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三十周年再回首 重游荷比德(九) 七丘之城和舍恩博恩的秘境


不少朋友听说我们来德国这么多次,会说:“德国有什么可看的,它在二战期间已经被炸的稀巴烂了。”每逢这个时候,LD就会和他们争辩几句。

不过,德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也是事实。如果上网搜索德国最美小镇,你会得到一长列名单,但其中没有遭受战争破坏的却屈指可数。

离开维尔兹堡,我们没有沿着浪漫之路继续向南,而是折向东,前方是中世纪古城 - 班贝格。

班贝格(Bamberg)位于雷格尼茨河(Regnitz)与美因河(Main)交汇处,离开维尔兹堡不到一百公里,她被很多旅游杂志和博客誉为德国最美城市。

班贝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02年,那时候这儿是巴本堡家族(Babenberch)的封地,后来成为巴伐利亚公爵的领土。公爵的儿子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后,在班贝格建立了当地第一座天主教堂,立志把班贝格打造成“第二个罗马”。

在后来的千百年间,班贝格经历了繁荣和衰败的多次起落,先后被瑞典、普鲁士和法国占领。二战中,她竟奇迹般地躲过了轰炸,成为德国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毁坏的古城。

欧洲人说,班贝格是弗兰肯的罗马,但骄傲的班贝格人却说,罗马才是意大利的班贝格。

无人机视角下,整个古城看不到一栋带有现代痕迹的建筑,全城二千多座历史建筑中,一千多座被列为保护文物,1993年,班贝格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班贝格,相比附近的维尔兹堡,规模要小许多,在德国近代史上,她的角色不像纽伦堡或慕尼黑那样举足轻重,但她在纳粹党的早期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纳粹在班贝格举行了全国代表大会,史称“班贝格会议”(Bamberger Führertagung)。当时希特勒在党内面临争执不下的路线问题,他力图将纳粹从左翼的社会主义转向更加民粹的右翼。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成功地确立了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对于纳粹来说, 班贝格会议的重要性等同于遵义会议之于中共。

如今穿行在班贝格的巷陌深处,丝毫不见纳粹留下的一点痕迹。

横跨在雷格尼兹河上的上桥(Obere Brücke),是进入古城的必经通道,桥上坐落着班贝格的名片性建筑 - 老市政厅(Altes Rathaus)。

老市政厅建于1462年,当年建造之前,主教不愿意在自己的私有土地上盖一座公共建筑,那时的巴伐利亚,神权高于一切,但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益的趋势也已不可阻挡。班贝格人在湍急河流中打下无数木桩,建造了一座人工岛屿,将“没有占用上帝一分土地”的市政厅建于其上。

如今班贝格的市民服务中心,早已搬去2公里外,这座老市政厅成了老城最著名的历史建筑。

老市政厅中央是一座塔楼,下面的拱门通向东西的两座桥,建筑主体在十八世纪被改造成巴洛克风格,黄色的外墙上绘有颜色鲜艳的湿壁画,尖尖的分洪桥墩上矗立着典型的巴伐利亚桁架屋,主塔拱顶上嵌有罗马风格的粉色时钟。几个世纪岁月流淌,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集于一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和谐。

在湿壁画中间,有一位小天使调皮地把小胖腿悄悄地伸出墙面,让壁画一下变得鲜活,立体起来。

这儿,是班贝格世俗和宗教的分界线,退后一步是市民区,前进一步是主教城。

穿过城门洞,眼前这座雕花木屋是赫勒府邸(Heller House),建于18世纪,赫勒是当地商人,历史学家和文物收藏家。

木屋外立面的基调是醒目的蓝色,与周围的其它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精致而复杂的镂空窗框给老屋增添了几分精美,而楣饰上的壁画则显示了主人的艺术品味。

古城不大,却有七八座大小不一,新旧有别,材质不同的桥。

很久以前,班贝格人逐水而居,在河边建起一栋栋屋舍,于是班贝格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德国的威尼斯。

虽然把这儿称为威尼斯有点牵强,但静静的河水,流淌在一整排红瓦黄墙白窗的木屋旁,这处“小威尼斯”倒是比喧嚣的意大利威尼斯多了几分难得的宁静和安详。

为了附庸风雅,让这个北方的小威尼斯更像威尼斯,雷格尼兹河上时不时地也出现几条贡多拉,儿子说:“这次出来,我们只要坐船,天必下雨,难得今天班贝格天气这么好,我们还是别坐船了。”

班贝格和许多名人在历史上发生连接。1807年,大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来到班贝格,成为《班贝格日报》(Bamberger Zeitung)的编辑,虽然在班贝格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此完成了第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精神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据说,1807年的春天,三十七岁的黑格尔在雷格尼茨河边第一次遇到了拿破仑 – 那时的皇帝正率领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队在班贝格附近与普鲁士征战,目睹身材矮小的拿破仑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地从眼前经过,站在街边的黑格尔不禁感慨:“做人当如拿破仑!”

矗立在河边的这座雕塑名为《Centurione I》,由波兰雕塑家Igor Mitoraj于1987年创作,Igor的艺术风格鲜明,他的作品多数是残缺的人体躯干,寓意文明的脆弱。

是啊,班贝格古城不就是这样吗?历经千年的纷乱,还能完好的保留至今,且没有经历大规模的重建,这是上天赋予的运气。

在班贝格的天际线上,有四座尖塔特别引人注目,那是班贝格主教座堂(Bamberger Dom)。前面庄严华丽的高塔是哥特风格,而后面厚重简洁的半圆形拱顶则是罗曼式。

曲折蜿蜒的街道通往教堂所在的主座教堂广场(Domplatz)。

这座教堂由亨利二世夫妇出资修建,亨利二世(Henry II, Holy Roman Emperor)出生于巴伐利亚,曾是巴伐利亚公爵,但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德意志国王(1002年起)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014年起)。

德国名叫亨利的国王,前后共有七位,从亨利一世到亨利七世,初读德国历史的时候,我常把德国亨利国王和英国亨利国王混淆。

对于德国亨利们,人们其实更熟悉他们的德语名字 - 海因里希(Heinrich),因为这个名字和亨利源于同一个古日耳曼名字Heimirich,于是后世在翻译的时候,常把这些海因里希称作亨利。

对于亨利(海因里希)这个名字,不仅国王偏爱,贵族们也特别喜欢。著名的罗伊斯家族(Haus Reuß)从12世纪末起,就规定家族的所有男性成员都必须取名“亨利(海因里希)”,以纪念当初授予罗伊斯祖先领地的神圣罗马德国皇帝亨利(海因里希)六世,这个起名的规定甚至写入了罗伊斯家规,为了区别彼此,每个男丁在亨利(海因里希)后面还要加上数字,但数字不会无限增加,他们以100或一个世纪为一轮,循环起名。

迄今为止,这个家族数字后缀最多的是亨利(海因里希)七十二世,他于1871年去世,没有子嗣。

为了简便起见,下面我还是用亨利这个名字。

亨利二世两口子因为没有男嗣,认为自己罪孽深重,于是倾尽毕生积蓄修建教堂赎罪,但这座教堂的建造过程却是多灾多难。

1012年5月6日,是亨利二世39岁生日,教堂正式落成。但1081年教堂就被烧毁。其后主教奥托一世(Otto I)重建教堂,但再次被烧,我们眼前的这座教堂是1237年重建的。

教堂入口的玛利亚门(Mary's Gate),又称恩典门(Grace Gate),大门四周的多重弯拱,象征着从世俗世界进入神圣领域的过程,每一层弯拱代表信徒通往更高灵性的台阶。

弯拱中央嵌着浮雕,浮雕中央是圣母玛利亚,她抱着婴儿耶稣坐在宝座上。圣墓的右侧站着圣乔治和圣彼得,左侧则是亨利二世和妻子库妮贡德(Kunigunde),二人被视为班贝格教区的创始人。

教堂大殿比我想象的简朴,这儿与其说是教堂,不如说是纪念墓地。

班贝格历代主教都葬在这儿。

这儿还有一座教皇墓地。

教皇克雷芒二世(Pope Clement II)生前曾做过班贝格主教,对古城很有感情,于是下令教廷,自己死后葬在这里,他是唯一一位葬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教皇。

葬在这儿的还有亨利二世夫妇,这座石棺由弗兰肯地区一位雕刻师历经14年,于1513年雕刻完成。

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自幼受母亲熏陶,对基督教十分虔诚,即位后曾经去法国克吕尼修道院(Abbaye de Cluny)要求出家,他向院长许诺,一定服从院长的领导,结果院长对他说:“很好,你既然服从我的领导。我派你作什么事,你就应当去做,现在我派你去治理国政。”

在教堂中殿的侧面拱廊里,有一座创作于13世纪的神秘石雕 -“班贝格骑士(Bamberger Reiter)。

这是一件极具写实风格的艺术珍品,人物和马匹刻画的栩栩如生。它不仅是后古典时期欧洲第一座独立无支撑雕像,也是最早的一座真人大小的骑士雕像。从外观看,这位骑士肯定是一位君王,但对他的真实身份,却有着各种猜测,有人说是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还有人说是亨利二世。

800年来,这位骑士就这么一直静静地骑在马背上,注视着教堂里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

因为年代久远,“班贝格骑士”的创作者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毕竟他留下了这件令后世瞩目的作品,当我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能留下什么呢?想到这儿,一种虚空之感寒彻全身。

教堂对面是新宫(Neue Residenz),它是班贝格历代主教的官邸,始建于1613年。它不仅是主教的居所,还用于接待贵宾、举办官方活动和管理教区事务。

这座新宫的修建者洛塔尔·弗朗茨·冯·舍恩博恩(Lothar Franz von Schönborn)是维尔茨堡主教宫的修建者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舍恩博恩(Friedrich Karl von Schönborn)的叔叔,舍恩博恩家族在17至18世纪间,在德国的多个重要教区和世俗领地都拥有显赫的地位。

这座宫殿在战争中幸免于难,40多个房间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看过了维尔兹堡主教宫楼梯大厅的豪华,班贝格的这座主教宫的楼梯间要朴素许多。

但抬头仰望,洁白的天顶也非常精美。它采用了丰富的曲线、花卉和神话题材,错落有致的安排,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皇帝厅(Kaisersaal),是新宫最奢华的房间,由梅尔基奥尔·斯泰德尔(Melchior Steidl,1657-1727)于1707年至1709年间绘制,墙壁上16幅超大尺寸的皇帝肖像,叙述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天花板壁画以“智慧的胜利”(Triumph of Wisdom)为主题,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视觉效果,使这幅画看起来仿佛一个开阔的天空,从而增加了房间的高度感。画面中央描绘了智慧女神率领的凯旋队伍,寓意统治者的德性与智慧。

皇帝大厅的旁边是选帝侯厅(Kurfürstenzimmer),这个房间是专门为接待选帝侯而设。装饰典雅,展示了巴洛克时期的细腻工艺和高贵气息。房间中的家具和装饰品大多为18世纪的原件,保存完好。

建筑这座新宫的那位洛塔尔·弗朗茨·冯·舍恩博恩,于1693年当选为班贝格主教,1695年被选为美因茨大主教和选帝侯。作为美因茨选帝侯,他拥有神圣罗马帝国选帝权,是当时帝国内最具权力的教会领袖之一。

我问儿子,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可都是原件,你觉得和参观重建过的维尔兹堡有什么不同?儿子说,我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但在我知道我面对的是几百年来都没有改动过的东西的时候,我觉得我离开历史更近了。

走出新宫,重回雷格尼兹河畔。

在老市政厅旁寻一家水边餐馆坐下。

点一杯咖啡,看桥头人来人往。

班贝格不仅是历史古城,它的啤酒酿造工艺也远近闻名。不大的古城有11家啤酒厂,周边地区还有60多家酿酒坊。

这儿最著名的是烟熏啤酒(Rauchbier),这种深色的啤酒通过使用特殊的麦芽浆,让啤酒产生一种细腻的烟熏香气。

在班贝格新宫购票入场的时候,工作人员对我说:“你要不要买联票,一票看两宫?第二个宫比这个新宫更值得看。”

我们要去的这个宫殿位于波梅尔斯费尔登(Pommersfelden),一个此前我从未听说过的名字,离班贝格大约20公里。

没想到这个本不在我们行程中的小镇,田园风光竟是如此秀丽。

这座宫殿名叫维森斯坦宫(Schloss Weißenstein),但相比较音译,我更喜欢它意译的名字 - 白石宫。

蓝天下,绿地环绕着一座美丽的红顶白墙宫殿。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一年前去过的拉脱维亚的那座号称北方小凡尔赛的隆黛尔宫,虽然两者体量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石宫建设始于1711年,由那位选帝侯,班贝格主教洛塔尔 舍恩博恩委托来自维也纳的建筑师Johann Lucas von Hildebrandt 设计。宫殿于1718年完工。因为取材于当地的白砂石,故名为白石宫。

虽然此前舍恩博恩叔侄分别主持建造了维尔兹堡和班贝格主教宫,但因为是教会财产,所以建造费用来自公帑。但白石宫属于洛塔尔的私人夏宫,所以只能自己掏腰包。不过因为此前洛塔尔成功推动卡尔六世(Karl VI)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了报答,后者承担了总建造费用的三分之二。

这座宫殿目前仍然是私有财产,属舍恩博恩家族所有,由该家族的成员管理和维护。

上图是这个家族的族徽。

历经千年,舍恩博恩(Schönborn family)在欧洲依然还是一个显赫的家族称号,成员遍布世界各地,世俗的舍恩博恩继承伯爵头衔,而进入教会的舍恩博恩,目前地位最高的是维也纳的红衣主教 - 克里斯托夫·舍恩博恩(Christoph Schönborn)。

进白石宫必须跟从馆方提供的导游,那天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德国美女,但对方只提供德语解说,发给我们仨几张英文介绍,我们只能糊里糊涂跟着走。

LD哀叹,离开德国三十年,曾经说得一口流利德语的他,二十年前回德的时候,还能结结巴巴地说,嗑里嗑巴地听;十年前回德的时候,已经说不出德语,但还能勉强听;这次回来,既不能说,也不能听,只能勉强读了。

当我们告别一个对象的时候,无论它是语言,是地方,是人物,抑或是情感,哪怕过后再追忆,再回首,那个对象总会不听使唤地越离越远,时间终将冲刷一切。

我们跟着导游进入宫殿,白石宫的入口楼梯与前两座主教宫相比,风格独特。

楼梯大厅贯穿整个主楼的三层,是宫殿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元素,由巴洛克时期著名建筑师约翰·达米安·施维尔特富尔特(Johann Dientzenhofer)完成,他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中对和谐对称的追求,还通过空间的延展和层次感,给人以视觉冲击。

两侧的走廊以廊道的形式向上延伸,楼梯的线条柔和流畅,石质栏杆精美雕刻,细节考究,为大厅赋予了舞台般的仪式感。

大厅的天花板由艺术家约翰·鲁道夫·拜斯(Johann Rudolf Byss)绘制,壁画完成于1713年,描绘了当时已知的四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在壁画中心,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战车,象征光明与启迪。画作不仅以其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著称,还通过视觉上的延展效果,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加高大开阔。

楼梯大厅还装饰有大量的雕塑,雕刻家弗朗茨·塞缪尔·桑默斯(Franz Samuel Zammels)创作了包括天神朱庇特,朱诺等雕像,增加了楼梯空间的神圣感。

花园厅(Garden Hall),充分展示了巴洛克艺术繁复,奢侈的风格,这种被称为Grotto style - 洞穴的艺术形式,用大量的人造和自然建材,营造出洞穴感。

白石宫因为主要用于夏日度假,来此的客人如果因为室外闷热,走进花园厅,洞穴感加上从厅内不同地方迸射的喷泉,会让客人立刻感受到凉意阵阵。

音乐厅(Music Room):专为音乐活动而设,装饰风格典雅,配备有音乐乐器,常用于音乐会和社交聚会。

白石宫因为是私有财产,相比于维尔兹堡和班贝格的主教宫,后者主要功用是展示,而前者还有实用性功能,我们进入这间音乐厅的时候,两位音乐家正在排练钢琴和大提琴二重奏,悠扬的音乐伴随着我们的脚步,在宫里回响了很远很远。

这是镜厅(Mirror room)。

这是意大利厅(Italian room),洛泰尔在这间房间里陈列了他收藏的意大利画家的作品。

我们跟着导游一路看过去,她每解说完一个地方,就要锁上大门,去下一个房间,而且大部分地方不许拍照,但看到同组的德国人都举起手机,LD也偷偷拍了几张,但因为讲解的德国美女步伐很快,所以很难从容地好好拍一张。

到了这儿,导游说,你们尽情拍吧,这儿开放拍照。这是洛泰尔的画廊,对艺术如痴如醉的选帝侯,一生收藏了2000多幅油画,画廊展示了其中的600幅,即使仅算这600幅,也已经是德国最大的私人油画收藏量了。

回望白石宫,我想,当初德国旅游局推广浪漫之路的时候,没有把美丽的班贝格和白石宫列进去,是担心游客懒得多跑100来公里,还是这两处觉得自己有独特的魅力,不屑于和那三十个小镇打包起来向世界推荐?

后来我上网搜索,发觉有关白石宫的视频资料寥寥无几,而且几乎没有英文的。文字资料方面,英文的倒是多了些,但对于宫殿内部风格的介绍也大多语焉不详。中文搜索白石宫也好,维森斯坦宫也好,返回结果竟然是0。总不至于我们是来此的第一批华人吧。虽然德国的都市世人皆知,但对于这些小镇的推广,我发觉德国人有点三心二意。如果让我来设计线路,不妨把维尔兹堡,班贝格,白石宫这三个和舍恩博恩家族有着历史关联的地方放在一起,做一个二日游,题目就叫:舍恩博恩的秘境。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游山玩水 / 三十周年再回首 重游荷比德(九) 七丘之城和舍恩博恩的秘境 +4
    • 赞很有内容的游记!相片也拍得好!
    • 同赞!儿子好高好高!
    • 我夏天也去了班布格,漂亮,你介绍清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