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精彩篇章]蕭斯塔科維奇交响曲 No8


或许本着艺术为人们大众服务的艺术宗旨,苏联一直人为: 交响乐,作为一个巨大的公众的宣传媒介,必需表现出勇敢与乐观的情绪和思潮; 特别在卫国战争期间,苏维唉作曲家必须歌颂壮丽的英雄主义, 讴歌苏维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的艺术家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家";

苏联英雄艺术家蕭斯塔科維奇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一位作曲家;然而,蕭斯塔科維奇更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与独立人格的艺术家,在卫国战争期间,他创作了第8交响曲.这次,他的目光投向的人性的深处------表达了战争与个体的关系; 任何战争对与普通个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他在第8交响曲中描绘了个体在战争的愁云下的忧郁,彷徨和压抑; 蕭斯塔科維奇说,这是一部战争安魂曲,献给那些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不但献给那些战死沙场上的英雄,也给那些因斯大林的命令死去的人们. 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作曲家的坚强性格,特别在第4乐章中,我们能感觉到愁云中透下的一缕阳光,并由此带来的一丝从容的心境;

第8交响曲总让我想起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和百津明的<战争安魂曲>,不管东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如何不同,但人性的基本情感是多么相似!

蕭斯塔科維奇为此遭到苏联的批判,但这丝毫不影响作品的伟大.



1)第一乐章


2)第二乐章


3) 第三乐章


4 )第四乐章


5 )第五乐章


/>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精彩篇章]蕭斯塔科維奇交响曲 No8

    或许本着艺术为人们大众服务的艺术宗旨,苏联一直人为: 交响乐,作为一个巨大的公众的宣传媒介,必需表现出勇敢与乐观的情绪和思潮; 特别在卫国战争期间,苏维唉作曲家必须歌颂壮丽的英雄主义, 讴歌苏维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的艺术家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家";

    苏联英雄艺术家蕭斯塔科維奇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一位作曲家;然而,蕭斯塔科維奇更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与独立人格的艺术家,在卫国战争期间,他创作了第8交响曲.这次,他的目光投向的人性的深处------表达了战争与个体的关系; 任何战争对与普通个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他在第8交响曲中描绘了个体在战争的愁云下的忧郁,彷徨和压抑; 蕭斯塔科維奇说,这是一部战争安魂曲,献给那些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不但献给那些战死沙场上的英雄,也给那些因斯大林的命令死去的人们. 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作曲家的坚强性格,特别在第4乐章中,我们能感觉到愁云中透下的一缕阳光,并由此带来的一丝从容的心境;

    第8交响曲总让我想起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和百津明的<战争安魂曲>,不管东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如何不同,但人性的基本情感是多么相似!

    蕭斯塔科維奇为此遭到苏联的批判,但这丝毫不影响作品的伟大.



    1)第一乐章


    2)第二乐章


    3) 第三乐章


    4 )第四乐章


    5 )第五乐章


    />
    • Re-sofa
      • 一个争抢沙发的时代回来了。。。
      • 当时在捷克,人们把 他的《第八交响曲》与伏契克的不朽之作《绞索套着脖子的报告》 称为姊妹篇。
        • 听完了。比前面那个11强,那个听不完。
          •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老大绝对要换音响了。
            • 没有音响啊,我一向在laptop上听的 :P:p:p
              • 全白听了,DECCA的这套是真正的hi-fi录音,称hi-end也不为过。
                • 可惜可惜,不过真金不怕烘炉火嘛 :-)
                  • 我算是明珠暗投了。 :-))
    • 这是我所爱的
    • 好,有点个性,但是,1943年之前老萧做这个曲子的时候,德国人打的苏联人狼狈不堪,几乎是无招架之力,勉强支撑,43年形势刚刚好转,老萧就开始个人的思考,置苏维埃大局不顾,与当局希望音乐鼓舞斗志的想法相对抗,受点批判好像未尝不可。
      • 反管德军,上前线要听贝多芬的曲子,强迫某著名指挥,就是为了号召力鼓舞士气,所以苏联希望自己国家的著名音乐家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能为鼓舞士气做点事情,好像情有可原的嘛。。。
        • 你门就不要和我争了,我只是说受到当时老萧的批判有这么一点点的道理。。。闪了。。。
          • 真的不争了?好,下班了。。
            • 我都回家乐, 拨通才下班?
              • 那可不,早来早走,晚来了,就要晚走。。。
    • 对老萧的音乐,我是非常有感情的,谢谢楼主商船,
    • 战争将要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于l944年 4月2日在美国初演,当时曾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国电台和九十九 家拉丁美洲电台以及加拿大、夏威夷群岛.意大利、阿尔及利亚. 等国的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
    • 1945年当全美国为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哀时又演奏了《第八 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于是在苏联重又引起一番对肖斯塔科维奇 创作的批评和争议。直至1947年,在“布拉格之春"的国际音乐 节上,这部作品再次获得了好评才算了结。
    • 当时在捷克,人们把 他的《第八交响曲》与伏契克的不朽之作《绞索套着脖子的报告》 称为姊妹篇。
      • 看来都比我知道得多,算是抛砖引玉了。
        • (#3507239), (#3507244), (#3507256), (#3507263)
    • 已下到爱炮的里, 要走到哪听到哪; 过两天有月全食, 到时出去听听有什么特别感觉没有, :P ~~ 存的时候每段听了个开头, 好象是很爆棚的样子.
      • 据传你们都听过现场演奏?
        • 只听过第十
          • 我觉得第十还没这个好听
            • 第十我也就听过一遍, 记不太清了, 但觉得没有这个听完印象好, 这个更加深厚, 有种更内在的力量, 还有那种称之为永恒的东西....
              • 他的第5,虽然简单,也是我喜欢之一
                • 哎呀, 我也喜欢第无, 比较古典的感觉, 我还怕说出来显得太落伍了呢. :)
                  • 我自己听的很多也觉得落伍; 但有时候拿出些大部头吓唬老迷.
    • 乐团是不是还是上次SYM-11 的那个:Concertgebouw Orc??
      • 是的,算是演绎老萧交响曲的一个经典
        • 那康德拉辛, 罗斯托波维齐, 杨颂斯三人分别指挥的全集怎么评价?
          • 康德拉辛的没听过,罗斯托波维齐听过他的一两张,觉得他还是拉大提琴好点;他显然没海丁可的美感;杨颂斯没听过他的老萧,不好评.
            • 作为老萧的老友, 罗斯托波维齐指挥老萧的作品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他指挥的歌剧<明斯克的麦克白夫人>就是一个经典. 另外还有一个Sanderling的全集. 海丁克全集的优势在于乐队和录音, 但他的指挥缺乏激情, 也许与他不了解苏联有关.
              • 实际上我以前作过苏俄指挥和西方指挥的比较, 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海丁克的版本; 海丁克非常贯穿统一,罗斯托波维齐的听过两张,也是DECCA出的,也算录音出众,但受不了那种乐队的粗燥感; 西方的卡拉洋版本也不太喜欢,让我怀疑这是卡拉扬的风格而不是真的老萧风格
                • 苏俄的除了罗还听过谁的?
                  • Ashkenazy
                    • 又是一个半路出家的. 有空我上传康德拉辛和杨颂诗的. 前者首演了老萧的很多交响曲, 后者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家里听他父亲, 穆拉文司机和老萧一起讨论他的音乐.
                      • 杨颂诗和普列文一样,不能再算嫡系苏俄派的,我猜他们的应该还可以
                        • 杨颂斯和Previn太不一样了.杨是苏联培养出来的, 父亲是苏联的音乐家, 与老萧和Mravinsky交往密切, 杨自己在Mravinsky下面做了几年的助理指挥, 后来有被任命为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的首席指挥, 是正宗的苏俄派.
                      • 穆拉文司机就是正宗苏俄指挥家了,上次上的老柴的4,5,6;应该可算是风格的代表,虽然感情强烈,但老想用音乐说故事,所以音乐没有西方指挥来的更流畅,更有美感
                        • 你这个评论与老萧的评论好象反过来了. 老萧觉得穆拉文司机太追求音乐的完美, 结果忽视了他在音乐里想要表达的东西.
                          • 那您老听他老柴的4,5,6是什么感觉?
                            • 我觉得很好, 非常有俄罗斯的味道. 卡拉杨的我有, 但只听了他的前三个. 卡自己好象说过, 他在录完了老柴的全集以后感觉很满意, 但当他听了穆的录音后又感到非常的沮丧.
                              • "非常有俄罗斯的味道"我同意,但让卡拉杨很服气我有点怀疑, 卡拉扬从贝多芬到老柴,都有强烈的自己的风格.
                                • read this, the last paragraph. --->
                                  • 哈哈,穆拉文司机的扇子呼悠死人啊? karajan 84 年出 --->
                                    • 说的是后来的事.
                • 罗的有很多是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演奏的, 乐队比较弱. 有些是LSO的. 你听的是LSO演奏的还是NSO演奏的? 这两个乐队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 记不得了,罗的听过几张CD后,基本上觉得他不是一流指挥,就没再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