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Ad by

塞萨尔·弗朗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弗朗克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悖论:管风琴家们评价他的管风琴作品具有钢琴音乐的特质,而钢琴家们则认为他的钢琴作品都相当的“管风琴化”。 这两种观点都不无道理。虽然弗朗克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和管风琴打交道,但他的音乐生涯却是在钢琴上开启的。 塞萨尔•奥古斯特-让-吉约姆-胡贝尔•弗朗克(Cesar 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于1822年12月10日出生在今天比利时的列日(Liège)。 关于弗朗克的文化背景存在着一些争议:列日在1830年以前属于荷兰人管辖,比利时革命成功后回归到新建立的比利时。 弗朗克的母亲是德裔,父亲来自比德边境的格门尼希,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 弗朗克八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列日音乐学院学习。 两年后他在唱名法比赛上荣获第一名,并得到了一部胡梅尔钢琴音乐集,当时他认真的为这些作品标注了指法。 又过了两年他在钢琴比赛上获得首奖,学校老师们赞扬他的演奏冷静睿智,富有表现力,有着很好的乐感。 弗朗克的父亲看到儿子的音乐才华有被打造和利用的可能,于是在1835年春天在列日、布鲁塞尔、和亚琛等地组织了一系列巡回演出,由此开始了对孩子长达十数年的严厉和麻木的剥削。 在父亲的管教下,弗朗克被迫写了很多舞会和沙龙音乐。 在部分流传到今日的作品里,能够看到一个中等偏上的钢琴家在极力模仿陶贝尔格和李斯特这样的炫技大师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折磨。 在弗朗克温和腼腆的性格的映照下,这些华丽的曲子却显得空洞和浮躁。 这样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弗朗克早年的音乐成熟。

1835年弗朗克随家人迁往巴黎,和音乐理论家安东宁•莱哈有过短暂的学习。 后因国籍的问题弗朗克未能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直到1837年10月他才被学院录取,跟随教授勒波恩和齐莫尔曼学习对位法和钢琴。 在年底的考试上弗朗克展露锋芒,他演奏了胡梅尔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并且在见谱即奏测试上完美娴熟的将协奏曲由A小调移调到升F小调,博得了在场评委们的赞叹(评委之一是作曲家阿尔坎)。 时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的凯鲁比尼直接介入,将学院的荣誉大奖授予了弗朗克。 这一年弗朗克开始了音乐教学的工作,除了在家中授课以外,他还要亲赴一些学生的家里,往返于各处,足迹覆盖了整个巴黎。 精打细算的父亲支配着儿子的活动路线,尽可能地让其缩短路途上耗费的时间,在挣钱的同时又不能耽搁练琴。 这样紧张的生活给弗朗克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这些是最早运用循坏曲式(cyclic form)的严肃作品;此外他还开始了清唱剧《鲁特》的构思。 弗朗克的父亲很可能担心儿子在作曲上投入过多的时间而耽误挣钱,于是在1842年罗马大奖赛前夕举家迁回比利时。他希望通过儿子的演奏会寻求比利时国王的宠幸。 这一尝试失败后,一家人又回到巴黎,开始了新一轮单调而紧张的生活。 然而,这趟比利时之旅并非毫无成果。 年轻的弗朗克在那里见到了李斯特,这位大作曲家对他的三重奏极为欣赏,在以后的岁月里李斯特成为了他的重要支持者。 1843年这几首三重奏被订购并且出版,订阅者中除了李斯特之外还有梅耶比尔、多尼采蒂、阿列维和肖邦等人。

1846年1月,清唱剧《鲁特》的首演反响平平。 此时弗朗克的身体状况欠佳,他的父亲意识到将儿子打造成神童的梦想已破灭,于是放弃了对他的控制,弗朗克从此得以安心教学。 大约在此时,弗朗克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学生费利希蒂•德莫索(Félicité Desmousseaux)。 他在与德莫索家族的交往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在高度紧张的家庭环境之外寻得了片刻的安宁。 1848年2月,在费利希蒂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弗朗克终于和费利西蒂结成姻缘,从此自立门户。 他的父亲虽然竭力反对这桩婚事,但最终说服自己出席了儿子的婚礼,不过父子间的感情也就此破裂。 1848这一年弗朗克只留下了两部未出版的作品,一首交响诗和一部未完成的歌剧,此后一直到1858年都未再有重要作品问世。

1851到1858年间,弗朗克担任圣让-圣弗朗索瓦教堂的管风琴师,在此期间他开始锻炼管风琴的即兴演奏技巧,并接触到了当时法国著名的管风琴制作者卡瓦耶-科尔(Aristide Cavaillé-Coll)。 1858年标志着他事业上的新篇章。 经过选拔,弗朗克成为了刚刚被祝圣不久的克劳蒂尔德教堂(Sainte-Clotilde)的管风琴师,这里配备的卡瓦耶-科尔的管风琴是吸引弗朗克的主要原因。 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刻苦钻研管风琴的演奏和创作,其技艺之高超被李斯特誉为“巴赫之后最伟大的管风琴即兴演奏者”。 1863年管风琴作品集《44首小曲》出版;1868年另一组重要的作品《为大管风琴所写的六部作品》出版,这些奠定了弗朗克在法国严肃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 1872年弗朗克正式成为法国公民,同年受聘为巴黎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教授,年轻的肖松和丹第都是他的学生。

1870年9月法国在色当战役中的惨败在国内社会产生了巨大震荡。 在圣桑和弗朗克等人的倡导下,法国民族音乐协会(Société Nationale de Musique)于1871年2月诞生,宗旨就是大力扶持年轻有为的法国作曲家,弘扬本国音乐文化,并推广纯粹音乐的创作,以对抗当时流行的歌剧创作热潮。 成员中包括拉罗、马斯奈、弗雷、迪帕尔克和比才等一大批重要的法国作曲家。 协会成立的第一场音乐会上演奏了弗朗克早年所写的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 1880年代,随着民族音乐协会日益壮大,协会内部开始出现了对立的两派。 弗朗克和丹第等人认为协会今后应当将其扶持的对象扩展到非法裔作曲家中,这个提议遭到以圣桑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1886年,圣桑愤然辞职,弗朗克当选为民族音乐协会主席。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弗朗克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 ,交响诗、清唱剧、钢琴音乐、管风琴音乐等等各种类型的作品接连不断。 弗朗克的音乐风格植根于德奥古典传统,以交响音乐和室内乐等纯粹音乐形式的创作为主,融合了复调音乐写作手法和法国特有的浪漫气息。 其创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循坏曲式的运用,即主题经过不同的变化反复出现在各乐章中,贯穿整部作品,达到一种统一。 另一个特点就是在作品中频繁的转调,使得音乐的情绪变化多端,感情复杂细腻,时而明朗抒情,时而悲切惆怅。 此外,他的和声语汇受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影响,有着晚期浪漫主义的色彩斑斓。 这些创作特点都直接影响了在他之后的整整一代法国作曲家。 弗朗克的创作可以用“少而精”来形容。 他并不是多产的作曲家,除了世人皆知的D小调交响曲外,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他都只写过一部,然而这些却都成为传世之精品。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中,主题循环出现的手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最著名的第四乐章以卡农曲式写就,小提琴和钢琴交叠复述着优美的主题,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杰作。 他的《为管风琴所写的六部作品》同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一样,气象宏大,意境深邃,被认为是巴赫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出现的最杰出的管风琴音乐,是每一位管风琴演奏家的必备曲目。 常被人忽视的是,弗朗克的钢琴音乐中也不乏佳作。作于1884年的《前奏、圣咏和赋格》就是一首和声丰富而美丽的钢琴作品,第二乐章的圣咏主题辽远而又静谧,像远方的钟声一样随风飘荡。

弗朗克生活清苦勤俭,为人忠厚谦和,特别受学生们的爱戴。 德彪西评价他有一个“孩子般的灵魂……仅仅是发现一个美丽的和声就足以让他快乐一天。” 弗朗克把功名看得很淡,在五十岁以前他的作品很少获得过公众赞誉,但他从不介意这些,每天依旧勤恳劳作,与教堂和管风琴为伴。 这种虔诚与谦卑的品质与同时代的布鲁克纳堪有一比,然而也正因为这种清平寡欲的生活使他常常受到妻子的埋怨。 1890年四月,弗朗克的弦乐四重奏首演成功,这是他在世时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得到人们的喝彩。 随后,在一次外出教课的路上,弗朗克被列车撞倒,不久去世,遗体被埋葬在巴黎蒙特帕纳斯公墓。


Lifesucks
2007年5月

参考资料:
Cesar Franck on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C3%A9sar_Franck
Universite du Quebec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uquebec.ca/musique/catal/franck/fracbio.htm
Franck Piano Music, introductory notes by Stephen Hough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塞萨尔·弗朗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弗朗克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悖论:管风琴家们评价他的管风琴作品具有钢琴音乐的特质,而钢琴家们则认为他的钢琴作品都相当的“管风琴化”。 这两种观点都不无道理。虽然弗朗克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和管风琴打交道,但他的音乐生涯却是在钢琴上开启的。 塞萨尔•奥古斯特-让-吉约姆-胡贝尔•弗朗克(Cesar 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于1822年12月10日出生在今天比利时的列日(Liège)。 关于弗朗克的文化背景存在着一些争议:列日在1830年以前属于荷兰人管辖,比利时革命成功后回归到新建立的比利时。 弗朗克的母亲是德裔,父亲来自比德边境的格门尼希,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 弗朗克八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列日音乐学院学习。 两年后他在唱名法比赛上荣获第一名,并得到了一部胡梅尔钢琴音乐集,当时他认真的为这些作品标注了指法。 又过了两年他在钢琴比赛上获得首奖,学校老师们赞扬他的演奏冷静睿智,富有表现力,有着很好的乐感。 弗朗克的父亲看到儿子的音乐才华有被打造和利用的可能,于是在1835年春天在列日、布鲁塞尔、和亚琛等地组织了一系列巡回演出,由此开始了对孩子长达十数年的严厉和麻木的剥削。 在父亲的管教下,弗朗克被迫写了很多舞会和沙龙音乐。 在部分流传到今日的作品里,能够看到一个中等偏上的钢琴家在极力模仿陶贝尔格和李斯特这样的炫技大师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折磨。 在弗朗克温和腼腆的性格的映照下,这些华丽的曲子却显得空洞和浮躁。 这样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弗朗克早年的音乐成熟。

    1835年弗朗克随家人迁往巴黎,和音乐理论家安东宁•莱哈有过短暂的学习。 后因国籍的问题弗朗克未能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直到1837年10月他才被学院录取,跟随教授勒波恩和齐莫尔曼学习对位法和钢琴。 在年底的考试上弗朗克展露锋芒,他演奏了胡梅尔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并且在见谱即奏测试上完美娴熟的将协奏曲由A小调移调到升F小调,博得了在场评委们的赞叹(评委之一是作曲家阿尔坎)。 时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的凯鲁比尼直接介入,将学院的荣誉大奖授予了弗朗克。 这一年弗朗克开始了音乐教学的工作,除了在家中授课以外,他还要亲赴一些学生的家里,往返于各处,足迹覆盖了整个巴黎。 精打细算的父亲支配着儿子的活动路线,尽可能地让其缩短路途上耗费的时间,在挣钱的同时又不能耽搁练琴。 这样紧张的生活给弗朗克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这些是最早运用循坏曲式(cyclic form)的严肃作品;此外他还开始了清唱剧《鲁特》的构思。 弗朗克的父亲很可能担心儿子在作曲上投入过多的时间而耽误挣钱,于是在1842年罗马大奖赛前夕举家迁回比利时。他希望通过儿子的演奏会寻求比利时国王的宠幸。 这一尝试失败后,一家人又回到巴黎,开始了新一轮单调而紧张的生活。 然而,这趟比利时之旅并非毫无成果。 年轻的弗朗克在那里见到了李斯特,这位大作曲家对他的三重奏极为欣赏,在以后的岁月里李斯特成为了他的重要支持者。 1843年这几首三重奏被订购并且出版,订阅者中除了李斯特之外还有梅耶比尔、多尼采蒂、阿列维和肖邦等人。

    1846年1月,清唱剧《鲁特》的首演反响平平。 此时弗朗克的身体状况欠佳,他的父亲意识到将儿子打造成神童的梦想已破灭,于是放弃了对他的控制,弗朗克从此得以安心教学。 大约在此时,弗朗克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学生费利希蒂•德莫索(Félicité Desmousseaux)。 他在与德莫索家族的交往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在高度紧张的家庭环境之外寻得了片刻的安宁。 1848年2月,在费利希蒂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弗朗克终于和费利西蒂结成姻缘,从此自立门户。 他的父亲虽然竭力反对这桩婚事,但最终说服自己出席了儿子的婚礼,不过父子间的感情也就此破裂。 1848这一年弗朗克只留下了两部未出版的作品,一首交响诗和一部未完成的歌剧,此后一直到1858年都未再有重要作品问世。

    1851到1858年间,弗朗克担任圣让-圣弗朗索瓦教堂的管风琴师,在此期间他开始锻炼管风琴的即兴演奏技巧,并接触到了当时法国著名的管风琴制作者卡瓦耶-科尔(Aristide Cavaillé-Coll)。 1858年标志着他事业上的新篇章。 经过选拔,弗朗克成为了刚刚被祝圣不久的克劳蒂尔德教堂(Sainte-Clotilde)的管风琴师,这里配备的卡瓦耶-科尔的管风琴是吸引弗朗克的主要原因。 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刻苦钻研管风琴的演奏和创作,其技艺之高超被李斯特誉为“巴赫之后最伟大的管风琴即兴演奏者”。 1863年管风琴作品集《44首小曲》出版;1868年另一组重要的作品《为大管风琴所写的六部作品》出版,这些奠定了弗朗克在法国严肃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 1872年弗朗克正式成为法国公民,同年受聘为巴黎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教授,年轻的肖松和丹第都是他的学生。

    1870年9月法国在色当战役中的惨败在国内社会产生了巨大震荡。 在圣桑和弗朗克等人的倡导下,法国民族音乐协会(Société Nationale de Musique)于1871年2月诞生,宗旨就是大力扶持年轻有为的法国作曲家,弘扬本国音乐文化,并推广纯粹音乐的创作,以对抗当时流行的歌剧创作热潮。 成员中包括拉罗、马斯奈、弗雷、迪帕尔克和比才等一大批重要的法国作曲家。 协会成立的第一场音乐会上演奏了弗朗克早年所写的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 1880年代,随着民族音乐协会日益壮大,协会内部开始出现了对立的两派。 弗朗克和丹第等人认为协会今后应当将其扶持的对象扩展到非法裔作曲家中,这个提议遭到以圣桑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1886年,圣桑愤然辞职,弗朗克当选为民族音乐协会主席。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弗朗克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 ,交响诗、清唱剧、钢琴音乐、管风琴音乐等等各种类型的作品接连不断。 弗朗克的音乐风格植根于德奥古典传统,以交响音乐和室内乐等纯粹音乐形式的创作为主,融合了复调音乐写作手法和法国特有的浪漫气息。 其创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循坏曲式的运用,即主题经过不同的变化反复出现在各乐章中,贯穿整部作品,达到一种统一。 另一个特点就是在作品中频繁的转调,使得音乐的情绪变化多端,感情复杂细腻,时而明朗抒情,时而悲切惆怅。 此外,他的和声语汇受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影响,有着晚期浪漫主义的色彩斑斓。 这些创作特点都直接影响了在他之后的整整一代法国作曲家。 弗朗克的创作可以用“少而精”来形容。 他并不是多产的作曲家,除了世人皆知的D小调交响曲外,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他都只写过一部,然而这些却都成为传世之精品。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中,主题循环出现的手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最著名的第四乐章以卡农曲式写就,小提琴和钢琴交叠复述着优美的主题,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杰作。 他的《为管风琴所写的六部作品》同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一样,气象宏大,意境深邃,被认为是巴赫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出现的最杰出的管风琴音乐,是每一位管风琴演奏家的必备曲目。 常被人忽视的是,弗朗克的钢琴音乐中也不乏佳作。作于1884年的《前奏、圣咏和赋格》就是一首和声丰富而美丽的钢琴作品,第二乐章的圣咏主题辽远而又静谧,像远方的钟声一样随风飘荡。

    弗朗克生活清苦勤俭,为人忠厚谦和,特别受学生们的爱戴。 德彪西评价他有一个“孩子般的灵魂……仅仅是发现一个美丽的和声就足以让他快乐一天。” 弗朗克把功名看得很淡,在五十岁以前他的作品很少获得过公众赞誉,但他从不介意这些,每天依旧勤恳劳作,与教堂和管风琴为伴。 这种虔诚与谦卑的品质与同时代的布鲁克纳堪有一比,然而也正因为这种清平寡欲的生活使他常常受到妻子的埋怨。 1890年四月,弗朗克的弦乐四重奏首演成功,这是他在世时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得到人们的喝彩。 随后,在一次外出教课的路上,弗朗克被列车撞倒,不久去世,遗体被埋葬在巴黎蒙特帕纳斯公墓。


    Lifesucks
    2007年5月

    参考资料:
    Cesar Franck on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C3%A9sar_Franck
    Universite du Quebec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uquebec.ca/musique/catal/franck/fracbio.htm
    Franck Piano Music, introductory notes by Stephen Hough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Franck Violin Sonata Mov.1
    • Franck Violin Sonata Mov.2
    • Franck Violin Sonata Mov.3
    • Franck Violin Sonata Mov.4 -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romantic violin pieces
      • 利用吃晚饭的时间,把Sonata听了一遍。这个第四乐章固然明亮,欢快,愉悦,上面的第三乐章洒家同样喜欢。Franck生不逢时,他这个作品与老贝的第五(春天)奏鸣曲有一拼,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大师辈出,轮不到他出头,如果放在今天,Franck这个作品也算是大师级作品了。。。
    • Franck Prelude, Choral and Fugue (1)
    • Franck Prelude, Choral and Fugue (2)
    • SF, as usual。。。
      • SF = So Fast!
    • Franck Prelude, Choral and Fugue (3)
    • Richter & Borodin Quartet play Franck Piano Quintet
    • 好!谢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