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残酷的原始积累 ------改编于Peter H.Nolan的 China at the crossroads(2004)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残酷的原始积累

Hotmoon 改编于Peter H.Nolan的 China at the crossroads(2004)
2011年4月

民主制度引进的历史条件

所有国家民主制度的引进都发生在残酷的早期资本积累阶段完成之后。除城市国家外,这些国家都有一个严苛的政治统治阶段,此时城市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迅速地吸纳进城市,工人的收入不发生什么变化。一旦农村的劳动力枯竭,工人的收入才开始增长,而正是此时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开始发展。


中国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在爆炸性的全球化和急剧的技术变革时代。

从就业结构的变化来看,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早期。中国要想彻底吸纳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至少还得要几十年。所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验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经验,较之于台湾和南韩,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对于中国现阶段,更具有借鉴性。当时英国和日本的工业化过程中,城市从农村吸纳劳动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拌之以严酷的政治统治。如果“刘易斯模式”的资本积累过程是极权政治的根本原因,那么中国将在一段很漫长的期间面临这种体制。假如中国在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中不平等持续增长,这种政治架构在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能否保持稳定是极为可疑的。

巴西
可是巴西是一个乐观的例子。巴西在转向多党民主制的同时拌随着大范围的贫困和令人触目惊心的不平等。尽管如此严重的不平等,肮脏和不公正长期存在,巴西的政治体制多年来相对温定,没出现重要的革命运动。

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
两个城市国家---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中国无可借鉴,因为他们在起飞之前就不存在农业部门。香港这个现代化的金融中心极大的得益于珠江三角洲的投资。台湾和韩国在腾飞的初期,就业总量中的农业份额就已经降到中国现在的程度,在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刘易斯”阶段,均是非民主的极权国家。

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是漫长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这期间仍旧不民主,教会和僧侣们的巨额资产被新兴的士绅所占有,即是一个“掠夺期”。 英国资本工业化的腾飞过程,城市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给城市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一个向下的压力。当时这种制度具有如此令人恐怖的状况,很难想象它能够存在下去。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种制度必将导致一场共产主义革命。然而,尽管英国早期资本积累的野蛮状态持续了那么久,他两位预言的革命并没有发生,英国得以继续存在。

由于资本家和多数人的利益相背离,使得他们极为讨厌民主政治,因此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必然要求建立强硬的社会控制以维持政治秩序。这些都反映在英国18和19世纪主流政治理论家的著作里。当时英国主要的政治哲学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各个阶层的利益差别极大,因此,不可能得到一种通过民主方式获得妥协并将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统一。

日本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与中国现代的政治经济尤其相关。当时,在其全力进行工业化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强大压力是日本工人的实际收入每年仅增长0。6%。面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和阶级冲突,日本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维护社会次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明治维新早期,关键的政治决策由一小部份人作出,“没有与任何民众群体进行任何形式上的正式磋商。当时的政治形势很不稳定。

日本武士政治寡头们制定宪法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引进一个议会体制,而是为了通过中央集权,强化行政权力,削弱民众代表,最终实现君主立宪。起草宪法的不仅有日本人,德国学者卡尔。洛斯拉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人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残酷的原始积累 ------改编于Peter H.Nolan的 China at the crossroads(2004)
    • 最近《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有一篇文章中举例子说明通过党派选举轮换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灵活度或自我修正,“在首相一年一换的日本,选举和党派更替未能将该国带出20年的停滞期。”
      • 看一个国家的问题不能仅局限于这个国家,要把这个国家放到世界历史的大地图里.
      • 日本的经济问题太复杂,上有西人发达国家打压,新兴国家如中韩等国因历史问题纠结不清和日本人的小气,本可引为助力,却被欧美抢走机会,更变成日本的竞争者和负担,还有日本国民失去创业上进的原动力等,不是民主或政党更替就能解决的。
        • 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改编于Peter H.Nolan的 China at the crossroads(2004)
          • 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政策当然是完全失败的。因为改革开放本身是政治斗争,邓要靠地方势力对抗中央保守势力,才能开展他的革命。所以他要作的就是削弱中央力量,又怎么发展得出全国性的产业政策来。
            • 下面这段话值的注意,因为好多人都认为,同处东方文化体系的日本,韩国,还有同根同种的台湾都能引进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为什么不可以?
              ---------"中国进入到世界商业体系恰逢世界商业史上最具革命性的时期,全球工业集中及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以前的日本,韩国和台湾,而且中国还被美国看成是“战略竞争对手”。在日本,韩国和台湾实施产业政策的时期,全球商业体制与以往相比已经比较稳定,而且由于它们被视为与共产主义作战的前沿阵脚,西方国家愿意容忍这些国家的政府对其经济的广泛干预."
              • 从产业来说中国是美国的战略伙伴,中国和美国分工不同,中国提供美国廉价劳力,美国提供中国富人高档消费品,美国和日本欧洲才是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的汽车产业就是被日本德国击垮的
                • 个人觉的应该是你所说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可能是碍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就看国际形势,一会是朋友,一会是敌人,一会蜜月,一会婚外情,一会离婚,一会家暴,一会911。。。。。。没死,就又来一轮。。。。
                  • 产业的角度是伙伴,意识形态方面是对手
                    • 意识形态上也未必。除了名字还在,中国那里还有什么共产味在。中美早就从主义之争转成国际政治之争了。中美谁也离不开谁。日子得过,谁都想当一家之主。又都是大个子,互相连丢纸团也不敢,怕闹起来不可收拾。也就是背地里给对方点牵制罢了。
                      • 各揣一把刀上床的夫妻。。。。。
                        • 好象没那么厉害,揣着手机,随时打911,床上床下还老算着谁赚了谁亏了那种。
          • 这一篇很不make sense。1. 文章比较的是a.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30年的发展和b.中国80-90年代十几二十年的发展。改革三十年的今天再看,中国有61家跻身500强,前十里面就有3家。
            • 2004年的书呀。
    • 值得思考
    • 产业工人收入上升不光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发展后市场不足的必然要求。福特就是一例。工会运动对现代民主的建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简单劳动力不能满足高技术工厂的需要。消化农业剩余劳力说,并不十分强有力。
      • 什么是刘易斯模式?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什么是刘易斯模式?
          
        刘易斯模式又称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或双元结构发展模式。一种从经济结构上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1955年先后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中创立。

          刘易斯从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观点出发,认定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

          一个是仅能糊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自给农业部门”。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低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 “过剩劳动力”。

          另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该部门中的劳动生产率远比农业部门要高。

        [编辑]刘易斯模式的具体内容
          按照刘易斯的定义“过剩劳动力”是劳动力的一部分,把这部分除掉后,即使其他投入要素并不增加,而产出总量并不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这部分劳动力,形式上就业,实际上对生产并未起任何作用,或者只起极其微小的作用。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过剩劳动力,而农业部门自身已不会再生出对这部分过剩劳动力的生产性使用,这样,使之向工业部门转移,对两个部门均有益,因为这一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工业部门也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要使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得以实现,必须使工业部门具备吸收这部分从农业部门中游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即新兴工业部门在早期是劳动密集的,有能力吸收过剩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额,正好足以支付较高的城市生活费用,并提供最低限度的诱因;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过剩劳动力转变为熟练劳动力;在工业部门,只有在达到边际产品与工资相等这一特定点时,劳动力才会被雇佣。过剩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移动,其结果:劳动总产品在劳动力和资本家之间分配,分为对劳动的工资支付与资本家的利润两部分。资本主义部门的增长及其对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的吸收率,均取决于资本主义利润的使用。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能按一种不变的工资率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吸引出来,就会使现代制造业部门获得高额利润。当这些利润被再投资时,将促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农业仍然存在着过剩劳动力,则农业中仅足糊口的工资水平仍会保持不变,而工业的劳动市场由于有过剩劳动力的源源供给,工资水平将不会提高。资本家如果再把利润转为资本,这一过程将循环进行,过剩劳动力最终被全部吸收。

          上述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转换过程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当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被吸收进工业部门时,农业部门的工资将开始上升,使贸易条件转向对农业有利,并导致工业部门的工资随之上升。资本积累的速度与规模,已突破了经济发展在最初阶段所遇到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限制。当全部过剩劳动力被吸收时,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弹性已消失殆尽,因为农业部门已全部商业化,农业部门的生产者也加入了对劳动力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工业部门的利润部分不断增长,以确保过剩劳动力不断得到利用,并最终全部被吸收。实际工资也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从而经济进入一个自我持续增长的新阶段。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以前真没学过刘易斯的模式,很奇怪他怎么会在54年还出这么古典味的东东--好象不能叫新古典来的,因为新古典强调技术进步。他完全忽略了市场的作用,所以无视服务业和金融业,国际贸易,。。。54年啊,大萧条都过去25年了。。。可能这才是为什么我没学过。
        • 你太有钻研精神了,不服不行。强烈建议、支持你去做学术研究!
        • 中国刚刚告别了刘易斯模式的时代,这两年的民工荒和沿海城市的快速加薪,就是所谓的刘易斯拐点。
          • 我不很了解中国目前的城乡差别,企业工人和农民的差别。你提醒了我,但好象还是局限在南方沿海省市,可看成是局部拐点。中国这么大,西部和东部的差别依然很大,南方沿海省市可以把附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吸纳进城市,但还存在其它贫困地区,
            只有当全国大部分农村的劳动力枯竭,工人的收入才开始增长,而正是此时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开始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周边国家比中国还贫困,劳动力还廉价呢?

            所以城市从农村,富裕地区从贫困地区吸纳劳动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不是局部的,中国的现状是农民工从内地涌向沿海,要不怎么会有春运问题。东西部差别大,和城乡差别是一回事,而且,也不是说西部本身就没有城乡差别。另外,拐点归拐点,“此时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开始发展”还没有看到,
              这个归纳所依据的国家,从文化历史现状都和现在的中国,想去甚远。我不觉得中国会照这个模式走下去。
            • 暑假回去,感觉农民工回村里种地的不少了。政策变化很大。刚承包到户的不少年头里,要交公粮。一部分是免费上缴;另一部分是廉价收购。缴纳完这些后,农民吃不完的才可以私卖一点钱。而现在,什么都不用交了,每亩地还补贴点钱。
            • 我老家鱼米之乡,鸡鸭猪都可以自养自足,外加空气新鲜。我看那些老乡倒也逍遥自在。但企业开始叫苦,说招工困难且成本高了。
              • 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不是说明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情况这些年来逐渐好转,提高,反而是城市产业工人和下岗工人状况下降? 这样的话,政治民主化的要求,现阶段就难得到大部分人的共鸣。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
                中国
                • 中国以前的问题曾经是农民问题,因为以前农村城市分得很开,现在,交通方便了,也没粮票之类的人为供应阻碍。别让刘易斯给你弄偏了。
        • 该理论对中国现状不适用,中国工人工资的升高是由于通货膨胀,工人实际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增加,甚至可能降低,没有大部分平民消费市场的拐点是不可能有整个社会财富的拐点
      • 我是明白了"刘易斯模式", 怎么这些经济学家一写,就成了这么复杂的东东.
        • 别研究他了,看上去象是死胡同。在他那个时代就是死胡同,更别提全球化的现代了。从阴谋论讲,他的理论正好忽悠新兴国家就在价值链的最底层挣扎。
    • 仍在挨饿的印度: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近期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超过40%的印度五岁以下儿童体重低于正常水平。研究报告显示,印度的低体重儿童占到了世界的42%。根据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印度的饥饿水平已触及警戒线,比邻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情况更为严重。
      • 前几年我学校一老先生去印度参观,特意去贫民窟走了一圈,说是穷得可怕。上周在图书馆碰到一印度妇女,她婆家在印度有酒店。她女儿在这里出生,他们每2年回印度一次。她女儿不愿意回去,说那么多穷人在街头乞讨,我看着他们怎么能享受生活?
      • 有时想想,那些身家财产都在海外的人,喊喊暴力出击、一夜挂上民主大旗确实也不难。去看看有关卡扎非新闻的读者评论吧,不少人借此在探讨民主、国际公法、人道精神等,在强国政治和集团利益面前的溃败。
        • 看不出有啥民主的痕迹。打天下的部队不定是怎么来的,天上是北约的飞机,地下有北约的特种部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月向利比亚派遣独立调查团,调查委员会认为,“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军队对被拘留人员和移民过度使用暴力、实施酷刑,可能存在使用儿童兵等行为。
          • oops, 不小心看成儿童团了。你说这土共五毛脸皮咋这厚呢?
      • 去年去了印度首都及周边地区,穷的触目惊心。人也懒得让人瞠目结舌。不知道这国家这几年高速发展的成果都体现在哪里了?凭着我一周浮光掠影的印象,这国家没戏。
        • 花在全民医疗,免费教育和儿童免费午餐上了。我还就喜欢印度的穷人本色,当时主办英联邦运动会就是
          • 你还真相信那些宣传啊?还全民医疗,免费教育和免费午餐~~在首都大街上,大白天,school day,成百上千的学龄儿童在乞讨、打工、闲逛。这是我亲眼所见,所以啥免费教育和午餐我是不相信的,就算有政策也是执行不了、执行不好的政策。
            我以前也看过关于印度全民医疗的帖子,那种公立医疗的条件还是算了吧,感冒都不一定对付得了,印度的私立医院还行,但是一般人去不起的。
            • 屁股决定其脑袋,宁信其屁股,也不相信你亲眼所见,你能奈他何?
            • 没用过不知道,说加拿大的医疗这不好那不好的挺多的,我相当满意,所以别人的说法听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