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宁锦大捷--战云又起
NAPOLEN
袁崇焕搞的那一套皇太极当然不会不知道,对其中的利害也是很清楚
的。他很快就不能再忍耐下去了,下决心要赶在袁崇焕完成他的“恢
复之计”之前摧毁它,为父亲报仇。天启7年5月6日,刚刚征讨过朝鲜
的后金大军在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向西进发了。虽然士兵们对宁远的惨
败还颇有些心有余悸,但皇太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相信,那次宁
远的失利主要是过于轻敌,缺乏攻坚的准备,而只要准备充分,城池
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袁蛮子只有一个,不可能哪儿都照顾到,就算打
宁远比较困难,要攻刚筑不久的锦州应该还是可以的吧,皇太极悄悄
的打着小算盘。
5月7,8日,后金军先锋刚过辽河,其行动就已经尽在袁崇焕的监视之
下了。早在2月份,王之臣就被调回了北京,关内外人马尽由袁崇焕调
度。辽东军马12万,4万驻山海关,8万屯关外,其中宁远驻军35000,
锦州兵马也当有1至2万人之间。警报传来,袁崇焕迅速作出了决策。
将尚未筑好的大凌河,右屯等处部队在副将左辅等人指挥下退入锦州
,沿边各小堡守军全部撤入临近的大城,同时坚壁清野,河西粮草尽
运至锦州,使后金军野无所掠。他的总体战略是:以宁远和锦州为两
个主要支撑点,仍用守宁远的方法,拒敌于坚城之下,消耗其有生力
量,再伺机出击。
这个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宁远和锦州这两个支撑点要能守住,宁远的
坚固早已有过实战的考验了,可刚刚筑成的锦州呢?
这个重担本来不是由赵率教来担的。前些时朝廷派总兵尤世禄移驻锦
州接替赵率教,尤世禄还没有来,皇太极倒先到了,权衡利弊只能先
让赵率教全权指挥锦州战事。赵率教从前做过袁应泰的中军,在辽沈
之战中表现得并不很好,在全军覆没之后自己溜了回来,这次将如此
重大的责任让他一力承担究竟行不行呢,或者应该派祖大寿去?袁崇
焕紧皱着眉头。不!在长期的接触中,在这一年来的备战中,在主持
修筑锦州的过程中,在赵率教毅然将家眷搬到前线的举动中,可以肯
定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赵率教了,而已经成长为一个机智坚毅的将领
。他能顶得住!袁崇焕坚信自己对赵率教的了解。
“成败就看你的了!”望着锦州的方向,袁崇焕默默的说。
“传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三帅,让骑兵做好准备,有机会要出去
跟鞑子练练了。”袁崇焕对手下说。
宁锦大捷--锦州鏖战
NAPOLEN
虽然事先并不是没有得到警报,但是5月11日突然出现在锦州城下的7,8万后金大军仍然让
赵率教和守城的军民们大吃了一惊,这个数字虽然还算不上天文数字,但也已经是城中明军的4,5倍了. 为了尽可能的争取一点时间,赵率教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两名将官从城上缒下,到后金营中表示要谈判.(袁崇焕的这套把戏,他的部下们似乎都挺喜欢用.后来大凌河之战中的祖大寿也玩了这么一手,居然又把皇太极给唬住了.)
"果不出我所料,锦州他们是守不住的."皇太极很高兴的接待了来使,并给赵率教写了一封欢迎他投降的信让来使带回城去.整整一天过去了,守在城边都望花了眼的戈什哈也没有见到答复的人出城,看见的反而是城上在不停的加固工事."该死的南蛮,胆敢骗朕,明天朕要让你尝尝朕的厉害!"
5月12日清晨,后金军从西,北两面发起了对锦州城的总攻.马步军对城垣轮番进行攻击,后金兵们拖着盾车云梯冒着炮火直向城下冲去.赵率教,左辅,朱梅和监军太监纪用均身披甲胄,冒着后金军雨一般的箭矢亲临督战,指挥将士拼力射打.(表现这么好的监军太监在当时可真是稀罕物啊!)一时间城上"炮火矢石交下如雨",红衣大炮在这里也扮演了主角,每一炮下去,盛京城里就多了许多孤儿寡妇.(但是如果不这样的话,会出现更多的孤儿寡妇的)
毕竟是刚刚在朝鲜获胜的胜利之师,士气正盛,后金军仿佛忘记了宁远城下的教训,踏尸而上,冒死冲击,城西角一度眼看就要被攻破.赵率教急忙抽调其它3面的将士增援,硬是把后金军的猛烈进攻给打了下去.战斗从辰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戊时,进行了12个小时.巍巍的城墙下面"夷尸填塞满道".
"怎么到了宁远?父汗!父汗!"皇太极用力摇了摇头"不,那是去年的事情了,父汗已经去世了."咬咬嘴唇,皇太极确定了自己不是在做梦,但是这酷似当年宁远的一幕仍然使他有一种回到了过去的感觉,就像在梦境里一般.
到了亥时,后金军终于停止了攻击,退兵5里扎营.深夜里,他们悄悄出动,将城下战死者的尸体拖到原来明军筑城用的砖窑里火葬.(这是女真人的传统)
第2天,后金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但是却没有一个敢于靠近城垣的!皇太极也有些发晕了,他又派出一批批使者去向赵率教劝降.没打的时候赵率教都不降,现在后金军攻城失利,他又怎么会出降呢?结果是不难预料的,后金大汗的使者们被很合乎逻辑的拒之城外.
后金军只好再次发起攻击.
宁锦大捷--宁远,胜利的象征!
NAPOLEN
在红衣大炮,万人敌,盾车和云梯的交响曲在锦州城下一天天奏鸣的同
时,北京的兵部衙门急成了一团。虽然袁崇焕早就定下了“不撤四城之
守卒而远救,只发奇兵逼之”的战略方针,而且得到了兵部的批准。但
是,一旦事到临头,兵部的那些尚书侍郎们还是坐不住了。他们生怕因
为没有全力援锦导致锦州失守,这样他们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至于派的
援军会不会失利,那就是前线将领们的问题了,他们已经尽力而为,不
干他们什么事了。因此,兵部忽然改口,提出“为今之计,急以解围为
主”。终于,朝廷不顾袁崇焕的反对,下令满桂从山海关守军中抽调一
万精骑援锦。
袁崇焕知道,虽然在这一年里部队尤其是骑兵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但是毕竟还没有经历过实战的考验,而且寡不敌众。因此他不打算
让部队与后金军直接硬碰硬的交战。要更稳妥些,这是袁崇焕的一贯方
针。虽然援锦部队最终还是不得不出发了,但袁崇焕利用其对关外明军
的绝对指挥权(无人在身边掣肘真是太爽了),下令让满桂等要慎重行
事,不可孤注一掷。
“我自有与虏决战之所,但不是在虏兵希望的地方。”袁崇焕望着宁远
城外的旷野。
5月16日,由满桂,祖大寿,尤世禄3总兵指挥的援锦部队在塔山以西的
笊篱山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和济尔哈郎指挥的后金军前锋遭遇。双方发生
了一场短促然而是激烈的战斗。在各伤亡百余人之后,两军都没有恋战
。后金军退回塔山,而明军则按照袁崇焕的安排退回了宁远城下。
围攻锦州已经14天了,除了每天晚上从城下拖回来的大批尸体之外什么
也没有得到,锦州依然如故,盼望已久的明军援兵也略一接触就退了回
去。皇太极显得异常烦躁不安,能接近他的贝勒大臣都特别的奇怪。“
四贝勒(一些人还没有养成叫他大汗的习惯〕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呀。”
“盛京的援军已经到了,索性绕过锦州,直接去宁远,打袁蛮子一个措
手不及!”皇太极下定了决心。
28日黎明,后金军先锋出现在宁远城北岗。很快,持各色军旗的后金大
军沿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
“正红,正蓝,镶蓝,正白......鞑子的主力都到了,袁大人!”“
恩,传令各军出城!”
“大汗,怎么回事?”令后金军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批明军整队开出
宁远城外,总兵孙祖寿(就是碧血剑里面那个孙仲寿的哥哥〕,副将许
定国出西门;副将尤世威出东门。与满桂,祖大寿等指挥的援锦兵马一
起,明军沿着早已挖好的深壕内侧列车营驻扎。
“这里离城垣太近,我们稍微退一退,引明军出来。”大汗的诏令一下,
训练有素的八旗大军很快就部伍整齐的退到了山岗后面。
一个时辰过去了,明军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准备进攻!”皇太极终
于等不及了。“大汗,不可呀!这里离城太近,还在城上红衣大炮的射
程之内,我军会有很大伤亡的!”“是呀,大汗!上次父汗的教训......”
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拉住了皇太极的马头。“当年父汗攻宁远
不克,今天我攻锦州又不克,如果遇到这些野战之兵还打不赢,我大金
国威何存?!”皇太极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两个兄长留。“冲!”
宁锦大捷--宁远,胜利的象征!2
NAPOLEN
头也没有回,皇太极带领弟弟阿济格和戈什哈们一马当先冲
了出去。诸贝勒感到羞愧难当,于是匆匆忙忙随后拍马跟上
。刹那间,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
下冲去......
"轰!"随着一声炮响,明军各种火器一齐发射。城下的车营
都司李春华指挥明军使用“红夷”(可能是红衣大炮的较小
型仿制品〕“木龙虎”“灭虏”等诸般火器“齐力攻打”。
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则是城上袁崇焕亲自指挥的红衣大炮。隆
隆的炮声,一时间把其它所有声音都压了下去,就是袁崇焕
靠着城垛对城下的大呼人们也不大听得清楚。
一排又一排的后金骑兵倒了下去,但后面的还在不断冲上来
。慢慢的,后金军就要冲到明军的战壕了。
“看!看!大汗!冲上去了!”阿济格兴奋的大喊。皇太极
当然不会表现得像弟弟这样冲动,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等
待着看到明军在后金铁骑面前溃逃的熟悉的那一幕。
然而,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真正把他惊呆了。明军并没有溃逃
,而是在手持红旗的满桂的指挥下迎头冲了上来。大批的明
军骑兵从战车后面冲出来,与刚杀到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短兵
相接的大混战。而明军的火力也并没有因为肉搏战的开始而
减弱,炮手抬高炮口,对准后金军的中军和后队继续猛烈轰击。
战斗很快的进入了白热化,前沿的明军和后金军骑兵在拼死
撕杀,而后金军的后队则在明军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伤
亡。八旗将士们不顾一切的冒死猛攻,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
只要突破了前面明军的阻拦,立刻就可以消灭明军城下的火
器。接着就可以跟着溃退的明军冲进宁远城去,活捉袁蛮子,
为老汗王报仇,同时也可以获得自己的一份战利品。可是,
不论后金军怎样冲击,明军却始终死战不退。他们大都是辽
民,经历过在后金铁蹄前面的一次次流亡,不久以前才得以
安定下来,参加了袁崇焕新募集的军队,对他们来说守此处
即是守家,一旦战败,刚刚建设起来的家园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的父母妻儿又得像前几次一样千里逃难,流离失所,而
他们自己则注定了死亡。他们中的一些参加过沈阳,辽阳大
战的老兵们一面奋战,一面激动得几乎要哭了。这与当年的
辽沈之役是多么相像!都是明军一部分守城,一部分依
城列阵。但结果相差得又是多么大啊!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们同时要让面前的敌人知道,让他们知道今天的
对手不是杜松,不是刘鋌,不是马林,不是袁应泰,不是王
化贞,甚至也不是秦良玉,不是熊廷弼,不是孙承宗,而是
袁崇焕和袁崇焕手下的关宁铁骑!
双方的伤亡都相当惨重。在混战中,满桂身中数箭,他和尤
世威的坐骑均被射死。而后金军损失更大,皇太极的叔伯弟
弟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瞵和瓦克达也都负
了重伤,战将觉罗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军和后金军的尸
体铺满了宁远城外的旷野。
激战从早晨持续到了中午,后金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胜利仍
然是那么遥远!皇太极看着刚刚从锦州送来的急报,那里面
报告了赵率教乘后金军主力离开的机会,突然大开城门冲杀
出来,攻入后金营中,大量杀伤后金军之后又迅速撤入城中
。望望城下仍然在激战的两军,他明白在这里已经没有胜利
的希望了。上次父汗起码还是攻城受挫,而今天自己在付出
了这么大的代价之后甚至连城墙都挨不上!两行泪珠从这位
久经沙场的大军统帅眼中流了下来。
“大汗有令,全军撤退!”
宁锦大捷--男儿有泪不轻弹
NAPOLEN
5月30日,从宁远撤退的后金大军回到了锦州城下,大军一到立
刻将锦州再次合围。6月2日夜,一封皇太极的亲笔劝降信射进
了锦州城。第二天,赵率教的拒绝信就射回了后金营中。
“没你的事了,下去吧。”看到大汗阴沉的脸色而战战兢兢的
阿哈如获大赦般的退了下去,这几天大汗脾气如此暴躁,没有挨
责骂真是好运气。“果不出朕所料,赵率教,这可是你自寻死
路!”瞪着由于多日以来的连续劳累而通红的眼睛,皇太极此
刻的郁闷已经到了极点。极度的愤怒使这位一向指挥若定的著名
统帅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此时他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发泄怒
火的地方,他需要一个觉华岛!他已经决定了,锦州将变成后金
大汗雷霆之怒的牺牲品!但是,如果他能够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
的话,战事的结果是不难预测到的。近1个月前,刚刚出动,军威
正盛的后金军尚且拿锦州没有办法,今天硬拿已经师老兵疲,连
遭挫败的部队去强攻坚城又能有什么别的结局呢?
“立刻点兵!”战鼓声很快就震破了宁静的夏夜。
6月4日凌晨2,3点钟(丑时〕,后金军发动了开战以来对锦州最
猛烈的一次进攻。冒着被红衣大炮击中的危险,皇太极亲自驾临
城东南2里的教场督战。在大汗“拿不下锦州绝不收兵,临阵脱逃
者一律斩首”的严令下,数万后金军蜂拥而上,同时进攻锦州四
面,主攻方向在南城。
然而,城上明军用红衣大炮,神机火炮,火弹和矢石组成的火网
可不会因为后金大汗的愤怒而有丝毫减弱。后金大军离开锦州的
这几天里,明军乘机整修了城壕。拥挤在壕边的后金军成了明军
最好的靶子,长长的城壕里和壕边到处都是一堆堆的尸体,又深
又宽的城壕仿佛成了八旗将士的鬼门关!一些侥幸越过城壕的后
金兵,面对高大的城墙也无计可施,在万人敌和矢石的袭击下纷
纷倒毙。
盛夏的辽西走廊天亮得特别早,借着晨光,不需要火把,皇太极
就可以看到城下的“尸积如山”。但是,不论贝勒大臣们怎么劝
,他丝毫不为所动。“一定要踏平锦州!踏平锦州!”
到了中午,锦州明军的火力越发猛烈,而后金军开始连城墙都难
以靠近了!
漫长的一天终于快要过去了,锦州城下的血战仍然在继续。但此
时与其说是两军对垒,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屠杀更恰当些,因为在
战场上倒下的几乎全是后金兵!而他们却几乎没有什么能够威胁
到敌人的办法。
一阵晚风吹过,皇太极不觉打了个冷战,这使他的头脑突然冷静
下来。“我这是怎么了?老了吗?还是有点发疯了?怎么让弟兄们
做这样无谓的牺牲!”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一旦冷静下来,立
刻就对战局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大汗有令,撤军!”身旁的几
个贝勒只顾激动了,甚至没有发现大汗眼中的泪光。
当天晚上,从后金营中传来了凄凉的哭声,八旗将士们开始火化
同伴的尸体。伴着萨满们的舞蹈,围着火化尸体的火堆,他们失
声痛哭。他们在哭死去的同伴,在哭这二十多天地狱般的日子,
在哭大金国前所未有的惨败,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天他们这些在
死亡面前眼都不眨一下的勇士们是到了伤心处了!哭声是如此之
大,以致于连锦州城中都发觉了。于是,在锦州监军太监纪用的
奏折中就出现了后金军回营后“大放悲声”的记录,他的同僚赵
率教则报告说是役后金军伤亡“不下二,三千”(应该说这个数
字还是比较可信的〕,就连投降的后金兵也“具言奴恨锦州杀伤
夷众大半”。而一向对“王师”的伤亡数字讳莫如深的清朝史书
也不得不承认“士卒损伤甚多”
哭声渐渐的小了,最后消失在夜色中。大概是奴兵休息了吧,明
军并没有感到惊奇。直到次日天亮,他们才惊讶的发现后金大军
已经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宁锦大捷--这本来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
NAPOLEN
锦州获胜的消息刚到宁远.6月6日,袁崇焕的"锦州报捷疏"就被快马送向北京.奏疏中说" 5月11日,锦州四面被围,大战三次三捷,小战25次,无日不战且克......"在24天中,明军在宁远,锦州城下连续获得3次大的胜利,挫败了后金军的几乎全部战略企图,史称"宁锦大捷".
从万历45年(天命3年,1618年)明与后金在抚顺首次交战以来,明军屡战屡败,丧师失地.直到宁远大捷时才第一次给后金军以一定的打击,而宁远大捷后金军在实力上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损伤,那次打击与其说是实际上的重创还不如说是精神上的打击更确切些.而这次宁锦大捷的战果要大大超过宁远大捷,在二十多天不停的战斗中,后金军减员当在万人以上(仅6月4日一天在锦州就伤亡了2000-3000人,在宁远的伤亡还要更大些,再加上其它战斗的伤亡和酷暑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万人应该是个保守的估计),对于总兵力也只有8,9万人的后金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对于这一点,即使是清朝的官修史书也不敢讳言.
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战术,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首先,这次胜利标志着以宁远与锦州为核心的宁锦防线的完成.这道防线成了后金的恶梦,它正好卡住了后金进关的脖子.虽然后来后金找到了从蒙古迂回入塞的道路,但是由于宁锦防线卡住了后金最关键的交通线,而蒙古一路后勤补给非常困难,因此尽管后金军几次成功的入塞,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撤回.宁锦防线一天在,后金就一天不能向关内扩张!实际
上,皇太极的整个从大金的天聪汗到大清的崇德帝的生涯,贯穿始终的就是如何去突破这道宁锦防线,但即使后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终皇太极一生也只是攻下了锦州而已,更坚固的宁远依然巍巍挺立!直到李自成向北京进军,吴三桂放弃宁远内撤,清军才得以占据了那座让两代大汗痛心疾首的宁远城.而后,又是机缘巧合,吴三桂借清兵,清军又不战而通过了山海关,这样几十年的心愿才终于得以实现.而清军一旦突破了山海关--宁锦防线,立刻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了全中国,无可阻挡!由此更可见宁锦防线作用的巨大,而它所承受的压力又是多么的沉重!
更重要的,是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野战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这数千年虽未免有些夸张,但还是说出了宁锦大捷的重要意义.关宁铁骑的威名打出来了!现在还是依城而战,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可以跟后金军真正的争雄于疆场了,到那时后金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的严重性,皇太极才会不顾一切的一定要打宁远城下的那一仗,但是他还是输了.
宁锦大捷--这本来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2
NAPOLEN
然而,这终于没有成为一个转折点。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个转折点的
话,它倒可以说是后金(清〕转变战略战术,为将来突破宁锦防线,
入主中原作好准备的转折点.
宁锦之战后,皇太极卧薪尝胆,痛定思痛中,他认识到宁锦之战的
失败并不是一时的失误,而是后金的整个战略战术已经不适合战争的
要求了。整个后金的领导层都在反复的思考,到底如何对付明军的坚
城,如何突破宁锦防线?
3年之后,崇祯2年秋,皇太极作出了他的第一个回答。后金军避开了
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20日进抵
北京城下。在对畿内大加袭扰一番,并以反间计除掉袁崇焕,杀死明
朝名将满桂,赵率教,孙祖寿等多人之后,于崇祯3年3月饱掠而归。
此后,后金军屡屡使用这种战术,从崇祯2年到崇祯15年先后5次从蒙
古入塞,每一次都是对明朝实力的沉重打击,努尔哈赤“砍伐大树”
的战略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得到了实现。
皇太极的另一个回答则是在崇祯4年夏天作出的。当年8月6日,8万八
旗军包围了13000明军驻守的大凌河城。虽然大凌河尚未完全筑成,而
且后金军也已经有了红衣大炮,但在祖大寿,何可刚等名将指挥下,
明军依然坚守住了城池。可是皇太极采用了久困的战术,并成功的击
溃了增援的明军。经过3个月的围困,已经弹尽粮绝,由杀战马到吃死
尸直至杀民夫而食的守军开城投降。崇祯13年,这种战术又开始运用于
锦州。围城2年,在松山击破了洪承畴的援锦大军之后,祖大寿再次降
清。
与后金的态度恰成反衬的是明朝在宁锦大捷后的作法。
要知道,袁崇焕耿直的性格是很难在官场上有什么好人缘的。更何况
他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却与东林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中进士的座师
韩纩(火字旁〕,推荐他的侯恂都是东林骨干。在东林党人遭到魏忠
贤残酷迫害的当时,袁崇焕自然也无法幸免,虽然他也做了一些迎附
魏忠贤的事,比方说修生祠什么的。但是,他固有的性格决定了他不
可能真正与阉党同流合污。东虏在旁虎视眈眈的时候,九千岁还不敢
乱来,现在东虏被打败了,该到“良弓藏”的时候了。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朝廷宣称“宁锦危急,赖厂臣调度以奏奇功”,把功劳都算在了魏忠
贤的名下。九千岁及其亲朋好友数百人受赏升迁。而袁崇焕却反而因
为阻挠救援锦州“暮气已深”和擅自“主款议和”遭到阉党乌鸦们的
交相弹劾。袁崇焕一怒之下上疏乞休,这次朝廷可就不挽留了。熹宗
很快就批准了辞呈,并显示出浩荡的天恩--看在袁崇焕过去功劳的
份上,不救锦州与擅自议和均不予追究,还“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
大红纻丝二表里”。
袁崇焕带着随身仆人,悄然离开北京,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前线军民浴血奋战换来的宁锦大捷,换来的明清战争中明朝最好的战
略态势终于成了昙花一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NAPOLEN
袁崇焕搞的那一套皇太极当然不会不知道,对其中的利害也是很清楚
的。他很快就不能再忍耐下去了,下决心要赶在袁崇焕完成他的“恢
复之计”之前摧毁它,为父亲报仇。天启7年5月6日,刚刚征讨过朝鲜
的后金大军在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向西进发了。虽然士兵们对宁远的惨
败还颇有些心有余悸,但皇太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相信,那次宁
远的失利主要是过于轻敌,缺乏攻坚的准备,而只要准备充分,城池
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袁蛮子只有一个,不可能哪儿都照顾到,就算打
宁远比较困难,要攻刚筑不久的锦州应该还是可以的吧,皇太极悄悄
的打着小算盘。
5月7,8日,后金军先锋刚过辽河,其行动就已经尽在袁崇焕的监视之
下了。早在2月份,王之臣就被调回了北京,关内外人马尽由袁崇焕调
度。辽东军马12万,4万驻山海关,8万屯关外,其中宁远驻军35000,
锦州兵马也当有1至2万人之间。警报传来,袁崇焕迅速作出了决策。
将尚未筑好的大凌河,右屯等处部队在副将左辅等人指挥下退入锦州
,沿边各小堡守军全部撤入临近的大城,同时坚壁清野,河西粮草尽
运至锦州,使后金军野无所掠。他的总体战略是:以宁远和锦州为两
个主要支撑点,仍用守宁远的方法,拒敌于坚城之下,消耗其有生力
量,再伺机出击。
这个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宁远和锦州这两个支撑点要能守住,宁远的
坚固早已有过实战的考验了,可刚刚筑成的锦州呢?
这个重担本来不是由赵率教来担的。前些时朝廷派总兵尤世禄移驻锦
州接替赵率教,尤世禄还没有来,皇太极倒先到了,权衡利弊只能先
让赵率教全权指挥锦州战事。赵率教从前做过袁应泰的中军,在辽沈
之战中表现得并不很好,在全军覆没之后自己溜了回来,这次将如此
重大的责任让他一力承担究竟行不行呢,或者应该派祖大寿去?袁崇
焕紧皱着眉头。不!在长期的接触中,在这一年来的备战中,在主持
修筑锦州的过程中,在赵率教毅然将家眷搬到前线的举动中,可以肯
定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赵率教了,而已经成长为一个机智坚毅的将领
。他能顶得住!袁崇焕坚信自己对赵率教的了解。
“成败就看你的了!”望着锦州的方向,袁崇焕默默的说。
“传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三帅,让骑兵做好准备,有机会要出去
跟鞑子练练了。”袁崇焕对手下说。
宁锦大捷--锦州鏖战
NAPOLEN
虽然事先并不是没有得到警报,但是5月11日突然出现在锦州城下的7,8万后金大军仍然让
赵率教和守城的军民们大吃了一惊,这个数字虽然还算不上天文数字,但也已经是城中明军的4,5倍了. 为了尽可能的争取一点时间,赵率教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两名将官从城上缒下,到后金营中表示要谈判.(袁崇焕的这套把戏,他的部下们似乎都挺喜欢用.后来大凌河之战中的祖大寿也玩了这么一手,居然又把皇太极给唬住了.)
"果不出我所料,锦州他们是守不住的."皇太极很高兴的接待了来使,并给赵率教写了一封欢迎他投降的信让来使带回城去.整整一天过去了,守在城边都望花了眼的戈什哈也没有见到答复的人出城,看见的反而是城上在不停的加固工事."该死的南蛮,胆敢骗朕,明天朕要让你尝尝朕的厉害!"
5月12日清晨,后金军从西,北两面发起了对锦州城的总攻.马步军对城垣轮番进行攻击,后金兵们拖着盾车云梯冒着炮火直向城下冲去.赵率教,左辅,朱梅和监军太监纪用均身披甲胄,冒着后金军雨一般的箭矢亲临督战,指挥将士拼力射打.(表现这么好的监军太监在当时可真是稀罕物啊!)一时间城上"炮火矢石交下如雨",红衣大炮在这里也扮演了主角,每一炮下去,盛京城里就多了许多孤儿寡妇.(但是如果不这样的话,会出现更多的孤儿寡妇的)
毕竟是刚刚在朝鲜获胜的胜利之师,士气正盛,后金军仿佛忘记了宁远城下的教训,踏尸而上,冒死冲击,城西角一度眼看就要被攻破.赵率教急忙抽调其它3面的将士增援,硬是把后金军的猛烈进攻给打了下去.战斗从辰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戊时,进行了12个小时.巍巍的城墙下面"夷尸填塞满道".
"怎么到了宁远?父汗!父汗!"皇太极用力摇了摇头"不,那是去年的事情了,父汗已经去世了."咬咬嘴唇,皇太极确定了自己不是在做梦,但是这酷似当年宁远的一幕仍然使他有一种回到了过去的感觉,就像在梦境里一般.
到了亥时,后金军终于停止了攻击,退兵5里扎营.深夜里,他们悄悄出动,将城下战死者的尸体拖到原来明军筑城用的砖窑里火葬.(这是女真人的传统)
第2天,后金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但是却没有一个敢于靠近城垣的!皇太极也有些发晕了,他又派出一批批使者去向赵率教劝降.没打的时候赵率教都不降,现在后金军攻城失利,他又怎么会出降呢?结果是不难预料的,后金大汗的使者们被很合乎逻辑的拒之城外.
后金军只好再次发起攻击.
宁锦大捷--宁远,胜利的象征!
NAPOLEN
在红衣大炮,万人敌,盾车和云梯的交响曲在锦州城下一天天奏鸣的同
时,北京的兵部衙门急成了一团。虽然袁崇焕早就定下了“不撤四城之
守卒而远救,只发奇兵逼之”的战略方针,而且得到了兵部的批准。但
是,一旦事到临头,兵部的那些尚书侍郎们还是坐不住了。他们生怕因
为没有全力援锦导致锦州失守,这样他们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至于派的
援军会不会失利,那就是前线将领们的问题了,他们已经尽力而为,不
干他们什么事了。因此,兵部忽然改口,提出“为今之计,急以解围为
主”。终于,朝廷不顾袁崇焕的反对,下令满桂从山海关守军中抽调一
万精骑援锦。
袁崇焕知道,虽然在这一年里部队尤其是骑兵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但是毕竟还没有经历过实战的考验,而且寡不敌众。因此他不打算
让部队与后金军直接硬碰硬的交战。要更稳妥些,这是袁崇焕的一贯方
针。虽然援锦部队最终还是不得不出发了,但袁崇焕利用其对关外明军
的绝对指挥权(无人在身边掣肘真是太爽了),下令让满桂等要慎重行
事,不可孤注一掷。
“我自有与虏决战之所,但不是在虏兵希望的地方。”袁崇焕望着宁远
城外的旷野。
5月16日,由满桂,祖大寿,尤世禄3总兵指挥的援锦部队在塔山以西的
笊篱山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和济尔哈郎指挥的后金军前锋遭遇。双方发生
了一场短促然而是激烈的战斗。在各伤亡百余人之后,两军都没有恋战
。后金军退回塔山,而明军则按照袁崇焕的安排退回了宁远城下。
围攻锦州已经14天了,除了每天晚上从城下拖回来的大批尸体之外什么
也没有得到,锦州依然如故,盼望已久的明军援兵也略一接触就退了回
去。皇太极显得异常烦躁不安,能接近他的贝勒大臣都特别的奇怪。“
四贝勒(一些人还没有养成叫他大汗的习惯〕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呀。”
“盛京的援军已经到了,索性绕过锦州,直接去宁远,打袁蛮子一个措
手不及!”皇太极下定了决心。
28日黎明,后金军先锋出现在宁远城北岗。很快,持各色军旗的后金大
军沿宁远外围扎下九座大营,形成了对宁远的包围之势。
“正红,正蓝,镶蓝,正白......鞑子的主力都到了,袁大人!”“
恩,传令各军出城!”
“大汗,怎么回事?”令后金军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批明军整队开出
宁远城外,总兵孙祖寿(就是碧血剑里面那个孙仲寿的哥哥〕,副将许
定国出西门;副将尤世威出东门。与满桂,祖大寿等指挥的援锦兵马一
起,明军沿着早已挖好的深壕内侧列车营驻扎。
“这里离城垣太近,我们稍微退一退,引明军出来。”大汗的诏令一下,
训练有素的八旗大军很快就部伍整齐的退到了山岗后面。
一个时辰过去了,明军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准备进攻!”皇太极终
于等不及了。“大汗,不可呀!这里离城太近,还在城上红衣大炮的射
程之内,我军会有很大伤亡的!”“是呀,大汗!上次父汗的教训......”
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拉住了皇太极的马头。“当年父汗攻宁远
不克,今天我攻锦州又不克,如果遇到这些野战之兵还打不赢,我大金
国威何存?!”皇太极一点面子也没有给两个兄长留。“冲!”
宁锦大捷--宁远,胜利的象征!2
NAPOLEN
头也没有回,皇太极带领弟弟阿济格和戈什哈们一马当先冲
了出去。诸贝勒感到羞愧难当,于是匆匆忙忙随后拍马跟上
。刹那间,数万八旗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宁远城
下冲去......
"轰!"随着一声炮响,明军各种火器一齐发射。城下的车营
都司李春华指挥明军使用“红夷”(可能是红衣大炮的较小
型仿制品〕“木龙虎”“灭虏”等诸般火器“齐力攻打”。
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则是城上袁崇焕亲自指挥的红衣大炮。隆
隆的炮声,一时间把其它所有声音都压了下去,就是袁崇焕
靠着城垛对城下的大呼人们也不大听得清楚。
一排又一排的后金骑兵倒了下去,但后面的还在不断冲上来
。慢慢的,后金军就要冲到明军的战壕了。
“看!看!大汗!冲上去了!”阿济格兴奋的大喊。皇太极
当然不会表现得像弟弟这样冲动,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等
待着看到明军在后金铁骑面前溃逃的熟悉的那一幕。
然而,这之后发生的事情真正把他惊呆了。明军并没有溃逃
,而是在手持红旗的满桂的指挥下迎头冲了上来。大批的明
军骑兵从战车后面冲出来,与刚杀到的后金军展开了一场短兵
相接的大混战。而明军的火力也并没有因为肉搏战的开始而
减弱,炮手抬高炮口,对准后金军的中军和后队继续猛烈轰击。
战斗很快的进入了白热化,前沿的明军和后金军骑兵在拼死
撕杀,而后金军的后队则在明军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伤
亡。八旗将士们不顾一切的冒死猛攻,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
只要突破了前面明军的阻拦,立刻就可以消灭明军城下的火
器。接着就可以跟着溃退的明军冲进宁远城去,活捉袁蛮子,
为老汗王报仇,同时也可以获得自己的一份战利品。可是,
不论后金军怎样冲击,明军却始终死战不退。他们大都是辽
民,经历过在后金铁蹄前面的一次次流亡,不久以前才得以
安定下来,参加了袁崇焕新募集的军队,对他们来说守此处
即是守家,一旦战败,刚刚建设起来的家园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的父母妻儿又得像前几次一样千里逃难,流离失所,而
他们自己则注定了死亡。他们中的一些参加过沈阳,辽阳大
战的老兵们一面奋战,一面激动得几乎要哭了。这与当年的
辽沈之役是多么相像!都是明军一部分守城,一部分依
城列阵。但结果相差得又是多么大啊!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们同时要让面前的敌人知道,让他们知道今天的
对手不是杜松,不是刘鋌,不是马林,不是袁应泰,不是王
化贞,甚至也不是秦良玉,不是熊廷弼,不是孙承宗,而是
袁崇焕和袁崇焕手下的关宁铁骑!
双方的伤亡都相当惨重。在混战中,满桂身中数箭,他和尤
世威的坐骑均被射死。而后金军损失更大,皇太极的叔伯弟
弟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瞵和瓦克达也都负
了重伤,战将觉罗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军和后金军的尸
体铺满了宁远城外的旷野。
激战从早晨持续到了中午,后金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胜利仍
然是那么遥远!皇太极看着刚刚从锦州送来的急报,那里面
报告了赵率教乘后金军主力离开的机会,突然大开城门冲杀
出来,攻入后金营中,大量杀伤后金军之后又迅速撤入城中
。望望城下仍然在激战的两军,他明白在这里已经没有胜利
的希望了。上次父汗起码还是攻城受挫,而今天自己在付出
了这么大的代价之后甚至连城墙都挨不上!两行泪珠从这位
久经沙场的大军统帅眼中流了下来。
“大汗有令,全军撤退!”
宁锦大捷--男儿有泪不轻弹
NAPOLEN
5月30日,从宁远撤退的后金大军回到了锦州城下,大军一到立
刻将锦州再次合围。6月2日夜,一封皇太极的亲笔劝降信射进
了锦州城。第二天,赵率教的拒绝信就射回了后金营中。
“没你的事了,下去吧。”看到大汗阴沉的脸色而战战兢兢的
阿哈如获大赦般的退了下去,这几天大汗脾气如此暴躁,没有挨
责骂真是好运气。“果不出朕所料,赵率教,这可是你自寻死
路!”瞪着由于多日以来的连续劳累而通红的眼睛,皇太极此
刻的郁闷已经到了极点。极度的愤怒使这位一向指挥若定的著名
统帅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此时他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发泄怒
火的地方,他需要一个觉华岛!他已经决定了,锦州将变成后金
大汗雷霆之怒的牺牲品!但是,如果他能够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
的话,战事的结果是不难预测到的。近1个月前,刚刚出动,军威
正盛的后金军尚且拿锦州没有办法,今天硬拿已经师老兵疲,连
遭挫败的部队去强攻坚城又能有什么别的结局呢?
“立刻点兵!”战鼓声很快就震破了宁静的夏夜。
6月4日凌晨2,3点钟(丑时〕,后金军发动了开战以来对锦州最
猛烈的一次进攻。冒着被红衣大炮击中的危险,皇太极亲自驾临
城东南2里的教场督战。在大汗“拿不下锦州绝不收兵,临阵脱逃
者一律斩首”的严令下,数万后金军蜂拥而上,同时进攻锦州四
面,主攻方向在南城。
然而,城上明军用红衣大炮,神机火炮,火弹和矢石组成的火网
可不会因为后金大汗的愤怒而有丝毫减弱。后金大军离开锦州的
这几天里,明军乘机整修了城壕。拥挤在壕边的后金军成了明军
最好的靶子,长长的城壕里和壕边到处都是一堆堆的尸体,又深
又宽的城壕仿佛成了八旗将士的鬼门关!一些侥幸越过城壕的后
金兵,面对高大的城墙也无计可施,在万人敌和矢石的袭击下纷
纷倒毙。
盛夏的辽西走廊天亮得特别早,借着晨光,不需要火把,皇太极
就可以看到城下的“尸积如山”。但是,不论贝勒大臣们怎么劝
,他丝毫不为所动。“一定要踏平锦州!踏平锦州!”
到了中午,锦州明军的火力越发猛烈,而后金军开始连城墙都难
以靠近了!
漫长的一天终于快要过去了,锦州城下的血战仍然在继续。但此
时与其说是两军对垒,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屠杀更恰当些,因为在
战场上倒下的几乎全是后金兵!而他们却几乎没有什么能够威胁
到敌人的办法。
一阵晚风吹过,皇太极不觉打了个冷战,这使他的头脑突然冷静
下来。“我这是怎么了?老了吗?还是有点发疯了?怎么让弟兄们
做这样无谓的牺牲!”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一旦冷静下来,立
刻就对战局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大汗有令,撤军!”身旁的几
个贝勒只顾激动了,甚至没有发现大汗眼中的泪光。
当天晚上,从后金营中传来了凄凉的哭声,八旗将士们开始火化
同伴的尸体。伴着萨满们的舞蹈,围着火化尸体的火堆,他们失
声痛哭。他们在哭死去的同伴,在哭这二十多天地狱般的日子,
在哭大金国前所未有的惨败,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天他们这些在
死亡面前眼都不眨一下的勇士们是到了伤心处了!哭声是如此之
大,以致于连锦州城中都发觉了。于是,在锦州监军太监纪用的
奏折中就出现了后金军回营后“大放悲声”的记录,他的同僚赵
率教则报告说是役后金军伤亡“不下二,三千”(应该说这个数
字还是比较可信的〕,就连投降的后金兵也“具言奴恨锦州杀伤
夷众大半”。而一向对“王师”的伤亡数字讳莫如深的清朝史书
也不得不承认“士卒损伤甚多”
哭声渐渐的小了,最后消失在夜色中。大概是奴兵休息了吧,明
军并没有感到惊奇。直到次日天亮,他们才惊讶的发现后金大军
已经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宁锦大捷--这本来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
NAPOLEN
锦州获胜的消息刚到宁远.6月6日,袁崇焕的"锦州报捷疏"就被快马送向北京.奏疏中说" 5月11日,锦州四面被围,大战三次三捷,小战25次,无日不战且克......"在24天中,明军在宁远,锦州城下连续获得3次大的胜利,挫败了后金军的几乎全部战略企图,史称"宁锦大捷".
从万历45年(天命3年,1618年)明与后金在抚顺首次交战以来,明军屡战屡败,丧师失地.直到宁远大捷时才第一次给后金军以一定的打击,而宁远大捷后金军在实力上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损伤,那次打击与其说是实际上的重创还不如说是精神上的打击更确切些.而这次宁锦大捷的战果要大大超过宁远大捷,在二十多天不停的战斗中,后金军减员当在万人以上(仅6月4日一天在锦州就伤亡了2000-3000人,在宁远的伤亡还要更大些,再加上其它战斗的伤亡和酷暑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万人应该是个保守的估计),对于总兵力也只有8,9万人的后金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对于这一点,即使是清朝的官修史书也不敢讳言.
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战术,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首先,这次胜利标志着以宁远与锦州为核心的宁锦防线的完成.这道防线成了后金的恶梦,它正好卡住了后金进关的脖子.虽然后来后金找到了从蒙古迂回入塞的道路,但是由于宁锦防线卡住了后金最关键的交通线,而蒙古一路后勤补给非常困难,因此尽管后金军几次成功的入塞,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撤回.宁锦防线一天在,后金就一天不能向关内扩张!实际
上,皇太极的整个从大金的天聪汗到大清的崇德帝的生涯,贯穿始终的就是如何去突破这道宁锦防线,但即使后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终皇太极一生也只是攻下了锦州而已,更坚固的宁远依然巍巍挺立!直到李自成向北京进军,吴三桂放弃宁远内撤,清军才得以占据了那座让两代大汗痛心疾首的宁远城.而后,又是机缘巧合,吴三桂借清兵,清军又不战而通过了山海关,这样几十年的心愿才终于得以实现.而清军一旦突破了山海关--宁锦防线,立刻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了全中国,无可阻挡!由此更可见宁锦防线作用的巨大,而它所承受的压力又是多么的沉重!
更重要的,是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野战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这数千年虽未免有些夸张,但还是说出了宁锦大捷的重要意义.关宁铁骑的威名打出来了!现在还是依城而战,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可以跟后金军真正的争雄于疆场了,到那时后金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的严重性,皇太极才会不顾一切的一定要打宁远城下的那一仗,但是他还是输了.
宁锦大捷--这本来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2
NAPOLEN
然而,这终于没有成为一个转折点。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个转折点的
话,它倒可以说是后金(清〕转变战略战术,为将来突破宁锦防线,
入主中原作好准备的转折点.
宁锦之战后,皇太极卧薪尝胆,痛定思痛中,他认识到宁锦之战的
失败并不是一时的失误,而是后金的整个战略战术已经不适合战争的
要求了。整个后金的领导层都在反复的思考,到底如何对付明军的坚
城,如何突破宁锦防线?
3年之后,崇祯2年秋,皇太极作出了他的第一个回答。后金军避开了
坚固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塞,20日进抵
北京城下。在对畿内大加袭扰一番,并以反间计除掉袁崇焕,杀死明
朝名将满桂,赵率教,孙祖寿等多人之后,于崇祯3年3月饱掠而归。
此后,后金军屡屡使用这种战术,从崇祯2年到崇祯15年先后5次从蒙
古入塞,每一次都是对明朝实力的沉重打击,努尔哈赤“砍伐大树”
的战略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得到了实现。
皇太极的另一个回答则是在崇祯4年夏天作出的。当年8月6日,8万八
旗军包围了13000明军驻守的大凌河城。虽然大凌河尚未完全筑成,而
且后金军也已经有了红衣大炮,但在祖大寿,何可刚等名将指挥下,
明军依然坚守住了城池。可是皇太极采用了久困的战术,并成功的击
溃了增援的明军。经过3个月的围困,已经弹尽粮绝,由杀战马到吃死
尸直至杀民夫而食的守军开城投降。崇祯13年,这种战术又开始运用于
锦州。围城2年,在松山击破了洪承畴的援锦大军之后,祖大寿再次降
清。
与后金的态度恰成反衬的是明朝在宁锦大捷后的作法。
要知道,袁崇焕耿直的性格是很难在官场上有什么好人缘的。更何况
他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却与东林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中进士的座师
韩纩(火字旁〕,推荐他的侯恂都是东林骨干。在东林党人遭到魏忠
贤残酷迫害的当时,袁崇焕自然也无法幸免,虽然他也做了一些迎附
魏忠贤的事,比方说修生祠什么的。但是,他固有的性格决定了他不
可能真正与阉党同流合污。东虏在旁虎视眈眈的时候,九千岁还不敢
乱来,现在东虏被打败了,该到“良弓藏”的时候了。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朝廷宣称“宁锦危急,赖厂臣调度以奏奇功”,把功劳都算在了魏忠
贤的名下。九千岁及其亲朋好友数百人受赏升迁。而袁崇焕却反而因
为阻挠救援锦州“暮气已深”和擅自“主款议和”遭到阉党乌鸦们的
交相弹劾。袁崇焕一怒之下上疏乞休,这次朝廷可就不挽留了。熹宗
很快就批准了辞呈,并显示出浩荡的天恩--看在袁崇焕过去功劳的
份上,不救锦州与擅自议和均不予追究,还“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
大红纻丝二表里”。
袁崇焕带着随身仆人,悄然离开北京,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前线军民浴血奋战换来的宁锦大捷,换来的明清战争中明朝最好的战
略态势终于成了昙花一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