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73岁大一新生壮心不已 定要将结业证换成毕业证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新闻提示
前天,汪侠生平第一次坐进了南京医科大学的阶梯教室。“地方够大,坐在后面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老师讲课都用投影仪,与我想像中的大学生活一样。”73岁的汪侠这样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涯第一天。这天,每个大学生都微笑地看着这个同班同学,这个不一般的同学年龄大约是他们的3倍多。

昨天,没课。汪侠略做休整。晚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掩饰不住内心喜悦,连声说,这下梦想成真了。

今天上午8时,汪侠与千百万大学生一样,挎着书包迈入了大学校园,正式开始“象牙塔”的生活。

新生汪侠

江苏南京的汪侠自1949年高中毕业后,曾多次准备参加高考,结果皆因各种原因而夭折。去年,在得知我国高考报名取消年龄限制的消息后,汪侠悄悄于去年5月15日报名参考。虽然成绩不理想,未被录取,但却创下了最大年龄考生的纪录。

落榜后,汪侠没有气馁,从去年10月起,老人再次拿起书本、开始复习,又参加了2002年高考,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南京医科大学领导,被该校破格录取为临床医学旁听生。

知名度最高的大学生

如今在南京医科大学,汪侠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大学生。

记者来到南医大寻找汪侠时,随便向哪位学生打听,都能得到迅速回应,“哦,那个70多岁的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在全国知名度颇高,所属医学院更是近年来的高考热点,分数线一直很高。

在南医大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汪侠老人的精神感动了学校领导,因此才有了这次的破格录取,“70多岁了,还一连两次参加高考,真不容易”,他向记者感叹,如今的孩子都少有这种精神。

昨天,汪侠没有课。记者打电话联系,是汪侠儿子接的电话,告之父亲出去了。记者约了晚上采访,儿子犹豫着提醒记者:“最好时间能短点,父亲明天早晨8时就要上课,全家人都挺担心老父的身体是否吃得消。”

家务活太多影响成绩

汪侠却显得很精神,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把记者给逗乐了。他面露羞涩地说:“从去年起,媒体就一直关注着我,你还特地从上海赶过来,可今年分数考得还是差了,真对不起大家了。”

今年汪侠的考分是217分,老人含糊地不肯详细透露具体每科分数,只抱怨说:“现在多选的考题太多了,看着差不多,其实难度太高,我们那时就没这种考法。”

汪侠说的“那个时候”,大概是50多年前。当然,老人也承认,当年的高考质量与目前不能比,“时代进步快啊”,老人向记者感慨,不要说我,很多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都称,毕业5年后,就觉得知识已经过时了,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学习怎么行?

说话的时候,汪侠的眼神瞄着在一旁玩耍的孙子,“就像他们,以后不读书肯定是不行的,现在他们的条件多好啊。”

汪侠对自己的考分始终耿耿于怀,他固执地认为:家务活太多,影响了自己的考试成绩。

复习时开着3台电视机

事实上,汪侠第一次报考,并没有和任何家庭成员商量,老伴儿还是从报纸上看到汪侠的照片后,才得知老头子竟有此雄心,回来后少不得一阵数落。可是既然报了名,不参加考试也不是回事。

那时,距考试仅一个半月。老伴儿心疼他,允许他全身心备考。可是,临考时有一些参考资料仍未备齐,匆忙上阵,落榜自是预料之中。老伴儿以为这下汪侠该“老实”了。却不料,落榜成了他二次高考的起点。

既然是自找苦吃,老伴儿也就不客气了,该做的家务活一样不能少。结果,汪侠依然买菜做饭,而家人对菜的要求还挺高,家务事儿没完没了。汪侠无法像应届高三学生那样进行全日制复习,每天也就三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还要等老伴儿孩子们吃完晚饭准备休息,自己才能打开台灯,坐在客厅里挑灯夜战。

汪侠说,“人家孩子参加高考,全家人连大声咳嗽都不敢,可咱家里3台电视都开着,每天还要买菜做饭。”

自我总结落榜原因

汪侠告诉记者,他也曾经打算请一个家庭教师进行突击辅导。可找来找去,好不容易有一位老师愿意,但是每周只能来一次。他觉得这不够,干脆完全自学。去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因为不适应,许多题都没做完,所以也难以总结经验。今年题是都做完了,可发现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比如说,一道题有五个答案,每个都有点对,哪个是最佳的,让他为难。

因为似是而非的东西多了,他答题也就快不起来,以至于考英语时,只剩下五分钟来写作文。本来,他平时也看一些英文方面的报刊文章,自觉基础不错,可当年汪侠学的英语是以英式英语为基础,如今美式英语一统天下,似是而非的东西就更多了。结果,去年他没怎么复习,考了36分,今年下了功夫后却少了9分。口语考他感觉不错,可惜不记入总分,仅作参考。

因为没有老师辅导,汪侠对于高考的一些信息也知道得较少较晚,如今年文理不分以后,历史到底考什么,他直到临考前一个月才知道只考中外近代史。而之前,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古代史的复习上。

平时练习做得少也被汪侠总结为落榜原因之一。他以前不知道,现在的学生高考前已经历了无数次摸底测试,因此答题的速度提高得很快,老师还会告诉学生某种题型考什么,应该怎样答。而他没有这样的机会,全凭临场发挥。

大学生涯推迟50年

不过在采访中,汪侠的家人倒是表示,支持他上学,毕竟这个机会来之不易,而且学校离家只有5分钟距离,只不过要求他注意休息。

汪侠对此不以为然,他对记者说,其实学习也是一种锻炼,更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里高兴。”

对于目前的生活,汪侠觉得很满意,虽然同学们看自己的眼神有点怪,但他也不认为和小自己50多岁的年轻人相处会有困难,“我的性格决定,适合同年轻人在一起,我非常乐于和年轻人交朋友。”

从1949年参加工作,汪侠曾有过4次上大学的机会,可惜都被单位以种种理由予以拒绝。“时代不一样了啊,在50年代时,我的工资才53元,有领导劝我,你的工资比大学毕业的还要高,你何苦去上大学呢,就这么着给耽搁了。”汪侠对这段历史难以释怀,从医36年,虽然也评了药剂师职称,但他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所以去年听到报名的消息时,他一点都没犹豫,“就像该做的事一样,只不过推迟了50多年。”

自认理解力上有优势

对于高考取消年龄限制,专家学者乃至政府部门都予以肯定,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就曾表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初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为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限制年龄是必然的选择。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入学率已经超过了11%,大众化高等教育已为时不远。

汪侠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满怀信心,“其实我很幸运了,按我的成绩是不够的,只不过这是件新生事物,所以大家都帮助我实现了这个理想,我相信自己不会比那些年轻人差的,就算记忆力差点,我觉得我在理解力上还是有优势的。”

说着,汪侠教育起6岁的孙子,“以后要好好读书,考大学。”孙子脆生生地回答说,“当然要上,我可不会等到像你这么老才去考大学。”

临了,汪侠还私下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个心愿,据了解,南京医科大学有规定,旁听生完成学业,颁发结业证书,如果各科成绩优秀,还是有机会获得毕业证书的。

“我要努力把结业证换成毕业证。”这位73岁的大一新生笑着说。(东方网-新闻晚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