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辛夷读书漫记3Lucy Maud Montgomary,三蒲菱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绿山墙的安妮》(大陆译名)
《清秀佳人》系列(台湾译)
这是加拿大女作家LM MONTGOMARY的作品,文字浅显流畅生动,自成一格的幽默感,女读者尤其
能心领神会。一共有六七本,好象国内没有全部译出,至少我没看到。台湾的译本
也不错,但书名不够高明,因女主角是个爱说话爱幻想坏脾气的红头发小孤女,
并不清秀。
英文ANNE OF GREEN GABLE
发现另一个译本由“名译者”译成《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真够呛,浪得虚名,
或者根本是自封的吧。
也有译成“小孤女”的,俗套。

我十年前看的《绿山墙的安妮》,一见之下,为之倾心。译者是个年轻女子,文字
把握得恰到好处。
台湾的译文,就有些文绉绉的,有点“隔”,没有表达出安妮的神趣。

英文我按顺序看了三本,感觉是第一本最好,如串线珍珠,错落有致。接下来两本
就是堆簇花团,也不错,但人物已定型,没有那么多不期而至的惊喜。

“I'd like to make people have a pleasanter time because of me... to have
some little joy or happy thought that would never have existed if I
hadn't been born."(Anne of Avonlea, Chapter VII)
That's Anne's ambition.
I belive this is also Lucy Maud Montgomary's ambition. And she made it
perfectly.



****

最近看三蒲菱子的《爱心-信心》,讲她的婚姻生活,很有幽默感。
她说自己不拘小节,因身体虚弱基本上不做家务,缺点多多,38岁结婚,很幸福。
结论是,她都能得到真爱,其余众女子就更不在话下了。

我一向对日本作品没兴趣,一是对日本人有偏见,一是日文书的中文译本让人不敢
恭维,日文语法讲中文,吞吞吐吐的。原氏物语看得倒胃口。就算是看川端康城,
也不觉得美。至于那些俳句,更是消受不了。

三蒲菱子算是个例外,也可能台湾人的译笔好些。对她这个人有印象,于是
找了她的小说看。一看之下,顿生感慨,如此文章,方不副“作家”之名。

看她的书,想起萧红。

****
朋友要我提供消遣用书:

看了一本挺逗人的书,妾心璇玑,作者于晴。能看出来她费心拼凑的痕迹,
但比顺笔胡写的还是要好些。
因了这本书,我倒想起: 好俅传 这本书,不知你是否看过,如果没有,
可以做为消遣。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美文转贴 / 辛夷读书漫记 书虫辛夷,无书不喜。1火葬 老舍...
    火葬 老舍
    看老舍的《火葬》,泪直流下来。
    以前总以文字为至上标准,务求精致,机敏,优雅,
    如梅里美、泰戈尔、李煜、纳兰容若,或者“一刀子见血”,如鲁讯。
    老舍不错,可是不够一流。
    现在眼光不同,以为老舍悲天悯人的心,“可杀不可辱”的人格,入世而不俗,
    极之难得。
    看《老牛破车新编》,读之再三,为之黯然。
    老舍的出身背景,使他入世,也使他缺乏一种冷静的批判眼光,他撒了
    满腔热血,于是只有“死路一条”。

    不象沈从文,周瘦鹃,淡漠一些,改行也罢。

    *****
    看池莉的小说,的确高手。王蒙有本“暗杀”,妙得很。

    天松借了不少的书,我一一翻过去,觉得很压抑。他喜欢借当代的小说,我是一直不太看所谓的当代文学的,
    除了王蒙和池莉,总觉是乱糟糟没水准,这回看了,方方的文字也不错,感觉也敏锐。可是题材都那么灰
    扑扑的,没精打采。
    王蒙的才华是源源不竭的,而且文字中总有一种生机。
    我喜欢看作者的后记,看他是怎么成长的。左泓写他年轻时把写作看得比命还重。这也真无奈了,这般执著,
    也只是二流水准。

    ********
    • 辛夷读书漫记 2.王朔 施寄青 徐志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网上看了王朔的文章,他谈到女儿的时候倒是情真意切,但对爱情是一棒打死,
      毫无余地。
      很多人都是这样,上了年纪,思想进化了,便将淡忘的以往否定掉,对新一代的
      浅薄无知大加鞭挞。
      可是年轻有权浅薄,有权体验与探索,有权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最终万流
      归宗的不可避免的趋于保守。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不过年轻人有的是精力,年纪大点,多数就弃权了。

      ******
      施寄青
      徐志摩

      今天看徐志摩传,张幼仪在离婚三十年后再婚,她哥哥还说“兹关名教”,真是
      可耻可恨极了。什么狗屁。还好她儿子有人性,支持母亲的决定。
      男女平等,真是一点点奋斗来的,稍一不慎,就回到封建泥潭里。
      施寄青的《走过婚姻》写得真好,比婚姻终结者要有深度,反思得有理性,有逻辑
      ,有见的。
      但她的见识也有限。比如对徐志摩的历史就不清楚,说他舍张幼仪而就陆小曼,是
      因为他没见过她那种格调,所以陷进去了。
      我认为不是这样。
      徐舍张幼仪,是为了林徽音。
      他后来不与陆小曼离婚,倒是令人玩味。
      从各方面,张幼仪都是个人物,他与张离婚时那么迫切无情。
      因为他深信了爱情至上,与张,有恩义,无恋爱,所以他说服自己说服对方都振振
      有辞。说离婚是使彼此完满,可是张足足守了三十年活寡。
      陆小曼确实有其可爱之处,可是他们的婚姻维持不到两年的好景。

      可见,徐还是重感情,经恋爱结的婚,就不那么容易离。

      如果是现在的人,看透爱有生有死,离了也罢了。

      有爱的婚姻,是最好的。也要看是怎样的爱,两个人到底合适与否。
      我的语气倒像我父母了。
      ****

      施寄青的走过婚姻把婚姻剖析得很深入。但我觉得她的结论并不正确。她说
      自己婚姻破裂是因为没有爱情基础,推理是有爱情的婚姻才会稳固。

      不尽然吧,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好象是“钻石恒永久”,其实爱情有生有死,有时
      比利益更短命,更脆弱。有爱,一样要用心经营,时时拂拭,如果将之视为
      嚼不烂的橡胶糖,久之觉得毫无滋味,甚至弃之而后快也是自然。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辛夷读书漫记3Lucy Maud Montgomary,三蒲菱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绿山墙的安妮》(大陆译名)
      《清秀佳人》系列(台湾译)
      这是加拿大女作家LM MONTGOMARY的作品,文字浅显流畅生动,自成一格的幽默感,女读者尤其
      能心领神会。一共有六七本,好象国内没有全部译出,至少我没看到。台湾的译本
      也不错,但书名不够高明,因女主角是个爱说话爱幻想坏脾气的红头发小孤女,
      并不清秀。
      英文ANNE OF GREEN GABLE
      发现另一个译本由“名译者”译成《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真够呛,浪得虚名,
      或者根本是自封的吧。
      也有译成“小孤女”的,俗套。

      我十年前看的《绿山墙的安妮》,一见之下,为之倾心。译者是个年轻女子,文字
      把握得恰到好处。
      台湾的译文,就有些文绉绉的,有点“隔”,没有表达出安妮的神趣。

      英文我按顺序看了三本,感觉是第一本最好,如串线珍珠,错落有致。接下来两本
      就是堆簇花团,也不错,但人物已定型,没有那么多不期而至的惊喜。

      “I'd like to make people have a pleasanter time because of me... to have
      some little joy or happy thought that would never have existed if I
      hadn't been born."(Anne of Avonlea, Chapter VII)
      That's Anne's ambition.
      I belive this is also Lucy Maud Montgomary's ambition. And she made it
      perfectly.



      ****

      最近看三蒲菱子的《爱心-信心》,讲她的婚姻生活,很有幽默感。
      她说自己不拘小节,因身体虚弱基本上不做家务,缺点多多,38岁结婚,很幸福。
      结论是,她都能得到真爱,其余众女子就更不在话下了。

      我一向对日本作品没兴趣,一是对日本人有偏见,一是日文书的中文译本让人不敢
      恭维,日文语法讲中文,吞吞吐吐的。原氏物语看得倒胃口。就算是看川端康城,
      也不觉得美。至于那些俳句,更是消受不了。

      三蒲菱子算是个例外,也可能台湾人的译笔好些。对她这个人有印象,于是
      找了她的小说看。一看之下,顿生感慨,如此文章,方不副“作家”之名。

      看她的书,想起萧红。

      ****
      朋友要我提供消遣用书:

      看了一本挺逗人的书,妾心璇玑,作者于晴。能看出来她费心拼凑的痕迹,
      但比顺笔胡写的还是要好些。
      因了这本书,我倒想起: 好俅传 这本书,不知你是否看过,如果没有,
      可以做为消遣。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谢谢! 会找来读读, 请继续开列, READING LIST.和书评
    • 辛夷读书漫记4 发现母亲 王东华(家庭教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发现母亲 王东华


      看了一本书《发现母亲》,关于母亲与早教的,很值得一读。
      该书是天松给我借的,光看书名和那个《发现黄帝内经》颇成系列,而且封面
      上是“你可以不是天才,但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我表示
      很不以为然。不过一读之下,竟放不下手,而且已经反复看了三四遍。天松怪
      得意的说,以后都归你管了。我立即让他读父亲的职责那一章。

      此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个人成长。我对这方面,
      一直颇有兴趣。以前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成长有种种困惑,一直在思考,可是
      总是不成条理。现在思路清楚一些了。

      教育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可以说对于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少年,我有比较明确的思路。但对
      于十五六岁之前的一个阶段,如何教养孩子,我没有概念。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生了孩子,就不能让他过得比别人差,为此要打好物质基础,
      给他至少中等的生活条件。其实对于孩子而言,物质并不重要。只要不是缺衣
      少穿已足够。
      教育是门学问,可惜为人父母者既缺乏经验,又不重视学习,大多是说教为主,
      既无说服力,也没有感染力。只有自怜叹声可怜天下父母心,或自嘲闲着也是闲着
      之类。


      信心与朝气--- 这是年轻人最最重要的东西,缺一不可。缺少朝气,没有对世界
      的新鲜好奇,没有理想,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缺乏信心,低估自己的力量,
      则往往流于彷徨,务虚。

      但怎样从小培养这份信心与朝气,不是简单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搪塞得了的。

      对于父母一代而言,因为上一代没有太多能力在人生的走向上进行指导与建议,
      完全靠自己去摸索。在种种运动中经历过,可以说在很反常的大环境下成长的,无疑
      有些经验性的思想对现在并不适用。父母总希望籍由自己的经验对照,使下
      一代少走弯路。但其实,父母给子女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给他基本的做人原则,
      然后鼓励他们带着信心和朝气去走自己的路。当然,这也是很难把握的一个分寸。
      更常见的是采取稳妥的方法,替子女指路。

      回北京时发现王东华主编的书,翻了一下,不觉得好,商业炒作的成分太多。
      子女教育不象别的。学英语,您可以疯狂煽乎一把,顶多人花个百把块钱
      找一感觉,找不着没什么。对孩子,百年树人,您最好悠着点儿。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辛夷读书漫记5 李碧华,《魂断旧金山》,《北京女孩在加州》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看《北京女孩在加州》,不是很欣赏。文字只能说是流畅,谈不上文采。而且统统是辉煌,
      辛苦奋斗一带而过。
      但我还是看了又看,为的那份扑面而来的自信。

      ********

      刚看一本书《魂断旧金山》,文笔,格调,人物刻划,无一不糟,全靠
      情节提着一口气。作者也不是不努力,见斧见凿,奈何天份有限,小市民
      气味浓厚,自以为谐趣风流,实则猥琐不堪。
      ******
      亲爱的老婆 (朋友推荐)
      台湾作者

      文笔过得去,爱妻人士不妨一读。

      ******
      你也可以爱? 李碧华(李碧华,台湾的,非港产)

      此碧华非彼碧华。以为是香港那个尖刻伶俐的李碧华,想看看她的私人生活,结果
      回家细阅发现是另一位。将错就错罢。

      读她的文章,感觉“是个人就出书”,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下笔也颇坦白直接。
      就是自己和老公感情怎么好,自己的成长过程。成功,失败,少年的青涩忧伤,
      婆媳紧张,什么都有。我很爱看,因为接近真实。而且,看到别人也是一路坎坷
      走过来,对自己也多了份信心。往者已矣,来者还可以把握。

      *******
      看本励志的书,是台湾人士的经历,很有意思,有人为出国留学攒了
      十年钱,之后又工作,又去读硕士,最后在60岁拿到博士,猜到是学什么
      的?舞蹈。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辛夷读书漫记6 青春期 张贤亮
      *****
      青春期 张贤亮

      喜欢张的《青春期》,只是不象小说,纯粹的自我分析。好在握目前的兴趣也不在
      情节,而是观察作家本身。他是将苦难视为历炼,所以苦没有白吃,进而转化为
      财富。从这一点讲,我很佩服他。

      另一点,一个女人引诱他,竟给他这么多说法,拉杂成篇,不能不叹服“作家”
      之能。

      张这般歌颂那种马缨花类女子,也不会娶一个文盲吧。不知他太太是否原始,真纯。
      希知者教我。
      ***
    • 辛夷读书漫记7 FEAR OF FIFTY ERICA JONG,REVOLUTION FROM WITHIN GLORIA STEINEM
      *****

      REVOLUTION FROM WITHIN GLORIA STEINEM

      很喜欢REVOLUTION FROM WITHIN一书。
      比如关于用写作,绘画,或其它任何形式表达自我,认识自我。
      这是对内我的整理与表达,只对自己,不必有任何艺术价值,外在标准,
      语法训练,素描基础。非常简单,毫无压力。
      如果这个过程有了外我的介入,就不再简单,无法纯粹的反映内心,就会有压力。

      FEAR OF FIFTY ERICA JONG
      喜欢ERICA JONG,她笔下有种气势,看了叫人痛快。一般而言,我不读有太多的
      脏话的书,大部分脏话都没什么意义,且有污辱女性的倾向。但看ERICA用来,
      觉得她用得很自然,借他人脏话,消胸中块磊,甚至是改造了字面意义。她FUCK
      过很多男人,结过五次婚,是个女权主义者。

      吴淡如的书里提到过她,说她是“风头甚劲”的女作家。事实上,年轻一代人
      不大知道她了,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她的FEAR OF FLYING,70年代很有名。

      我喜欢的是她的FEAR OF FIFTY,看她坦诚的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