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再转一篇:弦乐五重奏D956 为两只大提琴而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作者:苏友瑞
  
  舒伯特这首弦乐五重奏以两只大提琴的独特组合,切分音式的悸 动节奏感,扣人心弦的旋律歌咏,情绪强烈变化的渲染力不知安慰了 多少心灵;其中第二只大提琴并不是和第一只大提琴形成一组互补的 声部,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声部,可以独自引导旋律,也常常打出独 特的节奏。
  
  我特别要指出我最喜爱的第二乐章,其一开始的主旋律应该在第 二小提琴,是以非常少的音符来刻划的。要如此澄清不单是曲式学上 的要求,还包括了存在于最后期作品中“神秘参与”般的宁静感之要 求,虽然我们可以把第一小提琴演奏的旋律(事实上是美化过的伴奏 与助奏)当成主题而不妨碍对本乐章的喜爱(根据非正式的观察,即 使是读总谱的老乐迷,还是有一大堆人不知道这乐章的主题是在第二 小提琴),但是唯有第二小提琴上的那个真正主题才能让我们同时统 合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 第二乐章里的神秘与宁静,而能深 刻体会一个短命音乐家的不朽存在。无怪呼有人称此乐章是可以陪伴 着永远安息的。
  
  再以这曲子的构成手法而言,舒伯特结合多只乐器的方法不像贝 多芬是利用多声部对位,他一方面如第一乐章歌谣般的第二主题,一 只大提琴奏出主旋律,另一只负责补足旋律的结尾余韵;另一方面如 第四乐章一开始的旋律:第一小提琴主奏,第二小提琴一下子参与主 旋律形成八度音合奏,一会儿又完全脱离主旋律而单纯伴奏,如此方 能产生微妙的音色变化。
  
  本乐曲承接着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的音响性,但是却加以足量地 抒情气氛,更透过第二乐章的神秘参与旋律而达到音乐家伟大的 生命后期心灵,可说是舒伯特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ZT: 关于舒伯特的弦乐五重奏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一阵听了一些舒伯特,颇有感慨,转一篇文章:

      1828年秋,舒伯特病情已经加重了。但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仍写下了两首惊世骇俗的作品:《C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956》《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960》。前者是舒伯特室内乐中的扛鼎之作,后者则堪称是贝多芬之后最好的钢琴奏鸣曲之一,也是他的遗作。

      舒伯特最著名的室内乐作品中,《鳟鱼五重奏》被灌录23次,《死于少女四重奏》被灌录14次,《单乐章弦乐四重奏》被灌录14次,《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被灌录13次,而这首《弦乐五重奏》只灌录过9次。这首作品较少被演出,可能是由于其长度。如果完整演奏全曲需要55分钟左右,不演奏第一乐章呈示部的反复部分也要47分钟左右。另外一个原因是曲中有很多“交响曲化”的艰深段落,对于乐手的耐力和技巧是非常大的考验。

      这首五重奏为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2把大提琴而作。比起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更加浑厚、丰富,体现了舒伯特对于死亡的不祥预感以及他固有的乐观精神,情感起伏很大。不论从写作技巧还是精神层面来看,它都是室内乐作品中永恒的瑰宝。
      
      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常被评论为舒伯特晚年最伟大的室内乐作品。但对不少古典音乐欣赏者而言,却听不出这首作品为何伟大,甚至不认为它是一部悦耳的音乐。比起舒伯特的另一首五重奏"鳟鱼",这首D.956的名气与受欢迎程度恐怕差得很远。其实我认为欣赏这首作品最大的障碍是在"乐曲长度"和"歌 唱般的旋律较少",所以如果从头开始呆呆的听,便觉得不容易入耳,注意力也很快分散了。但如果有适当的导聆,能够抓住乐曲的重点,一旦你听出它们了,我想 便会对这首乐曲爱不释手!

      先总论这首五重奏。D.956的编制是在弦乐四重奏外再多加一把大提琴,这样的安排使得乐曲的低音部被增强,而且还可以有两把大提琴之间的对话,因此在D.956中交响化的旋律比重明显增加了,白话的说,就是不同乐器的声音交错变得比较复杂。

      再总论这个演奏版本。Rostropovich和Melos的演奏是所有D.956录音里时间最长的,达到了58分钟,这么长的原因其一是他们保留第 一乐章的反复、采完整版本演奏,其二当然就是"慢",如果说D.956是舒伯特对生命的挽歌,那我觉得很多乐段只有这个版本"慢"出那份味道,各位不妨在 下面注意这些地方。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一开始的主题给人略有不安的感觉,旋律不是特别优美,由缓而强,却彷佛隐含一种激动的挣扎(1分14秒)。但到 2分0秒 的时候,气氛突然转变,紧接而来的第二主题我觉得是舒伯特写过最美的声音之一,两把大提琴的重唱,我给许多朋友听过这里,还没有不为之陶醉的,在优美中又 带些凄婉,随后两把小提琴在高音部反复同一旋律,然后小提琴继续接奏出一G大调的旋律(3分27秒),气氛更为开朗,好好感受一下这里和声与旋律交融的歌 唱性吧!第 5分19秒 开始到 10分32秒 处是从头(呈示部)的反复,舒曼曾说这个第一乐章如果演奏反复需要20分钟是「如天空般无尽...」,现代很多演奏也都不再反复,但如果你已经很爱前面5 分钟的音乐,我建议你一定要再听一遍,但如果你没耐性,也不妨跳过继续听。10分32秒 至 14分3秒 是乐曲的发展部,从 14分3秒 进入再现部,一开始我们听到的主题都再出现,但调性转移让音乐的色彩变得阴暗,听起来比较"闷",最终在一个小高潮过后安详的结束。

      第二乐章慢板是音乐创作上的奇迹。大钢琴家鲁宾斯坦在听过卡萨尔斯的演奏之后,要求要在他的葬 礼上演奏这个乐章,而他也确实如愿了。尽管现在的我是如此的喜爱这个乐章,但我也不会忘记第一次有人向我推荐这个乐章,而我听到以后是如何的失望。也许很 多人会和我一样,想象"舒伯特式"的死亡会是一段多么优美安详的天籁般的旋律,但是没有,几乎没有旋律,只有小提琴好似破碎的三个、四个一组的音反复出 现。你必须先让耳朵适应这种心理想象的落差,才能去感受舒伯特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建议您挑一个平心静气的时候来欣赏,因为这不是那种优雅的慢板,它或许 不能让你听着听着把烦躁的心沉淀下来,烦躁的时候听它只会觉得太慢、太单调、太冗长,它是一个孤独的、自我呓语的慢板,让你愿意把平静的心灵交付给音乐, 为舒伯特与自己交融的生命落下两行清泪。从演奏技术来说,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太简单了,简单到要为这些乐谱上一模一样的音符加入表情是件太困难的事情,因此 不少名家的演奏也流于把此处拉的像音阶练习曲般草草交代过去,这样的诠释当然无法令人感动。但Melos的处理非常成功,他们用极慢的速度把这段话说清 楚,每个声音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好像秋风无力的扫过落叶,又好像彷徨的人跨着蹒跚的步伐,不知要走向何方。然后这黯淡的平静却突然被低沉的颤音打破 (5分52秒),压抑的情绪彷佛崩溃一样倾泻下来,小提琴奏出痛苦的旋律,其它乐器打着激烈的节奏,特别要注意听的是大提琴以三组三连音加一个长音的十连 音节奏,重复在这个段落出现,好像心底最阴暗一面不断激起的回声。然后音乐的动力慢慢消失,到了 8分50秒,音乐潜入完全的黑暗,但舒伯特总是让你在最黑暗的时候又看见光明,自 9分56秒开始,这是第一主题的变奏,我们虽然听到比较成形的旋律,但还是断断续续,好像心情在很慌张的游走,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 12分28秒 音乐才回到开始乐段的平静,不过这种平静仍不过是压抑住内心不安的表像,当听者以为乐章就要这样平静的结束时,不安终于冲破了防线(15分08秒至23 秒),倏的一声,才再度归于宁静。不知道舒伯特此时所想的,是否真的就是面对死亡?

      第三乐章是一个诙谐曲,气氛活泼热烈,交响风格很强。然而最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三段体的中段,舒伯特却安排了一个降D大调"持续的行板" (Andante sostenuto),自 4分13秒至 9分04秒,这一个反差极大的段落,Melos和Rostropovich以近乎慢板的速度演奏,竟奏成了舒伯特最动人的安魂曲。这段音乐的宗教升华意味 不言可喻,其中甚有管风琴式的音色与和声出现(6分19秒至51秒、7分42秒至9分04秒),带领听者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第四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冲劲十足,而 1分01秒 开始的第二主题,是段优雅又带有轻快舞蹈韵律的旋律,实在美不胜收。4分0秒第一主题再现,4分58秒进入发展部,8分46秒第一主题以加快的面貌再次出 现,紧接持续加速的终曲部(9分20秒),把乐章带入结尾的高潮,但就在结束时,舒伯特没有以持续的强C音结束,而是插入一个升半度的降D音,然后再以渐 弱的C音结束,这让结尾气氛急转直下。是不是舒伯特在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终乐章的热烈就遗忘了前面三个乐章个苦痛呢?或者终曲的热烈也不过是暂时压抑住苦 痛的浮光掠影罢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湖北儿听的就是Melos版?
      • 不是,Emerson版
    • 再转一篇:弦乐五重奏D956 为两只大提琴而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作者:苏友瑞
        
        舒伯特这首弦乐五重奏以两只大提琴的独特组合,切分音式的悸 动节奏感,扣人心弦的旋律歌咏,情绪强烈变化的渲染力不知安慰了 多少心灵;其中第二只大提琴并不是和第一只大提琴形成一组互补的 声部,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声部,可以独自引导旋律,也常常打出独 特的节奏。
        
        我特别要指出我最喜爱的第二乐章,其一开始的主旋律应该在第 二小提琴,是以非常少的音符来刻划的。要如此澄清不单是曲式学上 的要求,还包括了存在于最后期作品中“神秘参与”般的宁静感之要 求,虽然我们可以把第一小提琴演奏的旋律(事实上是美化过的伴奏 与助奏)当成主题而不妨碍对本乐章的喜爱(根据非正式的观察,即 使是读总谱的老乐迷,还是有一大堆人不知道这乐章的主题是在第二 小提琴),但是唯有第二小提琴上的那个真正主题才能让我们同时统 合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 第二乐章里的神秘与宁静,而能深 刻体会一个短命音乐家的不朽存在。无怪呼有人称此乐章是可以陪伴 着永远安息的。
        
        再以这曲子的构成手法而言,舒伯特结合多只乐器的方法不像贝 多芬是利用多声部对位,他一方面如第一乐章歌谣般的第二主题,一 只大提琴奏出主旋律,另一只负责补足旋律的结尾余韵;另一方面如 第四乐章一开始的旋律:第一小提琴主奏,第二小提琴一下子参与主 旋律形成八度音合奏,一会儿又完全脱离主旋律而单纯伴奏,如此方 能产生微妙的音色变化。
        
        本乐曲承接着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的音响性,但是却加以足量地 抒情气氛,更透过第二乐章的神秘参与旋律而达到音乐家伟大的 生命后期心灵,可说是舒伯特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还是更喜欢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除非你上船这个《弦乐五重奏》让我耳听为实。。。
      • 今天太晚了,争取明天。
      • here is the beloved adagio
    • 哪儿转来的破文章啊?完全没有忽悠的职业精神,说什么只录过9次,我听过的版本就不知9个。看看这个list吧
      • 别不服气嘛,您也忽悠出这水平来?;-)
        • 赫赫,像这样把立论建立在一个错误的事实上的评论我确实忽悠不出来。
          • 激发了我这个很少听室内乐的人的兴趣,从这点上说,本文很成功。
      • 这砖头好像是从遥远的OBAMA家乡拍过来的,辛苦了。。。:-)
        • 煽情啊,夸张啊,瞎扯啊我都可以忍,但虚构事实让我无法忍受,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而编造事实就更可恶了。
          • 老迷牛年涨牛脾气了!:-) 介绍一下你的春运折腾之旅吧,有啥体会?。。。
            • 唉,被移民官带进小黑屋了。。。
              • LOL! Cause you sound too high end to be true, long driving along, enjoy concert along, do anythings alone, sounds risky。。。:D
    • 门德尔松的八重奏也是风格类似且悦耳的作品,早期浪漫主义的杰作。
      • 门德尔松还有系列早期的sym for strings,很纯真的格调,是我一贯所爱的。
        • 比较容易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