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之六)
----中东问题的现状和未来
林思云
1987年12月28日,在以色列的占领区加沙地带,一辆以色列军用卡车撞死了四名在加沙打工的巴勒斯坦民工,加沙地区1万多名巴勒斯坦人上街游行抗议。这种抗议活动对于以色列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以色列启用了其老方法:出动军队向游行群众开枪,逮捕领头的抗议者,就可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但这次以色列的老方法不灵验了,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名游行抗议者,不但没有起到威吓作用,反而引起以色列占领区各地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以色列当局逮捕抗议的领袖人物,可是抗议活动的领袖人物却是越抓越多。此后的三年期间,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千名巴勒斯坦抗议者,逮捕了数万名巴勒斯坦人,但仍未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
抗议活动的主力军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他们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因此这样的抗议活动又被称为“投石革命”。在西方记者的电视摄像机前,一位巴勒斯坦少年拍着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以色列士兵随即开枪,少年倒在血泊下。但少年的死并没有吓倒他的同伴,更多巴勒斯坦少年站出来拍着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面对这些不怕死的人,以色列当局感到措手无策。
1987年的“投石革命”开始后,巴勒斯坦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主体是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此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成为抵抗运动的主导。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具有合法以色列国籍的“以色列公民”,这与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完全不同。以色列当局开枪镇压自己国家的公民,在人权问题上引起世界舆论的批评,迫使以色列不得不考虑让以色列境内加沙等巴勒斯坦人集聚地区“自治”,以解决日益深刻的国内巴勒斯坦人抗议问题。这也是后来阿以双方达成巴勒斯坦人“自治”和平协议的重要契机。
进入1990年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处境越来越不利。由于巴解组织在海湾战争中支持伊拉克,“得罪”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科威特当局还将40万在科威特打工的巴勒斯坦难民驱逐出境。海湾战争后,不少阿拉伯国家完全停止了对巴解组织的经济援助,使得靠援助过日子的巴解组织陷入极为深刻的财政危机。失去了阿拉伯国家的后盾支持,巴解组织急剧弱体化,已无力与以色列进行军事对抗,不得不考虑与以色列和平谈判,放弃绝不与以色列讲和的巴解组织初衷。此后巴解组织的活动基本上纯粹为了谋求本组织的生存,失去了巴勒斯坦人的普遍支持,成为一个脱离群众的政治团体。
巴解组织求生存的另一个策略就是与美国改善关系。以前巴解组织拒不承认以色列,又积极从事恐怖主义活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不与巴解组织接触。当巴解组织暗地里透露出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意愿时,美国提出三个条件:一、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二、承认联合国分割巴勒斯坦的决议;三、放弃恐怖主义活动。巴解组织同意接受美国的三个条件后,巴解组织与美国急速接近,美国答应作为中介人调解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的和平。
在美国的推动下,1991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了中东和平会议,会上确立了以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为核心解决阿以问题的方针。以色列从1967年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撤军,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即用“土地换和平”来解决历史性争端。1993年9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举行了历史性会谈,签署了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的原则宣言。华盛顿协议签署后,西方媒体纷纷欢呼:中东问题的核心点巴勒斯坦问题,终于走上了政治解决的道路。
但事实并非新闻媒体报道的那么乐观。以色列和巴解组织本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双方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和平谈判,也是为形势所迫。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和谈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和谈谋求本组织的“生存”,而以色列与巴解组织和谈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巴解组织解决国内巴勒斯坦人的反抗问题。两者各有私心,缺乏对和平的真正诚意,因此双方达成的华盛顿协议,完全没有涉及巴勒斯坦问题的四个关键:
一、巴勒斯坦独立问题:巴解组织要求在1947年联合国分割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框架下,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而华盛顿协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实行巴勒斯坦人的有限自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只有经济文化方面的自治权,没有军队,只有治安警察。
二、国境问题:巴解组织要求以联合国分割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为基础,划定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国界。按照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国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但华盛顿协议规定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范围限于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23%。
三、难民问题:巴解组织要求以联合国242号决议为基础,公正解决难民问题,让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以色列则拒绝让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提出阿拉伯各国自行吸收巴勒斯坦难民。最后华盛顿协议对难民问题没有做出决议。
四、耶路撒冷问题:按照联合国181号决议,耶路撒冷为国际共管都市。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东部,以色列占领西部。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以色列在1980年通过立法,把耶路撒冷规定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领土,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承认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巴解组织要求以色列归还东耶路撒冷,以色列拒绝,最后华盛顿协议对耶路撒冷问题没有做出决议。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华盛顿协议中,以色列的兴趣只在境内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方面,而巴解组织做出了极大让步,在巴勒斯坦问题的四个关键点上全面妥协。由于巴解组织已是一个脱离群众的政治团体,并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的民意,所以华盛顿协议上巴解组织做出的承诺,并没有被巴勒斯坦人广泛接受。相反不少巴勒斯坦人反对巴解组织的 “卖国协议”,指责巴解组织跪着接受以色列和美国的和平,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搞爆炸等“破坏活动”,试图阻止巴解组织和以色列达成“卖国协议”。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巴解组织原是在以色列境外巴勒斯坦难民营中诞生的政治组织,和以色列境内的以色列国籍巴勒斯坦人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华盛顿协议规定的巴勒斯坦人有限自治,并不是以色列境外巴勒斯坦难民的自治,而是以色列境内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按照民主的原则,本应该让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自己选举出自己的政府,可是美国却硬要让境外的巴解组织,作为领导巴勒斯坦自治区的唯一合法政府。对此以色列也多有不满,认为境外出身的巴解组织没有领导境内巴勒斯坦人的足够威信,应该以境内的巴勒斯坦人为中心成立自治政府。但美国一意孤行,强压以色列接受巴解组织建立自治政府。
1995年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巴解组织宣布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后,结果正如以色列所预料,作为外来户的巴解组织根本控制不了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本指望巴勒斯坦自治区成立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治安会有所好转,境内巴勒斯坦人反抗会有所减弱。而事实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治安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巴勒斯坦的反以情绪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高涨。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的政令形同虚设,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以色列不得不违背自治协议,多次出兵巴勒斯坦自治区,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美国支持巴解组织掌权,不过是因为巴解组织听美国的话。但美国也应该意识到顽固支持一个没有民意的傀儡政府,对中东和平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内对和平解决巴勒斯坦的问题也争论不休。鸽派认为巴勒斯坦问题还有按照“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可能,只要以色列放弃一部分占领土地,允许巴勒斯坦人自治和成立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就能与巴勒斯坦人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而鹰派则认为巴勒斯坦人对犹太人的仇恨已根深蒂固,只能按照“敌我矛盾”处理,靠武力最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因此鹰派反对“土地换和平”,认为以色列即使让出土地,也不会换来和平。1995年11月,主张“土地换和平”的以色列首相拉宾被国内的右翼分子暗杀,以色列的鹰派势力渐占上风。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中东问题的现状和未来
林思云
1987年12月28日,在以色列的占领区加沙地带,一辆以色列军用卡车撞死了四名在加沙打工的巴勒斯坦民工,加沙地区1万多名巴勒斯坦人上街游行抗议。这种抗议活动对于以色列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以色列启用了其老方法:出动军队向游行群众开枪,逮捕领头的抗议者,就可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但这次以色列的老方法不灵验了,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名游行抗议者,不但没有起到威吓作用,反而引起以色列占领区各地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以色列当局逮捕抗议的领袖人物,可是抗议活动的领袖人物却是越抓越多。此后的三年期间,以色列军队射杀了数千名巴勒斯坦抗议者,逮捕了数万名巴勒斯坦人,但仍未把抗议活动镇压下去。
抗议活动的主力军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他们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石块,因此这样的抗议活动又被称为“投石革命”。在西方记者的电视摄像机前,一位巴勒斯坦少年拍着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以色列士兵随即开枪,少年倒在血泊下。但少年的死并没有吓倒他的同伴,更多巴勒斯坦少年站出来拍着胸脯向以色列士兵喊叫:“向这里开枪!”面对这些不怕死的人,以色列当局感到措手无策。
1987年的“投石革命”开始后,巴勒斯坦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主体是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此后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成为抵抗运动的主导。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具有合法以色列国籍的“以色列公民”,这与以色列境外的巴勒斯坦难民完全不同。以色列当局开枪镇压自己国家的公民,在人权问题上引起世界舆论的批评,迫使以色列不得不考虑让以色列境内加沙等巴勒斯坦人集聚地区“自治”,以解决日益深刻的国内巴勒斯坦人抗议问题。这也是后来阿以双方达成巴勒斯坦人“自治”和平协议的重要契机。
进入1990年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处境越来越不利。由于巴解组织在海湾战争中支持伊拉克,“得罪”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科威特当局还将40万在科威特打工的巴勒斯坦难民驱逐出境。海湾战争后,不少阿拉伯国家完全停止了对巴解组织的经济援助,使得靠援助过日子的巴解组织陷入极为深刻的财政危机。失去了阿拉伯国家的后盾支持,巴解组织急剧弱体化,已无力与以色列进行军事对抗,不得不考虑与以色列和平谈判,放弃绝不与以色列讲和的巴解组织初衷。此后巴解组织的活动基本上纯粹为了谋求本组织的生存,失去了巴勒斯坦人的普遍支持,成为一个脱离群众的政治团体。
巴解组织求生存的另一个策略就是与美国改善关系。以前巴解组织拒不承认以色列,又积极从事恐怖主义活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不与巴解组织接触。当巴解组织暗地里透露出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意愿时,美国提出三个条件:一、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二、承认联合国分割巴勒斯坦的决议;三、放弃恐怖主义活动。巴解组织同意接受美国的三个条件后,巴解组织与美国急速接近,美国答应作为中介人调解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的和平。
在美国的推动下,1991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了中东和平会议,会上确立了以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为核心解决阿以问题的方针。以色列从1967年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撤军,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即用“土地换和平”来解决历史性争端。1993年9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举行了历史性会谈,签署了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的原则宣言。华盛顿协议签署后,西方媒体纷纷欢呼:中东问题的核心点巴勒斯坦问题,终于走上了政治解决的道路。
但事实并非新闻媒体报道的那么乐观。以色列和巴解组织本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双方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和平谈判,也是为形势所迫。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和谈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和谈谋求本组织的“生存”,而以色列与巴解组织和谈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巴解组织解决国内巴勒斯坦人的反抗问题。两者各有私心,缺乏对和平的真正诚意,因此双方达成的华盛顿协议,完全没有涉及巴勒斯坦问题的四个关键:
一、巴勒斯坦独立问题:巴解组织要求在1947年联合国分割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框架下,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而华盛顿协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实行巴勒斯坦人的有限自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只有经济文化方面的自治权,没有军队,只有治安警察。
二、国境问题:巴解组织要求以联合国分割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为基础,划定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国界。按照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国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但华盛顿协议规定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范围限于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23%。
三、难民问题:巴解组织要求以联合国242号决议为基础,公正解决难民问题,让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以色列则拒绝让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提出阿拉伯各国自行吸收巴勒斯坦难民。最后华盛顿协议对难民问题没有做出决议。
四、耶路撒冷问题:按照联合国181号决议,耶路撒冷为国际共管都市。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东部,以色列占领西部。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以色列在1980年通过立法,把耶路撒冷规定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领土,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承认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巴解组织要求以色列归还东耶路撒冷,以色列拒绝,最后华盛顿协议对耶路撒冷问题没有做出决议。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华盛顿协议中,以色列的兴趣只在境内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方面,而巴解组织做出了极大让步,在巴勒斯坦问题的四个关键点上全面妥协。由于巴解组织已是一个脱离群众的政治团体,并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的民意,所以华盛顿协议上巴解组织做出的承诺,并没有被巴勒斯坦人广泛接受。相反不少巴勒斯坦人反对巴解组织的 “卖国协议”,指责巴解组织跪着接受以色列和美国的和平,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搞爆炸等“破坏活动”,试图阻止巴解组织和以色列达成“卖国协议”。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巴解组织原是在以色列境外巴勒斯坦难民营中诞生的政治组织,和以色列境内的以色列国籍巴勒斯坦人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华盛顿协议规定的巴勒斯坦人有限自治,并不是以色列境外巴勒斯坦难民的自治,而是以色列境内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按照民主的原则,本应该让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自己选举出自己的政府,可是美国却硬要让境外的巴解组织,作为领导巴勒斯坦自治区的唯一合法政府。对此以色列也多有不满,认为境外出身的巴解组织没有领导境内巴勒斯坦人的足够威信,应该以境内的巴勒斯坦人为中心成立自治政府。但美国一意孤行,强压以色列接受巴解组织建立自治政府。
1995年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巴解组织宣布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后,结果正如以色列所预料,作为外来户的巴解组织根本控制不了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本指望巴勒斯坦自治区成立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治安会有所好转,境内巴勒斯坦人反抗会有所减弱。而事实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治安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巴勒斯坦的反以情绪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高涨。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的政令形同虚设,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以色列不得不违背自治协议,多次出兵巴勒斯坦自治区,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美国支持巴解组织掌权,不过是因为巴解组织听美国的话。但美国也应该意识到顽固支持一个没有民意的傀儡政府,对中东和平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内对和平解决巴勒斯坦的问题也争论不休。鸽派认为巴勒斯坦问题还有按照“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可能,只要以色列放弃一部分占领土地,允许巴勒斯坦人自治和成立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就能与巴勒斯坦人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而鹰派则认为巴勒斯坦人对犹太人的仇恨已根深蒂固,只能按照“敌我矛盾”处理,靠武力最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因此鹰派反对“土地换和平”,认为以色列即使让出土地,也不会换来和平。1995年11月,主张“土地换和平”的以色列首相拉宾被国内的右翼分子暗杀,以色列的鹰派势力渐占上风。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