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过年三件宝 --- 年糕 =========================
“年年高中,顺顺利利”,这8个字,藏着3种我老家过年时必须要准备的3样食品,尤其是家里有孩子在读书的人家,更是一样都不能缺。
“年高”,即年糕。过年前制作年糕是童年记忆里抹不掉的一部分。头一天,爸妈会依比例把大米和糯米混合在一起,浸泡一夜。同时,准备放进年糕里的黄糖粉末。
黄糖是农民们用土法提炼的蔗糖,颜色黄黄的,做成饼状,用担子挑了到街市里卖。黄糖有着后来流行的红糖所没有的香味。(以前很喜欢用黄糖拌糯米稀饭,香香的,滑滑的,再也做不出来的美味。。。)
第二天,爸爸会把一尺左右直径的小石磨架起来,粉浆的出口处用一个棉布袋子兜着。然后,哈哈,我们小孩子的游戏开始啦~! 大家争着抢着,一阵忙乱之后,一人拿勺子把米和水往石磨里加,一人负责推磨,一人负责把不听话的米浆用勺子往袋子里刮。期中,父母时不时还得协调,让大家轮流掌磨。又笑又闹,没多大一会儿功夫,米就变成了米浆,乖乖地在袋子里呆着了。然后爸爸就把袋子扎紧,挂起来,用一夜时间,把水滴干。
第三天,妈妈把湿米粉从袋子里倒出,拌入黄糖粉,必要时再加些水,拌成粘稠的糖米浆,倒入抹了食用油的园盘子里,上笼屉大火蒸熟。凉了之后,年糕会变硬。吃之前,切成小块,在油锅里略煎,外焦里软,油润甜香。。。外加一杯热乎乎的绿茶。。。怎不叫人思乡?
======================过年三件宝 --- 年粽 =====================
“年中”,即年粽。我们老家习惯在端午和过年吃粽子,过年时吃的粽子叫年粽。
年粽里不可或缺的,是去皮开边绿豆。早早的,父母就会去买了绿豆回来,放大大的筛子里,在阳光下曝晒几次。然后,又要把石磨搬出来,把绿豆磨成两半,这又是孩子们的一项盛事。为了不让绿豆被磨成粉,石磨轴心里要垫上一个硬币。
绿豆磨好之后,也是要提前一晚上泡水,第二天就着水,把绿豆的皮搓掉,一般第一遍不能把皮完全搓掉,需要反复换水、搓洗,这是件很繁琐的事情,那么多年,一直都是妈妈包了。现在看妈妈那双皴裂的、不堪一看的手,总会很内疚。
年粽的主力军之二,是五花肉。五花肉要提前几天切成1寸宽、2寸长的块,然后用粽酱腌起来。粽酱是食品店里买的成品,一直不知道其成分是什么,只知道少了粽酱腌的五花肉,那就不是正宗的年粽了。
糯米和大米也是头天晚上用清水泡上,第二天滤干水分,拌入盐和枧油。枧油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也只知道加了枧油,米就会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在粽子里加上板栗仁、虾米之类的东西,可我一直不喜欢,所以我家的年粽也随我的口味,从来就是简单的绿豆加五花肉。父母为了我们的开心,做了多少牺牲,直到长大了,回头去看,才明白。
开始包粽子了,把3张粽叶部分重叠,放在桌上,然后倒上一些拌了枧油的米,用手在米堆上轻划出一条浅沟,然后倒上一些绿豆,再加一条腌好的五花肉,再倒上绿豆,再米。然后把粽叶卷起来,两头再一收,用细棉绳把粽子捆成枕头形状,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包粽子的过程往往是大妈阿姨们的聚会,一群人,一起到东家包好再上西家帮忙,大半天功夫,一条街上的街坊们就都包好了各家的年粽。
最壮观的,是以前还没有煤气的时候,为了煮粽子,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支起一个临时灶头,架上一口大锅,那个锅一次可以放入2、30个1斤左右的粽子,大火煮几个小时,那几个小时里,整条街被柴火的烟味、粽子的香味围绕着,大家边看火边说笑,其乐融融。
等粽子熟透之后,大家都要炫耀般的当场打开自家的粽子给街坊们品尝。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熬,五花肉已经煮烂了,油被绿豆吸去,酱香加猪油香,那一点点绿豆,当真是美味。每个粽子的两端基本都是米,历来都是父母吃的,中间有肉有绿豆的部分,就是孩子们的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并不能早早地知晓。
粽子被挂在晾衣杆上,时不时解一个下来放锅里用水煮热了吃,或者切成片,煎热了吃,都是美味。一锅粽子,能吃到正月十五之后。
现在,自家都不包粽子了,出去买现成的,但总觉得不是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
=========================过年三件宝 --- 粉利 =========================
“顺利”,即粉利。恐怕这个东西,除了我老家,别的地方没有人做过、吃过。
粉利没法自家做,都是去买现成的。据说是使用专门的机器,将大米粉搓成5cm左右粗细的圆柱状,再蒸熟,然后机器将其切成15cm左右的小段,就可以出售了。
粉利买回来,要泡在水里,否则会变干开裂。吃的时候,将其捞起,纵向切成片,或者用刨土豆丝的刨子将其刨成丝状。喜欢吃汤的,就将菜汤烧好,然后下粉利片,变软就可以起锅了。喜欢吃炒的,就先炒好配菜,然后将粉利片或丝加入其中,也是变软即可起锅。
冬日寒冷的午后,让妈妈给煮一碗粉利汤,一点猪肉,一点青葱,外加一点酱油和猪油。那香味,此刻正在召唤着游子回家~
是的,年粽、年糕和粉利,就是我们老家过年的三件宝。再加上一盆挂满金黄小橘子的盆橘,便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年年高中,大吉大利。
(心坛诗社文, 在此汇总,加文集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年年高中,顺顺利利”,这8个字,藏着3种我老家过年时必须要准备的3样食品,尤其是家里有孩子在读书的人家,更是一样都不能缺。
“年高”,即年糕。过年前制作年糕是童年记忆里抹不掉的一部分。头一天,爸妈会依比例把大米和糯米混合在一起,浸泡一夜。同时,准备放进年糕里的黄糖粉末。
黄糖是农民们用土法提炼的蔗糖,颜色黄黄的,做成饼状,用担子挑了到街市里卖。黄糖有着后来流行的红糖所没有的香味。(以前很喜欢用黄糖拌糯米稀饭,香香的,滑滑的,再也做不出来的美味。。。)
第二天,爸爸会把一尺左右直径的小石磨架起来,粉浆的出口处用一个棉布袋子兜着。然后,哈哈,我们小孩子的游戏开始啦~! 大家争着抢着,一阵忙乱之后,一人拿勺子把米和水往石磨里加,一人负责推磨,一人负责把不听话的米浆用勺子往袋子里刮。期中,父母时不时还得协调,让大家轮流掌磨。又笑又闹,没多大一会儿功夫,米就变成了米浆,乖乖地在袋子里呆着了。然后爸爸就把袋子扎紧,挂起来,用一夜时间,把水滴干。
第三天,妈妈把湿米粉从袋子里倒出,拌入黄糖粉,必要时再加些水,拌成粘稠的糖米浆,倒入抹了食用油的园盘子里,上笼屉大火蒸熟。凉了之后,年糕会变硬。吃之前,切成小块,在油锅里略煎,外焦里软,油润甜香。。。外加一杯热乎乎的绿茶。。。怎不叫人思乡?
======================过年三件宝 --- 年粽 =====================
“年中”,即年粽。我们老家习惯在端午和过年吃粽子,过年时吃的粽子叫年粽。
年粽里不可或缺的,是去皮开边绿豆。早早的,父母就会去买了绿豆回来,放大大的筛子里,在阳光下曝晒几次。然后,又要把石磨搬出来,把绿豆磨成两半,这又是孩子们的一项盛事。为了不让绿豆被磨成粉,石磨轴心里要垫上一个硬币。
绿豆磨好之后,也是要提前一晚上泡水,第二天就着水,把绿豆的皮搓掉,一般第一遍不能把皮完全搓掉,需要反复换水、搓洗,这是件很繁琐的事情,那么多年,一直都是妈妈包了。现在看妈妈那双皴裂的、不堪一看的手,总会很内疚。
年粽的主力军之二,是五花肉。五花肉要提前几天切成1寸宽、2寸长的块,然后用粽酱腌起来。粽酱是食品店里买的成品,一直不知道其成分是什么,只知道少了粽酱腌的五花肉,那就不是正宗的年粽了。
糯米和大米也是头天晚上用清水泡上,第二天滤干水分,拌入盐和枧油。枧油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也只知道加了枧油,米就会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在粽子里加上板栗仁、虾米之类的东西,可我一直不喜欢,所以我家的年粽也随我的口味,从来就是简单的绿豆加五花肉。父母为了我们的开心,做了多少牺牲,直到长大了,回头去看,才明白。
开始包粽子了,把3张粽叶部分重叠,放在桌上,然后倒上一些拌了枧油的米,用手在米堆上轻划出一条浅沟,然后倒上一些绿豆,再加一条腌好的五花肉,再倒上绿豆,再米。然后把粽叶卷起来,两头再一收,用细棉绳把粽子捆成枕头形状,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包粽子的过程往往是大妈阿姨们的聚会,一群人,一起到东家包好再上西家帮忙,大半天功夫,一条街上的街坊们就都包好了各家的年粽。
最壮观的,是以前还没有煤气的时候,为了煮粽子,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支起一个临时灶头,架上一口大锅,那个锅一次可以放入2、30个1斤左右的粽子,大火煮几个小时,那几个小时里,整条街被柴火的烟味、粽子的香味围绕着,大家边看火边说笑,其乐融融。
等粽子熟透之后,大家都要炫耀般的当场打开自家的粽子给街坊们品尝。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熬,五花肉已经煮烂了,油被绿豆吸去,酱香加猪油香,那一点点绿豆,当真是美味。每个粽子的两端基本都是米,历来都是父母吃的,中间有肉有绿豆的部分,就是孩子们的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并不能早早地知晓。
粽子被挂在晾衣杆上,时不时解一个下来放锅里用水煮热了吃,或者切成片,煎热了吃,都是美味。一锅粽子,能吃到正月十五之后。
现在,自家都不包粽子了,出去买现成的,但总觉得不是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
=========================过年三件宝 --- 粉利 =========================
“顺利”,即粉利。恐怕这个东西,除了我老家,别的地方没有人做过、吃过。
粉利没法自家做,都是去买现成的。据说是使用专门的机器,将大米粉搓成5cm左右粗细的圆柱状,再蒸熟,然后机器将其切成15cm左右的小段,就可以出售了。
粉利买回来,要泡在水里,否则会变干开裂。吃的时候,将其捞起,纵向切成片,或者用刨土豆丝的刨子将其刨成丝状。喜欢吃汤的,就将菜汤烧好,然后下粉利片,变软就可以起锅了。喜欢吃炒的,就先炒好配菜,然后将粉利片或丝加入其中,也是变软即可起锅。
冬日寒冷的午后,让妈妈给煮一碗粉利汤,一点猪肉,一点青葱,外加一点酱油和猪油。那香味,此刻正在召唤着游子回家~
是的,年粽、年糕和粉利,就是我们老家过年的三件宝。再加上一盆挂满金黄小橘子的盆橘,便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年年高中,大吉大利。
(心坛诗社文, 在此汇总,加文集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