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浅析《蓝宇》与《北京故事》思想性之差距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浅析《蓝宇》与《北京故事》思想性之差距


由著名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的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蓝宇》暨在嘎纳电影节上受到了广泛好评后,近日又在台湾金马奖的角逐中获得十项提名,最后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本届金马奖的最大热门和赢家。影片《蓝宇》是根据著名的网络流行小说《北京故事》改编而成,影片中两位男主角之间那份浓缩了人世间所有真挚、纯洁和美丽的超越世俗的情感给心灵带来的深深震撼使这部“另类”影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喝彩。不可否认,关锦鹏的这部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电影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在思想性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影片《蓝宇》与原著《北京故事》相比,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原著《北京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宣言。它不但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它还从一个侧面批判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文明民主进程,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出原著的思想境界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一,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原著作者批判现实的写作意图和悲剧性结局的真正意义。原著《北京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一段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作者以悲剧性的结局犀利地批判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控诉了现实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歧视和不公以及这种歧视和不公给他们带来的无尽痛苦。原著中当捍东守在蓝宇的尸体旁边情不自禁时,有人劝他“冷静点”,捍东用最有力的思想回应了他们,同时也回应了整个社会,整个现实世界——“滚!!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我再也不用掩饰、隐瞒,我要守在他的身边!!!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这就是他发自内心的对这个社会最有力的呐喊,同时也是那个群体对这个不公正的现实社会的最有力的控诉。而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并没有领会到原著作者的这一写作意图,对最后的悲惨结局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是用“天地不仁”的偶然来解释。他们没有领悟到作者讲述这样一段感人故事并以悲剧作为结局的根本目的,没有领悟到那段感人爱情故事的悲剧必然性。作者就是要用故事中两个男主角真挚感情悲剧结局的个体偶然性表现当前充满歧视的社会现实中整个边缘群体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原著作者要用蓝宇的纯洁的血和捍东无悔的泪来洗刷掩盖在这个原本应该真诚、善良、平等、博爱的世界上的那一片不公的耻辱;用他们生命谱写的爱情篇章来唤醒现实社会对那个饱受歧视的群体的哪怕是丝毫的关注、理解和宽容;用他们美好感情最后的悲剧结局批判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影片《蓝宇》只是单纯地为了言情而言情,失去了原著所反映的深层次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二,影片《蓝宇》没能着重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文明民主进程。原著中两位男主角所走过的曲折艰辛的追寻自我的路,不但记录了他们个人在痛苦中艰难寻找自己的情感坐标的过程,同时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被认为是“另类”、“罪恶”的边缘群体寻求理解、宽容和自由的曲折艰难的道路。从一开始,捍东和蓝宇之间的情感纠葛就一直都是在室内展开,他们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表露他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这说明了他们代表的那些所谓“荒谬、无耻、堕落”但实际上是“纯洁、无辜、永恒”的情感只能在社会最不被注意的角落里找到自己的位置。1989年的一个夜晚,捍东和蓝宇在一个停车场中忘我地相拥。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表露他们真挚纯洁的情感,然而伴随他们的“没有明媚的阳光,只有漫长的黑夜”。这不但真实地描绘出了他们两个人当时因为社会对那个边缘群体的错误歧视而不敢正视和认同自己的情感的复杂心理,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对这个群体完全没有认识、了解,更谈不上理解、包容和认同了。他们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无尽黑夜之中。后来,在刘征家里,捍东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认同感,我们不再需要掩饰、隐瞒,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但是“外面冰冷的雪仍在下着……”1995年,当他们历尽了生活艰辛和感情洗礼,他们的真爱终于冲破了各种各样的重重阻力,融化了所谓的“正统礼教”铸成的坚冰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在公共场合深情相拥。这时,他们高唱着胜利的歌曲,振奋自己的精神,鼓舞自己的力量。他们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已经敢于直面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爱给了他们无尽的勇气。陪伴他们的是“明媚的阳光和寂静的群山”。那时候的社会可能已经对那种现象和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那个群体也得到了一些关注甚至理解和宽容,但是阳光虽然明媚,群山却依然寂静。现实依然残酷,那条通往文明和自由的路还有很长。但无论如何,它宣告了那个群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希望能在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中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有了追求理解、认同、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宣告了他们将朝着这个崇高的理想前进,为这个理想而同这个残酷的现实斗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最后“那橘红色的阳光中,我隐约地看到蓝宇慢慢向我走来,他忧郁地望着我,然后轻轻地笑了,那样自然、恬静、灿烂……” 它是主人公最后的希望,也是那个边缘群体最后的希望,是对这个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最后希望。而影片《蓝宇》没有注意和领悟到原著中上述细节描写的重大意义,只注重反映主人公个人的感情世界,忽略了更重要的对他们身边环境和现实的表现,没有着力反映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文明民主进程,失去了原著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第三,影片《蓝宇》没能正确把握和反映原著《北京故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作者之所以把故事定名为“北京故事”,而不是香港故事、台北故事是有原因的。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北京,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因为北京是中国社会的缩影,而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更是浓缩了整个世界正统、专制以及歧视的阴影。然而,那有是个蕴藏着无穷变革动力的时代,是专制与民主、压迫与反抗、束缚与自由激烈碰撞的时代。人们一方面感受到的是专制的束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希望。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都常年生活在相对自由开放的香港,没有亲身体会到那样一个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压抑,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对作者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的原因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缺乏那样的生活经历和对当时环境的感性认识导致了他们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也缺乏准确的把握。导演甚至对原著的前几章表现出不屑,由于一开始蓝宇和捍东的相识是一种金钱和肉体的交易而认定蓝宇这个人物形象不够完美。但是他没有认识到蓝宇当时的这种做法是当时他所处的个人生活环境和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987年的中国社会刚刚迈出改革开放的一小步,还处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社会自由经济条件以及开放程度与现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那样的一个社会经济环境对一个象蓝宇一样面临四年大学生活而身无长技、身无分文的16岁少年来说根本就是无路可走,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环境根本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其他解决自己四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所需费用的方式。而且从后来的描写中也可以看出蓝宇从不曾有用自己的肉体换取金钱的主观意图。因此,对那些细枝末节的毫无必要的追究不能作为否定蓝宇人格纯洁性和完美性的根据。相反这样的描写更加映衬出蓝宇的纯真人格,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象这样对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体会和理解的缺乏而导致的错误认识在影片中还不只一处。总之,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发展进程缺乏感性认识和了解是导致《蓝宇》组创人员对原著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影片《蓝宇》是成功的,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它真实地反映了一段纯洁真挚的同性爱情,澄清了长期以来广大人群对同性爱情的错误印象,使社会对同性爱情有了一个新的正确的了解和认知。这对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对边缘群体的理解、宽容、认同和接纳,使他们得到本该得到的平等和自由,加快社会的民主文明进程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如果影片的组创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原著的社会历史价值,在刻画和表现主人公动人情感的同时,有目的地着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的话,这部影片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它现有的价值。那将是一部完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和价值的宣言性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影片《蓝宇》只是表现出了原著《北京故事》不斐价值中的一小部分,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还没能被成功地发掘和反映,实数可惜。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休闲娱乐 / 由于对电影《蓝宇》的好奇,今天看了小说《北京故事》。在感动、哀伤、无望又无奈的情绪包围中,我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原来同性之间的爱恋也可以如此动人心魄,震撼人心。 真情是要用心去感受的,谢谢作者给我一个机会去体会这种感情。
    • zhan4 zhang3???kuai4 shan1 diao4.........heihei.....
    • 当初是当有色小说吃饭的时候看看消遣的,结果一个饭吃了3个小时,一口气都看完了。据说作者是个MM。
      • 吃饭的时候看色情小说,有助于消化?
    • 还敢在这里散布这等信息,小心判你个rolia无期徒刑. 我都处于 '听其言,观其行' 期呐.
      不过好丢人哪,这样的小说还要MM来写?谁能证明?我不太信
    • 其实同性恋不是他们本身的错,科学已经证明是他们的DNA发生紊乱。应该说是自然届对整个人类的惩罚吧,疯牛病和AIDS也是如此。以后还回有其他的怪病。唉,克隆人出来了以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怪病呢。
      • 世界上主要的科学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已经宣布同性恋不是病,中国去年宣布的.左撇子是不是也算DNA紊乱?
        • 9494, 同性恋不过性别趋向不同,怎么能跟AIDS,风牛病一起提呢?
          • 偶的意思是说都是基因造成的,算是基因变异吧,是整个人类搞的,不是当事人的问题。偶想一开始,猿变成人时,应该还没有变异。
            • 进化论不是科学,是科学设想.达尔文到死也没有解释清例如眼睛是如何进化的,始终是他的梦靥.猿变人还只是假说.
              • “不是科学,是科学设想”,有什么区别?达尔文遗留的问题,其他人可以继续研究。
                • 科学是真理,科学设想则只是理论,假说。没有solid proof,那就不能算科学。
        • 严重同意!!
      • 你的想法有一定哲理,但是“自然界对整个人类的惩罚”、“上帝对整个人类的惩罚”是一种很极端的想法。
        • 偶说的不对吗?看看现在地球的反常气候,看看今年多伦多冬天的气温,比北京还暖和! 多伦多的纬度可是和哈尔宾一样啊。这样下去,加拿大就变成气候最温和的地方了,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 你说的真不对。多伦多冬天的气温,应该和北京差不多,虽然 多伦多的纬度是和哈尔宾一样啊。本来加拿大的气候就挺适宜人类居住。拿着不是当理说,俺服了你了。
    • 浅析《蓝宇》与《北京故事》思想性之差距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浅析《蓝宇》与《北京故事》思想性之差距


      由著名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的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蓝宇》暨在嘎纳电影节上受到了广泛好评后,近日又在台湾金马奖的角逐中获得十项提名,最后赢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本届金马奖的最大热门和赢家。影片《蓝宇》是根据著名的网络流行小说《北京故事》改编而成,影片中两位男主角之间那份浓缩了人世间所有真挚、纯洁和美丽的超越世俗的情感给心灵带来的深深震撼使这部“另类”影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喝彩。不可否认,关锦鹏的这部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电影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在思想性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影片《蓝宇》与原著《北京故事》相比,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原著《北京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情宣言。它不但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它还从一个侧面批判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文明民主进程,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出原著的思想境界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一,影片《蓝宇》没能反映原著作者批判现实的写作意图和悲剧性结局的真正意义。原著《北京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一段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作者以悲剧性的结局犀利地批判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控诉了现实社会对边缘群体的歧视和不公以及这种歧视和不公给他们带来的无尽痛苦。原著中当捍东守在蓝宇的尸体旁边情不自禁时,有人劝他“冷静点”,捍东用最有力的思想回应了他们,同时也回应了整个社会,整个现实世界——“滚!!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我再也不用掩饰、隐瞒,我要守在他的身边!!!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这就是他发自内心的对这个社会最有力的呐喊,同时也是那个群体对这个不公正的现实社会的最有力的控诉。而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并没有领会到原著作者的这一写作意图,对最后的悲惨结局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是用“天地不仁”的偶然来解释。他们没有领悟到作者讲述这样一段感人故事并以悲剧作为结局的根本目的,没有领悟到那段感人爱情故事的悲剧必然性。作者就是要用故事中两个男主角真挚感情悲剧结局的个体偶然性表现当前充满歧视的社会现实中整个边缘群体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原著作者要用蓝宇的纯洁的血和捍东无悔的泪来洗刷掩盖在这个原本应该真诚、善良、平等、博爱的世界上的那一片不公的耻辱;用他们生命谱写的爱情篇章来唤醒现实社会对那个饱受歧视的群体的哪怕是丝毫的关注、理解和宽容;用他们美好感情最后的悲剧结局批判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影片《蓝宇》只是单纯地为了言情而言情,失去了原著所反映的深层次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二,影片《蓝宇》没能着重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文明民主进程。原著中两位男主角所走过的曲折艰辛的追寻自我的路,不但记录了他们个人在痛苦中艰难寻找自己的情感坐标的过程,同时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被认为是“另类”、“罪恶”的边缘群体寻求理解、宽容和自由的曲折艰难的道路。从一开始,捍东和蓝宇之间的情感纠葛就一直都是在室内展开,他们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表露他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这说明了他们代表的那些所谓“荒谬、无耻、堕落”但实际上是“纯洁、无辜、永恒”的情感只能在社会最不被注意的角落里找到自己的位置。1989年的一个夜晚,捍东和蓝宇在一个停车场中忘我地相拥。那是他们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表露他们真挚纯洁的情感,然而伴随他们的“没有明媚的阳光,只有漫长的黑夜”。这不但真实地描绘出了他们两个人当时因为社会对那个边缘群体的错误歧视而不敢正视和认同自己的情感的复杂心理,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对这个群体完全没有认识、了解,更谈不上理解、包容和认同了。他们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无尽黑夜之中。后来,在刘征家里,捍东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认同感,我们不再需要掩饰、隐瞒,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但是“外面冰冷的雪仍在下着……”1995年,当他们历尽了生活艰辛和感情洗礼,他们的真爱终于冲破了各种各样的重重阻力,融化了所谓的“正统礼教”铸成的坚冰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在公共场合深情相拥。这时,他们高唱着胜利的歌曲,振奋自己的精神,鼓舞自己的力量。他们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已经敢于直面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爱给了他们无尽的勇气。陪伴他们的是“明媚的阳光和寂静的群山”。那时候的社会可能已经对那种现象和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那个群体也得到了一些关注甚至理解和宽容,但是阳光虽然明媚,群山却依然寂静。现实依然残酷,那条通往文明和自由的路还有很长。但无论如何,它宣告了那个群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希望能在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中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有了追求理解、认同、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宣告了他们将朝着这个崇高的理想前进,为这个理想而同这个残酷的现实斗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最后“那橘红色的阳光中,我隐约地看到蓝宇慢慢向我走来,他忧郁地望着我,然后轻轻地笑了,那样自然、恬静、灿烂……” 它是主人公最后的希望,也是那个边缘群体最后的希望,是对这个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最后希望。而影片《蓝宇》没有注意和领悟到原著中上述细节描写的重大意义,只注重反映主人公个人的感情世界,忽略了更重要的对他们身边环境和现实的表现,没有着力反映这样的社会现实和文明民主进程,失去了原著划时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第三,影片《蓝宇》没能正确把握和反映原著《北京故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作者之所以把故事定名为“北京故事”,而不是香港故事、台北故事是有原因的。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北京,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因为北京是中国社会的缩影,而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更是浓缩了整个世界正统、专制以及歧视的阴影。然而,那有是个蕴藏着无穷变革动力的时代,是专制与民主、压迫与反抗、束缚与自由激烈碰撞的时代。人们一方面感受到的是专制的束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希望。影片《蓝宇》的编剧和导演都常年生活在相对自由开放的香港,没有亲身体会到那样一个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压抑,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对作者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的原因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缺乏那样的生活经历和对当时环境的感性认识导致了他们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也缺乏准确的把握。导演甚至对原著的前几章表现出不屑,由于一开始蓝宇和捍东的相识是一种金钱和肉体的交易而认定蓝宇这个人物形象不够完美。但是他没有认识到蓝宇当时的这种做法是当时他所处的个人生活环境和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987年的中国社会刚刚迈出改革开放的一小步,还处于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社会自由经济条件以及开放程度与现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那样的一个社会经济环境对一个象蓝宇一样面临四年大学生活而身无长技、身无分文的16岁少年来说根本就是无路可走,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环境根本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其他解决自己四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所需费用的方式。而且从后来的描写中也可以看出蓝宇从不曾有用自己的肉体换取金钱的主观意图。因此,对那些细枝末节的毫无必要的追究不能作为否定蓝宇人格纯洁性和完美性的根据。相反这样的描写更加映衬出蓝宇的纯真人格,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象这样对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体会和理解的缺乏而导致的错误认识在影片中还不只一处。总之,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发展进程缺乏感性认识和了解是导致《蓝宇》组创人员对原著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影片《蓝宇》是成功的,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反映边缘人群情感生活的影片。它真实地反映了一段纯洁真挚的同性爱情,澄清了长期以来广大人群对同性爱情的错误印象,使社会对同性爱情有了一个新的正确的了解和认知。这对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对边缘群体的理解、宽容、认同和接纳,使他们得到本该得到的平等和自由,加快社会的民主文明进程是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如果影片的组创人员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原著的社会历史价值,在刻画和表现主人公动人情感的同时,有目的地着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的话,这部影片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它现有的价值。那将是一部完美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和价值的宣言性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影片《蓝宇》只是表现出了原著《北京故事》不斐价值中的一小部分,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还没能被成功地发掘和反映,实数可惜。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蓝宇》:让戛纳落泪 ( 北京青年报 )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蓝宇》:让戛纳落泪 ( 北京青年报 )
      --------------------------------------------------------------------------------



        (访主演胡军)

        很多人都知道胡军是个不错的话剧演员,可在影视剧方面,虽然他让人看着脸熟,却没有机会让人看到他的光彩。然而最近的胡军,因拍了一部同性恋电影《蓝宇》,而风风光光地到戛纳电影节走了一趟。


        作为参展影片,而不是参赛影片,胡军说:“我这次是第一次参加戛纳电影节,非常紧张。事前我不知道欧洲的观众是否能够接纳这部影片,在戛纳看《蓝宇》的时候,我的脑子嗡嗡的,一片空白,结果电影放映完了之后,反响非常好。在影院里掌声经久不息,很多人都站起来喊着‘捍东’、‘蓝宇’,他们围上来找我签名、合影。有一位老太太抓着我的手痛哭流涕,不停地用法语说着‘谢谢’。在戛纳我很有成就感,觉得拍了这部电影还是值得的。”

        《蓝宇》这部影片改编自网络小说《北京故事》,作者是一位女性。讲述的是游戏情场的公子哥儿捍东与东北男孩蓝宇之间的情感纠葛,当无可抗拒的真情冲破一切束缚与压力之后,悲剧的结局却无可避免。

        一部同性恋的影片,何以能让观者为之动容呢?

        在谈到塑造角色时,胡军说:“我认为自己演同性恋难度非常大,因为我自己不是。记得1995年我拍《东宫西宫》时体验生活,与同性恋者聊天,一开始我不习惯,在要领上不接受他们,可聊过之后我理解了他们。这次拍《蓝宇》,给我的震撼更大,这是一个感人的关于情感的故事,如果说我演的还算成功的话,那是因为这部作品感动了我。当我看到无数人为我的电影流泪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幸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Hehe, 才明白蓝宇是人名,开始还以为是' Blue Sky' 的意思.还想着挺诗意的列
    • 谁有<<蓝宇>>的光盘?哎,就怕不如书精彩
      • 在网上随便down一个嘛。
        • 哪里??
          • check your email. good luck.
            • cat! Can toy e-mail me also? Thanks
              • sent u.
            • 俺也想知道那里有当的
        • PLEASE?
    • "一半是成功,一半是失败”--首届中国同志电影节上<<蓝宇>>上映反响不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同新闻网】本网记者楚天北京报道:把《蓝宇》安排在首届同志电影节的最后一场放映,足以看出主办方对这部影片的重视,然而,看完一个半小时的影片走出礼堂的观众,似乎并不很领这个情,“它仅是爱情故事而已!”

      12月16日,中国首届同志电影节举办的第三天。三天前,记者突然接到主办方发来的关于北京大学影视协会主办“首届中国同性恋电影节”的消息,在给记者的影展名单中,刚从台湾捧回四个国际大奖的《蓝宇》作为压轴戏被安排在本届影展的最后一场。对这个消息感到突然的,甚至包括参加影展影片《今年夏天》的主角石头:“我自己都不知道。《蓝宇》这么快就能在北京放映了?”此前,象《蓝宇》这类同性恋题材的影片被中国官方禁止在在内地公映。

      在中国大陆所有报道中,《蓝宇》被定义为三级片。同性恋+三级片,这足以吸引那些情感郁闷的人,特别是中国的同性恋者。

      16日下午1点半,记者赶到北大图书馆南配殿放映厅,本以为今天人多,提前半小时是可以找到座位的,但是,早到的同行说,一个小时前这里已没空位了。

      那些从网上得知首届同志电影展而特意赶来的外地人也因为没有座位了被堵在门外,专为《蓝宇》设计的票在影展开幕前就已售完,主办方实在没办法提供更多的座位给这些远客,由于今天媒体来的要比前二天翻了一翻,他们不得不在前三排座位腾出来,让给这些人。

      这不得不打扰已买了票早进来的观众,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请他们给媒体让个座,甚至可以退票,但被拒绝。《蓝宇》充满诱惑。

      2点整,《蓝宇》准时放映。

      这其实算不上三级片,仅在片子开始时有两位男主角的裸体镜头,整部片子应该还是清汤寡水的,在同志题材的文艺创作中没有了性的特写和铺陈,这倒让记者感到意外。

      影片大致按原著网络小说《北京故事》的叙事方式推进。一开始,陈捍东的台词:“玩这个(同性恋)是认不得真的,太熟了,反而会玩不开。”让观众对中国同性恋的感情取舍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记者理解了这部片子被禁在中国大陆公映的另一个原因。
      隐约可闻的枪声、四散奔逃的脚步、拥挤纠集的自行车、昏暗灯光下的血迹,它的背景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背景1989年的天安门“6.4”事件。捍东在得知蓝宇当晚也在游行的学生队伍当中,不顾清场危险,驾车去天安门寻找蓝宇。一圈一圈,是恐慌的面孔和纷乱的脚步,他要找的人不见踪影。他太累了伏在车上睡着了。这时,蓝宇的手伸了过来,碰醒了捍东,两人终于得以相见。在这之前,捍东喜欢的只是蓝宇带给他性的愉悦,而非真爱蓝宇,所以,当蓝宇撞见他另觅新欢的场景生气时,捍东并不以为然。然而,就在这一个特殊的夜晚,两人之间才真正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这场爱情来自于大劫之后的生死相逢。这一劫,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天安门事件,二是捍东由开始对蓝宇的玩弄到此时的爱怜。影片用一个特写镜头描写蓝宇在捍东怀里的大哭。

      “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观众席上的一位女生说。她和许多感情细腻的人一样,在观看整部影片的过程中不断有泪水涌出。“这就是关锦鹏的长处,他总是以女性化的表现手法拽住你,不忍放弃对他的欣赏,而你总是感到因之而来的柔软的痛。”一位电影爱好者这样评价。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正是《蓝宇》的成功与失败所系。

      作为一部商业影片,《蓝宇》无疑是成功的,它以中国大陆80年代末特殊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同性恋作为商业题材羸得了它在海外的荣誉和利润,它把同性恋仅仅当作同性恋,而没当作其它妖冶怪异的东西来诠释,它让观众把同性恋当作爱情异性恋(通称的异性恋)欣赏,甚至感动流泪,这就是成功的理由。而《蓝宇》的失败之处也是在它仅被当作单纯的爱情读本来推荐给它的观众了。蓝宇与捍东爱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对传统社会的背叛这一原著的核心思想在影片中荡然无存。甚至影片在处理蓝宇死亡这一结局时也显得过于匆促,甚至可以看出关锦鹏回避的痕迹。片子的结尾是蓝宇躺在太平间里,白布盖着他的全身,只露出一张脸。捍东蹲在墙角恸哭。然后足足三分钟的长镜头从观众的视线中滑过。这种结尾显得有些苍促和表现手法的力不从心。但是在原著中,捍东在得知蓝宇出事后,赶到医院看到已冰冷的蓝宇尸体时,他对劝阻他的周围的人哭喊着:“滚!!你们这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都看着吧!!我再也不用掩饰、隐瞒,我要守在他的身边!!!你们可以当众高歌你们的爱情,搂着你们的爱人亲吻,难道我连为我死去的爱人伤心都不行吗?”这就是中国同性恋者对现实社会反抗的最后一击,虽然它要以生命为代价。这一声喊道出多少中国同志的心声啊,也正是这一声震摄人心的呼喊表达出了原著的创作意图:意识的唤醒与传统的叛逆。

      但是,影片的制作者忽视了原著这个基本立意,仅用爱情来表达爱情。这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个最大的遗憾。

      尽管如此,《蓝宇》毕竟拍出来了,别忘了,它是一部同志电影,而且现在就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放映!这已让那些为原著叫屈的中国同性恋者感到欣慰。

      据说为了符合内地观众的观看习惯,制作方删除了大量的裸镜,这并没影响它对观众的号召力。在北大图书馆上映的前一天晚上,《蓝宇》在北京的一个同志酒吧里放映。一百多平米的酒吧大厅,超过七百个同性恋者挤在这里等待梦中捍东或蓝宇的出现。据说现场人多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一个半时长的放映结束,本届影展的主办方宣布中国本土的五部同志影展结束。但是对这个数字,显然有人不同意。在这次影展中有两部参展影片的制作人之一崔子恩,这位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把这个数字改成了“四部半”。他认为这部由香港导演拍的《蓝宇》,与其它四部真正由大陆导演拍的同志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影片的内涵。他相信大陆导演拍的《蓝宇》一定不是这样。


      记者手记:

      胡军与刘烨显然在塑造同性恋这样的角色上费了些心思。在他们大段大段的台词中,已经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只有同性恋者才懂的那些辞汇,甚至包括他们的眼神。比如:“玩这个(同性恋)是认不得真的,太熟了,反而会玩不开。”“我倒要比比,谁大。”这些对白,异性恋观众可能不知所云,它只属于同性恋。仅管影片在后期制作中,有意回避剪辑某些裸露的性描写,但不能否认性与同性恋的某种因果关系。而在现实中,性与同性恋的这种关系甚至被滥用和错用,这使得现实中的同性恋情没有电影里的那样纯洁和有生命力。

      它不得不使包括记者在内的许多观众在目睹影片《蓝宇》的过程中,唏嘘不已。

      记者是三年前从网上读到《北京故事》的。象对待大多数同志小说一样,记者缺乏仔细看完的耐心。印象中,所谓同志文学,无非是床第间对性的赤裸裸的描写,无病呻吟,聊以自慰。但随着《蓝宇》故事情节的展开,记者脑子里对原著中的细节依稀忆起,和曾经的那段时光一起。

      三年前,记者从互联网了解并走近《北京故事》,三年后,它以另一个版本回到记者的视线,本来以为远去的,在某个无法理会的阶段重又出来,相信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说一句话就走……”影片把这首老歌选作主题歌,也许别有心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看了楼上各位的发言,忍不住到网上找到北京故事看.真的很感人.真为他们惋惜.他们早该想到移民加拿大.温哥华西端(westend)就是个很exclusive的同性恋社区. 若是真事,祝主人公找到新的感情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