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果说,宋朝的权利格局已经明显的是帝权压制相权,中央权力压制地方权力,制衡的天平已经明显地偏向一方,那么,从明朝开始,这个天平就几乎不复存在了。

明朝从蒙元手中夺回政权。在明政权中,元朝的痕迹还是清楚地留了下来。元朝因为是外族统治,是一个落后小民族对大民族的统治,因此它在制度上不能有所建树,在统治上充满戒心。元代继承了宋的体制,中央设三省,地方设路、州、县。但是,元朝在地方另设了若干个“行中书省”,即行动中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实际接管了地方行政。明代继承了这一行省制,改名为承宣布政使司,另设提刑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武装。这三司既作为中央的三个派出所,又是地方上的常设权力层次,使地方政府的管理层次更加复杂,而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行政空间完全淹没。另外在有特殊需要的时候,朝廷还向地方临时派出总督、巡抚,随时干预地方。

明朝真正骇人听闻的制度创新是废宰相。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案为借口,废除了中书省,也就永远废除了宰相职位,使得帝、相权力制衡中的一极从此消失。皇帝兼任宰相,设立内阁为秘书处,亲自统领政府各部院,这是明朝的一大奇观。但是皇帝未必就是宰相人才。从成祖以后,明朝诸代皇帝多无力胜任宰相职能。而制度的荒谬造成皇帝和整个文官集团的尖锐矛盾,皇帝为此屡屡怠工,数年不朝竟成家常便饭。明朝斩杀大臣数量为史上各朝之最。由此,尽管代价是如此的沉重,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相统一的政治体制最终还是建立起来,从此,“飞龙在天”了。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苏府夜宴中与心舟、娄郎未竟之语
      • 保皇派娄先生。。。。。自己跑了出来,还念念不忘抱着历史中那条割掉的辫子。。。
    • 这是可以好好探讨的问题, 是什么给我们那么沉重的包袱。。。。
      看窗外,在多伦多的西藏人排队等待达赖喇嘛的祝福。。。。感慨ING。 西藏,西藏!
      • 其实专制也有好处,我朋友在菲律宾呆了几年,让没完没了的内战烦得不行,觉得中国的专制太好了。
        • 比如小新在家里专制……
          • Jerry只让我纳鞋底,就这出息怎有专制的资本?
            • 原来jerry是你的统治阶级,推翻他……
              • 鄙视
    • 昏昏欲睡, Z Z Z z z z zzzzzzzz.....
      • 醒醒啦,师叔叔,快吃午饭了~
        • 老目昏花,欲睡也,南柯一梦。
        • 谁管那,中原逐麓,兔失孤烹。
        • 飘然他乡亦重耳, 浮乎东海作鱼翁。
        • 到如今, 只剩点兵台, 阴风重。
          • 您终于醒了?还梦中作词一首,不简单
    • 好看.最喜欢老大絮叨
    •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秦的灭亡,肇因于民力的过度使用。汉王朝建立以后,对秦的政治实行了矫枉革新,保留了秦始皇建立的专制制度,又将这个制度分解为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的合理平衡,帝权与相权的合理制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大一统专制帝国。

      汉朝仍然实行分封,但是根本性的差别是,诸藩王在封地只有采食权而无行政权。中央政令通过郡、县两级政府达及地方,以保证中央权力的实质化。同时,中央给予地方以充分的自主权。郡守有兵权、财权和选拔任用权,俨然一方诸侯,惟无世袭权,须服从中央任命及调动。这使得各地可以在中央政令的基础上,从变从权,实施更为切合实际的行政。

      帝权和相权的制衡,是汉王朝的一大发明。汉朝设三公九卿,宰相执政统御九卿,包括专管皇家财务的少府,太尉掌军,御史大夫管行政监察,三公中尤以宰相为首,是为外廷。皇帝退居内朝,就像一个产业的拥有者,一个董事长,将经营权交给宰相,惟保留着对宰相的任用权。尤为微妙的是,御史大夫下设的御史中丞,专司对皇室的监察,而隶属于宰相,可见汉朝相权之重。

      由于汉初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帝权与相权的合理制衡,造就了自高祖经文、景二帝到汉武帝近一百年的稳定政局与和谐社会,也造就了自张良以后的萧何、曹参诸名相。但随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这两种权力的合理平衡打破以后,汉王朝的盛世局面就一去不复返了。

      强人的出现是打破权力制衡的重要原因。汉武帝英年继位以后,相权便就开始被削弱。武帝临终前,因为昭帝年幼,便杀昭帝生母,并改变制度,加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对内辅政,对外牵制宰相,从此开启外戚专权的局面。大司马大将军隔断了帝与相的联系,皇帝便要纠合宦官与外戚作斗争,以致外戚宦官乱政的情形,终有汉一朝而不能已。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钱宾四论点颇似老大. 胡耀邦说秦亡于转业干部,不知是什么意思?
        • 讲项羽吧, 这些"转业干部"有军事理论, 战斗力远非农民军可比.
          • 受教.多谢
        • 历代大战以后的复员问题都十分敏感,也十分难办,宋明清都有教训,安排不好,轻者聚众结伙骚扰地方,重则威胁政权。老胡正赶上国朝第一次大裁军
      • 满江红 欲睡篇
        • 可曾见, 人鬼冢;
        • 兴衰事,天来定。
        • 故妲己又舞 日月依动。
          • 白龙马,蹄儿朝东,跟着大徒弟他叫孙悟空
        • 坐地时旋八万尺,飞身直上九天穹。
        • 待须庚,皓雪照白头,可与共。
          • typo?
    • 这可得好好读读。
      • 小曼怎么晚上忙,白天倒有空?
        • 很奇怪么?白天事儿少,晚上事儿多。
          • 羡慕你清闲的工作。
            • ???拜托!你也在刷网呀。咱们谁轻松?
    •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三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李唐王朝建立以后,对汉以来形成的政治权力分配格局进行了较大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在制度设计时便包藏了皇帝的私心,并不是寻求尽可能合理的权力制衡,而是将权力的天平悄悄地拨向了帝权和中央权力一侧。这里的要诀便是,分解相权,繁化地方行政体制以削弱地方政府行政的自主权。

      唐朝的中央政府分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就是将汉朝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中书省司政令,与皇帝相联系;门下省司封驳副署,有对所拟政令的否决权和副署权;而统有六部的尚书省只有行政的执行权,于三省中地位最低。虽然重大国务有三省联席的“政事堂”制度,但是相权的分散只会有利于帝权对相权的制约。还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就是汉朝的御史大夫从宰相属下独立出来,成为御史台,对皇帝负责,专门监督政府行政,不再有权监察皇室。

      唐朝地方政府分州县两级,与汉朝相似。但是其享有的权力与汉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唐实行府兵制,虽类似于地方军区,但调度权属大将军,州县不得预闻;地方官员的简任权均属中央。为了更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视控制,朝廷向各地派出巡回的观察使,并逐渐演变为常驻地方的一个新的权力层次--节度使---中央特派全权代表,接管了地方的军、政、人、财大权,使地方权力迅速向中央集中。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节度使权力膨胀以后反过来与中央抗衡,最后酿成安史之乱,并拖累唐王朝走向覆灭,则是朝廷在制度设计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篇文章忒好,特经典,你得收进你的专辑,方便我们日后再读。
    • 都怪大禹改了规矩,尧舜禅让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民主的事情
      • 换了你,你就让给晓菲或晓茹
    •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经历了唐末至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以后,宋王朝在力防军人专权以外,基本继承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权力分配格局。而且在削弱相权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上,走出了更大的一步。

      宋朝中央政府将唐朝三省的门下、尚书两省降格为职能机构,仅保留中书省担负宰相职能,另设枢密院统军,将兵权从宰相手里拿走了。同时,另一个大的变化是政令不再出自宰相。汉、唐时期,政令由宰相草拟交皇帝签发。到了宋朝,政令的提出逐步转由皇帝,宰相便不再是执政,而沦为仅只是行政。从此时起,皇权日重。

      宋朝的立国形势十分被动。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使宋立国后北方门户洞开,辽、金随时可以饮马黄河。兵源与财政是宋廷的极大负担。所以,宋朝虽有地方政府,但为了兵饷便捷,而刻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制。宋朝的地方政府分为路、州府、县三级,较初唐的两级政府多出一层,同时朝廷仿照唐代观察使制度,在各路设帅、漕、宪、仓四大监司官,分掌兵工民政、转运、司法和救济,遂造成宋代地方有政府无行政的局面,全国行政悉归中央。宋朝地方官也因为除了上级地方官以外还有四大监司需要巴结,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地方官。

      宋朝皇帝为加强皇权,还玩了一个小小的伎俩。唐朝虽将御史台独立于相权之外,专司对政府的监察,但还在门下省保留了谏议大夫、拾遗、补阙等谏官,留心于对皇帝的劝谏,是以相权对帝权仍保留一线牵制。到了宋朝,皇帝令谏垣独立,并自领谏官的选拔任用权,于是言官一体转向,不再规劝皇帝,而专事麻烦宰相。范仲淹王安石两次变法,虽有皇帝支持,仍不得不在保守政团队的反对和御史、言官的捣乱下终归于流产。宋朝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最无奈的宰相。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果说,宋朝的权利格局已经明显的是帝权压制相权,中央权力压制地方权力,制衡的天平已经明显地偏向一方,那么,从明朝开始,这个天平就几乎不复存在了。

      明朝从蒙元手中夺回政权。在明政权中,元朝的痕迹还是清楚地留了下来。元朝因为是外族统治,是一个落后小民族对大民族的统治,因此它在制度上不能有所建树,在统治上充满戒心。元代继承了宋的体制,中央设三省,地方设路、州、县。但是,元朝在地方另设了若干个“行中书省”,即行动中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实际接管了地方行政。明代继承了这一行省制,改名为承宣布政使司,另设提刑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武装。这三司既作为中央的三个派出所,又是地方上的常设权力层次,使地方政府的管理层次更加复杂,而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行政空间完全淹没。另外在有特殊需要的时候,朝廷还向地方临时派出总督、巡抚,随时干预地方。

      明朝真正骇人听闻的制度创新是废宰相。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案为借口,废除了中书省,也就永远废除了宰相职位,使得帝、相权力制衡中的一极从此消失。皇帝兼任宰相,设立内阁为秘书处,亲自统领政府各部院,这是明朝的一大奇观。但是皇帝未必就是宰相人才。从成祖以后,明朝诸代皇帝多无力胜任宰相职能。而制度的荒谬造成皇帝和整个文官集团的尖锐矛盾,皇帝为此屡屡怠工,数年不朝竟成家常便饭。明朝斩杀大臣数量为史上各朝之最。由此,尽管代价是如此的沉重,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相统一的政治体制最终还是建立起来,从此,“飞龙在天”了。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看.老大今天没上班儿?
        • 农闲
          • Nr 6. please
    • 我觉得人类社会中实际上所有民主都是手段,而专制才是目的。
    • 《圣经》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相互之间都是互爱的兄弟姐妹,而不是互相争斗的魔鬼;这些观点直接冲击专制,也鼓舞艰辛困苦中的小百姓。
    • 《圣经》第二伟大的地方在于: 财富属于上帝,人们只有管理财富的权力,而不可能拥有财富。这将富人对社会的义务表现得淋漓尽致。
      • 《圣经》是上帝专制下的人类的民主
    •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六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满清立朝以后,在明朝政治集权与专制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一大步,把中国集权与专制的政治制度推倒了顶峰。

      清朝的特殊性与蒙元相同,都是以落后的小民族入主中原。因此压制地方势力、汉人势力,被列为维护统治的当务之急。满清的地方政府,在县、府、道、和行省三司使之上,又将总督、巡抚衙门由临时机构转设为常任机构,叠梁架椽,以县、府、道、省、都抚构成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也是最无效率的地方权力结构,以期其不能与朝廷相抗衡。

      清庭进入紫禁城,承袭了明朝中央政府的结构,同时不再设立宰相一职。所不同的是,明帝自任宰相,而清帝则只是皇帝,中央政府中就连宰相的影子也不见了。看起来这些似乎没有差异,似乎很难理解,但是如果我这样说,可能就会显得清楚一些:明帝亲自领导中央政府各部院并通过部院指导地方行政;清帝则以一人领导全国,中央政府各部院完全沦为皇帝私人的秘书或办事机构。天下从此不再有“公器”。再进一步说,明帝领导中央政府,其行政须遵守既定的基本的程序规则,具有程序合法性;清帝则全凭一人喜恶,政令惟出一人,全无程序规则。清朝政令权在皇帝,由皇帝本人或指定人拟就发布。清庭的政令方式有“廷寄”一项,即皇帝政令以密封方式直达基层,其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院不得预闻,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到县官。所以,清朝的政治体制全无章法,一切系于皇帝一身。独裁专制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无以复加。

      清代的政治制度将集权与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已经无路可走。所以,当面临新的西方文明和觉醒了的中国人们的共同冲击,清王朝就轰然倒塌了。随着清王朝的灭亡,经由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集权与专制制度这个庞然怪物,终于“亢龙有悔”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走不动了,嘘!
        • 满清之后, 还是专制呀. 再走走吧
          • 过几天吧。不想连累这个帖
      • 你又一次用生动的历史事例告诫我们:物极必反。
        • 我汗颜
      • 讲了古,也论下今呀。
        • 过几天吧。不想连累这个帖
      • 精彩啊! 5000年历史写得这么浅显明白, 脉络分明. 再往前走两步吧.
      • 老大就是老大 by the way, trick or treat?
      • 老大这一下子把几千年的专制扒了个精光。。。佩服
      • 谬也。中国的专制到现在还没有完。接着写 凭栏野思 · 走向专制 · 七……
        • 亢龙有悔 2 1
    • 这串帖子好像是领了津贴写的。
      • 有着等好事?
    • 让你连载,你怎么几乎一锅端上来了?我吃的了吗我?我周末慢慢咀嚼吧。
    • 上下五千年,一挥而就。 等周末细读了。
    • 赞!从封土建邦到集权专制,数千年的中国社会政体的延革在寥寥几篇中落笔,而且脉络如此清晰,调馀的历史功底由此可略见一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