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亲情,友情系列之 有时,中外习俗离的并不是很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有时,中外习俗离的并不是很远

众所周知,中外人种不同,长相天差地别,文化传统当然不成一类。多年的媒体导向使我认定,西人习俗和中华风俗不可同日而语, 两者的差别有如白天黑夜,冬天夏天。

不少文学作品和电影, 对西人生活习惯作了详细地描写,记住得不多,有些却没忘,因为和我曾经熟悉的生活习俗太不相同了。比如,与西人打交道的几条戒律:不问女人年龄,不打听个人收入,不谈论宗教信仰,这是社交大忌,不小心踏上,再好的朋友也会反目。比如,西人夫妻独立性较强,关系再好,经济上也是分开的,日常生活开支,各有各的账户,各花各的。 比如,西人强调夫妻的个人空间,新婚夫妻多是分房而睡, 如果只有一间卧房,也会分床而睡。 比如,西人子女和父母在经济上也分得很清,子女到父母家拜访,不能白吃白住,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一家人外出吃饭,如果不是先说清楚谁请谁,父母和子女也是各付各的账 。比如,社交场合,人们之间的距离空间较大,不喜欢身体靠的过近。比如,西人是分餐制,要用公勺,公盘,忌讳别人碰自己的饭菜,即使情侣之间也一样,等等,等等,不足而一。

初次到国外,对老外知之不多,和他们打交道时,还真是战战兢兢地遵从几大戒律, 小心不涉雷区。由于同他们只是一般的路人和朋友关系,举止还算得体,没闹出太大的国际笑话。

后来,撞上了个鬼佬做丈夫, 当在家中也试图应用上述原则时,却遭遇水土不服,多数时候,那些原则根本不适用。作抵近观察后发现,婆家规矩同娘家习惯并没有多少不同。有时我都怀疑,是不是我的眼睛出毛病,怎麽会将国产瓤子的丈夫看成一个舶来品。

要说婆家从祖根上和中华的悠久文明一点关系都没有, 遇到我之前,丈夫可能都不知道中国在那里,不把我认成日本人就不错了---他是英国甲壳虫乐迷,知道主歌手列农的第二任妻子是日本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和日本人长得都差不多:小个子,小眼睛,矮鼻子,黑头发,黄皮肤。

谈朋友时聊天,发现丈夫的家庭并不像媒体中描写的那样,人们之间薄情寡义,反而和我家很相似,家人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也正是这一点,才使我们的关系有了质的飞跃。

曾和他聊起夫妻分床或者分房而睡的事。他讲,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他父母一生都是睡一张床,不是家里没地方,而是传统习惯,那时,他家有好几间卧室,他的祖父母也是如此。婚后,我也说过要分床,不过这或是我生气时的怒言,或是我惩罚他的戏言。至今,家里床不少,但卧室始终是一张大床。婚后这末多年,我们从未分床,更不用说分室了,不是我不想,而是他不干。

曾同丈夫谈到,一些中国家庭夫妻分账,各立账户。丈夫听后,持反对态度,认为那样家不像家,夫妻不像夫妻,也不符合他家的一贯传统。这麽多年,他父母只有一个银行账户,两人共同使用,不分彼此。不过,他爸也像许多中国男人那样,有藏私房钱的习惯,不同的是,他老爸记性不好, 常常是藏起来就忘了。他爸去世后,他妈从沙发,床垫下等许多地方发现了面值不等的钱。

受家庭传统影响,刚结婚,丈夫就将我的名字加到账户上,给我办了银行卡,说万一我需要用钱,可以自己支取。对此,我倒不买账,说没有必要。因为到哪里都是两人同行,买东西他付账,到现在为止,我的那些银行卡,都在家里睡大觉,我一次也没用过,早就忘了密码和用法了。再者说了,我从小就过惯了穷家小户的日子,喜欢无产一身清,想到哪里,拍屁股走人,不用惦记着家里的二亩自留地是不是荒了,那样太操心了。

长期以来,很为过节送礼的事头疼,不仅出于经济上的压力,更主要的是选择礼品时的费事费心,万一送礼送不对路子,还拍在马蹄子上了,费力不讨好。万幸,我父母非常开明,家人之间很少相互送礼,只是有人出国出差,才象征性地给家人带点礼物。不过,那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生没有几次幸遇,在劫可逃。很早就知道,老外节多礼多,送礼的借口数不胜数,曾经发愁,婚后这日子可该怎样过。没想到,我有幸摊上了一个新派婆婆,礼要送,不过,没那末多讲究,也没那末复杂,让我婚后的日子轻松了不少。

每当婆婆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大日子,我们都会寄去贺卡问候,有时,丈夫和弟妹等人,看到婆婆需要什麽,合起来买点东西作为礼物。亲戚中有了特别的大事,也多是送贺卡和礼金,如生日,结婚,毕业等,此外,就不用为送礼发愁了。

记得初次见婆婆,曾费尽心机想买些礼品。丈夫讲不用,我们去就是最好的礼物,再者说了,婆婆什麽都不缺, 看到我们乱花钱,反而会生气。这点倒和我同出一辙,丈夫婚后对我的勤俭节约的美德领会深刻,有时为了少听我唠叨, 开支瞒报不少。记得外出住旅馆,他告诉我36元,我以为是标间价格,看见房间干净,设备也不错,连说便宜。第2天晚上到新的旅馆登记,看到不如前晚的旅馆,价格还高,连嚷不值,丈夫这才说实话,那晚的旅馆标间是72元一晚—单人36 元。他说,听到我连说便宜,知道我误解了,不过没挑明,因为他太了解我了,那种价格还说便宜,不像他老婆呀。

到了圣诞节,周围的人不论经济条件好坏,都忙着买礼品。看见我自岿然不动,奇怪地问起来,我说婆家圣诞节时不用送礼,他们都惊叹不已,说真的很羡慕我,省钱省心。别看是老外,也为送礼头疼。 不是婆家在圣诞节从来都不互相送礼,而是婆婆后来做出的决定。

婚后第一次到婆家过圣诞节,问丈夫是不是给婆婆买件礼物。丈夫讲,自公公去世后,婆婆给全家定下了规矩,大人之间不送礼。因为这是一个大家庭,好几十口子人,送谁不送谁不好办,如果每个人都送,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者说,送那末多人,买礼品也很费神。不过,如果要想给自家或者亲戚家的孩子礼品,那就自便。这麽多年, 每当感恩节和圣诞节,我们都回婆婆家过,也就是亲戚们聚到一起吃顿饭,叙叙旧,倒还真没见到相互送礼的。

曾经担心,西人父母与子女在经济上的泾径分明,要万分小心,别惹人家小看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我看成抠门鬼。婆婆在世时,感恩节和圣诞节都是在婆婆家过,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开宴都要摆好几桌。曾问过丈夫,这末多人过节,婆婆的开销一定很大,我们是不是交点钱,或者买点东西带去。丈夫说,如果我们这样做, 婆婆会很生气。 因为,他家的传统是, 家总是向子女敞开的,只要父母有房住,有饭吃,孩子就饿不着,无论孩子有多大。 我们回去过节,婆婆很高兴,如果交钱,婆婆会感到是一种羞辱。他讲,过去,他和小叔子都曾在经济上发生过困难,往往是回家和父母住一段时间,在父母的帮助下渡过难关,父母对此从无怨言,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后来,婆婆去世,家庭聚会转到小姑家去了,仍旧是大家庭聚会。我对丈夫说,婆婆家和小姑家不一样了,我们应该出一些钱,分担一部分经济负担,丈夫还是说不用,讲小姑这样做,因为是一家人,即使我们给钱,他们也不会要的。现在,我倒觉得,过年过节的,比在国内时还省心,没有那末多的人情债要打理,也不用为送礼发愁。

其实上,西人家人之间在经济上分得不那末清楚的并不少见。我知道一个人,他儿子白长个大个子,身高足有快2米了,瘦得像个麻杆,自己开了个计算机修理部,不好好经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收入不能维持生计,快30岁了,还住在父母家里,父母也毫无怨言。他老爸为了维持家计,每天开车1个多小时,到另一个城市上班,只为了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

当然,他们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也不是无条件的。一般,父母会帮助子女买第一辆车,但以后的费用,如汽油费,保险费,子女要自己去挣。父母会无偿地给子女提供住房和食品,但如果子女滥用信用卡,背了一屁股的债,父母不会为他们偿债,透支的窟窿要自己想办法补上。这倒不是无情,而是训练子女的经济责任感。

原以为,西人不喜欢过渡亲密的身体接触。后来发现,那是对生人或在社交场合而言。夫妻,家人和好友之间就不同了,勾肩搭背,搂搂抱抱是常事,熊抱和吻别是必要的礼节,身体的距离空间很小。原来,我不太习惯这种礼节,因为即使和我自己的父母,记忆里从没有拥抱过。开始,每当亲戚朋友和丈夫又拥又吻的时候,我只是尴尬地伸出手来,后来觉得不礼貌,干脆入乡随俗,眼一闭,手一伸,完成见面告别仪式。几个已经成人的侄女和侄子,也常常搂腰抱头的,像小孩子一样打闹成一团。出门在外,丈夫总是像牵小孩子一样牵着我的手,如果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一段时间,不久就会感到一只温暖的大手搭载我的肩膀上或者后背上了。

我家和多数的中国家庭一样,一直是传统的中餐制,没有公筷,后来,弟媳进门,有了外人,才开始实行公筷制,不过,也是时断时续,总有人偷懒不用。西人的分餐制,早就知道。在婆家吃饭或者到别人家做客,每个人都是自觉地用公勺盛菜,我也遵守规矩,不敢妄动。等回到两人世界,就扒下伪装,为所欲为。婚后,即使是我们两人进餐,丈夫还是习惯于用公勺,我则用自己的筷子照中国的方式,不管不顾在菜盘里到处乱扒拉。

曾看过一篇文章,北京女孩交了一老外男友,在餐馆吃饭时,因是中餐,没有分餐制,男友用筷子在菜盘中划出一道三八线,要女孩吃自己一边的东西。女孩自以为两人的关系已非常密切了,有持无恐,自作主张地尝了男友那边的菜。老外男友的脸色登时就变得很难看,几乎同女孩翻脸,不再动她动过的菜了,弄得女孩在公众场合很下不来台。

看完之后,我曾专门就此事问过丈夫,是不是他们很忌讳别人用筷子碰他们的食物
。他讲,如果是外人,他很在乎,忌讳别人用筷子碰他的食品,即使是他的弟妹,父母等人吃过或者夹过的东西,他也多数不肯吃。但妻子不同了,他可以吻我,为何还在乎我的筷子碰过的东西,有病呀。

这倒也是实情。当两人世界时,我抡圆了自己的筷子,在公共菜盘里到处扫荡。我不知道他心里怎样想,但也没见他发火,说三道四的,或在菜盘中划三八线,或拒绝吃菜。相反,有时为了鼓励我品尝一些西方食品,还答应,凡是我吃着不好的东西,他负责消灭剩下的。当我转手将咬了一口的食品转手递给他时,他眉头都不皱一下,照吃不误。到人家做客,面对着没吃过的西餐,不知道能不能入口,又不想剩下一大堆使主人难堪,我总是先尝一尝丈夫盘里的菜,再决定要不要,对此,他毫无怨言。由此看来,那篇关于情侣的文章可信度不高,不是男的有毛病,就是两人的关系还只是有性无爱,因为,当你真的爱一个人时,是不会嫌弃他或者她的一切的。

其实,即使不是情侣,有些人如果关系很好,也不会太在乎别人碰自己的食物。我曾见过一些好友之间,相互品尝对方手中的食品,几乎是你一口我一口的亲密无间,其不讲究的程度,我都接受不了。对公筷制,我从来都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虽然我吃饭不常用公筷,不过还是不能容忍别人不用公筷,因为我忌讳生人碰我的食物,只是丈夫和家人除外。

总之,这末多年, 从在外面扒着门缝看, 到进到屋里仔细看,得到的印象虽不全,但也可管中窥豹。 我觉得, 在一定条件下,中外习俗,有时离得并不很远。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西人家庭也面相万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讲究的,也有随便的;有见外的,也有不分彼此的;家人之间有亲如手足,亲情浓郁的,也有认钱不认人,锱铢必较的;有保持几尺之外距离的殷持,也有充满柔情的亲密;有有洁癖的怪人,也有随和的常人;有不可接触的公共分餐制,也有不分你我的共享口食之欲。遇到何种事情,何种境遇,全凭个人运气,作何举止,如何对付,任凭临场发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人生足迹 / 亲情,友情系列之 有时,中外习俗离的并不是很远
    • 以点带面,没劲。改个标题也许我会
      说:哟哟,这小妞好运气。

      但这些内容只是触及了中外风俗习惯的一点皮毛
      • I find it is pretty good. She probably knows about this stuff more than you do
      • 不是
        小妞了
    • 是啊,老外有不同的,我的朋友嫁给老美,那个美国佬不但用筷子在公盘上夹菜,还有是还干脆用手抓起来了,家里也不分帐户。
    • NICE! Basically, no matter what color we are, or what culture we are rooted in, we are all HUMAN!!
    • Bravo ! Love reading your wor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