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PAT 是我在Saskatchewan读书时住的那家加拿大房东的“SECOND COUSIN”。他们俩同岁。我按中国人的习惯帮他们算了一下,房东该叫PAT表舅。两人听了同时大笑着告诉我:“NO WAY!”
其实在真正认识PAT之前,房东已经帮我们做过介绍了。房东好客,平时家里总有客人。我放学回来,一进门常被她拉过去一一介绍给所有的客人。每次她都自豪地告诉众人我是读工程的研究生。眼里的神情俨然一个骄傲的母亲。那次介绍给PAT的时候,她更着意强调,并崇拜地说PAT也是工程师,在一家大公司做MANAGER。PAT后来告诉我他真正注意到我是在童的生日PARTY上。童是和我一样住在那里的中国学生。那年房东为童和她男朋友做联合生日PARTY,来的客人除了一帮学生之外还有几个房东的朋友。不知为什么PAT也会在场。水足饭饱之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不知谁起的头,讲起看手相。于是一堆人挤在一起看手。我坐在一边挺无聊。一扭头看见PAT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于是两个人对视一笑,挺默契地感觉。不记得那天我们谈了些什么。后来PAT告诉我,从那个时候起他觉得我和其他的毛孩子不同。那年我27岁,PAT62岁。他给了我他的电话,告诉我什么时候需要一个RIDE,给他打电话。不久后的一天我到超市买菜,下起了雨,就试了一下他的电话。十五分钟后,他的车到了。那以后和他的接触多了起来,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PAT性格中有一份正直,用我们中国人的观点来看,叫“傻冒”。没来加拿大之前我想象中的外国人都是这样的。如果在商店里,哪个孩子愣头愣脑地从他前面挤过去,PAT总是铁青着脸教训他:“The proper word is EXCUSE ME!”说也奇怪,十有八九,被教训的人都会从脖子后面挤出一句“Sorry”来。于是PAT就很得意地对我说:“Someone has to teach them some manners.”有时走在路上,会有成帮结伙的年轻人占了全部的人行道旁若无人地从对面走来。我一般会避到一边的草地上。PAT却一定要坚守自己的阵地,硬从他们中间撞出一条路来。我以我中国人的智慧开导他:犯不着跟他们争呀,万一他们手里有刀什么的呢?现在的TEENAGER,难说着哪!他听得频频点头。然而当我最后确认教育效果的时候,他却坚定地说:“I have my principles.”有时候我觉得他能活到这么大把年纪真是一个奇迹。他退休的时候,公司的同事送给他一件T恤。上面印着:“Which part of NO you don’t understand?”他还挺得意的。
我认识PAT一年后,他查出癌症。我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变化。他开始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查资料,整个生活重心转移到治疗和治疗以后的事上。他的人变得沉默了,一个月之间老了很多。他说癌症是一场心理战。我试了很多次找一些事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都不成功。有一次我不知为什么心情很坏,脱口而出:“You became an old man after your treatment. Cancer won’t kill you, you are killing yourself!”说完立刻后悔。真是,如果是我自己得了癌症,能说得这么轻松吗?当时PAT气哼哼地说了一句:“I am an old man now!”就走了。我以为他不会再理我了,那以后我们却成了最好的朋友。他总说我给了他很多帮助。惭愧!就那么没耐心地帮助身患绝症的朋友?他给了我很大帮助才是真的。我毕业后很快在附近一个小镇上找到一分工作。小镇上有三家中国人:一家是开打印电脑铺的台湾人,一家是公寓门口杂货店的香港人,还有一家是开中餐馆的,我从来没见过。小镇总共一万八千人口,分散在周围的农场里,平时人影都看不见一个。主街道就一条,步行就能从头走到尾。在那里住了一年多后,心情经常郁闷。有一段时间睡眠不好去看家庭医生,医生看了我一会儿之后,说我是“depressed”。直接劝我搬到中国人多一点的城市去住。我当时眼睛酸酸的,当真觉得这小镇是住不得了。从那儿以后开始往外发简历,主要是投向大多伦多地区。然而大多数简历音信杳无,石沉大海。我觉得可能因为Saskatchewan太远了,跟PAT谈起我想辞了职到东部发展,得到PAT 的全力支持。他说虽然作为朋友很舍不得让我走,但就发展前途来讲,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当时也征求了在美国的舅舅的意见。他的反应很强烈,好好地给我上了一堂课。讲就业形势如何严酷,一分工作如何来之不易。结论是在没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决不能丢掉饭碗。我个性上本来不是很坚决主动,被他这样一说,就动摇了。PAT听我复述了舅舅与我的对话之后,很愤怒。问我:“他是什么目的?他为什么干涉你的选择?”我听了吓一跳,顿时发现中西文化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是PAT 对我的信心和支持让我终于下决心辞掉了现成的工作,离开了草原上的那个小镇。
我到东部转眼三年多了。找到了工作,又换了工作,薪水越换越高,周围也多了很多朋友。PAT 退休后搬到了西海岸。我们还是经常通电话,互相汇报成长的历程。PAT说他在寻找心灵上的成熟与平静。我则时常从他那里讨一点市俗的建议。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其实在真正认识PAT之前,房东已经帮我们做过介绍了。房东好客,平时家里总有客人。我放学回来,一进门常被她拉过去一一介绍给所有的客人。每次她都自豪地告诉众人我是读工程的研究生。眼里的神情俨然一个骄傲的母亲。那次介绍给PAT的时候,她更着意强调,并崇拜地说PAT也是工程师,在一家大公司做MANAGER。PAT后来告诉我他真正注意到我是在童的生日PARTY上。童是和我一样住在那里的中国学生。那年房东为童和她男朋友做联合生日PARTY,来的客人除了一帮学生之外还有几个房东的朋友。不知为什么PAT也会在场。水足饭饱之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不知谁起的头,讲起看手相。于是一堆人挤在一起看手。我坐在一边挺无聊。一扭头看见PAT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于是两个人对视一笑,挺默契地感觉。不记得那天我们谈了些什么。后来PAT告诉我,从那个时候起他觉得我和其他的毛孩子不同。那年我27岁,PAT62岁。他给了我他的电话,告诉我什么时候需要一个RIDE,给他打电话。不久后的一天我到超市买菜,下起了雨,就试了一下他的电话。十五分钟后,他的车到了。那以后和他的接触多了起来,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PAT性格中有一份正直,用我们中国人的观点来看,叫“傻冒”。没来加拿大之前我想象中的外国人都是这样的。如果在商店里,哪个孩子愣头愣脑地从他前面挤过去,PAT总是铁青着脸教训他:“The proper word is EXCUSE ME!”说也奇怪,十有八九,被教训的人都会从脖子后面挤出一句“Sorry”来。于是PAT就很得意地对我说:“Someone has to teach them some manners.”有时走在路上,会有成帮结伙的年轻人占了全部的人行道旁若无人地从对面走来。我一般会避到一边的草地上。PAT却一定要坚守自己的阵地,硬从他们中间撞出一条路来。我以我中国人的智慧开导他:犯不着跟他们争呀,万一他们手里有刀什么的呢?现在的TEENAGER,难说着哪!他听得频频点头。然而当我最后确认教育效果的时候,他却坚定地说:“I have my principles.”有时候我觉得他能活到这么大把年纪真是一个奇迹。他退休的时候,公司的同事送给他一件T恤。上面印着:“Which part of NO you don’t understand?”他还挺得意的。
我认识PAT一年后,他查出癌症。我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变化。他开始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查资料,整个生活重心转移到治疗和治疗以后的事上。他的人变得沉默了,一个月之间老了很多。他说癌症是一场心理战。我试了很多次找一些事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都不成功。有一次我不知为什么心情很坏,脱口而出:“You became an old man after your treatment. Cancer won’t kill you, you are killing yourself!”说完立刻后悔。真是,如果是我自己得了癌症,能说得这么轻松吗?当时PAT气哼哼地说了一句:“I am an old man now!”就走了。我以为他不会再理我了,那以后我们却成了最好的朋友。他总说我给了他很多帮助。惭愧!就那么没耐心地帮助身患绝症的朋友?他给了我很大帮助才是真的。我毕业后很快在附近一个小镇上找到一分工作。小镇上有三家中国人:一家是开打印电脑铺的台湾人,一家是公寓门口杂货店的香港人,还有一家是开中餐馆的,我从来没见过。小镇总共一万八千人口,分散在周围的农场里,平时人影都看不见一个。主街道就一条,步行就能从头走到尾。在那里住了一年多后,心情经常郁闷。有一段时间睡眠不好去看家庭医生,医生看了我一会儿之后,说我是“depressed”。直接劝我搬到中国人多一点的城市去住。我当时眼睛酸酸的,当真觉得这小镇是住不得了。从那儿以后开始往外发简历,主要是投向大多伦多地区。然而大多数简历音信杳无,石沉大海。我觉得可能因为Saskatchewan太远了,跟PAT谈起我想辞了职到东部发展,得到PAT 的全力支持。他说虽然作为朋友很舍不得让我走,但就发展前途来讲,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当时也征求了在美国的舅舅的意见。他的反应很强烈,好好地给我上了一堂课。讲就业形势如何严酷,一分工作如何来之不易。结论是在没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决不能丢掉饭碗。我个性上本来不是很坚决主动,被他这样一说,就动摇了。PAT听我复述了舅舅与我的对话之后,很愤怒。问我:“他是什么目的?他为什么干涉你的选择?”我听了吓一跳,顿时发现中西文化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是PAT 对我的信心和支持让我终于下决心辞掉了现成的工作,离开了草原上的那个小镇。
我到东部转眼三年多了。找到了工作,又换了工作,薪水越换越高,周围也多了很多朋友。PAT 退休后搬到了西海岸。我们还是经常通电话,互相汇报成长的历程。PAT说他在寻找心灵上的成熟与平静。我则时常从他那里讨一点市俗的建议。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