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既然日语已拼音化为何还使用汉字呢?(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既然日语已拼音化为何还使用汉字呢?

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但是日文使用大量汉字。
  1。 现代日文里的文字形态:现代日语是用汉字和两种日文拼
音字母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字体书写的,有时还夹用英文缩写字母。
日文里的汉字包括日本国字和日式简体字。
  2。日语的音节字母:日本根据汉字书写方式为日语创造的音节
字母叫做假名;草体的假名叫做平假名,正体的假名叫做片假名(主
要用以拼写外来语);它的字母表称为五十音图。

  3.汉字的读音:日文中汉字的读音有训读和音读之分。训读是
借用汉字及其意义而按照日本民族语言的读法发音。音读是日本引进
汉字时所转录的汉语读音。由于日本引进汉字的时代不同,汉字在日
文中的读音保留当时的汉字读音。隋朝以前随着佛教传入日本的汉字
读音称为吴音,隋唐之世随着儒学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称为汉音,而
唐朝以后传入的汉字读音称为唐音(字数甚少)。由于皇室曾多次训
令臣民以汉音统一汉字的音读,而佛教僧侣阶层坚持以吴音诵读佛经,
因此至今许多汉字同时存在两种音读法。日文中汉字的音读是在引进
汉字的过程中根据日语语音的特征“有取有舍,有所改造”地接受汉
字古代的吴音和隋唐的汉音的,与当时的汉字读音也不完全一样,与
现代汉语的读音相差得更远了。

  4.日文的语法词尾变化:日语中的动词、助动词、形容词和形
容动词有着比汉语丰富得多的语法形态变化,这种变化的日文叫做活
用,加上日语的格助词,构成与汉语的明显差别。

  5.日文里的国字:日本人利用汉字的表意偏旁造字方法创造的
用来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或概念的汉字体日本文字,为数不多,至今
确认的约500字。例如:“火字旁加田”读作hatake,旱田
也。“木字旁加神”读作sakaki,祭神之木也。

  在困难时期学过一点日语,没有达到能够交流的水平就终止了,
但是对于日语中汉字的读法和用法的特殊性的印象却相当深刻。上周
购得李月松著《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248页)上海教育出版
社1989年9月出版,系“八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可
见该书的重要性。一气读完,感触颇深,结合前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字
改革讨论,觉得该书根据日本的文化实践把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优点
和由此引发的问题都讨论得淋漓尽致了,这是一本汉字优越论者不可
不读的书。日本人确实崇尚汉字文化,作者也是站在汉字优越论的立
场上来写这本书的。他在绪论的第一节“从限制汉字到汉字复活”中
就开宗明义写到:[在日本的社会中,知道汉字,尤其是清楚古代、
近代汉字的人,都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即使在明治维新以后浓厚的
西方色彩的社会中也不曾改变。明治以后,虽然汉字被限制使用,但
对于会读会写汉字的人的尊敬仍没有改变,日本人仍然根据这一崇拜
汉字的传统接受教育。所以现在有很多日本人发出感叹“现在的年轻
人不认识汉字”、“不会写汉字”,这也是事实。] 

  该书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引进汉字的历史过程和在引进汉字的过程
中根据日本音韵的特点“有取有舍,有所改造”地接受汉字古代的吴
音和隋唐的汉音的资料,对于百多年来日本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
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他重点介绍了汉字在日语里
的功能,而很少讨论日本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由此
所带来的好处,甚至没有提及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创造过程。
要知道,如果没有假名的创造,是无法使用纯粹的汉字书写现代日语
的。论述既有偏袒,对于本书的结论或推论,我们也只能采取“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来看待了。读者阅读这样的专著也同吃东坡
肉一样,除了欣赏其烹调的色香味之外,关键还在于你要科学地判断
它对您有什么好处;并不是说因为它正合您的口味就一定对您有好处;
如果您本来就患三高症,还可能有害健康呢。
  
  一. 日本引进汉字,并创造了自己的音节字母(假名)。

  古代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大约从公元5世纪开始,日本通过朝
鲜引进了汉字作为记录日语的文字,开了日本“文”化之先河。到了
隋唐盛世之际,日本曾有目的地大规模地派遣使团和留学生来中国有
系统地学习汉字和汉语来以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从而奠定了汉字作
为日语书写符号的基础。至今1600多年,汉字在日文中生了根,
发展了一些创造性的用法,由只用汉字的音记录日语的音,到保留汉
字的语音和意义作为日文的汉字词汇,又大量用日本的语音攀附汉字
的义从而改变了汉字的读音,还有半日语半汉语的混合词汇,各种办
法都使用过了。应该令我们中国人汗颜的是,日本人竟然“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从我们的汉字书写方式提取了拼写日语的音节字母表(五
十音图)。不过,日语和汉语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日语中的动
词、助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有着比汉语丰富得多的语法形态变化,
他们要想使用我们定型的方块汉字来书写有语法词尾变化的日语,本
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五十音图的创建
使日文逐渐解决了这个难题。“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一个
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混乱的日语书写形式

  文字总是要和语言挂钩的,不然怎样书写语言呢?日文中的汉字
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从不同的地区引进的,这期间汉字的形态变化
不大,可是读音却有了不少变化。因为汉字本身的表音功能本来就比
较弱,表意也是人为附加上去的。汉字的读音本来在不同的地区就不
统一,而日本最初引进汉字又是从朝鲜转口而来,展转口授,准确性
本来就很难讲,而且引进了这么多汉语书写符号,又同时交叉地用来
记音和表意,自然难免会发生词义混淆,有时还要出偏差。比方,对
于后世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上的“委奴”二字,究竟怎样读法,
是表音还是表意,是否是有侮辱性的鄙词,就要考古学者煞费苦心了。
汉字给古代日本文化带来了生机,也留下不少问题。日本的历代皇室
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公元683年天武天皇就曾命儒官造新字(后
称日本的国字)一部44卷,原书流失,看来效果不大,只留下一些
国字。奈良、平安朝交替时期(公元800年前后),朝廷曾多次训
令以当时的汉音代替古代的吴音以统一汉字的读音,直到1923年
(大正12年)发表了《常用汉字表》,汉字读音混乱的现象并没有
多少改进。其间日本几乎使用着所有的五万个汉字和一些自造的国字,
加上直接使用假名拼写;有实意的基本日语词汇一般都可以有汉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写法,而许多常用汉字有两三种读法(训读、吴
音、汉音甚至还有唐音)。有的一个汉字有三四个音节,也有两个汉
字读几个不知道属于哪一个的几个音节。这就使日文的书写系统和汉
字的读音和用法处于极端混乱的状态。一句话该怎样写和怎样读,就
看你的文化素养了。经常是,说出来的话语不知道怎样写,而写出来
的话语又不知道怎样读,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日本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三.日文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

  早在德川幕府之际就有《汉字废止之议》,到明治以后语文改革
才具体化,终于1923年发表了《常用汉字表》(1962字),
开始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1931年修定为1850字,19
42年国语审议会又提出《标准汉字表》(常用汉字1134字,准
常用汉字1320字,特别汉字74字,合计2528字)。其间由
于关东大地震和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锁国排外情绪,阻碍了这次
文字改革的推行。真正的汉字限制案是在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在占领
军的督导下昭和内阁于1946年公布的《当用汉字表》(1850
字)和《现代假名使用》,1948年和1949年又补充发布了
《当用汉字音训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持续推行这些规定30
年后,于1981年在当用汉字表的基础上增加95个汉字重新公布
了《常用汉字表》(1945字)。至今日本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已
经推行半个世纪了。因为《常用汉字表》“不收录以地名、人名为主
的固有名词”,因此日本现代社会上还使用着1000多个《常用汉
字表》以外的汉字。至此日文才算有了比较规范的书写形式。

  四. 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功绩

  必须看到一个事实,日文之所以能够使用汉字和能够限制汉字的
数量,都要归功于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本1946年
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在前言的“使用注意事项”一栏里有以下说明:

  1. 用《当用汉字表》中的汉字不能记载的词语,换成别的语
词表达,或用(平)假名书写。(注意,为了限制汉字,日语曾不惜
改变词语!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

  2. 尽量使用(平)假名书写代词、副词、连词、叹词、助词、
助动词、[还有,接头词、结尾词、拟声词、拟态词]。(注意,这
些正是我们所说的“虚词”!)

  3. 使用(片)假名书写外国的人名、地名。(注意,这些是
数量最多的专用名词。)

  4. 使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

  5. 使用(平)假名书写动物和植物的名称。

  6. 使用(平)假名书写假借字。(假借字往往是具有实意的
汉字,对于阅读理解有误导作用。)

  此外日文还使用汉字加假名(旧称“送假名”)的混合词代替纯
汉字词,以帮助提示词中汉字的读法、意义和语法变化(活用)方式。

  (注:*上文括弧里的字是本文作者为了缩短篇幅而归纳添加的。)

  实际上,“使用注意事项”巧妙地根据日语的词性和部分词义分
类,使用假名代替汉字而达到限制汉字数量的目的,这是日本整理和
限制汉字的特色!这样一来,就把当时日文里使用着的50,000
多汉字一下子减少为约3,000字,才使真正的普及教育成为可能。

  五. 日语读写系统存在的问题

  (1) 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是有缺陷的。首先因为它是
“音节字母”,而且它脱胎于汉字又仿照方块汉字的外形也写成方块
状,与方块汉字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构成日语的书写体系。假名不但占
空间大而且显得很松散、没有整体性;离开了汉字,就像把西文文章
里把词间空格都取消了一样,变得混沌一片,在感官上失去了文字的
感觉,看上去不像文字。因此全部使用假名书写日语,叫人读起来是
非常吃力的。也许只要日本不改变自己的音节字母(假名),汉字是
不会从日文里完全自动消失的。这正是该书第13页上所描述的“现
代的日本人,在读英语、罗马字、假名专用文和尽是汉字的汉文和中
国的文章时,都会感到没有节奏感。而读汉字假名混合文时,就感到
这种节奏感。”实际上平假名写成的少量虚词加在大量的汉字词和片
假名外来语之间正起到了西文词间空格的作用,这是日文假名的妙用。
应该承认,尽是汉字的中国文章读起来没有节奏感本身就是因为汉字
没有词间空格,古代汉字文稿连标点符号都不用,这个问题就更严重。
道理是明显的。  

  从民族语的特点来看,日语音系比较简单,音节字母(假名)不
足50个,加上浊音和拨音,用A, I, U, E, O, k,
 s, t, n, h, m, y, w, g, z, d,
 b, p, j, -n等不到20个音素字母就能拼写全部日语
的发音。日语只有250多个(?)不同的音节。据统计日语的同音
词占日语词汇的36.4%,这是一个令人迷惑的比例!据说不用汉
字就要引起大量的词义混淆,反过来讲,这一定也与引进数量如此多
的汉字不无关系,正像书中援引的例子:日语动词“看、见、观、视、
诊、览”都读作miru ,“采、取、执、捕、盗、撮”都读to
ru等等。这些同音词在意义上的差别,除了由上下文判断外,完全
靠汉字附加上去,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字作用,是否值得推荐是值
得商榷的!

  (2) 日文中汉字的读音不统一

  尽管日本人确实崇尚汉字文化,还花了很大努力将汉字日本化,
把绝大多数日语的实意性词汇都用汉字来表记,但是对于日本文化来
说汉字毕竟是外来的。日本虽然非常细心地采纳汉字的表意功能,经
过近50年来的语文改革,在汉字读写方面确实作了很大改进,但是
多数常用汉字在不同的组合中都有不同的读法,而大量在汉语里读音
不同的汉字词到了日文里有变成了同音词,这本身就是严重的缺陷。
因此,该书在第四、第五两章里对于汉字在日文里的表意功能作了过
分的颂扬,是未必合适的。

  该书为日文煞费苦心、七拼八凑地根据日语的读法攀附汉字字义
的书写方式引用了了“形态素”和“形态音素”等名词来加以解释,
实质上就是西文的所谓不规则变化。日本绝不是专为汉字而产生这些
不规则变化的,而是因为引进汉字,并强行把日语的音攀附于汉字的
义所出现的现象。比方,把“私、立、私立”分读作“wataku
shi, tateru, shiritsu”;使用汉字来区分
kajin 是“家人、佳人、歌人”这本来就是引进汉字词所造成
的问题。 至于把像日语动词miru分别攀附在“看、见、观、视、
诊、览”上以汉字给日文附加上语言里本来就不存在的形态意义,这
是日本自设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日文同音词多的原因之一。它
这样做对于中国人学习日文倒是更方便了,但是对于日本人不是额外
的负担吗?

  (3)日文做不到文字和语言一致

  应该说日本近50年来语文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日文里汉字的
读法在汉字词组和送假名的帮助下解决了不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
决了日语的读写规范问题,使实质性的普及教育成为可能。应该说在
日文现有的书写系统条件下能做如此的改进已经不错了。但是仍然有
许多毛病。文字不能总是不与语言挂钩的。日文里的汉字不光有日语
读音(训读)和吴音、汉音、唐音等不同的音读,还有中国的人名、
地名的中国读法。书中谈到日文汉字人名和地名的写法,但是并没有
规定人名、地名所用的汉字采用那种读法。一个地名一半为音读一半
为训读是不符合日文命名习惯的。如果一个地名用音读(例如:武昌)
而另一个地名用训读(例如:汉口),那么当这两个城市合并成“武
汉”时,它的新名该如何读呢?所有这一切关键还是:“我告诉您,
您写得出吗?”和“我写出来了,您读得出吗?”按照日文现有的读
写规范,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不管人名、地名的学问有多深,光
看该书第96,172,183页所列的日本的地名、人名辞典就2
0多本,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多么令人头疼!日本对于特殊的人名用字、
公文的用字和书信的文体都有许多规定,可见在日本为文的艰辛。

六.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

  (1)文字的功能是什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应该怎样?

  本人以为,该书第四章从思考什么是文字出发,最后还是在语言
和文字是什么这个概念上出了问题。说白了,文字的功能很简单,那
就是:“您想说的话,您写得出来吗?”和“您写出来的话,别人读
得出来吗?”这就是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也是文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
的关系。不能舒服地做到这两点,就算不上好文字。该书的第四章
“日本汉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中援引英国语言学家MOORHOU
SE的著作《文字的历史》中的一段说法,试图假定文字和语言是各
自独立的传播手段。他说,从罗马字体系和汉字体系的文字传播的历
史看,正是“首先有文字”,而后有语言攀附于这些视觉性符号上的。
这话可能惟独对于日文的发展史差不多是正确的。拉丁文在欧洲的传
播与日本引进汉字的办法是大不相同的。不把语言和文字结合起来,
单凭它使用什么书写符号形式是无法区分体系的,而没有“形、音、
义”三结合的符号大都算不上文字。您能说因为越南文改用了罗马字
母就成了罗马字体系了吗?的确,当前的各种文化里都普遍地采用一
些表意符号,例如,阿拉伯数码、数学运算符号、化学元素符号、各
种表意用的字母、以至交通标志、商标符号和公共厕所上的男女标记
等等,不管这些符号与语言结合的程度密切与否。交通标志符号的指
意作用比文字还要具体,而且还被赋予了法律效力,但是不能因此而
强调文字都可以用符号来代替。按他的逻辑推广开来,那么是否将来
会创造一种国际符号文字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比视觉符号要
复杂得多。汉字的表音功能虽然差了些,但是还没有退化到只表记
《说文解字》上描述的那种“字义”的表意符号的的地步。不然,日
文里的汉字本来就不必有音读这个现象。汉字有表意作用,西文也有
表意作用,不然英文就不会出现to,too,two;for,f
ore,four;rite,right,write这样的异形
拼写法。其实西文也不是不能按照日文的办法使用汉字!如英文可以
把“海和伦敦”读作“sea+London”没有问题,把“看e
-看w-看n-看ing”读作“see-saw-seen-se
eing”,这正是日文的办法。

  语文的问题是复杂的!日本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文化
的普及又掩盖了语文发展中的矛盾;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涌入了大量
外来语,逐渐地破坏了民族语文的稳定性。冗长拗口的片假名外来语
迫使日文采用日式缩写,如罢工由英文strike→sutora
iku→日文suto,示威由英文demonstration→
demosutorachion→日文demo,大楼由英文bu
ilding→birudeingu→日文biru,帐单也由英
文bill→日文biru,又造成许多同音词。必须说明的是,用
日本片假名写起这些英文外来语来要比上述罗马拼音字在感官上松散
模糊得多。信息时代的日语和日文正在处于急剧的变更中,这是肯定
的。

  (2)汉字和“拼音文字”的视觉效果问题

  该书的开头和末尾(前言和第237页)都反复强调“汉字一旦
“熟认”以后(关键在“熟认”二字!--评者注),脑神经马上会
起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拼音文字因为不能形义结合,必须
经过大脑转驳而生反应作用,才能得其意义。如交通部曾一度废弃汉
字改用拼音地名,后来经常出错,在不得已只下又恢复了汉字地名,
这是现实生活中证明汉字不能废弃的例子。”我国的中央电视一台也
播送过一则日本的研究报告,举几个汉字词和它的平假名拼音词为例,
也得到上述的结论。我不怀疑这样的结论,正像前面提到过的,日文
假名的视觉效果本身就那么差,写在一起像一束杂草,汉字的整体性
比假名要好得多,这里还有一个习惯成自然的问题。可惜这样的研究
都只是做汉字和假名拼音之间的视觉效果比较,而有没有人做过让学
国日文的西方人来比较“扎幌-Saparo、东京-Tokyo、
京都-Kyoto、大阪-Osaka、横滨-Yokohama、
名古屋-Nagoya”这些地名对之间的视觉效果呢?我可以肯定,
如果把这四个地名分别以第一个日文假名“sa,to,ki,o,
yo,na”或罗马字母S、T、K、Y、N表示,视觉效果一定会
更好!我以为,这种研究根本说明不了问题,只能起到混淆视听的作
用。您还不如这样说呢:汉字既可以从上向下写、又可以从左向右写、
还可以从右向左写,因此它比日本假名好,比拉丁字母更好。

  (3)日文信息的现代化处理技术

  世界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历史不到半个世纪,西文系统的文字输入
从一开始就没有问题。如今在美国市场上,您可以花不到200美圆
就能买到一套“英文和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法文”之间这三对文字
的互译软件。日本在研究日文电脑处理方面比我国起步早了至少20
年。尽管日文有许多像格助词以及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词尾变化提供
翻译软件的编程信息,据说至今还没有设计出有实用价值的任何翻译
软件。问题当然是复杂的,但与日文中使用接近50%的汉字词汇不
无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后,汉字输入法在70-80年代曾进步很快,
一度呈现“万码奔腾”的局面,但花了近20年的时间,可以说还没
有一个成熟的汉字输入法,使用起来错误比机械中文打字机还要多,
一旦涉及汉语信息的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就有一种一筹莫展的尴尬,
近10年来呈现停滞局面。归根结底,一种没有内部规律可寻的文字
书写体系,如何使用计算机做“智能、联想”的信息处理呢?有人不
承认这个现实,认为不是汉字的问题,而是使用计算机上的人没有仔
细校对。我以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您两眼目光炯炯地看着还要出
错,您叫计算机如何迅速地进行文字信息处理呢?

  该书前后反复陈述了由于使用日文文字处理机引起汉字复活的现
象,由于计算机容量的迅速扩充,储存50,000个汉字应该不成
问题。“过去曾因计算机(容量)的关系只使用片假名,而最近汉字
和假名混合使用的现象多起来了,并且已经超过当用汉字、常用汉字
的范围。。。。,趋向于无限的复杂的汉字。这样,现代人就能现实
地去读汉字,去写(打)汉字。比起手写来,用文字处理机可以打出
很难的汉字,有时连接续词、副词、形式名词等不必要的部分也都能
打出汉字,这确实在表面上可以说是汉字的复活。但是。。。。(只
会打字不会写)。。。并且,汉字变换的时候,机器不会处理同音问
题,人们也往往不去注意,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字复活。”
(P。3)“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主张使用汉字的人,你可以利用他
写出含有大量汉字的文章。”我不懂,这样说来,人们写日文是可以
爱怎样写就怎样写了。这还有什么读写规范可言呢?我看你就别指望
使用计算机进行日文信息处理了。

  该书也注意到“文字处理机产生的错误,是没有注意同音异义汉
字的变换,而照样翻出来。”如果照该书提供的统计数据,“日语的
同音词约占日语词汇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
汉字,如果不用汉字书写,就会混淆不清,就会发生误会。”这两条
信息结合起来,你说文字处理机产生的错误率有多少。看来使用计算
机进行日文信息处理的希望更渺茫了。我希望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不
会因为借用我们的汉字而落到如此尴尬的局面。

  (4)中日汉字文化的对比

  我高度评价日本人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我们的汉字书写方
式提取了拼写日语的音节字母表(假名的五十音图)的文化价值。我
认为,日文之所以能够借用汉字表记现代汉语和能够限制汉字的数量,
都要归功于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文之使用汉字是既成
的历史事实,我想斗胆冒昧地说,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除了大量的
汉字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之外,很少有值得推崇的地方!日本
之限制汉字是理所当然,这是建立日文读写规范所必须的第一步骤。
日本创造国字解决不了大问题。汉字复活绝对不是日文发展的方向,
因为它会无限地破坏日文的读写规范。我明白,一种书写符号系统一
旦在一种文化里生了根,要想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日本战后能够
接受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报告里《劝日本改革书写语言》中推荐使用罗
马字的方法,日文的发展会更健康。一些同音词可以避开,许多问题
都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但是日本选择了在原有的基础上限制汉字
的老方案。日语的假名(音节字母)难以胜任单独表记日语的重任,
但是作为日语的中介文字还是可以的,而且日本人很容易在假名日文
的基础上掌握日语罗马字,用以在无日文平台的电脑上收发日语信息,
这比中国人使用汉语拼音收发汉语信息要成熟得多。

  日文关于限制汉字和汉字复活之争与中文关于使用简体字还是繁
体字之争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大陆的GB码只有6,763个简体字,
对于现代汉语已经足足有余,而台湾的BIG5码有13,000多
个繁体字,对于古典汉语尚且远远不足。于是又出现了一种包括中日
韩三国汉字的UNICODE,包括近21,000个汉字。又能怎
么样呢?《汉语大字典》就包括53,000个汉字,日文也说过去
使用过50,000多个汉字。显然2.1万汉字对于中文和日文都
不够!难道真的要把电脑词库增加到5万个以上汉字吗?电脑能够做
到,可是人脑能做到吗?关键在于如何迅速地从电脑词库里调出来使
用的问题。如果说日文取消汉字确有技术上的问题,那么汉字复活就
没有技术问题了吗?恰恰相反,汉字复活得越多,日文的同音词就越
多。

  汉字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古老文字系统,在表记汉语的功能方面
当然比在日语中要好得多。虽然汉语的同音词也不少,但是多音字不
算太多,因此绝大多数汉字在中文里有固定的读法,在方言里也有各
自统一的规律。但是汉语缺乏语法形态变化,没有明确的汉语词汇分
合界限(如空格或词尾等),而且中国人的拼音意识比日本人差得远。
在古代,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比我们唐、宋时代用以研究汉字音
韵的三十六字母要高明了不知多少倍。使用假名注音和书写自己不会
用汉字写的词语在日本文化里已经根深蒂固。要知道,在民国初年制
定国语注音字母之前,中国任何汉语方言地区都始终没有创造出自己
的表音字母表。现在虽然有了汉语拼音字母,但是主要是用来给汉字
注音,没有广泛地进行过以汉语拼音书写汉语的社会实践。许多人在
小学毕业以后就把它丢到脑后了。汉语拼音汉字输入法还很不成熟的
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当前汉字输入法的所谓“智能”或“联想”,不
过是对于电脑词库里的汉语词汇的一种检索方法,语法功能还太少,
因此使用起来经常出错,非用人工干预选词很难写出可读性的文章来,
还不如纯粹使用汉语拼音根据上下文猜读更舒服,如果你的汉语拼音
熟练的话。看来日文文字处理机的水平应该比汉字的电脑输入法水平
高一些,不过问题都不少,应该说这主要是使用汉字造成的。关于这
个问题,我在讨论中国文字改革时已经争论过了,在这里不想再重复
了。

  中国的汉语电脑信息处理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有许多人对于
这个问题盲目乐观,看到可以用电脑打汉字上因特网传输就万事大吉
了。汉字语音输入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要达到使用水平并不
容易。即使汉字语音软件已经达到了可以朗读汉字文本的水平,要设
计汉字文本与外文的互译软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以为,图形般
无规律的汉字是问题的关键。

  (5)汉字在日文里会消失吗?

  该书作者根据近年汉字复活的现象反对1963年《语言生活》
137号安本美典“汉字的将来”一文中提出的汉字会像楔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克雷特文字一样终止了他的全盛时代,在2-300
年后接近消亡。他认为汉字不会在日语中消失。他的第一条理由就是:
“汉字在日本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
是用汉字载录的,废弃汉字,等于切断历史,是日本人与他的传统文
化隔绝。再说,汉字跟儒家有关,跟忠君爱国有关,废了汉字可以动
摇日本的国体。天皇的名字,祖宗的名字都是用汉字写的,废了汉字
就是数典忘祖。”本人不懂,只要不提倡焚书坑儒,人在、典籍在、
文物在,只是文字的形式变化了,就能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意识形态
变化吗?如果使用日语罗马字,难道日本人就变成了欧洲人了吗?越
南人没有因为改用了拉丁字母而改变成欧洲国体吧?也不知道这样的
汉字优越论论调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还是从日本的汉字保护派引进的。
日本确实是个性格很强的民族,日本政府要员坚持每年参拜靖国神社
的做法,在战败被美军占领的条件下制定的“当用汉字表”还特地为
日本天皇的名字保留了几十个特殊汉字,这都体现了日本上层人物对
它的忠君爱国和国体的理解。不过这样的性格对于世界有好处吗?对
于世界文化有好处吗?这是值得我们推己及人加以深思的。汉字复活
对于日本的语文绝对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这与中国在使用简体字还是
繁体字,以及是否应该进行文字改革上所进行的争论十分类似。作为
一个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我不会去反对汉字在日文里复活。但是我们
中国人不要受日文汉字复活思想那种混淆是非的理由的影响,而提倡
繁体字复活和反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中国古老文化的负担太沉重了,
如果我们也认为要像日本一样要保留从盘古开天到末代皇帝之间所有
的皇帝的姓名、年号和百家姓的家谱用汉字,才不算数典忘祖,我看
咱就什么改革也别做,就坐在纪念碑前做梦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既然日语已拼音化为何还使用汉字呢?(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既然日语已拼音化为何还使用汉字呢?

    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但是日文使用大量汉字。
      1。 现代日文里的文字形态:现代日语是用汉字和两种日文拼
    音字母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字体书写的,有时还夹用英文缩写字母。
    日文里的汉字包括日本国字和日式简体字。
      2。日语的音节字母:日本根据汉字书写方式为日语创造的音节
    字母叫做假名;草体的假名叫做平假名,正体的假名叫做片假名(主
    要用以拼写外来语);它的字母表称为五十音图。

      3.汉字的读音:日文中汉字的读音有训读和音读之分。训读是
    借用汉字及其意义而按照日本民族语言的读法发音。音读是日本引进
    汉字时所转录的汉语读音。由于日本引进汉字的时代不同,汉字在日
    文中的读音保留当时的汉字读音。隋朝以前随着佛教传入日本的汉字
    读音称为吴音,隋唐之世随着儒学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称为汉音,而
    唐朝以后传入的汉字读音称为唐音(字数甚少)。由于皇室曾多次训
    令臣民以汉音统一汉字的音读,而佛教僧侣阶层坚持以吴音诵读佛经,
    因此至今许多汉字同时存在两种音读法。日文中汉字的音读是在引进
    汉字的过程中根据日语语音的特征“有取有舍,有所改造”地接受汉
    字古代的吴音和隋唐的汉音的,与当时的汉字读音也不完全一样,与
    现代汉语的读音相差得更远了。

      4.日文的语法词尾变化:日语中的动词、助动词、形容词和形
    容动词有着比汉语丰富得多的语法形态变化,这种变化的日文叫做活
    用,加上日语的格助词,构成与汉语的明显差别。

      5.日文里的国字:日本人利用汉字的表意偏旁造字方法创造的
    用来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或概念的汉字体日本文字,为数不多,至今
    确认的约500字。例如:“火字旁加田”读作hatake,旱田
    也。“木字旁加神”读作sakaki,祭神之木也。

      在困难时期学过一点日语,没有达到能够交流的水平就终止了,
    但是对于日语中汉字的读法和用法的特殊性的印象却相当深刻。上周
    购得李月松著《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248页)上海教育出版
    社1989年9月出版,系“八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可
    见该书的重要性。一气读完,感触颇深,结合前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字
    改革讨论,觉得该书根据日本的文化实践把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优点
    和由此引发的问题都讨论得淋漓尽致了,这是一本汉字优越论者不可
    不读的书。日本人确实崇尚汉字文化,作者也是站在汉字优越论的立
    场上来写这本书的。他在绪论的第一节“从限制汉字到汉字复活”中
    就开宗明义写到:[在日本的社会中,知道汉字,尤其是清楚古代、
    近代汉字的人,都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人,即使在明治维新以后浓厚的
    西方色彩的社会中也不曾改变。明治以后,虽然汉字被限制使用,但
    对于会读会写汉字的人的尊敬仍没有改变,日本人仍然根据这一崇拜
    汉字的传统接受教育。所以现在有很多日本人发出感叹“现在的年轻
    人不认识汉字”、“不会写汉字”,这也是事实。] 

      该书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引进汉字的历史过程和在引进汉字的过程
    中根据日本音韵的特点“有取有舍,有所改造”地接受汉字古代的吴
    音和隋唐的汉音的资料,对于百多年来日本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
    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他重点介绍了汉字在日语里
    的功能,而很少讨论日本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由此
    所带来的好处,甚至没有提及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创造过程。
    要知道,如果没有假名的创造,是无法使用纯粹的汉字书写现代日语
    的。论述既有偏袒,对于本书的结论或推论,我们也只能采取“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来看待了。读者阅读这样的专著也同吃东坡
    肉一样,除了欣赏其烹调的色香味之外,关键还在于你要科学地判断
    它对您有什么好处;并不是说因为它正合您的口味就一定对您有好处;
    如果您本来就患三高症,还可能有害健康呢。
      
      一. 日本引进汉字,并创造了自己的音节字母(假名)。

      古代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大约从公元5世纪开始,日本通过朝
    鲜引进了汉字作为记录日语的文字,开了日本“文”化之先河。到了
    隋唐盛世之际,日本曾有目的地大规模地派遣使团和留学生来中国有
    系统地学习汉字和汉语来以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从而奠定了汉字作
    为日语书写符号的基础。至今1600多年,汉字在日文中生了根,
    发展了一些创造性的用法,由只用汉字的音记录日语的音,到保留汉
    字的语音和意义作为日文的汉字词汇,又大量用日本的语音攀附汉字
    的义从而改变了汉字的读音,还有半日语半汉语的混合词汇,各种办
    法都使用过了。应该令我们中国人汗颜的是,日本人竟然“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从我们的汉字书写方式提取了拼写日语的音节字母表(五
    十音图)。不过,日语和汉语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日语中的动
    词、助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有着比汉语丰富得多的语法形态变化,
    他们要想使用我们定型的方块汉字来书写有语法词尾变化的日语,本
    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五十音图的创建
    使日文逐渐解决了这个难题。“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一个
    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混乱的日语书写形式

      文字总是要和语言挂钩的,不然怎样书写语言呢?日文中的汉字
    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从不同的地区引进的,这期间汉字的形态变化
    不大,可是读音却有了不少变化。因为汉字本身的表音功能本来就比
    较弱,表意也是人为附加上去的。汉字的读音本来在不同的地区就不
    统一,而日本最初引进汉字又是从朝鲜转口而来,展转口授,准确性
    本来就很难讲,而且引进了这么多汉语书写符号,又同时交叉地用来
    记音和表意,自然难免会发生词义混淆,有时还要出偏差。比方,对
    于后世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上的“委奴”二字,究竟怎样读法,
    是表音还是表意,是否是有侮辱性的鄙词,就要考古学者煞费苦心了。
    汉字给古代日本文化带来了生机,也留下不少问题。日本的历代皇室
    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公元683年天武天皇就曾命儒官造新字(后
    称日本的国字)一部44卷,原书流失,看来效果不大,只留下一些
    国字。奈良、平安朝交替时期(公元800年前后),朝廷曾多次训
    令以当时的汉音代替古代的吴音以统一汉字的读音,直到1923年
    (大正12年)发表了《常用汉字表》,汉字读音混乱的现象并没有
    多少改进。其间日本几乎使用着所有的五万个汉字和一些自造的国字,
    加上直接使用假名拼写;有实意的基本日语词汇一般都可以有汉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写法,而许多常用汉字有两三种读法(训读、吴
    音、汉音甚至还有唐音)。有的一个汉字有三四个音节,也有两个汉
    字读几个不知道属于哪一个的几个音节。这就使日文的书写系统和汉
    字的读音和用法处于极端混乱的状态。一句话该怎样写和怎样读,就
    看你的文化素养了。经常是,说出来的话语不知道怎样写,而写出来
    的话语又不知道怎样读,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日本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三.日文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

      早在德川幕府之际就有《汉字废止之议》,到明治以后语文改革
    才具体化,终于1923年发表了《常用汉字表》(1962字),
    开始实行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1931年修定为1850字,19
    42年国语审议会又提出《标准汉字表》(常用汉字1134字,准
    常用汉字1320字,特别汉字74字,合计2528字)。其间由
    于关东大地震和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锁国排外情绪,阻碍了这次
    文字改革的推行。真正的汉字限制案是在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在占领
    军的督导下昭和内阁于1946年公布的《当用汉字表》(1850
    字)和《现代假名使用》,1948年和1949年又补充发布了
    《当用汉字音训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持续推行这些规定30
    年后,于1981年在当用汉字表的基础上增加95个汉字重新公布
    了《常用汉字表》(1945字)。至今日本限制汉字数量的政策已
    经推行半个世纪了。因为《常用汉字表》“不收录以地名、人名为主
    的固有名词”,因此日本现代社会上还使用着1000多个《常用汉
    字表》以外的汉字。至此日文才算有了比较规范的书写形式。

      四. 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功绩

      必须看到一个事实,日文之所以能够使用汉字和能够限制汉字的
    数量,都要归功于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本1946年
    公布的《当用汉字表》在前言的“使用注意事项”一栏里有以下说明:

      1. 用《当用汉字表》中的汉字不能记载的词语,换成别的语
    词表达,或用(平)假名书写。(注意,为了限制汉字,日语曾不惜
    改变词语!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

      2. 尽量使用(平)假名书写代词、副词、连词、叹词、助词、
    助动词、[还有,接头词、结尾词、拟声词、拟态词]。(注意,这
    些正是我们所说的“虚词”!)

      3. 使用(片)假名书写外国的人名、地名。(注意,这些是
    数量最多的专用名词。)

      4. 使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

      5. 使用(平)假名书写动物和植物的名称。

      6. 使用(平)假名书写假借字。(假借字往往是具有实意的
    汉字,对于阅读理解有误导作用。)

      此外日文还使用汉字加假名(旧称“送假名”)的混合词代替纯
    汉字词,以帮助提示词中汉字的读法、意义和语法变化(活用)方式。

      (注:*上文括弧里的字是本文作者为了缩短篇幅而归纳添加的。)

      实际上,“使用注意事项”巧妙地根据日语的词性和部分词义分
    类,使用假名代替汉字而达到限制汉字数量的目的,这是日本整理和
    限制汉字的特色!这样一来,就把当时日文里使用着的50,000
    多汉字一下子减少为约3,000字,才使真正的普及教育成为可能。

      五. 日语读写系统存在的问题

      (1) 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是有缺陷的。首先因为它是
    “音节字母”,而且它脱胎于汉字又仿照方块汉字的外形也写成方块
    状,与方块汉字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构成日语的书写体系。假名不但占
    空间大而且显得很松散、没有整体性;离开了汉字,就像把西文文章
    里把词间空格都取消了一样,变得混沌一片,在感官上失去了文字的
    感觉,看上去不像文字。因此全部使用假名书写日语,叫人读起来是
    非常吃力的。也许只要日本不改变自己的音节字母(假名),汉字是
    不会从日文里完全自动消失的。这正是该书第13页上所描述的“现
    代的日本人,在读英语、罗马字、假名专用文和尽是汉字的汉文和中
    国的文章时,都会感到没有节奏感。而读汉字假名混合文时,就感到
    这种节奏感。”实际上平假名写成的少量虚词加在大量的汉字词和片
    假名外来语之间正起到了西文词间空格的作用,这是日文假名的妙用。
    应该承认,尽是汉字的中国文章读起来没有节奏感本身就是因为汉字
    没有词间空格,古代汉字文稿连标点符号都不用,这个问题就更严重。
    道理是明显的。  

      从民族语的特点来看,日语音系比较简单,音节字母(假名)不
    足50个,加上浊音和拨音,用A, I, U, E, O, k,
     s, t, n, h, m, y, w, g, z, d,
     b, p, j, -n等不到20个音素字母就能拼写全部日语
    的发音。日语只有250多个(?)不同的音节。据统计日语的同音
    词占日语词汇的36.4%,这是一个令人迷惑的比例!据说不用汉
    字就要引起大量的词义混淆,反过来讲,这一定也与引进数量如此多
    的汉字不无关系,正像书中援引的例子:日语动词“看、见、观、视、
    诊、览”都读作miru ,“采、取、执、捕、盗、撮”都读to
    ru等等。这些同音词在意义上的差别,除了由上下文判断外,完全
    靠汉字附加上去,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字作用,是否值得推荐是值
    得商榷的!

      (2) 日文中汉字的读音不统一

      尽管日本人确实崇尚汉字文化,还花了很大努力将汉字日本化,
    把绝大多数日语的实意性词汇都用汉字来表记,但是对于日本文化来
    说汉字毕竟是外来的。日本虽然非常细心地采纳汉字的表意功能,经
    过近50年来的语文改革,在汉字读写方面确实作了很大改进,但是
    多数常用汉字在不同的组合中都有不同的读法,而大量在汉语里读音
    不同的汉字词到了日文里有变成了同音词,这本身就是严重的缺陷。
    因此,该书在第四、第五两章里对于汉字在日文里的表意功能作了过
    分的颂扬,是未必合适的。

      该书为日文煞费苦心、七拼八凑地根据日语的读法攀附汉字字义
    的书写方式引用了了“形态素”和“形态音素”等名词来加以解释,
    实质上就是西文的所谓不规则变化。日本绝不是专为汉字而产生这些
    不规则变化的,而是因为引进汉字,并强行把日语的音攀附于汉字的
    义所出现的现象。比方,把“私、立、私立”分读作“wataku
    shi, tateru, shiritsu”;使用汉字来区分
    kajin 是“家人、佳人、歌人”这本来就是引进汉字词所造成
    的问题。 至于把像日语动词miru分别攀附在“看、见、观、视、
    诊、览”上以汉字给日文附加上语言里本来就不存在的形态意义,这
    是日本自设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日文同音词多的原因之一。它
    这样做对于中国人学习日文倒是更方便了,但是对于日本人不是额外
    的负担吗?

      (3)日文做不到文字和语言一致

      应该说日本近50年来语文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日文里汉字的
    读法在汉字词组和送假名的帮助下解决了不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
    决了日语的读写规范问题,使实质性的普及教育成为可能。应该说在
    日文现有的书写系统条件下能做如此的改进已经不错了。但是仍然有
    许多毛病。文字不能总是不与语言挂钩的。日文里的汉字不光有日语
    读音(训读)和吴音、汉音、唐音等不同的音读,还有中国的人名、
    地名的中国读法。书中谈到日文汉字人名和地名的写法,但是并没有
    规定人名、地名所用的汉字采用那种读法。一个地名一半为音读一半
    为训读是不符合日文命名习惯的。如果一个地名用音读(例如:武昌)
    而另一个地名用训读(例如:汉口),那么当这两个城市合并成“武
    汉”时,它的新名该如何读呢?所有这一切关键还是:“我告诉您,
    您写得出吗?”和“我写出来了,您读得出吗?”按照日文现有的读
    写规范,这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不管人名、地名的学问有多深,光
    看该书第96,172,183页所列的日本的地名、人名辞典就2
    0多本,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多么令人头疼!日本对于特殊的人名用字、
    公文的用字和书信的文体都有许多规定,可见在日本为文的艰辛。

    六.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

      (1)文字的功能是什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应该怎样?

      本人以为,该书第四章从思考什么是文字出发,最后还是在语言
    和文字是什么这个概念上出了问题。说白了,文字的功能很简单,那
    就是:“您想说的话,您写得出来吗?”和“您写出来的话,别人读
    得出来吗?”这就是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也是文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
    的关系。不能舒服地做到这两点,就算不上好文字。该书的第四章
    “日本汉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中援引英国语言学家MOORHOU
    SE的著作《文字的历史》中的一段说法,试图假定文字和语言是各
    自独立的传播手段。他说,从罗马字体系和汉字体系的文字传播的历
    史看,正是“首先有文字”,而后有语言攀附于这些视觉性符号上的。
    这话可能惟独对于日文的发展史差不多是正确的。拉丁文在欧洲的传
    播与日本引进汉字的办法是大不相同的。不把语言和文字结合起来,
    单凭它使用什么书写符号形式是无法区分体系的,而没有“形、音、
    义”三结合的符号大都算不上文字。您能说因为越南文改用了罗马字
    母就成了罗马字体系了吗?的确,当前的各种文化里都普遍地采用一
    些表意符号,例如,阿拉伯数码、数学运算符号、化学元素符号、各
    种表意用的字母、以至交通标志、商标符号和公共厕所上的男女标记
    等等,不管这些符号与语言结合的程度密切与否。交通标志符号的指
    意作用比文字还要具体,而且还被赋予了法律效力,但是不能因此而
    强调文字都可以用符号来代替。按他的逻辑推广开来,那么是否将来
    会创造一种国际符号文字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比视觉符号要
    复杂得多。汉字的表音功能虽然差了些,但是还没有退化到只表记
    《说文解字》上描述的那种“字义”的表意符号的的地步。不然,日
    文里的汉字本来就不必有音读这个现象。汉字有表意作用,西文也有
    表意作用,不然英文就不会出现to,too,two;for,f
    ore,four;rite,right,write这样的异形
    拼写法。其实西文也不是不能按照日文的办法使用汉字!如英文可以
    把“海和伦敦”读作“sea+London”没有问题,把“看e
    -看w-看n-看ing”读作“see-saw-seen-se
    eing”,这正是日文的办法。

      语文的问题是复杂的!日本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文化
    的普及又掩盖了语文发展中的矛盾;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涌入了大量
    外来语,逐渐地破坏了民族语文的稳定性。冗长拗口的片假名外来语
    迫使日文采用日式缩写,如罢工由英文strike→sutora
    iku→日文suto,示威由英文demonstration→
    demosutorachion→日文demo,大楼由英文bu
    ilding→birudeingu→日文biru,帐单也由英
    文bill→日文biru,又造成许多同音词。必须说明的是,用
    日本片假名写起这些英文外来语来要比上述罗马拼音字在感官上松散
    模糊得多。信息时代的日语和日文正在处于急剧的变更中,这是肯定
    的。

      (2)汉字和“拼音文字”的视觉效果问题

      该书的开头和末尾(前言和第237页)都反复强调“汉字一旦
    “熟认”以后(关键在“熟认”二字!--评者注),脑神经马上会
    起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拼音文字因为不能形义结合,必须
    经过大脑转驳而生反应作用,才能得其意义。如交通部曾一度废弃汉
    字改用拼音地名,后来经常出错,在不得已只下又恢复了汉字地名,
    这是现实生活中证明汉字不能废弃的例子。”我国的中央电视一台也
    播送过一则日本的研究报告,举几个汉字词和它的平假名拼音词为例,
    也得到上述的结论。我不怀疑这样的结论,正像前面提到过的,日文
    假名的视觉效果本身就那么差,写在一起像一束杂草,汉字的整体性
    比假名要好得多,这里还有一个习惯成自然的问题。可惜这样的研究
    都只是做汉字和假名拼音之间的视觉效果比较,而有没有人做过让学
    国日文的西方人来比较“扎幌-Saparo、东京-Tokyo、
    京都-Kyoto、大阪-Osaka、横滨-Yokohama、
    名古屋-Nagoya”这些地名对之间的视觉效果呢?我可以肯定,
    如果把这四个地名分别以第一个日文假名“sa,to,ki,o,
    yo,na”或罗马字母S、T、K、Y、N表示,视觉效果一定会
    更好!我以为,这种研究根本说明不了问题,只能起到混淆视听的作
    用。您还不如这样说呢:汉字既可以从上向下写、又可以从左向右写、
    还可以从右向左写,因此它比日本假名好,比拉丁字母更好。

      (3)日文信息的现代化处理技术

      世界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历史不到半个世纪,西文系统的文字输入
    从一开始就没有问题。如今在美国市场上,您可以花不到200美圆
    就能买到一套“英文和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法文”之间这三对文字
    的互译软件。日本在研究日文电脑处理方面比我国起步早了至少20
    年。尽管日文有许多像格助词以及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词尾变化提供
    翻译软件的编程信息,据说至今还没有设计出有实用价值的任何翻译
    软件。问题当然是复杂的,但与日文中使用接近50%的汉字词汇不
    无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后,汉字输入法在70-80年代曾进步很快,
    一度呈现“万码奔腾”的局面,但花了近20年的时间,可以说还没
    有一个成熟的汉字输入法,使用起来错误比机械中文打字机还要多,
    一旦涉及汉语信息的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就有一种一筹莫展的尴尬,
    近10年来呈现停滞局面。归根结底,一种没有内部规律可寻的文字
    书写体系,如何使用计算机做“智能、联想”的信息处理呢?有人不
    承认这个现实,认为不是汉字的问题,而是使用计算机上的人没有仔
    细校对。我以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您两眼目光炯炯地看着还要出
    错,您叫计算机如何迅速地进行文字信息处理呢?

      该书前后反复陈述了由于使用日文文字处理机引起汉字复活的现
    象,由于计算机容量的迅速扩充,储存50,000个汉字应该不成
    问题。“过去曾因计算机(容量)的关系只使用片假名,而最近汉字
    和假名混合使用的现象多起来了,并且已经超过当用汉字、常用汉字
    的范围。。。。,趋向于无限的复杂的汉字。这样,现代人就能现实
    地去读汉字,去写(打)汉字。比起手写来,用文字处理机可以打出
    很难的汉字,有时连接续词、副词、形式名词等不必要的部分也都能
    打出汉字,这确实在表面上可以说是汉字的复活。但是。。。。(只
    会打字不会写)。。。并且,汉字变换的时候,机器不会处理同音问
    题,人们也往往不去注意,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字复活。”
    (P。3)“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主张使用汉字的人,你可以利用他
    写出含有大量汉字的文章。”我不懂,这样说来,人们写日文是可以
    爱怎样写就怎样写了。这还有什么读写规范可言呢?我看你就别指望
    使用计算机进行日文信息处理了。

      该书也注意到“文字处理机产生的错误,是没有注意同音异义汉
    字的变换,而照样翻出来。”如果照该书提供的统计数据,“日语的
    同音词约占日语词汇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
    汉字,如果不用汉字书写,就会混淆不清,就会发生误会。”这两条
    信息结合起来,你说文字处理机产生的错误率有多少。看来使用计算
    机进行日文信息处理的希望更渺茫了。我希望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不
    会因为借用我们的汉字而落到如此尴尬的局面。

      (4)中日汉字文化的对比

      我高度评价日本人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我们的汉字书写方
    式提取了拼写日语的音节字母表(假名的五十音图)的文化价值。我
    认为,日文之所以能够借用汉字表记现代汉语和能够限制汉字的数量,
    都要归功于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文之使用汉字是既成
    的历史事实,我想斗胆冒昧地说,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除了大量的
    汉字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之外,很少有值得推崇的地方!日本
    之限制汉字是理所当然,这是建立日文读写规范所必须的第一步骤。
    日本创造国字解决不了大问题。汉字复活绝对不是日文发展的方向,
    因为它会无限地破坏日文的读写规范。我明白,一种书写符号系统一
    旦在一种文化里生了根,要想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日本战后能够
    接受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报告里《劝日本改革书写语言》中推荐使用罗
    马字的方法,日文的发展会更健康。一些同音词可以避开,许多问题
    都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但是日本选择了在原有的基础上限制汉字
    的老方案。日语的假名(音节字母)难以胜任单独表记日语的重任,
    但是作为日语的中介文字还是可以的,而且日本人很容易在假名日文
    的基础上掌握日语罗马字,用以在无日文平台的电脑上收发日语信息,
    这比中国人使用汉语拼音收发汉语信息要成熟得多。

      日文关于限制汉字和汉字复活之争与中文关于使用简体字还是繁
    体字之争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大陆的GB码只有6,763个简体字,
    对于现代汉语已经足足有余,而台湾的BIG5码有13,000多
    个繁体字,对于古典汉语尚且远远不足。于是又出现了一种包括中日
    韩三国汉字的UNICODE,包括近21,000个汉字。又能怎
    么样呢?《汉语大字典》就包括53,000个汉字,日文也说过去
    使用过50,000多个汉字。显然2.1万汉字对于中文和日文都
    不够!难道真的要把电脑词库增加到5万个以上汉字吗?电脑能够做
    到,可是人脑能做到吗?关键在于如何迅速地从电脑词库里调出来使
    用的问题。如果说日文取消汉字确有技术上的问题,那么汉字复活就
    没有技术问题了吗?恰恰相反,汉字复活得越多,日文的同音词就越
    多。

      汉字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古老文字系统,在表记汉语的功能方面
    当然比在日语中要好得多。虽然汉语的同音词也不少,但是多音字不
    算太多,因此绝大多数汉字在中文里有固定的读法,在方言里也有各
    自统一的规律。但是汉语缺乏语法形态变化,没有明确的汉语词汇分
    合界限(如空格或词尾等),而且中国人的拼音意识比日本人差得远。
    在古代,日本的音节字母(假名)比我们唐、宋时代用以研究汉字音
    韵的三十六字母要高明了不知多少倍。使用假名注音和书写自己不会
    用汉字写的词语在日本文化里已经根深蒂固。要知道,在民国初年制
    定国语注音字母之前,中国任何汉语方言地区都始终没有创造出自己
    的表音字母表。现在虽然有了汉语拼音字母,但是主要是用来给汉字
    注音,没有广泛地进行过以汉语拼音书写汉语的社会实践。许多人在
    小学毕业以后就把它丢到脑后了。汉语拼音汉字输入法还很不成熟的
    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当前汉字输入法的所谓“智能”或“联想”,不
    过是对于电脑词库里的汉语词汇的一种检索方法,语法功能还太少,
    因此使用起来经常出错,非用人工干预选词很难写出可读性的文章来,
    还不如纯粹使用汉语拼音根据上下文猜读更舒服,如果你的汉语拼音
    熟练的话。看来日文文字处理机的水平应该比汉字的电脑输入法水平
    高一些,不过问题都不少,应该说这主要是使用汉字造成的。关于这
    个问题,我在讨论中国文字改革时已经争论过了,在这里不想再重复
    了。

      中国的汉语电脑信息处理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有许多人对于
    这个问题盲目乐观,看到可以用电脑打汉字上因特网传输就万事大吉
    了。汉字语音输入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要达到使用水平并不
    容易。即使汉字语音软件已经达到了可以朗读汉字文本的水平,要设
    计汉字文本与外文的互译软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以为,图形般
    无规律的汉字是问题的关键。

      (5)汉字在日文里会消失吗?

      该书作者根据近年汉字复活的现象反对1963年《语言生活》
    137号安本美典“汉字的将来”一文中提出的汉字会像楔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克雷特文字一样终止了他的全盛时代,在2-300
    年后接近消亡。他认为汉字不会在日语中消失。他的第一条理由就是:
    “汉字在日本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
    是用汉字载录的,废弃汉字,等于切断历史,是日本人与他的传统文
    化隔绝。再说,汉字跟儒家有关,跟忠君爱国有关,废了汉字可以动
    摇日本的国体。天皇的名字,祖宗的名字都是用汉字写的,废了汉字
    就是数典忘祖。”本人不懂,只要不提倡焚书坑儒,人在、典籍在、
    文物在,只是文字的形式变化了,就能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意识形态
    变化吗?如果使用日语罗马字,难道日本人就变成了欧洲人了吗?越
    南人没有因为改用了拉丁字母而改变成欧洲国体吧?也不知道这样的
    汉字优越论论调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还是从日本的汉字保护派引进的。
    日本确实是个性格很强的民族,日本政府要员坚持每年参拜靖国神社
    的做法,在战败被美军占领的条件下制定的“当用汉字表”还特地为
    日本天皇的名字保留了几十个特殊汉字,这都体现了日本上层人物对
    它的忠君爱国和国体的理解。不过这样的性格对于世界有好处吗?对
    于世界文化有好处吗?这是值得我们推己及人加以深思的。汉字复活
    对于日本的语文绝对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这与中国在使用简体字还是
    繁体字,以及是否应该进行文字改革上所进行的争论十分类似。作为
    一个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我不会去反对汉字在日文里复活。但是我们
    中国人不要受日文汉字复活思想那种混淆是非的理由的影响,而提倡
    繁体字复活和反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中国古老文化的负担太沉重了,
    如果我们也认为要像日本一样要保留从盘古开天到末代皇帝之间所有
    的皇帝的姓名、年号和百家姓的家谱用汉字,才不算数典忘祖,我看
    咱就什么改革也别做,就坐在纪念碑前做梦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看了半天才知道原来他是想说这意思。
    • 既然汉字已经拚音化了。还要汉字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