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8-10)zhu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8-10)红墙

  (八)工作:上下左右关系     

  找工作的人都有体会,有老板的推荐信,就好象背后有城墙似的,求职的底气就足.然而,许多想找工作的人都没有底气,他们说:不是与老板吵翻了,还不想换工作呢!

  千万不必那么大声.

  我自己跟总共的六个美国老板中的三个吵过架,检讨起来,我自己总有一半的不对.幸好三次架大都因了一个原因:我执意离开.幸好三个与我吵架的老板中,两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不仅与我大吵过,他们还是我最坚定的推荐人.没有他们,我可以找到工作,但不太可能拿到最好的工作OFFER,尤其不能在六七个工作中挑来拣去,让人一等半年.

  为此,我一向认为我是有傻福的人,生有贵人相助.

  别跟老板尤其是顶头上司怄气.去上班前,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什么上司的愚蠢问题,愚蠢行动啦,什么上司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实事求是啦.没有的事,如果上司愚蠢,那是你愚蠢地选择了老板.如果上司不公平,那么你是他的下级,本身就不公平,那有什么公平而言?

  有了问题,我向来认为"一个巴掌啪不响",各打五十大板.

  有位朋友,抱怨老板说他总是怎么坏怎么坏最后还用上了性骚扰.她在他手下工作了近二年,时有龃龉.我们是知道的.我委婉地说:是不是从她自己那里找点可以改变的东西来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谁知她怒骂我一通,说我向着她老板.我与她老板实属八竿子打不着的那一类,不是因了她,我连她老板是否在这个地球上存在都难说,我为什么向着他?

  一天休假在家,有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被解雇了.那时候,几乎没耳闻过解雇这词,听了这个消息,我们都为他唏嘘不已.然而他在老板手下工作了三年,憋屈了三年,最后让他的老板找个理由把他解雇,是不是他也有点问题?

  所以,不要嫌弃抱怨上司.

  人生来不一样不平等是铁打的实事.有人性急脾气大,有气和办事慢吞吞.有人聪明觉得天下无敌,有人谦卑总说对对对.如果你碰上对眼对脾性的老板,那真是你的福气.如果没有碰上,那是常规.所以,在工作中,怎样与人相处就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这不仅关系到你目前的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还将涉及你下个工作钱的多少.

  如果你的老板很聪明(SHARP)很拼命,那你跟他相处之道,只有多干活多出活,别无选择你若无法跟上老板的快节奏,那你只好早日另攀他枝.不要等到老板一脸阶级斗争相来找你谈话.

  如果老板十分随和,就是不出成果,根本没你能干,你或者老老实实多陪他聊天,时不时拿点东西让他向上汇报,等他那天开恩把你提拔上去.说不定你这辈子就是等的这种老板呢.老婆老公看你一天到晚晃晃悠悠就能把老板唬得溜溜转,不知多高兴.要是你上进心很强,不愿陪上司浪费宝贵的革命青春,那就悄悄地时刻准备着,选好老板开溜.

  我个人认为:两口子在家里沟通那么多,还要吵架.在外面,大家做道貌岸然样,架不明吵了,但沟通也少了.没有完美的老板上司,也没有无缺的下属员工.余下的就是交流交流再交流,沟通沟通再沟通了.

  什么叫事在人为呢.

  这里要说明的是:吵架和争论不是一回事.该争的争,不该吵的不吵.关于平静的争论和激烈的吵架,我们无须多言.然而,争论到了拍桌叫喊的地步,两者的区别就有些模糊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争吵过后,不记前嫌者该是属于"争"而完全伤了和气以至怀恨在心就是"吵"了.到了不是为了观点而是为了出气的你来我往,结果也就不说自明了.

  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也许与老板吵架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无法与老板讲通.有位朋友说,他上班几个月总共没有与老板说上几句话.他说:说什么?没话说.

  也许是没话说,但到了有事谈的时候,就难了.

  顶头上司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明确了,他关系到你的提职你的加薪你现在这个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关系到你下一个工作的成败和薪水高低.所以,答应了进人家的公司,进人家的手下,就给人家一张笑脸吧,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除了顶头上司外,所有的同事都是不可忽略的.中国人有句话叫: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美国叫"集体合作"(TEAMWORK).公司雇人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谈及"集体合作".不是TEAMPLAYER,别想得到工作.

  想想看,不无道理.当今技术的发展使得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会使成功的路变得很长.

  不要以为美国是个彻头彻尾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成比尔盖茨.在美国的企业中,集体主义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的.

  我们的总裁在年会上的发言道:公司能有今天,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成绩.到了今天,"集体"更是我们成功的可靠保障.

  也许应该这么说:美国企业喜欢会为人处世的英雄个人.

  如果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立身之本的本.如果不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否则在这样快速转变的土地上连目前的工作也难说保得住.本事是身体,而为人处世的技巧就是两个翅膀,带你飞翔.


  (九)工作:脚下的路在何方
                

  象许多留学生一样,当初踏上美国这片土地时的奋斗目标就是呆下来混下去.所以,拼命拿学位拼命找工作.然而一旦工作到手,有着好的医疗保险,有着好的退休金保证,有着可以养家糊口的一份薪水,余下的好像就是提薪提职了.每年3%到5%的提薪,三到五年一次提职.朝九晚五,时时加加,偶尔旷旷工.恍惚之间,又回到国内的单位.

  时间飞逝而去,弹指一挥,八年抗战就结束了.

  回头想想,当初为什么拼命走出中国?是为了在异国他乡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还是为了千山万水之外的退休养老?

  我认认真真地在实验台前干我的实验,一干六年有余.要不是公司来这么一下子,强迫我面对现实,我还真不知认真到"何夕何年".

  说句实话,这次找工作还算顺利.苦闷的是:在我这个水平上,我走到了尽头.也就是说,在从新手到熟练工的过程中,前面比较容易,薪水的提升也快.到一定阶段,提升的速度就会大减.比如说,初出校门的程序员,起薪四万.他两年之内会跳到七万,另外两年可能跳到十万,被称为高级程序员(Senior Programmer).然而,此后的提升则难得多,一般是年增率而已.每个公司年增率不同,从0%到7%不等,大都不超过5个百分点.

  我想许多早年来的留学生都有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在美国企业中打工打上六七八九年,开始求职找工后来加薪提职都到了一个段落,下面是什么?

  朝九晚五平淡的职员生活?是否真的甘心?

  我们公司的R&D(研究与发展部)从1990年开始有中国大陆留学生,到我进去时已有二三十个,小具规模.大家时不时聚一聚,玩一玩,我们戏称"大陆工会组织".

  现在,第一位到公司作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的,拿了工商管理硕士,跳到另家生物公司当小经理去了.第二位到公司来的助理研究员早进了法学院学法律,已经成了一家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有一对夫妻双双考过医学资格考试,双双去做了住院医.

  我有一些朋友就下了"海",去开辟自己的事业天地去了.他们可能成为新一批"曼哈顿的女人"或"在纽约的北京人"这里按下不表.

  也有一部分朋友上了"网",英特耐上的中文网.有写的有说的,有技术好的一个一个地建坛设点.与中文有关的网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大数量上是一些老留学生的贡献(没有统计数据).

  有位朋友来美十五年,在一家公司已经呆了七年以上,觉得日子腻歪,正好女儿也到了上学年龄,于是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中文学校.跟延安时期的抗大差不离,真可谓一清二白,没有资金,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三年来,我看着他们怎么努力找老师,怎么努力五分一毛地捐钱.怎么一页一课地复印教材.我问他:什么动机?

  他说:就想着做点事吧.

  他在选修一些企业管理课,公司里也是一步一步地向上走.

  人不一样,想得不一样,行动起来也不一样.有一点就是不要抱怨公司里埋没了你的才智才华.路是在你的脚下的,走不走由你,不是由别人.

  我的大学同学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我问他们打算留在美国吗.他们说想.我说:那就趁你们在学校里,赶紧选修一些计算机课程吧.二年后,出来找份生物信息计算方面的工作,根本就不比担心J1签证了.

  每一份目前的工作都是补充给养的旅店.我很羡慕欣赏我的那几个早期同事.当初他们开始实行半工半读时,我也想过.三四年过去,人家新学位在手,新工作在手.薪水都是十几万的.岂是一个"福气"了得!人家没有让巴掌山挡住双眼,人家是站得高看得远嘛.更重要的是人家想到做到行动第一.

  我们公司里一位副总裁,十四前也就是初级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1).当年同他一个实验台上的中国人现在不过升到副研究员(AS).待遇上差了十倍不止.副总裁到我们分部讲话时,我们开那中国人的玩笑:不去叙一叙旧?

  握手言欢,感觉不同.

  有位朋友的老公,91年来美,读个电机工程硕士,就去找工作.半年一换,三四年间年薪就到了十万.我问我朋友,她老公什么本事?她说:不知道啊.就知道老公老是抱着计算机杂志看,看了新东西就折腾折腾,然后就会了.然后就去找工作了.那样年轻的他每每被委以重任.她说:好象没有难倒他的问题.

  其实我想说的也就这么多了:拿了学位时,好像找到工作是唯一的要求.然而,工作三五年后,一切成了惯例.总有些不满足已经到手的薪水,总眼红人家的钞票比自己的多,人家的位置比自己的高.这时候,应该想一想自己何去何从.

  在公司工作,大都有"再教育补贴".这里的再教育当然不是上山下乡练红心.再教育可以是专业上继续进修,只有学士学位的可以业余拿个硕士学位.更多的可以转行拿个其他专业的学位.如学生物的去学计算机专业.学教育专业的去拿个企业管理学位.几年下来,公司出钱让你个人级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说,路在脚下.这是美国很大的优点.把自己武装好了,可以在就业市场上拳打脚踢.关键是:路在脚下,想好了就走.就象横路敬二说的:不要老是朝两边看.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成事在天的天,至少我们可以把握谋事在人的人.


  (十)结言:有心栽花无意插柳      

                 
  初到美国,我听到谁谁有工作,眼睛就瞪圆,嘴里有意无意地轻发一个"啊"字,觉得人家特了不起.自己是来上学的,好象学校与社会中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闭眼想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份工作在手!因为有了工作,就相当于有了绿卡.有了绿卡,就证明飘洋过海的成功.初初踏上这片迷人的土地时,唯一的想法不就是这样的成功吗?

  后来工作在手,身份改变,想法也变了.

  在美国,金钱才是成功的象征.

  从前,美国的财富是家族型的,祖父拼了一辈子到小康,父亲拼了一辈子到中康,他也拼一辈子到大康.他的子子孙孙就高枕无忧地成花花公子了.暴发户是有的,但不大,成不了气候.

  现在的美国,有"WAL-MART"的山姆大叔经自己三十年努力成功的,有比尔盖茨十几年奋斗成了神的,也有YAHOO的年青老板几年功夫就成千万富翁的.尤其YAHOO,可以说是一夜巨富:股票上市前后.真可被称为"暴发户".只是如今的暴发户实在多,尤其湾区,已经成了一种大家追求和欣赏的时尚.

  人比人气死人不是.人家的成功有许多因素,有一条是争不来夺不去的因素:运气.没这佐料端不出成功的菜.这里不细讲.

  还是去为别人干活.

  到我们公司,得知身边一天到晚忙碌干活的小助理也是百万富婆,不是嫁人嫁的,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八年的结果.才了解到想致富也可以不扯大旗立中央.象微软公司里,不说一揪一把的百万男女,也是两揪半把.与公司同时成长,抓紧公司的OPTION(限期股票).如果公司老板成大功,成亿万富翁,你则可以小发一笔.传说经营电子网络的CISCO有位扫地工,因当时公司没有太多现金,故以股票支薪.谁知七八年后,扫地工成了百万富翁,堪称佳话.

  无独有偶,我所在的生物技术公司,也有这么一位越南难民,在公司里十分不起眼,不过打扫杂物倒倒垃圾什么的.因为同一肤色,我们碰上总是点点头,笑一笑,也算关系融洽.有几天不见,问同事.同事说:与老板赌气,辞职不干了.

  有气魄!

  同事笑了:不对,是有钱.知道他家的房子吧,上百万的.

  我的嘴有点合不上.什么叫人不可相貌呢.

  这种致富法,只能是找工作找到还没发起来又有很大希望发起来的小公司.有位朋友刚刚接收了一份工作OFFER.他是第一位真正的工作人员.公司还没有开张,地址还没有定下.他必须先到某大学的某个实验室里上班三个月.我们一听,赶紧为他庆贺:有朝一日,发了大财,千万别忘了同甘共苦的我们.

  他皮笑肉不笑:看运气!

  我的朋友冲一家前途无量的小公司而去,手头OPTION几万.现在正和二十位同事一道另找工作.

  美国的公司如同蓠蓠原上草或牛毛一般.每年倒闭的公司与新开张的公司都是数不胜数.都说:成立个公司并不难,难的是让华尔街喜欢.你进的公司能否成为第二个微软,第二个DELL,第二个CISCO,是你在美国企业中发家致富的关键.

  跟股票一样,期望回报率高的公司,风险也大.

  一般说来,美国的大公司大都以稳定,良好福利和高薪号召新雇员.而小公司薪水较低,波动较大稳定性小,但股票多可能致富的机会大.不过,就当今的经济状况而言,大公司的稳定也只是相对的.前几个星期,名列世界第一的英国制药公司GLAXOWELL和另家公司差点儿合并.而康派克则一口气买下了数据设备.对公司来说,名如磐石,但对下面几万员工,则是命运未卜的转换.

  我们经理离职前讲过他和朋友的故事:

  十五年前,经理和他的朋友在法国做完博士后回美国找工作,朋友说:我要找家大公司,稳定福利好.经理说: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想找个小公司奋斗一番,管它稳不稳.

  结果经理的朋友进了大公司.二年后,公司调整,把一个分部全部取消.朋友换到另外一家大公司,二年后其公司与一家公司合并,他成了另家公司的职员.而四年后,又被公司裁员不得不转到别家.名曰:四易其主.

  我的经理进了我们公司,当时不过百儿八十人的小公司,几次山穷水尽最终总是柳暗花明.结果他一呆十五年,现在腰缠上千百万.

  他们两位碰面时,很感叹:一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一个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一个是无意插柳柳成阴.这是不是命呢.

  也许吧.要找一家工作轻松,老板和善,薪水高,福利好,又能稳定如磐石没有紧缩解雇合并,也能股票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让我们四十岁就可以退休养老的公司,实在是难于上月亮.不过,事在人为,日子不就在我们前天想出国昨天想学位今天想工作明天想发财中流水似的走掉了吗?

  只愿你我都心想事成!

  1998.2.8-4.10

  于科州落基山下




??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美国话题 / 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 (1-3)zhu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
    (1-3)红墙

         
    (一) 前言:成者为王败者寇
      我写这个题目,不是表白自己有资格写这样大标题.我只是希望有人看.我这次既不是写故事,象"三生有恨"或"心事随风"什么的,也不是写随笔,把老爸老妈弟弟妹妹男朋友女朋友都扯上来.想起来要写这么个东东,是因为近来找工作找的天昏地暗,所以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感要发,有气要出.

      想记下我所知道的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怎么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怎么为下一个工作做准备.我写的东西那怕是一面之辞,那怕是瞎子摸象,至少我感我想是许多面的一面,是美国企业这头大象中某点皮毛.最大的希望就是读者能从中看到一点两点共鸣的东西.

      因为生存的首要问题就是找一个立身的企业,所以求职是本文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得到一份工作不是终点!这个概念比较新却是新的至理名言.五六十年前,有一份工作就可以养老送终了,跳槽是很不得人心的行动.如今每两年换一份工作不仅不被指责反而被"暗地里"鼓励,也就是说不换工作很难长薪水.这算是时代的要求吧.

      看到一则笛百特(DILBERT)漫画故事,转译如下:

      Dilbert对老板说:我要加薪.

      老板回答:没门儿!今年没有你的加薪预算.

      Dilbert立刻说:那好,再见吧.我已经得到另一家的OFFER.给我加薪15%.

      老板立刻回答:回来!我给你加薪20%.

      Dilbert问:不是没有预算吗?

      老板回答:这是秘密.告诉你吧,这笔钱专门用来给那些花时间出去面试的人加薪用的...

      当然了,舆论说了,这并非笛百特和我们的过错.如今的美国人在他们的工作年龄里平均被解雇三次.据说,今后的日子里,被解雇的次数将继续增高.所以说,求职将是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重要部分.

      但我写的不是所谓的求职大全,因为实在是不大不全.

      我不具备写"求职大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我不是职业介绍人也不是职业"好颇"(HOPPER).我其实不比许多人有经验也不象很多人那么成功.但比起许多有经验很成功的中国新移民,我爱说爱写.我的动机只是想写下我自己和一些朋友们的求职经历经验以及他们和我的一些感觉感想.我想,无论对错写出来总是一个参考系,就算是抛砖抛瓦吧.

      要说的是在求职找工作的问题上,没有对错,只有"成者为王败者寇".找到了一个你想要的工作,说明你成功了.说明你几乎事事都做得对,每句话都说得好.你说:不对,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那是你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果你求职失败了,对不起,不说你每一个环节都没做好,至少一步有错.你说:不对不对,他们说了不是我的错.那是你的自我安慰.衡量你求职技术的唯一标准是成败.

      求职找工作实质上是一个推销过程.你把自己明码暗码标价后出售(出卖太难听了).卖出去了,说明你推销有方.回家还想一想是否肯卖.卖不出去,回家检讨一下,是否推销方法有问题或者标价太高.

      我找工作前,还是做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先去书店查看了许多"求职大全"的书籍,大约二三十本的样子.翻翻而已,一本也没卖.只是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我遗漏的要点什么的.没有找过工作的看客,可以去翻翻看.免费的学习,不学白不学.其次是到图书馆,查找一些行当的背景材料.我主要查找了关于生物技术公司辞典,前一百名制药公司,没有上股市的小而新的生物技术公司等等.

      真正找工作前,不上英特网不行,至少我的这个行当我这个人不上英特网不行.我学到的东西在下面的几章里慢慢讲.这里就不罗嗦了.


    (二)准备:语言,学位和专业

      我到美国的第一次失败不是找工作,是转学.不是从一个特差的学校转到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斯坦佛耶鲁.只是从一个前五十名的学校转到一个前一百名的学校而已.拒绝信一来,我除了独吞一会子的眼泪之外,连句骂人的英文都不会说.

      那时,我刚到美国二个月,在学校里只会"嗨"和满脸真诚的微笑,因为没有语言交流的能力.虽然我是考了托福GRE出来的,但"听"和"说"极差.从中国申请学校不用面试,幸免于难.到了美国,人家学校就要面谈了.我后来想象人家给我谈的话如同皮球,我的大脑如同一面墙.皮球碰到墙当然就弹回去.这样的面试结果可想而知.

      然而三年后,当初坚决反对录取我的教授录用我做职员,职位和薪水都不错.最要紧的是他说:你是块材料,应该去读个博士.我泪眼模糊,却没胆量问他记不记得三年前的我是个什么样子.

      当然,问不问都不重要.关键是他的话还是皮球但我的脑子现在是湖水.皮球打来可以溅起些水花来.

      我有位朋友,为公司面试一个中国女孩.面试中间,主考人(HOST)有点疑惑了,问我的朋友:你说她是真傻还是语言能力,问她的话怎么如风吹过似的,没有反应?

      我听说了,哈哈笑.不能只说是虎落平阳.在人家的国度了讨生活,如果连人家的语言都不肯学好说好,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语言这东西不象别的,学到一定的程度即可,无须发音语法都去比英文教授或电台播音员.虽然人大了会比一两岁的小孩子笨得多,但动力和意志加一起,没有学不会的道理.英文好的,没问题.英文有困难的,还是想想以后求职找工作所要面临的难题.早做准备胜于临时抱佛脚.

      谈到学位和专业,两者是连在一起的.大多数的中国人到美国来都持有学生签证.而后来探亲的家属也这样那样地读了书拿个证书或学位.八九年前,最容易联系成的专业是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所以到美国任何一个大学的这几个系里走一走都是一小撮一大撮的龙的传人.接着计算机系和电机工程系后来者居上,一帮一帮的中国学生.现在再到校园里看,几乎每个系都有个把以上的中国老乡.这也是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例证.


    (三)专业

      不过,说到专业,就等于说了一半的工作.专业决定了求职的难易程度.学物理和数学的应该有所体会.一到毕业关头,脑袋就大,透过金光闪烁的博士学位就是看不到金光闪烁的就业前途.只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不可走极端.学物理的老有杨振宁李政道,学数学的老有陈省身,都是连你我这样的小人物也知道的大科学家.少壮派的留学生在这两个领域里拳打脚踢闹天下的也不少.一去开学术界的会议就知道了.这些人是"少数民族",按下不表.

      许多的留学生头顶数学或物理的博士帽,后来又去拿个计算机的硕士,就是为了进公司赚钱养家.这几年,转专业似乎很流行.不光学物理数学的说转就转不回头,就是学化学生物的,拿个博士硕士学位不去找工作,而再进计算机系读书的也日渐增多.说起来,当今走红的专业当然是计算机.就是不拿学位,听几门课,做几个程序,拿个什么PC证书,WINDOWS证书.找起工作来,就不很费劲.

      我的朋友中,有拿数学博士学位,找一阵子工作无望,又去拿个计算机硕士学位的.有拿了生物硕士学位又去拿个计算机硕士学位的.也有以化工硕士身份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去学校半工半读一年计算机专业的.结果都是以计算机的知识找到工作.还有的一批人,顶着各式学位的帽子就硬挺进大小计算机公司财经银行系统.据说,华尔街上很多的中国人都是各种理科博士.反正能拿理科博士的人脑子不会苯,学什么都快.

      以我家中四台计算机来举例,不难看出为什么计算机专业好找工作.生产个人机器的厂家要雇人,检修机器的也要雇.不说最花钱的不是硬件是软件了.微软能有今天当然归功于象你我这样"玩"机的人了.有我们的"用",才有无数人的"做".只要做出软件就能卖出,就有钱赚.更深刻一点,计算机不仅走进平常百姓家,还走进各个行当.当今流行于生物专业的一个新兴学科叫"生物信息(BIOINFORMATICS)",几年前听都没听说,现在红透<<科学>>(SCIENCE)广告栏上半个天.听说起薪就是六万以上,而且薪水增加速度快,非生物专业的职员可比.生物信息出道不长时间,现在又有了"药理信息(PHARMACHOINFORMATICS)".各大制药公司纷纷要人.说穿了,就是生物专业加上计算机知识,或药理专业加上计算机知识.这时候,工作经验也可有可无了,一出校门就可拿高薪.

      在校读书的学生大都认为求职找工作是毕业时候的事情,至少是毕业前半年的事情.前面不必操心费力.这是很大的误区.读书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赚一份好钱,不是为了读书而进学校.现在不想好,后来再想总有点"临阵磨枪"的仓促.我的朋友中许多都是悔不当初.毕了业,找不到工作,只好再回学校当一回老学生,不如当机立断,或转专业或两者兼顾,拿个辅修学位也是好的.

      学计算机专业或会计专业的人有个好处是搬家(RELOCATION)容易.是个地方就会有工作.这也是学位低的人的好处.这个好处在一家两个人都有学位都有份好工作时尤其显现出优越性.

      总起来说:博士找工作比硕士难.中国人到美国读书的几乎都进研究院.早先几年来的,没几个不读到博士的.现在的留学生年龄小多了,英文基础好,心眼儿也活络,到了美国,转学的转学,转专业的转专业,找工作的不到两年就找了工作,换了绿卡,比许多早到美国的更能冲锋陷阵.在我看来,美国就是为这样的人而存在的.信不信,随你.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4-7)zhu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4-7)红墙

           
        (四) 求职:简历是个人广告
                  
            
        个人简历(C.V.或RESUME)是你个人广告.别人买不买你的帐就从这里开始.简历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可口可乐""耐克"或"麦当劳"看出.问问他们的老板,每天花多少美金来做广告.

        正因为是个人广告,所以要重视要谨慎.不可漫天撒网.前几日读到一篇文章,说有的报纸广告没有公司名称,没有联系地址,只有一个传真号,让你把简历发过去.面对这种广告,最好三思而后行.说不定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公司用你的简历去干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

        也有人说,看了广告,要先给人打电话,然后发简历.此招一般不通.大多数的广告上都写明"请别打电话".如果知道人家招人,又有电话号码.打去了,接电话的是少数.当然了,能通上话,简历的作用就开始了.

        从国内就开始学写个人简历,到现在修修改改,样本已有几十种了.但要学的东西还是不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专栏,说不要把推荐人写在上,一定等人要再给.我觉得很对.有个朋友请她的导师做推荐人,导师也答应了.但几个面试下来,就发现导师并没有象她期望的那样说好话.导师也没有明目张胆地
      说坏话,不过多一些"哼哈"之声吧.言外之意,雇主自己发挥.这时候,想把导师撤下来已经晚矣.推荐人被列在简历的最后一部分早随简历发送出去了.

        即使导师老板合作,也留一手.没有雇主因为你简历上没有推荐人而不面试你.雇主若喜欢你的经验背景,一定会给你联系.这时候心中有了数,送上推荐人名单.回头给推荐人打个招呼,事情会好办的多.

        八九年前写简历会把自己的生日性别和个人爱好一一列入.现在要是再这么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这个世道什么都是发展变的,工作在变,家庭在变,人在变,简历也在变,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学写最新式的简历不是为了时髦而是一种求职需要.

        写简历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格式.诚实是根本,没有的东西不瞎吹.吹大了自己收拾不起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记得有位朋友把自己七八年前国内的工作经验一一列上,但根本记不得当时怎么做的.他想也许能侥幸过关.可电话一面试,他就汗流浃背了.

        怎样诚实地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和优点表现起来就成了一大学问.一般说来,人家看到你的简历就想面试你,你的简历一定错不了.

        对初出校门的留学生,个人简历事关第一份工作.对有许多工作经验的人,要想提职加薪攀别外的高枝儿,就得定期更新简历,不断添"油"加"醋".怎么写,各人有个人的高招.我喜欢到网上看人家的简历,觉得好就抓下来研究研究人家那里写得好,然后照葫芦画瓢,连窜带改加入自己的经历.这样十几次下来,就觉得自己的简历象个样子了.

        粗粗说来,新手要多写些东西在简历上,让简历不至于太单薄.比如说会的技术要单列一大项.而回头到工作经历时,再用其他词汇细节性地说一遍.而经验丰富的人就该突出重点,不应罗嗦.三页以上的简历并不讨好,除非你列上的是专利申请和科研文章.

        许多人用职业撰写人来帮助写简历.这样的撰写人当然要收费的.他们一般深知格式和拼写错误,但是否简历写出了你的长处,我报怀疑态度.我有个朋友,算得上聪明能干.前几个月,被公司解雇了.所以写简历找工作.公司请了人辅助他们再求职.我问她可学到什么新东西.她鼻子直翘:个鬼!

        我信她的话.谁会比你跟了解自己呢?职业简历撰写人懂很多东西,但他不一定懂得你!这一个独特的"你".我另外的一个朋友用撰写人,结果把他写得不错的简历改的一团糊涂.他电话打过去,指点半天,撰写人才明白,也承认我的朋友是对的.

        所以,我相信简历还是自己写好.多看别人的,多改自己的,一切都在把握中.写完让别人看也很重要,因为别人会看出你看不出的错误.虽说现在的文件编辑都有查看拼写错误的功能,但语法的小错,用错的字什么的还是常有的.比如说,我的老板就看出我的文章题目里少了一个字.十几篇文章,题目都贼长,我是没有耐心一一对照的.

        另外要说的是,以专业为"核心"来找工作,简历大都按年限资历排,一般从最近的工作讲到大学毕业前.每处做什么工作都要细细列出.但如果学了专业,做了几年事又想改换朝廷,比如从生物专业到市场研究,或从化学工程到软件编程,这时候再写上面的简历就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了.一般就以功能为主题,大
      谈一下你的成就,列在"能力概括(SUMMARYOFQUALIFICATIONS)"里面.把能够扯到新工作的芝麻大的小事也要一一列上.而工作经历只是时间和职称,一笔带过就行了.

        我有两份简历,一份是找我现在工作用的,另一份是为转行用的.转行简历还没有试验过,如果有人在这方面有高招,敬请赐教.


        (五) 求职:面试是眼对眼的推销

                          
        电话面试和真正的面试都是卖方与买方的直接接触,马虎不得.买卖成不成就这么一锤子.

        把简历寄出容易,有人一寄就是几十上百份.当然了,有人特专一,三两份就决定了人生大事.不管怎么说,都别忘了给寄出的简历做个档案.至少把公司招人的广告和你的Cover Letter复印一份留档.如果某天有人打电话来,你不至于绞尽脑汁也想不起这是那家公司,要的是什么人,你在申请信上
      都讲些什么.

        电话一来,说是某某公司的,接到你的简历,想给你谈一谈.赶紧把求职档案拿出,翻到那个公司的广告,再把简历放在眼前.然后长呼一口气.

        电话面试一般就是照着你的简历问一问:现在干什么,以前干些什么.为什么另找工作?有人也会问到: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对将来的工作有什么要求和期望?等等.只要英文不差,听得懂人家的问题,回答力求简单明了.千万不要在电话上夸夸其谈目前的工作是多么无聊无趣,老板怎么糟糕可恶之类的.话多生是非,你知那一句是人家不喜欢的.

        如果十分想得到人家的面试,就不要在电话上讲价讲条件.人家问:期望什么职位(title)和价钱,就说:比较灵活,可以商量.

        大部分会通过,电话那边说:什么时候来面试.

        于是,有了理由去商店花钱.衣服的贵贱没有标准,合体就行.

        面试不可紧张.你想清楚,紧张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增加什么利益.不能就别紧张了.前次我去面试,人家告诉我前面有个候选人说话成串,根本没人听得懂,手脚都直哆嗦.我不知道那位候选人是怎样急切的想得到这份工作.但到了这个地步,是不是有点事与愿违?千万别把自己当做小媳妇,一见婆婆,走路都
      不利索了.前面说过,你挑我?我还挑你呢!

        在心里暗暗使劲地"哼!"一声,让自己平静下来.

        面试成功的要诀应该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试的发挥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打无准备之仗.我的一位朋友拿了电机工程的博士后去找工作.打电话问人家,他们主要想找什么样的人.人家列了几条,其中有项计算机语言C++.他放了电话去图书馆.两个星期啃了一书.面试的时候,人家问到C++.
      他溜溜地答出.其实他肯定不是很懂 .


        (六) 求职:讲价是有限度的       

                                  

        有人说:什么价不价的.如果想要你,天价都可以开的出.

        不对.没有人这么值钱.爱情有价,生命有价,工作岂能无价?

        所以,我一直认为至少应该争取二个以上的面试机会,二个以上的工作机会(OFFER).这样一来心中有底,二来讲价有据.前几天认识了一位朋友.她得到第一个工作时,竟然问都没问工资就答应了.回头想起来,又打个电话去.当然问不问好像的确不重要,反正要去了.如今她换工作,十分认真地问我:
      可不可以讲价?她说:会不会因为讲价,人家就不要我了?

        如果人家真的因为你讲价而拒绝已经给你的工作,那你大概不值什么价钱,甚至不值几句话的价钱.

        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有的工作我讲过价,有的则没有.不过,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因为讲价而不再要我的情况,也没有听说过.当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得到了工作才讲价.OFFER在手,给雇主打个电话,就说:工作是我喜欢的,别的也没什么说的,就是薪水和奖金少了点.要诚恳地问一句:可不可以多
      加些钱.行当然心花怒放,不行,雇主会说:对不起,这是我们能给你的最好的薪水和福利.你接不接受呢?

        实在想去,这时点头答应不迟.

        一般说来,OFFER有两种,一种是面试之前就讲好价的.雇主问你目前工资多少,要求薪水又是多少.然后雇主告诉你他们给价多少.这可能会在电话面试上谈到.如果你觉得工资是你可以接受的,就去面试.这样OFFER来了,讲价的余地很小.

        湾区有家公司打来电话,问我要价.我回答之后,他连连摇头,他说我们是这个价,你能不能来?我说现在不行,容我试试其他的地方.他果真守信,一个月后又打来电话.我告诉他,还是不想去,结果第三个月又来问我.弄得我十分感动.可惜,是湾区的生物公司,只有抱歉完事.

        另一种则是面试前根本不提工资的事,提的话也不是面试主试人而是人事部门(HR)的人.公司大一点的,大约都这样.面试之后,电话打来:好消息!我们准备给你工作,请问有什么要求?

        回答也有两种.一种是:你们的行情怎么样?我的经历经验会给我什么职位?这个职位的工资


        (七) 工作:为谁干活为谁努力 
            
                      

        我工作了五年多的公司是美国一家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一个小小的移动房间做起,一直到雇有五千员工.中间有起有落,可以写另外的一本书.在公司早期几次最难的时候,老董事长总是召集全体员工会议,虽然不是声泪俱下,也是认认真真:要么咱们搞到钱,大家做下去.要么咱们就关门,大家一起开路.别无选择.于是,大家就这么留下来,和公司一起成长,和公司的股票一起成长.

        连续几年,公司都被列在美国最受员工欢迎的(BEST WORKINGFOR)一百家公司之一,包括1997年.公司最得意的一条就是从来没有解雇过员工(LAYOFF).然而,山不转水转,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康派克就靠解雇紧缩而转亏为盈的.当今的企业管理认为"减
      肥节食"是公司成功的一大法宝.去年我们公司做出公司史上最"辣"的一着:出卖不在总部地区的一个分公司,解雇那里三分之一的员工.

        列在名单上的第一人不是我们分部总裁也不是下面的小助理研究员,而是我们的经理(DIRECTOR).他算是请辞.

        在我们公司工作了近十五年,从一个普通的初级研究员升到管理上百人的经理,他对公司比我有话可说.我在他手下四年,而有的人在他手下工作了十年以上,有的人则刚刚被他招进.他在公司最艰难时没有离开公司,当然也没有想到他会在公司号称美国第一,现金储蓄二十亿时被迫离开.其实他确实不用工作了在他工作期间我们公司的股票翻了几十倍.他初进公司拿到手的一万股,现在已经值几百万元了.想想看,几百万在手,他当然不愿为公司出头,做一世的罪人,让不愿走的而又被解雇的那帮人破口大骂.所以他选择了激流勇退.

        他走前,到各个实验室一一话别.

        他十分动情地对我们说:为谁干活?不是为我,不是为公司,是为你的个人简历啊!

        为个人简历工作!我几乎是第一次听说.我吃惊地看着他.不为公司工作也是为顶头上司而工作,为个人简历?!

        …理说:公司已经不再需要所谓的"忠实",象几十年前那些汽车公司一样,进去就可以指望养老.你现在不为自己的以后着想,没有人会为你打算.工作出一个漂亮的个人简历,使你永远有工作市场,才是唯一的保险.他说:其实很简单,你努力为个人简历工作时,也为公司作出了贡献.

        真是人将行其话也善.

        从前只听说为自己工作,做自己的老板.倒没有听说过为个人简历工作一说.因了公司的变故,才会听到经理的肺腑之言.这叫我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在别人的公司里,也可以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为自己的未来准备.什么时候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我很感激老经理的一番语重心长,从此以后警钟长鸣,为下一个工
      作而时刻准备着.

        所以我把这套理论立刻灌输给了刚出校门的小弟妹.接受工作时,第一要想到它将在你的个人简历上涂抹怎样的一笔,第二要努力工作,为自己打好再就业的基础.

        有趣的是几个月后,我去一家大公司面试.其中的一位研究员就跟我大谈特谈为谁工作的问题.两人不谋而和,颇觉得对方是"英雄所见略同".当然不能说就因了这位,我才得到工作.但谈得来,定是一个因素.

        她说:让自己有市场(MARKETABLE)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永远不要想象找到工作就完成任务了,不是的,这才是开始.我直点头,连说:是呀是呀,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后来去一家公司,未来的老板对我说:我并不期望这个公司永远不会变动.这个公司在过去的几年内已经合并了三次.要知道这些合并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动作.我只想把这个课题做出来做好,就是公司有大的变动,我们也不怕没有地方要.

        我问:你看几年之内不会有变动?

        他说:三五年而已.

        这家公司名列制药业世界前十名.而这位老板刚刚进公司二个月,他已经为自己的明天打算了.

        企业很精彩,企业变化快.我感慨良多.什么叫大势所趋呢.连雇人的人也讲为个人简历而工作了.



      ?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8-10)zhu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所知道的
        怎么到美国公司里找工作
        (8-10)红墙

          (八)工作:上下左右关系     

          找工作的人都有体会,有老板的推荐信,就好象背后有城墙似的,求职的底气就足.然而,许多想找工作的人都没有底气,他们说:不是与老板吵翻了,还不想换工作呢!

          千万不必那么大声.

          我自己跟总共的六个美国老板中的三个吵过架,检讨起来,我自己总有一半的不对.幸好三次架大都因了一个原因:我执意离开.幸好三个与我吵架的老板中,两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不仅与我大吵过,他们还是我最坚定的推荐人.没有他们,我可以找到工作,但不太可能拿到最好的工作OFFER,尤其不能在六七个工作中挑来拣去,让人一等半年.

          为此,我一向认为我是有傻福的人,生有贵人相助.

          别跟老板尤其是顶头上司怄气.去上班前,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什么上司的愚蠢问题,愚蠢行动啦,什么上司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实事求是啦.没有的事,如果上司愚蠢,那是你愚蠢地选择了老板.如果上司不公平,那么你是他的下级,本身就不公平,那有什么公平而言?

          有了问题,我向来认为"一个巴掌啪不响",各打五十大板.

          有位朋友,抱怨老板说他总是怎么坏怎么坏最后还用上了性骚扰.她在他手下工作了近二年,时有龃龉.我们是知道的.我委婉地说:是不是从她自己那里找点可以改变的东西来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谁知她怒骂我一通,说我向着她老板.我与她老板实属八竿子打不着的那一类,不是因了她,我连她老板是否在这个地球上存在都难说,我为什么向着他?

          一天休假在家,有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被解雇了.那时候,几乎没耳闻过解雇这词,听了这个消息,我们都为他唏嘘不已.然而他在老板手下工作了三年,憋屈了三年,最后让他的老板找个理由把他解雇,是不是他也有点问题?

          所以,不要嫌弃抱怨上司.

          人生来不一样不平等是铁打的实事.有人性急脾气大,有气和办事慢吞吞.有人聪明觉得天下无敌,有人谦卑总说对对对.如果你碰上对眼对脾性的老板,那真是你的福气.如果没有碰上,那是常规.所以,在工作中,怎样与人相处就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这不仅关系到你目前的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还将涉及你下个工作钱的多少.

          如果你的老板很聪明(SHARP)很拼命,那你跟他相处之道,只有多干活多出活,别无选择你若无法跟上老板的快节奏,那你只好早日另攀他枝.不要等到老板一脸阶级斗争相来找你谈话.

          如果老板十分随和,就是不出成果,根本没你能干,你或者老老实实多陪他聊天,时不时拿点东西让他向上汇报,等他那天开恩把你提拔上去.说不定你这辈子就是等的这种老板呢.老婆老公看你一天到晚晃晃悠悠就能把老板唬得溜溜转,不知多高兴.要是你上进心很强,不愿陪上司浪费宝贵的革命青春,那就悄悄地时刻准备着,选好老板开溜.

          我个人认为:两口子在家里沟通那么多,还要吵架.在外面,大家做道貌岸然样,架不明吵了,但沟通也少了.没有完美的老板上司,也没有无缺的下属员工.余下的就是交流交流再交流,沟通沟通再沟通了.

          什么叫事在人为呢.

          这里要说明的是:吵架和争论不是一回事.该争的争,不该吵的不吵.关于平静的争论和激烈的吵架,我们无须多言.然而,争论到了拍桌叫喊的地步,两者的区别就有些模糊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争吵过后,不记前嫌者该是属于"争"而完全伤了和气以至怀恨在心就是"吵"了.到了不是为了观点而是为了出气的你来我往,结果也就不说自明了.

          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也许与老板吵架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无法与老板讲通.有位朋友说,他上班几个月总共没有与老板说上几句话.他说:说什么?没话说.

          也许是没话说,但到了有事谈的时候,就难了.

          顶头上司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明确了,他关系到你的提职你的加薪你现在这个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关系到你下一个工作的成败和薪水高低.所以,答应了进人家的公司,进人家的手下,就给人家一张笑脸吧,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除了顶头上司外,所有的同事都是不可忽略的.中国人有句话叫: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美国叫"集体合作"(TEAMWORK).公司雇人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谈及"集体合作".不是TEAMPLAYER,别想得到工作.

          想想看,不无道理.当今技术的发展使得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会使成功的路变得很长.

          不要以为美国是个彻头彻尾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成比尔盖茨.在美国的企业中,集体主义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的.

          我们的总裁在年会上的发言道:公司能有今天,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成绩.到了今天,"集体"更是我们成功的可靠保障.

          也许应该这么说:美国企业喜欢会为人处世的英雄个人.

          如果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立身之本的本.如果不想向上爬,本事还是要有的,否则在这样快速转变的土地上连目前的工作也难说保得住.本事是身体,而为人处世的技巧就是两个翅膀,带你飞翔.


          (九)工作:脚下的路在何方
                        

          象许多留学生一样,当初踏上美国这片土地时的奋斗目标就是呆下来混下去.所以,拼命拿学位拼命找工作.然而一旦工作到手,有着好的医疗保险,有着好的退休金保证,有着可以养家糊口的一份薪水,余下的好像就是提薪提职了.每年3%到5%的提薪,三到五年一次提职.朝九晚五,时时加加,偶尔旷旷工.恍惚之间,又回到国内的单位.

          时间飞逝而去,弹指一挥,八年抗战就结束了.

          回头想想,当初为什么拼命走出中国?是为了在异国他乡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还是为了千山万水之外的退休养老?

          我认认真真地在实验台前干我的实验,一干六年有余.要不是公司来这么一下子,强迫我面对现实,我还真不知认真到"何夕何年".

          说句实话,这次找工作还算顺利.苦闷的是:在我这个水平上,我走到了尽头.也就是说,在从新手到熟练工的过程中,前面比较容易,薪水的提升也快.到一定阶段,提升的速度就会大减.比如说,初出校门的程序员,起薪四万.他两年之内会跳到七万,另外两年可能跳到十万,被称为高级程序员(Senior Programmer).然而,此后的提升则难得多,一般是年增率而已.每个公司年增率不同,从0%到7%不等,大都不超过5个百分点.

          我想许多早年来的留学生都有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在美国企业中打工打上六七八九年,开始求职找工后来加薪提职都到了一个段落,下面是什么?

          朝九晚五平淡的职员生活?是否真的甘心?

          我们公司的R&D(研究与发展部)从1990年开始有中国大陆留学生,到我进去时已有二三十个,小具规模.大家时不时聚一聚,玩一玩,我们戏称"大陆工会组织".

          现在,第一位到公司作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的,拿了工商管理硕士,跳到另家生物公司当小经理去了.第二位到公司来的助理研究员早进了法学院学法律,已经成了一家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有一对夫妻双双考过医学资格考试,双双去做了住院医.

          我有一些朋友就下了"海",去开辟自己的事业天地去了.他们可能成为新一批"曼哈顿的女人"或"在纽约的北京人"这里按下不表.

          也有一部分朋友上了"网",英特耐上的中文网.有写的有说的,有技术好的一个一个地建坛设点.与中文有关的网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大数量上是一些老留学生的贡献(没有统计数据).

          有位朋友来美十五年,在一家公司已经呆了七年以上,觉得日子腻歪,正好女儿也到了上学年龄,于是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中文学校.跟延安时期的抗大差不离,真可谓一清二白,没有资金,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三年来,我看着他们怎么努力找老师,怎么努力五分一毛地捐钱.怎么一页一课地复印教材.我问他:什么动机?

          他说:就想着做点事吧.

          他在选修一些企业管理课,公司里也是一步一步地向上走.

          人不一样,想得不一样,行动起来也不一样.有一点就是不要抱怨公司里埋没了你的才智才华.路是在你的脚下的,走不走由你,不是由别人.

          我的大学同学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我问他们打算留在美国吗.他们说想.我说:那就趁你们在学校里,赶紧选修一些计算机课程吧.二年后,出来找份生物信息计算方面的工作,根本就不比担心J1签证了.

          每一份目前的工作都是补充给养的旅店.我很羡慕欣赏我的那几个早期同事.当初他们开始实行半工半读时,我也想过.三四年过去,人家新学位在手,新工作在手.薪水都是十几万的.岂是一个"福气"了得!人家没有让巴掌山挡住双眼,人家是站得高看得远嘛.更重要的是人家想到做到行动第一.

          我们公司里一位副总裁,十四前也就是初级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1).当年同他一个实验台上的中国人现在不过升到副研究员(AS).待遇上差了十倍不止.副总裁到我们分部讲话时,我们开那中国人的玩笑:不去叙一叙旧?

          握手言欢,感觉不同.

          有位朋友的老公,91年来美,读个电机工程硕士,就去找工作.半年一换,三四年间年薪就到了十万.我问我朋友,她老公什么本事?她说:不知道啊.就知道老公老是抱着计算机杂志看,看了新东西就折腾折腾,然后就会了.然后就去找工作了.那样年轻的他每每被委以重任.她说:好象没有难倒他的问题.

          其实我想说的也就这么多了:拿了学位时,好像找到工作是唯一的要求.然而,工作三五年后,一切成了惯例.总有些不满足已经到手的薪水,总眼红人家的钞票比自己的多,人家的位置比自己的高.这时候,应该想一想自己何去何从.

          在公司工作,大都有"再教育补贴".这里的再教育当然不是上山下乡练红心.再教育可以是专业上继续进修,只有学士学位的可以业余拿个硕士学位.更多的可以转行拿个其他专业的学位.如学生物的去学计算机专业.学教育专业的去拿个企业管理学位.几年下来,公司出钱让你个人级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说,路在脚下.这是美国很大的优点.把自己武装好了,可以在就业市场上拳打脚踢.关键是:路在脚下,想好了就走.就象横路敬二说的:不要老是朝两边看.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成事在天的天,至少我们可以把握谋事在人的人.


          (十)结言:有心栽花无意插柳      

                         
          初到美国,我听到谁谁有工作,眼睛就瞪圆,嘴里有意无意地轻发一个"啊"字,觉得人家特了不起.自己是来上学的,好象学校与社会中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闭眼想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份工作在手!因为有了工作,就相当于有了绿卡.有了绿卡,就证明飘洋过海的成功.初初踏上这片迷人的土地时,唯一的想法不就是这样的成功吗?

          后来工作在手,身份改变,想法也变了.

          在美国,金钱才是成功的象征.

          从前,美国的财富是家族型的,祖父拼了一辈子到小康,父亲拼了一辈子到中康,他也拼一辈子到大康.他的子子孙孙就高枕无忧地成花花公子了.暴发户是有的,但不大,成不了气候.

          现在的美国,有"WAL-MART"的山姆大叔经自己三十年努力成功的,有比尔盖茨十几年奋斗成了神的,也有YAHOO的年青老板几年功夫就成千万富翁的.尤其YAHOO,可以说是一夜巨富:股票上市前后.真可被称为"暴发户".只是如今的暴发户实在多,尤其湾区,已经成了一种大家追求和欣赏的时尚.

          人比人气死人不是.人家的成功有许多因素,有一条是争不来夺不去的因素:运气.没这佐料端不出成功的菜.这里不细讲.

          还是去为别人干活.

          到我们公司,得知身边一天到晚忙碌干活的小助理也是百万富婆,不是嫁人嫁的,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八年的结果.才了解到想致富也可以不扯大旗立中央.象微软公司里,不说一揪一把的百万男女,也是两揪半把.与公司同时成长,抓紧公司的OPTION(限期股票).如果公司老板成大功,成亿万富翁,你则可以小发一笔.传说经营电子网络的CISCO有位扫地工,因当时公司没有太多现金,故以股票支薪.谁知七八年后,扫地工成了百万富翁,堪称佳话.

          无独有偶,我所在的生物技术公司,也有这么一位越南难民,在公司里十分不起眼,不过打扫杂物倒倒垃圾什么的.因为同一肤色,我们碰上总是点点头,笑一笑,也算关系融洽.有几天不见,问同事.同事说:与老板赌气,辞职不干了.

          有气魄!

          同事笑了:不对,是有钱.知道他家的房子吧,上百万的.

          我的嘴有点合不上.什么叫人不可相貌呢.

          这种致富法,只能是找工作找到还没发起来又有很大希望发起来的小公司.有位朋友刚刚接收了一份工作OFFER.他是第一位真正的工作人员.公司还没有开张,地址还没有定下.他必须先到某大学的某个实验室里上班三个月.我们一听,赶紧为他庆贺:有朝一日,发了大财,千万别忘了同甘共苦的我们.

          他皮笑肉不笑:看运气!

          我的朋友冲一家前途无量的小公司而去,手头OPTION几万.现在正和二十位同事一道另找工作.

          美国的公司如同蓠蓠原上草或牛毛一般.每年倒闭的公司与新开张的公司都是数不胜数.都说:成立个公司并不难,难的是让华尔街喜欢.你进的公司能否成为第二个微软,第二个DELL,第二个CISCO,是你在美国企业中发家致富的关键.

          跟股票一样,期望回报率高的公司,风险也大.

          一般说来,美国的大公司大都以稳定,良好福利和高薪号召新雇员.而小公司薪水较低,波动较大稳定性小,但股票多可能致富的机会大.不过,就当今的经济状况而言,大公司的稳定也只是相对的.前几个星期,名列世界第一的英国制药公司GLAXOWELL和另家公司差点儿合并.而康派克则一口气买下了数据设备.对公司来说,名如磐石,但对下面几万员工,则是命运未卜的转换.

          我们经理离职前讲过他和朋友的故事:

          十五年前,经理和他的朋友在法国做完博士后回美国找工作,朋友说:我要找家大公司,稳定福利好.经理说: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想找个小公司奋斗一番,管它稳不稳.

          结果经理的朋友进了大公司.二年后,公司调整,把一个分部全部取消.朋友换到另外一家大公司,二年后其公司与一家公司合并,他成了另家公司的职员.而四年后,又被公司裁员不得不转到别家.名曰:四易其主.

          我的经理进了我们公司,当时不过百儿八十人的小公司,几次山穷水尽最终总是柳暗花明.结果他一呆十五年,现在腰缠上千百万.

          他们两位碰面时,很感叹:一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一个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一个是无意插柳柳成阴.这是不是命呢.

          也许吧.要找一家工作轻松,老板和善,薪水高,福利好,又能稳定如磐石没有紧缩解雇合并,也能股票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让我们四十岁就可以退休养老的公司,实在是难于上月亮.不过,事在人为,日子不就在我们前天想出国昨天想学位今天想工作明天想发财中流水似的走掉了吗?

          只愿你我都心想事成!

          1998.2.8-4.10

          于科州落基山下




        ??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