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第二乐章:Canon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分享】[June 21][二十世纪音乐] Alfred Schnittke -- 《String Quartet No.1》, played by Kronos Quarte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毫无疑问,施尼特克是当代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的作品舒缓渐进,揉和一种无所谓的情感,在不经意中逐渐体现其简朴的艺术真实。他被誉为当代的肖斯塔科维奇。

    施尼特克于己于1934年11月24日出生在前苏联伏尔加河畔的恩格斯。他的父亲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俄罗斯血统犹太人家庭,1962年搬到前苏联。他母亲是出生于俄罗斯的伏尔加德国人。他于1946年在维也纳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当时他父亲在维也纳和柏林做记者及翻译工作。1948年,施尼特克全家搬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学习钢琴,并获得合唱指挥专业证书。

    从1953年到1958年施尼特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器乐法,师从于杰出作曲家Yevgeni Golubev和Nikolai Rakov。1961年他完成了作曲专业的大学课程,同年加入作曲协会,得到了住在莫斯科的 Webern的门徒Phillip Herschkowitz的特别指导。

    1962年,施尼特克被莫斯科音乐学院任命为器乐法教师,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年。自1972年起他主要靠谱写电影音乐谋生,到1984年他在这一领域的作品数量已达60多首。施尼特克最著名的首先是他的标志性polistylistic(多元式)风格,他撰写了一系列此风格的作品。大协奏曲1号(1997年)是施尼特克的成名作之一,此曲在他的忠实支持者Gidon Kremer的支持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1988年,施尼特克是第一次到美国参加波士顿的 “Making Music Together”音乐节,波士顿交响乐团初次演奏了他的第一交响乐。1991年他再次来到美国,应 Carnegie Hall(卡内基音乐厅)之邀,为Cleveland Orchestra(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成立100周年谱写了大协奏曲第5号。 1994年他为纽约爱乐乐团初次公演他的第七交响乐,国家交响乐团初次演奏他的第六交响乐。

    施尼特克一生一共作了9首交响乐,6首大协奏曲,4首小提琴协奏曲,2首大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及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谱写的三重奏还有四弦四重奏及其他室内乐曲、芭蕾舞曲、合唱乐曲等声乐作品。他的第一部歌剧<<白痴的生活>>在阿姆斯特丹首次公演(1992年4月),他的两部新歌剧Gesualdo和 Historia vonD.Johann Fausten分别在维也纳(1995年6月)及汉堡(1995年5月)揭开帷幕。

    自 1980年起,施尼特克的音乐不断得到国际上首肯与赞许,他也因此获得了诸多的奖励和荣誉,包括1991年的奥地利国家奖,1992年日本帝国奖及最近 1998年6月在莫斯科获得的斯拉夫荣誉奖。他的音乐在全世界各大音乐节中得到广为称颂,并在过去的十年里大约发行了50多盘专门灌制他的作品的CD唱片。

    1985年,施尼特克第一次得了严重的中风,尽管他身体脆弱,他却没有丧失创作的想象力和激情,并创作了许多具有个性的作品。自1990年,他居住汉堡,拥有德、俄两国国籍。施尼特克于1998年8月3日在汉堡死于中风。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施尼特克《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Sonata


    • 第二乐章:Canon
    • 第三乐章:Cadenza
      • 想起前两年在AGO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片名忘了。
        电影写的是一放浪不羁的山林人,和山林女神有着常人不可理解的默契。后来山林人所在的地方要建设成旅游景点,山林人竭力反对与破坏未果,自己的母亲更把家里的土地卖给了旅游公司。山林人不动声色地在家宴上把全家上上下下母亲老婆孩子们全崩了,最后,自己也不动声色地坐下把自己崩了。

        这曲子和那电影里的音乐差不多一个味道。
        • 伟大的音乐都有这种效果~ 不过你这个电影如果用来诠释这首曲子的话,再合适不过了。只要看一下施尼特克的生存环境,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音乐要写得这样晦涩,这样intense, uncompromising.
        • I feel if no one interrupts, I could listen to this music all day long. This is more emotionally draining than any stuff written by Beethoven, Brahms, or Shostakovich.
          • 有小弟这么一说,我晚上倒要仔仔细细、细细仔仔的听。。。酱紫~~ :)))
      • 有些萧斯塔科维奇加Janacek的味道.
        • 和声发展到了这等刺耳的程度,不知算进步还是退步?我有时真有点糊涂。
          • 音乐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下激发的产物。 应该说在音乐的功能性上,与以前相比则是大大的超越了。
            • 类比于现代的美术,有蛮多的人人为胡乱“涂鸦”也是“美术”作品,反而经典的美术作品已经越来越少人去研究、琢磨、赏析。。。这是进步还是堕落涅??
    • 1顶2听3HY。。。。酱紫~
    • HY-1:勋伯格味甚浓!BTW,我这儿有花姐送的勋伯格5支管弦乐曲的总谱,正如我从前所忽悠的,读得我不是一般的头晕。。。。酱紫~
    • 有一点我是相信的:现代和声在表达上的容量是比经典和声扩大了,但一点不悦耳,我所指的不仅是和声本身,而且是和声的连接和转换。是和声变糊涂了,还是我自己糊涂了?真是搞不懂的说。。。哪位指点下子?谢。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特的expression。 现代社会多元化复杂化,传统的手段/理念/技巧已经不足以表达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认知、和感受,所以就要有新的语言、新的词汇,在接受上人们也要学着去适应这些新的东东。。。。酱紫
        • 追求新颖必定同时也失去某种东西。,现代和声使得音色变得苍白,尽管霎一听很COOL,但不悦耳,对不对?酱紫的作品难道生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