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给母亲的母亲 - 怀念我的外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那是个早春的傍晚,我和萍在九海百盛百无聊赖地逛着,突然手机作响,是父亲打来的。那是在上海的三年时光里父亲唯一一次打我的手机,只是非常缓慢地告诉我,外婆走了。。。。。。我当时就逛不下去了,匆匆地和萍分了手,急急地打车回住处。出租车还没有下高架路,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我向来认为女人太要强不是件好事,这可能跟家里的女人都要强不无关系。我信奉“工作是乐趣,生活是艺术”的人生哲学,前不久还和一位年长的同事在讨论,说惬意的人生应该有两份工作,一份为了谋生,为了社会归属感;另一份为了乐趣,为了个人成就感。何况“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轫如丝,磐石无转移”,女人,韧如丝足以,何必非要去做磐石?只是在奶奶和外婆生活的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无论是跟着部队打天下,在枪林弹雨中一家人无法团聚,还是在动荡的岁月中孤独地支撑着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女人很难有什么乐趣和艺术可言,不得不坚强地撑起一片天,默默地作磐石。



那个年代讲究“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外公和外婆的结合,是家长们眼中绝妙的龙凤配。众人看似美妙的大好姻缘,撑着这片天的,是一个瘦弱的小脚女人一世的坚强。外婆前前后后一共生下十个儿女,活下来的,却只有母亲他们兄弟姐妹五人。小时候常常取笑舅舅和母亲他们,跟着堂兄弟们按辈份称呼自己的父母。大人们解释说是因为小时候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堂兄弟姐妹们在一起长大,叫着叫着就改不过来了,好在父母不是计较的人。只是我们这些晚辈听了,觉得怪别扭的。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兄弟姊妹们一起成长,在小孩子的眼里,是件快乐的事情,对大人们来说,却并不那么简单。一个房檐下那么多的姑嫂妯娌,那么多的是非人情,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脾气,但凡遇上点风吹草动的事故,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打发摆平的。只有外婆,以宽广大度的胸襟,谦和柔韧的性格,博得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的尊敬。现在提起她,那些远方的亲戚们都依然记得她的好。



外公家不是殷实的大户人家,因为并不富裕,也就谈不到分家的话题。外公的父亲不过是个做箱子的手艺人,据说当年修族谱的人一听说是做箱子的人家掉头就走。外婆嫁过门不久,外公就和他的哥哥们坐着船南下到重庆做生意去了,每个月只寄回微薄的十来块钱养家。虽然大家都明白出门在外的人也不容易,可一大家子人,上有年迈的公婆要奉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拉扯,还有那些夭折的孩子带来的伤悲,全都落在外婆那瘦削的肩膀上。她靠给人家带孩子,洗衣服,打零工挣些钱,来养活一家人。听母亲讲,那时候买不起猪肉,为了给家人的饭菜里添点儿荤腥,外婆总是去杀猪的档口买些最便宜的猪肺回来,不厌其烦地打整干净,也算是打牙祭了。后来兄弟们闹着分了家,乡下的两分薄田和年迈的父母一起分给了外公这一房,外婆对老人的孝敬一如往常。日子艰难些,咬咬牙倒也罢了,谁料在外谋生的外公做生意亏了不说,还欠下人家许多债,弄得债主追上门来,外婆不得不拖人请江湖上的袍哥出面,在茶铺里摆平这件事,然后节衣缩食地挣钱还债。。。。。。一个不识字的女人家,在那个年代,要抛头露面地去茶铺里,和袍哥打交道,和债主做交涉,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识啊?小时候面对外婆瘦小的身躯,听着大人们不厌其烦地讲着那些陈年往事,我常常疑问这瀛弱的双肩里,到底隐藏着多大的能量,得到的答案是,无穷无尽。。。。。。



提起外婆的善心,大人们总忘不了当年自己家的日子勉强果腹,每每来了挑潲水的,外婆总是要给人家饭吃的典故。年少的时候我不懂,常常问外婆,自己家尚且穷困,哪里有能力去帮助那些挑潲水的?没念过书的外婆自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淡淡地说,还有人饿着肚子呢。。。。。。于是囫囵地理解了外婆的善良,后来看了书才明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慈悲心。外婆不识字,不懂得念什么经,只知道善待她周围的人,有善心,结善缘,再苦的日子外婆也能撑得住一家人头顶上的天。



母亲常提起刚生我们的时候,外婆和奶奶都来帮忙的情景,奶奶忙着照顾一家老老少少七八口人的一日三餐,外婆管我们两个襁褓婴儿。文革的缘故,母亲不能在家里多呆,依然挺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去上班,于是每天快下班的时候,路口上常常见到一个十分瘦小的身躯,我的外婆,后面背着一个孩子,前面还抱着一个,眼巴巴地盼望着下班的人流……每次听到此时,我都有想拥抱外婆的冲动,我就是这样在她的背上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越来越重,因为母爱,她那瘦弱的身躯一直坚强地替母亲遮风避雨,分忧解难……到后来象当时所有的家庭一样,外婆带着老二,奶奶带着姐姐回了四川,只有我留在父母的身边,母亲才有机会喘息,调理虚弱的身体。



八十年代的后期父亲身体不好,却因为工作的缘故不能休息在家,母亲所有的精力都搭在父亲的身上,自然无暇照顾我们的生活。于是外婆坐上四五个小时的火车,来成都帮助母亲照顾我们。成都是无人照顾的幼女,家里是年迈的老伴儿,外婆就这样不辞辛苦地一趟趟往返于成都和绵阳之间。



有一次听一世清高的父亲衷心地对别人讲,他这一生最佩服的人,竟然是没有文化的丈母娘- 我的外婆。佩服她,是因为她的宽容大度,她的善良,她的坚强。尤其是她的坚强,一次次地撑起一个家,一次次地拯救一个家。就是这样一个不识字的小脚女人,咬着牙供出了四个大学生;带大了一个又一个的孙子,孙女,外孙女;困难从来不让子女知道,子女有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出力……



当医生宣布外婆得的是直肠癌,来日不多的时候,我难以接受。虽然明白年事已高,势必有那么一天;也懂得好人未必有好报的真理,却总在问为什么是我的外婆?也许是她的善良感动了上苍,老天多给她一年的时间来让我们这些晚辈面对事实,做好准备。即使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她依然是那么坚强。最后一次见她是我从上海回成都过年,那时候她已经很虚弱了,却还撑着和我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努力地维持着轻松的样子。我靠近她坐着,握着她枯瘦的手,想起许多的往事,鼻子忍不住发酸,黑暗中外婆感觉到我的情绪,积攒着气力轻轻地说“婆婆没事,乖孙不哭……”我竭力地忍住眼泪,握紧她枯瘦冰凉的手,暖着她……等到要回上海的时候,外婆已经不能下地了,我去她的房间跟她告别,她尽力地睁开眼睛,积攒了好多的力气,缓缓地对我说“她们都在身边,婆婆不担心,只有你一个人在外边,凡事要当心,要好好照顾自己……”我拼命地点着头,不想让她再撑着了,就跟她道别。也许她意识到这一别是永诀,强打着精神要多看我一眼,再多看一眼……



愿我在天国的外婆,平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给母亲的母亲 - 怀念我的外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那是个早春的傍晚,我和萍在九海百盛百无聊赖地逛着,突然手机作响,是父亲打来的。那是在上海的三年时光里父亲唯一一次打我的手机,只是非常缓慢地告诉我,外婆走了。。。。。。我当时就逛不下去了,匆匆地和萍分了手,急急地打车回住处。出租车还没有下高架路,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我向来认为女人太要强不是件好事,这可能跟家里的女人都要强不无关系。我信奉“工作是乐趣,生活是艺术”的人生哲学,前不久还和一位年长的同事在讨论,说惬意的人生应该有两份工作,一份为了谋生,为了社会归属感;另一份为了乐趣,为了个人成就感。何况“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轫如丝,磐石无转移”,女人,韧如丝足以,何必非要去做磐石?只是在奶奶和外婆生活的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无论是跟着部队打天下,在枪林弹雨中一家人无法团聚,还是在动荡的岁月中孤独地支撑着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女人很难有什么乐趣和艺术可言,不得不坚强地撑起一片天,默默地作磐石。



    那个年代讲究“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外公和外婆的结合,是家长们眼中绝妙的龙凤配。众人看似美妙的大好姻缘,撑着这片天的,是一个瘦弱的小脚女人一世的坚强。外婆前前后后一共生下十个儿女,活下来的,却只有母亲他们兄弟姐妹五人。小时候常常取笑舅舅和母亲他们,跟着堂兄弟们按辈份称呼自己的父母。大人们解释说是因为小时候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堂兄弟姐妹们在一起长大,叫着叫着就改不过来了,好在父母不是计较的人。只是我们这些晚辈听了,觉得怪别扭的。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兄弟姊妹们一起成长,在小孩子的眼里,是件快乐的事情,对大人们来说,却并不那么简单。一个房檐下那么多的姑嫂妯娌,那么多的是非人情,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脾气,但凡遇上点风吹草动的事故,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打发摆平的。只有外婆,以宽广大度的胸襟,谦和柔韧的性格,博得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的尊敬。现在提起她,那些远方的亲戚们都依然记得她的好。



    外公家不是殷实的大户人家,因为并不富裕,也就谈不到分家的话题。外公的父亲不过是个做箱子的手艺人,据说当年修族谱的人一听说是做箱子的人家掉头就走。外婆嫁过门不久,外公就和他的哥哥们坐着船南下到重庆做生意去了,每个月只寄回微薄的十来块钱养家。虽然大家都明白出门在外的人也不容易,可一大家子人,上有年迈的公婆要奉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拉扯,还有那些夭折的孩子带来的伤悲,全都落在外婆那瘦削的肩膀上。她靠给人家带孩子,洗衣服,打零工挣些钱,来养活一家人。听母亲讲,那时候买不起猪肉,为了给家人的饭菜里添点儿荤腥,外婆总是去杀猪的档口买些最便宜的猪肺回来,不厌其烦地打整干净,也算是打牙祭了。后来兄弟们闹着分了家,乡下的两分薄田和年迈的父母一起分给了外公这一房,外婆对老人的孝敬一如往常。日子艰难些,咬咬牙倒也罢了,谁料在外谋生的外公做生意亏了不说,还欠下人家许多债,弄得债主追上门来,外婆不得不拖人请江湖上的袍哥出面,在茶铺里摆平这件事,然后节衣缩食地挣钱还债。。。。。。一个不识字的女人家,在那个年代,要抛头露面地去茶铺里,和袍哥打交道,和债主做交涉,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识啊?小时候面对外婆瘦小的身躯,听着大人们不厌其烦地讲着那些陈年往事,我常常疑问这瀛弱的双肩里,到底隐藏着多大的能量,得到的答案是,无穷无尽。。。。。。



    提起外婆的善心,大人们总忘不了当年自己家的日子勉强果腹,每每来了挑潲水的,外婆总是要给人家饭吃的典故。年少的时候我不懂,常常问外婆,自己家尚且穷困,哪里有能力去帮助那些挑潲水的?没念过书的外婆自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淡淡地说,还有人饿着肚子呢。。。。。。于是囫囵地理解了外婆的善良,后来看了书才明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慈悲心。外婆不识字,不懂得念什么经,只知道善待她周围的人,有善心,结善缘,再苦的日子外婆也能撑得住一家人头顶上的天。



    母亲常提起刚生我们的时候,外婆和奶奶都来帮忙的情景,奶奶忙着照顾一家老老少少七八口人的一日三餐,外婆管我们两个襁褓婴儿。文革的缘故,母亲不能在家里多呆,依然挺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去上班,于是每天快下班的时候,路口上常常见到一个十分瘦小的身躯,我的外婆,后面背着一个孩子,前面还抱着一个,眼巴巴地盼望着下班的人流……每次听到此时,我都有想拥抱外婆的冲动,我就是这样在她的背上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越来越重,因为母爱,她那瘦弱的身躯一直坚强地替母亲遮风避雨,分忧解难……到后来象当时所有的家庭一样,外婆带着老二,奶奶带着姐姐回了四川,只有我留在父母的身边,母亲才有机会喘息,调理虚弱的身体。



    八十年代的后期父亲身体不好,却因为工作的缘故不能休息在家,母亲所有的精力都搭在父亲的身上,自然无暇照顾我们的生活。于是外婆坐上四五个小时的火车,来成都帮助母亲照顾我们。成都是无人照顾的幼女,家里是年迈的老伴儿,外婆就这样不辞辛苦地一趟趟往返于成都和绵阳之间。



    有一次听一世清高的父亲衷心地对别人讲,他这一生最佩服的人,竟然是没有文化的丈母娘- 我的外婆。佩服她,是因为她的宽容大度,她的善良,她的坚强。尤其是她的坚强,一次次地撑起一个家,一次次地拯救一个家。就是这样一个不识字的小脚女人,咬着牙供出了四个大学生;带大了一个又一个的孙子,孙女,外孙女;困难从来不让子女知道,子女有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出力……



    当医生宣布外婆得的是直肠癌,来日不多的时候,我难以接受。虽然明白年事已高,势必有那么一天;也懂得好人未必有好报的真理,却总在问为什么是我的外婆?也许是她的善良感动了上苍,老天多给她一年的时间来让我们这些晚辈面对事实,做好准备。即使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她依然是那么坚强。最后一次见她是我从上海回成都过年,那时候她已经很虚弱了,却还撑着和我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努力地维持着轻松的样子。我靠近她坐着,握着她枯瘦的手,想起许多的往事,鼻子忍不住发酸,黑暗中外婆感觉到我的情绪,积攒着气力轻轻地说“婆婆没事,乖孙不哭……”我竭力地忍住眼泪,握紧她枯瘦冰凉的手,暖着她……等到要回上海的时候,外婆已经不能下地了,我去她的房间跟她告别,她尽力地睁开眼睛,积攒了好多的力气,缓缓地对我说“她们都在身边,婆婆不担心,只有你一个人在外边,凡事要当心,要好好照顾自己……”我拼命地点着头,不想让她再撑着了,就跟她道别。也许她意识到这一别是永诀,强打着精神要多看我一眼,再多看一眼……



    愿我在天国的外婆,平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感动ing....
    • 你的外婆和你们都是幸福的,在今生相遇!祝她平安!
      • 谢谢
    • 写的真好,感动!
    • Touching.. Thanks for sharing.
    • What a moving story!
      I was moved by your story. I was raised by my gradmom who are also a great, kind and strong-willed woman as your gradma. So I can totally understand your sad feelings when you lost her.

      May God bless your grandmother in heaven!
    • 好文! 虽平淡,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