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我感觉

音乐就如人,要把古今上下世界五洲的音乐都喜欢遍了,这对于我来说基本不可能也不可求。

顺其自然,到了什么年龄,有了什么际遇,与你有缘的音乐即会于某年某月某日出现在你面前耳边,让你有无穷的兴趣去了解它,感受它。这样的音乐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也许才有可能打动你的心。 慢慢的这些东西让你更明白自己,有自己的STYLE,而不是一味追求时尚。

要想象通读音乐史那样“满腹音韵”,侃侃而谈,那也许不是音乐本生令你快乐,而是“知道得比别人多”的优越感或征服感,有资格融入某个圈圈被认同那样的安全感成就感在让你快乐。那样的话,音乐无非是个ego爆米花,便宜的很。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赋格的艺术》其实很难听,欣赏性远不如《音乐的奉献》。那些大谈特谈赋格如何如何高深的文字,其实都在试图通过冷冰冰的技术分析来掩盖这部作品在旋律上的晦涩呆板枯燥。
    而追捧或迷信这种pseudo-complexity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欺欺人或自我安慰之嫌,不厚道的说,甚至有装那什么之嫌。

    诛心之论,谢谢阅读。
    • 昨晚谁惹你了?
      • 间歇性犯浑。从文艺走向反文艺,其实也是另一种装。
    • 我每次看到“泡一杯茶,听着赋格艺术”或“一边听赋格一边推公式”之类的言语,都以一种冷眼围观的心态,品位世间的荒诞和虚伪,妙不可言,其乐无穷。~~~~~
      • 这个拍一砖!“泡一杯茶,听着赋格艺术”或“一边听赋格一边推公式”之类的言语,是人家说的前半句,后半句的潜台词你没听出来是你的问题。。。
        人家的意思是:泡一杯茶,听着赋格艺术----没听懂。一边听赋格一边推公式----公式无解。。。
        • 我这句话不是针对YYSX任何人的,而是以它为例,泛指所有小资言论。当然,我心里很清楚,人家听赋格关我屁事,其中真有奥妙的话我永远也体会不到。
    • 说到天上,旋律永远是王道,旋律好听就是好音乐,旋律不好听就不是好音乐。
      • Rhythm is god, I have said so many times。。。
      • 不是有人说喜欢古典音乐是一种"acquired taste"吗?喜欢好听的旋律,这种taste就不需要acquire...
    • 如果是音乐学者评价技术如何高超,起码还有可信性,因为他至少明白他在说什么。普通乐迷,本身对音乐没有研究,这时大谈作曲技巧,就显得可笑了,而这就是我批评的。普通乐迷所能做到的只是用“好听”和“不好听”或抒发感想这些形式评价音乐在自己身上的作用。
      • 这个俺苟同一下。我听音乐向来以“好听”和“不好听”为Verification,至于作曲技巧,实在是没兴趣也没时间搞懂,因为很多作曲技巧的初衷很荒唐,例如老贝的很多钢琴作品,因为他自己是个钢琴大师,故意把作品作的很刁难,让别人学不来也演不了他的作品。。。
    • 纵观过去,YYSX不乏这种空洞的技术鼓吹和无限神话贴,这里面有我的也有别人的。我很久以前看一本入门书中有句话:Classical music is a snobbish art。我觉得说得很对,古典乐迷或多或少在心里都有一种优越感和虚荣,没有任何道理的优越感。
      在网上这些年目睹过很多这样的人,自己有时也是,过后觉得自己很虚荣,所以要检讨。
      • 悠着点吧,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且每次都还特认真的样子。
        要不我送你一个沙袋,有人惹你时就去练练拳击?:)
        • 我倒觉得有点极端性格的人更容易与音乐有些天生的缘分。有了天真和执着,抛弃了圆润,就靠近了冲破传统凡规的边缘,艺术本身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 我觉得,古典音乐听的越多,人反而可能变得less snobbish, but more humble...... 其实当个classical music snob还是有很多乐趣的,干嘛不当?!
        • 是啊,见闻广博的人不会少见多怪,更有包容力,更宽容,也就不会snobbish。
          • 我感觉
            音乐就如人,要把古今上下世界五洲的音乐都喜欢遍了,这对于我来说基本不可能也不可求。

            顺其自然,到了什么年龄,有了什么际遇,与你有缘的音乐即会于某年某月某日出现在你面前耳边,让你有无穷的兴趣去了解它,感受它。这样的音乐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也许才有可能打动你的心。 慢慢的这些东西让你更明白自己,有自己的STYLE,而不是一味追求时尚。

            要想象通读音乐史那样“满腹音韵”,侃侃而谈,那也许不是音乐本生令你快乐,而是“知道得比别人多”的优越感或征服感,有资格融入某个圈圈被认同那样的安全感成就感在让你快乐。那样的话,音乐无非是个ego爆米花,便宜的很。
    • 谈音乐是为了更好地听音乐而不是相反。我以前引用过一位爱乐人的话:当第一个音符响起的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最蓝的一片天,那么纯洁那么残忍,轻轻一下就把我击溃了。很难想象没有被真打动能说出这样的话,常常,感想不必太矫情但真诚就好。最真的道理永远都是通俗的。
      • 喜欢音乐就是一爱好而已,和喜欢看球一样。球迷喜欢侃球赛,乐迷喜欢侃音乐,是否能帮助对音乐的欣赏其实是次要的。
      • 啊?一个音符就让人看到了蓝天?有点矫枉过正了吧?音乐除了好听不好听,我感觉从精确与和谐中感受到的魅力就像数学物理原理一般令人叹服。要是一个音符就打动人了,这这这除非是警报器。
        • Physical world obeys physical law, 音乐这种Production也属于Physical world的范畴,所以你把音乐与物理数学相提并论是成立的。。。
        • 数理变语文。因为但凡是喜欢或比较喜欢音乐的,先不管是流行古典,也不管是象祈祷那样日必恭听还是如颠肩般周期性阵发,都是移风移俗莫善于乐。即在抒情,那所谓第一个音符,纯属修辞手法,语文范畴。不然,见到本坛的流行语“美至死”,我更在要发贴之前先去报警了
    • 对俺来说,好听的音乐,都是让俺能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的那种(又湿又咸的眼泪,绝无假冒) ,赋格的艺术听到最后,就有这种反应,而我到现在也不懂这个格到底是怎么赋的。。。
    • 《赋格的艺术》很难听?旋律晦涩呆板枯燥?不会吧,连我这个不怎么听巴赫的,都觉得里面微妙的情绪变化很动人。可能你听的版本不对。
    • 早就想说点什么,但还是不说为好。。。一个字代替:顶!
      • 顶就行了,不用加那么长的前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