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德”就是指一个人暗地里偷偷做好事,而不为人所知。与“阴德”相对应的是“阳善”,阳善指虽然做了好事,但是带有功利心,想让别人知道,想要受到别人的称赞。与“阳善”相比,“阴德”更有功德,福报利益更大。
民间说法,“阴德”厚重的人,自有天佑。它不仅能庇佑自己,更能利益子孙后代。
《了凡四训》读物里就讲到: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
因此,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了凡四训》解说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
《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用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钱财名利乃身外之物,最终谁都留不住,与其为子女后代留钱财,不如为他们留阴德,一个阴德具足的家庭,自然能繁荣兴旺、福泽绵长。
正如《易经》里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是一个人身上最好的“风水”,以下这最积“阴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了!
一、戒邪淫,修清净心
戒淫先戒心,戒心先戒目。眼睛不看美色,不看为净。嘴巴不谈淫色,不谈为净。让心口目远离诱因,则渐得清净。
常念生命短暂,人生无常,有如朝露,有如闪电,一瞬即逝。再好的美色,转眼亦将老死,只剩臭骨一堆。美色人生,其实只是梦幻泡影的假相,绝不可执著,不能认假为真。
淫念重的人,常会感到戒淫的不易,如果您觉得对您戒除邪淫的效果上依然无法彻底戒断,也万不可自暴自弃,请常念圣号。
佛经上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圣号若能每日常念,效果定会彰显。此外也须力行善事,广积阴德。
相信只要您的努力,日积月累,戒淫的功效将越来越好,内心也愈来愈清净。最后,一定能完全彻底的戒除恶习。
邪淫的人,自甘堕落,身心不净,业障深重,最消耗阴德。佛家讲“万恶淫为首”,邪淫是堕入恶道的因,经曰: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不是危言耸听,邪淫所带给人的损失往往是致命的,邪淫越重的人,福报损失越快。
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人的所得尽失。财富大肆流失、家庭破裂、诸事不顺等等,皆是其果报。什么是“风水”?人的状态就是“风水”。
你的心、德行不净,能量太差,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邪淫是损阴德,而断淫自然就是积阴德,身业清净、百事尽兴。
二、口业清净,不生妄语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清净身口意”我们修学善知识就是通过戒定慧来熄灭内心的贪嗔痴,清净身口意的恶行、恶口、恶心,修正思维里不对的知见邪见,转为清净的正见。
嘴巴是福祸之门,嘴上积德也是一种阴德。我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多必有失”,很多时候,福报都是从嘴上流失的,如妄语、扯是非嚼舌根、说话恶毒刻薄等等,这些都是口业的表现。
佛家讲: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说出去的话要让人感到舒适,这也是在布施积德,若刺耳难听,伤到他人,同样也是损了自己的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嘴下留德,是为自己修福。
三、持戒不杀,心有慈悲
慈悲心是学善知识的根本,慈悲的字面意思是“济喜拔苦”,在生活中,慈悲就是有恻隐之心,不忍伤害众生。
《大智度论》有言:“诸余罪中,杀业最重。”
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是捐舍世财,作斯方便。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金刚经》中所谓“胎卵湿化”是指四生之属。《十善业道经》中说,慈悲不杀,可以得到永断嗔恚,身常无病等十种利益。
有人会说,持戒不杀,那敌国来犯,难道要引颈就戮吗?其实不然,佛家所说的戒杀,指不因一己私欲而杀生。
《大法鼓经》中记载,与敌国决战,不勇者不可称为大丈夫。也就是说,战争的目的在于止战,而不是杀戮,持戒不杀并不妨碍保卫国家。
世间终有因果,放生其实就是救助自己,杀生其实就是伤害自己。劝大家莫以杀生为业,茹素不杀,忏悔恶业,消业积福。
四、不贪不嗔,随缘包容
贪、嗔、痴被称作三毒,是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业习,毒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贪、不嗔、不痴,就是通过修行断除这三毒,得到解脱。
不贪,断除一切法相的执着心;不嗔,断除一切颠倒分别的妄想心;不痴,断除一切邪知邪见的迷惑心。这就是不贪、不嗔、不痴究竟义。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天下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所以不要执着,不要生贪念。
贪婪是祸患之源,得到不该得到的得到,就会失去更多。人生的福气来自于心安,而非物质欲望的满足,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知足的人最常乐。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心生起,福气就跑了。有一种修行的智慧叫“忍辱”,忍耐坚持,再坏的事也终会否极泰来。心量越大的人,福气越深。
五、孝顺父母,恭敬三宝
孝顺父母的人不但孝名远播,而且因为具有下列特点,所以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赞誉:
能进德修业:孝顺父母的人为免父母担忧,必定行事正派,操守严谨。
能治理家庭: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在家中能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堪为子孙亲眷的榜样,家庭自然充满和敬的气氛。
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能尽忠职守:孝顺父母的人深恐事业无成,让父母蒙羞饥馁,所以做任何事都会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经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辗转无有穷尽。
“百善孝为先”,人生需要你做一个善良的、懂得感恩的人。孝风淳厚的家庭,阴德厚重、福报无量。
◆结语
朋友们,最积“阴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置顶鼓励哦。感恩阅读与分享。
什么是善知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善知识。行善可以积德,持戒同样也能积德。如果你能在生活当中,经常持戒修身,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福德自然会增长。
佛家认为,布施是最积福报的行为之一,世人都喜欢金钱,如果我们能够舍财去利益众生,用自己的金钱去帮助更多人,不仅能去除自己的贪心,还能因此收获布施带来的善果。
经常赞赏、转发和随喜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让更多人看到,也能为自己积累福报,如果有人因为你的转发内容而受益,功德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