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老婆都做IT工,工资估计还可以,但投资房产都靠我们借贷。下面是2002年从买自住房开始的流水账,展示一下,一个普通家庭可以做到多少
1. 2002年,32万在Burnaby Metrotown附近买了自住房,是独立屋
2. 2003年,在买入自住房15个月后,我被擂。被擂时工资6万7。
3. 2004年,重新找到工作,工资打了大概75折。从上岗第一天,就开始准备下一次被擂,想过学accounting,想过开卡车,但想得最多的是投资房产,但不知道首期从哪里来。
4. 2007年,老婆意外怀第三胎,更坚定了投资房产的决心。当时肉联有个帖,说买一房一厅的公寓,争取买10多套,所以11月份去Surrey27万买了个楼花,想着等造好后,会有足够首期。
5. 2008年年中,老三出生,我更加火急火燎,看到商铺只要18万,而且triple net,就想先买个商铺。到处打听贷款的事,终于,HSBC电话银行的人告诉我,可以从自住房涨价的部分拿首期。非常奇怪为什么我在分行的业务经理不告诉我这个,从此就不去找他了。记得看过一个段子,说如果卖家坑男的,男的当时不会据理力争,但以后再也不会来了。我的这个经历,大概就是例子。商铺以18万买下,完全从自住房里借钱,因为商铺自身的抵押贷款非常麻烦。
6. 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房价跌,又以27万在Lougheed Mall附近买了个两房公寓。全部从自住房贷款。
7. 2010年,Surrey公寓建成交货,自住房贷主要款,所以此房有9万的HELOC没有用。全部完成后,再次出去67万买了给Half Duplex,还是自住房拿首期。
8. 2011年,东跑西颠,终于谈下90万贷款。将Half Duplex换了加银行,拿到10万的HELOC,加上其它所有物业的HELOC,拿出大概140万,买了一full duplex。至此,所有贷款能力全部耗尽。
9. 2013年,将商铺以6万卖出,亏12万。32万在metrotown买入一房一厅公寓单位。所以贷款应银行而异,如果多跑几家,总能挤出点的。
10. 2016年,老婆回国,突发奇想,要在她那3、4线城市买房,理由是回去有地方住。她2012年辞职干上了contractor,公司帐上有接近50万现金。我也没有理由反对,就让她把公司的钱,以公司的名义买房。她同意了,于是67万买了个两房公寓单位,不够的钱,算我们借给公司,当然我们的钱也是从升值的房价里借出来的。
11. 2021年,将Surry公寓37万卖了,Lougheed公寓49万卖了,2022年将Half Deplux169万卖了。于是,老婆决定将自住房拆了,造新房。这样我退休的钱就这么被黑了。
12. 2023年,因为CIBC有25万存款,可以贷250万的政策,加上BC省要修改zoning bylaw,允许一块地造4到6个单位,所以连进了两个独立屋。
至此,3个独立屋,一个full duplex, 一个一房一厅公寓,一个两房一厅公寓,其中full duplex地可以分拆,最近又被划进离公共交通点400米的可变公寓区,不知道是不是很快就变成12单位的公寓zoning,期待ing。总净资产保守估计600万,贷款370万,所以总资产接近1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