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庄惠皆好辩,私交甚笃。佩服之说,我不以为然。庄子自认更高一筹。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惠施(出生于约前370年,逝世于前310年)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

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齐和楚联合起来对抗秦国。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那里与庄子成为朋友。魏惠王死后,张仪失宠,惠施回到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

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

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桥上也就能知道鱼的快乐了。”(《秋水》)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到庄子的所谓“真”。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知的态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 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这故事恐怕是他的学生假托的,不过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陈鼓应)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学,才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宋国的惠施是个能干的人。惠施爱读书,而且爱思考,肚子里的主意就多。他不仅玩哲学,也玩政治;不仅管民生,还管国际关系,和几个哥们儿弄出个“合纵”条约组织,联合起小国弱国,对付秦国的侵略和扩张。所以,庄子就说了,“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有五车的学问。

    五车的学问是多少?战国时候,就有人会用笔写字了,写在竹片或者木板上,无论如何比刀刻铜铸方便了许多。竹片叫简,木板叫札,可惜都不太宽敞,写不了多少字在上头,如果想要多说几句,就得把简或者札编连到一起。这就又另生出个麻烦,太重,要给人看,就不得不用车拉着。所以,那个时候做学问不容易。不过,要是你稍微有点学问,就可以吹牛皮,因为你已经“汗牛充栋”了。

    这样算下来,一车学问其实也没有多少字,肯定没有一部《红楼梦》,五车也不一定有。你要是告诉惠施,一块电脑硬盘360个G,可以放下多少个字,他一定把你当妖精看。所以,惠施他们,也包括老孔老聃,写文章就尽量简单,简单到不大看得明白,让大家猜。不要说我们现在得猜,董仲舒王充他们比我们早了两千多年,他们也经常要猜。由此生出很多饭碗,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人凭考证注解他们的字句吃饭,而且吃得还很不错。

    惠施的学问是怎么来的?当然首先得多听多看多知道事情。不过鲁国的孔司寇说过,学而不思则惘,光看光听光知道不行,你还得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要不然就还是糊涂,就“惘”了。很多读书人,书读得不少,越读越糊涂,就是因为不思,或者不会思。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思这个东西不全是学出来练出来的,也得有点天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有点本身的敏捷和悟性做底子,386的芯片和奔腾4总还是不大一样,所以每年都一定会生出些学而不会思的读书人。可是孔司寇还说,思而不学则殆,你也不能觉着自己奔腾几了,就连数据都懒得录入,那样也就什么都不是,说不定还会疯狂起来,连糊涂都不如。可惜这样的人也经常生出来,加上学而不思的那些,一年一年越积越多,别人看了就心烦,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也不能说别人就没有一点道理。

    学富五车,学主要靠的是后天努力,才就多少有一点得益于先天素质,所以,儒生容易以学见长,诗人则容易以才见长。隋炀帝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叫卢思道,七言诗作的尤其好,名声动于一时,世称“八米卢郎”。这个八米和我们说的三米不是一个道道。过去陕西的关中地区种谷子,不同品种出米率是不一样的,低的有一石谷子出六斗米的,高的能出到八斗,“八米”就是好品种。由此,关中俗语也就拿“八米”来夸奖人才,就叫“才高八斗”。要是一石谷子只出三斗米,这样的品种便不会有人愿意种。

    才学,才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两样要能并到一起委实不容易,要是并到一起了,就成了宗师泰斗,古圣先贤不说,也得是章炳麟陈寅恪一流人物。好在平常大家也并不这么指望,便给多数读书人留下一线生机,还可以心安理得地臧否人物。做学生的时候只挑先生的学问,才气上倒可以原谅,只要有先生给的学问,加上自己的才气,好歹不难爬到先生头上去。做了先生就挑有才气的学生,但凡学生有点才气,得了自己的学问,早晚成龙成凤。大家就这么想着,人生好像充满了希望。





    九年三月二十日
    双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那些所谓的“学“及“才”都不如一把糠,还能充饥,或者喂猪。中国落后西方那么久,就是这些”学问“的罪过!
    • 写得好,很有意思
    • 正是正是,老君娓娓道来,说得透彻
    • 不学无才可笑,有学无才可怜,不学有才可亲,才学兼备可敬
      谁愿意对号入座?本老自动归于可笑之流......
      • 不学无才无烦恼,有学无才叹到老,不学有才空奈何,才学兼备人间少。
    • 整理整理文集,该出书了。报纸做个专栏也不错呀!
      • 可办一百家讲坛之类的专栏
        • 心坛里不就是百家在讲嘛 :)
          • 看到种蘑菇的贴,馋了,想弄几袋子试一试~
            • 不利于居吧?
              • 在地下室里弄,如何?
                • 种大麻的也在地下室,一样不利于居。
                  • 那就搭个小棚子?
                    • 店里2、3块钱一盒,不算太贵。自己干,得抢种抢吃。
                      • 种完拿到这里卖
    • 原来学富五车也没几个字……一石=十斗,八斗才就是80分,或只是个良,也没什么了不起……
      • 信息的单位是Bit。这五车得看装在什么媒体上。如今一个IPod可以装8 X 16GBits。 所以,那些用iPod往耳朵里灌Bits的人是大有学问的......
        • 你没看老大的文章,以前人用的是竹简……
          • 噢,是竹简。我还以为是甲骨呢。
    • mark mark, 太高深了,漫漫地看~
    • 說的極是。活到老學到老也是這個奔頭吧。
    • 如果现在还用车拉, 老大一个人的就能养活三大车厂。
      • 微软,IBM,INTEL三大倒闭了。
    • “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庄惠皆好辩,私交甚笃。佩服之说,我不以为然。庄子自认更高一筹。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惠施(出生于约前370年,逝世于前310年)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

      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齐和楚联合起来对抗秦国。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那里与庄子成为朋友。魏惠王死后,张仪失宠,惠施回到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

      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

      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桥上也就能知道鱼的快乐了。”(《秋水》)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到庄子的所谓“真”。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知的态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 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这故事恐怕是他的学生假托的,不过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陈鼓应)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学问啊! 心潭以前只有歪歪通这么多典。现在这水是越来越深了。
      • 呵呵,佩服2字,调侃21,我这里不是什么严肃的论说,还非得价格引号什么的? :)要不改成“酸溜溜地说”?又嫌直白。
      • 书包掉多了会砸S人的......现如今四书都改漫画版了...
      • "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 没必要好像的,那是肯定的。因为流传下来的书都是老庄的门徒写的。 若是惠子门徒写的书恐怕就相反了
    • 书包吊多了那叫学者,呆在大学那就叫教授。艺术需要创新,从研究到创作需要更新思维。
      • 蚊香的品种要丰富
    • 能不能一句话归纳个中心思想? 我思了一阵子还是有些惘
      • 还好,没文化的不止我一人~~~~
    • 老君的学问真不是盖的
      你怎么把文集都清空了,怪可惜的
    • 先盲顶,要去看篮球了,回头看、、、、、、
      • 两个出处,娓娓道来,老孔当初的文字是不是也可称作当时的新诗:)、、、
    • 这样说来,三米不算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