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什么是刘易斯模式?
刘易斯模式又称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或双元结构发展模式。一种从经济结构上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1955年先后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中创立。
刘易斯从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观点出发,认定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
一个是仅能糊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自给农业部门”。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低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 “过剩劳动力”。
另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该部门中的劳动生产率远比农业部门要高。
[编辑]刘易斯模式的具体内容
按照刘易斯的定义“过剩劳动力”是劳动力的一部分,把这部分除掉后,即使其他投入要素并不增加,而产出总量并不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这部分劳动力,形式上就业,实际上对生产并未起任何作用,或者只起极其微小的作用。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过剩劳动力,而农业部门自身已不会再生出对这部分过剩劳动力的生产性使用,这样,使之向工业部门转移,对两个部门均有益,因为这一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工业部门也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要使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得以实现,必须使工业部门具备吸收这部分从农业部门中游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即新兴工业部门在早期是劳动密集的,有能力吸收过剩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额,正好足以支付较高的城市生活费用,并提供最低限度的诱因;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过剩劳动力转变为熟练劳动力;在工业部门,只有在达到边际产品与工资相等这一特定点时,劳动力才会被雇佣。过剩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移动,其结果:劳动总产品在劳动力和资本家之间分配,分为对劳动的工资支付与资本家的利润两部分。资本主义部门的增长及其对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的吸收率,均取决于资本主义利润的使用。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能按一种不变的工资率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吸引出来,就会使现代制造业部门获得高额利润。当这些利润被再投资时,将促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农业仍然存在着过剩劳动力,则农业中仅足糊口的工资水平仍会保持不变,而工业的劳动市场由于有过剩劳动力的源源供给,工资水平将不会提高。资本家如果再把利润转为资本,这一过程将循环进行,过剩劳动力最终被全部吸收。
上述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转换过程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当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被吸收进工业部门时,农业部门的工资将开始上升,使贸易条件转向对农业有利,并导致工业部门的工资随之上升。资本积累的速度与规模,已突破了经济发展在最初阶段所遇到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限制。当全部过剩劳动力被吸收时,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弹性已消失殆尽,因为农业部门已全部商业化,农业部门的生产者也加入了对劳动力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工业部门的利润部分不断增长,以确保过剩劳动力不断得到利用,并最终全部被吸收。实际工资也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从而经济进入一个自我持续增长的新阶段。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刘易斯模式又称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或双元结构发展模式。一种从经济结构上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1955年先后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中创立。
刘易斯从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观点出发,认定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或部门,
一个是仅能糊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自给农业部门”。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低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 “过剩劳动力”。
另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该部门中的劳动生产率远比农业部门要高。
[编辑]刘易斯模式的具体内容
按照刘易斯的定义“过剩劳动力”是劳动力的一部分,把这部分除掉后,即使其他投入要素并不增加,而产出总量并不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这部分劳动力,形式上就业,实际上对生产并未起任何作用,或者只起极其微小的作用。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过剩劳动力,而农业部门自身已不会再生出对这部分过剩劳动力的生产性使用,这样,使之向工业部门转移,对两个部门均有益,因为这一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工业部门也得到了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要使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得以实现,必须使工业部门具备吸收这部分从农业部门中游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即新兴工业部门在早期是劳动密集的,有能力吸收过剩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额,正好足以支付较高的城市生活费用,并提供最低限度的诱因;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过剩劳动力转变为熟练劳动力;在工业部门,只有在达到边际产品与工资相等这一特定点时,劳动力才会被雇佣。过剩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移动,其结果:劳动总产品在劳动力和资本家之间分配,分为对劳动的工资支付与资本家的利润两部分。资本主义部门的增长及其对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的吸收率,均取决于资本主义利润的使用。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能按一种不变的工资率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吸引出来,就会使现代制造业部门获得高额利润。当这些利润被再投资时,将促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农业仍然存在着过剩劳动力,则农业中仅足糊口的工资水平仍会保持不变,而工业的劳动市场由于有过剩劳动力的源源供给,工资水平将不会提高。资本家如果再把利润转为资本,这一过程将循环进行,过剩劳动力最终被全部吸收。
上述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转换过程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当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被吸收进工业部门时,农业部门的工资将开始上升,使贸易条件转向对农业有利,并导致工业部门的工资随之上升。资本积累的速度与规模,已突破了经济发展在最初阶段所遇到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限制。当全部过剩劳动力被吸收时,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弹性已消失殆尽,因为农业部门已全部商业化,农业部门的生产者也加入了对劳动力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工业部门的利润部分不断增长,以确保过剩劳动力不断得到利用,并最终全部被吸收。实际工资也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从而经济进入一个自我持续增长的新阶段。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