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后记: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史书中的形象 (女子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韦皇后:她不是一个无能之辈。如果认真比较起来她的各种素质在女人里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超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丈夫每天面临着随时被处死的恐惧,熬了十四年,李显数次要自杀都被她半劝半骂的成功阻止了。李显暴死后她的举动也十分老练,密不发丧,扶立小孩李重茂,给李旦安排一个太尉之职,把他架空,同时全面掌控禁军盯住李旦太平,禁军中高层将领都是她娘家人,宰相都是她提拔的。其实她做了不少年的准备。是一个合格政治家的表现。李显如果不是被她毒死的,那只能说她命实在不好,老公死太早,她还没准备好。她的失败当然也有她自己的因素。她刚当上皇后就频繁给皇帝老公带绿帽子,更过分的是公开化,更更过分的是和女儿安乐公主玩3P。两人共用好几个美男子,武延秀就是其中之一。这可是她的女婿,荒唐到了什么地步。这种事情本来也没什么,那时候很开放。可人家不找你就不找,找上你了,这种事就成了事了。皇后自己失了母仪天下的德行,别怪别人赶你下台。纯粹的落人口实。

反观她婆婆武则天,李治病病歪歪了三十年,能给武则天什么?可武则天性欲这么超人的主,愣是能忍这么多年,李治死了N年后才出现第一个男人冯小宝,后改名薛怀义的大和尚。武则天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更清楚李治对她意味着什么。李治活着的时候,武则天恨不得把自己化成照片放在他钱包里。那真是,李治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什么叫挟天子以令诸侯啊!韦皇后竟连这个都不知道。公然藐视皇帝老公。你要是个胸无大志的普通妇女,最大的乐趣就是斗狠欺压老公,那随你去。你又想当顶尖人物,又只能依靠男人才当的上,又看不起他,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么。武则天一直是靠笼络住李治才得以成功的。很多电视剧文学作品中把李治塑造成个懦弱萎琐男,怕老婆怕的要命。真这样的话武则天早失败多少回了。就连李显那么怕老婆的,关键的政令,都不是老婆能左右的。

武则天当上皇后没多久,一天李治无意怀念自己的母亲多么贤德多么母仪天下,武则天立马亲蚕了六次,她婆婆长孙皇后才两次;李治无意间说起你们女人的裙摆太大,废布料,这位立即把皇后的十三破裙改为七破。李治想提拔的人,她一个也阻止不了。比如王皇后的哥哥王方翼,武则天恨他恨到骨随里,就因为他是王皇后的哥哥,那时候王皇后已经被她害死十多年了,她也只能眼看着李治拉着王方翼的手,说你真是我的心腹。她当了皇后二十年,朝局上她布置了二十年,李治想废了她,她连一点对抗的力量都没有,除了以哭诉打动丈夫的心外,没别的办法。假如那时她真拥有了实力,她那个个性,一定是象某些文学作品中写的那样,指着李治鼻子大骂你忘恩负义。

李治面前,武则天一直扮演着顺从听话又能干的贤内助,好太太,兢兢业业为他李家江山劳碌的好媳妇,以此取得李治对她的信任。李治做梦也想不到她将把李家折腾成什么样。李治对她的信任致死不渝。不然不会在遗诏里加一句"军国大事决定不了的,和天后商量着来"。就这句话,让她合法拥有了处置新皇帝的权力。裴炎就是利用这句话,把李显拉下台的。要没这句话,裴炎的行动是纯粹的造反。

安乐公主的眼光其实比韦皇后要强。她在李重俊死了以后能敏锐看出局势不利,敌强我弱。他父亲的儿子太少。所以她拼命要灭掉相王旦,是有一定的政治远见的。韦皇后除了李重俊以后还在那里高兴呢。可见她看不出自己的权力之源来自哪里。她就是把人都换上自己娘家人,只要李显一倒,她什么都不剩。她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只一个十六岁的非亲生的重茂哪对抗的了相王和那五个成年的儿子。

李重润的死其实是韦皇后最大的损失。假如还有亲生儿在手,就算是个小孩,她也不会失败的这么惨。武则天之所以敢大开杀界把姓李的快杀光了,就是因为他手中始终攥着李氏嫡嗣。只要有这个关系,别人看她就永远是李家的主妇,她杀李家人的举动就是合法的清理门户。这是她成功平息常乐公主他们在扬州造反的原因。人心还是在她这里的。韦皇后和重茂,简直是几杆子都打不着,仅是他的嫡母,即没抚养过他,更没操纵过他,匆忙立他为帝,韦皇后等于手中无人。她的合法性马上就受质疑了。李重润要是不死,他的母亲妹妹上官一大票女人,都不会死这么惨。相反很可能还很幸福。因为李重润将是大唐最没有悬念的即位者,谁也不会去和他争,连想都不会想。韦皇后变态的这么惨不忍睹,唯一的原因是李重润的死。

************************************************

上官婉儿:这位不知道做了什么,李重俊和李隆基都特恨她。一个点名要老爹交人,一个不听解释直接杀掉。李隆基杀掉安乐以后找到她,她早准备好了,殿中灯火通明,和一众宫女静侯大驾光临。李隆基的前锋刘幽求走到她面前,她拿出她给中宗写的第一份遗诏,上面是要李旦代管天下的意思。用此举动来说明她和韦皇后不是一党的,她其实是李旦一方的。刘幽求报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一声冷笑说怎知那诏书是真是假,直接杀了她。

上官婉儿,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不靠男人立足政坛的女人。其他任何政治女性,包括各时期摄政的太后,武则天这个女皇,都比不上她。因为她们全都是靠和男人结婚取得的执政权利。从女权主义角度看,她这种上升途径是最值得肯定的。她完全靠她自己的头脑。她一生的男人特别多,可全在她裙底下。她没靠过这些男人中的任何一位,相反他们全都靠着她。李显靠她写诏书当参谋,武三思崔湜什么的更别提了,干脆靠她上位。大概也是她代表着女人从政的极至,李隆基才必须灭了她。吃够了女人亏的李隆基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女人存在。李隆基灭掉太平公主后,再也不敢让任何的公主开府了。给他女儿们的食封骤减到三百户,也是不准她们再与外官交往。唐代公主的辉煌从此永远过去了。包括他的老婆们,他最宠的武惠妃,也是严禁涉足政治。当然他没防住,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详细记载了她宁愿自杀也不要安乐当皇储的经历。如果她的确和韦氏不是一条心的人,那死的是够冤的。从史料上看,李重俊点名要索她命的举动大大刺激了她。在此之前她和武三思韦氏的关系极好,也是玩3P,她表弟还多次劝过她,别和武三思走这么近,她不听。李重俊的事让她看到了恶果,从此倒向太平公主。

尽管是横死不得善终,她依然是令人及其佩服的。一生多少狂波,永远处在权力旋涡的中心,竟然每每不倒,这个才华还是太少见了。埃及的那个女王,也是多次权力斗争每次都赢,当然也是最后倒在屋大维手下,可她每次都是和男人睡觉换来的平稳,每当一个男人靠山快倒的时候,及时跳到另一个身上。上官婉儿可没干过这事。屋大维看透了埃及艳后的手段,拒绝要她,她只能绝望而死。上官婉儿面对李隆基的刀口,可没提出我和你上床好不好,她依然用的是她的头脑计谋。

********************************

临淄郡王妃王氏:又一个败在武姓女手下的王皇后。根据《唐会要》的记载,李隆基其实不是九岁和她订婚的,而是九岁和她结婚的。完全的童婚。她的年龄史书上不曾记载,应该和李隆基一边大,甚至大一点。所以我怀疑她不能生育,和她太早接触性有关。如果真是这样,那她这辈子真是个大悲剧。小女孩嫁给了九岁小男孩,一过来就当了囚徒,陪着小男孩丈夫渡过最凄惨的岁月,给他温暖关怀,小男孩稍微长大一点就解决了他的性饥渴,自己没了生育能力。陪着他经历好几次政变,给他出谋划策,最后因为没孩子,葬送了下半生。

这一位出身不低。虽然不是象高宗的王皇后那样出身太原王氏,但祖辈一直是做官的,曾祖还封过国公。她和李隆基的关系直到武惠妃专宠前,一直很好。虽然这之前李隆基专宠过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但都丝毫动摇不了王皇后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王皇后有太多值得李隆基尊重敬爱的地方。她是元配,陪着他吃苦的女人;每次政变都是幕后参谋,她双胞胎哥哥王守一更是每次都与李隆基并肩做战;豪爽大气,真诚接纳每位李隆基的小妾,主动替他纳妾。现在听起来荒谬那时候可是妇女的基本道德。

李隆基刚当上皇帝就在后宫里发现小宫女武氏。那时李隆基二十七,武氏十二。两人相差十五岁。李家男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接连迷上武氏女。而且都是迷一生。武氏长大一点很快就专宠,接二连三的生孩子。这次王皇后不淡定了。因为这次的势头比以前的都猛,很明显皇帝的心全在一人身上了。王皇后那时应该三十五左右,不再宽容接纳这个小妾,而是相反,老在李隆基面前抱怨,即抱怨她,也抱怨皇帝。李隆基渐渐就烦了。不过也没想把她怎么样。只是不再去她哪里。这下更糟,更生不出孩子了。资治通鉴记载这段是:后心不平,时对上有不逊语。上愈不悦。

上愈不悦,就和他的发小,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秘书监)的姜皎(李林甫的舅舅)秘密商议废后。理由与高宗一样,无子。结果姜皎这个大嘴巴一下就给泄露出去了。朝野震惊纷纷指责皇帝无情。李隆基气的狠狠打了姜皎六十杖,流放钦州。打的太狠,走没多久杖伤发作死在路上。这还不算,余怒未消的李隆基把姜皎的弟弟姜晦也开发了,贬到了春州当司马。还没完,姜皎几个好朋友坐流,死者数。第一次废后运动就这么失败了。姜皎和李隆基的关系可是无人能比的铁哥们。翻脸比翻书还快。

这个时候王皇后就应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主动出招,而只能小心接招。对方出什么你小心化解掉。起了废后的心说明他们夫妻感情已经没了。那么她手里的牌就只剩名望和资历。其实哪怕就剩这两样,李隆基动摇起来都很难。只一个元配的资历就够了。无子根本算不上理由,很容易被大臣给驳回去。当初武则天那么厉害的攻势,李治百分之百的支持她,二人并肩做战,非要以无子的理由废掉皇后,都失败了。过不了大臣这一关。逼的这两人竟然去给大臣送礼贿赂,还是被断然拒绝。最后武则天不得不出阴招,收买皇后身边宫女,全方位监视,终于找了个巫蛊的大罪灭了皇后。可见无子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因为元配是嫡妻,所有其他女人生的孩子都是她的孩子。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甚至敌对双方连姓氏都一样。玄宗的这位王皇后竟然主动去重演这个悲剧。对方一说你无子,自己心里就慌张。天天提心吊胆,随时处于恐惧当中。人就是这样,当安全感缺失时,判断力智力都急速下降,此时极易做错事。这位王皇后慌张惊恐到重复去搞巫蛊。

符厌事件新旧唐书都记载的很详细。是皇后之兄王守一请来和尚祭拜南斗与北斗,取霹雳木并刻上天地文与玄宗名讳,让王皇后佩带,更悚人的是符咒:"佩带这个就能生儿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事发后玄宗亲自追查,人赃俱获。废皇后为庶人,赐王守一死。王守一与李隆基是亲上加亲,互为大舅子。王守一的妻子是李隆基的妹妹薛国公主。

咒语怎么看怎么象是被栽赃的。可是史书上没有蛛丝马迹。因为王皇后就是再短智,也不会到这个地步。武则天是李家男人永远的恶梦,她和李隆基这么多年的夫妻会不知道?她怎么可能有当则天皇后的愿望呢。搞符厌到有可能是她主动的。愿望过于强烈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出现的。自汉以来宫里的女人无数次的栽在厌胜上,还无数次的有人搞,前扑后继。只能说她们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挺而走险。

这件事有没有武惠妃的身影史书上没记载。看起来和她无关,是王皇后自己干的傻事。新唐书上有一段,说武惠妃曾效仿她姑奶奶,收买宫女,可惜这次不灵了。这就是这两位王皇后的区别。前一位出身高贵,性情淡雅,完全的大家闺秀。这样的人会给人一种距离感。尤其是身份比她低的,很可能觉得这样的主子太高傲,瞧不起人。所以王皇后No.1在宫里的口碑不太好。武则天那种能把扮猪吃老虎演绎到极致的人,一个谦卑的微笑,几句好话就能打动皇后身边众多侍从。王皇后No.1身边人全被收买了自己都不知道。史书上说她的性情用的词是,庄重。可见她有多呆。王皇后No.2可大不一样了。性格豪爽热情真诚。结果就是"然抚下素有恩,终无肯谮短者。"对待下人有恩,没人愿意说她坏话。终于没发生墙倒众人推的惨状。

王皇后被废后八个月死去。李隆基以一品礼葬了她。新唐书里有"后宫思慕之,帝亦悔。"的记载,旧唐书没有。不知道李隆基有没有悔过。新唐书里还记载了当时有个诗人做了首《翠羽帐赋》讽李隆基。这首诗还流传下来了。说李隆基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王皇后的父亲脱了衣服给你换面条吃的往事么?

王皇后No.2在玄宗起了废后的心时,如果把心放肚子里,该干什么干什么,小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给对手把柄,是可以有善终的。她的心理素质比起韦皇后可是差远了。万幸的是,她的丈夫虽无情,比起李治来说还是强百倍,避免使她沦为人彘的惨状。李治,别说他不是男人,简直不是人。在我看来男人喜新厌旧,无所谓。我只会觉得遗憾,不会太谴责这类男人。可你居然能由着一个女人如此花样翻新的残害自己另外的女人,只能说这人实在太渣滓,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女人玩腻了扔了都可以,但你不能眼看着她们被人残害成猪,还乐的出来,说我这新欢真是厉害,真给我安全感。王皇后No.1和萧淑妃的惨状是他一手造成的。不要了扔黑牢里,每天和牲口一样到一个小洞去找吃的。要不你就别去看,又不知道是哪根神经做怪了非要去看。看了又伤心,好象自己多么念旧情。又承诺救她们出来,转眼就忘了,赤裸裸耍弄这两个早已可怜到家的女人,反复无常到无耻。

就这一句承诺,彻底要了两个女人的命。武则天听说敌人要被救出来了,大受刺激,对于虐待的花样,这一位可是有非凡的创造性的。我就奇怪李治见识了武则天的手段后,他不害怕么?每天睡你身边的人残忍到这个地步,你不该防着点么?如果你真是儿皇帝,和汉献帝似的被控制的死死的,那还说的过去。又不是,李治直到死,对武则天都有控制能力。竟然坐视她干出这等事。比汉高祖刘邦还不如。刘邦预感到吕后一定会对戚夫人和小儿子如意下手时,至少提前做了一点准备措施,虽然后来证明一点用没有。可毕竟有这个意识。而且当他快死前,明显感到了无人能再保护的了戚夫人时,悲痛不已。刘邦是个有实权的皇帝,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就够无能的了,李治同样是有实权的皇帝,连这个意识都没有。

我一直很好奇王皇后No.1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临死前的话:"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这要有多高的涵养,教养和修养才能在四肢折断浑身没一快好肉,绳子套颈时,说出这种话。我只能感叹古时候有教养的女人真是太高尚了。到了这个时候,不抱怨一句,死也要死的高贵。武则天人性扭曲到什么地步?让她们如此痛苦的死去,还不解气,再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两族人男的流岭南,女的全没入宫婢,六十年后临死前才赦免,恨了她们一生。至于么?王皇后在遗言里还管武则天叫昭仪,其实那时武则天已经是皇后一个多月了。看来在王皇后心里,武则天永远低她一等。

王皇后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教养出来的女性,面对敌手时就是小绵羊。所以现在很多女人否定传统教养,以凶狠悍妇的形象称霸世界。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持这个观点的女人不妨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给谁当下属?王皇后,还是武则天?在李治想要你陪他睡觉的前提下。现代社会的关系形式,与古代完全的尊卑等级关系已大不相同了。不要说象武则天这么凶狠,现在的人,你对待下属只要稍微有点过分欺压,你这个位置都坐不长久。现代社会这种关系,基本上保证了恶人在竞争一开始,就被淘汰的规律。因为人已经被你得罪光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一部分是表现在社会里的人是如何上位的。他的途径手段是否妨碍别人太多。武则天这种典型反社会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里,别说她能成功,恐怕她一辈子都要不停的去找心理医生,治疗早期的创伤,才能活下去。

武则天在老公李治的面前,始终是只纯粹的小羊。觉得女人只有斗狠才行的人,要想想你把男人斗倒了以后,你能得到什么。还要想一想,这种一辈子都在装的日子,你能不能过,有没有这个能力。在什么人面前装什么形象,永不穿帮,永远是你能看透别人,而别人看不透你。永远知道谁是你利益最大化的男人。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教养,并不象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把你教成一个弱不堪言的小绵羊。传统文化推崇的女性,实际上是象薛宝钗这样的。端庄大度知书达理贤惠高雅,有自己的主见和主意。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不去主动伤害别人。班婕妤,长孙皇后都是这类人。这类女人当男人欺负她的时候,她们不会去闹去斗狠,更不会去找比她还弱的女人斗,她们会主动提离婚,从精神上干净彻底的离开男人。性情上有冷傲的一面。我文中的女主角是这类女子。
***********************

元献皇后杨氏:弘农华阴人氏。节愍太子妃杨氏之妹。肃宗李亨生母。正是这个因素,她祔了玄宗的庙。李隆基死后与她合葬。李隆基一生女人无数,最后陪着他天长地久的,就是这位他生前都没怎么看几眼的女人。

杨氏入侍李隆基的时间,我做了改动。她是在李隆基当太子时,直接入东宫做良媛的。良媛是太子妾的品阶之一,低于良娣。她生李亨的经历十分离奇。她怀孕时,正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的最激烈的时候。李隆基生怕被抓住一丝把柄,而东宫的妾怀孕,是可以用来大做文章的,比如太平公主可以用这个理由,说太子好色。因此李隆基向他的侍读,就是我文中出现多次的张说,要了一包打胎药,还不敢让别人煎,自己亲自煎药。可煎的过程中睡着了,梦见神人覆鼎,药罐打翻。只好又去要一包。如此反复了三次,药都没煎成。张说说你到底让多少女人怀孕了?李隆基把过程一说,张说表示这孩子不能打了,天意。

李亨生下后交于太子妃也就是后来的王皇后抚养。王氏对李亨很好,百倍呵护,极为疼爱,“慈甚所生”。另外据节愍太子妃杨氏墓志铭记载,节愍太子妃,也就是李亨的大姨,也抚育了他很长时间。后来王皇后被代宗恢复了皇后名誉。代宗是李亨的长子。出生时李亨才十四岁。所以代宗小时候应是听到过王皇后的悲惨遭遇的。王皇后的慈爱,收服了后宫众人的心,也得到了子孙的回报。

杨贵嫔和李隆基后来又有了一个女孩宁亲公主,因为当年张说解梦的功劳,特将宁亲公主嫁给张说之子张垍。

李隆基即位后,封杨良媛为贵嫔。直到她死都没变过。开元年间,李亨被封为忠王。公元729年杨贵嫔逝世。公元755年李亨自立为皇帝,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当初李隆基半逼半求的让他爹李旦当太上皇,没想到自己也是这个命。被剥夺了一切的太上皇李隆基为了搞好和皇帝儿子的关系,主动提出应当尊封他生母杨贵嫔,于是杨贵嫔被追谥为元献皇后。公元763年正月,元献皇后杨氏的棺椁被迁出,祔葬玄宗的泰陵。

杨皇后一生没得到李隆基的宠爱,是她的大幸。李隆基曾在一日内赐死三个儿子,他们的母亲分别是他宠过的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这三位由于武惠妃的上位失宠后,整天愁眉苦脸,引起儿子的愤恨,时常聚在一起说武惠妃的坏话。其中赵丽妃的儿子是太子李瑛,李隆基的二儿子。武惠妃通过让女婿当卧底,成功的抓住了这三人的把柄,干掉了他们。而杨贵嫔由于从来没被宠过,也就没什么怨气,这场风波她和儿子幸运的逃了过去。

更幸运的是,当武惠妃干掉这三位,得意洋洋以为她的儿子可以当太子时,才发现太子位竟轮到了杨贵嫔的儿子头上。原因很简单,老大老二都没了,自然是老三喽。武惠妃吃亏就吃亏在她年龄太小。杨贵嫔再不受宠,人家年龄和李隆基差不多,陪侍李隆基的时间就早,儿子生的也早。嫡长子继承制下,长幼有序,皇子早生晚生差别大了去了。这点上李隆基也比李治强很多。李隆基非常宠爱武惠妃,可以说是帝王里少有的恩爱,但他的原则是,我就是再爱你,你也不能干涉我男人的领域。太子牵扯到国家的命运前途,我再爱你,也不能任你把手伸向国家命脉。我一直觉得李隆基这人边界感特强。完全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路。不象有的男人,非要依靠老婆才觉的安全,夫妻店才开的下去。

简单概括一下杨皇后,就是"母凭子贵"的典范。

介绍一下肃宗李亨。给武则天当儿子是苦差,给李隆基当儿子也美不了多少。李亨的储君路走的极为艰难。武惠妃联手李林甫干掉三皇子后,李林甫是武惠妃心腹的身份也改变不了的。他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死心为武惠妃的儿子当太子扫清障碍。于是他盯上了太子李亨。兴了两场大狱,都是从李亨的妻妾身上打开突破口的。先是密告太子妃韦氏(又一个倒霉的太子妃韦氏)的哥哥韦坚与人谋立李亨当皇帝。玄宗得奏,毫不犹豫地下诏进行审讯。李林甫得旨,遂指使手下罗织罪状,想把太子牵扯进来。李隆基这次不象对李瑛三人那样鲁莽无情,犹豫了一下,只罢免了韦坚,然后快速结案了。没想到韦坚的兄弟为他鸣不平,二人为了达到目的,还引李亨作证。李亨极感恐惧,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辩解,并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离婚。李隆基还是不想牵扯到李亨,于是韦妃只能被抛出来。李亨的谨慎帮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韦妃只能出家。李林甫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牢狱为满,被逼死者甚多。一直李林甫死后,此事方才停止。

这一次李林甫没扳倒太子,又纠住了太子的妾杜良娣。李林甫本身是靠女人上位的,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搞政治斗争也爱从女人入手。结果这次牵扯面更广。牵到了一大批地方官员。最后结果杜良娣全家,她姐夫全家妻儿家小流徙。杜良娣的父亲和姐夫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李亨十分不安,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无私,再次将杜良娣抛出来,宣布与她离婚,杜良娣被迁出东宫,废为庶人。杜氏家人已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凄惨。好在李隆基这次依然不想动摇太子,李亨总算保住了地位。

两次大案,两次婚变,李亨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年纪不大就满头白发了。这以后他依然谨慎小心,吃个羊肉都要揣摩父亲的心思。李隆基对他是即怜悯又堤防。即可怜他多次陷入危机的境遇,又坐视他陷入危机被李林甫陷害。李林甫的目的李隆基很清楚,但他默许,因为他需要让儿子时刻处在担惊受怕里,好控制住儿子的势力。要不怎么说,太子难为呢。当李亨真的要被吞噬之前,李隆基再给他捞出来。整个局面全部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李亨好不容易熬到李林甫死了,接下来的杨国忠也不放过他。处处与他为难。李亨终于熬到了马嵬之变,狠出了口鸟气。可是,他的皇帝路走的更不安稳。到他死时,安史之乱还在乱,他这个皇帝天天都在忧心忡忡,没享一天福,和李隆基在同一年病死。

李亨谨慎小心的性格救了他自己的命。他那两个女人很可怜。如果他不把她们抛出来当挡箭牌,他也保护不了她们。全体覆灭。这个局势很象李隆基和杨贵妃在马嵬之变时的情形。要不死一个女人,要不两人全死,你选哪个。

********************************
贞顺皇后武氏: 如果说韦皇后和安乐是野心与能力智慧不成正比,那么这一位就是野心与心理素质不成正比。

有时候不得不叹服基因的伟大。这一位非凡的继承了姑祖母武则天的各个方面,除了心理素质。就差这么一点,结果就差远了。除此之外成功女人该有的她全有。首要一条,美貌。其次,能生孩子。这位比武则天还能生。连生了七个。可见李隆基多爱她了。我相信他们之间应该是爱情。李隆基在历史书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多情的男人。性格较奔放,感情较热烈。爱上女人的速度很快,也很投入。当然,不爱的也很快。

武氏一出现,前面的女人全完了。自此专宠她一生。这位在历史上没留下名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文学作品电视剧里,都叫她芸儿。我也就跟着用了。这一位无论从外貌到心机,都象极了武则天。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大概男人都逃不过这类女子的手吧。谁不喜欢被吹捧依靠着呢。王皇后被废时,她二十五岁。品位只是婕妤。

李隆基于是开始策划立她为后。没想到废后不容易,立后更难。他遭到了自上而下所有人的反对。武则天想当皇后时,还有个小官李义府支持她,另外还有大一点的官许敬宗,持暧昧态度。武婕妤可是什么都没有。我文中李成器提醒的"父母仇,不共天"那段话,实际上是当时御史潘好礼的上疏。说你不记的你母亲是被谁害死的么?不记得武三思他们有多恶了么?"世人所共恶之。"李隆基没办法,找了个折衷,不给她皇后的名份,给她单独设立了一个份位叫惠妃,但宫中对她的礼节却等同皇后。她的母亲兄弟等都加官晋爵。

李隆基没象李治那样,失去理智什么都不顾,为他的女人杀掉那么多重臣,原因是他不靠女人。李治没了武则天六神无主。李隆基不是这种人。可即使他会搞平衡,并且专心爱着武惠妃,武惠妃还是不满意。这是明摆着的,要我也不满意。马上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你死了我怎么办?没有皇后的名份,以后就做不了太后,更糟的,太子不是自己的儿子,他即位了,别说当太后,我能不能活着都另说。所以武惠妃一定要折腾,只有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她才得好下场。于是武惠妃天天在李隆基面前说太子的坏话,玄宗震怒,第一次打算废太子。被中书令张九龄阻止了。

武惠妃再接再励,等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拜相后,形势有利起来。李林甫主动找到惠妃,共同谋划大计。派女婿杨洄卧底多年,终于找到个机会,趁皇帝不在宫中,惠妃派人去召太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入宫,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这三位傻小子急忙穿上铁甲进宫擒贼,于是顺理成章被擒住,惠妃对玄宗哭诉说这三人谋反,穿铁甲进宫。玄宗找李林甫商议该如何处置。李林甫说了一句当年许敬宗说过的话:"陛下的家务事,自己决定就行了。"玄宗暴怒之下废三王为庶人,接着赐死。

从后来玄宗对李亨的态度上,可以明显看出,他对这三个儿子的死是很后悔的。即使李亨被多次牵扯到危机里,他还是没再做出这类事。可以说这三人的死,救了李亨的命。这三人的死同样要了武惠妃的命。他们死后,武惠妃马上病倒,天天见到他们的冤魂来捉她。宫里闹了个天翻地覆,捉鬼作法烧符咒,甚至把死刑犯拿来给这三人陪葬。玄宗为了她,请遍天下巫师道士。都没有用。武惠妃把每一位前来看她的男人都看成了那三人,活活吓死了。她到底过不了自己心理这一关。我文中女主对她说的话,其实是在概括她失败的原因。害人如果过不了自己心理关的话,害的是自己。不过,她过不了,也说明她心里还存了一丝善念。李隆基爱她到什么地步?明知道那三人是她害死的,知道她搞的阴谋,还是一心一意待她,为她请遍良医,希望她能活下去。看来这李家男人的确拿武氏女没办法。

武惠妃死后极备哀荣,终于当上了皇后。李隆基追赠她皇后之位,谥曰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并立庙祭祀。唐肃宗即位后,废去一切皇后祠享。武惠妃生的前三个孩子,史书上说都是非常漂亮,李隆基非常喜爱他们,可都不满一岁就夭折了。第四个就是寿王李瑁,唐玄宗第十八子,杨玉环第一任老公。这个孩子一出生,就不敢再在宫里养了,赶快抱给自己最信任的人养,也就是李隆基大哥宁王宪。宁王妃元氏还亲自哺育。好不容易长大了,母亲为了他送了命,媳妇接着被老爹抢走。武惠妃死时三十八岁,和杨贵妃死时同龄。武惠妃如果不死的话,也就没杨贵妃什么事了。武惠妃死后,年近六十的李隆基空虚不已,见到这个能给他心灵慰籍的儿媳妇,自然是什么都不顾了。

王皇后,武惠妃和杨贵妃,刚好对应李隆基青年,中年和晚年。这三人的性格大不相同,但都不属于传统女性。王皇后属于那种爱说爱笑,敢做大事的类型,活泼爽朗。武惠妃属于乖巧伶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主。李隆基给她定的谥是贞顺皇后。可见此人在李隆基面前有多顺从了。这位从哪个角度看,都看不出来顺从。更有意思的是,李隆基把武则天的谥,也从则天大圣改为则天顺圣。看来这两个女人在他眼里,很温顺。杨贵妃的性格与前两位都不同,属于那种刁蛮任性,爱吃点飞醋,头脑简单小鸟依人的小女人。李隆基比她大近三十岁,估计就是当女儿爱了。

****************************

太平公主:这位原是个无忧无虑集天下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可从驸马薛绍的突然死亡,她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武则天这类传奇人物,只适合远远的欣赏,不适合靠近,更不适合当家人。只要她在的场合,她就是绝对的女一号,哪怕是她最疼的女儿,也得让位。她打死薛绍后,可能也觉得自己太过分,破例加封了太平公主三千户实封。太平公主从此卷入了政治斗争里。卷入的一次比一次深。爱情没了,塞给她的男人为了她失去发妻,这两个人各过个的日子。她和后夫生的四个孩子,我很怀疑是不是武驸马的。这第二段婚姻里,太平大肆放荡,广置男妾。二张就是。她在进献给老娘前,早就和他们厮混了很长时间。转送给武则天时,还详细介绍了这两个男人的妙处所在。这母女二人还相互分享用过的心得,讨论的不亦乐乎。太平公主从此深得母亲的信任,当然,也只是有限度的信任。

太平公主的政治倾向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武则天放任二张干政以后,她明显的和两个哥哥走的更近。太平公主第一次卷入政治里,就是替母亲除掉前任面首薛大和尚。此事干的漂亮,武则天不住的夸她此儿类我。第二次就是联合所有能联合的人,干掉来俊臣。这事她做的相当隐秘。史书里只提到她签了情愿奏折,其他的都没提。第三次卷入的就相当深了。已经在明面上。配合张柬之搞政变。她起的主要作用就是策反宫女。2005年在洛阳出土了一批宫女的墓。这些人基本上是六到九品的女官。墓志上显示了当时有很多宫人做了内应。

紧接着又是她,说服了武则天逊位。李显给了她前所未有的荣誉地位。然后的李旦更是独宠。《旧唐书•武攸暨传》:“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资治通鉴》说:"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她在战斗中成长起来。心计越来越深,手段越来越狠。关键是前几次她都赢了,这大概给了她无比的自信,以为自己很强大。所以她小看了李隆基。想想看,是她扶着李旦的手登上的皇位,她能把李隆基放眼里么。其实在她和李隆基联手除韦氏时,李隆基连韦家二岁小孩都杀光时,就应引起她的警觉了。可见她的政治敏感度,心术,观察力都差的远。李隆基都已经是皇帝了,她还没看出这里面的危机呢。她以为能把李旦操纵在手里就安全了。也不想想他们这家人,一向是惯于自相残杀的。而且更遭的是,她没把李旦操纵住。李旦立李隆基而不是李成器为太子,传位给李隆基,都不是她愿意看到的。

李旦当皇帝后,这位做出来的事实在太过分。完全是个没了头脑没了禁忌的骄横女人。卖的斜封官比安乐的还贵还多。占有的国家财产令人咋舌。大概也是在武则天的阴影下小心谨慎活了这么多年以后,终于一朝拨云见日,可着劲折腾。武则天死了以后,她尝到了权力的美妙,而权力是世上毒性最大的毒品,一旦沾染别想戒掉。从此没了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太平公主被鸩杀于家中后,"籍其家,财货山积,珍奇宝物,侔于御府,马牧羊牧、田园、质库、数年征敛不尽。"

很多人怀疑她并没有谋反,是李隆基铲除她的借口。
****************
玉真公主:(690年-762年),法号无上真,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唐睿宗和窦德妃之女,唐玄宗、金仙公主同母妹。

李隆基对这两个同母妹宠爱到了极点,尤其是玉真公主。这位公主性格活泼可爱,李隆基对她是有求必应。虽是出家了但给她们的待遇依然是公主级别的。这二人的道观花钱上千万,此外两人占有的土地,别馆数不胜数。她和姐姐金仙公主都是很小时就当了女道士。女道士在唐朝属于特殊人物。其实就是交际花,文化沙龙的女主人。比较出名的有鱼玄机,薛涛等等,一生不必嫁人,天天和文人雅客谈情说爱。这位玉真公主的恋爱对象有李白,王维,高适,全是当时顶尖文化人。不过她跟李白很可能是传言。她比李白大十一岁。不过李白为她做过十几首诗,其中不乏情诗,倒是真的。

由于她和李隆基的关系,她在睿宗玄宗两朝都是政坛和文坛上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因此救过好几个官员的命。李隆基不听别人的,却能听她的。好几个官员被李隆基降罪后走了她的门路,她出面求情,让李隆基把死罪改为徒流。好在她是道士,不然也很可能身不由己,象太平那样卷入宫廷斗争里。

*****************
代国公主:名华,字华婉。墓志上写的是花婉。李旦李显的女儿们很难得,大部分都留下了名字。而且还都挺好听。象李仙蕙,字秾辉,又好听又大气,还特有女人味。李旦还有的女儿叫花山,花妆,都挺好的。反观李隆基的,二十多个女儿,就一个留下了名字:虫娘。多么奇特的公主名字。

这位华婉与李成器同母。是肃明皇后刘氏的小女儿。她还有个同母姐。这位公主最出名的是她的墓碑。武则天刚登基时,于明堂大宴群臣。李旦的儿女为她表演歌舞,我文中也引用过。李隆基男扮女装,舞了一曲《长命女》。李成器吹笛子《安公子》。那场盛大的歌舞,不是记载在史书里,而是在这块碑文里出现的。代国公主只有四岁,与寿昌长公主(唐睿宗长女,代国公主同母姐)对舞了一出《西凉》。

看看给她书写墓碑的人:题额隶书“大唐代国长公主碑”八字,由其兄李隆基书写;碑文1800余字,由其夫驸马都尉郑万钧撰文;其子驸马都尉郑聪书写。郑氏出了父子两代驸马。而且这两位都是大文豪兼书法家。夫为妻撰文,子为母书碑,在历史上很少见。看起来他们的感情应该很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笔耕枫下 / <上阳白发人> 完结篇
    这是李重润墓壁画。执扇侍女图。图中的树是桂花。侍女手中的扇蒙上了罩,就要收起来的,说明是秋天,秋扇。李重润墓壁画线条简洁,颜色大红大绿,比起他妹妹永泰公主的更为粗犷。小说开篇用的那张侍女图来自于永泰公主墓壁画。永泰公主墓壁画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壁画。叹为观止。中间那个捧盒女孩印在乾陵的门票上。


    • <上阳白发人> -(95) 恸哭
    • <上阳白发人> -(96) 自爱
    • <上阳白发人> -(97) 贤相
    • <上阳白发人> -(98) 对质
    • <上阳白发人> -(99) 反击
    • <上阳白发人> -(100) 治罪
    • <上阳白发人> -(101) 靠山
    • <上阳白发人> -(102) 断魂
    • <上阳白发人> -(103) 真爱
    • <上阳白发人> -(104) 媾和
    • <上阳白发人> -(105) 六道
    • <上阳白发人> -(106) 挡熊
    • <上阳白发人> -(107) 妾媵
    • <上阳白发人> -(108) 特赦
    • <上阳白发人> -(109) 暗流
    • <上阳白发人> -(110) 罗网
    • <上阳白发人> -(111) 佳期
    • <上阳白发人> -(112) 宫变
    • <上阳白发人> -(113) 白发
    • <上阳白发人> -(114) 移宫
    • <上阳白发人> -(115) 女权
    • <上阳白发人> -(116) 珠胎
    • <上阳白发人> -(117) 别离
      • 太精彩了!!能更新得快点吗?追着看好累!
        • 是啊,拜月加油啊。看得好累:-)
    • <上阳白发人> -(118) 复仇
    • <上阳白发人> -(119) 落职
    • <上阳白发人> -(120) 追尊
    • <上阳白发人> -(121) 中宫
      • 收藏起来再看。
    • <上阳白发人> -(122) 棋子
      • 每天一更太少啦 :-)
    • <上阳白发人> -(123) 女祸
    • <上阳白发人> -(124) 访兄
      • 不枉我一日三刷屏。
    • <上阳白发人> -(125) 折腰
      • 教主,今天是否还有一节 :-)
    • <上阳白发人> -(126) 内嬖
      • 我好想贪心的对教主再说一次:一天两更还是不过瘾啊 :-)
    • <上阳白发人> -(127) 闹钗
      • 还得接着刷:-)
    • <上阳白发人> -(128) 不义
    • <上阳白发人> -(129) 舅姑
      • 真心喜欢!
    • <上阳白发人> -(130) 双姝
    • <上阳白发人> -(131) 思君
      • 教主辛苦啦!唐代的女子倒是比现代人活的更恣意牟定呢
    • <上阳白发人> -(132) 宫宴
    • <上阳白发人> -(133) 秘闻
    • <上阳白发人> -(134) 储副
      • 等不到周一了,虽说知道李重俊的命运一定凄惨,还是希望他妻儿能逃过劫难。现在去百度一下。 +1
        • 百度了,果然很惨!不明白女主明明知道结局,为什么要螳臂挡车。
          • 这是我创作此文的初衷。假如你身边有个人,你预先知道他马上要惨遭横祸在极其痛苦中死去,那么你会不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逃离,哪怕被人笑话甚至被他怒骂你乌鸦嘴不怀好意。我是在看了另一部唐朝穿越文以后,实在难以容忍文中的价值观,才萌发出自己写一篇文的意愿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螳臂挡车的目的不是挡车,而是问心无愧,为阻止灾难你尽了最大的努力。

            穿越文难写之处就是,那个叫"阿穿"的现代人,在什么结局都知道的情况,站在谁的立场上。我觉得一个现代人,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古人那种杀人如麻,丛林法则的价值观的。所以假如真有穿越,我觉得一个现代人最基本,几乎是本能的做法,就是阻止惨案发生,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我看过的那篇文,女主穿到了高宗初年,看到武媚娘和王皇后萧妃的对立,几乎是想都不想,就站在了武媚娘这一方,原因很简单:她是最终胜者,我干嘛要替输家跑腿?傻啊!对武则天没有底线的上位手段没有丝毫的质疑,一想到就吓的发抖,吓的问都不问,自动充当她的棋子,充当她残害王皇后萧淑妃的急先锋。

            关键这个现代人不是不知道她们悲惨的下场,而是在知道的情况下,还助纣为虐。为了增加女主角行为的合理性,作者把所有历史上和武则天做对的,都描写成面目可憎的坏人。想尽方法洗白武则天,期望读者能得到这种结论:我帮助武则天,因为她对我好;她的对手都对我很刻薄。但是,我这个读者在知道历史上王皇后和萧淑妃还有那么多被她残害的人的下场后,无论作者怎么描写她们如何的坏,如何的死有余辜,我还是得不出这个结论。什么样的罪过,才配让她们死的这么惨呢?就算她们得罪了你,她们就该死么?作为一个现代人,具有现代人权思想的人,应该知道,人的生命有多可贵。

            咱们这个文化中胜者王侯败者贼的现象出现的太频繁,频繁到几乎成了真理。结果就是无数被胜者霹雳手段吓破了胆的看客,毫无保留不加思考的赞美胜者。当我看到那篇文的粉丝赞赏女主多么机智多么识实物时,真是很悲哀。替狼歌唱的羊,替狼欺压同类的羊,只因为这样心理上更安全一些。谁都知道,古代那种环境里,胜者之所以取胜,不是他更高尚,而是更卑鄙更没有底线。认同这种胜者,这种丛林法则的价值观,很可怕。其实我这篇文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认同成王败寇的理论。中心的价值观就是不识实物,宁死不屈。其实古代很多读书人,士大夫都是这样的。

            甄缳传为什么会被普遍质疑,也有这个因素。就算作者再怎么强调,甄缳也是输家,读者还是不以为然。因为她毕竟是在变的坏无可坏的情况下,笑到了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谁最坏谁最成功。但这篇文,我至少能读出作者的无奈和不认同,能看出来她想说,恶劣的环境下,把人变成鬼的可悲性。那篇我看过的唐穿文,简直是无话可说,女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游韧有余风生水起呼风唤雨,对着败者的尸体拍手嘲笑,谁叫你和强者做对呢?安慰被武则天弄死人的家属:死了那么多人了,不多你家这一个。本来同为写文的,不应褒贬别人。但那种三观实在令我无法认同。实在忍不住贬低那篇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太佩服你了拜月,惊心动魄的宫变,悱恻缠绵的感情,都被你拿捏得那么好。还有那些服饰,建筑,诗文,古玩等等,真给我们普及唐文化了。不拿去拍个影视剧实在可惜。有个小问题见内。
        女主一朝来到唐朝,历经磨难,怎么从没见她琢磨着穿越回现代?宁可在上阳宫白发终老,也不想回到现代?对现代真的那么绝望么?

        加油写吧!追着看呢!!
    • <上阳白发人> -(135) 风暴
    • <上阳白发人> -(136) 兵变
    • <上阳白发人> -(137) 离绝
    • <上阳白发人> -(138) 谋谮
    • <上阳白发人> -(139) 女主
    • <上阳白发人> -(140) 运筹
    • <上阳白发人> -(141) 手足
      • 周一到周五下午来这里是我现在不管多忙都必须要做的。教主加油加油!!
    • <上阳白发人> -(142) 自煎
    • <上阳白发人> -(143) 鸳帐
    • <上阳白发人> -(144) 金钿
    • <上阳白发人> -(145) 回归
      • 这样结束最好!
        • 意犹未尽!太有才了!
          • 透着这个穿越的女子把教主的育儿,夫妻相处,民主,道德大大小小的理念展示出来...嘎然而止
      • 不过瘾!打回去写续集!
        • 嗯 追看了这么久 今天甚是失落 爱极了女主 有情有义 琴棋书画 温婉坚韧 唐玄宗终究要佳丽三千的 这时结束再好没有
          • 我也是,等着续集啊
        • 其实我并没想要写这么长的,最初的计划是在武则天写完后就结束的。所以李隆基这个人物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性格有点衔接不上。写不了续集了。故事很明显到头了。我想把这篇文贴到别的网上去,各位有什么国外的中文小说网推荐的么?
    • 后记: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史书中的形象 (男人篇)
      • 教主够严谨
      • 坐等女人物篇
    • 后记: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史书中的形象 (女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