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呵呵,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买白菜,搬白菜是件大事,全所人每家都全体出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大操场上白菜的高山和人的海洋。卖到半夜11点还熙熙攘攘。

吃不腻啊,白菜叶做的汤,醋溜白菜,
特别是白菜猪肉馅儿的饺子,呵呵,吃不腻。

周末,就能听见
很多家里剁白菜馅时刀和案板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哆哆”声
就知道谁家包饺子了。

还有就是冬天街边卖烤白薯的。。。那个香。。。。

山楂糖葫芦不是小P 孩能经常吃的起的。。。。。。。。
上次回国还吃了,多了很多花样儿,不过还是爱吃山楂的。

还有很多趣事,一堆半大小子,骑着家里的28车,个矮坐不到座上,当时的骑法,
叫掏裆(下一级是上大梁,然后是上坐,腿短,蹬一圈,有半圈脚是悬空的),
哈哈,不太雅观,围着大院绕圈,一直绕道天昏地案。。。

住过平房,楼房,经历过唐山地震,住过地震棚(不过当时太小,没啥印象呢)
只记得为了防震,要睡床底下,起床时没记住,猛一坐起来,脑门磕床板,
一声巨响,感觉不到疼痛,眼前发黑。。。。。

当时北4环还是城乡结合部, 上学还要穿过麦田。。。。。。。。。。
没住过城里的四合院。

冬天看室外电影,搬个凳子,裹得只露双眼睛。。。。

到现在,说话人家居然已经说听不出北京味了,虽然自己还觉得是典型的“京片子”
做网上北京话考试,只得了70分,惭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北京记忆随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近几日,在家看了几部有关北京往事的影像,非常喜爱,令我这个南方人对于北边的文化兴趣也是愈来愈浓。其实,老早以前我就开始钟情于北京特色的文化了,无论它只存在于记忆中或是在现实里的。虽然只去过北京那么两次,而且都很急促,每次也只呆个几天而已。但还是忍不住要来持笔,来涂上一段北京韵味的画色。南方人写北方,自然是有些木纳,随笔而已。

    对于白菜文化,确实跟我们那边不一样,就是两个世界。90年代前的北京人,在冬季来临前会大量储存白菜,这实在是另我吃惊不小。这不是一般的储存,买个10斤20斤,而是拉着平板车上的数百斤白菜回家过冬了,确实有意思。对于这么庞大的数量,不知道南方人要吃上多少年,实在是不敢想象。住四合院的,堆菜有地方,满院子都是,我们便可以称它为白菜四合院了;住楼房的,他们也有招,在楼梯上垒着,一边是过道,一边是白菜山,风景也颇为奇特。其实我们那里也会储寸些食物来过冬,风鸡蜡肉什么的,无非是些小东西,就那么几串,在墙头楼道里挂着。有条件的,就再腌些咸蹄膀,过年之时也好上一锅腌哆鲜。北京人过冬的白菜价格很便宜,3分钱一斤,主要是政府贴钱在上面。买那么多白菜也就十几元钱,一个人每月薪水的一半也不到,能够一家人过一个冬天了。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消化这么多白菜的,影像里也没多少介绍,可能他们做白菜时,会有很多种吃法来享受着这些美味,自然里面的文化也大了去了。

    看到北京的人名和店名可以倒着写,甚觉有趣,想必也是早已和国际接轨了。一家做肚子的菜馆,起名曰“爆肚冯”,一位爱好碎片收藏的主“片儿白”,还有什么“小肠陈”,确实带着浓郁的北京文化。这位冯老爷是家传的做菜手法,历尽百年,只是解放后就慢慢的不能再做生意营生,进了工厂上班去了。80年代,有人愿意出资请冯爷出山,在经历过那么数十年政治的风风雨雨后,老爷子居然不敢重启祖上留下的这门手艺,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在看到人家老字号开始日进斗金,心也就开始动了,“爆肚冯”又开始演绎它的传奇历史了。“片儿白”是位白姓收藏家,以前就看到过有关他的报道,只不过这次又经历了一回。收藏碎瓷破瓦,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做的事,这也只能是那么些有眼光,好这一口的人喜好的。哪里在休整马路,哪里在开发土地,这么一拨人就会出现在那里了。他们穿着打扮几乎临近于乞丐,却又能大方地掏出大把银子,来买下那些我们眼里所不为的东西。这位“片儿白”如今居然也能开办了自己的收藏博物馆,虽说不大,在那么一条胡同里,却也能有着数万件见证历史的碎瓷破瓦,来给参观之人叙述着当年的历史,这里面也不乏有着元青花,明青花的精品,虽说只是残缺而已。

    老北京人的早点也是和我们那地方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无论以前还是现今,这早饭在同一个地方都是差不多的。我们在家一般就吃些泡饭,有条件的就去吃王兴记的馄饨小笼或是功德林的素面了,小资生活就是称呼其为“吃点心”。在“林家铺子”里,有着这么一个场景,林老板为了稳住上门来催债的上海客,到了第二天早上,特地让活计准备好点心来款待他,其实也就是几两小笼。而老北京人好的就是豆汁配焦圈、包子配炒肝了。看着主持人咧着嘴喝了口豆汁,估计不是很上口,而且直呼酸。而店老板称这就是流传数百年的北京早点,说是老北京人就好这一口,习惯于吃这个,这豆汁对身体也很有益。看这店堂里也坐着些许年轻人,看来这原汁原味老北京地道的早点也大有人客了。

    对于极具北京特色的四合院和胡同,我也喜好不已,也很想这么涂丫几笔,只是非常欠缺这方面的文化底韵,日后再去钻研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不错,南方人看北方,雾里看花,反之亦然。唐兄,你家苏州的吧?
      • 晕,偶写了这么多家乡的事,你连我是哪里人都不知道啊?郭沫若说过"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那就是俺家乡.
        • 你不是江南第一怜香惜玉美才子唐伯虎老兄吗?家乡应该是苏州啊。。。。
          • 兄弟不才,只是唐兄的邻居而已.
            • 谦虚谦虚。。。你很才,很才。。。。。很菜。。。吼吼
              • 嘿,你这斯倒也懂通假字啊.
        • 无锡太湖?说道小肠陈。。。说的我都馋了~
    • 小平的文字是越来越好看了~~
      • 谢谢冰妹,最近好象没多看到你的文章,是不是另有马甲了?
    • 以后我就是你的fans了
      • 可别这么说,就是一篇普通随笔.
    • 俺对北京的印象是穷山僻壤,即乱又脏~
      • 那可能是很早以前了吧.
      • 和哪儿比?无论是80年代或是90年代的北京都比现在更有北京的韵味,很多人说北京现在才是真正的大都市,但是在我眼里,北京早就不是我童年记忆里那个北京了。
        失去了街边捏糖人的小车,胡同口带着白帽子的卖冰棍的老奶奶和走街串巷的喊着叫卖口号的老爷爷们,北京已经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了。高楼大厦的密集和建筑工地的嘈杂,把北京变成了一个完全钢筋水泥的城市。
        看完这篇‘北京记忆随笔’,忽然很怀念夏天石刹海里面人头窜动的游泳的场景,春天景山筒子河边少年宫的学生们写生的场景,夏天夜晚被热醒的大人们拿着大个的芭蕉扇坐在胡同口聊天的场景。冬天的冬储大白菜,和夏天滚在床下堆积着的西瓜,都是我们的美好回忆。
        东西龙福寺的灌肠店,地安门的小吃早点店,两广大街的白水羊头肉,黄四的小肠陈,龙潭湖公园北门的炒肝包子铺,北海里仿善的豌豆黄和芸豆卷,稻香村的核桃酥、牛舍饼、自来红、萨其马都是我们都是我的最爱。
        • 真正的老北京大概无从体会,因为拆城墙的时候原来的北京已经死掉了,如果真要保持原来的风貌,必须象日本京都那样,而在共党决定定都北京那一刻,“老北京”的被毁灭的命运就已经确定了
          • 北京作为首都,很多都是身不由己,也就注定了我们只能回忆!
        • Wow, 看的我都快哭了,真的是无处寻找,只能回味了。
      • 您哪儿的呀?
    • 北方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萧疏,没有温室的时候,北方人不储存大白菜,冬天靠什么补充叶绿素啊。。。。哎,那天看到台湾小白菜,连白菜都这么秀气,,植物跟人一样,长于南方则灵秀小巧,长于北方则不得不粗大厚壮。。。。
      连加拿大的麻雀都长得比我家乡健硕。。。。
      • 是啊,那就是90年代以前的北京.
      • 石头妹妹啊。。。大白菜里面有多少叶绿素啊?当然,如果你说你就喜欢吃外面的绿帮子,俺无语
        • 刀刀姐姐,聊胜于无嘛。。。天津大白菜还是比较绿的
      • 凡事早盛遮通常早衰,南方籍女同学初中就发育成熟,但30多岁就早早华容失色,广东帅哥也通常早早谢顶。南方大米多季高产,但味道平平,而东北大米简直是油花花的。
        • 我所见的北方女人也很老啊啊,哈哈!
          刚到北京上班的时候,见到办公室的同事也不知道别人的底细,看起来都很老啊,结构很多才大学毕业或是研究生生毕业没两年,看起来比湖北湖南四川的女人可是老很多啊,
          • 不过北方的女子长得白.
          • 同感, 这些地方的女性皮肤也都很白, 显年轻
          • 那是您见的少吧
        • 这番言论简直是胡扯,北方女人怎比得上南方女人的水灵,白皙和清秀。特别是湖北湖南四川的女子因为水土得天独厚,真是集天地之灵秀,那种美那是北方女人能比的???
    • 以后我就是你的fans了 -gone123(如沐--心动尘埃落);
      • 呵呵,其实偶才是你的FANS.
    • 真想念天兴居的炒肝。
      大白菜的吃法很多种,炒白菜,醋溜白菜,熬白菜,酸菜粉,做包子饺子馅饼。 冬储大白菜挺好吃的,有股子鲜甜味。
      • 嘿,今天碰到老北京主了,不过偶还没尝过那抄肝,不知味道如何?
        • 味道很难用语言形容。我认为最好吃的就是这家。小时候的早饭经常是去买一锅炒肝,几两包子。 前门大栅栏有好多小吃店的百年老店,店面儿都破破烂烂的,味道很正宗。重建前门大街的时候,天兴居给拆了,不知道现在搬回去没有。
      • 炒肝是我的至爱!
    • 北京韵味!....以后我就是你的fans了 -gone123(如沐--心动尘埃落); -oxteeth(半夏当归 )
      • 呵呵,搞接力啊,这倒省事.
    • 同感,那么多的白菜吃一冬天,那以后再见白菜都要吐啊,但很喜欢北京的风景很气候,嘿嘿!
      • 更喜欢北京的女孩子直爽善良的性格,当年遗憾结婚太早。
        • 你小子吃着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
      • 哈,谢.:)
    • 好文,可见小贫的笔力。。。我的北京印象就粗枝大叶多了,虽然曾经是北京的常客。。。
      • 呵呵,谢谢.
    • 我姐姐在北京住了差不多20年,还是一有时间就南下回家。
      • 还是故乡情更浓.
    • 写得好。 烧饼也是北京人早点里比较常见的。
      老字号致美斋最早是一家南味点心铺,以萝卜丝饼、焖炉烧饼和清汤馄饨出名。现在早点里的烧饼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芝麻酱烧饼,吊炉烧饼,卷酥饼,糖烧饼,油酥烧饼
      • 好的烧饼真的很好吃,很香.
      • 南方人也吃烧饼啊。。。。
        • 我们那里有油酥,和烧饼差不多的,很香很好吃的.
      • 芝麻酱烧饼一定很好吃,这让我想起俺们武汉的最有名的早点之一,热干面,是芝麻酱伴的,口感味道真是无比的棒。
      • 那叫火烧!
    • 不错。我从6岁开始搬白菜。到了8岁搬进楼房,更得把几百斤白菜一次次搬上4楼。白菜分青稞白稞,2分3分,好吃,怀念。
      • 北方的人习惯吃面食,不象南方的,要做很多的菜,做包子做饺子可能要白菜就够啦
        • 你是哪里人,你对北方了解多少,觉得你满嘴胡说八道,你多年轻?北方女人长得老?没见过世面的人
          • 走遍了大半个地球,现在正在北京上班,JJ也不知道您为什么这么生气,难道是因为自己长的又老又丑,被南方的女人,把您给比下去啦,您上来就骂开始胡说八道.
            • 没有一点意思要骂你,你自己看看你怎么写的,我觉得你对北方和北方人不是很了解,我是北方大连的,我也不觉得我们北方女人显老,还有你不能只看你办公室里的几个北京的女人就觉得北方女人老,也许他们不打扮。
              还有我儿子10岁可是很多人都说我还是很年轻,我也不怕你叫我姐姐,叫我阿姨我都不介意,因为人总有老的时候,至于被南方女人比下去,我没想和谁比,只是觉得不要南方北方的地域性的比较,因为你的话(明显有地域区别)。总而言之“人比人你的活,货比货你的留”,还有我没任何要骂你的意思,我想你理解错了
    • 还是要去深深体会一下的、、、小新#4429061@0
      • 是啊,就是没时间.
    • 嘿嘿,个人感觉,北京女生普遍有文雅秀气的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的玲龙踢透呢,不管她们长相粗壮还是细致,喜欢听她们说话,抑扬顿挫
      • 你肯定没有在北京坐过BUS...
        • 姐姐好,嘿嘿,没有坐过呢
        • haha~公交车上的阿姨是都够刺儿的~
    • 冬贮大白菜可是北京人的一件大事。要挖菜窖(不能直接堆在露天,以免冻坏)。要连夜排队买菜(供不应求),还要找车往家搬(每家都要搬,私人家很少有三轮车、手推车之类,必须借。)。然后吃一冬天熬白菜。
      • 这个大事我也听说过,嘿嘿,不过,现在食物那么丰富,应该不用贮藏白菜了
        • 我九十年代初在北京工作时,被分配到过大白菜,自己没有去领,被同事拉回家去了(两块钱,好像是一百斤或二百斤)。那个时候,北京人的冬天已经不依赖大白菜了。西红柿、柿子椒等等基本四季不断。这事慢慢就成为历史了。
          • 嘿嘿,不过很想念国内的白菜噢,这边的无论如何都不那么好吃
    • 小贫文字平和恬淡,有股自来旧的韵味,象一身熨贴的蓝布长衫。好看。
      • 那我穿着蓝布长衫,头戴宽沿礼帽,那就更有旧味了.
      • + 1................
    • 呵呵,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买白菜,搬白菜是件大事,全所人每家都全体出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大操场上白菜的高山和人的海洋。卖到半夜11点还熙熙攘攘。

      吃不腻啊,白菜叶做的汤,醋溜白菜,
      特别是白菜猪肉馅儿的饺子,呵呵,吃不腻。

      周末,就能听见
      很多家里剁白菜馅时刀和案板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哆哆”声
      就知道谁家包饺子了。

      还有就是冬天街边卖烤白薯的。。。那个香。。。。

      山楂糖葫芦不是小P 孩能经常吃的起的。。。。。。。。
      上次回国还吃了,多了很多花样儿,不过还是爱吃山楂的。

      还有很多趣事,一堆半大小子,骑着家里的28车,个矮坐不到座上,当时的骑法,
      叫掏裆(下一级是上大梁,然后是上坐,腿短,蹬一圈,有半圈脚是悬空的),
      哈哈,不太雅观,围着大院绕圈,一直绕道天昏地案。。。

      住过平房,楼房,经历过唐山地震,住过地震棚(不过当时太小,没啥印象呢)
      只记得为了防震,要睡床底下,起床时没记住,猛一坐起来,脑门磕床板,
      一声巨响,感觉不到疼痛,眼前发黑。。。。。

      当时北4环还是城乡结合部, 上学还要穿过麦田。。。。。。。。。。
      没住过城里的四合院。

      冬天看室外电影,搬个凳子,裹得只露双眼睛。。。。

      到现在,说话人家居然已经说听不出北京味了,虽然自己还觉得是典型的“京片子”
      做网上北京话考试,只得了70分,惭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回想往事也是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