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昨天我看了会<快乐农家>电视剧。里面说到一个年轻女孩,去城里找工,帮人做脚底按摩。乡亲们接受不了,说她做三陪。支书做工作,找到他们家,说他们家丢脸,自己不要脸,全村的人还要脸呢。诸如此类。她家人把她抓回来,然后她再跑出去。

反正费了挺大劲,才让大家认同她,并效仿她去城里挣钱。

这段最后,她跟她妈说了一句话:我现在一个月挣的钱,能赶上家里种地一年的收入。

家里父母睁大眼睛的同时,我也蛮有感触的。象我们,从小城市挪到大城市,从国内移到国外。挣钱逐步增加,那种喜悦跟她是一样的。艰辛也跟她差不多。还有辛酸。哎,反正都是想过上好日子。

她爸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种地那么艰苦,却从来没有想到离开那个地方。女儿的离开,开始让她爸着实丢脸了一阵。哎,怎么有这么朴实的农民?我猜,电视剧中的情节是很早年的故事。别说你那时取消粮票。现在,农民工的孩子都受到很好的待遇。跟取消户口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也就是个形式问题了。回想起来,以前城里人对农民工,不把人家当人看,哎,的确是做人的耻辱。印象里,我没有对人家怎样,但是也是熟视无睹,觉得他们应该那样。来了国外才真正清楚,什么人都得有好好活着和被人尊重的权利。至少不能饿死,有病得能看得起。不过咱不敢想,因为父母都为生病发愁。哎,世道变化真快,转眼的功夫,中国也“和谐”了。看病吃要都不愁了。感触啊。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扛米上学的日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都有些不解吧。

    我来自农村,初中3年级时开始住校,虽然家离学校只有不到1公里。由于不是城市户口,也就没有粮票,每个月家里人都要帮我带一些米到学校食堂,过秤后,换成饭票,保证有饭吃。

    初中毕业,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在离家70多公里的县城,直到初中毕业,我到过最远的地方还是5公里外的镇上,从没到过县城。

    高中时期仍然是农村户口,仍然没有粮票,扛了3年的大米到学校。

    那时还是国营垄断的客运,车子少,要赶的及时才能买到车票,坐上车。记得到学校报道的那一天,天蒙蒙亮就起床了,大哥陪着我,带了一袋米,一个木箱(父亲是木匠,木箱是他做的),装了些日用品,就上路了。车子开了差不多2小时才到了县城,学校在长途汽车站有接待站,带的大米也就很容易到了学校。以后每次回家我带的米,就要靠自己从车站搬到学校了,汽车站离学校大概3公里,有人力车做生意的,2元钱可以送到学校,而从我家坐到县城的车票也不过2元,所以,我基本都是自己扛着大米到学校的,差不多40斤吧。

    记忆很深刻的一次,大哥和父亲2人,一次给我送了200多斤大米到学校。他们先坐车到了汽车站,然后雇了一个人力车,送到了学校附近一个老人的家里暂存,那时没有电话,我也不知道他们要送米来。米放好后,大哥去学校找到我,我们再把米弄到学校食堂过秤。称米的阿姨看到米的质量很好(那就是我们家自己吃的大米),就给我们加了10斤的称(相当于送了10斤的粮票),并把米单独放在一边给老师留着了。200多斤,够我吃好几个月的了。

    3年过去,高中毕业了,考上了几千公里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后,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农转非,并弄35斤的“国票”(全国流通的粮票)。我们先弄了几袋谷子去卖给粮店,说明是农转非。弄那个国票,还费了一番功夫,最后是有个亲戚在镇上的医院上班,帮忙弄到了35斤。

    上大学,也是自己第一次出县城,我没要家里送,可以省点钱。刚好是北京亚运会,火车票很好买,车上人也不多。到了学校,由于已经是非农户口,每个月有固定的粮票发了,不用再担心大米的问题了。

    没料到的是,大学还没毕业,粮票就取消了,有钱就能吃上饭。后来的人,再也不用扛着大米上学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enh, 唯有隐者留其名
    • 赞扬的就是你。
    • 文章写得真感人,你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臭豆腐”吧?
      • 我记得一个马甲叫"别当真", 笔法很象. 忘了英文是什么了.
        • 回楼上2位,我是隐者,潜水居多而已。
    • thank you for sharing, a piece of our own history.
    • 不知道这坛子里有几个人知道经历过那种要粮票、布票换吃穿的岁月
    • At least you can eat rice so easily, but for me, I had to line up and fight against those line jumpers for the rice meal only once a week.
    • 那你也和我差不多大
    • 好,喜欢这种记实的东西
    • 不知道现在那里读书的情况怎么样了
    • 昨天我看了会<快乐农家>电视剧。里面说到一个年轻女孩,去城里找工,帮人做脚底按摩。乡亲们接受不了,说她做三陪。支书做工作,找到他们家,说他们家丢脸,自己不要脸,全村的人还要脸呢。诸如此类。她家人把她抓回来,然后她再跑出去。
      反正费了挺大劲,才让大家认同她,并效仿她去城里挣钱。

      这段最后,她跟她妈说了一句话:我现在一个月挣的钱,能赶上家里种地一年的收入。

      家里父母睁大眼睛的同时,我也蛮有感触的。象我们,从小城市挪到大城市,从国内移到国外。挣钱逐步增加,那种喜悦跟她是一样的。艰辛也跟她差不多。还有辛酸。哎,反正都是想过上好日子。

      她爸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种地那么艰苦,却从来没有想到离开那个地方。女儿的离开,开始让她爸着实丢脸了一阵。哎,怎么有这么朴实的农民?我猜,电视剧中的情节是很早年的故事。别说你那时取消粮票。现在,农民工的孩子都受到很好的待遇。跟取消户口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也就是个形式问题了。回想起来,以前城里人对农民工,不把人家当人看,哎,的确是做人的耻辱。印象里,我没有对人家怎样,但是也是熟视无睹,觉得他们应该那样。来了国外才真正清楚,什么人都得有好好活着和被人尊重的权利。至少不能饿死,有病得能看得起。不过咱不敢想,因为父母都为生病发愁。哎,世道变化真快,转眼的功夫,中国也“和谐”了。看病吃要都不愁了。感触啊。
      • 我想问的是,现在农民忙一年才挣几百块吗?如果这样的话,大家干脆都去城里打工算了。反正现在自由流动。我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国家为啥不让粮食价格按市场价格调整呢?
        • naive!
          • 为啥naive呢?反正农民不用买粮食,那粮食再贵也影响不到他们,他们只有增加收入嘛。至于城里人,买房子买车,铺张浪费太多了,粮食涨价,对他们没什么影响吧?
            • 你有没有想过这里的粮食多少钱?放开粮食价格“中国农民”就能挣钱了吗?粮食价格不是根本。
              改变人的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 Like my story..
    • 那时候最值钱的是粮票,煤饼票,可以换鸡蛋也可以换钱,不过大学生都是集体户口,有用的票象煤票豆制品票蛋票肉票糖票等等都归了学校,粮票换成饭票,每人每月32斤。粮票是最后取消的票证,记得是80年代后期。
      • 少说了烟票,鱼票,油票。
        • 拿烟票换‘子弹’
      • 92年取消的。记得很搞笑的是放寒暑假,本地同学发省粮票,外省同学发全国粮票。
    • 唉,那个年代。
      • 你扛过吗
        • I am lucky. nope
    • 这个“精华”加得好。
      • 这个“精华”明显不像上次那样“逗我玩儿”。
    • 写的好!真实感人!
    • 一段生活经历,一层人生阅历。写的好!
    • 我们那时候,60多个男生住一个宿舍,带干粮咸菜上高中。考上大学转户口的时候,乡政府那个办事员处处刁难,学生家长都没话说,因为乡长是他堂哥。这个乡长,搞了很多良家妇女,91年他爹死的时候,他大大地赚了一笔。最后很多人也没把他告倒。神话还在年年写!
      • 当年到中学实习时,看到男女学生都是几拾个人一间宿舍, 睡的是通铺.每个班级都有近70个学生.很感概. 那还是他们县城比较好的学校了.
    •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每年要过春节前,总是有很多河北的农民赶着马车带着红薯小米之类的粗粮到北京城里换粮票。这样到春节就可以吃上白面饺子了。有一次家里换了一口袋红薯,他们帮扛到家里厨房,看到有吃剩的一些饭菜,就问能不能吃一点。
      出门在外,他们又舍不得买吃的,一天没怎么吃了

      一直记得这件事情,爸爸老是说,中国的农民真的很苦。
      • 问一声,取消粮票的时候,是否可以拿粮票兑换成钱?
        • 可能是不能换的吧,因为到很久以后还在家里看到很多粮票布票什么的
    • Me too. During my secondary school, I had to bring rice to school in order to get Fan4 Piao4. It's interesting exprience though when I looked back now.
    • 没想到引起这么多共鸣,还有朋友发来PM。不知说什么了,祝大家幸福快乐吧
    • 看来我们哪里科学一些:农村学生就近把粮食送到公社的粮站, 换成粮单带到学校就行了. 有粗细粮之分, 还有油票. 城市户口的, 回家要粮票,每月还可从学校领8斤工种粮票补助.每天早上,可见男女宿舍的值日生向楼下抬尿罐.
    • 应该是同年代的人,使我想起我相同的经历
    • 喜欢这样的文章。
    • 扛着大米上学还好,那时候被迫吃馊菜馊饭的日子,才是恶心。还有中学住校没有床位,大家都是两个人睡一个单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