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阿雅的露天电影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七月初, 阿雅从中文的免费报纸上得知,这个月底社区中心要在自家附近的公园搞露天电影节. 接下来的一个月, 她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一家人在草坪上相拥看电影其乐融融的画面.

阿雅第一次看露天电影还是四岁时候的事, 那时她跟妈妈住在中国南方一座小城市边的大纺织厂里. 纺织厂大约一万来人, 偌大的一个工厂只在厂中央盖了一间简陋的饭堂. 饭堂前的榕树上挂着几个扩音喇叭. 清晨和傍晚, 中央新闻播完后, 扩音喇叭才会沙哑地唱几首革命歌曲, “洪湖水呀, 浪呀么浪打浪啊......”.

厂里唯一的娱乐节目就是两星期一次星期天晚上的露天电影. 当扩音喇叭嘎嘎一讲放电影的消息. 平时死气沉沉机械运动的工厂,就像被灌了兴奋剂一样,突然间变成闹哄哄的蜜蜂窝. 大人小孩们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斗嘴吵架批斗大会都会躲到星期天以后. 有些电影,象<<地道战>>, <<地雷战>>,<<闪闪红星>>,一年总能遇上个七八次, 但是大人小孩都一致认为, 这已经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和厂领导对广大职工业余生活的关心和体贴了.

星期天晚饭过后, 阿雅挽着家里唯一的木板凳, 早早地到露天剧院,找个离银幕很近的位置, 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开影. 说是剧院, 其实就是一块能容纳几千人的黄泥地, 在东北角搭个土台子. 平时斗罪大恶极死不悔改的坏分子, 就在这里进行. 开映前, 陆续到来的小孩们就会到处追逐打闹. 阿雅却很少跟着疯闹,这是妈妈允许阿雅看电影的条件。 家里没板凳的小孩们, 就会搬几块工地的土胚砖来搭个凳子. 跑去玩的时候, 在砖上放个识别的石头或杂物. 这是你的, 那是我的, 很少会有人弄错. 一些大小孩会说:"阿雅, 帮我看着凳子.", 或是"阿雅, 帮我占两个位子!". 阿雅会老老实实地翻翻泥土, 找几个特别的石头放在旁边的土胚凳上. 看着别的小孩嘻哈乱叫, 阿雅也会开心地笑, 哪怕只是就这么看着.

电影过后的一两个星期里, 大人小孩们纷纷模仿起电影里战斗的情节, 大人们斗走资派, 斗知识分子臭老九; 小孩子们玩斗地主分田地的游戏. 时不时的, 就会有家长拖着被打破头的小孩到工厂子弟小学找老师投诉, 说家里明明是贫农成分, 为什么自家的小孩会摊上当地主. 还要质问老师为什么没能教育好革命下一代, 让别的小孩随便撒野, 破坏大好团结景象.

这些时候, 阿雅的妈妈就会特别忙. 除了备课, 教课, 批改作业, 晚上还要家访. 阿雅通常只有在早上才能见到妈妈. 早晨被妈妈从被窝中拍醒, 阿雅就会提着饭盒和妈妈到那间破旧的饭堂吃早饭. 妈妈总是笑着看阿雅吃, 最后再敲敲饭盒说:"把饭粒吃干净, 粒粒皆辛苦,好东西不能浪费!". 遇上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饭堂加餐卖肉包子, 妈妈一定会买三个给阿雅, 早上一个, 中午一个, 晚上一个. 吃完早饭, 妈妈总是很细心地嘱咐阿雅, 要看管好书包里笔盒中的两张餐票, 一张午餐, 一张晚餐. 丢了就要饿肚子的. 从小, 阿雅就没有丢失过饭票或其他什么东西.

对于年幼的阿雅来说,爸爸的印象是模糊的. 当纺织厂的子弟小学放寒暑假, 妈妈才会带阿雅去看爸爸. 先要坐一天的长途汽车, 还要坐一晚的轮船才到. 爸爸在海边的一家大船厂工作. 阿雅不太喜欢爸爸. 爸爸总是骂妈妈蠢, 有时还打妈妈, 说妈妈出身不好. 阿雅不知道妈妈是什么出身, 只知道纺织厂里大人小孩都喜欢妈妈, 远远看见就已经高兴地叫:"赵老师!". 没有人会斗妈妈的.

当爸爸发脾气或是大人们都不在家的时候, 阿雅总喜欢一个人坐在船厂岸边. 哼着从电影里学回来的歌曲, 看着墨蓝的海水一荡一荡地上下起伏, 整个人随着节奏摇啊摇就象坐在摇篮里,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舒服. 阿雅时常望着海天交接的地方, 幻想着海另一边的世界.

现在, 在海另一边的世界里, 阿雅正打算让两个女儿体验体验妈妈儿时的快乐. 珊珊八岁, 佩佩六岁,姐妹俩在加拿大的多伦多长这么大, 还从来没有看过露天电影. 阿雅特意挑了星期五晚上的<<艾丽丝漫游仙境>>. <<艾丽丝漫游仙境>>是阿雅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 也是哄女儿们睡觉时常讲的.

放映的前一天晚上, 阿雅先用一个大背包装好毛毯, 羽绒服和瓶装水; 再用烤箱烤好鸡腿, 放腊肠在米饭中焖熟, 盛好三个饭盒放在冰箱里. 第二天去接小朋友前, 在银行上班的部门里用微波炉把饭盒加热, 用毛巾严严实实包好. 到时候一家人坐在毯子上吃着热乎乎的饭菜, 观赏着四周的风景和热闹, 再看一场心仪已久的电影, 真是美梦重温.

下班后, 阿雅开车到学校接上姐妹俩. 一路上微风吹拂着头发,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阿雅哼着少年时代的歌谣. 倒后镜中, 两个小孩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学校里的八卦. 阿雅看着禁不住微笑起来, 就象当初妈妈看着阿雅吃早饭的样子. 食物是不该浪费的, 欢乐更是不可浪费. 这些年, 女儿们同学的生日聚会, 阿雅全家基本上是第一个到, 最后一个走. 就象碗里的剩余米粒一样, 聚会的欢笑也是要一滴不剩地装进心里.

到了公园, 十几个摊位围绕着一个大草坪, 有卖热狗的, 卖雪糕的, 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卖棉被枕套的. 烤肉的香气和煎煮食物的油烟,伴随着小贩们的叫卖声,大人们的说笑声,孩子们的喧嚣声,象海浪一般,一阵一阵地飘荡开来,迷漫在整个草坪上空。 草坪上已有许多人家摆好椅子或铺好毛毯, 或坐或躺. 有的家庭已经摆开野餐的架式大吃大喝起来. 阿雅连忙找了个离银幕近的平坦草皮铺好毯子. 一大两小刚坐在上面, 阿雅就从书包里拿出三个热热的便当盒. "趁热吃, 赶紧的!",阿雅催促着。两个小孩迅速打开饭盒, 大叫道:“哇, 腊肠,鸡腿, 还有肉松!”

多伦多夏天的温差依然很大, 中午还是高温三十度, 到了傍晚, 几阵微风吹过, 野外的温度很快就掉到十几度. 一块毛毯铺在厚厚的草皮上还是略显单薄, 哪怕穿上羽绒服, 母女三人还是感到阵阵寒意直往上窜. 本来软软的热乎乎的腊肠, 还没吃两口, 经风一吹就变成小冰棍了, 咬起来特别费劲.

因为嚼不动, 佩佩怯怯地吐出嘴里的腊肠, 偷偷瞄了瞄妈妈. 阿雅眼一瞪, "赶紧吃完, 好东西不能浪费, 粒粒皆辛苦!". 珊珊则心不在焉地扒着饭粒, 眼睛关注着在草地上疯跑的小朋友们. 因为她知道妈妈是不会同意她到外面乱玩的. 除了功课就是补习. 顶多看看电视, 总之不能离开妈妈的视线范围. 冰冷的饭菜象石头一般, 实在太难下咽, 两个小孩磨蹭着, 最后连阿雅也放弃了, "算了, 收起来明天热一热再吃!"。 愉快的心情也渐渐地,一点点地被野外的凉风吹散了。

多伦多的夏天黑得慢, 到了八点多钟天边还是泛着青白, 凉风倒是紧了几分. 佩佩默默地说:"妈妈, 我有点冷, 怎么还没开始啊?". "快了!看, 两个叔叔已经搭好机器, 快开始了.", 阿雅一边鼓励着, 一边收拾餐具.

将近九点半天色总算全黑了, 一些星碎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洒在天际的黑绒布上. 伴随着大人小孩的欢呼声尖叫声口哨声,电影终于开始了, 姐妹俩也安静下来盯着银幕.

当画面在滚动的时候, 不知为什么, 阿雅一点也看不进去, 脑海也跟着翻滚起来.

当初阿雅的老公提出移民加拿大,阿雅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 终有机会象艾丽丝漫游仙境一般, 看看海另一边的世界了。阿雅的老公是大学同学,也非常喜欢看电影。每每看完电影,老公都会高谈阔论一番,一遍又一遍地畅谈着当电影导演的梦想。 阿雅总是微笑地看着这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心想:“青春真好!”

然而, 阿雅对加拿大的印象却是模糊的。 刚到多伦多就怀上珊珊, 紧接着就是佩佩. 喂奶, 换尿片, 带小孩看病, 给她们讲故事, 陪她们睡觉,五年的光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走。到了佩佩两岁半的时候. 阿雅原以为可以松口气, 老公却决定回国发展,追随发迹了的哥们做生意。

其实,阿雅的老公为了这个家也在拼命地工作。只是, 相对大陆那种光怪陆离充满机会和诱惑的生活,加拿大的日子无疑平淡得如同一杯清水。对于满脑子想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种折磨。加上英语不是太好, 老公干起活来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每每看着他垂头耷脑,意兴澜姍的样子, 阿雅总是于心不忍。因此,现在老公要回流,阿雅也就没有强行反对,虽然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老公回国前办了两件大事。 一是集全部家当付首期买了一间半新旧的小镇屋,这样母女三人至少居有定所。二是临走前的晚上请阿雅看电影, 不知道算是情感的补偿, 还是旧梦的重温. 这还是夫妻俩第一次在加拿大看电影. 阿雅那天晚上早早地把两个小孩哄睡, 还硬着头皮陪着笑脸找来隔壁邻居王太太帮忙照应着. 电影看的是<<铁达尼号>>. 本是件开心的事, 不知怎么小两口最后为跳不跳海的情节闹别扭. 老公冷冷地丢下一句话:“现实是现实,梦想归梦想!”,第二天就消失在开往机场的出租车里。

老公回流后, 阿雅变得更忙了. 为了多挣些钱还房贷, 阿雅总是申请加班抢活干. 早到一小时, 中午不休息, 晚走一小时. 部门的同事都有些不解, 当知道阿雅一个大人带两个小朋友的时候, 也就不好意思说什么. 每天早上六点阿雅就要赶两个女儿起床上学,晚上七点才把姐妹俩从邻居王太太家里接回来。星期天晚上还要把下个星期的三餐做好,用同样颜色的小塑胶饭盒装好, 一排排一箩箩堆放在冰箱里。看着两个女儿爬不起床的样子, 还有因为单调的饭菜撅嘴巴的时候, 阿雅总是很难过, 但似乎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阿雅时常觉得自己就象在海边沙滩上横着走的螃蟹, 左边牵着佩佩, 右边拉着珊珊, 背上还压了个大房贷.

老公已经逐渐成为符号, 虽然有些风声越过太平洋吹到耳边, 阿雅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当老公每个月定期寄些家用,和小朋友们通一次两次电话, 阿雅就觉得这个家还是四个人的. 困难都是暂时的, 女儿们会长大, 不再需要照顾; 房贷也会渐渐减少, 到时候不用加班. 至于老公, 年纪大了玩不动了, 自然也会回家, 如果他懂事的话,不然留也留不住. 那个慷慨激昂满怀大志的年青人毕竟是第一个向自己表达爱意的男人。爱情的甜蜜让阿雅第一次觉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是快乐中的主角, 而不再是个旁观者。当年,阿雅的爸爸虽然常打骂妈妈, 但两人终归没有分开. 阿雅知道妈妈因为出身的问题, 充满着对爸爸的歉意和忍耐.

只是阿雅始终搞不懂, 为什么她的人生总是注定一个人, 似乎从未改变过. 小的时候, 一个人捧着饭盒吃晚饭, 一个人挽着小板凳看电影; 中学的时候, 为了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一个人坐在通宵教室里晚自习; 到了结婚, 到了移民, 到了有小孩, 家里的人数似乎在一个个地增加, 而她却好像始终是一个人. 阿雅觉得自己又回到小时候的海边. 海水有节奏地一荡一荡地起伏着. 海浪声"哗, 哗" 机械地重复着. 除了前面一望无际的墨蓝, 自己似乎无路可去。阿雅的眼泪水象翻滚的波涛无声无息地涌流出来,浸湿了整个脸颊.

不知什么时候, 珊珊悄悄地拉拉阿雅的衣角, 仰着脸靠着阿雅的手臂, 说:"妈妈, 你怎么哭了?"

阿雅一下子被拉回到现实中, 周围的大人小孩因为电影情节拼命地笑着。阿雅赶紧抹了抹脸, 笑着搂住坐在右边的珊珊, "妈妈没事!哈, 艾丽丝的朋友们多有趣啊, 稻草人还会说话呢?!"

"啊汔!" 珊珊打了个喷嚏. "妈妈, 我有些冷. 不想看了, 回家吧?", 佩佩抱着肩喃喃地说.

周围的笑声又象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淹没过来, 阿雅心头一震, 连忙用力抱住左边微微发抖的小女儿, 并安慰着:"佩佩看, 大家多开心, 我们也要开心。妈妈抱着就不冷了... 瞧, 那个机器人多有意思. 哈哈哈..."

冷冷的草坪上,暗暗的光线中,母女三人抱成一团。

第二天, 佩佩感冒了; 第三天, 珊珊发烧了; 第五天, 阿雅也顶不住, 累倒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幸福家庭 / 阿雅的露天电影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七月初, 阿雅从中文的免费报纸上得知,这个月底社区中心要在自家附近的公园搞露天电影节. 接下来的一个月, 她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一家人在草坪上相拥看电影其乐融融的画面.

    阿雅第一次看露天电影还是四岁时候的事, 那时她跟妈妈住在中国南方一座小城市边的大纺织厂里. 纺织厂大约一万来人, 偌大的一个工厂只在厂中央盖了一间简陋的饭堂. 饭堂前的榕树上挂着几个扩音喇叭. 清晨和傍晚, 中央新闻播完后, 扩音喇叭才会沙哑地唱几首革命歌曲, “洪湖水呀, 浪呀么浪打浪啊......”.

    厂里唯一的娱乐节目就是两星期一次星期天晚上的露天电影. 当扩音喇叭嘎嘎一讲放电影的消息. 平时死气沉沉机械运动的工厂,就像被灌了兴奋剂一样,突然间变成闹哄哄的蜜蜂窝. 大人小孩们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斗嘴吵架批斗大会都会躲到星期天以后. 有些电影,象<<地道战>>, <<地雷战>>,<<闪闪红星>>,一年总能遇上个七八次, 但是大人小孩都一致认为, 这已经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和厂领导对广大职工业余生活的关心和体贴了.

    星期天晚饭过后, 阿雅挽着家里唯一的木板凳, 早早地到露天剧院,找个离银幕很近的位置, 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开影. 说是剧院, 其实就是一块能容纳几千人的黄泥地, 在东北角搭个土台子. 平时斗罪大恶极死不悔改的坏分子, 就在这里进行. 开映前, 陆续到来的小孩们就会到处追逐打闹. 阿雅却很少跟着疯闹,这是妈妈允许阿雅看电影的条件。 家里没板凳的小孩们, 就会搬几块工地的土胚砖来搭个凳子. 跑去玩的时候, 在砖上放个识别的石头或杂物. 这是你的, 那是我的, 很少会有人弄错. 一些大小孩会说:"阿雅, 帮我看着凳子.", 或是"阿雅, 帮我占两个位子!". 阿雅会老老实实地翻翻泥土, 找几个特别的石头放在旁边的土胚凳上. 看着别的小孩嘻哈乱叫, 阿雅也会开心地笑, 哪怕只是就这么看着.

    电影过后的一两个星期里, 大人小孩们纷纷模仿起电影里战斗的情节, 大人们斗走资派, 斗知识分子臭老九; 小孩子们玩斗地主分田地的游戏. 时不时的, 就会有家长拖着被打破头的小孩到工厂子弟小学找老师投诉, 说家里明明是贫农成分, 为什么自家的小孩会摊上当地主. 还要质问老师为什么没能教育好革命下一代, 让别的小孩随便撒野, 破坏大好团结景象.

    这些时候, 阿雅的妈妈就会特别忙. 除了备课, 教课, 批改作业, 晚上还要家访. 阿雅通常只有在早上才能见到妈妈. 早晨被妈妈从被窝中拍醒, 阿雅就会提着饭盒和妈妈到那间破旧的饭堂吃早饭. 妈妈总是笑着看阿雅吃, 最后再敲敲饭盒说:"把饭粒吃干净, 粒粒皆辛苦,好东西不能浪费!". 遇上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饭堂加餐卖肉包子, 妈妈一定会买三个给阿雅, 早上一个, 中午一个, 晚上一个. 吃完早饭, 妈妈总是很细心地嘱咐阿雅, 要看管好书包里笔盒中的两张餐票, 一张午餐, 一张晚餐. 丢了就要饿肚子的. 从小, 阿雅就没有丢失过饭票或其他什么东西.

    对于年幼的阿雅来说,爸爸的印象是模糊的. 当纺织厂的子弟小学放寒暑假, 妈妈才会带阿雅去看爸爸. 先要坐一天的长途汽车, 还要坐一晚的轮船才到. 爸爸在海边的一家大船厂工作. 阿雅不太喜欢爸爸. 爸爸总是骂妈妈蠢, 有时还打妈妈, 说妈妈出身不好. 阿雅不知道妈妈是什么出身, 只知道纺织厂里大人小孩都喜欢妈妈, 远远看见就已经高兴地叫:"赵老师!". 没有人会斗妈妈的.

    当爸爸发脾气或是大人们都不在家的时候, 阿雅总喜欢一个人坐在船厂岸边. 哼着从电影里学回来的歌曲, 看着墨蓝的海水一荡一荡地上下起伏, 整个人随着节奏摇啊摇就象坐在摇篮里,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舒服. 阿雅时常望着海天交接的地方, 幻想着海另一边的世界.

    现在, 在海另一边的世界里, 阿雅正打算让两个女儿体验体验妈妈儿时的快乐. 珊珊八岁, 佩佩六岁,姐妹俩在加拿大的多伦多长这么大, 还从来没有看过露天电影. 阿雅特意挑了星期五晚上的<<艾丽丝漫游仙境>>. <<艾丽丝漫游仙境>>是阿雅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 也是哄女儿们睡觉时常讲的.

    放映的前一天晚上, 阿雅先用一个大背包装好毛毯, 羽绒服和瓶装水; 再用烤箱烤好鸡腿, 放腊肠在米饭中焖熟, 盛好三个饭盒放在冰箱里. 第二天去接小朋友前, 在银行上班的部门里用微波炉把饭盒加热, 用毛巾严严实实包好. 到时候一家人坐在毯子上吃着热乎乎的饭菜, 观赏着四周的风景和热闹, 再看一场心仪已久的电影, 真是美梦重温.

    下班后, 阿雅开车到学校接上姐妹俩. 一路上微风吹拂着头发,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阿雅哼着少年时代的歌谣. 倒后镜中, 两个小孩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学校里的八卦. 阿雅看着禁不住微笑起来, 就象当初妈妈看着阿雅吃早饭的样子. 食物是不该浪费的, 欢乐更是不可浪费. 这些年, 女儿们同学的生日聚会, 阿雅全家基本上是第一个到, 最后一个走. 就象碗里的剩余米粒一样, 聚会的欢笑也是要一滴不剩地装进心里.

    到了公园, 十几个摊位围绕着一个大草坪, 有卖热狗的, 卖雪糕的, 卖手工艺品的,还有卖棉被枕套的. 烤肉的香气和煎煮食物的油烟,伴随着小贩们的叫卖声,大人们的说笑声,孩子们的喧嚣声,象海浪一般,一阵一阵地飘荡开来,迷漫在整个草坪上空。 草坪上已有许多人家摆好椅子或铺好毛毯, 或坐或躺. 有的家庭已经摆开野餐的架式大吃大喝起来. 阿雅连忙找了个离银幕近的平坦草皮铺好毯子. 一大两小刚坐在上面, 阿雅就从书包里拿出三个热热的便当盒. "趁热吃, 赶紧的!",阿雅催促着。两个小孩迅速打开饭盒, 大叫道:“哇, 腊肠,鸡腿, 还有肉松!”

    多伦多夏天的温差依然很大, 中午还是高温三十度, 到了傍晚, 几阵微风吹过, 野外的温度很快就掉到十几度. 一块毛毯铺在厚厚的草皮上还是略显单薄, 哪怕穿上羽绒服, 母女三人还是感到阵阵寒意直往上窜. 本来软软的热乎乎的腊肠, 还没吃两口, 经风一吹就变成小冰棍了, 咬起来特别费劲.

    因为嚼不动, 佩佩怯怯地吐出嘴里的腊肠, 偷偷瞄了瞄妈妈. 阿雅眼一瞪, "赶紧吃完, 好东西不能浪费, 粒粒皆辛苦!". 珊珊则心不在焉地扒着饭粒, 眼睛关注着在草地上疯跑的小朋友们. 因为她知道妈妈是不会同意她到外面乱玩的. 除了功课就是补习. 顶多看看电视, 总之不能离开妈妈的视线范围. 冰冷的饭菜象石头一般, 实在太难下咽, 两个小孩磨蹭着, 最后连阿雅也放弃了, "算了, 收起来明天热一热再吃!"。 愉快的心情也渐渐地,一点点地被野外的凉风吹散了。

    多伦多的夏天黑得慢, 到了八点多钟天边还是泛着青白, 凉风倒是紧了几分. 佩佩默默地说:"妈妈, 我有点冷, 怎么还没开始啊?". "快了!看, 两个叔叔已经搭好机器, 快开始了.", 阿雅一边鼓励着, 一边收拾餐具.

    将近九点半天色总算全黑了, 一些星碎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洒在天际的黑绒布上. 伴随着大人小孩的欢呼声尖叫声口哨声,电影终于开始了, 姐妹俩也安静下来盯着银幕.

    当画面在滚动的时候, 不知为什么, 阿雅一点也看不进去, 脑海也跟着翻滚起来.

    当初阿雅的老公提出移民加拿大,阿雅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 终有机会象艾丽丝漫游仙境一般, 看看海另一边的世界了。阿雅的老公是大学同学,也非常喜欢看电影。每每看完电影,老公都会高谈阔论一番,一遍又一遍地畅谈着当电影导演的梦想。 阿雅总是微笑地看着这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心想:“青春真好!”

    然而, 阿雅对加拿大的印象却是模糊的。 刚到多伦多就怀上珊珊, 紧接着就是佩佩. 喂奶, 换尿片, 带小孩看病, 给她们讲故事, 陪她们睡觉,五年的光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走。到了佩佩两岁半的时候. 阿雅原以为可以松口气, 老公却决定回国发展,追随发迹了的哥们做生意。

    其实,阿雅的老公为了这个家也在拼命地工作。只是, 相对大陆那种光怪陆离充满机会和诱惑的生活,加拿大的日子无疑平淡得如同一杯清水。对于满脑子想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种折磨。加上英语不是太好, 老公干起活来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每每看着他垂头耷脑,意兴澜姍的样子, 阿雅总是于心不忍。因此,现在老公要回流,阿雅也就没有强行反对,虽然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老公回国前办了两件大事。 一是集全部家当付首期买了一间半新旧的小镇屋,这样母女三人至少居有定所。二是临走前的晚上请阿雅看电影, 不知道算是情感的补偿, 还是旧梦的重温. 这还是夫妻俩第一次在加拿大看电影. 阿雅那天晚上早早地把两个小孩哄睡, 还硬着头皮陪着笑脸找来隔壁邻居王太太帮忙照应着. 电影看的是<<铁达尼号>>. 本是件开心的事, 不知怎么小两口最后为跳不跳海的情节闹别扭. 老公冷冷地丢下一句话:“现实是现实,梦想归梦想!”,第二天就消失在开往机场的出租车里。

    老公回流后, 阿雅变得更忙了. 为了多挣些钱还房贷, 阿雅总是申请加班抢活干. 早到一小时, 中午不休息, 晚走一小时. 部门的同事都有些不解, 当知道阿雅一个大人带两个小朋友的时候, 也就不好意思说什么. 每天早上六点阿雅就要赶两个女儿起床上学,晚上七点才把姐妹俩从邻居王太太家里接回来。星期天晚上还要把下个星期的三餐做好,用同样颜色的小塑胶饭盒装好, 一排排一箩箩堆放在冰箱里。看着两个女儿爬不起床的样子, 还有因为单调的饭菜撅嘴巴的时候, 阿雅总是很难过, 但似乎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阿雅时常觉得自己就象在海边沙滩上横着走的螃蟹, 左边牵着佩佩, 右边拉着珊珊, 背上还压了个大房贷.

    老公已经逐渐成为符号, 虽然有些风声越过太平洋吹到耳边, 阿雅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当老公每个月定期寄些家用,和小朋友们通一次两次电话, 阿雅就觉得这个家还是四个人的. 困难都是暂时的, 女儿们会长大, 不再需要照顾; 房贷也会渐渐减少, 到时候不用加班. 至于老公, 年纪大了玩不动了, 自然也会回家, 如果他懂事的话,不然留也留不住. 那个慷慨激昂满怀大志的年青人毕竟是第一个向自己表达爱意的男人。爱情的甜蜜让阿雅第一次觉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是快乐中的主角, 而不再是个旁观者。当年,阿雅的爸爸虽然常打骂妈妈, 但两人终归没有分开. 阿雅知道妈妈因为出身的问题, 充满着对爸爸的歉意和忍耐.

    只是阿雅始终搞不懂, 为什么她的人生总是注定一个人, 似乎从未改变过. 小的时候, 一个人捧着饭盒吃晚饭, 一个人挽着小板凳看电影; 中学的时候, 为了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一个人坐在通宵教室里晚自习; 到了结婚, 到了移民, 到了有小孩, 家里的人数似乎在一个个地增加, 而她却好像始终是一个人. 阿雅觉得自己又回到小时候的海边. 海水有节奏地一荡一荡地起伏着. 海浪声"哗, 哗" 机械地重复着. 除了前面一望无际的墨蓝, 自己似乎无路可去。阿雅的眼泪水象翻滚的波涛无声无息地涌流出来,浸湿了整个脸颊.

    不知什么时候, 珊珊悄悄地拉拉阿雅的衣角, 仰着脸靠着阿雅的手臂, 说:"妈妈, 你怎么哭了?"

    阿雅一下子被拉回到现实中, 周围的大人小孩因为电影情节拼命地笑着。阿雅赶紧抹了抹脸, 笑着搂住坐在右边的珊珊, "妈妈没事!哈, 艾丽丝的朋友们多有趣啊, 稻草人还会说话呢?!"

    "啊汔!" 珊珊打了个喷嚏. "妈妈, 我有些冷. 不想看了, 回家吧?", 佩佩抱着肩喃喃地说.

    周围的笑声又象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淹没过来, 阿雅心头一震, 连忙用力抱住左边微微发抖的小女儿, 并安慰着:"佩佩看, 大家多开心, 我们也要开心。妈妈抱着就不冷了... 瞧, 那个机器人多有意思. 哈哈哈..."

    冷冷的草坪上,暗暗的光线中,母女三人抱成一团。

    第二天, 佩佩感冒了; 第三天, 珊珊发烧了; 第五天, 阿雅也顶不住, 累倒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SF, 真是一篇好文章,里面的情景,是到了中年的人,都能体会的。
    • 写得很好,要再看一遍。不是游牧 UP 了一下,都 MISS 掉了。谢谢 LZ。
      • 孩子也是 GUEST,尤其在北美,说走就走了。让自己的心灵永驻在自己的身体里。局中局外,就在一念之间。
        • 谢谢你们喜欢这个故事! 前一年在大多的一次露天电影节, 看见前面草地上坐着一位中年妇人带着两个女儿, 母女三人穿着羽绒服吃饭盒等开映, 不见老公陪伴. 画面满伤感的, 就写了这个小故事.
          • 你写的东西对我的口味,谢谢。有空就写,我会追你的。
        • 精辟!俺们这一代人还是放不下,总有些悲情色彩。。。
    • 抱一抱,明天会更好!
    • 国(男)人不把儿女亲情当回事,不把物理距离当回事,不把语言文化当回事。阿雅一家去新加坡应该比加拿大好很多吧。。。
    • 淡淡的忧伤,柔柔的温情。。。
    • 感人的故事,伟大的母亲。
    • 灵魂孤旅,忧伤,不悲伤.
    • 看到“只是阿雅始终搞不懂, 为什么她的人生总是注定一个人”这句的时候,我的眼泪没忍住 :(
      • 在楼主的文章里,读到了无奈。
        • 时间是阿雅对付无奈的方法,只是不知道是良药还是毒药.
          • 身边有太多阿雅式样的人物了,更多年轻的阿雅还继续出来寻梦。
      • 定稿后, 就没敢再碰阿雅.阿雅太可怜了!
    • 为什么不全家人一起回去呢? 如果夫妻还有爱,分开这么久是很残忍的. 况且对小孩也不好.
      • 一种是挣脱以往,努力寻求的勇气,另一种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留恋的情感。 两种矛盾的思绪妥协不了,唯有靠亲情维系。只是不知道亲情能承受多大的重压。
        • 亲情是很难长期跨空间和时间维系夫妻感情的. 长期分居也是不人道的. 孩子长期没有父亲在身边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其实阿雅和她老公必须有一个人需要为家庭完整和孩子做出牺牲.
          要么阿雅带孩子回中国与老公团聚, 要么她老公放弃国内事业来加拿大. 没有选择是完美的. UNFORTUNATELLY THAT IS THE REALITY.
    • 写的真好啊!文字优美感情真挚。女主角孤独的命从心理学上其实是能解释的通的。她的丈夫和她父亲很象。这种现象叫'强迫性重复'。儿时对情感的体验,不管你喜不喜欢,你会在成人后无意识的去重复这种体验。
      • 是有这种说法
      • 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虽然这种体验不算完美,但到底是经历过的,所以心里有数。对其他未体验过的也无从去追求。
        • 你说的很对。心里有数,就是安全感。女主角父亲给她的感觉就是冷漠,遥远。即使她理智上再不喜欢,她还是不由自主的被这类男人吸引,于是找到的还是这类男人。其实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回到家乡,哪怕家乡的山再不青水再不秀,
          一踏上小时候生长的哪块地,就有一种特踏实的感觉,这种感觉其他地方都给不了你。

          强迫性重复,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每个人都对自己幼年的感觉无限忠诚。所以父亲不要打女儿,不要羞辱孩子。成年以后问题很多。
          • 谢谢。从你的帖子里总是能学到东西。
    • 好故事,好文笔。命运的浪潮中,她一个人。。。
    • 文笔真好!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