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Pollini - Abbado) Beethoven 4 Piano Concerto [1-1]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国作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国作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一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在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他有一架不听话的熬汽车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汉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负为灵魂比巴哈的还伟大呢?但是说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那可没有一点问题。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常常并不愿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毛头小伙子们现在一提起切分音就好像是一种音乐节奏成为最强而有力的新方法;但是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听过的任何黑人的集体狂欢都不会像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最后的乐章那样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溶化在缠绵悱恻的境界里,而后突然以铜号的猛烈声音吹向他们,带着嘲讽似的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真傻。除了贝多芬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而疯劲上来之后,他总有意不去管住自己,于是也就成为管不住的了。

    这样奔腾澎湃,这种有意义的散乱文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 --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他是造成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他不认任何人为师,他同行里的先辈莫扎特从小起就是梳洗干净,穿着华丽,在王公贵族面举止大方的。莫扎特小时候曾为了彭巴杜夫人发脾气说:“这个女人是谁,也不来亲亲我,连皇后都亲我呢。”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莫扎特天性文雅,与当时的传统和社会很合拍,但也有灵魂的孤独,莫扎特和格鲁克之文雅就犹如路易十四 宫廷之文雅,海顿之文雅就犹如他同时代的最有教养的乡绅之雅。和他们比起来,从社会地位上说贝多芬就是个不羁的艺术家,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海顿从不知道什么是嫉妒,曾称呼比他年轻的莫扎特是史以 来最伟大的作曲家,可他就是吃不消贝多芬。莫扎特是更有远见的,他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有一天他是要出名的。”但是即使莫扎特活得长些,这两个人恐也难以相处下去,贝多芬对莫扎特有 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莫扎特在他的音乐中给贵族中的浪子唐璜加上了一圈迷人的圣光,然后像一个天生的戏剧家那样运用道德的灵活性又回过来给莎拉斯特罗加上了神人的光辉,给他口中的歌词谱上了前所未有的就是出自上帝口中都不会显得不相称的乐调。

    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他仍然认为莫扎特是大师中的大师(这不是一顶空洞的高帽子,它的 的确确就是说莫扎特是个为作曲家们欣赏的作曲家,而远远不是流行作曲家);可是他是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而贝多芬却是个穿散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同样地海顿也是穿传统制服的侍从。在贝多芬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划分开了18世纪和19世纪。但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可不如海顿,因为他把道德当儿戏,用迷人的音乐把罪恶谱成了像德行那样奇妙。如同每一个真正激进 共和主义者都具有的,贝多芬身上的清教徒性格使他反对莫扎特,固然莫扎特曾向他启示了19世纪音乐的各种创新的可能。因此贝多芬上溯到汉德尔,一位和贝多芬同样掘强的老单身汉,把他作为英雄,汉德尔瞧不上莫扎特崇拜的英雄格鲁克,虽然在汉德尔的《弥赛亚》里的田园乐是极为接近格鲁克在他的歌剧《奥菲阿》的那些向我们展示出天堂的原野的各个场面的。

    因为有了无线电广播,成百万对音乐不接触不多的人在他百年祭的今年将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充满着照例不加选择地加在音乐家身上的颂 扬话的成百篇的纪念文章将使人们抱有通常少有的期望。像贝多芬同时代的人一样,虽然他们可以懂得格鲁克、海顿和莫扎特,但从贝多芬那里得到的不但是一种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音乐,而且有时候简直听不出是音乐的由管弦乐器发出来的杂乱音响。要解释这也不难,18世纪的音乐都是舞蹈音乐。舞蹈是由动作起来令人愉快的由声音组成的对称的样式。因此这些乐式虽然起初不过是像棋盘那样简单,但被展开了,复杂化了,用和声丰富起来了,最后变得类似波斯地毯,而设计像波斯地毯那种乐式的作曲家也就不再期望人们跟着这种音乐跳舞了。要有神巫 打旋子的本领才能跟着莫扎特的交响乐跳舞。有一回我还真请了两位训练有素的青年舞蹈家跟着莫扎特的一阕前奏曲跳了一次 ,结果差点没把他们累垮了。就是音乐上原来使用的有关舞蹈的名词也慢慢地不用了,人们不再使用包括萨拉班德舞,巴万宫廷舞,加伏特舞和快步舞等等在内的组曲形式,而把自己音乐创作表现为 奏鸣曲和交响乐,里面所包含的各部分也干脆叫做乐章,每一章都用意大利文记上速度,加快板、柔板、谐谑曲板、急板等等。但是任何时候,从巴哈的序曲到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音乐总呈现了一种对称的音响样式给我们以一舞蹈的乐趣来作为乐曲的形式和基础。

    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能去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张波斯地毯或者 听一曲巴哈的序曲,但乐趣只止于此;可是你听了《唐璜》前奏曲之后不可能不发生一种复杂的心情,它使你心理有准备去面对将淹没那种精致但又是魔鬼式的欢乐的一场可怖的末日悲剧。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时你觉得那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一样,都是狂欢的音乐:它用响亮的鼓声奏出如醉如狂的旋律,从头到尾又交织着一开始就有的具有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的乐调,因之更更加沁人心脾。 莫扎特的这一乐章又自始自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但是贝多芬所做到了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人的伟大不得不把当做一个疯人,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 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特点)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观上的 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 ;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干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贝里奥滋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独自一人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爵士乐,附带说一句,就是贝多芬化了的老式跳舞乐队),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周珏良 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Pollini - Abbado) Beethoven 4 Piano Concerto [1-1]
      • 继续忽悠,你们砸啊。最美丽的钢琴协奏曲 --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最美丽的钢琴协奏曲 --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是爱乐者们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体裁之一。多年中,可以说听遍听熟了所有古典浪漫派的这类作品,至今还有几部仍然属於我常听的“保留”曲目之中。其中之一便是贝多芬这部《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德国上世纪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肯普夫曾说贝多芬这部作品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美丽的”。这与我的感觉完全相同。曾经无比热爱并在爱乐生活中留下印记的“皇帝”协奏曲在心中的地位,似乎已经被这部作品所取代。。。 

          作品的第一乐章以钢琴奏出的一个轻柔的和弦开始,并由钢琴独奏引出乐章第一主题。协奏曲由独奏乐器,而非管弦乐队开始并引出主要主题,在协奏曲创作上也是个创新。在此之前的协奏曲,都是以乐队开始,呈现主题。莫扎特在他的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中,钢琴在乐队开始奏出的主题上突然进入,已有了离开传统的先兆,但在他所有后来的协奏曲中,都维持了由乐队呈示完整主题的传统形式。这个钢琴引出并由乐队重复的第一主题轻柔而温暖,沁人肺腑。之后由乐队引出的第二主题则优美如歌,非常富有歌唱性。整个乐章是如天堂般的美丽,时而是第一主题的轻缓温柔的诉说,时而是第二主题优雅的歌唱…… 

          非常短小的第二乐章,却被认为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精致的一个乐章之一。独奏钢琴和乐队的对答,如抗争的两方,机智而激烈。很多人将这个乐章与希腊神话中奥尔菲斯(Orpheus)进入阴间要将死去的爱妻重新带回人间的故事相联。奥尔菲斯的妻子,美女尤丽狄西(Eurydice)死于蛇咬。他痛不欲生,决定冒生命危险进入阴间,要将爱妻带回人间。奥尔菲斯以自己的音乐天赋迷住在环绕地狱的冥河中摆渡的凯雷神(Charon)和守卫冥府的三个头的狗(Cerberus),得以进入阴间冥府。甚至阴间的鬼魂都被奥尔菲斯的歌声所感动。主宰阴间的冥王哈得斯答应了他要将爱妻带出阴间的请求,但有个条件:在完全离开阴间冥府进入人间之前,奥尔菲斯决不能回头看尤丽狄西。然而,就在要进入地面人间前,思念爱妻心切的奥尔菲斯在一丝光线中瞄了尤丽狄西一眼,致使她又变成鬼魂并回到阴间。 

          有音乐学者认为,贝多芬在这个乐章中,以钢琴代表奥尔菲斯,乐队代表冥府的守卫。乐章由乐队威严的齐奏开始,钢琴从哀求开始逐渐增强,而乐队的音乐则由强悍开始逐渐衰退,表征最后奥尔菲斯感动冥府的守卫进入阴间。这个美丽的故事配上这段动人的音乐,无论是否与贝多芬在创作此曲时的意念相符,都是非常贴切的,让人感动。 

          回旋曲的终曲乐章,充满喜悦,发自心灵深处的喜悦。回旋曲主题听上去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这个乐章中,喜悦的情感抒发得如此自发而透彻,如此的动人而真切,我很难举出另一部作品与之匹敌。每当听到这个乐章,我就深深感到,原来喜悦可以和悲戚一样动人心魂。 

          我国名音乐学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鑫珊在他满怀激情写下的《贝多芬之魂》这部书中,描述了他刚从文革被下放去放羊的生活解放回到北京之后,偶然听到这部作品时的感动。“有一回我走过干面胡同,突然听到从一个窗口飘来了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那热情洋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质的音响……。我久久地伫立在窗下,当传出最后乐章的时候,我哭了,眼泪和心泪一块流,流在心底,点点滴滴不能自止”。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Pollini - Abbado) Beethoven 4 Piano Concerto [1-2]
    • (Pollini - Abbado) Beethoven 4 Piano Concerto [2]
      • 一篇音乐文章里认为,这是贝多芬(中期)划时代的作品,因为从这里开始,贝多芬知道了并不是大喊大叫才显得有力量,轻言细语的诉说也能带来力量,这章就是例子;
        • 在那之前贝多芬也没有怎么喊吧? 喊得最大, 著名的<命运>是这之后的作品. Piano Concerto No.4, Opus 58, Symphony No.5, Opus 67.
          • 用英文精确一些。。
            ........Beethoven's Fourth Concerto stems not only from the fecund period during which he was working on the Fourth Symphony, Fidelio and the "Rasoumovshy" quartets, but it also reveals him on a new and higherplateau of his art. It is one of his first great examples of pure music that makes its appeal without fanfare or bombast, but speaks in quiet and intimate accents to the listener's heart....

            Richard mohr << A great collaboation>> Cliburn/Reiner play beethoven concerto no.4
            • first GREAT example, maybe. Not the FIRST example by any means, think about Opus 18!
            •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开玩笑说过:音乐会节目单和唱片合里的解释大部分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后写的。;)
      • 另一文章认为,这章就是讲的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的故事;钢琴就代表了女扮男装去监狱救丈夫的"费德里奥", 乐队代表了一切“阻力“;从该乐章可听到,"费德里奥"一步一步从容向前,这些“阻力“在"费德里奥"的感召下,一步一步退让;。。。
        贝多芬在这里向我们展示温柔的力量, 和谐的力量;----这就是贝多芬精神;
        • 这不是乱批《费德里奥》吗? Leonora 明明是拿着手枪去排除阻力的.
          • 贝多芬还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不彻底革命者,还是等到首相来到了监狱,莱奥诺拉向首相诉说冤情,坏人得到严惩; 他的歌剧还是讲的要和谐不要革命;
            • 1. Fidelio与你上面说的温柔排除阻力没有太大关系; 2. 贝多芬讲和谐的不是Fidelio, 是欢乐颂. 3. 在写完歌唱和谐的欢乐颂以后, 贝多芬又写了不和谐的大赋格.
              • 4 。贝多芬写了不和谐的大赋格后又写了不但和谐还垂下拳头的弦乐四重奏op.133; 在后面可就没写什么了。。。
                • 你说的是op. 135吧? 那是被死神给和谐了, 只有死才能带来和谐, 就像瓦格纳的Tristan and Isolde一样, 多具有古希腊的悲剧色彩啊!
                  • 所以原文认为愤青造就贝多芬是片面的,分析也是缺乏深度的;都不知怎么浪得贝尔文学奖获的。
                    • 都不知道你是如何把结论(他的,还有你自己的)给推出来的.
                      • 如果他的行文有逻辑性,中心思想难道不是说贝多芬就是个特立独行的愤青?“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 乐式本身作为目的”难道不是“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
                        • "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是准确的. 但愤青是你强加的. 中文往往会夸大其词, 这段原文作为中心思想更合适:
                          贝多芬的音乐是"a temple of the most turbulent spirit that ever found expression in pure sound." "It was this turbulence, this deliberate disorder, this mockery, this reckless and triumphant disregard of conventional manners, that set Beethoven apart."

                          至于Bernard Shaw 为何得Nobel Prize, 你可以看看Nobel Committeee 的 citation
                          • 看看,他不评论音乐,专心写他的东西,排他的话剧,就得奖了;早说了,他评论音乐不行,早年靠这个露露脸还行。 :-))
    • (Pollini - Abbado) Beethoven 4 Piano Concerto [3]
    • 好文!可惜现在已不是贝多芬的时代了,已经没有多少人对古希腊的悲剧感兴趣了, 因此贝多芬表达内心矛盾的音乐价值也就不象以前那样被珍视,出于同样的原因,莎比亚的戏剧也被认为是过于戏剧化。
      相反,唯美的巴罗克音乐变得很风行,游戏人生的莫扎特歌剧变成了弗洛伊德似的心理悲/喜剧,伯拉姆斯的交响乐也因为充满室内乐气质而变得大受欢迎。。。。。。
    • 还好,估计写该文时(1927?)还没盛行摇滚,要不他会顺便说一句,摇滚就是贝多芬化的艺术歌曲了;中心思想是不是说贝多芬就是个特立独行的愤青?“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 乐式本身作为目的”是不是“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
      • 当然不是,第九交响曲的严密结构,大赋格的创新,锤子奏鸣曲的外延,这些都是贝多芬超逾愤青的例证。唉, 这年头, 愤青成贬义词,中庸成褒义词, 什么世道!
        • 时过境迁,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中庸没什么不好, 只会愤青也不会增加音乐价值;在今天看来,波斯地毯似的巴哈,并不像原文说的那么没头脑;
          • 共建和谐社会只是粉饰太平而已,所谓和谐就是别闹事,老婆孩子热炕头。。。。。。
            • 难道社会不该和谐, 就该闹事?
              • 什么时候有过和谐?最追求和谐的宗教往往给人带来的是最大的不和谐 (看看中东)。
                • 先回到音乐上来,不然又拖到时政去了;。。。
                  • 从音乐上讲:崇尚贝多芬精神的人越来越少了。
                    • #4099432@0
                      • #4099450
    • 谢谢皮爷提供反面教材当靶子,还提供了反驳的例证; 奖励CD一张;
      • #4099450
      • 多谢夏老师。我们乡下人星期四进城看戏,贴出来复习一下,我不客气,就要你那张勃拉姆斯5重奏。舍不舍得?如果不舍的,用这张跟你换?
        • 好吧,下次想办法带给你;虽然有点舍不得, 但我的CD,LP多得听不完。
          • 多谢夏老,我宣布叛变投敌,当叛徒了。
            • 这叫弃暗投明,回到正义一方。
            • 这么快就叛变了? 我保留收回奖品的权利。。。
              • 看过敌营十八年?
                • 这么快就叛变了? 我保留收回奖品的权利。。。 ( 皮耶再掂量掂量谁的奖品重?)
                  • 这样不好,搞恶性竞争,我们都会破产的。:)
              • 我最近反复听勃交1234,勃和贝确实有差距,我一直在思考勃的音乐哲学根基在哪里?好像看不到一个比较好的落脚点。
              • 另一个思考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是否就是一个好的idea?
    • Abbado这个情绪化的意大利佬,指挥的完全没有激情,还不如呆板的卡拉扬有激情,德国作品还是由德国人指挥最好,同样,意大利歌剧还是由托斯卡尼尼指挥最好。
      • 推荐一部托斯卡尼尼指挥意大利歌剧的录音?
    • Good cynicism = accurate ob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