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要不先听听这个,看看我的赋格与传统的赋格有什么不同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好,我来严肃地问个问题,请各位大侠认真回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匈牙利人,竭力发展民族音乐,经常到民间去采风,寻找灵感。但让我很苦恼的是,我发现真正民间的东西虽然纯朴,但都太简单,缺少层次。当我把这些民间的素材通过现代的作曲方式写成管弦乐,室内乐或歌剧后,民间的人反倒听不懂了,而听懂的人却又都是些不了解民间风情的人。如何在原始的民俗与现代的创新中找到一个平衡一直是让我头疼的事。

    不过,事在人为,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后,我终于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作曲方式,我的弦乐四重奏第四号可以说是我的巅峰作品。其实,我在早年写的钢琴曲Bagatelle Op.6里就有过尝试,后来我写的歌剧<蓝胡子城堡>,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a 以及Concerto for Orchestra都用了这个方法。

    我要问这里有见识懂音乐的大侠大师们的问题是:你们听出我的独到之处了吗?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希望大家认真回答。以下是一些回答不认真的例子:

    例一:音乐只要好听就行,学术讨论嘛,远离!

    例二:您老又在忽悠人,我才不上当呢。

    例三:最近很忙,等我有空时再来回答。

    例四:不露面。















    最后说一句:回答不回答都没关系,只要您听了我说的那些作品我就满足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听了您的作品您就满足了?怎么也得听的人先满足了您才能满足吧?:}
      用民间音乐不一定就是爱国吧?也可能是因为,民间曲调都比较旋律,巴托克觉得太旋律了对大脑刺激不够,于是就在不和谐的和声上加上民间曲调,这样声音听上去就比较interesting,再扔进些不寻常的节拍,一个伟大的音乐就成形了。。。

      独到之处?没听过让人这么焦虑的民间曲调。。。

      您能说说第4比第5,第6巓峰在哪儿吗?
      • 是,用民间音乐不一定就是爱国。但我用民间音乐确实是为了摆脱德国/奥地利的影响,当时咱们正在为匈牙利从奥地利王国里独立出来而斗争。
        巅峰在于形式上的创新。为了搞清楚我的结构,Taruskin等连数学里的集合论都用上了。
        • 没准他要搞清楚第5的结构,连拓扑学都得用上。。。:)
          • 为了让大家别太辛苦,我从第五开始就简单化了,Boulez兄弟还因此一度觉得我堕落了呢。(他年轻时太粉青,还专门跑去现场喝斯特拉文斯基的倒彩,也是因为觉得斯特堕落了。)
            • 简化就是堕落啊?您能不能再多说点,好把大伙的求知欲点燃起来?
              • 我已经说了,第四四重奏,乐队协奏曲,给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写的音乐的第一乐章,以及蓝胡子,在形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 要不先听听这个,看看我的赋格与传统的赋格有什么不同
      • 支持Bartok~
      • 我觉得这种音乐用在恐怖电影里效果还不错,比如《闪灵》,渲染气氛。如果专门为了听它而听,实在听不出啥意思。不是故意贬您,是真实想法。
        • 不要打击古人啊
          • 要打击古人,不要打击圣人。。。
            • 要一视同仁. hoho
        • 您看这样听会不会有意思点:
          一个简单的不断重复的主题,以赋格的形式,通过不同的声部逐渐呈现出来,张力不断地增加,直到高潮时出现的一个短暂的民歌似的旋律。。。在老柴或普契尼的手里,这个旋律要被无限地渲染,重复,而我却点到为止,随即开始一个反赋格,从最远的降E大调逐渐又重新回到A大调。一切好像又回到开始,但经过那个Cresendo后,一切都不可能像从前那样了。
          • 音乐游戏?
            • 我只讲客观的东西,主观的只有每人自己知道。。。
              不过,我还是没有忍住,最后还是说了两句主观的话。
              • 量子论告诉我们,.....“客观实在”其实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幻觉.....
          • 表述的挺好,可惜我手头上没有录音。以后有机会再按照您说的认真听听。最后两句话挺富有深意。
            • 嘿嘿,客观的听不进去,主观的“富有深意”,老巴这知音,看来是找不到了... ;-))
              • 哎,在今日的YYSX估计是没戏了,我还是去这儿找吧-----〉
            • 我倒觉得最后那句有点多余。。。
          • 按你老的描述,什么“点到为止”,什么“反赋格”其实就是标新立异,怎么新鲜怎么来。把堂堂的“圣人”忽悠的直呼“富有深意”,你这个老古董太坏了!。。。
            • 兄长早,口黑口黑,IT圣人盖茨讲话了,你学习了没有。
            • “反赋格”,用大白话讲,就是把卷起来的东西再打开。。。
            • 那最后两句深得YYSX真传,我今天下午才猛醒原来自己不觉中被忽悠了,够痴呆吧,呵呵。
            • 你们啊,整天就是海莫贝舒柴,我大半个世纪前写的东西还被你们当先锋艺术,脑子太古董了!
              • 把Warpped up东西又Open it up,这哪里是什么“富有深意”的东东,折腾!就两个字。。。:-)
                • 以大师改行做管理咨询了?
                  想起了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某个管理咨询公司的老板因事不能去一场音乐会,把预先买好的票送给了一个实习生。这个实习生第二天写了一个听后感交给老板,其中关于音乐会里演出的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是这样说的:
                  “这个交响曲还是很好听的,旋律动人,演奏员也很认真负责。但是,那个主题重复的次数太多,而且一把小提琴就可以拉出来的旋律竟然用了十几把小提琴,后来中提琴大提琴也被拉进去凑热闹,显然,舒伯特没有考虑到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让乐队成员做了太多的重复劳动,不仅自己花了太多的时间瞎折腾,还折腾了乐队的员工们。如果舒伯特先生把他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写出一把小提琴就能拉出来的没有重复的好旋律,他是完全有时间把这个交响曲完成的。“
                  • 顶这个听后感。
              • 不仅脑子太古董了,眼界也太狭隘了!整天海莫贝舒柴,那是不行的!
                还要多听富特...... ;-))
      • 听了, 谢谢推荐
    • 我觉得你还是叫贝多芬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