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写这篇文章,实在有些费力不讨好。
原因之一:爱的种类太多。在电影《In & Out》里,一个主人公在临死前痴痴的望着另一个主人公,对他说:我爱你。另一个问:朋友之爱?战友之爱?兄弟之爱?……他每问一次,主人公就要艰难的摇一次头,而观众这时候就大笑一声。笑得我牙都酸了,才终于听到了“男女之爱”。爱的种类那么多,我可没本事一次全部讲清楚。
原因之二:我一向不善于在文章中举例子,特别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而关于爱的话题,则是八卦人人爱看,例子越多越好。所以,必须强调指出:这篇文章虽然是闲谈(瞎写的),但是仍然是理论性的文章,没有八卦可看,现在关闭这个窗口还来得及。
既然已经知道是吃力不讨好,为什么还要写呢?答案很简单,消磨时间。写文章如我者,是为了消磨时间,看文章如你者,也是为了消磨时间。既然都是消磨时间,那么我写下去,你看下去,各得其乐好了。
一、什么是爱?
有首歌这样唱道:爱是Love,爱是Je t’aime。翻来覆去唱的就是一句“爱是爱,爱是爱”,没有正面回答什么是爱。因为如果要正面回答,那么歌词应该是这样的:
当爱发生时,人的思维会兴奋,瞳孔放大,泪腺开始分泌。随着爱意越来越浓,大脑开始释放多巴胺,一种使人愉悦的化学物质。降肾上腺激素会刺激肾上腺激素的产生,并导致心跳加速。一种叫做苯基丙氨酸的混合物充斥在脑中,使人更加欢快。
看到了?这样的歌词,连谭校长和哥哥也要唱得背过气去。
所以,爱就是一种生理现象,和热的时候出汗,冷的时候发抖,唱歌的时候背过气一样,都是生理现象。
二、为什么一个人会爱上另一个?
人,有时候真的很累,因为人总爱问为什么。外甥曾经让我猜过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我猜来猜去猜不出来。外甥揭晓了答案:“猪。”我不明白,问:“为什么?”外甥大笑。我恍然大悟,原来中了圈套,但是仍然忍不住又问:“为什么要说猪,为什么不说猴子?”这就是人,喜欢问东问西,虽然这能够造就牛顿之流的科学家,但是也造就了街头巷尾的长舌之人。
既然为人,就不得不按照天性行事,继续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会爱上另一个?
从遗传和生物进化的角度,父母基因的差异越大,子女战胜疾病的概率越高。所以,人常常会被那些DNA相异的人吸引。伴侣间的吸引,很有可能因为遗传基因的缘故,他/她的气味,就足以使人感到愉快。
从心理的角度,小孩子时期,人就开始寻找理想的配偶,父母、邻居、同学、……。整个过程类似于一种拼图的过程,那些令人感到心理愉悦的人,他/她的一些特征,在大脑里的某个角落隐藏起来。一旦在某天遇到一个他/她,恰好符合脑子那些特征的组合,那结果就会使人感到莫名的亲近感。
到目前为止,我更信服上述两种答案。其它种种如属性学说,星座学说,血型学说,前世学说,也许有它的道理,但是就象迈左脚生男孩一样,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准确率背后,是同样高达百分之五十的错误率。
三、什么是真爱?
这个问题简直没有办法回答。一千个人,会有三千答案。一千个答案是正在追求爱的时候给出的,另一千个答案是热恋的时候给出的,还有一千个答案是失恋的时候给出的。不过,社会学家不喜欢“布朗运动”,他们总是会去归纳一些理论。
从社会学角度,爱包括三种成份:亲密、激情、承诺。
亲密: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於爱的情感成份;
激情: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属於爱的动机成份;
承诺:包括“决定”去爱一个人,以及对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的认知成份。
那么三种成分组合起来,就有2^3种爱,分别是:
喜欢:亲密;
迷恋:激情;
空爱:承诺;
浪漫:亲密,激情;
盲目的爱:激情,承诺;
友谊之爱:亲密,承诺;
完整的爱:亲密,激情,承诺
根本无爱: 。
相对而言,社会学家总是不如生物学家团结,因为生物学家讲究以证据服人,而社会学家讲究以理服人。这个“理”嘛,就没有显微镜下蠕动的细菌或者试管中的蓝色溶液那么容易让人信服。
所以,社会学家搞出的理论,数不胜数,在另一种理论里,爱可以分为:
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伴侣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我相信能够看到这里的人,一定有过人的毅力。因为连我自己,都在哈欠连连了,更不用说可以使用鼠标随时关掉这个窗口的读者了。纯理论的东西,实在太闷了。所以,下面将没有理论,当然,仍然没有例子,你可以失望的关掉窗口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定义一些事情。比如,对爱的定义,应该如何爱,或者失去爱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但是,就象上面的理论中提到的一样,能够归纳出让社会学家信服的理论,简直比咬到自己的脚趾头还费力气。(似乎婴儿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我做不到。)
有人认为一起朝海里吐口水才是真爱,有人认为在山顶高喊祖国我爱你才是真爱,也有人认为在电影院里一起殉情才是真爱。我相信说服他们,和说服社会学家一样困难。但是,就象我总是忍不住问为什么一样,总是有人试图证明自己才是真爱。
所以,当我看到自称轰轰烈烈真爱,藐视其它一切假爱的时候,只能是见怪不怪的望着自己的脚趾头叹气了。
轰轰烈烈的爱,作家们最喜欢,因为它最能赚取观众的两行热泪。与其写一对恩爱夫妻每天柴米油盐,当然不如写一对痴男怨女的轰轰烈烈。如果再能够把生命玩弄于其中,搞成一个生死之恋,那就能编成电视剧赚钱了。原本以为对于当事人来说,成为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整天没有舒心日子过。今天这个去割腕,明天那个去爬楼,精神总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似乎当事人比观众更喜欢这种爱。翻开新浪社会版,无数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过去发生着,现在发生着,将来还会发生。
于是,社会学家解释说,爱之所以使人着迷,很大程度上在于那一种“若即若离,患得患失”的感觉。虽然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生理上,肾上腺激素和苯基丙氨酸被大量的合成、释放,使得人进入一种痴迷和亢奋状态。“虐恋”,这是我最近听到的另一个词,它也许能够准确的反映这种精神上的亚健康和生理上的亢奋。
我相信如果再继续从生理角度刨析爱,任何一个相信美好爱情的人,都会关掉窗口。但是我仍然不得不继续下去,因为,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肾上腺激素也同样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中。人,是社会的,但也是动物的,是精神的,但也是肉体的,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这时,我不得不提到这样的名词:S & M,不过请注意,这可绝不是Sun & Moon的缩写。如果按照电影审查委员会的评级标准,这是两个R级词汇。所以,我不得不在这里写上这样话,如果你未满18岁,请关闭窗口。
好了,未成年人已经离开了。S & M的意思是一种性游戏,受虐和施虐游戏。为什么有人喜欢施虐,很容易理解,施虐者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完全占有”的满足感。可是,为什么有人喜欢受虐呢?
这只能从生理上解释,大脑接受到痛觉神经传来的生物电刺激的时候,会释放出内腓肽。内腓肽的作用众所周知,能够镇痛,并舒缓情绪,使身体处于一种轻快的状态。题外话,虽然爱吃辣椒的人可能有一万个爱吃辣椒的理由,但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喜欢吃辣椒也是这样的道理。
讲到这里,不得已,还是举一个例子吧。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第一次打建宁公主的时候,建宁的表现就很可疑。我不清楚金庸按照生物学家的理论,写出了这样的情节,还是他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写出了这样的情节?
没人知道。
在复杂的大脑皮层下面,谁知道人每时每刻在想什么。虽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试图去解释爱,但是有句话似乎这么说:恋爱中的人是不可理喻的。既然是不可理喻的,那么你关掉窗口,我停止敲键盘,咱们该干啥干啥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原因之一:爱的种类太多。在电影《In & Out》里,一个主人公在临死前痴痴的望着另一个主人公,对他说:我爱你。另一个问:朋友之爱?战友之爱?兄弟之爱?……他每问一次,主人公就要艰难的摇一次头,而观众这时候就大笑一声。笑得我牙都酸了,才终于听到了“男女之爱”。爱的种类那么多,我可没本事一次全部讲清楚。
原因之二:我一向不善于在文章中举例子,特别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而关于爱的话题,则是八卦人人爱看,例子越多越好。所以,必须强调指出:这篇文章虽然是闲谈(瞎写的),但是仍然是理论性的文章,没有八卦可看,现在关闭这个窗口还来得及。
既然已经知道是吃力不讨好,为什么还要写呢?答案很简单,消磨时间。写文章如我者,是为了消磨时间,看文章如你者,也是为了消磨时间。既然都是消磨时间,那么我写下去,你看下去,各得其乐好了。
一、什么是爱?
有首歌这样唱道:爱是Love,爱是Je t’aime。翻来覆去唱的就是一句“爱是爱,爱是爱”,没有正面回答什么是爱。因为如果要正面回答,那么歌词应该是这样的:
当爱发生时,人的思维会兴奋,瞳孔放大,泪腺开始分泌。随着爱意越来越浓,大脑开始释放多巴胺,一种使人愉悦的化学物质。降肾上腺激素会刺激肾上腺激素的产生,并导致心跳加速。一种叫做苯基丙氨酸的混合物充斥在脑中,使人更加欢快。
看到了?这样的歌词,连谭校长和哥哥也要唱得背过气去。
所以,爱就是一种生理现象,和热的时候出汗,冷的时候发抖,唱歌的时候背过气一样,都是生理现象。
二、为什么一个人会爱上另一个?
人,有时候真的很累,因为人总爱问为什么。外甥曾经让我猜过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我猜来猜去猜不出来。外甥揭晓了答案:“猪。”我不明白,问:“为什么?”外甥大笑。我恍然大悟,原来中了圈套,但是仍然忍不住又问:“为什么要说猪,为什么不说猴子?”这就是人,喜欢问东问西,虽然这能够造就牛顿之流的科学家,但是也造就了街头巷尾的长舌之人。
既然为人,就不得不按照天性行事,继续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会爱上另一个?
从遗传和生物进化的角度,父母基因的差异越大,子女战胜疾病的概率越高。所以,人常常会被那些DNA相异的人吸引。伴侣间的吸引,很有可能因为遗传基因的缘故,他/她的气味,就足以使人感到愉快。
从心理的角度,小孩子时期,人就开始寻找理想的配偶,父母、邻居、同学、……。整个过程类似于一种拼图的过程,那些令人感到心理愉悦的人,他/她的一些特征,在大脑里的某个角落隐藏起来。一旦在某天遇到一个他/她,恰好符合脑子那些特征的组合,那结果就会使人感到莫名的亲近感。
到目前为止,我更信服上述两种答案。其它种种如属性学说,星座学说,血型学说,前世学说,也许有它的道理,但是就象迈左脚生男孩一样,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准确率背后,是同样高达百分之五十的错误率。
三、什么是真爱?
这个问题简直没有办法回答。一千个人,会有三千答案。一千个答案是正在追求爱的时候给出的,另一千个答案是热恋的时候给出的,还有一千个答案是失恋的时候给出的。不过,社会学家不喜欢“布朗运动”,他们总是会去归纳一些理论。
从社会学角度,爱包括三种成份:亲密、激情、承诺。
亲密: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於爱的情感成份;
激情: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属於爱的动机成份;
承诺:包括“决定”去爱一个人,以及对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的认知成份。
那么三种成分组合起来,就有2^3种爱,分别是:
喜欢:亲密;
迷恋:激情;
空爱:承诺;
浪漫:亲密,激情;
盲目的爱:激情,承诺;
友谊之爱:亲密,承诺;
完整的爱:亲密,激情,承诺
根本无爱: 。
相对而言,社会学家总是不如生物学家团结,因为生物学家讲究以证据服人,而社会学家讲究以理服人。这个“理”嘛,就没有显微镜下蠕动的细菌或者试管中的蓝色溶液那么容易让人信服。
所以,社会学家搞出的理论,数不胜数,在另一种理论里,爱可以分为:
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伴侣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我相信能够看到这里的人,一定有过人的毅力。因为连我自己,都在哈欠连连了,更不用说可以使用鼠标随时关掉这个窗口的读者了。纯理论的东西,实在太闷了。所以,下面将没有理论,当然,仍然没有例子,你可以失望的关掉窗口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定义一些事情。比如,对爱的定义,应该如何爱,或者失去爱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但是,就象上面的理论中提到的一样,能够归纳出让社会学家信服的理论,简直比咬到自己的脚趾头还费力气。(似乎婴儿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我做不到。)
有人认为一起朝海里吐口水才是真爱,有人认为在山顶高喊祖国我爱你才是真爱,也有人认为在电影院里一起殉情才是真爱。我相信说服他们,和说服社会学家一样困难。但是,就象我总是忍不住问为什么一样,总是有人试图证明自己才是真爱。
所以,当我看到自称轰轰烈烈真爱,藐视其它一切假爱的时候,只能是见怪不怪的望着自己的脚趾头叹气了。
轰轰烈烈的爱,作家们最喜欢,因为它最能赚取观众的两行热泪。与其写一对恩爱夫妻每天柴米油盐,当然不如写一对痴男怨女的轰轰烈烈。如果再能够把生命玩弄于其中,搞成一个生死之恋,那就能编成电视剧赚钱了。原本以为对于当事人来说,成为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整天没有舒心日子过。今天这个去割腕,明天那个去爬楼,精神总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似乎当事人比观众更喜欢这种爱。翻开新浪社会版,无数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过去发生着,现在发生着,将来还会发生。
于是,社会学家解释说,爱之所以使人着迷,很大程度上在于那一种“若即若离,患得患失”的感觉。虽然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生理上,肾上腺激素和苯基丙氨酸被大量的合成、释放,使得人进入一种痴迷和亢奋状态。“虐恋”,这是我最近听到的另一个词,它也许能够准确的反映这种精神上的亚健康和生理上的亢奋。
我相信如果再继续从生理角度刨析爱,任何一个相信美好爱情的人,都会关掉窗口。但是我仍然不得不继续下去,因为,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肾上腺激素也同样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中。人,是社会的,但也是动物的,是精神的,但也是肉体的,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这时,我不得不提到这样的名词:S & M,不过请注意,这可绝不是Sun & Moon的缩写。如果按照电影审查委员会的评级标准,这是两个R级词汇。所以,我不得不在这里写上这样话,如果你未满18岁,请关闭窗口。
好了,未成年人已经离开了。S & M的意思是一种性游戏,受虐和施虐游戏。为什么有人喜欢施虐,很容易理解,施虐者能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完全占有”的满足感。可是,为什么有人喜欢受虐呢?
这只能从生理上解释,大脑接受到痛觉神经传来的生物电刺激的时候,会释放出内腓肽。内腓肽的作用众所周知,能够镇痛,并舒缓情绪,使身体处于一种轻快的状态。题外话,虽然爱吃辣椒的人可能有一万个爱吃辣椒的理由,但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喜欢吃辣椒也是这样的道理。
讲到这里,不得已,还是举一个例子吧。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第一次打建宁公主的时候,建宁的表现就很可疑。我不清楚金庸按照生物学家的理论,写出了这样的情节,还是他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写出了这样的情节?
没人知道。
在复杂的大脑皮层下面,谁知道人每时每刻在想什么。虽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试图去解释爱,但是有句话似乎这么说:恋爱中的人是不可理喻的。既然是不可理喻的,那么你关掉窗口,我停止敲键盘,咱们该干啥干啥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