错的。不要学习有些美国人,过于放养,结果把孩子宠得根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其次,不妨让孩子体验一下“真实的世界”,和“残酷的生活”。

话说我有个美国朋友,儿子刚上高中,成绩一塌糊涂,每天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就是“上大学也没啥用”、“去星巴克打工也能养活我自己”。

结果朋友怒了,暑假把儿子直接赶出家门,没收一切生活费和零用钱,让他真实体验一把“餐馆打工养自己”。

然后,熊孩子根本租不起房,一整个夏天都厚着脸皮在几个同学家流浪打地铺。打工挣来的钱勉强混个温饱,还一天到晚站着,差点累断小腰儿。

暑假过去就知道要好好学习了,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他老妈说过一万遍,他都没听进去的道理——“好好学习能让你有更多选择,时薪也能更高。”

最后,别把孩子紧紧抓在手边,拴在身上,要鼓励他们,去大世界里寻找更好的机会。大城市的机会总比其他地方多,华尔街和硅谷总比其他地方富……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幸福家庭 / ZT: 孩子难超越父母?

    https://info.51.ca/articles/1257643?wyacs=info-article-list

    前不久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酒过三巡,本来挺热闹的,突然有人提了个扎心的问题。然后,四周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感觉喝得微醺的人们,全都瞬间给吓醒了。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咱们当中,有谁还相信——自己的孩子还能考上像咱们这样好的高中,考上和咱们一样好的大学,或者说,未来成就能超过咱们自己的?请举手。

    没人举手。

    过了一会儿,一个惯能搞怪的男同学插话说:

    你这个问题要是放在我娃上一二年级的时候问,我肯定会告诉你,我娃就是个天才,未来肯定超过我!

    可你现在来问,我只能说,大家还是现实一点比较好。

    这位男同学的太太,和他一样,也是毕业于985名校的学霸。因为早婚,如今俩人的儿子已经在上高三,就读的学校要比我们的母校,落后整整一个梯队。

    至于大学梦校,同学说:

    能上本科线就好。

    我们高中,是魔都一所顶尖的市重点中学。同学毕业以后,很多都进了全国排名前五的名牌大学;还有一些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出国留学,读的也是世界排名Top20的名校……

    如今虽然不能说各个都算“功成名就”,年薪大几十万的也是大多数,其中拿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年薪的也不乏其人……

    然而等我们都人到中年,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子女,可能再也无法超越我们的成就了。

    同学A是一个理科女学霸,全班同学都向她请教过数学难题的那种……但是她女儿,小学一年级,心算还靠偷偷掰手指。理科学霸如今每天桌子敲得嘣嘣响,口头禅是“那么简单的题目,教了10遍你为啥还是学不会?!”

    同学B是超级自律男,寝室熄灯以后,还能挑灯夜战3小时的那种。如今两个儿子,除了打游戏的时候可以挑灯夜战,平时写个作业都能随时睡着……

    同学C说:

    其实我们能比自己的父母强,已经算是撞大运了。我爸妈两边加起来有9个兄弟姐妹,他们的10个子女里,也就只出了我这么一个收入超过上一辈的……我的那些堂兄弟表姐妹们,能够自力更生不啃老的都已经算不错了。混得最糟的那个,每月还问他爸妈要3000块钱养儿子呢。同学D发表了言简意赅的总结,他说:

    第一,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这群人,天生聪明又自律,无非是基因恰好抽中了大奖。

    第二,向上流动的通道已经关闭很久了,大多数人,以后会过得不如上一代。

    不仅在中国,在美国,普通人的上升通道也在越收越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经济条件已经比不上父母那一代人。

    纽约(专题)大学社会学教授Michael Hout在斯坦福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

    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美国人中,只有44%的人在30岁时,从事的工作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更高;而49%的人则从事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工作。这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出生的人相差甚远。那一代人中,大约 70% 的人,要比他们的父母表现得更好。

    从此以后,“超越父母”的比例一直在保持稳定下降。

    其他研究也证实了Hout教授的发现——比如,1984年出生的人中,只有一半能在30岁左右,收入超过父母。相比之下,1940年出生的人中,这个比例为 92%。

    即使收入超越了父母,如今的年轻人,生活质量感觉也比不上爸妈。

    CNN就曾报道了一个普通美国中产孩子Scott Larson的故事。

    Scott今年29岁,拥有大学学历,在犹他州一家美容保健公司担任市场营销主管。年收入是6万美金。但他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只能和爸妈居住在一起(电视剧)。

    而他的父亲Craig,尽管没有上过大学,在29岁的时候,也已经年入2万美金(约合现在的5万美金),买了自己的大房子,供养着全家人(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后来,Craig一共养大了5个孩子,还攒下了足够的钱养老。

    Scott的故事,是不是超级眼熟?只要把人名儿改成小李小王,就随时能够变成我们身边亲戚朋友同学邻居……孩子的故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向上流动”确实越来越难,但是只有一个群体例外——移民(专题)的孩子。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布拉米茨基和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布斯坦,合著了《黄金街道:美国不为人知的移民成功》。

    书中写道:

    “并不是每一代美国人都能比上一代做得更好,但移民的子女却可以。”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北大(专题)学和加州(专题)大学的四位教授,曾经带领团队,对400万对生活在美国的父子进行了研究。研究历经三代人,跨度长达100年。

    研究发现,移民的孩子们,在100年里表现都没有滑坡,一贯出色——

    移民子女不仅超越父辈的概率更大,在社会阶层中“向上流动”的比例也一直超越着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同龄人们。

    移民子女为什么会更加出色呢?

    很多读者可能会猜测,说这是因为“如今能有条件出国的中国人,本身能力就比较强,他们的孩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个国家里的移民既有如今来自中国、印度(专题),以及欧洲各国的比较富裕,且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也有来自墨西哥、越南、非洲、大洋洲一些国家的高贫困和低教育水平的群体。

    而研究却表明:无论移民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他们的经济背景、家庭出身、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相比同龄美国人,移民子女都更容易超越父母,实现阶级跃升。

    研究还表明:原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社会地位越低,移民子女超越美国本地人子女的程度就越高。

    △图片说明:这个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女儿举个例子。假如,有两个孩子Tom和Jerry,他们的家庭都属于美国收入最低的5%群体,那么--

    身为移民子女的Tom,收入有很大可能会超越45%的美国人,进入“下中产圈”;

    而身为美国本地人子女的Jerry,收入很可能只能超越35%的美国人。

    俩人收入阶层差距高达近10%!

    但到了“上中产阶层”这里,也就是收入超过60%的美国人的家庭,尽管移民子女仍然比本土居民子女表现更好,但差距不会特别大,仅有3%左右。

    另外,上中产家庭收入越高,子女超越父辈的可能性也会逐渐降低。收入前40%的家庭,即便是移民子女,收入水平也将和自己的父辈持平……这一点其实倒很好理解——不怨孩子不争气,实在是爹妈太厉害。

    如果“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都无法解释移民子女的“向上流动”率更高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特质,让他们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功呢?

    研究人员发现,移民子女更容易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移民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比如像来自中国、越南、日本(专题)、韩国等等很多亚洲国家的移民家庭,当初之所以选择移民,大多数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因此移民家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父母对他们教育的重视和全身心的支持。

    第二,移民子女从小就亲眼见到了父母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把自己从祖国“连根拔起”,再努力扎根到一个新的国家,移民定居,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大部分移民的父母,都要努力奋斗,来适应新生活的挑战。

    而父母奋斗的经历,对子女来说,也是无形的榜样和激励。

    索尼娅·坡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她的父母是来自墨西哥的移民。

    “ 我父亲在一家酒店工作,”索尼娅回忆道。“他们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是:上学,上大学!”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找到一份不需要加班到深夜的工作,这样你就可以选择想做的事情,并照顾你的生活和家庭。”新移民的子女,尤其是中产线以下的移民家庭子女,因为看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就更能体会到努力学习的意义。

    相比之下,美国本地居民哪怕自己收入低,很多人也有祖辈留下来的房子和土地,生活条件要比新移民优越太多。如果工作辛苦,他们宁愿早早退休养老。父母自己都不够勤快,当然也很难教育出努力奋斗的孩子。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新移民更愿意搬到经济发达地区因为那里的工作机会更多,教育条件也更好。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反正已经都离开祖国了,搬去美国的哪里,对移民来说,都不会再有“故土难离”的感受。

    总之,移民家庭往往会搬到那些“能为孩子提供最佳向上流动机会的地方”,而美国本地人则更愿意扎根故土——

    斯坦福教授在书中说:

    “移民家庭这种寻求机会的意愿似乎使一切变得不同。”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从移民子女的身上,我们是否学到一些东西,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打开“向上流动”的通道,获得学业上和工作上的成功呢?

    首先,还是那句话,重视教育总是没错的,多向孩子提提高期待也是没错的。不要学习有些美国人,过于放养,结果把孩子宠得根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其次,不妨让孩子体验一下“真实的世界”,和“残酷的生活”。

    话说我有个美国朋友,儿子刚上高中,成绩一塌糊涂,每天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就是“上大学也没啥用”、“去星巴克打工也能养活我自己”。

    结果朋友怒了,暑假把儿子直接赶出家门,没收一切生活费和零用钱,让他真实体验一把“餐馆打工养自己”。

    然后,熊孩子根本租不起房,一整个夏天都厚着脸皮在几个同学家流浪打地铺。打工挣来的钱勉强混个温饱,还一天到晚站着,差点累断小腰儿。

    暑假过去就知道要好好学习了,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他老妈说过一万遍,他都没听进去的道理——“好好学习能让你有更多选择,时薪也能更高。”

    最后,别把孩子紧紧抓在手边,拴在身上,要鼓励他们,去大世界里寻找更好的机会。大城市的机会总比其他地方多,华尔街和硅谷总比其他地方富……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 正常,我也不觉得我孩子能超越我。不要那么多期望就不会有那么多失望。
      • 你这个天花板忒高了,不像话。不过,也不能因此限制了孩子的高度。You never know.
    • 开个年收入百万级的杂货店, 妥妥的超过只会考试的学霸父母。
    • 参照物的挑选有问题。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几乎个个货真价实,下一代的平均智商很难超过这一代,竞争环境更是恶劣,孩子学业事业上无法超越父母应该是普遍现象。
    • 我老人家国内3年财经大专,我儿子闭着眼睛也能念个加拿大4年电脑本科吧。
    • 如果没有意外,孩子们肯定活得比我们轻松自在,这就是超越 +1
    • 不仅不能超越,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 我家领导当年是学霸,主要是因为他听话,天天被关在家里做题。现在一提就深恶痛绝,觉得没用。也多亏了出国了,孩子们不用走我们老路,有时间精力发展一些能终身受益的爱好。 +2
      • 做题出成绩是最容易的事,其他做啥要想有点成绩都比这个难。
        • 经济上最容易。其他多数都很贵。
    • 论述混乱,把中国美国,过去四十年或者婴儿潮混在一起,时代没有可比性。In general,不考虑社会发展,机会多寡,子女超过父母的概率是50%vs50%,就是个基因重组的过程,有一例985父母生的儿子考不上985,就有一例,可能没上过大学的父母的儿子考上了985。 +1
    • 我怎么觉得小孩随便轻松就超越我了 +1
      英语法语长相足球冰球钢琴电游社交能力...
      • 跟这里。我家孩子大部分都比我强。话说,总不可能这里的父母都是学霸出身吧?我在国内也是211学校出来的,孩子进的这里普通大学,专业水平不比我差,见识经历比我当年那是强多了。
    • 笼统说超越意义不大,是指具体哪方面?学业/体育成绩都得具体到哪一科目?人生哪个年龄阶段?职业或职位?薪资水平位置?个人幸福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资金?国内国际环境条件?一笼统就容易犯黑白简单思维的毛病....
    • 我爹当年我高中毕业前夕对我的原话,如果实在不行要违法乱纪,好好研究下法律,不要太过火,把刑期控制在5年之内,有可能的话,当兵去,一样没自由被人管教,比坐牢光荣,回来国家还给分配工作,我和你妈管你,不如郭嘉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