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走进北非之十 - 圣井 圣墓;惊恐 惊奇

虽然凯鲁万只是突尼斯的第四大城市,但在历史文化上,其重要性却远超过如今的首都突尼斯城。

公元661年,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Ali ibn Abi Talib)被杀,驻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Muawiyah bin Abi-Sufyan)建立了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他派出大将奥科巴 本 纳菲(Uqba ibn Nafi)率军远征北非,后者在征服了当地柏柏尔人的反抗以后,于670年兴建了凯鲁万城,作为继续西征的据点。

9世纪初,北非国家纷纷独立,脱离阿拉伯帝国,公元800年,易卜拉欣·伊本·阿格拉布(Ibrahim ibn al-Aghlab)以凯鲁万为首都,建立了阿格拉布王朝(Aghlabid dynasty)。

其后的岁月里,凯鲁万逐渐发展成北非最大的城市,经济繁荣,学者云集,学术文化高度发达。

伊斯兰教里,它被列为仅次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的第四圣地。穆斯林认为,来凯鲁万朝觐7次等于去麦加朝觐一次。

1988年,凯鲁万正式入选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

在突尼斯,几乎每一个古城都有一个麦地那(Medina)。刚刚开始研究突尼斯的时候,我很困惑,在我印象里,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可它明明在沙特阿拉伯啊。

后来我才知道,麦地那除了是那座圣城的名称以外,还有老城的意思。

走进凯鲁万的麦地那,便见古街老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好似迷宫。

两旁房舍,墙白如粉,窗蓝如天,凯鲁万人和西迪人一样钟爱蓝白二色。

凯鲁万是突尼斯拥有清真寺最多的城市,转弯拐角处,随时可见高耸的宣礼塔。

三门清真寺(Mosque of the Three Doors),建于866年的阿格拉布王朝时期,其名得自马蹄形拱门支撑的三座正门。门的上方雕刻有花卉图案和库菲克字体的阿拉伯铭文,这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正面雕刻的清真寺。

铭文节选自《可兰经》,大意是:

“信徒们,敬重真主,你们只要带着善意,直言不讳,真主会替你们修正你们的行为,宽恕你们的罪过。谁听从真主和他的使者,他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真主是最高和最终的命令者。”

我们去的时候,清真寺大门紧闭,正准备离去的时候,一位穆斯林开门进去祈祷,我们也跟了进去。

穆斯林祈祷的名称是“Salah” - 萨拉赫。萨拉赫每天五次,包括黎明前、正午、下午、日落和夜晚。

清真寺内部比我想象的陈旧,祈祷厅不大,由四根柱子隔成三个不同的区域,中间米哈拉壁龛(mihrab Niche)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一座。

凯鲁万和我们前面去过的几座突尼斯小城相比,多了不少纺织作坊。

我们正在路上瞎逛,路边有一位老人走上前来,邀请我们进屋看看。

一进门,我就被蓝白相间的天井吸引住了。

老人领着我们上楼,边走边说,上面可以看到凯鲁万的天际线,老人的英文非常流利。

走上平台,举目四望,老城尽收眼底。

老人看我面露惶惑之色,安慰我说,别怕,我们穆斯林都是爱好和平的,HMS不是真正的穆斯林。

以后的日子,我曾经多次回想,当时老人是不是专门捡我们爱听的话说呢,但每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都会清晰地浮现出那位老人诚恳的面容,于是每次我都不由地为我这种猜想而内疚。

从平台下来,我们正准备告别离去,老人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本店的地毯吧。

他一挥手,一个伙计飞快地扛着几卷地毯跑过来。

在老人的命令下,伙计把不同质地,不同图案的地毯,一卷卷地展开在我们面前,老人给我们介绍:这是羊毛的,这是骆驼毛的,这是真丝的。。。。。。

说实话,虽然我对地毯的品质一窍不通,但凭视觉和手感,我也能感觉到这些地毯的精美品质,但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我想起来了,台湾作家詹宏志曾经写过一本书《旅行与读书》,里面记载了他在克什米尔的一段经历:当时他走入一家地毯店,店主人 - 也是一位穆斯林,也是这么给他展示一条条精美的地毯,最后他被吸引地欲罢不能,花几千美金买下一条。等他到了下一站,类似的地毯只要十分之一的价钱。

身旁不停拍照的LD,此时已经有些跃跃欲试,虽然于心不忍,但我还是得做这个“恶人”。我起身对老人说,这些地毯真的漂亮极了,但我们后面还有很长的行程,没法携带。老人不死心,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帮你邮寄。

慌不择路地走出地毯店,发现儿子神色有异。

儿:伙计关门的时候,你们都在看地毯,我却在找窗户。

我:为啥?

儿:当时我想,如果他们要动手杀人,肯定首先对你俩下手,我看过了,窗户下面就是市场的屋顶,我就立刻跳下去。

我:你身无分文,下面怎么办?

儿:我出发之前在手机上注册了突尼斯的打车软件Bolt,挂靠姐姐的信用卡,跳出去以后,我就打车去机场,然后在那儿上网和姐姐联系,让她给我买回加拿大的机票。

LD: 你这种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值得表扬的,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事情真的如你想的那样,等你跑到机场,你爹妈可能已经给人家砍成肉块了?

儿:反正联系到姐姐,她肯定有办法,到时候我俩再商量如何救出你们......

转角遇到又一座白色穹顶,我以为是清真寺。

爬上长长的楼梯,我们来到凯鲁万又一处神奇的地方。

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头骆驼,一架水车,还有一口井。

这座名叫Bir Barrouta的井,是凯鲁万最古老的水井,它是阿巴斯王朝总督Harthama Ibn El Ayoun于公元796年下令挖掘的。

房间里,一位工人拉着骆驼转圈,操纵着水车,水车上铆着几个桶,随着水车转动,那些桶依次从井底收集水。

这些瓷碗中盛着打上来的井水,清澈见底,在当地的穆斯林眼中,井是圣井,井水也是圣水,因为传说这口井直通麦加的圣井Bir Zemzem。

离开圣井没几步,我们又被一位当地人拦住,这次是中年人。他执意要带我们去一处他认为是凯鲁万最漂亮的地方。

儿子一边跟着,一边唠叨:看来你俩还没接受教训。

我对对方说,我们只想参观,不买东西,对方哈哈一笑,放心,不会让你买东西。

来到嵌花的蓝色大门前,那人对里面努努嘴,看门人就直接放我们进去了,后来我看了一下,门票每人12第纳尔。

凯鲁万有一百多座圣墓,这是其中最漂亮的一座,名为Mausoleum Sidi Abid el Ghariani。

这座美丽庭院建于公元14世纪,曾是凯鲁万著名的伊斯兰学院。

当时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加里亚尼(Sidi Abid el Ghariani)曾在这所学院教学20年,最后也死在了这儿,于是为了纪念他,学院的一个角落安放了他的墓穴,这座学院也从此因他而更名。

在伊斯兰教里绿色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是先知穆罕默德最喜欢的颜色。在陵墓外罩以绿布,是对故人的一种尊敬。

圣墓旁的墙壁,装饰着来自安达努西亚的瓷砖。

和三门清真寺相比,这座壁龛要精美得多。

我们一间间房间看过去,成惊弓之鸟的儿子惊呼到:这儿还是卖地毯的地方!赶快走!

好在这次再无人拉着我们推销地毯了。

后来我才知道,凯鲁万是突尼斯的地毯之都,传说十九世纪时期,奥斯曼驻突尼斯总督的女儿曾是这儿编织地毯的第一人,她把自己的作品献给了当地的一家清真寺,慢慢的编织地毯的手艺和传统在凯鲁万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如今回想起来,如果行前我的准备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我对凯鲁万的文化了解得再多一些,当时我也许会更加从容地去欣赏那些绝美的地毯。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人难免会带有戒心,虽然事后看来,那些戒心有些多余。至今回想起来,我还是要感谢凯鲁万那位不知名的老人和那位热情的中年人。

这天的晚餐我们是在麦地那的一间小店解决的。店主三心二意地给我们端上饭菜,说了句,我要去做萨拉赫了,来不及收钱,把大门锁上,拔腿而去。

那晚我们被锁在小馆子个把小时,一直到老板做完功课归来。

夜色迷离中,我们穿越麦地那,走回住处。

我们在凯鲁万的住处位于老城中心,掩藏在小巷深处的房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房东切玛(Chema),和卡莎太太一样,在Airbnb上也是超级房东(Superhost),评分高达4.84。

不大的院落,却非常整洁,看得出来,女主人是一位爱花之人。

次日一早,切玛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我们边吃边聊。

和做了一辈子家庭妇女的卡莎不同,切玛在地中海海滨城市哈马马特(Hammamet)做了35年的旅行社导游,专门接待来自德国的游客。德语几乎成了她的第一语言,她说德语比法语和阿拉伯语还要流利,好在20多年前LD曾在德国住过几年,借着手势,加上切玛德语里面夹着一点点英语,我们还是热烈地交谈起来。

切玛告诉我们,他们家族在这所房子里已经繁衍生息五代了,因为她母亲去世前留给她的遗言之一是千万不要卖掉这栋房子,于是她辞去导游工作,搬回了凯鲁万。和哈马马特相比,她更喜欢自己的家乡。

我问切玛,这六年里可曾接待过华人游客?她说,2019年她曾接待过一家,说着,从抽屉里拿出那家人临走送给她的一块云南沱茶。行色匆匆,我们没有什么礼物相送,临别之际,合影一张,美好的回忆,也是留给双方的一份礼物。

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再有华人投宿于此,切玛也许会告诉对方,那年,我接待过一家三口,热情,开朗,就像凯鲁万的太阳。

告别切玛,也告别了她每天精心照顾的那一群小猫。

清晨的凯鲁万街头,行人还不是很多。

来凯鲁万,必须来大清真寺。

凯鲁万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Kairouan),也被称为奥科巴清真寺(Mosque of Uqba),科菲下令建立凯鲁万城的同一年 - 公元670年,这座清真寺开始动工。

经过2个世纪的持续修缮,直到公元9世纪,这座清真寺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眼前的规模。

当时寺内还设有大学,是当时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思想和科学文化中心,其作用和地位类似于中世纪时期的巴黎大学。

11世纪,凯鲁万开始衰落,学术中心也慢慢由这座清真寺移去突尼斯城的宰突纳清真寺(Ez-Zitouna)。

但这座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周长400余米的清真寺,依然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高达35米的宣礼塔依然是如今凯鲁万最高的建筑物。

大约是因为时间尚早,清真寺广场上没有几个人。

清真寺的内外大约有600根大理石石柱,如果仔细观察,会注意到这些石柱的柱头形状各异。原来在建造清真寺的时候,穆斯林为了加快进度,就地取材,大部分石柱都来自各地废弃的古罗马遗址。

清真寺的祈祷厅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我们只能站在外面眺望。中间的那块面向麦加克尔白的米哈拉壁龛是由28块大理石组成的浮雕,壁龛顶部的130块各种彩色图案的陶瓷板装饰来自伊拉克。

厅内不仅地面铺着地毯,每一根石柱的下部也包裹着草席,这是为了让穆斯林祈祷以后,可以靠着柱子休息和沉思。

去年在中东的时候,LD在瓦迪拉姆沙漠给父子俩一人买了一条库菲耶头巾,然后两人一路招摇,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瞩目,直到再回以色列之前才摘下,当时我就想,如果再来穆斯林国家,我也要弄一身当地服装穿穿。


我的这身长袍叫阿巴亚(Abaya),站在大清真寺面前,倒是很协调,只是儿子一直在旁边笑。

公元9世纪时,凯鲁万地区缺水严重,天旱少雨,加之该地区又处于海平面之下,用水极其困难,于是当地人修了15个阿格拉比蓄水池(Basins of Aghlabides),来解决饮水问题。

一千二百年过去,15个蓄水池,如今还剩余两个。因为突尼斯禁飞无人机,LD没法从高空俯拍,但站在楼上望去,依然能感觉到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的精湛工艺。

蓄水池一大一小,小的水池用于储存从山上引流下的水,然后通过有一定高度的过滤拱门滤掉沙石,流入大的水池,人们会沿着长方形的堤岸再从大水池里取水。直到今天,阿格拉比蓄水池依然是凯鲁万人重要的水源。

离开大清真寺一公里处,是凯鲁万最著名的圣墓 - 西迪•撒哈卜清真寺(Zawiya of Sidi Sahib)。在突尼斯,西迪是圣人的意思,埋葬在这儿的人名叫撒哈卜,他既是穆罕默德的追随者,也是先知的理发师,于是这座清真寺又被称为理发师清真寺(Mosque of the Barber)。

圣墓入口处的宣礼塔,让我想起特斯图尔大清真寺,两者都有着浓郁的安达努西亚风格。

公元654年,战死沙场的撒哈卜被埋葬于此,和他一起下葬的还有他随身携带的先知的三根胡须(根据伊斯兰教历史记录,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病死)。

陵墓始建于公元7世纪,17世纪末又陆续扩大,坟墓上的圆顶于1629年完工,而门口的宣礼塔则完工于1690年。

圣墓通过前厅通向后面的庭院,

前厅美轮美奂,彩色的瓷砖来自于西班牙。

而精美的石刻则来自从意大利进口的洁白大理石。

院子的西北角就是撒哈卜的坟墓,但只允许穆斯林进去瞻仰。

在门口远远看去,撒哈卜的陵墓上覆盖着绿布。

那一年我去耶路撒冷的金顶清真寺,因为装扮比较世俗,即使我裹着头巾,还是在门口被拦下,我说我是穆斯林,对方要我背诵一段可兰经。

这次我身着阿巴亚,自认为外表和当地妇女没有什么差别了,结果走到圣墓门口,还是给拦下,说我不是穆斯林。我问看门的老人,从什么地方看出我不是穆斯林?他哈哈大笑,手指天空,说:安拉知道。

阳光下,依依惜别凯鲁万。

再回地中海,再被海风吹。

LD对儿子说,素了一个礼拜,咱们得大吃大喝几天补补了。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游山玩水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走进北非之十 - 圣井 圣墓;惊恐 惊奇 +7
    • 又跟着神游了一把。👍。遇到主动粘上来的,挺害怕的。我们在古巴也遇上一回
      • 感觉突尼斯人相对比较温和,没有巴勒斯坦人那么死缠。
        • 凯鲁万城市的英文名是Kairouan吗?
          • 是的,我在上一篇结尾提到过 - Kairouan,谢谢。阿拉伯人一般称它Qayrawān,比如我们那位说德语的房东切玛。
    • 一半是游记,一半是散文,图片好看,文字比图片还有画面。行万里路前,还是要读万卷书,否则走到哪里只是hiking +1
    • 小珂的作品,永远就像一台交响乐,总是扣人心弦,倾泻而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