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音乐文摘系列之 古尔德访谈 — 25年的录音艺术家生涯(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Twenty-five Years as a Recording Artist: Gould in Conversation with Ulla Colgrass

背景:1980年前后CBS为古尔德出版了一套25周年纪念专辑,囊括了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未曾公开过的录音,其中就有与德国女高音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合作录制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歌曲《Ophelia Lieder》,作品67号。 尽管在访谈中古尔德毫无保留的表达了自己对施瓦茨科普夫的赏识,但他隐讳了一些当时的内情。 在与施瓦茨科普夫的合作中,艺术家之间产生了分歧和摩擦,最后录音计划被女高音的丈夫、EMI著名制作人瓦尔特·李格(Walter Legge)强行中断。 这样一来,原计划打算录制的七首施特劳斯歌曲除《Ophelia Lieder》外全部搁浅。 录音师回忆到,《Ophelia Lieder》的前三首进行的非常顺利,但问题出在第四首《Heimliche Aufforderung》。 因为这首歌要求的音域非常高,施瓦茨科普夫在高音区略显吃力,所以李格要求古尔德在伴奏中将音高降低半音。 虽然古尔德遵从了此要求,但这件事无疑暴露了施瓦茨科普夫的弱点,女高音为此感到不安。 在下一首歌《Morgen》中,古尔德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弹奏了这首歌绵长的前奏,没有踏板,在所有和弦的地方都用琶音,以至于李格在控制室惊呼“这个人疯了!” 第二天李格带着妻子退出了录音计划。 1982年,古尔德去世不久,施瓦茨科普夫回忆此次合作时说:“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伴奏者(accompanist) …… 他可以轻易的成为一名指挥 …… 音乐对他来说只是创作发挥的手段,这种方式用在巴赫上灵验,但它不适合施特劳斯。” 下面与古尔德的访谈发生在1980年前后,采访者Ulla Colgrass是Music Magazine的主编(现已停刊)。 以下古尔德简称G,Colgrass简称C。

C:你在CBS的录音事业是以那个历史性的《歌德堡变奏曲》开始的。当时是经过你的说服,他们才同意录这部作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G:他们以委婉友好的态度提出的反对意见,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我当时22岁,提出用于
首张专辑的《歌德堡变奏曲》是一部属于兰多夫斯卡(Landowska)那一辈人的作品。他们认为新人起步用小一点的作品更合适。

C:后来他们很快意识到了这次录音的重要意义?

G:我想是吧。这次录音完成的很顺利。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二十五年来很少出现过曲目选择上的分歧,即便是有,双方也是以最友善的态度对待的。

C:这么说录音的曲目选择比我想象中要灵活得多。有时某些作品是临时穿插进去的。这些都是你自己决定的吗?

G:一般都是。他们不会干涉我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和CBS保持这么多年的关系。我觉得这种关系非常独特。

C:在你和其他艺术家的合作中也是如此吗?

G:嗯,一般我不喜欢和别人合作,但CBS经常会推荐一些合作人选,然后让我决定yes或no。 你知道,我在这一行里算是资深人士 — 只有塞尔金(Rudolf Serkin)和斯特恩(Isaac Stern)的资历比我深,这让我感到自己像一名长者。J 有时一个录音计划被取消,而多年后又被重新拾起。 我在六十年代的一些录音一直被封存着,除非是出现在特别专辑中,否则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因为那时的录音水准很难达到现在的要求。 不过在CBS我们经常有时间跨越很大的长期计划,比如录制巴赫的全部重要作品,在这种大的计划之下我们可以自由尝试。

C:你曾有过一些著名的合作者,这些合作是完全建立在音乐上呢,还是有一些个人性格的因素?

G:我想人的性格首先要合得来。我有过一个施特劳斯《Ophelia Lieder》的录音,由施瓦茨科普夫演唱。那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合作。至于它为什么会在15年之后才发行,这里我就不想说了。我之前从未与施瓦茨科普夫合作过,她也从来没有唱过这些歌曲。 因为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的工作很忙,所以当时我们没有时间排练。我们几乎是把第一次试录作为我们的排练。从一开始,我就感到一丝凉意顺着脊椎向上蹿 — 你知道,那种不管我们的自由速度多么离经叛道,两个人的思想却能合而为一的感觉。 其实那次还录了别的歌曲,但我不能谈这些……

C:你不但演奏,而且有时还参与唱片的剪辑和制作。这种在职责上的扩展是你自己要求的吗?

G:我并没有要求这样,只是渐渐地做了起来,当时我也没有拒绝。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关注后期制作的一系列工作,发现这个步骤不够严谨 — 我并不想批评制作人员,问题主要出在我身上。 1964年以前,当我还是舞台演奏家时,我几乎没有时间关注试录和插入段落这些具体的事宜,对一个演奏家这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发现,很多那个时候的录音虽然富有活力,但听起来都很不舒服。 我从音乐会中解脱出来之后,就开始将所有的录音进行一次预编辑(pre-edit)。 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录音剪辑的潜能,渐渐地在怎样充分利用录音室时间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施瓦茨科普夫曾告诉我她每小时在录音室最多只录三分钟的音乐,这在我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当时我每小时录大约六到七分钟的音乐。后来我每小时所完成的音乐减少到两分钟以下,也就是说我现在的速度比施瓦茨科普夫还慢。 并不是因为我反复不停的试录,实际上一个八小时的工作日程里,我真正坐在钢琴前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个小时。在八小时里能录成一个小时的音乐是很少见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控制室里,反复试听,准确的找出最合适的切入点,用插入段落掩盖不满意的地方。这个步骤我用一个可以计算到百分之一秒的电子秒表协助完成。我很高兴的说,与以前大比重的失败率相比,现在我很少有失败的录音了。 我在录音室就像电影制作者在放映室一样,用电影术语讲,所有的工作样片都要经过我的审核。

C:一个导演曾告诉我,他可以预见到最终结果会很完美。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G:不一定。总会有一些技术上的瑕疵。

C:通过在器材上调试可以让录音成果更接近完美吗?

G:哦,当然可以,你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调试。我给你讲一个器材调试的例子,肯定会让你兴奋。这实际上发生在最近完成的贝多芬奏鸣曲的录音里,但我不会告诉你它出现在哪儿,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在这个录音里,我用了两架钢琴,其中一首奏鸣曲的前三个乐章用同一架钢琴弹奏,录于1976年;而末乐章我用了另一架钢琴,录于1979年。两架不同的钢琴在音质上的区别,会造成乐曲中间出现音场巨大的变化,我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事先做了一些试验,将两部钢琴调到同一频率。但是我们认为这还不够好,于是租了一部视频均衡器,上面的按钮和管风琴的一样多,通过这个仪器我们将第二部钢琴变成了第一部钢琴,没人察觉到音质上有丝毫变化。

C:你每次都和同一组工作人员录音吗?

G:不一定。我有一组技术人员,他们只要有空就会和我工作。通常在一个录音项目中,我会让一两个人自始至终跟随我,这样他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C:与舞台演奏家比较,你如何定义录音演奏家呢?

G:这个问题有难度,不过我可以试着回答它,因为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指舞台演奏家)。 我觉得对舞台演奏家来说,与演奏整体(totality)相比,应该更加强调单独的时刻、瞬间(individual moment)的发挥。 这听上去可能有些矛盾,因为忠实于舞台的演奏家会告诉你他们牺牲了单独的瞬间,以保全演奏的整体(的完美)。 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从乐曲的第一个音开始,将这种魔法维系到最后一个音,就算漏弹了几个音符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成功的达成了一种沟通于舞台和观众之间的特殊的氛围。 而我根本不相信这些。我自己开过很多场音乐会,我知道一个人真正能达到的,是将精神倾注到每一个单独的瞬间,然后将这些瞬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看上去连贯的整体。 无论怎样,我自己从未感受过那种与观众间的默契,我的感觉正好相反 — 观众的出现对我是一种妨碍,而我真正想做的是 — 在那一刻能够说“这段不好,我们重来一次。” 但你知道不可能那样做,尽管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敦促你“就在此刻说出来!” 显然我从没那样做。(笑) 真正的录音艺术家是一个真正明白录音的价值和含义的人,是一个注重整体的人。对他来说,从哪里开始都无关紧要,他可以从作品中间乐章的中间部分开始,向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就像螃蟹可以左右横移一样。 一个录音艺术家的标志就是,他能够从作品的任何一个环节入手,然后说“这种处理手法只适合于这个录音。”

C:你认为录音和现场音乐有同样的美学上的效果吗?

G:不,而且我不认为它们应该是同样的。我觉得录出来的音乐 — 原谅我这么说 — 应该有类似镇静剂的效果;不像在现场音乐会得到的那种肉麻的快感。 我觉得录音应该创造一个演奏者和聆听者一对一的关系 — 一种即时、直接的关系(immediacy)。 当麦克风只有六英尺远的时候,钢琴的声音无需大到直抵观众席最后一排,如同演员在电影中念台词和在剧院里念台词之间的区别。但很多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

C:对大多数演奏家来说,退出舞台表演就像剪断胎儿的脐带……

G:我曾经有过一个警句帮助我渡过那段音乐会生涯。那是在1958年的柏林,我当时极度的郁闷,并不是因为要和卡拉扬合作,而是因为要在全欧进行一次长达三个月的巡回演出,这种无间歇的演出活动我以前从未做过。 当时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谁说过这是件愉快的事?”(笑) 就是这句话成为了我的警句格言。 演出本身并不是件愉快的事,因此六年之后割断这条脐带也没有感到格外的痛苦。 我在31岁停止公开演出,那时感到自己终于从这种无意义的活动中摆脱出来,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C: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是否能通过录音而舒适的过一辈子?

G:当时我还不能肯定。现在日本、德国等地的广大市场在那时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但我当时认为这件事可行。况且,如果我要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创造音乐的话,这是唯一的路。 我真的看不到在那个没有创意的环境里(指音乐会)能有什么发展。

C:你和指挥家们的关系如何?

G:我和指挥们没有太多坏的经历,相反有很多愉快的经历。不过在说这些之前,我要坦白自己基本上不喜欢演奏协奏曲。在传统浪漫主义协奏曲里,存在着一种独奏者和乐队之间的对立性、竞争性,这种竞争性对我是陌生的。我不相信任何形式的竞技,而协奏曲是比喻意义上最具竞争性的音乐。 在我可以用手指数出的几次不愉快的经历里,我举一个例子,那就是与乔治·塞尔(George Szell)的合作 — 你可以说是我说的。 他是位杰出的指挥,但我们的合作是一个严重缺乏化学反应的经典例子。 与他完全相反的是卡拉扬,一个极富魅力的人,梦想中的合作者 — 这可能听起来很怪,因为他常被形容成可怕的人。


未完待续

翻译:Lifesucks
2005-06-16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音乐文摘系列之 古尔德访谈 — 25年的录音艺术家生涯(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Twenty-five Years as a Recording Artist: Gould in Conversation with Ulla Colgrass

    背景:1980年前后CBS为古尔德出版了一套25周年纪念专辑,囊括了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未曾公开过的录音,其中就有与德国女高音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合作录制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歌曲《Ophelia Lieder》,作品67号。 尽管在访谈中古尔德毫无保留的表达了自己对施瓦茨科普夫的赏识,但他隐讳了一些当时的内情。 在与施瓦茨科普夫的合作中,艺术家之间产生了分歧和摩擦,最后录音计划被女高音的丈夫、EMI著名制作人瓦尔特·李格(Walter Legge)强行中断。 这样一来,原计划打算录制的七首施特劳斯歌曲除《Ophelia Lieder》外全部搁浅。 录音师回忆到,《Ophelia Lieder》的前三首进行的非常顺利,但问题出在第四首《Heimliche Aufforderung》。 因为这首歌要求的音域非常高,施瓦茨科普夫在高音区略显吃力,所以李格要求古尔德在伴奏中将音高降低半音。 虽然古尔德遵从了此要求,但这件事无疑暴露了施瓦茨科普夫的弱点,女高音为此感到不安。 在下一首歌《Morgen》中,古尔德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弹奏了这首歌绵长的前奏,没有踏板,在所有和弦的地方都用琶音,以至于李格在控制室惊呼“这个人疯了!” 第二天李格带着妻子退出了录音计划。 1982年,古尔德去世不久,施瓦茨科普夫回忆此次合作时说:“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伴奏者(accompanist) …… 他可以轻易的成为一名指挥 …… 音乐对他来说只是创作发挥的手段,这种方式用在巴赫上灵验,但它不适合施特劳斯。” 下面与古尔德的访谈发生在1980年前后,采访者Ulla Colgrass是Music Magazine的主编(现已停刊)。 以下古尔德简称G,Colgrass简称C。

    C:你在CBS的录音事业是以那个历史性的《歌德堡变奏曲》开始的。当时是经过你的说服,他们才同意录这部作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G:他们以委婉友好的态度提出的反对意见,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我当时22岁,提出用于
    首张专辑的《歌德堡变奏曲》是一部属于兰多夫斯卡(Landowska)那一辈人的作品。他们认为新人起步用小一点的作品更合适。

    C:后来他们很快意识到了这次录音的重要意义?

    G:我想是吧。这次录音完成的很顺利。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二十五年来很少出现过曲目选择上的分歧,即便是有,双方也是以最友善的态度对待的。

    C:这么说录音的曲目选择比我想象中要灵活得多。有时某些作品是临时穿插进去的。这些都是你自己决定的吗?

    G:一般都是。他们不会干涉我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和CBS保持这么多年的关系。我觉得这种关系非常独特。

    C:在你和其他艺术家的合作中也是如此吗?

    G:嗯,一般我不喜欢和别人合作,但CBS经常会推荐一些合作人选,然后让我决定yes或no。 你知道,我在这一行里算是资深人士 — 只有塞尔金(Rudolf Serkin)和斯特恩(Isaac Stern)的资历比我深,这让我感到自己像一名长者。J 有时一个录音计划被取消,而多年后又被重新拾起。 我在六十年代的一些录音一直被封存着,除非是出现在特别专辑中,否则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因为那时的录音水准很难达到现在的要求。 不过在CBS我们经常有时间跨越很大的长期计划,比如录制巴赫的全部重要作品,在这种大的计划之下我们可以自由尝试。

    C:你曾有过一些著名的合作者,这些合作是完全建立在音乐上呢,还是有一些个人性格的因素?

    G:我想人的性格首先要合得来。我有过一个施特劳斯《Ophelia Lieder》的录音,由施瓦茨科普夫演唱。那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合作。至于它为什么会在15年之后才发行,这里我就不想说了。我之前从未与施瓦茨科普夫合作过,她也从来没有唱过这些歌曲。 因为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的工作很忙,所以当时我们没有时间排练。我们几乎是把第一次试录作为我们的排练。从一开始,我就感到一丝凉意顺着脊椎向上蹿 — 你知道,那种不管我们的自由速度多么离经叛道,两个人的思想却能合而为一的感觉。 其实那次还录了别的歌曲,但我不能谈这些……

    C:你不但演奏,而且有时还参与唱片的剪辑和制作。这种在职责上的扩展是你自己要求的吗?

    G:我并没有要求这样,只是渐渐地做了起来,当时我也没有拒绝。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关注后期制作的一系列工作,发现这个步骤不够严谨 — 我并不想批评制作人员,问题主要出在我身上。 1964年以前,当我还是舞台演奏家时,我几乎没有时间关注试录和插入段落这些具体的事宜,对一个演奏家这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发现,很多那个时候的录音虽然富有活力,但听起来都很不舒服。 我从音乐会中解脱出来之后,就开始将所有的录音进行一次预编辑(pre-edit)。 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录音剪辑的潜能,渐渐地在怎样充分利用录音室时间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施瓦茨科普夫曾告诉我她每小时在录音室最多只录三分钟的音乐,这在我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当时我每小时录大约六到七分钟的音乐。后来我每小时所完成的音乐减少到两分钟以下,也就是说我现在的速度比施瓦茨科普夫还慢。 并不是因为我反复不停的试录,实际上一个八小时的工作日程里,我真正坐在钢琴前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个小时。在八小时里能录成一个小时的音乐是很少见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控制室里,反复试听,准确的找出最合适的切入点,用插入段落掩盖不满意的地方。这个步骤我用一个可以计算到百分之一秒的电子秒表协助完成。我很高兴的说,与以前大比重的失败率相比,现在我很少有失败的录音了。 我在录音室就像电影制作者在放映室一样,用电影术语讲,所有的工作样片都要经过我的审核。

    C:一个导演曾告诉我,他可以预见到最终结果会很完美。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G:不一定。总会有一些技术上的瑕疵。

    C:通过在器材上调试可以让录音成果更接近完美吗?

    G:哦,当然可以,你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调试。我给你讲一个器材调试的例子,肯定会让你兴奋。这实际上发生在最近完成的贝多芬奏鸣曲的录音里,但我不会告诉你它出现在哪儿,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在这个录音里,我用了两架钢琴,其中一首奏鸣曲的前三个乐章用同一架钢琴弹奏,录于1976年;而末乐章我用了另一架钢琴,录于1979年。两架不同的钢琴在音质上的区别,会造成乐曲中间出现音场巨大的变化,我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事先做了一些试验,将两部钢琴调到同一频率。但是我们认为这还不够好,于是租了一部视频均衡器,上面的按钮和管风琴的一样多,通过这个仪器我们将第二部钢琴变成了第一部钢琴,没人察觉到音质上有丝毫变化。

    C:你每次都和同一组工作人员录音吗?

    G:不一定。我有一组技术人员,他们只要有空就会和我工作。通常在一个录音项目中,我会让一两个人自始至终跟随我,这样他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C:与舞台演奏家比较,你如何定义录音演奏家呢?

    G:这个问题有难度,不过我可以试着回答它,因为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指舞台演奏家)。 我觉得对舞台演奏家来说,与演奏整体(totality)相比,应该更加强调单独的时刻、瞬间(individual moment)的发挥。 这听上去可能有些矛盾,因为忠实于舞台的演奏家会告诉你他们牺牲了单独的瞬间,以保全演奏的整体(的完美)。 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从乐曲的第一个音开始,将这种魔法维系到最后一个音,就算漏弹了几个音符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成功的达成了一种沟通于舞台和观众之间的特殊的氛围。 而我根本不相信这些。我自己开过很多场音乐会,我知道一个人真正能达到的,是将精神倾注到每一个单独的瞬间,然后将这些瞬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看上去连贯的整体。 无论怎样,我自己从未感受过那种与观众间的默契,我的感觉正好相反 — 观众的出现对我是一种妨碍,而我真正想做的是 — 在那一刻能够说“这段不好,我们重来一次。” 但你知道不可能那样做,尽管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敦促你“就在此刻说出来!” 显然我从没那样做。(笑) 真正的录音艺术家是一个真正明白录音的价值和含义的人,是一个注重整体的人。对他来说,从哪里开始都无关紧要,他可以从作品中间乐章的中间部分开始,向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就像螃蟹可以左右横移一样。 一个录音艺术家的标志就是,他能够从作品的任何一个环节入手,然后说“这种处理手法只适合于这个录音。”

    C:你认为录音和现场音乐有同样的美学上的效果吗?

    G:不,而且我不认为它们应该是同样的。我觉得录出来的音乐 — 原谅我这么说 — 应该有类似镇静剂的效果;不像在现场音乐会得到的那种肉麻的快感。 我觉得录音应该创造一个演奏者和聆听者一对一的关系 — 一种即时、直接的关系(immediacy)。 当麦克风只有六英尺远的时候,钢琴的声音无需大到直抵观众席最后一排,如同演员在电影中念台词和在剧院里念台词之间的区别。但很多人适应不了这种变化。

    C:对大多数演奏家来说,退出舞台表演就像剪断胎儿的脐带……

    G:我曾经有过一个警句帮助我渡过那段音乐会生涯。那是在1958年的柏林,我当时极度的郁闷,并不是因为要和卡拉扬合作,而是因为要在全欧进行一次长达三个月的巡回演出,这种无间歇的演出活动我以前从未做过。 当时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谁说过这是件愉快的事?”(笑) 就是这句话成为了我的警句格言。 演出本身并不是件愉快的事,因此六年之后割断这条脐带也没有感到格外的痛苦。 我在31岁停止公开演出,那时感到自己终于从这种无意义的活动中摆脱出来,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C: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是否能通过录音而舒适的过一辈子?

    G:当时我还不能肯定。现在日本、德国等地的广大市场在那时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但我当时认为这件事可行。况且,如果我要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创造音乐的话,这是唯一的路。 我真的看不到在那个没有创意的环境里(指音乐会)能有什么发展。

    C:你和指挥家们的关系如何?

    G:我和指挥们没有太多坏的经历,相反有很多愉快的经历。不过在说这些之前,我要坦白自己基本上不喜欢演奏协奏曲。在传统浪漫主义协奏曲里,存在着一种独奏者和乐队之间的对立性、竞争性,这种竞争性对我是陌生的。我不相信任何形式的竞技,而协奏曲是比喻意义上最具竞争性的音乐。 在我可以用手指数出的几次不愉快的经历里,我举一个例子,那就是与乔治·塞尔(George Szell)的合作 — 你可以说是我说的。 他是位杰出的指挥,但我们的合作是一个严重缺乏化学反应的经典例子。 与他完全相反的是卡拉扬,一个极富魅力的人,梦想中的合作者 — 这可能听起来很怪,因为他常被形容成可怕的人。


    未完待续

    翻译:Lifesucks
    2005-06-16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圈阅O...
    • 在多伦多寻找格兰·古尔德遗踪 (contains valuable informatio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Courtesy of Maggie1998)
      http://maggie1998.blogchina.com/1781245.html

      在多伦多寻找格兰·古尔德遗踪

      ·32 Southwood Drive
      古尔德家族所在地。古尔德小时候养了许多宠物,包括叫巴赫、贝多芬、肖邦和海顿的金鱼;他还给自己的爱犬取名辛巴德和班柯,他还有一只名叫莫扎特。在这里,母亲是古尔德的钢琴启蒙老师。

      ·Williamson Road公校
      古尔德上学的地方

      ·多伦多皇家音乐学校
      古尔德在这里第一次独奏,师从Alberto Guerrero直到1952年。原址位于135 College Street,1963年迁至McMaster Hall, 180 Bloor St. West。1997年1月,该学校艺校更名为格兰·古尔德艺校。

      ·Malvern Collegiate Institute
      1945至1951,古尔德在此学习

      ·Uptergrove on Lake Simcoe
      古尔德家族消闲别墅。夏天,古尔德会驾船在湖上游弋。

      ·The Eaton礼堂
      .1945年,不到13岁的古尔德在这里首次亮相。该礼堂位于College Avenue夹 Yonge street的Eaton College Street商店。他当时演奏的不是钢琴,是Casavant管风琴。古尔德认为,这是多伦多唯一录音效果好的地方。1977年3月31日,该礼堂关闭后,古尔德还抱怨过一阵。

      ·Massey礼堂,位于178 Victoria Street
      13岁的古尔德在这里首次演奏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

      ·All Saints' Kingsway Anglican教堂,位于2850 Bloor Street West
      1962年,古尔德在这里录制巴赫创作的梦幻曲第一乐章。

      ·110 St.Clair Avenue West Apt.902
      古尔德练琴和睡觉的地方。

      ·Fran's餐厅,位于21 St.Clair Ave. West
      24小时营业,古尔德是只“夜猫子”,经常半夜在此就餐。

      ·古尔德的钢琴
      在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大堂公开展出。

      ·格兰·古尔德公园,位于Avenue Road和St.Clair交界处
      一座小型的城市公园。

      ·位于Leslie街Eglington Avenue公园的客栈
      1960年以后,古尔德成为这里的常客,他喜欢这里亲切的环境和全天候服务,他曾在这里设了一个录音工作室。

      ·多伦多总医院
      1982年10月4日,古尔德在这里去世。他的葬礼在位于227 Bloor Street East的St.Paul's Anglican教堂举行,有3000人参加。

      ·渥太华国家图书馆
      这里拥有捐献给国家图书馆的古尔德作品、手记及财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太好了,这么全的信息,真是叫喜不胜收啊~谢谢板爷~
        • Call me Demented Person plz~~ ^
          • 无人接听~
      • 谢谢分享!不知道要感谢你还是那个Maggie1998,你们俩个互相Courtesy of ,互相Link, 互相。。。
        • 谢谢你的提醒,我也看了那个连接,哪个连接里的连接中的wesley就是本人,我以前投过稿(数量很少)自己都几乎忘了,所以我刚刚发现十分的高兴,谢谢你~十分的谢谢你~~
        • 现在想想,很感谢你们几个鼓励我建立专辑,其实过去我写过很多的东西,就这么消失了,哎,后悔啊,那个数量是我现在的专辑数量多很多啊,想起来真是痛心疾首啊~~,
          • 您的专辑在哪? 我怎么找不到? :)
            • 老迷啊,那套指环挺不错,唱功很好,我最终还是决定收一套!~~
              • 路过正在盖的Four 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广告牌上有Wagner’s Ring, 2006 字样。明年去看。
                • Where did u see that?
                  • Southeast corner of University and Queen.
                  • Wagner's 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