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转贴)重识白求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白求恩在中国如雷贯耳,但是多数加拿大人自己却不知道。。。而实际上,白求恩对加拿大的贡献,远远大于在中国的贡献。

下面这篇文章,也许有助于许多国人重新认识白求恩。
--------------------------------------------------------------

(转贴)重识白求恩 (作者:岑岚)

  刚到加拿大那会儿,我曾经上过一阵成人教育学校的英语课。我的老师侧重历史、政治和文化,
所以他所挑选的教材多含有这些方面的内容。有次上课,讲的是加拿大的
历史名人,其中有加拿大的前总理特鲁多,发明电话的贝尔,电影明星金凯瑞,加拿大
画派“七人小组”(Group of Seven)的灵魂人物A.Y.杰克逊等等
。接着,他问大家,“有谁知道Dr.Bethune?”没有人回答。他走到我面前
说:“连你也不知道吗?他可是中国人尊敬的英雄,正是因为他在中国的名声,才使得
加拿大政府最终放弃了对他共产党员身份的偏见,于1972年承认了他的历史地位。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说的是白求恩大夫!我怎么会不知道他呢?只是因为不知道他的
英文名字,才没把Dr.Bethune和白求恩连起来。

  在三十几年前的毛主席著作“天天读”的气氛中,我和我的同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
语文课,有相当一段时间学的都是毛主席语录、著作和诗词。其中,“老三篇 ”之一
的《纪念白求恩》是我们反复学习的篇章。因此,我和绝大部份的中国人一样,是由于
学毛着而知道了有位白求恩大夫和有个叫加拿大的国家的。

  白求恩是一位外科医生。在中国人民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他组织了一支由
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带着一批医疗器材来到中国,并且直奔抗日最前线的
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延安。毛泽东主席热烈欢迎他,并请他主持延安的边区医院。可
没多久,白求恩就坚决要求到抗敌战火最激烈的地方去抢救伤员。他骑着牲口离开延安
,经过五天跋涉来到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与外部几乎隔绝的晋察冀边区。那里的医疗
条件差到难以想象,几乎没有合格的医生,许多战士本来可治好的伤口由于细菌感染而
被迫截肢。白求恩一放下行李便开始工作。除了给伤员作手术,他还集中精力开办了救
护、卫生和基本外科手术的培训班,并自己亲手编写了附有图解的教材,翻译复写后发
给学员。许多受过白求恩教导的学员日后成了八路军、解放军的医疗骨干。在极其简陋
的条件下,他建起了一座“模范医院”,目的是在边区起示范作用,但几个星期后就被
日军炸毁。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由两头骡子驮着的便携式手术室,跋山涉水巡回几千里为
伤员做手术。有一次,他竟创造了连续69个小时作115例手术的记录,甚至在敌人
炮火的轰击下也没有停止。有时日军的前沿部队已在几公里之外,他仍是镇定如常地直
到做完一个手术才动身撤退。因为若是中断手术,那手术台上的伤员就可能不治或落下
终身残疾。他不但救治八路军伤员,也认真地为日军战俘治疗,这体现了他是一位真正
的人道主义者。他说:“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脱下军装也是农民、商人,是那
些法西斯分子把他们骗到战场上来的。”白求恩常常把自己的衣服、粮食,甚至把自己
的鲜血献给八路军伤员。白求恩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八路军的各个战场,战士
以他为榜样奋勇杀敌。中国人反法西斯的斗争精神也感染了白求恩,他在给友人的信中
写到,“我的确非常疲倦,但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愉快,因为人们需要我。”在一次手术
时,因为没有手术用的手套保护,白求恩意外地割破了手指,血液被病毒感染终于不治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献出了生命,这一
年他49岁。(以上是中国的报刊杂志多年来对白求恩事迹报导的综合,当然还有许多
更为详尽的细节描写。)一个多月以后,毛主席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多年前,对领袖个人崇拜最严重的中国却几乎没有以个人命名的建筑物、机构等,
唯一例外的却是以白求恩命名的医院和医学院。一张白求恩在抗日前线为八路军伤员作
手术的著名照片不仅挂在许多医院和医学院的墙上,也印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中,使他成
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位在中国名声最响,在人民心目中感到最亲切的外国人。

  毛主席称白求恩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更特别地提到他是一位具有
高明医术并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医生。“老三篇”里提到的三位英雄:张思德、白求恩和
愚公,是当时全国人民做人的楷模。我的一位“下放干部”老师(他原是一名中专教师
,和我父母一样,于1968年秋下放到农村劳动,我所在的新办的公社“五七”中学
缺老师,就把他调来了)最为推崇白求恩,他一再教育我们千万不要受“读书无用论”
的影响,要向白求恩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做
一个合格的革命接班人。他的这番话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激励着我即使在插队农村那
样艰苦的情况下也从未中止过自学。

  记得那时我们很好奇,希望老师能多给我们讲点白求恩的生平。可老师说除了毛主
席的文章和附注中介绍的以外,他也不知道更多的东西。于是,与有很多子孙的老农民
愚公和历史简单明了的警卫团战士张思德相比,白求恩这位有着英雄光环的外国人就更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现在来到白求恩大夫的祖国了,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他了,我当然很兴奋。我的加拿
大老师说,安大略省就是白求恩的故乡。从多伦多往北行驶二三个小时,在白求恩的出
生地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rst)有座白求恩纪念馆。

  随后不久的一个周末,我就驾车驶往格雷文赫斯特小镇,前去寻找白求恩大夫的历
史足迹。
  美丽、安宁的小镇格雷文赫斯特俗称“马斯果卡湖的入口”(Gateway t
o the Muskoka Lakes),就在马斯果卡系列湖之一的马斯果卡湖
旁边。这一带是加拿大享誉世界的度假别墅区,以其天然无雕饰,纯净似桃源的以湖光
山色为主体的自然风光闻名。我们敬仰的英雄白求恩就于1890年3月3日出生在这
里的一栋两层的淡黄色小楼房里--这是当时当地教堂为供职牧
师建造的专宅。1973年,加拿大政府买下了这栋小楼,按照当年的维多利亚风格修
缮并以同时代的家俱、用具摆设(其中有的出自于白求恩家族后人的捐献),建起了白
求恩纪念馆,现在该馆直属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部门。2000年8月,一座高1.9
5米的白求恩纪念铜像又矗立在小镇中心的剧院广场上,为铜像剪彩的有加拿大的现任
华裔总督伍冰枝女士,中国驻加大使梅平和格雷文赫斯特镇的镇长。

  基督教长老会的白求恩牧师给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
enry Norman Bethune),为的是纪念孩子的祖父诺尔曼.白求恩
--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在二楼的主卧室里,讲解员指着大床旁边的一个小摇篮说:
“这就是白求恩出生后睡过的摇篮。”看到那十九世纪末式样的木制摇篮,线条简单,
造型质朴,和大部份中国孩子睡过的摇篮也没有多大区别,一下就把我与加国不同历史
和文化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在十九世纪末,马斯果卡湖一带还是相当荒凉的,伐木业是当地人们谋生的主要职
业,周围散落着一些简陋的伐木营地。白求恩的家庭生活虽然谈不上很富裕,但比起附
近居住的伐木工人来说确实要优越好多倍。三岁后,他们家因父亲工作的关系搬到了另
一个小镇,以后又搬家多次。频繁的搬家使白求恩从小就对周围世界保持着新鲜感,好
奇心,小时在附近山林中的野游培养了他日后勇敢冒险的精神。

家庭的传统,父母对周围贫穷人家的帮助和关爱,在他幼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对人友善
仁慈的种子。他早早就立下了志向,八岁那年,他把祖父用过的写着“外科医生诺尔曼
.白求恩”的标牌挂在自己房间的门上,决心要做一名像祖父一样救死扶伤的医生,并
要求大家从此叫他“诺尔曼.白求恩”。多年后,他果然成了加拿大第二位叫诺尔曼.
白求恩的名医。

  长大后,白求恩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医学。靠着半工半读,白求恩完成了大学的学
业,他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报社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和礼拜天学校的教师
,这些工作不仅使他挣到了足够的钱去付学费,还让他有机会接触了解各个阶层的人们
,增长了生活的阅历。与此同时,他还产生了对绘画和雕塑的激情。更为重要的是,他
表现出对弱势人群及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与关切,并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之提供帮
助。这以后发展成贯穿他整个人生的独特信念,就是贡献自己的医术甚至生命去制止世
界上任何非正义的和侵略的战争,帮助受苦受难的民族和人民。他曾经两度停学:第一
次是1911年至1912年,他以一名伐木工的身份去与伐木工和矿工们打成一片,
同时又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学院的教师来回奔走于伐木营地和矿工聚居地,以满足工人们
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渴求。另一次是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1914年,他作为一名担架队员去到欧洲前线,当时只差一年他
就可取得医学博士的学位了。他受了很重的伤,分别在法国和英国住院达半年之久。随
后他回到加拿大继续学业,毕业后,他加入英国海军当了一名外科军医,这也是他的医
学学位所要求的工作经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六个月,他以军医官的
身份随加拿大军队驻扎在法国。


  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英国伦敦的一所儿童医院完成毕业实习期(Intershi
p)。为保障自己的生活,他对艺术品生意作了个小小的风险投资,开办了一家集画廊
和商店为一体的小公司,从法国泊来便宜的画作在英国销售,经营得很成功。1923
年,他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Fellow)。
此时他遇见了一位苏格兰的年轻姑娘,比他小十一岁的弗兰西丝
(Frances Campbell Penny),他们很快就相爱得难舍难分了
,几个月后,不顾弗兰西丝父母的反对,他们结婚了。1924年,医学博士白求恩带
着他娇美的新娘从巴黎旅行到维也纳和柏林,一路考察学习当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外
科医学。到年底,他们终于停止了奔波,在美国的底特律租了一套便宜的公寓房住下了。

  底特律居住的这两年使白求恩夫妇真正体会到了贫穷的滋味。白求恩开设的小诊所
面向社会的下层,他的病人只能付很少的钱看病,有时往往连一点钱也付不出,白求恩
就为之免费看病。如此一来,使得他们自己的经济捉襟见肘,入不覆出。工作的实践中
,白求恩看到了许多贫穷的人们因付不起昂贵医药费而导致小病变大病乃至不治的令人
忧虑的状况,加上自己在生活中的亲历,白求恩更能理解他们的困苦处境和无奈。富有
同情心的白求恩渴望为那些可怜的人们多做一些事,他也认识到面对这一切,个人的力
量实在是太微小了。

  就在此时,白求恩感染上了肺结核。那时,肺结核还基本上是个不治之症,没有特
效药,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富贵病”,只能疗养。知道自己已无痊愈的可能,白求恩
不想耽误弗兰西丝的青春年华,提出离婚。弗兰西丝不同意,表示要跟随在他身边照顾
他,但最终拗不过决心已定的白求恩,接受了离婚,含泪回了苏格兰。她仍然关心他,
他们一直互相通信,就象好朋友那样给予对方深切的关怀和慰籍
。回到格雷文赫斯特的肺病疗养院的白求恩虽然十分垂头丧气,同时也因逼迫弗兰西丝
离去和对她的思念而难过伤心,可当他一听到有一种“人工气胸” 的方法有治好肺结
核的可能时,立即要求去做这一存在着相当危险性的治疗。“两强相遇勇者胜”,白求
恩以自己的身体勇敢地实验新的治疗方法,不仅战胜了病魔,也从此成为一位掌握“人
工气胸”技术治疗肺结核的专家,而当时懂得这种技术的专家全
世界只有十三位。白求恩随后在纽约州雷布如克(Ray Brook)的一所肺结核
医院里工作了两年,救治了许多与他一样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
  1928年初,白求恩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Montreal)的皇家维多利
亚医院(The Royal Victoria Hospital),给加拿大胸
外科开拓者阿奇博尔德大夫(Dr. Archibald)当第一助手。在这长达五
年之久的时间,他刻苦学习,辛勤工作,奠定了他作为著名胸外科专家的坚实基础,也
显示出他出众的发明创造才华。他发明和改进了十二种医疗手术
器械,有些还以他的名字命名,如“The Bethune Rib Shears
”(白求恩肋剪)等。他还发表了十四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他的创见和学术成果得到
业内同行的公认和尊敬。1934年,他到美国旅行,向同行们交流与演示他的胸外科
手术技术。回加后他接受了新的职位,在魁北克省的卡提尔维勒(Cartiervi
lle)的圣心医院(The Sacre Coeur Hospital)担任胸
外科主任。

  当时经济很不景气,白求恩越来越多地把他的目光投向社会医疗的现状。他觉得,
贫穷、饥饿、缺医少药的情况,在低收入的社会人群中已很普遍。仅靠个人花钱买健康
保险有着明显的弊病,一方面是很多人买不起,另一方面是浪费钱。作为医生,他与几
位朋友一起开办了个免费的诊所,可他明白他们所做的对如此现状只能起到很微弱的作
用。所以,他大声疾呼医疗制度需要改革,应该由国家负起公共
医疗的责任,建立起一个统一管理的为全国每一个公民服务的健康保障体系。他对政治
也产生了兴趣,鉴于人们对一些政治名词含义不甚清楚,还专门写下了一些名词术语如
“民主”、“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的解释,原计划写一百个名
词解释,但后来因故未完成。他也关注妇女的地位,认为她们当奴隶的时间已太长了。
妇女也是人,应该有独立的人的思想。他对艺术的爱好也持续着
,并在自己的房子里办起一个免费的儿童艺术学校。他思考着,也行动着,既是一名出
色的外科大夫,又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

  1935年夏,他去苏联参加一个国际医学会议,顺便参观了苏联的许多地方,并
考察了苏联的医疗系统。回国后,他应邀介绍访苏观感,他谈到对苏联的公共医疗体系
的深刻印象。接着,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促使他入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看到苏
联的全民医疗体系的成功,而这正是他想在他自己的国家实现的理想。他始终坚持,一
个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一定要有一个保障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必
需的医疗服务的系统。1936年,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组建了一个由一百名医生、护
士、牙医和社会工作者参加的名为“蒙特利尔人民健康保障组织”(the Mont
real Group for the Security of People’
s Health)的机构,为最需要医药的人群提供服务。
  不久,西班牙爆发内战,“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the Committe
e to Aid Spanish Democracy)请求白求恩去领导马德里
的加拿大医疗队。白求恩当时是世界最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之一,也是全加拿大年薪最高
的医生之一,人们认为这个请求可能是太不现实了。但白求恩出人意料地决定去,于1
936年11月3日出发奔赴马德里。在那里,他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个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这样大规模地给伤员输过血。白求恩
和他的同事们的开创性实践在世界医疗史和输血史上占有重要的里程碑似的地位。

  1937年6月,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到处奔走介绍西班牙的情况,为之募捐。这
时,传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侵略中国的消息。白求恩认为,虽然西班牙和
中国同样处于战争中,但抗击侵略者的中国更需要帮助。他找到“中国援助会”(th
e China Aid Council)和“保卫中国同盟 ”(the Chi
na Defense League),主动要求带医疗队去中国。

  白求恩在中国的情况是我们大家都基本熟知的,他像个铁打的人似的忘我地工作着
。实际上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过度的劳累,他当时的健康状况已很差,极度营养不良
。他的视力大大减退,牙齿松动,一只耳朵变聋。他也曾计划回加拿大去治疗,同时为
中国人民的抗战募捐,因实在不忍离开那些急待抢救的八路军伤员而一再推迟行程。最
令人感动的是白求恩的遗嘱。遗嘱写于白求恩最后的日子里,实际上是一封写给当时晋
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的信。信中请求聂将军帮助处理他一些未完的事情和分发他
个人拥有的物品包括医疗用品及生活用品,事实上是请聂将军担任他的遗嘱执行人。除
了对工作的交代,在那物资缺乏的年代里,他把自己有用的东西都留给了他的中国战友
,他周围的人们,从将军到他身边的马夫和“小鬼”(警卫员)都得到了他的馈赠。他
当然也没有忘记他那离了婚的妻子弗兰西丝,请求“中国援助会”照顾她今后的生活。
那一件件看似琐碎的事情,那一个个被提到的人名,饱含着白求恩多少深情,多少厚爱
啊!
  从白墙上挂着白求恩头像的白求恩纪念馆展馆里,从别的地方,甚至还有网络上,
我了解到许多白求恩到中国以前的情况甚至生活细节,以及更多的白求恩在中国的感人
故事。我知道得越多,早年印象中的神秘色彩就一层层脱落,而那模糊不清的面目形像
就一点点地清晰起来。可以说,我重新知道了一位白求恩:一位聪明睿智有过诸多医疗
手术器械发明创造和对社会超前的思想贡献,却长期不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理解和认识
的白求恩;一位拿着当时加拿大最高年薪,其技术享誉世界的胸外科大夫,本有着极好
的前途和舒适的生活,却为了理想抛弃了一切个人的幸福和享受,乐于奋斗勇于献身的
白求恩;一位有血有肉有情却严肃认真执著,让许多人为他惋惜、伤心,让许多人敬佩
、骄傲、热爱,也让许多人嫉妒、憎恨的白求恩。这位白求恩站在我的面前,是那么坦
率,那么热情,那么亲切和蔼,那么平易近人,具有常人难以达到的工作激情和献身精
神。而他又是那么的孤傲,那么的特立独行,他的关于建立完全的社会的卫生健康保障
系统的思想和主张,除了得到少数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外,很多人尤其是有权有势有钱的
人,还有他的从高医疗费得到好处的许多同行们都极力反对,最终没能在他的有生之年
开始实施,他为之深深地遗憾。而几十年后,如今的加拿大人享受着优良的社会卫生保
健系统的好处时,又有多少人知道最早提出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的人是白求恩大夫呢?


  白求恩是反侵略战场上救死扶伤的英雄,他也是和平环境下治病救人的医生。这一
点得到人们的公认。可他的杰出不仅仅在他的令人佩服的高明医术,创新的医疗器械发
明和对世界医疗史作出的里程碑似的贡献,也不仅仅是他的人道主义和勇敢献身精神,
更可贵的是,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一位为了理想孜孜不倦努力,勇于奋斗勇于
牺牲的人;一位富有远见卓识,走在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之前的
人。尽管人们会暂时地不理解他,但时间终于让后来的人们认识到他的伟大,他的思想
和创见的真正价值。


  白求恩已列身于加拿大历史名人(A Canadian of Nationa
l Historical Significance)之列,虽然是晚了几十年,
加拿大政府和人民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态度和勇气仍是令人感动的。不过还有很多事
情要做,还要让更多的加拿大人和后代知道白求恩。我看到白求恩纪念馆里,来参观的
大多是华人,签名簿上留下的也多是中国人的姓名,中文的题辞和留言。中国人民是永
远记得白求恩和那些真心帮助过中国的外国朋友们的。可白求恩毕竟是加拿大人,由多
族裔组成的,有着多元文化传统的加拿大人民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杰出儿子,并为有
白求恩这样的杰出儿子感到骄傲。

  可以说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人民和政府对白求恩的敬仰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
加拿大人民非常友好的情谊,促使了加拿大人民和政府去重新认识和肯定白求恩这一历
史人物。现在反过来,从加拿大人以及世界医疗界对白求恩的重新认识和重新肯定,我
们或许也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吧。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的是是非非,许多的功过难定的人
物,也是否应抛弃政治观念和个人与集团的利益,以其对国家、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历史
意义和长远利益,对世界和平和文明的贡献来重新认识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白求恩故居】
    看了打油同学的诗,有些触动。贴一个陈谷子吧。。。

    【白求恩故居】

    沧桑百年旧宅庭
    孑然悄立陋巷中
    半篱寒菊憔悴老
    一树秋色寂寞红
    • (转贴)重识白求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白求恩在中国如雷贯耳,但是多数加拿大人自己却不知道。。。而实际上,白求恩对加拿大的贡献,远远大于在中国的贡献。

      下面这篇文章,也许有助于许多国人重新认识白求恩。
      --------------------------------------------------------------

      (转贴)重识白求恩 (作者:岑岚)

        刚到加拿大那会儿,我曾经上过一阵成人教育学校的英语课。我的老师侧重历史、政治和文化,
      所以他所挑选的教材多含有这些方面的内容。有次上课,讲的是加拿大的
      历史名人,其中有加拿大的前总理特鲁多,发明电话的贝尔,电影明星金凯瑞,加拿大
      画派“七人小组”(Group of Seven)的灵魂人物A.Y.杰克逊等等
      。接着,他问大家,“有谁知道Dr.Bethune?”没有人回答。他走到我面前
      说:“连你也不知道吗?他可是中国人尊敬的英雄,正是因为他在中国的名声,才使得
      加拿大政府最终放弃了对他共产党员身份的偏见,于1972年承认了他的历史地位。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说的是白求恩大夫!我怎么会不知道他呢?只是因为不知道他的
      英文名字,才没把Dr.Bethune和白求恩连起来。

        在三十几年前的毛主席著作“天天读”的气氛中,我和我的同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
      语文课,有相当一段时间学的都是毛主席语录、著作和诗词。其中,“老三篇 ”之一
      的《纪念白求恩》是我们反复学习的篇章。因此,我和绝大部份的中国人一样,是由于
      学毛着而知道了有位白求恩大夫和有个叫加拿大的国家的。

        白求恩是一位外科医生。在中国人民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他组织了一支由
      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带着一批医疗器材来到中国,并且直奔抗日最前线的
      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延安。毛泽东主席热烈欢迎他,并请他主持延安的边区医院。可
      没多久,白求恩就坚决要求到抗敌战火最激烈的地方去抢救伤员。他骑着牲口离开延安
      ,经过五天跋涉来到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与外部几乎隔绝的晋察冀边区。那里的医疗
      条件差到难以想象,几乎没有合格的医生,许多战士本来可治好的伤口由于细菌感染而
      被迫截肢。白求恩一放下行李便开始工作。除了给伤员作手术,他还集中精力开办了救
      护、卫生和基本外科手术的培训班,并自己亲手编写了附有图解的教材,翻译复写后发
      给学员。许多受过白求恩教导的学员日后成了八路军、解放军的医疗骨干。在极其简陋
      的条件下,他建起了一座“模范医院”,目的是在边区起示范作用,但几个星期后就被
      日军炸毁。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由两头骡子驮着的便携式手术室,跋山涉水巡回几千里为
      伤员做手术。有一次,他竟创造了连续69个小时作115例手术的记录,甚至在敌人
      炮火的轰击下也没有停止。有时日军的前沿部队已在几公里之外,他仍是镇定如常地直
      到做完一个手术才动身撤退。因为若是中断手术,那手术台上的伤员就可能不治或落下
      终身残疾。他不但救治八路军伤员,也认真地为日军战俘治疗,这体现了他是一位真正
      的人道主义者。他说:“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脱下军装也是农民、商人,是那
      些法西斯分子把他们骗到战场上来的。”白求恩常常把自己的衣服、粮食,甚至把自己
      的鲜血献给八路军伤员。白求恩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八路军的各个战场,战士
      以他为榜样奋勇杀敌。中国人反法西斯的斗争精神也感染了白求恩,他在给友人的信中
      写到,“我的确非常疲倦,但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愉快,因为人们需要我。”在一次手术
      时,因为没有手术用的手套保护,白求恩意外地割破了手指,血液被病毒感染终于不治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献出了生命,这一
      年他49岁。(以上是中国的报刊杂志多年来对白求恩事迹报导的综合,当然还有许多
      更为详尽的细节描写。)一个多月以后,毛主席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多年前,对领袖个人崇拜最严重的中国却几乎没有以个人命名的建筑物、机构等,
      唯一例外的却是以白求恩命名的医院和医学院。一张白求恩在抗日前线为八路军伤员作
      手术的著名照片不仅挂在许多医院和医学院的墙上,也印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中,使他成
      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位在中国名声最响,在人民心目中感到最亲切的外国人。

        毛主席称白求恩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更特别地提到他是一位具有
      高明医术并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医生。“老三篇”里提到的三位英雄:张思德、白求恩和
      愚公,是当时全国人民做人的楷模。我的一位“下放干部”老师(他原是一名中专教师
      ,和我父母一样,于1968年秋下放到农村劳动,我所在的新办的公社“五七”中学
      缺老师,就把他调来了)最为推崇白求恩,他一再教育我们千万不要受“读书无用论”
      的影响,要向白求恩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做
      一个合格的革命接班人。他的这番话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激励着我即使在插队农村那
      样艰苦的情况下也从未中止过自学。

        记得那时我们很好奇,希望老师能多给我们讲点白求恩的生平。可老师说除了毛主
      席的文章和附注中介绍的以外,他也不知道更多的东西。于是,与有很多子孙的老农民
      愚公和历史简单明了的警卫团战士张思德相比,白求恩这位有着英雄光环的外国人就更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现在来到白求恩大夫的祖国了,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他了,我当然很兴奋。我的加拿
      大老师说,安大略省就是白求恩的故乡。从多伦多往北行驶二三个小时,在白求恩的出
      生地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rst)有座白求恩纪念馆。

        随后不久的一个周末,我就驾车驶往格雷文赫斯特小镇,前去寻找白求恩大夫的历
      史足迹。
        美丽、安宁的小镇格雷文赫斯特俗称“马斯果卡湖的入口”(Gateway t
      o the Muskoka Lakes),就在马斯果卡系列湖之一的马斯果卡湖
      旁边。这一带是加拿大享誉世界的度假别墅区,以其天然无雕饰,纯净似桃源的以湖光
      山色为主体的自然风光闻名。我们敬仰的英雄白求恩就于1890年3月3日出生在这
      里的一栋两层的淡黄色小楼房里--这是当时当地教堂为供职牧
      师建造的专宅。1973年,加拿大政府买下了这栋小楼,按照当年的维多利亚风格修
      缮并以同时代的家俱、用具摆设(其中有的出自于白求恩家族后人的捐献),建起了白
      求恩纪念馆,现在该馆直属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部门。2000年8月,一座高1.9
      5米的白求恩纪念铜像又矗立在小镇中心的剧院广场上,为铜像剪彩的有加拿大的现任
      华裔总督伍冰枝女士,中国驻加大使梅平和格雷文赫斯特镇的镇长。

        基督教长老会的白求恩牧师给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
      enry Norman Bethune),为的是纪念孩子的祖父诺尔曼.白求恩
      --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在二楼的主卧室里,讲解员指着大床旁边的一个小摇篮说:
      “这就是白求恩出生后睡过的摇篮。”看到那十九世纪末式样的木制摇篮,线条简单,
      造型质朴,和大部份中国孩子睡过的摇篮也没有多大区别,一下就把我与加国不同历史
      和文化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在十九世纪末,马斯果卡湖一带还是相当荒凉的,伐木业是当地人们谋生的主要职
      业,周围散落着一些简陋的伐木营地。白求恩的家庭生活虽然谈不上很富裕,但比起附
      近居住的伐木工人来说确实要优越好多倍。三岁后,他们家因父亲工作的关系搬到了另
      一个小镇,以后又搬家多次。频繁的搬家使白求恩从小就对周围世界保持着新鲜感,好
      奇心,小时在附近山林中的野游培养了他日后勇敢冒险的精神。

      家庭的传统,父母对周围贫穷人家的帮助和关爱,在他幼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对人友善
      仁慈的种子。他早早就立下了志向,八岁那年,他把祖父用过的写着“外科医生诺尔曼
      .白求恩”的标牌挂在自己房间的门上,决心要做一名像祖父一样救死扶伤的医生,并
      要求大家从此叫他“诺尔曼.白求恩”。多年后,他果然成了加拿大第二位叫诺尔曼.
      白求恩的名医。

        长大后,白求恩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医学。靠着半工半读,白求恩完成了大学的学
      业,他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报社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和礼拜天学校的教师
      ,这些工作不仅使他挣到了足够的钱去付学费,还让他有机会接触了解各个阶层的人们
      ,增长了生活的阅历。与此同时,他还产生了对绘画和雕塑的激情。更为重要的是,他
      表现出对弱势人群及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与关切,并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之提供帮
      助。这以后发展成贯穿他整个人生的独特信念,就是贡献自己的医术甚至生命去制止世
      界上任何非正义的和侵略的战争,帮助受苦受难的民族和人民。他曾经两度停学:第一
      次是1911年至1912年,他以一名伐木工的身份去与伐木工和矿工们打成一片,
      同时又作为一名成人教育学院的教师来回奔走于伐木营地和矿工聚居地,以满足工人们
      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渴求。另一次是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1914年,他作为一名担架队员去到欧洲前线,当时只差一年他
      就可取得医学博士的学位了。他受了很重的伤,分别在法国和英国住院达半年之久。随
      后他回到加拿大继续学业,毕业后,他加入英国海军当了一名外科军医,这也是他的医
      学学位所要求的工作经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六个月,他以军医官的
      身份随加拿大军队驻扎在法国。


        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英国伦敦的一所儿童医院完成毕业实习期(Intershi
      p)。为保障自己的生活,他对艺术品生意作了个小小的风险投资,开办了一家集画廊
      和商店为一体的小公司,从法国泊来便宜的画作在英国销售,经营得很成功。1923
      年,他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Fellow)。
      此时他遇见了一位苏格兰的年轻姑娘,比他小十一岁的弗兰西丝
      (Frances Campbell Penny),他们很快就相爱得难舍难分了
      ,几个月后,不顾弗兰西丝父母的反对,他们结婚了。1924年,医学博士白求恩带
      着他娇美的新娘从巴黎旅行到维也纳和柏林,一路考察学习当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外
      科医学。到年底,他们终于停止了奔波,在美国的底特律租了一套便宜的公寓房住下了。

        底特律居住的这两年使白求恩夫妇真正体会到了贫穷的滋味。白求恩开设的小诊所
      面向社会的下层,他的病人只能付很少的钱看病,有时往往连一点钱也付不出,白求恩
      就为之免费看病。如此一来,使得他们自己的经济捉襟见肘,入不覆出。工作的实践中
      ,白求恩看到了许多贫穷的人们因付不起昂贵医药费而导致小病变大病乃至不治的令人
      忧虑的状况,加上自己在生活中的亲历,白求恩更能理解他们的困苦处境和无奈。富有
      同情心的白求恩渴望为那些可怜的人们多做一些事,他也认识到面对这一切,个人的力
      量实在是太微小了。

        就在此时,白求恩感染上了肺结核。那时,肺结核还基本上是个不治之症,没有特
      效药,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富贵病”,只能疗养。知道自己已无痊愈的可能,白求恩
      不想耽误弗兰西丝的青春年华,提出离婚。弗兰西丝不同意,表示要跟随在他身边照顾
      他,但最终拗不过决心已定的白求恩,接受了离婚,含泪回了苏格兰。她仍然关心他,
      他们一直互相通信,就象好朋友那样给予对方深切的关怀和慰籍
      。回到格雷文赫斯特的肺病疗养院的白求恩虽然十分垂头丧气,同时也因逼迫弗兰西丝
      离去和对她的思念而难过伤心,可当他一听到有一种“人工气胸” 的方法有治好肺结
      核的可能时,立即要求去做这一存在着相当危险性的治疗。“两强相遇勇者胜”,白求
      恩以自己的身体勇敢地实验新的治疗方法,不仅战胜了病魔,也从此成为一位掌握“人
      工气胸”技术治疗肺结核的专家,而当时懂得这种技术的专家全
      世界只有十三位。白求恩随后在纽约州雷布如克(Ray Brook)的一所肺结核
      医院里工作了两年,救治了许多与他一样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
        1928年初,白求恩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Montreal)的皇家维多利
      亚医院(The Royal Victoria Hospital),给加拿大胸
      外科开拓者阿奇博尔德大夫(Dr. Archibald)当第一助手。在这长达五
      年之久的时间,他刻苦学习,辛勤工作,奠定了他作为著名胸外科专家的坚实基础,也
      显示出他出众的发明创造才华。他发明和改进了十二种医疗手术
      器械,有些还以他的名字命名,如“The Bethune Rib Shears
      ”(白求恩肋剪)等。他还发表了十四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他的创见和学术成果得到
      业内同行的公认和尊敬。1934年,他到美国旅行,向同行们交流与演示他的胸外科
      手术技术。回加后他接受了新的职位,在魁北克省的卡提尔维勒(Cartiervi
      lle)的圣心医院(The Sacre Coeur Hospital)担任胸
      外科主任。

        当时经济很不景气,白求恩越来越多地把他的目光投向社会医疗的现状。他觉得,
      贫穷、饥饿、缺医少药的情况,在低收入的社会人群中已很普遍。仅靠个人花钱买健康
      保险有着明显的弊病,一方面是很多人买不起,另一方面是浪费钱。作为医生,他与几
      位朋友一起开办了个免费的诊所,可他明白他们所做的对如此现状只能起到很微弱的作
      用。所以,他大声疾呼医疗制度需要改革,应该由国家负起公共
      医疗的责任,建立起一个统一管理的为全国每一个公民服务的健康保障体系。他对政治
      也产生了兴趣,鉴于人们对一些政治名词含义不甚清楚,还专门写下了一些名词术语如
      “民主”、“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的解释,原计划写一百个名
      词解释,但后来因故未完成。他也关注妇女的地位,认为她们当奴隶的时间已太长了。
      妇女也是人,应该有独立的人的思想。他对艺术的爱好也持续着
      ,并在自己的房子里办起一个免费的儿童艺术学校。他思考着,也行动着,既是一名出
      色的外科大夫,又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

        1935年夏,他去苏联参加一个国际医学会议,顺便参观了苏联的许多地方,并
      考察了苏联的医疗系统。回国后,他应邀介绍访苏观感,他谈到对苏联的公共医疗体系
      的深刻印象。接着,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促使他入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看到苏
      联的全民医疗体系的成功,而这正是他想在他自己的国家实现的理想。他始终坚持,一
      个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一定要有一个保障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必
      需的医疗服务的系统。1936年,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组建了一个由一百名医生、护
      士、牙医和社会工作者参加的名为“蒙特利尔人民健康保障组织”(the Mont
      real Group for the Security of People’
      s Health)的机构,为最需要医药的人群提供服务。
        不久,西班牙爆发内战,“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the Committe
      e to Aid Spanish Democracy)请求白求恩去领导马德里
      的加拿大医疗队。白求恩当时是世界最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之一,也是全加拿大年薪最高
      的医生之一,人们认为这个请求可能是太不现实了。但白求恩出人意料地决定去,于1
      936年11月3日出发奔赴马德里。在那里,他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个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这样大规模地给伤员输过血。白求恩
      和他的同事们的开创性实践在世界医疗史和输血史上占有重要的里程碑似的地位。

        1937年6月,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到处奔走介绍西班牙的情况,为之募捐。这
      时,传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侵略中国的消息。白求恩认为,虽然西班牙和
      中国同样处于战争中,但抗击侵略者的中国更需要帮助。他找到“中国援助会”(th
      e China Aid Council)和“保卫中国同盟 ”(the Chi
      na Defense League),主动要求带医疗队去中国。

        白求恩在中国的情况是我们大家都基本熟知的,他像个铁打的人似的忘我地工作着
      。实际上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过度的劳累,他当时的健康状况已很差,极度营养不良
      。他的视力大大减退,牙齿松动,一只耳朵变聋。他也曾计划回加拿大去治疗,同时为
      中国人民的抗战募捐,因实在不忍离开那些急待抢救的八路军伤员而一再推迟行程。最
      令人感动的是白求恩的遗嘱。遗嘱写于白求恩最后的日子里,实际上是一封写给当时晋
      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的信。信中请求聂将军帮助处理他一些未完的事情和分发他
      个人拥有的物品包括医疗用品及生活用品,事实上是请聂将军担任他的遗嘱执行人。除
      了对工作的交代,在那物资缺乏的年代里,他把自己有用的东西都留给了他的中国战友
      ,他周围的人们,从将军到他身边的马夫和“小鬼”(警卫员)都得到了他的馈赠。他
      当然也没有忘记他那离了婚的妻子弗兰西丝,请求“中国援助会”照顾她今后的生活。
      那一件件看似琐碎的事情,那一个个被提到的人名,饱含着白求恩多少深情,多少厚爱
      啊!
        从白墙上挂着白求恩头像的白求恩纪念馆展馆里,从别的地方,甚至还有网络上,
      我了解到许多白求恩到中国以前的情况甚至生活细节,以及更多的白求恩在中国的感人
      故事。我知道得越多,早年印象中的神秘色彩就一层层脱落,而那模糊不清的面目形像
      就一点点地清晰起来。可以说,我重新知道了一位白求恩:一位聪明睿智有过诸多医疗
      手术器械发明创造和对社会超前的思想贡献,却长期不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理解和认识
      的白求恩;一位拿着当时加拿大最高年薪,其技术享誉世界的胸外科大夫,本有着极好
      的前途和舒适的生活,却为了理想抛弃了一切个人的幸福和享受,乐于奋斗勇于献身的
      白求恩;一位有血有肉有情却严肃认真执著,让许多人为他惋惜、伤心,让许多人敬佩
      、骄傲、热爱,也让许多人嫉妒、憎恨的白求恩。这位白求恩站在我的面前,是那么坦
      率,那么热情,那么亲切和蔼,那么平易近人,具有常人难以达到的工作激情和献身精
      神。而他又是那么的孤傲,那么的特立独行,他的关于建立完全的社会的卫生健康保障
      系统的思想和主张,除了得到少数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外,很多人尤其是有权有势有钱的
      人,还有他的从高医疗费得到好处的许多同行们都极力反对,最终没能在他的有生之年
      开始实施,他为之深深地遗憾。而几十年后,如今的加拿大人享受着优良的社会卫生保
      健系统的好处时,又有多少人知道最早提出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的人是白求恩大夫呢?


        白求恩是反侵略战场上救死扶伤的英雄,他也是和平环境下治病救人的医生。这一
      点得到人们的公认。可他的杰出不仅仅在他的令人佩服的高明医术,创新的医疗器械发
      明和对世界医疗史作出的里程碑似的贡献,也不仅仅是他的人道主义和勇敢献身精神,
      更可贵的是,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一位为了理想孜孜不倦努力,勇于奋斗勇于
      牺牲的人;一位富有远见卓识,走在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之前的
      人。尽管人们会暂时地不理解他,但时间终于让后来的人们认识到他的伟大,他的思想
      和创见的真正价值。


        白求恩已列身于加拿大历史名人(A Canadian of Nationa
      l Historical Significance)之列,虽然是晚了几十年,
      加拿大政府和人民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态度和勇气仍是令人感动的。不过还有很多事
      情要做,还要让更多的加拿大人和后代知道白求恩。我看到白求恩纪念馆里,来参观的
      大多是华人,签名簿上留下的也多是中国人的姓名,中文的题辞和留言。中国人民是永
      远记得白求恩和那些真心帮助过中国的外国朋友们的。可白求恩毕竟是加拿大人,由多
      族裔组成的,有着多元文化传统的加拿大人民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杰出儿子,并为有
      白求恩这样的杰出儿子感到骄傲。

        可以说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人民和政府对白求恩的敬仰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
      加拿大人民非常友好的情谊,促使了加拿大人民和政府去重新认识和肯定白求恩这一历
      史人物。现在反过来,从加拿大人以及世界医疗界对白求恩的重新认识和重新肯定,我
      们或许也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吧。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的是是非非,许多的功过难定的人
      物,也是否应抛弃政治观念和个人与集团的利益,以其对国家、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历史
      意义和长远利益,对世界和平和文明的贡献来重新认识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一树秋色寂寞红 ...这句喜欢 !
      • 我也喜欢这句
      • 原来有张故居的照片呢。。。晚上回家找找看
    • 写的真好呢。感概一下,我怎么就写不出诗来呢。^_^ -juan11040(雪人);
      • 也感概一下 @!
      • 妹妹谦虚了
    • 哈,刀贼宝刀不老啊
      • 已老,已老。
    • 写的真好呢。感概一下,我怎么就写不出诗来呢。^_^ -juan11040(雪人); -yo1yo2(晓来谁染霜林醉); 15:04 (#5604093@0) Reply
      • 也感概一下 @! -billni(遇见你是美丽意外);
    • 弱弱跟一句,不好意思,俺咋觉得每年这会儿是白大夫家最热闹的时候呢,寂寞从何而来?白大夫是一个幸福的理想主义者和理想实践者。
      • 妹妹好。。。。。
        打油同学的一句话说的好,“即使在喧嚣的人群里,也还是孤单的一个人。”

        我想是的。

        英雄多寂寞。

        像白求恩这样为了理想不顾一切执著峥嵘的人,不要说中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对他的巨大贡献而压制排斥,估计理解他的人也不多,以前是,现在也是。所以寂寞。

        实际上,此诗曾经还有2句:

        寥落谁知生前事
        峥嵘何计身后名

        我后来给删了。
        • 挺好的2句,应该加回去。
        • 寥落谁知生前事,峥嵘何计身后名.很好的句子啊,为什么删了?
          • 因为后面无法结尾了,哈哈。。。。山贼才尽
            • 专门搞个诗社,给你续诗?
              • “将私信备份到email的功能以及删除私信功能已经开发完成, 请备份你的旧信并从网站上删除以节省系统空间. ”---- 这个提示啥意思吗?
                • 转站务:
        • 不同意一下。白大夫生前为理想战斗的时候,是非常为中国人民爱戴和尊重的。死后一直为人敬仰缅怀。他是个幸福的英雄。理想主义者能如此,夫复何求
          • 中国当然对他尊重,但是他的故乡加拿大呢?对他一直冷遇压制呢。。。而实际上,他对加拿大的贡献远远大于中国。。。我们现在享受的 OHIP, 他是最早倡议人之一啊,泽被后世呢。请仔细阅读上面的《重识白求恩》
            • 若初是对的。做人做事要无怨无悔
              • 山贼是对的。对于峥嵘英雄一声叹惜。
            • 没有一个人能得到全世界的赞同。他的共产革命理想,本来就同加国政治格格不入。他得到的本国待遇,当然也是理想主义者的代价。可是他很幸运,在实践理想之地,得到了最多的认同,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寂寞吗?非也。可能有点遗憾,而已。
              • 嘻嘻。。。恭喜你,你赢了。请俺吃凉皮吧。
              • 山贼,你看看,这才是正确的态度。真性情,大气。
                • o 嘻嘻。。。恭喜你,你赢了。请俺吃凉皮吧。 -datura(带刀山贼); 16:59 (#5604375@0) Reply
                  • 7, 就只会讨好MM...
                    俺师妹是这么好骗的吗?... 一下找出了你的破绽...不过诗还是不错滴!...
        • 这两句虽好,意思说的尽了,不如现在这样有回味
          • Nod n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