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敢为不知己者而死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的是象聂政、荆轲、豫让这样的豪侠之士为,报知己而勇赴黄泉,视死如归的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为知己之人而死之,死得其所!这是何等的豪迈。

豪迈归豪迈,生命毕竟只有一次。孤注一掷的一锤子买卖毕竟风险太大,也不一定就能达到目的。不如从长计议,收效更显著。比如诸葛孔明,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却有另外一种人,他们竟然为了一个从未见过面,甚至都不认识的人,舍生忘死,去为另外的不相干的人去请命。

李邕(678~747),唐代大书法家。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挥洒自如。他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就连苏东坡,米元章这样的大家,也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他的一些特点。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直到年近七十古稀之时, 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后被酷吏活活打死。对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绝:“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 李白愤怒之极,也感叹之极:“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成名早,名望大,难免心高气傲。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回归长安,车驾路过汴州。李邕从陈州赶过来谒见,并接连献上几篇辞赋,深得玄宗赏识。于是李邕得意忘形,自我吹嘘凭自己的才华“当居相位”。那时李邕只是陈州刺史(也就相当于州长兼军区负责人之类的吧),还没进政治局就想当军委主席?不说写字的当不了太大的官,大概因为过于关注细节的缘故吧。不然就是当了皇上也无心关注国事。

扯远了。偏偏这话叫中书令(大概相当于总理吧)张说听见了,不久李邕在陈州任上挪用公钱事发,张说将两笔账一块算:罪当死。这时候突然蹦出个叫孔璋的许州人上书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写的是老好了,居然打动了唐玄宗,免除了李邕的死罪,往后又活了20多年。

而孔璋却被流配岭南(广东)而死。孔璋何许人也,竟如此大胆?

全唐文第375卷有记载:

璋,孔州人,天宝中,上书请代李邕死,配流岭南。

孔璋《理李邕疏》中高度礼赞了李邕平生的才情和正义,并甘愿为邕请命。写的真是情真意切,像是李邕的平生知己一般。但是最后,孔璋却写到:

”然臣与邕生平不款。臣知有邕,邕不知有臣。。。。。。臣闻士为知己者死,且臣不为死者所知,而甘於死者,岂独为惜邕之贤,亦成陛下矜能之德。惟明主图之,臣璋死罪死罪。”

虽然为救李邕,孔璋以自己的一死拍了一下皇上的马屁。但是我想,恰恰是这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而不是对李邕的歌颂,感动或是震动了唐玄宗的心:士为知己者死,尚有因果可寻;士为不知己者死,大概只能是寡人的明主之德吧。

李邕得救了,可孔璋却没什么好下场。大概这世上付出真爱的下场大抵如此吧。不知道他的妻儿老小是不是也能这么大义凛凛然?不管能与不能,总是要跟着吃苦受罪的吧。

其实,象孔璋这样舍己为他人,甚至是为了不知己的他人的人,并不在少数。古时侯有,好比孔璋;现在有,好比马丁 路得 金;将来也一定会有,而且会越来越多,也希望会越来越多。因为当别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如果保持沉默,当我们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就不会再有人站出来呐喊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敢为不知己者而死
    • 好文啊!夜深复读一而再,皆因文章有深义。
      • 谢谢!我写完了倒头就睡了,没想到影响你休息了。
    • 阅。
      • 谢阅!周末这个点儿不知道是跟您说晚安呢还是早安?
    • 好。"敢”如换成“甘”似更妥切。
      • 阿弥陀佛!真是如来之笔。一个字境界顿时有天壤之别。
    • 中国的史书是最不好读的。不是说它难懂,而是,有孔子春秋之斧,有司马迁离骚之笔,中国没有直史。玄宗后期乱得一塌糊涂,有政争,有寒门和门阀之争。。。每一子投上去都大有深意。牺牲二字非轻易,岂足为外人道哉。
      • 难道这里面有诈?有些事还真说不清。可能这世上并没有什么真理,也许只有各种解释。也或许真理确实有,不过却存在于这世界之外。
    • 与作者在全文的最后一段表达的想法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赞好文 !
      • 这最后一段有意思。
        • 这个意思不知道是从谁那里发起的,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意愿吧。
          • 这个意思啊,是个万金油。哪怕是两个观点对立的,都可以找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不屑的人讥讽傻冒,甘心的人觉得精神上高尚。就像粉丝一样,偶像知道粉丝么?在变成神之前,马丁路德是不是也地痞无赖过?but who cares?
    • 好,最后一句说的好!!!
      • 我也同意,但是更希望别人这样做。真轮到自己,嘿,还真不敢放这个话。
        • 大赞老兄坦荡。其实昨天看了你的文章很有些感慨的,幸亏没发。现在看来,为着老兄的坦荡,我得改改再贴,跟君子争论,得把刺儿去了先。
          • 没关系,带刺儿的玫瑰才不容易被乱踩乱扔。
    • 伟人都是鼓动别人慷慨就义的,所以煽人的话语凡人智力不够就要少听,活着苟且就苟且贝,保持生命权
      • 我早就知道自己是最容易被忽悠的, 那些煽人的话语在我身上有奇效, 虽然知道自己智力不够, 但总是不甘心面对现实. 
        • 文学都好说,但生死就列外拉,看了什么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死拉那么多的人,但一总结伟人都在安全的地方待着而感慨啊,
          看看那些高官家属子女没有人送去基层锻炼,文革后平反子女都纷纷从艰苦的地方回到北京,从此后对这些就看透拉,平凡人最基本的生命权应该自己掌握吧,什么主义,进步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就是全人类倒退,道德沦丧,回到原始社会又何防。
          • 在荒原上遇见大火,最安全的办法不是逃跑,而是迅速在自己的身边放一把火。
            • 你说的没错,心服
    • 题目太做作。马丁 路得 金不是为什么“不知己者”死,而是为了一个 dream 死。
      • 你又吹毛求疵了吧? -wincity(红卫兵); 2011.3.14 18:23 (#6560721@0
        • 他可能怕这论坛上出太多像我这样路见不平的人挑他的刺儿.
        • 不过,马丁 路得 金在此文中确实不是最好的例子,除非他是为白人的权利,或中国人民的事业而死。:-)
          • 题目中的“不知己者”用法也有点儿尶尬,不如题目就改成--“士不独为知己者死”?
            • 你到底要我怎样改啊?
      • 做作两个字是狠字,用来评别人的文章就有些强横无礼。而且,这两个字评梧桐兄的文也不合适。我不同意文中鼓吹的牺牲,但就题目和内容的联系来看,你真是不懂做作这两个字该怎么用。
        • 俺一个土包子,实在是对不起。
          • 包子不是问题,问题也不是包子的问题。这个问题,蟒兄前两天有一个横遭痛批的精彩评论。。。
            • 汉郎给转个看看。谢谢。
              • (#7629385@0)---找这个真不是俺强项。。。就是踹民工行里那个老贴么。
            • 真是不好意思,俺自小就怕蛇。
          • 你总用那么大的词儿容易吓到别人, 下次若有不同意见稍微婉转一点儿提出来效果会好许多, 也容易被他人接受.
      • 题目是从孔璋“ 臣闻士为知己者死,且臣不为死者所知”而来的。此“不知己”中的”知己“和彼“知己”中的“知己”还不完全一样。林肯倒是废除了黑奴制,放在这里似乎也不合适吧。
    • 所以楼主是说李邕和孔璋之间有真爱?
      开个玩笑 :)
      • 大概是没少练李邕的字吧。
    • 不管是知己还是不知己,我们都要大力提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无畏精神
      • No kidding?
      • 这个不提倡也罢,只要不是因为说了句话就被留配就好。
    • 最后一句很对, 但和题目要表达的意思是俩回事. 俩者区别很大, LZ再想想.
      • 嗯,我回去再想想。
    • 不再有的了,因为这是一种大义
      • 张志新应该也算一个吧。
    • 孔璋所言的“不知”是指未曾谋面是种行为,而“知己”中的“知”指的是思想情感的交融。
      孔璋读了李邕的文后,正是思维情感上达到了相融成为了“知己之知”,才会冒生命之险相救,实际上更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再次深入诠释。而其给主的信件更是运用了思路手法的,不是无为莽撞之举就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