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心灵妙药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 何 面 对 痛 苦

丹增嘉措活佛 著

庭 西 译

 

目 录

关于痛苦性质的认识………………………19

佛教徒对待痛苦的特点……………………22

不要执着痛苦………………………………26

痛苦并非是永恒不变的……………………41

痛苦是一场噩梦……………………………44

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何处……………51

如何利用痛苦………………………………58

内心的安详与快乐…………………………68

心情愉快咒修持法…………………………85

无著贤菩萨之安乐歌………………………86

 

顶礼无忧如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然而,人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论其民族、性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有什么不同,但都希望幸福平安,而不愿意遭受苦难与不幸。因此可以说,人们彼此之间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同时也具有共同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和美好,可是人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期间,又难免地要发生一些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因而人们的期望往往会落空。虽然人们的地位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不过都有自己的相应位置,高者可掌握国政,而低者可以是乞丐,甚至更低;但是高者也罢,低者也罢,都会遇到人生中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痛苦,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日子都处在愁闷和焦虑的境地,时常会觉得忧虑、压抑、无奈、寂寞,有时甚至是灰心丧气,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作为人,一生随时都会感到劳累和困倦,这就不能不让人经常去思索、去探讨人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怎样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现今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的确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然而,很显然,并非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假设人类科技真的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那么,现代科技发达国家的人们的脸孔都应该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些国家里确实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例如,离、暴力和自杀等的比率仍高居不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现在仍有许多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因此,仅仅依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内心世界的发展才能会找到圆满的解决方案。进而言之,人类有着其它动物无可比拟的崇高智慧,我们若能训练自我内心,就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甚至,可以积极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所以为什么不在这一领域去探索追求呢?

我们若仅考虑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痛苦是不够的,还应该更进一步用思维的方式不断地去深思。与我们有共识的许许多多人,被苦恼所迫,而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因此我们不应该舍弃他们。

我非常愿意倾听别人述说他们的苦难经历。十分理解那些由于痛苦而陷入困境的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他们非常真实而由衷的话语,经常令我感动不已,这或许是自己有和他们相同经历的缘故吧!当然,我也和别人一样,经历过种种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受了许多不幸,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最深爱的祖母的去世……

我出生的地方是瓦希麦瓦(现为阿坝州红原县)的色地,我的家庭就是当地的牧民部落中的一个。幼童时期,我的祖母像父母一样养育着我。她的名字叫嘎洛,年轻的时候是当地有名的漂亮姑娘。她秀发如墨,身材匀称,婀娜多姿,眉如画月,非常的美丽动人。她的肌肤很白皙, 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呼她噶洛,就是白的意思。我和祖母相见的时侯,她已经年近六旬,但年轻时的美貌仍依稀可辨。在她的一生中,历经坎坷,特别是她那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在20多岁不幸亡故,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创伤。从此以后,她的心灵深处除了我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寄托了。她今生所有愿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她爱护我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她对我的慈爱,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

那时候,我家一年的全部收入还不足100元,经济非常拮据。尽管如此,我却有吃不完的野果子。当时的我因为年幼不懂事,总认为自己家的东西是吃不完的,祖母就像一个装满财物的仓库。实际上祖母自己吃的是狗食,穿的是破衣。她把好吃的都给我吃,把好的衣服都给我穿了。村里的人都知道,我是所有小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个。那时,我家的条件非常差,我的衣服上也有不少补丁。有一次,当祖母可以为我缝一件紫红色面的羊羔皮衣服时,她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她对我说,“现在我的孙儿有衣服穿了!”这些话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来……

祖母那无私的慈爱对于我今天所形成的品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慈悲心是每一个人不应该缺少的,假如没有慈悲心,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特别是对于一位修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这样的大慈大悲和博爱,是争抢不到的,它需要依靠各自的心灵来滋润,才会出现。

幼时所形成的习气,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如果养育他的人是一个具有大慈大悲和博爱之心的人,那么这个人的品行就容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许多的智者都对此有过论述,这是一个真理。在这个世界上,祖母实践着她那无私的慈爱,并将它全部给予了我。依靠祖母,我完全理解了什么是慈爱的真谛,也懂得了慈爱的重大价值。

我在孩提时代,做过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这给祖母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记得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就像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玩得连时间都忘了,完全走进了自由浪漫的世界。有时虽然黄昏太阳的余辉已经红得似火或者是天全都变黑了,但仍然不回家。这时她会一整天等着我回来,心里既着急,又非常地担心。

记得我和祖母在一个叫措龙的地方居住的时候,有一天我去色地村,玩到天黑才回家。在我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路。当我从那儿出现的时候,先是头部出现,然后是身影出现。祖母由于一整天都在等我回来,眼睛一直盯着远处看,所以眼睛早就看花了,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以至于她感到小路上出现了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她想,“我的孙儿终于回来了!”她显得非常高兴。

可当她知道是把路中间的一个小土堆错当成我的头时,心里失望异常。家乡秋天的冷风吹得草丛瑟瑟作响,冷风吹打在她的脸上,祖母的眼睛被吹得泪水一滴接一滴地不断往下淌,但是她依然一边擦眼睛,一边继续向我回来的小路张望。很晚了我才回到家,祖母看着我的脸说道:“我在家整整等了你一天,你知道吗?你难道连一点也没有想起我?你这么晚才回来究竟是为什么呢?!”当祖母用这种悲楚的语调,给我讲述她一整天都在希盼我回来的经过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懊悔,我对祖母说:“祖母您是对的,我不应该让您为我这样操心!”我继续对祖母解释说,“当我去玩耍的时候,心想玩一会儿就回来,不要让祖母着急操心,可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由于玩得太开心,完全忘记了时间。当我猛地看到天上西边的晚霞时,才发现时辰已经很晚了,这时我才一下着急起来,赶忙向小伙伴们告别,然后一阵风似地朝家跑,但因为路程太远,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到家”。我很愧疚地对祖母说:“对不起!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师三宝以外,祖母您就是我唯一的依靠,希望您还是像从前那样爱我吧!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让您这样久等了,请您好好地疼爱我吧!”然后紧紧地抱着祖母央求起来。祖母自己也忍不住充满爱心地抚慰我。这样一来,我和祖母又像从前一样变得高高兴兴起来……

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因为自己还是一个小孩,没有更多地去想什么愧疚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真地爱她。我常常在想祖母一旦离开人世,我孤独一人在这个世界是根本无法生存的,这种想法就深深埋在了我的心里。有时当我在梦中见到祖母去世的情景,眼泪像雨点般落个不停,当从梦中惊醒时,就会发现连枕头的里外都给打湿了。虽然自己也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噩梦,可是,有一天要是真正发生了这种事,自己该怎么办呢?!只要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非常心慌,便着急地对祖母说:“祖母,您有一天要是离开人间,可千万不要把我一个人留下呀!”祖母听后也激动得向我点点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就渐渐地懂得了一些事情。记得我在智侨堪布跟前小住了几个月,这使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祖母也显得十分高兴,对我的担心也稍微减轻一些。当我17岁的时候,听到法王晋美彭措仁波且的圣名以及他的事迹,不由得产生信仰,同时在我内心深处萌发了去色达拜见仁波且的愿望。

可是,那时侯我心目中的色达是很遥远的地方。我实在放不下年迈的祖母,只好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但是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早已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情,因此,我在经过反复考虑后,向祖母坦白自己的想法。

祖母沉思了一下,对我说道,“我的年岁已高,而你到异地他乡,要再见面恐怕已经很难了。在我未死之前,我是决不会和你分开的,可是,这次你是为了佛法的缘故离开我,你就不要半途而废,怎么做好你就怎么做吧!”

听完祖母的话,我非常地吃惊。我深深地感到她对我是如此地爱、如此地亲、如此地难分难舍……可是她这次却如此有勇气地同意我离开她,去那么远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用说这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感到,祖母那崇高的信仰,还有那高尚的品行都是值得称颂的,当然对于我本人来说,它更是极大地鼓舞着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在祖母去世前,自己若要突然离开她,从心里来说我还没有这样的决心。想到这些,我决定暂时还是留在家乡。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的年龄就到了19岁,祖母也到了74岁的高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过后不久,祖母就得了重病,吃了好多的药还是没有什么疗效。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喇嘛们也算卦预言说祖母已经不可能康复。祖母本人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她的身子在一天一天坏下去……

一天,我在她的床边侍候,祖母由于长期受病痛的煎熬,眼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可是当她看着我的时候,眼神里仍然闪烁着慈爱的目光。她紧盯着我的脸,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道:“这次我的病是没有救了, 我已不能再和你在一起了!我也不再有别的什么牵挂和后悔的地方。在我的心里唯一一点不放心,那就是在我死后,再也没有像我这样照顾你的人了,你会不会照顾自己呢?!”

听到祖母的这些话,我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悲痛,但我还是用没事一样的语气对她说:“祖母,请您不要为我操心,我会快乐的。您的病情到了这种程度,我内心的痛苦虽然难以承受, 但是说这些也没有用处,相聚的最后也就是分离,这是必然的,人人都无法逃避这个自然规律。我知道您做了不少善业,我相信您即使在死亡的路上也不会恐惧。不过最关键的是在这一时刻,应该舍弃那些滋生爱欲的念头,您对我也不应当有任何依恋,应该把自己的善业和慈爱带到极乐世界去。应该相信,在那里,我们祖孙二人一定会有相聚的那一天。祖母,请您放心吧!我会为您祈祷的,我和阿克曲增俩人也会用破瓦法超度您的。”

我讲了这番话以后,祖母稍微有些放心了。

1987年的正月初一,我最可爱的祖母离开了人世。我自己从此也将孤身一人留在这个世界上,踏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祖母不在了,我再也没有心思在家乡继续呆下去。由于自己过去就非常想去寻访法王仁波且,所以我在祖母去世后不久,就和家乡的一些僧人朋友结伴,离开了家乡,前往五台山朝见法王仁波且。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雪域去那么远的地方,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行途中,失去祖母的痛苦和沿路的艰辛交织在一起,经常使我感到无依无靠,一股孤独的寂寞和悲伤时时袭上心头。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天,我独自一人去五台山东山附近的一个尸林。我把用祖母的骨灰做的“擦擦”像放进一个石洞里,当我为祖母祈祷后,心里才稍微轻松下来,并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祖母——想起自己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一直养育自己的这个大恩人,想起了她的言行品德和慈爱……这时自己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她的身影。我想,死!的确是太神秘了!“她真的是永远离开我了吗?”连我也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可是当我再一想,才深知自己在今生是不可能和她重逢了。自从她去世后,她不光真的走了,而且自己连看看她影子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甚至就连那个用祖母骨灰做的“擦擦”像,恐怕今后再也看不见了!

想到这里,抚景伤情我真不愿就此与祖母的“擦擦”像告别,终于,在行途中积存下来的眼泪忍不住流满了一脸。

五台山的山峰云遮雾盖,天际昏沉。

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菩萨顶的庙宇,忽明忽暗,怎么看都是一种忧愁的样子……

我用袈裟抹去自己的泪水,然后带着愁苦的心情,朝前面的一条小路走去。我很快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几天后,我终于如愿拜见了法王喇嘛仁波且的金颜,有了向他述说我的身世和喜乐哀愁的机会。他非常理解我,用他那圣者的目光给予了我无限的慈爱。他在安慰我的同时,还给我讲述了有关在人生苦难的历程中,如何认识寻求解脱之法的教理,消除了我心中的忧愁和懊恼,使我终身受益。

通过祖母去世的前后经历,自己有了一种新的感悟,那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恶缘、逆境时,佛法能够给予哪些帮助和益处。以后,我又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苦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们对待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依靠这种态度,我们应该获得怎么样的体验呢?总之,关于苦,我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思考,并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正是通过祖母的故事和我对苦的思考,自己终于有了写这本书的勇气。

我回忆童年的时光,向你们述说那段抹不去的经历,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感受?也许你们会产生一些和我相同的体会。

总之,我们大家各自内心所具有的正确体会和感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可以互相给予促进,可以互相给予安慰。我想,为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命而不断努力,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今天的我确实是快乐的,通过修持佛法后,我的生命逐渐有了活力,虽然长时间以来,我的肉体上受到疾病的折磨,但我的精神仍然很饱满,这都是佛法赐予我的。我作为一个凡夫,深深地体会到佛法崇高的加持力。

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佛陀的大慈大悲,这使我仰慕不已。据佛陀的传记中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竹园林(古印度地名)有一位比丘得了天花,全身长满了脓疱,朋友们都不愿和他在一起,他只好住在寺院外面的一间破旧房里。这时,佛陀没有向任何人声张,自己一人悄悄来到他的住处。比丘非常地感动,他想起身给佛陀顶礼,但因非常虚弱,动弹不得。

佛陀用他那具福之手,亲自把比丘满身的脓疮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从自己的顶髻上发出一束白光,照射在病人身上。刹那间,他所有的疼痛和病根都消失了。

佛陀问比丘道:“现在你肉体的痛苦感觉消失了吗?”比丘一边向佛陀顶礼一边说道:“向佛陀医王顶礼!我肉体的苦痛和病根全都没有了,可是我心里的病根却还没有去掉,为了治疗这个心病,请您给我传授佛法吧!”

佛陀听了比丘的话,非常高兴。就给他传授了佛法,使比丘获得了永恒的幸福和安乐……

虽然佛陀早已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亲自为我们讲授佛法,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他所讲授的佛法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 因为佛法已经成为医治我们内心痛苦的良药。佛法的每一个词语,都能够使我们的心境得以改观,应该相信,它对消除我们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幸是极为有利的。

关于痛苦性质的认识

首先我们讨论痛苦的性质。我们应该懂得:在没有解脱之前,痛苦是轮回中生命的一部分,在凡夫人的一生中,要想远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如果掌握了这个道理,遇到了痛苦,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必然,而不是意外的事,就能正确地对待它,即使面临了痛苦,也不会大惊小怪。因而,在遇到痛苦时就可以做到随遇而安。

有一些人喜欢大力渲染和夸张那些充满幸福和欢乐的种种言辞,并将之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这种观点,在暂时没有遇到痛苦和困境时,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生活的另一面。假如突然遇到一些挫折和稍微尝到一点痛苦的滋味,他们内心就感到震颤,以至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而变得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与痛苦搏斗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光苦恼伤愁,还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去认知生活的每个层面与角落,而不应该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佛教非常重视对痛苦的认识,佛陀在初转法轮时,一开始就强调认识苦谛。有关对苦的认识,佛经中一般分为苦苦、坏苦和行苦三种层次。在此我们依次阐述:第一是苦苦,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众所皆有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出现的痛苦。比如疾病伤痛和心灵创伤等。这种痛苦一产生,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能明显感觉到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之苦。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比如美食华衣等,最初带来满足荣耀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很可能引发痛苦。所有世俗的快乐,我们自以为是快乐的,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处在迷惑的状态中,这些都不是清净的,而终究会带来痛苦。这种苦在产生时,是不易觉知的,所以,它属于细微之苦。第三是行苦,即此苦没有诸如苦苦和坏苦的明显苦乐之感,但它是这两种痛苦的基础。至于我们生命本身的运作,在刹那刹那地变化,极不稳固,导致了痛苦的形成。这种苦是通过分析生命的细微变化过程而确立的。因此,它属于极微之苦。在认知了行苦的本质与道理之时,就可以说掌握了苦谛的实质。

佛教徒对待痛苦的特点

日常生活,人们有多种面对和消除痛苦的方法。社会上普通人他们所使用的消除痛苦的方法,只能暂时解决一点问题。比如,消除饥饿就要吃东西,防御寒冷就要增添衣服,去除病苦就要服下药物,消除贫困就要去赚钱……由此,人们消除每种痛苦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这些都不完善,亦不完全可靠。有人说:“要消除饥饿,可以吃东西和喝水。”但是靠吃喝只能解决饥渴的痛苦,而对其它痛苦则没有办法。用一顿餐,喝一次水,的确可以消除一次饥饿的痛苦,却不可能永远消除饥渴,因为用不了多久,人们又会象以前那样重新感到饥渴。不仅如此,吃一顿饭,消除一次饥饿,这也不是绝对有保证的,也有可能吃了饭会消化不良,而增加新的痛苦。总的来讲,凡夫人所使用消除痛苦的方法,都是暂时性、强制性和局限性的。这些都不是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痛苦。就象吃止疼药,暂时起了点作用,可是稍微过了一会儿,又依然如故地疼痛起来……诸如此类情况,仅仅是权宜之计,是不能消除痛苦根源的。

当人们内心生起粗大烦恼时,就会采取一些不明智的手段来暂时缓解自己的心绪。这些手段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很多人会把困境的因素轻率地归结于别人,进而用暴力的手段报复他人、陷害他人,企图以此手段暂时地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一些人会用酗酒的方法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一些人把自己家的东西都砸了,希望通过这种发泄的方式来化解痛苦;一些人则摧残自己的身体,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自杀,认为这样就可以消除痛苦了……

根据佛教的观点,这样做只是雪上加霜,根本不是消除痛苦的方法,就像砍树不把根铲除一样,它还会生长出枝叶。同理,如果不把痛苦的根源彻底切断,今后还会出现其它痛苦,无论你怎么去排除它们,它们还会在别的地方重新滋生的。

我们应该懂得,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内心不自在才聚集而成。因此,我们应该从这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人不是机器,可以借用别的力量来控制操纵,并使其本性彻底地得到根本改变——但这是不可能的。仅仅想凭借外部世界的某种手段,去强行消除人们内心深处的种种问题,当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痛苦主要是由心聚集而成,所以应该依靠心来使自己安祥和平静,应该依靠产生痛苦的心识本身来消除痛苦,而不能依靠粗暴的行为来消除痛苦,解铃还需系铃人。例如可以用修无常、禅定、如梦如幻等内在的温和的方法,将痛苦彻底消除。这种观点与人们的意愿与主张是相适宜的。从根本上而言,也是有别于其他方法的。

用这些方法来消除烦恼的根源——我执心,内心的痛苦就会自然缓解。再进一步将痛苦转为道用——加以利用,亦可提高慈悲心和修行层次。用自他相换的修法,就可以替代他人的痛苦……等等,佛法中有着许多类似的利用痛苦作为增上修行的方法。这些,都是以最终消除人们内心中的“执爱自心”为目的。我们普通人,考虑问题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而佛教的观点则恰恰与此相反,它们二者不仅在消除痛苦的方式上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其看法更是大相径庭。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执爱自心”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安乐,相反它是痛苦的根源。只有克服和抛弃了“执爱自心”,用“执爱他心”去代替它,这样才能获得真正圆满的幸福安乐。所以,必须完全彻底地抛弃造成痛苦的“执爱自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执着痛苦

我们要知道正确地对待痛苦与不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若不去控制它,它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因此,不论遭遇多么大的痛苦与不幸,我们都要敢于正视它。

这里最为重要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缠绕我们的痛苦及其根源执着心解脱出来。如果对痛苦的执着心越强,对待痛苦的忍耐力就越弱,如此下去,最后连忍耐一点点痛苦的能力也失去了。或者说仅有的一点忍耐能力也全部变成了烦恼。他们要么是抱怨社会,要么就是抱怨朋友家人,甚至自己抱怨自己,最终,自身受到伤害,从而走向毁灭。

比如我们在平时接触到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场合,一和别人接触时,总是心情烦躁不安,不愉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过分执着自己的痛苦以及痛苦的根源——自我意识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混乱。正如章巴甲热曾说,“执着心很大的人们终日被痛苦、欲望所困绕,明了心情宽松的人才不会与大乐分离”。卡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心灵妙药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 何 面 对 痛 苦

    丹增嘉措活佛 著

    庭 西 译

     

    目 录

    关于痛苦性质的认识………………………19

    佛教徒对待痛苦的特点……………………22

    不要执着痛苦………………………………26

    痛苦并非是永恒不变的……………………41

    痛苦是一场噩梦……………………………44

    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何处……………51

    如何利用痛苦………………………………58

    内心的安详与快乐…………………………68

    心情愉快咒修持法…………………………85

    无著贤菩萨之安乐歌………………………86

     

    顶礼无忧如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然而,人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论其民族、性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有什么不同,但都希望幸福平安,而不愿意遭受苦难与不幸。因此可以说,人们彼此之间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同时也具有共同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和美好,可是人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期间,又难免地要发生一些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因而人们的期望往往会落空。虽然人们的地位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不过都有自己的相应位置,高者可掌握国政,而低者可以是乞丐,甚至更低;但是高者也罢,低者也罢,都会遇到人生中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痛苦,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日子都处在愁闷和焦虑的境地,时常会觉得忧虑、压抑、无奈、寂寞,有时甚至是灰心丧气,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作为人,一生随时都会感到劳累和困倦,这就不能不让人经常去思索、去探讨人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怎样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现今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的确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然而,很显然,并非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假设人类科技真的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那么,现代科技发达国家的人们的脸孔都应该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些国家里确实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例如,离、暴力和自杀等的比率仍高居不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现在仍有许多人类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因此,仅仅依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内心世界的发展才能会找到圆满的解决方案。进而言之,人类有着其它动物无可比拟的崇高智慧,我们若能训练自我内心,就会发现心灵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甚至,可以积极地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所以为什么不在这一领域去探索追求呢?

    我们若仅考虑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痛苦是不够的,还应该更进一步用思维的方式不断地去深思。与我们有共识的许许多多人,被苦恼所迫,而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因此我们不应该舍弃他们。

    我非常愿意倾听别人述说他们的苦难经历。十分理解那些由于痛苦而陷入困境的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他们非常真实而由衷的话语,经常令我感动不已,这或许是自己有和他们相同经历的缘故吧!当然,我也和别人一样,经历过种种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受了许多不幸,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最深爱的祖母的去世……

    我出生的地方是瓦希麦瓦(现为阿坝州红原县)的色地,我的家庭就是当地的牧民部落中的一个。幼童时期,我的祖母像父母一样养育着我。她的名字叫嘎洛,年轻的时候是当地有名的漂亮姑娘。她秀发如墨,身材匀称,婀娜多姿,眉如画月,非常的美丽动人。她的肌肤很白皙, 所以人们就亲切地称呼她噶洛,就是白的意思。我和祖母相见的时侯,她已经年近六旬,但年轻时的美貌仍依稀可辨。在她的一生中,历经坎坷,特别是她那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在20多岁不幸亡故,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创伤。从此以后,她的心灵深处除了我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寄托了。她今生所有愿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她爱护我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她对我的慈爱,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

    那时候,我家一年的全部收入还不足100元,经济非常拮据。尽管如此,我却有吃不完的野果子。当时的我因为年幼不懂事,总认为自己家的东西是吃不完的,祖母就像一个装满财物的仓库。实际上祖母自己吃的是狗食,穿的是破衣。她把好吃的都给我吃,把好的衣服都给我穿了。村里的人都知道,我是所有小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个。那时,我家的条件非常差,我的衣服上也有不少补丁。有一次,当祖母可以为我缝一件紫红色面的羊羔皮衣服时,她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她对我说,“现在我的孙儿有衣服穿了!”这些话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来……

    祖母那无私的慈爱对于我今天所形成的品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慈悲心是每一个人不应该缺少的,假如没有慈悲心,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特别是对于一位修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这样的大慈大悲和博爱,是争抢不到的,它需要依靠各自的心灵来滋润,才会出现。

    幼时所形成的习气,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如果养育他的人是一个具有大慈大悲和博爱之心的人,那么这个人的品行就容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许多的智者都对此有过论述,这是一个真理。在这个世界上,祖母实践着她那无私的慈爱,并将它全部给予了我。依靠祖母,我完全理解了什么是慈爱的真谛,也懂得了慈爱的重大价值。

    我在孩提时代,做过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这给祖母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记得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就像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玩得连时间都忘了,完全走进了自由浪漫的世界。有时虽然黄昏太阳的余辉已经红得似火或者是天全都变黑了,但仍然不回家。这时她会一整天等着我回来,心里既着急,又非常地担心。

    记得我和祖母在一个叫措龙的地方居住的时候,有一天我去色地村,玩到天黑才回家。在我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路。当我从那儿出现的时候,先是头部出现,然后是身影出现。祖母由于一整天都在等我回来,眼睛一直盯着远处看,所以眼睛早就看花了,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以至于她感到小路上出现了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她想,“我的孙儿终于回来了!”她显得非常高兴。

    可当她知道是把路中间的一个小土堆错当成我的头时,心里失望异常。家乡秋天的冷风吹得草丛瑟瑟作响,冷风吹打在她的脸上,祖母的眼睛被吹得泪水一滴接一滴地不断往下淌,但是她依然一边擦眼睛,一边继续向我回来的小路张望。很晚了我才回到家,祖母看着我的脸说道:“我在家整整等了你一天,你知道吗?你难道连一点也没有想起我?你这么晚才回来究竟是为什么呢?!”当祖母用这种悲楚的语调,给我讲述她一整天都在希盼我回来的经过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懊悔,我对祖母说:“祖母您是对的,我不应该让您为我这样操心!”我继续对祖母解释说,“当我去玩耍的时候,心想玩一会儿就回来,不要让祖母着急操心,可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由于玩得太开心,完全忘记了时间。当我猛地看到天上西边的晚霞时,才发现时辰已经很晚了,这时我才一下着急起来,赶忙向小伙伴们告别,然后一阵风似地朝家跑,但因为路程太远,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到家”。我很愧疚地对祖母说:“对不起!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师三宝以外,祖母您就是我唯一的依靠,希望您还是像从前那样爱我吧!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让您这样久等了,请您好好地疼爱我吧!”然后紧紧地抱着祖母央求起来。祖母自己也忍不住充满爱心地抚慰我。这样一来,我和祖母又像从前一样变得高高兴兴起来……

    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因为自己还是一个小孩,没有更多地去想什么愧疚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真地爱她。我常常在想祖母一旦离开人世,我孤独一人在这个世界是根本无法生存的,这种想法就深深埋在了我的心里。有时当我在梦中见到祖母去世的情景,眼泪像雨点般落个不停,当从梦中惊醒时,就会发现连枕头的里外都给打湿了。虽然自己也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噩梦,可是,有一天要是真正发生了这种事,自己该怎么办呢?!只要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非常心慌,便着急地对祖母说:“祖母,您有一天要是离开人间,可千万不要把我一个人留下呀!”祖母听后也激动得向我点点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就渐渐地懂得了一些事情。记得我在智侨堪布跟前小住了几个月,这使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祖母也显得十分高兴,对我的担心也稍微减轻一些。当我17岁的时候,听到法王晋美彭措仁波且的圣名以及他的事迹,不由得产生信仰,同时在我内心深处萌发了去色达拜见仁波且的愿望。

    可是,那时侯我心目中的色达是很遥远的地方。我实在放不下年迈的祖母,只好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但是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早已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情,因此,我在经过反复考虑后,向祖母坦白自己的想法。

    祖母沉思了一下,对我说道,“我的年岁已高,而你到异地他乡,要再见面恐怕已经很难了。在我未死之前,我是决不会和你分开的,可是,这次你是为了佛法的缘故离开我,你就不要半途而废,怎么做好你就怎么做吧!”

    听完祖母的话,我非常地吃惊。我深深地感到她对我是如此地爱、如此地亲、如此地难分难舍……可是她这次却如此有勇气地同意我离开她,去那么远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愿望。不用说这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感到,祖母那崇高的信仰,还有那高尚的品行都是值得称颂的,当然对于我本人来说,它更是极大地鼓舞着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在祖母去世前,自己若要突然离开她,从心里来说我还没有这样的决心。想到这些,我决定暂时还是留在家乡。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的年龄就到了19岁,祖母也到了74岁的高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过后不久,祖母就得了重病,吃了好多的药还是没有什么疗效。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喇嘛们也算卦预言说祖母已经不可能康复。祖母本人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她的身子在一天一天坏下去……

    一天,我在她的床边侍候,祖母由于长期受病痛的煎熬,眼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可是当她看着我的时候,眼神里仍然闪烁着慈爱的目光。她紧盯着我的脸,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道:“这次我的病是没有救了, 我已不能再和你在一起了!我也不再有别的什么牵挂和后悔的地方。在我的心里唯一一点不放心,那就是在我死后,再也没有像我这样照顾你的人了,你会不会照顾自己呢?!”

    听到祖母的这些话,我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悲痛,但我还是用没事一样的语气对她说:“祖母,请您不要为我操心,我会快乐的。您的病情到了这种程度,我内心的痛苦虽然难以承受, 但是说这些也没有用处,相聚的最后也就是分离,这是必然的,人人都无法逃避这个自然规律。我知道您做了不少善业,我相信您即使在死亡的路上也不会恐惧。不过最关键的是在这一时刻,应该舍弃那些滋生爱欲的念头,您对我也不应当有任何依恋,应该把自己的善业和慈爱带到极乐世界去。应该相信,在那里,我们祖孙二人一定会有相聚的那一天。祖母,请您放心吧!我会为您祈祷的,我和阿克曲增俩人也会用破瓦法超度您的。”

    我讲了这番话以后,祖母稍微有些放心了。

    1987年的正月初一,我最可爱的祖母离开了人世。我自己从此也将孤身一人留在这个世界上,踏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祖母不在了,我再也没有心思在家乡继续呆下去。由于自己过去就非常想去寻访法王仁波且,所以我在祖母去世后不久,就和家乡的一些僧人朋友结伴,离开了家乡,前往五台山朝见法王仁波且。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雪域去那么远的地方,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行途中,失去祖母的痛苦和沿路的艰辛交织在一起,经常使我感到无依无靠,一股孤独的寂寞和悲伤时时袭上心头。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天,我独自一人去五台山东山附近的一个尸林。我把用祖母的骨灰做的“擦擦”像放进一个石洞里,当我为祖母祈祷后,心里才稍微轻松下来,并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祖母——想起自己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一直养育自己的这个大恩人,想起了她的言行品德和慈爱……这时自己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她的身影。我想,死!的确是太神秘了!“她真的是永远离开我了吗?”连我也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可是当我再一想,才深知自己在今生是不可能和她重逢了。自从她去世后,她不光真的走了,而且自己连看看她影子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甚至就连那个用祖母骨灰做的“擦擦”像,恐怕今后再也看不见了!

    想到这里,抚景伤情我真不愿就此与祖母的“擦擦”像告别,终于,在行途中积存下来的眼泪忍不住流满了一脸。

    五台山的山峰云遮雾盖,天际昏沉。

    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菩萨顶的庙宇,忽明忽暗,怎么看都是一种忧愁的样子……

    我用袈裟抹去自己的泪水,然后带着愁苦的心情,朝前面的一条小路走去。我很快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几天后,我终于如愿拜见了法王喇嘛仁波且的金颜,有了向他述说我的身世和喜乐哀愁的机会。他非常理解我,用他那圣者的目光给予了我无限的慈爱。他在安慰我的同时,还给我讲述了有关在人生苦难的历程中,如何认识寻求解脱之法的教理,消除了我心中的忧愁和懊恼,使我终身受益。

    通过祖母去世的前后经历,自己有了一种新的感悟,那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恶缘、逆境时,佛法能够给予哪些帮助和益处。以后,我又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苦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们对待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依靠这种态度,我们应该获得怎么样的体验呢?总之,关于苦,我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思考,并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正是通过祖母的故事和我对苦的思考,自己终于有了写这本书的勇气。

    我回忆童年的时光,向你们述说那段抹不去的经历,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感受?也许你们会产生一些和我相同的体会。

    总之,我们大家各自内心所具有的正确体会和感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可以互相给予促进,可以互相给予安慰。我想,为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命而不断努力,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今天的我确实是快乐的,通过修持佛法后,我的生命逐渐有了活力,虽然长时间以来,我的肉体上受到疾病的折磨,但我的精神仍然很饱满,这都是佛法赐予我的。我作为一个凡夫,深深地体会到佛法崇高的加持力。

    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佛陀的大慈大悲,这使我仰慕不已。据佛陀的传记中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竹园林(古印度地名)有一位比丘得了天花,全身长满了脓疱,朋友们都不愿和他在一起,他只好住在寺院外面的一间破旧房里。这时,佛陀没有向任何人声张,自己一人悄悄来到他的住处。比丘非常地感动,他想起身给佛陀顶礼,但因非常虚弱,动弹不得。

    佛陀用他那具福之手,亲自把比丘满身的脓疮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从自己的顶髻上发出一束白光,照射在病人身上。刹那间,他所有的疼痛和病根都消失了。

    佛陀问比丘道:“现在你肉体的痛苦感觉消失了吗?”比丘一边向佛陀顶礼一边说道:“向佛陀医王顶礼!我肉体的苦痛和病根全都没有了,可是我心里的病根却还没有去掉,为了治疗这个心病,请您给我传授佛法吧!”

    佛陀听了比丘的话,非常高兴。就给他传授了佛法,使比丘获得了永恒的幸福和安乐……

    虽然佛陀早已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亲自为我们讲授佛法,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他所讲授的佛法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 因为佛法已经成为医治我们内心痛苦的良药。佛法的每一个词语,都能够使我们的心境得以改观,应该相信,它对消除我们所遭遇的痛苦和不幸是极为有利的。

    关于痛苦性质的认识

    首先我们讨论痛苦的性质。我们应该懂得:在没有解脱之前,痛苦是轮回中生命的一部分,在凡夫人的一生中,要想远离痛苦是不可能的。如果掌握了这个道理,遇到了痛苦,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必然,而不是意外的事,就能正确地对待它,即使面临了痛苦,也不会大惊小怪。因而,在遇到痛苦时就可以做到随遇而安。

    有一些人喜欢大力渲染和夸张那些充满幸福和欢乐的种种言辞,并将之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这种观点,在暂时没有遇到痛苦和困境时,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生活的另一面。假如突然遇到一些挫折和稍微尝到一点痛苦的滋味,他们内心就感到震颤,以至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而变得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与痛苦搏斗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光苦恼伤愁,还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去认知生活的每个层面与角落,而不应该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佛教非常重视对痛苦的认识,佛陀在初转法轮时,一开始就强调认识苦谛。有关对苦的认识,佛经中一般分为苦苦、坏苦和行苦三种层次。在此我们依次阐述:第一是苦苦,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众所皆有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出现的痛苦。比如疾病伤痛和心灵创伤等。这种痛苦一产生,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能明显感觉到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之苦。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比如美食华衣等,最初带来满足荣耀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很可能引发痛苦。所有世俗的快乐,我们自以为是快乐的,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处在迷惑的状态中,这些都不是清净的,而终究会带来痛苦。这种苦在产生时,是不易觉知的,所以,它属于细微之苦。第三是行苦,即此苦没有诸如苦苦和坏苦的明显苦乐之感,但它是这两种痛苦的基础。至于我们生命本身的运作,在刹那刹那地变化,极不稳固,导致了痛苦的形成。这种苦是通过分析生命的细微变化过程而确立的。因此,它属于极微之苦。在认知了行苦的本质与道理之时,就可以说掌握了苦谛的实质。

    佛教徒对待痛苦的特点

    日常生活,人们有多种面对和消除痛苦的方法。社会上普通人他们所使用的消除痛苦的方法,只能暂时解决一点问题。比如,消除饥饿就要吃东西,防御寒冷就要增添衣服,去除病苦就要服下药物,消除贫困就要去赚钱……由此,人们消除每种痛苦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这些都不完善,亦不完全可靠。有人说:“要消除饥饿,可以吃东西和喝水。”但是靠吃喝只能解决饥渴的痛苦,而对其它痛苦则没有办法。用一顿餐,喝一次水,的确可以消除一次饥饿的痛苦,却不可能永远消除饥渴,因为用不了多久,人们又会象以前那样重新感到饥渴。不仅如此,吃一顿饭,消除一次饥饿,这也不是绝对有保证的,也有可能吃了饭会消化不良,而增加新的痛苦。总的来讲,凡夫人所使用消除痛苦的方法,都是暂时性、强制性和局限性的。这些都不是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痛苦。就象吃止疼药,暂时起了点作用,可是稍微过了一会儿,又依然如故地疼痛起来……诸如此类情况,仅仅是权宜之计,是不能消除痛苦根源的。

    当人们内心生起粗大烦恼时,就会采取一些不明智的手段来暂时缓解自己的心绪。这些手段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很多人会把困境的因素轻率地归结于别人,进而用暴力的手段报复他人、陷害他人,企图以此手段暂时地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一些人会用酗酒的方法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一些人把自己家的东西都砸了,希望通过这种发泄的方式来化解痛苦;一些人则摧残自己的身体,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自杀,认为这样就可以消除痛苦了……

    根据佛教的观点,这样做只是雪上加霜,根本不是消除痛苦的方法,就像砍树不把根铲除一样,它还会生长出枝叶。同理,如果不把痛苦的根源彻底切断,今后还会出现其它痛苦,无论你怎么去排除它们,它们还会在别的地方重新滋生的。

    我们应该懂得,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内心不自在才聚集而成。因此,我们应该从这方面着手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人不是机器,可以借用别的力量来控制操纵,并使其本性彻底地得到根本改变——但这是不可能的。仅仅想凭借外部世界的某种手段,去强行消除人们内心深处的种种问题,当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痛苦主要是由心聚集而成,所以应该依靠心来使自己安祥和平静,应该依靠产生痛苦的心识本身来消除痛苦,而不能依靠粗暴的行为来消除痛苦,解铃还需系铃人。例如可以用修无常、禅定、如梦如幻等内在的温和的方法,将痛苦彻底消除。这种观点与人们的意愿与主张是相适宜的。从根本上而言,也是有别于其他方法的。

    用这些方法来消除烦恼的根源——我执心,内心的痛苦就会自然缓解。再进一步将痛苦转为道用——加以利用,亦可提高慈悲心和修行层次。用自他相换的修法,就可以替代他人的痛苦……等等,佛法中有着许多类似的利用痛苦作为增上修行的方法。这些,都是以最终消除人们内心中的“执爱自心”为目的。我们普通人,考虑问题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而佛教的观点则恰恰与此相反,它们二者不仅在消除痛苦的方式上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其看法更是大相径庭。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执爱自心”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安乐,相反它是痛苦的根源。只有克服和抛弃了“执爱自心”,用“执爱他心”去代替它,这样才能获得真正圆满的幸福安乐。所以,必须完全彻底地抛弃造成痛苦的“执爱自心”,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执着痛苦

    我们要知道正确地对待痛苦与不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若不去控制它,它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因此,不论遭遇多么大的痛苦与不幸,我们都要敢于正视它。

    这里最为重要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缠绕我们的痛苦及其根源执着心解脱出来。如果对痛苦的执着心越强,对待痛苦的忍耐力就越弱,如此下去,最后连忍耐一点点痛苦的能力也失去了。或者说仅有的一点忍耐能力也全部变成了烦恼。他们要么是抱怨社会,要么就是抱怨朋友家人,甚至自己抱怨自己,最终,自身受到伤害,从而走向毁灭。

    比如我们在平时接触到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场合,一和别人接触时,总是心情烦躁不安,不愉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过分执着自己的痛苦以及痛苦的根源——自我意识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混乱。正如章巴甲热曾说,“执着心很大的人们终日被痛苦、欲望所困绕,明了心情宽松的人才不会与大乐分离”。卡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中心思想:破执。只是这世上偏执太多,且不自知
    • 酸甜苦辣,人生不可少;其实,痛和乐一起,构成人生四季,远比活在温室里舒心。
    • 不要执着痛苦 ....比较哲理!
    • 好长。。。
    • 请00转心灵感悟
      • 据说飞哥去秀腿了,没时间管坛,请忍耐。
        • 秀啥腿啊?
          • 不好意思,我以为坛主有轮流秀腿的习惯。。。真高兴看到你出现
            • 听了比喝酒喝到飘还舒服
    • 人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 痛苦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的永恒:有追求会痛苦,如果真的没有追求,那样会更痛苦。
        • 嗯,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