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pingle的旧作业(一)——《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春秋思想的一大进步,就是对主体自我的发现。孔子创立的“仁”,仁有多种含义,有时可作为一种理想人格的统称。孔子肯定道德主体的能动性,认为人可通过努力修养达到完美人格。相对于理想人格,孔子把君子、小人这两个词用于指称两种对立的普通人格专称,在《论语》中多处将君子与小人并提。

  君子与小人不是孔子自创的词,只是孔子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春秋以前,君子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贵族;小人即小民,通指普通民众。后来,其语义有所扩大,人们有时用君子称呼亲爱者和受尊敬的人,小人也可用作人们对自己的谦称。春秋时,这两个称号又偶尔被赋予某种品行、道德方面的含义。孔子则进一步把它们作为两种普通人格的专称。在他的言论中,一切富于远见卓识和行为高尚者,通称为君子;一切浅识短见、行为卑下者,则称为小人。为了分辨二者之间的人格反差,他经常将君子与小人对比论述,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种例子。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仁是孔子推崇的最高道德,即使是富于德行的君子,也不是每时每事都能做到仁,符合仁,这是“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的第一层意思,这句话还包含着第二层意思,正因为不容易完全做到仁,所以君子必须以每时每事不违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作为君子的反向人格的小人,自然与仁背离不能接近仁,实现仁。

  孔子以“爱人”为仁之大节,其基本精神是关心人,尊重人,既尊重自己的存在价值,也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他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论语·卫灵公》)“大受”就是担当国家的重要事务,“小知”与“大受”对举,意思是负责具体小事。对具有博大情怀的仁人君子,应当委以重任,不能只要他们做小事。小人由于不知仁而不懂得关心人,爱护人,心中没有民众,所以只能让他做点小事,不应当让他身居高位掌握大权。对仁的取舍,可谓是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根本区别。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这是从个人修养来区别君子与小人。《集解》释“求”为责,谓“君子责己,小人责人”,意思是说,遇事君子多从自身找原因,小人总爱责归别人。这种解释是从消极方面为“求诸己”而作。从积极方面说,“求诸己”又注重自我价值的意思,即通过自身修养和内心自省,提高、完善主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意志和能力、自尊、自信、自强。在孔子看来,仁和体现仁的行为原则——义,可以而且必须通过自我修养而获得。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所强调的便是这一点。君子以仁存心,即使身处逆境,条件艰苦,也能坚持以人为价值取向,使内心世界饱满而无忧无惧。小人则与此相反,他们可以为了实现自我而“求诸人”,向她们、向社会所取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这种缺乏自尊、自强的主体意识导致容易患得患失,故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在自我修养和气度方面,二者差距不言而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和小人在义利问题上也显示了对待财富和物质生活的不同态度。“喻”可通“愉”,君子以坚持道义为快乐,小人以追逐财利为快乐。这里不可以简单地看成孔子反对言利,让人一味安于贫贱。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承认谋取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是人们共同的欲求,但在他看来,满足此种欲求只是一种低层次的需要,人还应该有高层次的需要,即对道义、善美的追求,所以,他接着又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物质生活待遇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生活享受和财富占有并不能使人达到人格升华,见利而忘义的小人灵魂是卑下的。因此,孔子常勉励自己和学生们在对待财富、地位问题上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也只能是君子才能享受到这种乐趣。

  君子和小人在人格各方面的对比,显示了君子品格的崇高美好和小人品格的污浊卑下。从孔子这里开始,对仁的价值判断不再以职位高低、出身贵贱为标准,而以品质的善恶优劣为标准。职位再高,势力再大,如果品格卑下,仍当以小人视之;如果品格高尚,即使出身贫贱,亦可誉为君子。君子与小人这两个对立的人格概念,也称为后世抑恶扬善、律人律己的两面镜子,深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之中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pingle的旧作业(一)——《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春秋思想的一大进步,就是对主体自我的发现。孔子创立的“仁”,仁有多种含义,有时可作为一种理想人格的统称。孔子肯定道德主体的能动性,认为人可通过努力修养达到完美人格。相对于理想人格,孔子把君子、小人这两个词用于指称两种对立的普通人格专称,在《论语》中多处将君子与小人并提。

      君子与小人不是孔子自创的词,只是孔子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春秋以前,君子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贵族;小人即小民,通指普通民众。后来,其语义有所扩大,人们有时用君子称呼亲爱者和受尊敬的人,小人也可用作人们对自己的谦称。春秋时,这两个称号又偶尔被赋予某种品行、道德方面的含义。孔子则进一步把它们作为两种普通人格的专称。在他的言论中,一切富于远见卓识和行为高尚者,通称为君子;一切浅识短见、行为卑下者,则称为小人。为了分辨二者之间的人格反差,他经常将君子与小人对比论述,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种例子。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仁是孔子推崇的最高道德,即使是富于德行的君子,也不是每时每事都能做到仁,符合仁,这是“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的第一层意思,这句话还包含着第二层意思,正因为不容易完全做到仁,所以君子必须以每时每事不违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作为君子的反向人格的小人,自然与仁背离不能接近仁,实现仁。

      孔子以“爱人”为仁之大节,其基本精神是关心人,尊重人,既尊重自己的存在价值,也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他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论语·卫灵公》)“大受”就是担当国家的重要事务,“小知”与“大受”对举,意思是负责具体小事。对具有博大情怀的仁人君子,应当委以重任,不能只要他们做小事。小人由于不知仁而不懂得关心人,爱护人,心中没有民众,所以只能让他做点小事,不应当让他身居高位掌握大权。对仁的取舍,可谓是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根本区别。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这是从个人修养来区别君子与小人。《集解》释“求”为责,谓“君子责己,小人责人”,意思是说,遇事君子多从自身找原因,小人总爱责归别人。这种解释是从消极方面为“求诸己”而作。从积极方面说,“求诸己”又注重自我价值的意思,即通过自身修养和内心自省,提高、完善主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意志和能力、自尊、自信、自强。在孔子看来,仁和体现仁的行为原则——义,可以而且必须通过自我修养而获得。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所强调的便是这一点。君子以仁存心,即使身处逆境,条件艰苦,也能坚持以人为价值取向,使内心世界饱满而无忧无惧。小人则与此相反,他们可以为了实现自我而“求诸人”,向她们、向社会所取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这种缺乏自尊、自强的主体意识导致容易患得患失,故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在自我修养和气度方面,二者差距不言而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和小人在义利问题上也显示了对待财富和物质生活的不同态度。“喻”可通“愉”,君子以坚持道义为快乐,小人以追逐财利为快乐。这里不可以简单地看成孔子反对言利,让人一味安于贫贱。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承认谋取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是人们共同的欲求,但在他看来,满足此种欲求只是一种低层次的需要,人还应该有高层次的需要,即对道义、善美的追求,所以,他接着又说:“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物质生活待遇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生活享受和财富占有并不能使人达到人格升华,见利而忘义的小人灵魂是卑下的。因此,孔子常勉励自己和学生们在对待财富、地位问题上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也只能是君子才能享受到这种乐趣。

      君子和小人在人格各方面的对比,显示了君子品格的崇高美好和小人品格的污浊卑下。从孔子这里开始,对仁的价值判断不再以职位高低、出身贵贱为标准,而以品质的善恶优劣为标准。职位再高,势力再大,如果品格卑下,仍当以小人视之;如果品格高尚,即使出身贫贱,亦可誉为君子。君子与小人这两个对立的人格概念,也称为后世抑恶扬善、律人律己的两面镜子,深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之中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pingle的旧作业(二)——《二拍》中进步的妇女观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的地位是很低的。孔夫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在这个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从来就没被视作过与男性平等的人来对待,女人只能作男人的附属品,女人一辈子的生活都只局限在以男人为支柱的家庭中,任凭你有多大的才华也枉然。封建礼教给妇女套上了许多重枷锁,三从四德自不待言,严厉的贞节观更是妇女的专利,到宋朝以来,更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话出现,贞节牌坊越来越流行,而对于男性来说,三妻四妾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一般的男人也心安理得,并不觉得男女之间有什么不公平,把这种不平视为正常。

        到了明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中国社会兴起了一个全新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都相对于传统的观念有所变化。这些变化有的表现出了进步的倾向。再看待妇女问题上,就有了较为进步的见解。明代凌蒙初创作的《二拍》是两部反映市民生活、思想观念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在集子中有不少篇章表现出了作者进步的妇女观。

        二刻拍岸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扬 焦文姬生仇死报》,叙述的是一个女子文姬惩罚忘嗯负心汉满少卿,变鬼来索命的故事。在这一卷中,作者感慨道:“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妻买妾,做出若干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却没人道他薄幸负心,做一番说话。”这种公开为妇女鸣不平的思想在妇女地位极为低下的时代里是难能可贵的。这一则故事让女主人公变鬼来索命,虽说迷信恐怖的成分有之,但毕竟是对现实不平在想象中的一点还回公道吧,表明了作者对女子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之心。

        二刻拍岸惊奇卷十七堪称一篇奇书。它写蜀地有个聪明俊俏,志气赛过男子的少女蜚娥,自幼女扮男装,在学堂读书,与男人一样念书交友。长大以后她私下看中了自己的同学杜子中,以为终身之托。这个故事很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结局却大不相同。蜚娥和杜子中情投意合,私结终身,丝毫没有受到父母干涉,最终结成美满眷属。在书中作者极力赞扬蜚娥的才华出众,肯定她自择配偶,结成良缘,而且让她美满幸福,荣华富贵,这在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成婚姻正途的当时,作者肯定女子婚姻上的自主行为,无疑是进步的思想,同时他对妇女出众才华的赞许也反映了作者看待妇女不怀偏见。

        拍岸惊奇卷十六中,写美貌少妇陆蕙娘,身不由己屡次被丈夫张溜儿逼迫充当骗婚诈财的工具,常感十分屈辱。在一次假婚中,她相中了书生沈灿若,毅然揭穿张溜儿的肮脏勾当,将计就计摆脱了无赖张溜儿,嫁给灿若,从此不再过屈辱生活,一生美满。蕙娘可谓是有胆有识,敢于把握自己的命运,以一个弱女子的智慧和勇敢谋求到幸福归宿。书中谴责张溜儿的卑鄙无耻,赞扬蕙娘的机智,而且蕙娘一女嫁了二夫,但书中丝毫没有将这作为失节来谴责,对当时的妇女贞操节烈观也是一种大胆的否定。

        几乎每一时代都总有许多聪明美丽的女子,凌蒙初的时代也不例外。他多次赞美女子的才智;为妇女所受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他敢于否定压制妇女幸福的节烈观,肯定妇女追求幸福婚姻的行动。在那个时代,妇女完全要独立是不可能的,一个有爱情基础的理想的婚姻终究是女子所能达到的最好归宿,因此,书中妇女的幸福都离不开幸福婚姻、夫贵妻荣。在这一点,我们不必强求凌蒙初的思想能超出他的时代,但他表现出的妇女观是进步的,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老师评分:86 :P)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原来中文系的作业就是写这些。挺好玩。
        不过当年上大学读到三言两拍的时候,只读得面红心跳,只读出了一派春光。什么好色尼姑风流和尚,什么上光头下光头(sorry),什么私奔偷情勾引调戏。只恨自己没生在那个年代,也扮个书生遇到小姐。
      • nod nod, hands, you are really a high hand
    • 偶然从柜子里翻出一叠旧稿纸,发现是自己上大学时候写的一部分作业。经过毕业后n年中的多次搬家,居然还能保存下来,也算是个奇迹了。:P决定整理成电子文档,挑几篇比较有趣儿的贴了出来。——我都快忘了我曾是个中文系的学生了。A_A
      • 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 呵呵,难得你有耐心看得下去,看这些作业,有点隔世之感,我都有点不相信是我自己写的。现在来看,我的老师真的是很宽容,给分很大方。:D
          • hehe...是挺松的。大学老师对女生都挺照顾。当年考前套题的活,都是女生干的,男生负责弄出答案来。皆大欢喜。
            • 谁说的?
              我们一个老太太老师,特别喜欢班上的男同学,每次提问题,总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坐在后排昏昏欲睡的男生,鼓励他们踊跃回答。
              • 那她也没有为难你们吧?
      • 我说怎么如此卖弄,原来是学中文的
        • 卖弄谈不上,只不过是闲来无事怀怀旧而已。
      • ???pingle呀!你不是学理工科的吗?怎么又是中文系的呢?我有点迷糊了!???
        • 学理工的是我。B-)
          • 哈哈,全家上网啊 !!
          • 天哪!对你们两个,我真有点晕哪!:)
      • 原来pingle是学中文的,哈哈,难怪啊
    • 今天又长学问了。
      • 嗨,不对,今天你又批改作业了。:)
        • 批改作业:
          第一文阐述了论语中所提到的君子和小人的含义,以及这些含义与前人观念的不同。这些内容写得很好。但是,对于孔子之前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只是笼统的叙述,没有例证,并直接陈述“孔子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显得有些唐突。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两种人格的内涵,但由于这些内涵与现在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并无冲突之处,因此显得没有新意。

          ANYWAY,瑕不掩瑜。对于一篇作业而言,别要求太多。

          第二文,作者在叙述二排中的妇女观时,先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前提:“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的地位是很低的。”这很值得商榷,因为至少在则天能作皇帝的时候,妇女的地位未必象我们想象的那样低。而且,尽管妇女地位地下,丈夫尊敬妻子,儿子孝顺母亲也未必是罕见的事。因此,说小说作者在故事中表达了“难能可贵”的“进步思想”,实在牵强。另外,本文的中心就是想说凌蒙初的妇女观是进步的,这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写此文,当然要借助PINGLE的文笔,必定是通过阅读凌先生的小说,了解到明朝的社会风尚,对比今天,发现不过如此,haahaa
          • Hoho,幸好你不是我的老师,要不然我就要给你送礼才能及格了。:D
            • 开个玩笑而已。鄙人一身正气,拒绝一切形式的贿赂。不过,如果你需要额外补课,交点学费,你得个优秀应该没太大问题。
              • Rollor老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哈哈!
    • '孔子以“爱人”为仁之大节,其基本精神是关心人,尊重人,既尊重自己的存在价值,也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 -- 总是有人说中国文化对个人不尊重,可我觉得好象不是那样。
      • 此言差亦。夫子周游列国,推销仁爱,却没人买帐。后秦皇焚书坑儒,死的都是他的信徒。到不久前“斩草除根”,孔老二的祖坟都挖了,谁还敢说“爱人”?而且,以仁爱治国,所说的“爱”是帝王对子民的爱护,而不是尊重个人。
        • 我觉得孔老有点象现在的阿南。
        • 《论语》中的孔夫子我挺喜欢的,他很灵活变通,幽默豁达得很,一点都不迂,跟后世人们发挥、注解和供奉的孔夫子两码事。当时那门课叫《诸子概论》,写作业时让大家自选题,我就选了论语。
          • 曾子曰“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部虚也,于我心有戚戚焉。
        • 第一点不敢苟同,你举的例子能代表中国文化?孔子继承的是周朝的道统,那才是真正中国文化的代表。至于第二点,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生来就是帝王,有的人生来就是乞丐。我倒觉得统治者的“爱民”来的更实在些。

          “尊重每一个人”,跟CCP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差不多。
          • 可以商榷。
      • 俺喜欢二哥的“几所不欲,毋施与人”。
        • 后面那句你喜不喜欢:“己之所欲,尽施于人”?:P
          • :O 大胆杜撰,勇气可嘉?
            • 互相揭短,大义灭亲。
              • pingle 大错也,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直也。
                • it should be bingle. sorry.
          • 坚决反对!
    • jenny你太偶像了..
      • :O whyjj 改coffee啦,
      • JJ,最近在干嘛?给俺个消息嘛。。:D
        • i am fine, thanks you 2..
    • 何谓“君子”,何谓“小人”。。。是孔子所谓,亦或俗子? 就好象“诸葛亮挥泪斩马肃。。。”,谁对?!谁错?! 能说话的。。。司马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