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中国究竟从何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们可能时常会惊讶于16世纪之后西方的那些启蒙思想家们, 如洛克卢梭等辈, 他们是如何 “发现”政治契约和权力制衡的理论的? 细细推敲下来, 其实那并不是他们大脑中灵光乍现的一个顿悟. 毋宁于说, 这是他们对整个西方以往1000多年政治实践的一个理论性的总结和提高. 在他们划时代的 “分权理论”尚未孕育之前, 西方政治现实当中 , “分权”的事实实际上已经延续很久了.

跟东方 “大一统”式的中央集权相比, 这种“权力制衡”所产生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答案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这种政治权力上相互制约和相互竞争的结果, 导致了西欧社会在国家权力的 “操作方式” 上, 明显地不同于东方的中国. 双方完全是分道扬镳, 南辕北辙.

这也就是我这里所要举的第三个东方在 “总体”上明显地落后于西方的例子: 一个是稳定的, 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 “法制和法治” 的社会, 而另一个则是日趋败坏的, 以君主疯狂的, 反复无常的意志为中心的 “人制人治” 的社会 (或者说是一个 “礼制和礼治”的社会) 这个社会虽然有所谓的 “盛世”: 比如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和康乾盛世什么的, 但是从根本上讲, 她无法摆脱 “乱-治” 到“治-乱”恶性循环的历史宿命.

西方从 什么时候起从一个“人治”的社会进入到一个 “法治”社会 ? 这里显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相当多的中国人误以为西方历史上的确存在着这么一个 “法治与人治”时代的“分水岭”. 西方的法制社会, 在他们的眼中俨然就象某个科学上的发明一样, 偶然之中, 就在烧杯与酸碱物质的混合与碰撞当中, 被 “VOOM” 地一声发明出来的. 在这些中国人的想象当中, 所谓的 “法制”社会, 大概和仿造一双鞋子, 或者是一个皮包一样, 都是同一个道理 . 他们希望中国的政治领袖当中也会出现一个象俄国那样的, 心地善良的 “哥巴挈夫”, 只要发表几项改革的法令, 任命几个新人, (就象光绪皇帝那样) 然后就万事OK了.

殊不知, 西方的法制社会同样也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历史 “进化”过程. 它既不是某个英雄人物突然的创造, 也不是西方历史上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所遗留下来的 “文明的遗产”. 自从6世纪大规模的蛮族入侵结束后, 西方法制和法治的历史渊源, 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529 年的 “查士丁尼法典”- 这部欧州国家法典的鼻祖.

如果仅仅是颁布一些法律和行政命令的话, 东方的中国, 当然老早就有类似于 “秦律”这样野蛮而残忍, 以酷刑为中心的法律. 然而即便是有再多的法律, 如果没有 个人“权利”和 “秩序正义”这两个原则, 没有 “法律高于国王” 这样的公设, 没有一个不受君王控制的独立的法庭, 那么所谓的 “法治和法制” 则仍然是个空话. 而正是西方的欧州人, 在历史上最早将这些近代司法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原则付诸实践的. 而东方的中国人, 则是到今天都仍然还是混沌未开.


“正义就是给每人以应有权利”; “法的准则就是:诚实地生活,不伤害他人,各得其所”; “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合法的”-- 当我们在读到这些记载在“查士丁尼法典”上的名言的时候, 我们真的很难想象, 这些今天仍然被所有的文明世界的法律所广泛延用的概念, 已经离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整整1400多年了.

“权利”一词, 在西方的法律上所包含的意思是 “一切正当的个人利益”. 用这个概念来看 6世纪时候的“查士丁尼法典”, 它已经相当明确地区分出了什么是和国家的政治利益, 和主导的意识形态无关的那些 “个人利益” 的领域, 并且进一步地将这些 “个人利益” 置于一个不同于 “公法”(比如宪法) 的所谓的 “私法”(或者叫民法) 的保护之下. 这些所谓的 “私人利益领域”包括个人财产, 商业活动 , 婚姻, 生育, 教育等等, 是十分广泛的个人活动和生活的空间, (也包括我们今天的所说的 “个人隐私权” 的那一个部分) . 从法律上讲, 它是完全独立的, 自由的, 不受控于任何的政府或君主的意识形态.

这样区别的全部意义在于 ; 西方近代所谓的个人自由的概念, 如果不是经过法律 将一个国家的集体的 “公众生活”, 或者说是 “政治生活” 和这个国家里每个公民的 的“个人生活” 或者说是 “隐私生活”将以严格的区分和限定的话, 那么 “自由” 显然就是一句空话. 当然也就无所谓 “权利”可言. 只有当法律把 “公众生活” 和 “个人生活” 予以区别, 并且有意识地以不同的法律, 来处理这两个不同的领域里的事情的时候, 个人权利和自由才是有可能的, 才可以摆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粗暴的干涉.

中国历朝历代, 固然不乏堆积如山的严刑峻法, 但所有的这些上千年来的中国封建法律, 对于什么是 一个公民的“个人生活领域”这样根本的问题, 则不仅没有任何成文的法律尺度, 更谈不上在司法实践中去执行它.

中国的法律是令人窒息的, 倒是十分合乎中国政治集权和“大一统”这个前提的. 对于中国的皇帝来说, 连一个中国人的生死这样的区区大事, 都可以由他的一句 “金口玉言”来定夺, 那么, 所谓个人的 “自由”, 还有个人生活隐私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相比起来更是不值一提了.

一个生活在 “大一统”之下的中国“臣民”, 他的生. 老, 病 ,死,衣 ,食, 住, 行, 所有的这些“私生活”, 无不处在那个象上帝一样无所不在, 无所不能的皇帝, 或国家的完全监控之下: 他信仰什么样的学说, 说什么样的话, 读什么样的书, 写什么样的文章, 交什么样的朋友, 做什么样的生意, 穿什么样的服装, 娶什么人做老婆, 生什么样的孩子, 甚至裹什么样的脚, 梳什么样的头… 统统的这一切, 都有可能给他惹来杀身之祸. 没有什么最细微的, 最隐私的个人生活是可以独立于中国 “大一统政治”的雌威 之外的.

甚至过了1400年, 到了今天, 中国的法律都无法区别什么是国家该管的, 而什么是国家不该管也不能管的!

“衙门八字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 对中国人来说, 从古至今, 这中国的衙门就是法庭, 法庭就是衙门. 如果有人对他们说, 在西方, 自古以来就是法庭归法庭, 衙门归衙门. 恐怕今天还会有许多的中国人对此表现出恐龙一般的表情来吧. 在他们看来, 当官办公的地方, 当然就是他们办案, 审案, 断案的地方. 天经地义. 而当官的, 不管是一个七品芝麻县令也好, 还是是个一品的道台巡抚, 钦差大臣, 既然是 “皇上”所委派的, 理所当然就是法官无疑. 难道 “当官” 和 “当法官”这二者之间可以有区别, 也必须有区别麽?

包青天, 一定就是包大人, 包大人也一定就是包青天. 中国的司法制度, 对此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然而, 即使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 我们也知道西方7世纪的时候, 就已经有这样的区别了: “青天” (法官) 和 “大人”(行政官员)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完全是由不同的人来担任的. 历史上, 西欧任何一个的国王, 贵族, 或者是政府官员 (大人), 都没有机会单独操纵过 一个全国性的, 统一的立法和司法的系统. 而且这样的系统也不曾在西方存在过. 即便是那个享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国王本人, 也被认为应当服从于法律之下. 英国13世纪一位叫布莱克顿的律师, 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来概括西方法治思想的根本: “ 国王不服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

在欧州, 政府的行政部门和法庭完全是互不隶属的. 也是完全分开的. 即有独立的领主法庭, 君主法庭, 更有独立的教会法庭. 而根据 “查士丁尼法典”的规定, 教会法庭的判决, 则拥有最高的法律终审效力.

即便在没有教会法庭的英国, 法律的权威和法庭的独立性的原则也是视为是高于国王权力的. 可怜的英国国王从8世纪开始, 上台加冕的时候都必须郑重地宣誓三样东西是他绝对必须保障的: 第一是教会, 第二是持久的和平, 第三则是遵守法律. 如果背信弃义, 违背自己的诺言, 国王的命运要么就是被教会和贵族们所废除, 要么就是干脆给自己招惹来杀身之祸. 1215年, 英国约翰王的 “不幸”遭遇, 就是因为自己违背了这些法律誓言而导致的.

由于欧州历史上王权和教权的分裂对立, 国王和贵族, 即使是在自己的领地内, 还都必须将司法的审判权交给独立的法官来担任.

公元10世纪, 被称为 “上帝的和平”的“ 和平法令”, 就是由当时的教会, 而不是由国家的君主来颁布. 这可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法律独立于君主政治的实例.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 :中世纪的教会, 经常扮演穷人保护者的角色. 当时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大主教看到世俗政权的软弱和无能, 在制止民间的暴力冲突方面毫无成效, 于是就在998年立法规定: 凡是在私人战斗中若有行动损害教会人士和教会商品,或夺取穷人的货物的,都算是违法。到了二年以后, 这 “上帝的和平”法令, 开始扩及到所有的商人及其商品。这还不够, 为了进一步了巩固这个立法,教会还迫使所有的贵族领主都宣誓放弃使用暴力,违法这个誓言的, 可算作对教会的罪行而予以惩罚。 以至于到了后来, 就连法国的国王都加入了进来, 把教会的这条立法纳入到他们自己的王室法规当中.

要说一个相对独立的, 不受专制政府控制的司法系统在中国的 “萌芽”, 却是在建立民国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而这比欧洲晚了近1300年.


今天欧美国家在司法制度上最重要一些法律程序和做法, 实际上从公元6-7世纪期间起也开始逐步地形成. 这其中包括司法程序中最重要的“程序正义” 的原则,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进入实际的操作的阶段 (尽管那还是非常初步的). 证人制度与担保人制度出现 于公元8世纪. 宣誓做证制度和 “陪审制度”则出现于11 世纪的英国法庭.

中世纪时代的这些尤其是 “陪审员制度”的诞生, 应该说在近代司法制度史上更是一个破天荒, 划时代的产物. 实际上这个制度起源于8世纪的欧洲大陆的法兰克王国时期, 但是11世纪是被英国的诺曼王朝给发扬光大了, 并且成为了近代陪审制的起源.

但是到了1214 年的时候, 另一个划时代的法律文件诞生了, 它就是被后来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当多近代的欧洲法制国家在他们的宪法中所一再引用的那个赫赫有名的 英国的 “自由大宪章”. 可以毫不扩张的说, 近代西方社会的所谓的 “民主宪政”的根源, 无不和这个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许多相关的权利不受侵犯的大宪章有亲如母子一般的亲缘关系.

中世纪的这些法律制度和实践, 按今天西方法律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显然是非常粗糙的和不完善的. 但毫无疑问的是, 西方的整个法律体系有一个系统的, 连续性, 逐步改善的过程. 它的源头就在7-8世纪初形成的原则和实践上.

1214 年, 如果我们把眼光转入当时的中国, 那正是北方的金朝, 因为受到蒙古人的威胁而被迫迁都于卞京那一年. 在南方的王朝南宋, 也正在面临着它最后的亡国的关头. 呼必列尚未登上他的皇帝宝座. 而中国历史上封建集权程度最高的两个时代: 明朝和清朝, 此刻都还尚未在襁褓之中呢!

不允许君主享有某种超越法律程序和审判之上的特权. 同时赋予法官享用较大的司法自主权和独立裁判权. 这两个特点, 在中国封建社会以 “刑不上大夫”为基本出发点的人治社会的法律系统当中, 听起来就象是天 方夜谭一样

可以这么说: 当西方天空已经曙光乍现的时候, 东方的中国, 那最黑暗的子夜还尚未来临. 这大概就是上帝对中国人最大的一个惩罚吧.

法制和法治对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是陌生而遥远的. 而今天处长中共统治下的中国人 , 虽然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和迫切性. 然而不幸的是, 他们拿不出任何有实际作用的解决方案出来.

不错, 的确是有许多对喜欢文过饰非的, 天真的中国知识分子, 和御用文人会喋喋不休地告诉我们, “法治”在 “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形态下是完全可能的, 但我们从人类的整个发展历史上看, 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的, 目前只有西方国家, 而他们的经验所揭示的, 无非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基本的原则:

(1) 严格地区分什么是国家政治领域, 什么是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 “私生活”领域.
(2) 一个完全不受政治权力, 及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 独立的司法体系.
(3) 程序正义的实践

这里我们只要简单地问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中国的法院, 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地将 “党委” 和 “党支部书记”这样的建制从它的体系当中清除出去, 把法官的 “党委”负责制改变成 “选民负责制” 呢? 什么时候, 中国的地方法官可以由当地的选民投票选举产生, 而不是由 “上级领导”的委派而产生呢?

其实我们不必提什么太复杂的 “政治改革” 措施, 仅就这一个看上去十分 “简单”的 “政治改革” 举措来看, 对那些高唱 “党治下的法治”颂歌的御用文人来说, 恐怕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紧箍咒, 一个令他们胆战心惊的 “NIGHTMARE”. 在未来的30年之内, 要想让 “党治”和“法治”能以一个和平的方式好聚好散, 我恐怕这不单单是一个 “愿不愿意”的问题, 还是一个 “能不能够”的问题.

但是没有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 那些所谓的有 “中国的特色”的 “法治”, 说得难听点, 都不过是些棺材上的金粉, 死人脸上的油彩, 和狗屎上的巧克力罢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工作学习 / 求学深造 / 中国人的智慧 (zt), 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但又如此落后于世界潮流,还有种种不好解释的行为特征。感觉这篇文章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人的智慧

             (松本一男 著, 林思云摘译)

      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或者一个民族的性格,可以说相当程度取决于其国家的自然环境以及长期经历的历史经验。打开地图立刻可以发现,中国东面临海,西, 南,北三面与其他国家接壤。其陆地上的一万多公里的国境线是人为划分的,所以很容易被侵犯。不要说国境被侵犯,中国还有过整个国土全部被其他民族侵占的历史,五胡十六国、元、清等就是例子。这对于四面由海洋所保护、历史上只经历过一次被外国军队占领历史(指二战后日本被美军占领)的日本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对于有复杂多样历史境遇的中国人来说,自然应该具有独特生活智慧。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下的气质较为突出。

      忌讳战争。因为中国人经历过多次被侵略之苦,所以也很厌恶去侵略别的国家。

      大国意识强、认为自己国家的文化最好并以此而自负。

      没有什么人种偏见。

      阴郁,外人难于了解其内心。

      憨厚,忍耐力强。

      保守,不易改变。

      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总之,在严酷的环境中经历了数千年磨炼的中国人比较缺少乐观的精神。下
    面从一些侧面来探讨一下中国人所具有的独特智慧。

      “慢慢儿来吧”——中国人的生活节奏

      本世纪初以乘船为主要交通手段的时代,初到中国港口的外国人都对在港口
    干活工人的劳动节奏,尤其是劳动号子的节奏感到吃惊。被称之为“苦力”的中
    国工人,喊着慢得没法形容的劳动号子在劳动,因为拍子节奏迟缓,与之相配合
    的手脚动作也就慢腾腾的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象清晨中国公园里打太极拳
    的节奏差不多。看到如此情景,平时习惯于快节奏的日本人会目瞪可呆地感到:
    “这个国家的人,怎么会这么悠闲?”对于急性子的日本人来说,中国苦力们的
    慢节奏的劳动被认为是故意偷懒。

      旧上海日本人乘人力车时,总是扬着拐杖用日式中国话大声喊:“快快的!”。
    因为急性的日本人一登上人力车便想尽快到达目的地,所以人力车夫们很讨厌搭
    日本客人。在旧满洲煤矿及港口,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工头甩着鞭子对苦力们喊:
    “快快的!”。因此除非给相当高的工钱,中国的苦力们都不愿在日本工头手下
    干活。

      当时在中国的日本企业家们,即使不懂其它的中国话,也绝对懂“慢慢的”
    这句话。并把其作为形容中国劳工的词语。其实日本人并不懂,苦力们乍看上去
    象偷懒似的慢悠悠的劳动,是他们进行长时间持续劳动的智慧。象日本工人那样
    的蛮干,身体往往支撑不住。

      中国人不仅日常生活的节奏慢、作商业买卖也是慢腾腾的。香港、深圳不动
    产的出租契约,期限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还有长达“九十九年”的。对于出
    租契约一般为二年或三年的日本人来说,只能认为这是在开玩笑。从中国人的走
    路方式也可以明白他们不慌不忙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繁忙的大城
    市里,也很难看到象日本人那样一路小跑似走路的中国人。

      中国人甚至打仗也是慢腾腾的。三国时代,刘备率蜀国大军攻入吴国,直逼
    夷陵。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的夷陵是军事和交通的要地,一旦被突破,吴军的根据
    地江陵和夏口也将被直取。可是蜀军进军至靠近夷陵的地方便驻扎下来,以图解
    除远征疲劳。守卫夷陵的吴军将领也采用闭们不战的拖耗方针,试图拖到敌方疲
    劳时,再进行反击。吴军一拖就是半年,等到蜀军已疲惫不堪时才大举反攻,用
    火攻大败蜀军。如果换成日军,大概不会象吴军那样有耐心慢慢地忍耐半年吧。
    不管怎么说,中国军队采取慢慢地拖垮敌人的不屈不挠的战术,可以说是其特长。

      中国人的这种“慢慢儿来吧”的态度,虽然优点不少,但也有缺点。“慢慢
    的”缺点之一是时间观念松弛,没有争分夺秒的精神。在中国农村开会,迟到一、
    二个小时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史记》中有个“尾生之信”的故事,其大意是
    :尾生和恋人约好某日某时在某地的桥头约会。可是尾生在约定的地点等了几个
    小时也不见恋人,这时天降大雨使河水猛涨,但尾生却不肯离去,终于抱着桥栏
    杆溺死。此后中国人便用“尾生之信”来形容非常守信用的人。不过,在日本人
    看来,为了等一个不按时约会的恋人而死实在不值得。

      " 慢慢的“缺点之二是效率低。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古以来中国在文化、思想、
    技术方面都是最优秀的,所以并不急于摄取其他国家的知识和文化。对欧洲文明、
    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也采取慢慢吸收消化的消极态度。相反,日本人则
    积极、热心地吸取新知识,新文化。

      1543年葡萄牙人把火枪传到了日本,三十二年后日本军队中就出现了火枪部
    队,从此火枪便成为日本军队中不可缺少的新兵器。火枪便传到中国的时间比日
    本还早,可是八十年后丰成秀吉出兵朝鲜时,中国明朝的军还没有火枪部队,而
    且到一百五十年后明朝灭亡时,中国军队仍没有大规模地使用火枪。

      仅此一例便知日本人和中国人的速度观念之不同,在吸收先进国家的科技、
    文化、思想方面的速度差异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日本明治维新后数十年就发生
    了明显变化,而中国却很难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中国人的勤劳程度并不
    比日本人差,但效率却明显不如日本人,这不能不说和中国人时间观念有关。

      与喜欢求快的日本人相反,中国人采用不急不躁,但坚持到底的生活态度。
    “慢慢儿来吧!”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人从长期历史经验中得来的一种智慧和生活
    感觉。

      “马马虎虎”——中国人的办事方针

      日本有句骂人的话“马鹿”(八嘎牙路),一般认为是从《史记》中“指鹿
    为马”的典故而来。秦始皇死后,实权被宰相赵高所掌握。赵高有一天献给秦二
    世皇帝一头鹿时说:“陛下,献给您一匹马。”年轻的二世皇帝莫名其妙地对左
    右的大臣说:“奇怪,这明明是一匹马呀。”大多数的大臣为了讨好赵高都说:
    “的确是鹿不是马。”后来日本人就把连马和鹿都分不清的愚者叫做“马鹿”
    (傻子、笨蛋)。

      中国人有句常说的话:“马马虎虎”,即是马是虎都无所谓,反正都是动物
    的意思。这种草率的感觉和表现,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日本人难于理解的。

      日中国交正常化以来,出现了不少合资企业,虽然有搞得好的,但也有中途
    受挫的。不成功的理由有各种各样,但其中之一就是日中双方对契约的考虑方法
    不同。日方认为,一旦签订了契约,中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应绝对履行和遵
    守,这是商业的道德。而中方则认为:固然应该遵守当初签订的契约,但在万不
    得已的情况下,途中适当修改一些也没关系。所谓买卖,是应该随机应变的。

      1978年,中国政府和日本的新日铁、三菱商事等大企业签订了合资的宝山钢
    铁公司。1981年1 月中方突然以外汇紧张为由,单方面提出中止第二期工程。这
    使日本企业吓破了胆,已投资了数千百亿日元的设备,突然被中止,怎么能受得
    了?而且作为有绝对信用的国家政府,又不是民间企业,怎么能随意破弃契约呢?
    可是中方则反论道:“并不是我们以自己喜好随便不履行契约。由于客观条件发
    生了变化,不得已不能履行原先的契约。难道双方不能寻找一个互相妥协的办法
    吗?”这个问题最后以日本政府的出资援助使工程得以持续而解决,但日方从此
    感到如履薄冰。

      另外,中国人崇尚“肚量大”、不拘泥于小事的人,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日
    本人往往被中国人指责为“太小气”。但日本制品之所以质量好也正是由于日本
    的技术人员斤斤计较出来的,“不拘小节”恐怕亦是中国制品质量粗糙的原因之
    一。在日中合办的企业里,因为双方办事态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不在少数。中方
    抱怨日方“气量太小、挑剔过分”,日方则抱怨中方“粗枝大叶,马虎过分”。

      中国人认为:既成的法律、规则、契约、约束等,不见得完全正确,由于客
    观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出现与实情不相称的情况,这时就不应拘泥于先前的约束,
    而应作出与实情相应的扩大解释。比如做买卖,卖者希望尽可能卖得贵些,而买
    者则希望便宜些买到,为了达成买卖,两方不是都需要有点“马马虎虎”的态度
    吗?

      但是在近代社会中,从国家的政治、外交到民间的贸易、雇佣,都以契约的
    形式进行,以至于有人把近代社会称之为契约社会。发达国家都把契约看作有绝
    对的约束力,应该无条件地被执行。所以认为可以对契约持“马马虎虎”态度的
    中国人,很容易被指责为是不可信赖的伙伴。这是大概是中国难于与其它国家进
    行良好合作原因之一吧。

      “没有法子”——中国人的政治观

      中国从未出现过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都是自上而下强
    行推行的专制制度。历代的执政者为了保卫自己的权力,把国家的军队建立成一
    支专门保卫自己的军队,把民族的文化转变为捍卫自己统治正当性的学问。在长
    期的高压政治下,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对政治十分消极冷漠的态度。许多人对现政
    不满,但也只是消极地说:“没有法子”。

      但并不能因为中国人对政治看破红尘的消极态度,得出中国人没有政治反抗
    精神的结论。中国人虽然嘴上说“没有法子”,但内心里却并非认为已经真正
    “没有法子”了。“没有法子”是中国人在高压政治下的一种忍辱负重的策略,
    不能因为中国人总说“没有法子”,就认为中国人容易屈服。

      在日中战争以前,许多在中国的号称“中国通”的日本浪人,把中国人这种
    消极冷漠的政治观认为是容易屈服的表现。他们说:“人根本没有什么爱国
    心,一提起国家来开口闭口就是”没有法子“。所以只要给中国一个军事打击,
    中国人就立即会屈服。”这种对中国人一知半解的看法,是当时日本军部发动侵
    华战争的背景之一。

      另外,中国人的政治观之一,就是把从事政治活动与赚钱联系到一起,即所
    谓“升官发财”。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被残酷的政治所愚弄,庶民一旦作了官
    就变本加厉地榨取、折磨民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贪污受贿。所以中国历代政治
    黑暗,官僚与贪污、贿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旧日本军队中,新兵受长官、先辈的欺负属家常便饭。新兵每天被长官、
    先辈打嘴巴、挨训。受尽非人折磨的新兵成为老兵后,即使再老实的人也会象魔
    鬼一样对自己的后辈进行同样甚至更加厉害的欺负,如同复仇一般。在中国,受
    尽官吏榨取折磨的庶民作了官后,就变本加厉地榨取折磨民众,可以说象旧日本
    军人折磨新兵的复仇心理。

      历史上中国百姓的梦想就是“升官发财”,尤其科举制度出现后,受长年榨
    取之苦的民众都抱着这个复仇的梦想。因此中国自古以来的官吏就是“贪官污吏”,
    清官奇少。如果现在中国人对政治的绝望和不满还没有消失的话,那么“升官发
    财”的复仇梦想将依然存在。

      “恭喜发财”——中国人的人生观

      历史上的中国政权都是压迫民众,不为老百姓作任何事情的独裁政权。常年
    受残酷政治压迫之苦的中国百姓,要想摆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只有三条道路
    可以选择:1 、取得权力和地位;2 、通过宗教和学问来逃避现实;3 、获取金
    钱和财富。

      权力和地位的取得本身就非常不易,加之中国历来是一个毫无法制的独裁社
    会,即使获得了权力和地位也是相当危险的。中国有所谓“今日坐上客,明日阶
    下囚”的说法,“四人帮”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通过宗教和学问来逃避现实也
    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可以作到的。所以对于中国的一般老百姓来说,金钱是他们
    摆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的唯一途径。

      为了累积金钱,中国的老百姓自古就养成的勤劳节俭的习惯,形成了中国人
    特有的朴素功利主义和金钱崇拜世界观。移居外国的中国华侨,又把这种勤劳节
    俭、发家致富的习惯带到了华侨社会。在香港、东南亚的华侨社会中,新年的贺
    词就是“恭喜发财”。在日本,即使是专门从事买卖的商人之间也没有“恭喜发
    财”的说法。这未免让人感到中国人太注重金钱了。

      中国人具有灵敏的金钱意识。在世界各地,不管多偏僻的地方,不管是什么
    肤色的人种居住区,即使不太懂当地语言,照样有华侨经营的各种各样的商店。
    勤劳、节俭、忍耐是华侨们成功的关键。虽然华侨们擅长个体买卖,却不擅长于
    集团联合经营。世界各地有许多华侨巨富如万金油王胡文虎、橡胶大王陈嘉庚、
    泰国金融大王陈氏一族、船舶保有王董浩云、香港财阀李嘉成、船舶王包玉刚、
    台湾企业家王永庆等,可是这些巨商的活动最终超不出个人经营的范围。

      这些企业的成功是依赖老板的才能,一旦失去老板,企业便化为乌有。所以
    中国的华侨企业根本无法与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等现代化大企业相比。现代
    化大企业的活动关键是要有巨大的组织能力、贩卖能力和情报能力,所以不管个
    人企业的买卖做得多成功,国际竞争力都是微弱的。

      重视个人发挥而忽视集团组织经营,是中国华侨商法的特点。近来,日本积
    极宣传这种华侨商法并作为经营学上的一个参考例子。不过,华侨绝对不是做买
    卖的天才,因为不擅长集团组织经营,在赚大钱方面,日本的大企业要高明得多。
    但华侨商法的“勤俭刻苦”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中国人给外国人的印象往往是尽想着赚钱、爱钱如命,所以对中国人的评价
    往往不高。但要知道中国人赚钱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庭。日本人有政府的保护,
    美国人有人权的保护,受不到任何政治恩惠的中国老百姓,除钱之外没有别的可
    以保护自己和家庭的东西。所以中国人的爱钱如命亦是残酷政治环境中造就出来
    的智慧。

      对于日本、欧美等国的国民来说,由于有国家政治的庇护,不必象中国人那
    样费尽心思地拨算盘赚钱。因此我们往往难于理解在政治上无依无靠的中国人对
    金钱的心情,所以也希望不要轻易地嘲笑中国人爱钱如命的人生观。

      “尚文轻武”——-中国人的价值观

      中国人向来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对“斯文人”即学者或文人怀有强烈的憧憬。
    由于汉民族原本是农耕民族,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有能胜任艰苦农业劳动
    的健壮身体,有提高生产量的专门知识以及即使天灾地变也不气馁的忍耐力。但
    却缺少骑马民族那样勇猛果敢、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和勇气。

      由于历史上中国不断地遭受异民族的侵略,几乎每场战争都是由他民族或他
    国挑衅的。数千年来苦于被侵略的中国人,本能地忌讳战争,视战争为罪恶。中
    国漫长的历史中,赞美战争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几乎没有。所以可以说中国人是
    从本质上厌恶战争。

      另外,中国从隋代开始创立了重用文人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使身份低贱、
    出身贫穷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吏。与世袭制度相比,是非常进步、光明
    正大的任用人材的做法。但科举的考试科目太偏科,只考儒学和文学,所以有很
    多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知识全然不懂的人也能合格作官,因而造成中国
    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比欧洲落后很多。科举制度使老百姓有机会通过读书
    来作官、飞黄腾达,而习武却没有什么用。所以中国历来有轻视职业军人的传统,
    有“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的挖苦军人的话。

      中国人认为仅身体强壮有力不是有能力的表现,决定人能力的是头脑和心。
    虽然日本的制度很多是模仿中国的,但却没有采用科举制度。且不说科举制度是
    好是坏,如果日本真采用了科举制度的话,大概日本的历史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吧。

      “不战而胜”——中国式的战法

      日本男人一旦争吵起来很快就动手打起来,但中国人争吵时却较少动手武斗。
    中国人争吵的方式是先动嘴,迫不得已时才动手。首先把对手的罪行、见不得人
    之事诉诸于众,博得周围观众的同情,这是中国式争吵的最常用手法。性子急的
    日本人看来,与其强辩夺理,不如冲上去打对方一拳更痛快。可是在中国,争吵
    的双方却只是互相辱骂对方,并不轻易动手,这也就是中国所谓的“骂街”。日
    本人和中国人的争吵方式的确有天壤之别,这大概也是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作战方
    式有本质不同的原因所在。

      中国人首先寻求“不战而胜”的方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孙子兵法》说:
    战争是手段而并非最终目的,而且战争是关系到国家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又要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不战而胜才是最上策。因此中国人不仅对战争,对于争
    吵也同样贯彻不战而胜的思想,寻求使自己的损害最小、不需要成本的取胜方法。
    因此中国人争吵时,设法不动手而只动嘴让对方屈服,既无体力消耗,又没有身
    体的伤害,这才是最上策。这就形成中国人动嘴不动手的“骂街”习惯。

      虽然中国人厌恶战争,但也不是说中国人遭到侵略时就立即投降。但中国人
    一般不主动出击,而是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坚持到敌人没有了耐力时,才给敌
    人毁灭性的一击。中国人的战法和功夫片中李小龙、成龙的打法相似,刚开始不
    管怎么被打、被踢,有时还半死不活,但也决不举手投降,而是坚持对方没有了
    耐力时,才给对方致命的一击。

      持续八年的日中战争,双方战法的不同表现得清清楚楚。日本军一开战就全
    力出击,把北京、南京、武汉等大城市一个接一个地占领了。日军当局当时认为
    :中国受到了如此毁灭性的打击,无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再坚持,非投降
    不可。可是中国人却有惊人的忍耐力,尽管国家濒临灭亡,家庭妻离子散,死伤
    者众多,但中国人仍坚持不投降。这样坚持了八年有余,挨到日本人没了耐力时,
    中国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中国人没有日本武士、旧帝国军人那种“玉碎”的风气,认为打不赢就选择
    死的做法并不明智。到了打不赢时候,就设法避战、撤退,万不得已时就暂时向
    敌军投降,等待卷土重来的日子,这就是中国人的思考方法。中国人认为撤退不
    过是一种战略手段,并非是可耻的事情。这与在战场上以冲锋陷阵为主,宁死不
    撤退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天壤之别。日中战争开始时,中国政府当局把大量城市
    的失陷向国内外解释为“预定的撤退结果”,当时日本当局还嘲笑中国的这种说
    法不过是嘴上不服输,但八年战争的结果却证实中国的说法是正确的。

      总之,中国人打仗不是象日本人那样采用硬打死拼的战术,而是采用“不战
    而胜”、“以逸待劳”这样的以巧取胜的战术,这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

      “面子第一”——中国人的名誉心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东西。英文中并没有“面子”一词,有人把“面子”
    翻译成英文的“名誉”一词,但并不确切。因为欧美人往往把“名誉”理解为由
    于个人的杰出才能、伟大贡献所赢得的荣誉。而中国人所谓的“面子”与“名誉”
    是有极大不同的,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国人的“面子”的概念。

      比如A 介绍B 到C 公司工作,C 公司因B 本身的才干而采用了B ,这本来与
    介绍人A 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中国人会说:“C 公司是看A 的面子采用了B.反之
    如果C 公司将B 辞退,本来与介绍人A 也没有什么关系,但中国人会说:”C 公
    司不给A 面子“。所以中国人的面子概念外国人是比较难于理解的。

      中国人是一个对“面子”非常介意的民族,经常会为了维护“面子”而坚持
    错误,也会不惜牺牲实际利益来换取形式上的面子。自古以来中国在外交方面一
    直是搞“面子”外交,而不是利益外交。只要外国人派个使者到中国来“朝拜”
    一下,满足中国人面子上的需要,中国就可以“下赐”给外国人许多物质上的利
    益。不过近来中国的外交有更加“务实”的倾向,比如中国政府让自己的“通缉
    犯”方励之出国,就是舍面子而求实利的作法。

      另外,中国人所提倡的“孝道”的最终目的就是“光宗耀祖”,即为父母、
    长辈争面子。中国人认为晚辈如果指出长辈的错误就是不给长辈面子,是极大的
    不孝。晚辈即使发现长辈犯了或正在犯错误,也要考虑到长辈的面子问题,不能
    直接批评指出长辈的错误,顶多转弯抹角的提一提。同样下级对上级也要出于面
    子的考虑,不便或不能提出直接的批评。

      在日本,政府部门和民间企业的领导人如果干得不好,就要辞职下台,没有
    人考虑当事人的面子问题。在中国却要挖空心思地考虑照顾当事人的面子,设法
    让当事人“体面”地下台。所以往往要给下台的领导人安排一个“有名无实”的
    虚位来保住当事人的面子。中国人由于对面子的过分考虑,往往造成对长辈和上
    级错误的过分宽容。

      另外,在日本的政府部门、民间企业,如果部下犯了重大过失,其领导人也
    多半也要引咎辞职。如果子女犯了罪,家长会承担责任,如果家长担任的是重要
    公职,几乎毫无例外地辞职(或被迫辞职)。这是日本人承担责任的作法。但中
    国的情况却不同,政府、企业中的部下出了过失等于败坏了领导人的“面子”,
    所以要尽量予以掩盖。在迫不得已时,可以让部下辞职,但没有理由让领导人自
    己辞职,因为中国人认为领导人被部下败坏了“面子”,是受害者而不是责任者。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保全面子是最重要的。政府部门、企
    业一旦出了问题,最优先、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保全面子,而不是找出问题的原
    因和改进的对策。这种中国式的“面子”第一的考虑方法,也是造成中国人难于
    改正错误的一个原因吧。

      “盖棺定论”——中国人的生死观

      1986年,关于日本的总理是否应该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新闻报道界好不热闹
    了一阵。令人震惊的是中国政府就此事发表的见解:“日本首相参拜葬有A 级战
    犯的靖国神社,违背了在第二次大战中受害的亚洲各国国民的感情,容易让人感
    到不快。”结果,在这一年当时的首相中曾根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而把问题压了下
    去。

      在这之后,中国的高官对访问中国的日本自民党领导人这样说明了中国方面
    的宗旨:“就贵国首相是否参拜特定的神社,我们本来没有打算给你们加压力。
    不过我们认为中曾根首相的做法是妥当的,中国方面之所以对靖国神社的参拜特
    别敏感,是因为那里合葬有A 级战犯。”但是,对于信奉“死人无罪”观点的日
    本人来说,的确受到很大冲击。

      日本人认为:“不管多坏的人,人死了罪也就没有了,人死了就都变成了神
    佛”。对于犯罪者,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判刑、惩罚是应该的,但对死人
    问罪有什么意义呢?有人尽管生前作了很多坏事,犯了很多错误,一旦死了,他
    的罪行和错误就可以被原谅了。所以许多日本人在做了错事,造成巨大损失时,
    往往采用以死谢罪,以死换取人们对他的原谅。这也是造成日本人自杀率高的原
    因之一。

      所以日本人认为无论是东条英机还是广田弘毅,既然已经被国际裁判判了绞
    刑,这事情已经就算完了,与靖国神社的参拜又有何关系呢?其实在日本,即使
    是罪大恶极之人或被民众憎恶的历史上人物,也放在神社中祭奠。比如祭祀逆臣
    足利尊氏的足利神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在一些地方的神社里,连被民
    众憎恶的吉良上野也被当作神来祭祀。所以,对中国政府关于神社参拜的发言日
    本人感到不舒服。

      中国人的生死观与日本人正相反。中国人认为:即使人死了,也不等于其罪
    行和责任可以被解除,对死人也要问罪惩罚。杭州城外的岳飞庙里,有秦桧夫妇
    下跪的石像,去参拜岳飞庙的人,用庙里准备好的鞭子抽打这个石像。中国人这
    种对死人也要问罪惩罚,即使自杀其罪行也不能被宽恕的生死观,在日本人看来
    是过于残酷了。

      结束语

      日本、中国、朝鲜这些历史上采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民族,都有一些共
    同点:

      效率较低。

      体格较差。

      缺乏积极性。

      勤劳。

      重视内心的修养。

      相比之下,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有一种“绝对的”自信,认为中国人自古以
    来就是最优秀的民族。希特勒也曾经鼓吹过日尔曼民族最优秀论,但那不过是一
    种政治宣传。可是中国人却从心里自信地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拒绝一切历
    史上的污点。凡是说中国人不完美的中国人一定是卖国贼或洋奴,凡是指出中国
    人缺点问题的外国人一定是别有用心。中国人在历史上一贯正确,一切中国与外
    国的争端、战争都是曲在对方。

      由于中国人拒绝承认自己的任何缺点错误,缺乏对自身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和
    反醒的风格,使中国人无法从以往的失败中吸取到真正的经验教训。同时由于中
    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绝对自信,无形中造成对外国文化的漠不关心,不能积极吸取
    外国文化的优点来弥补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中国人的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大
    概是中国不能象日本那样迅速实现近代化的原因之一吧。

      以上各部分虽然概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不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族性,
    个人的性格和世界观是随着后天努力和环境而改变的。同样,国民性和民族智慧
    也会时代和环境而变迁,“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民族性。”这是笔者最后
    所希望强调的。

      1998年4 月24日译于日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hehe, 看来还是男欢女爱的事最有人缘。:P
      • YAOMING中
    • 日本人的民族性问题 林思云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日本人的民族性问题

      林思云


      看了司马先生写的《田中君》和《桥本君》,十分精彩。不过司马先生是在美国遇
      到的多数是学者,和一般的日本老百姓又有一些不同。

      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比较老实,有的
      比较狡诈,有的比较外向活跃,有的比较内向沉默。当然一个民族总有一个民族的
      共性,日本人的共性是什么呢?以我在日本多年的感受,我认为日本和中国人相比,
      比较突出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一、 日本人比较诚实

      中国人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喜欢吹牛,夸大其词,不肯说实话,特别是不肯说
      对自己不利的话,或者是有可能造成别人小看自己的话。和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则
      显得诚实的多,肯说实话,不爱吹牛。在一次慰安旅行时一个日本同事和我谈起音
      乐的事,他问我小时候家里有没有录音机,我含含糊糊地说有,他听后说:“我家
      是农民,家里很穷,在我15岁以前,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由于没有录音机,
      我只好经常到朋友家去听,我用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收录机。”听了他
      的话我感到很羞愧,大概是我下意识地害怕说实话会被别人看不起。

      最近日本天气闷热,我对一个日本人说这几天晚上不开空调就睡不着觉,他却说:
      “我家没有空调”。我听后很吃惊,在日本空调也不算贵,他却继续解释说:“我是
      普通的工薪阶层,工资不高,家里又有两个孩子,所以能省则省”。另一次一个日
      本同事一家人去夏威夷旅游,回来后我问他玩得怎样,这要是碰上中国人一定要绘
      声绘色地大吹一通,没有想到他却说:“我父母60多岁了从来没有出过国,也没有
      坐过飞机,这是第一次坐飞机他们很害怕。我们在夏威夷包租了一间民房,自己做
      饭吃,比住旅馆便宜多了。"这当然不是说给我一个人听,在场还有很多其他日本
      同事,我想要是中国人的话,有几个敢这样说实话?一些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省吃俭
      用省了一笔钱,回去却逢人便说自己如何有钱。

      中国人好像把“吹牛”看成是一种生活必须品,不用“吹牛”来粉饰生活就感到不
      安,而日本人却没有吹牛的癖好(当然也有少数吹牛的,但不普遍),使人感到日
      本人比中国人活得更有自信。


      二、日本人注重平等

      中国人比较喜欢高人一等,不喜欢和别人平起平坐,日本人却喜欢平等,既不让你
      觉得高别人一等,也不让你感到低别人一头。

      中国人吃完饭后要争着付款,谁付了款谁就有比别人更有面子的感觉。而日本人吃
      完饭后却大家平摊,日本人认为这样才大家都有面子,如果不让谁付款的话,就会
      被认为是对他的歧视。有些中国人认为日本人大家平摊付款是因为日本人小气,这
      也是误解。一次我们公司中国分部的一个中国人来日本进修,除了第一次欢迎他的
      宴会上没有让他付钱,后来他和日本人一起吃饭时都要让他付钱,他愤愤不平地对
      我说:“日本人太小气,连吃一顿午餐也要告诉我多少钱,好像怕我不准备出钱”。
      我跟他说日本人要他出钱是把他作为一个公司的同事平等对待,可这位中国同胞就
      是不信,觉得我在偏袒日本人。

      日本公司的工资是“年功制”,工资每年一涨,干好干坏都一样。所以日本人的工
      资是与年龄成正比的,年龄多少岁工资大概就是多少万日元,20多岁工资就是20
      多万日元,50多岁工资就是50多万日元(指基本工资,不包括奖金)。我到现在
      工作的公司时,订工资时把我在中国工作的4年工龄也计算进去,人事科长告诉我:
      “日本是按照工龄的长短订工资,如果不把你在中国工作的4年计算进去,你的工
      资就要比同龄人低,就不公平”。给我加算4年工龄并不是日本人特别照顾我,而
      是因为他们的公平意识,当然也不要指望拿到比日本的同龄人更高的工资。

      日本1亿3千万人,可是每年纳税在1亿日元以上的只有1000多人,但年收在1000
      万日元左右的人就不计其数,日本社会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平均社会。日本人从小
      就开始培养平等意识,在学校唱歌时搞大合唱,很少有独唱的,日本也没有什么大
      学少年班之类的尖子选拔制度。这和中国人注重不平等,注重拔尖分子的不平等心
      态非常不同。中国搞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非常失败,而日本却非常适合搞共产主义。
      日本人常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大锅饭式社会主义,真正的共同富裕。

      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平等”心态的不同,也是中国人感到日本人难于理解的一个方
      面吧。当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冒尖心理”也不很理解,日本人搞不懂为什么50
      几个中国人要冒死偷渡到外国,他们并不是因为没有饭吃。中国人却很非常理解那
      些人为了挣一笔钱回去,目的是得到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中国人没有这种优越感,
      可能就觉得生活非常无味。

      日本人满足于和别人一样,中国人却并不满足于和别人一样,总要设法找一个高出
      别人一块的机会。中国人对优越感的追求,与日本人的平等心态实在相差太大。

      日本的民族性当然还有很多,这次先谈这些。


      2000年8月6日写于日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没去过日本,接触的日本人不多,所以不好评论。
        • 中国人的特点就是爱吹牛,不诚实不假.如果把中国政府比做父母,在父母粗暴,冷漠,不民主的家庭成才起来的孩子一般都有上述缺点.
          • 先有人民还是先有政府?
            • 恶性循环,在父母粗暴,冷漠,不民主的家庭成才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对他的子女也一样的粗暴,冷漠,不民主.不诚实的人民孕育了不民主的政府,不民主的政府造就了不诚实的人民.
              • 不同意,民主制度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无必然联系,这是我今天亲身经历的事情#981975,事件中的女儿已经30左右。
                • 我没说民主制度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有必然联系呀.只是那两个做个类比.
      • 杀了那么多人还改教科书,这也叫诚实?
      • 日本人的民族的性问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早有结论了,日本人基本都是性变态。
    • 确实挺像。唉,感觉加拿大的生活节更加缓慢。
    • 中国为什么赶不上日本 林思云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为什么赶不上日本

      林思云


      日本在历史上,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化,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几十年到上百年。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闭关锁国,日本也一样闭关自守,和欧洲的新兴文明没有
      任何来往。1840年英国军舰武力敲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后,1853年美国军舰也
      开到了日本港口,用武力迫使日本对外开放。当时日本的遭遇与中国完全一样,
      也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也是被侵略压迫的国家和民族。

      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中国和日本都开始了奋起自强的近代化运动。中国和日
      本近代化运动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其目的也一样是为了富国强兵。1870年日本
      开始近代化运动时,日本不仅落后于西方,比中国也落后几十年。可是现在日
      本已成为最领先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仍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圈子里徘徊。
      100多年来,日本从落后于中国几十年的无名小国,一跃成为领先于中国几十
      年的先进国家,不能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赶不上日本?

      从客观原因来看,中国有太多的理由超过日本。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日
      本的自然资源却极其贫乏;中国的人口虽多,但人口密度却远小于日本(中国
      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人而日本为每平方公里330人);1840年以来西
      方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远大于对日本的投资。中国赶不上日本显然是中国人本
      身的原因所至。

      原因之一:中国人妄自尊大而日本人谦虚好学

      中国被西方列强痛打后,仍然对"中华文明天下第一"这一点深信不疑,把西方
      人侵略中国看作是"儿子打老子"来聊以自慰。即使是改良派,也只是认为中国
      败于西方仅仅是由于西方的船坚炮利,中华文明本身并不落后于西方。而日本
      人在挨打以后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西方人能够造出坚船利炮?

      以前日本人也信奉华夷秩序,以为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以外的、不向
      中国学习的民族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西方列强打入日本后,日本人忽然醒悟:
      自己认为是野蛮人的西方人,原来是真正的文明人,而日本人自己才是地道的
      未开化野蛮人,因而在日本掀起了"脱亚入欧"的运动。脱亚论者声称中国朝鲜
      等东亚国家是未开化的野蛮国家,日本人要和这些野蛮人在一起就会"近墨者
      黑",就难免染上东亚人的坏毛病。日本要成为一个文明国家就要和东亚这些"坏
      朋友"绝交,专心和欧洲的"好朋友"交往,把日本人改造成象黄皮白心的香蕉那
      样、具有白种人灵魂的黄种人。

      1871年,日本派出了以财政大臣大保利通、工商大臣伊藤博文为首的100余人
      的欧美考察访问团,对欧美进行了历时22个月的超长期考察访问,对西方各国
      的政府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当时的美国总统
      格兰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法国总统齐鲁、普鲁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俄国皇帝亚力山大二世等都会见了日本考察访问团。特别是普鲁士的铁血宰相
      俾斯麦特别宴请了日本考察访问团,宴会上俾斯麦详细讲述了普鲁士是怎样从
      一个弱小国家跃进成为新兴强国的经验,日本人听后惊叹:"原来富国强兵的秘
      诀就是这样"。此后日本确定了向德国学习,走德国式军国主义道路的建国方针,
      这也成为日本后来对外侵略扩张的远因。

      1875年清政府邀请日本和中国联合起来抗击西方列强,却被日本拒绝,因为日
      本已决心走"脱亚入欧"的道路,不愿再和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结盟。日本在
      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更证
      明"脱亚入欧"、脱胎换骨式的改革道路的正确性。1945年日本败战后,再次认
      真向打败自己的美国学习,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民主主义改造,将军国主义的日
      本改造成为民主主义的经济大国。

      中国至今为止也未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中国人妄自尊
      大的品性。中国人总把自己的优点放在嘴上,又总把眼光盯在别人的缺点上。
      一提到向西方学习,就会有很多人出来争辩说:中国也有中国的优点,西方也
      有西方的缺点。中国人最多可以承认西方的科学技术比中国先进,绝不会承认
      西方文明比中华文明先进。

      现在不少人用"岛国根性"这个词来批评日本人,其实这个词最早源出日本人,
      是日本人用于自我批判和自我讽刺的词。1893年开始,日本的思想界开始对日
      本人传统上的排外、无知、自我陶醉、偏执等"岛国根性"进行了尖刻的自我批
      判和自我反省。而中国人却缺乏自我批判的勇气,宁可沉溺在"中华文化世界第
      一"的自我陶醉之中,也不愿正视西方文明把中华文明打得一败涂地这个现实。

      中国人妄自尊大的态度,使中国无法象日本那样以谦虚的态度认真学习他国的
      先进经验。虽然中国人幻造出无数个多少年后将会赶上日本的美好梦想,却始
      终无法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原因之二:中国人安于现状而日本人不断进取

      1950年代,日本刚开始向美国出口商品时,MADE IN JAPAN和今天的MADE IN
      CHINA一样,是廉价商品的代名词。当时日本产的1美元一件的衬衣被美国商
      店放在最便宜的货架上,高档货架上全是10美元一件的美国和欧洲的产品。日
      本的服装制造商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衬衣日本产的只值1美元,而美国和
      欧洲产的却值10美元?日本厂商买来了各种高级衬衣,开始研究制作高级衬衣
      的秘密。10年后,日本产的衬衣已放在了高档衬衣的货架上,便宜货架上已看
      不到日本货的踪迹。

      中国在1980年代就开始向美国出口1美元衬衣,可是到现在也还在卖1美元衬
      衣,而且有继续卖下去的趋势。中国人总是安于现状,只要1美元衬衣能够卖
      得出去,就一直做下去,缺乏积极对产品进行换代革新的进取精神。中国引进
      了上百条彩电生产线,每个工厂引进生产线后就试图一劳永逸地永远生产下去,
      不准备进行任何改良革新。由于彩电这样的家电更新换代很快,一种型号的产
      品寿命只有1到2年,所以中国家电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年左右。中国企业
      的寿命往往与其所生产产品的寿命一样长。

      中国人安于现状的处世态度,使中国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总是被动地进行,不
      到产品完全卖不出去的地步就不思改变。而日本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是积极主
      动地进行的,所以中国产品总是无法与日本产品相比。

      现在有一些人又提出抵制日货的倡议,可是这些人却没有想一想中国人为什么
      要买日本货。如果中国的产品比日本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日货根本不用抵制
      就会自然消失。中国人只会号召大家不买日本货,却想不出如何使中国的产品
      超过日本产品。

      原因之三:中国人自私自利而日本人克己奉公。

      大家大概都见过中国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争抢座位的风景。中国人对于私利总
      是斤斤计较,绝不肯吃一点亏,象公共汽车座位这样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利,大
      家也要拼命去争抢。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大锅饭,日本的企业也基本都是大锅饭,
      干好干坏一个样。但在日本搞大锅饭导致共同富裕,在中国搞大锅饭却导致共
      同贫穷。日本人即使干好干坏一个样仍然勤勤恳恳工作,没有人感到自己干多
      了会吃亏。中国人则完全不同,大家都想自己少干一些、别人多干一些,结果
      是大家都不干。共产党在中国搞克己奉公的大锅饭制度终究成为行不通的死路。

      中国人的世界观是"有好处时自己抢先,有困难时则让别人牺牲"。而日本人的
      克己奉公精神远远大于中国人。日本军队每次打仗时,基层军官的死亡率特别
      大,这主要因为日军军官们总是身先士卒,这也是日军打仗特别勇敢的原因之
      一。而中国军队打仗时,军官们躲在后面,用枪逼着士兵向前冲,这就是所谓
      的"督战队"。中国军人想让别人牺牲而保全自己的小聪明,结果反而是敌军打
      过来大家一起牺牲,所以中国军队打起仗来伤亡总是特别大,可谓"占小便宜吃
      大亏"的典型。

      现在中国的大学生们纷纷往国外拥,以使自己摆脱贫穷,很少有人愿意留在中
      国,担负起使全体中国人摆脱贫穷的责任。日本在1950年代也向美国派出了大
      量的留学生,那时美国的生活水平也比日本高很多,但日本的留学生却极少有
      学成不归的。中国人一逢战乱就大偷各种文物古迹,前些日子还有报道说中国
      人将重点文物的佛像头砍下来卖到海外。而日本在二次大战时许多文物古迹被
      炸,却没有人趁火打劫偷盗文物财宝。日本人对祖国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中
      国人也许是难于理解的。

      中国人心中只有自己这个"小我",没有国家和民族这个"大我"。孙中山说中国
      人是一盘散沙,找不到可以把中国人的"心"团结在一起的东西。如果中国人的
      世界观不能形成一个超越自我私利的"大我",中国将很难立身于世界先进民族
      之林。

      原因之四:中国人互相拆台而日本人精诚团结

      任何集团内部都有竞争和合作的两面,中国人却把集团内部的竞争上升成为斗
      争。历史上中国人自己间的斗争给中国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外国侵略中国所
      造成的伤害。中国人似乎生来就有互相拆台的倾向,这在政治运动中表现得特
      别明显。中国人从小就接受不信任别人的教育,政治运动一来,大家互相怀疑,
      互相揭发告密,甚至为了自己利益出卖别人。

      日本人之间也有内斗,但这种内斗是有节制的,不会发展到损害大家共同利益
      的地步。而中国人的内斗却是无节制的,为了打倒自己的敌人,中国人甚至可
      以请求异族帮忙或投靠外国人。中国人往往把打败内部的竞争对手,放在比打
      败外部的共同敌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所以中国的汉奸就特别多。

      日本人虐待外国战俘是有名的,但并没有听说过日本人虐待和残害自己人。中
      国人对外国战俘很友善,在中国服刑的日本战犯回国后都说自己在中国受到了
      人道的待遇。但中国人对中国人的战俘却十分残虐,内战中被俘的国共双方官
      兵的下场都十分悲惨。中国的教科书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
      人的确很少侵略外族,但中国人似乎只爱好与他民族之间的和平,并不爱好自
      己人之间的和平。经历过文革残酷内斗的中国人,都会对"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
      的民族"产生疑问。

      中国人的内斗现在又发展到经济领域,中国厂家之间为了出口竞相压价拼争,
      最后搞得自己两败俱伤。日本企业在国内虽然激烈竞争,可是一到国外大家就
      一致对外,不会出现日本企业为了争夺国外市场而激烈争斗的现象,这也是日
      本的出口一直保持黑字的原因之一。

      一个日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而十个日本人在一起就会发生质变。人心涣散的
      中国人集团,终究难敌团结一致的日本人集团。如果问日本人为什么能够精诚
      团结的秘密,日本人反而很奇怪:同一民族之间的团结难道还会有特别的困难
      吗?看来民族性的形成绝非朝夕之事,中国人要想改变喜欢内斗的民族性,大
      概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

      原因之五:中国人健忘而日本人执着

      现在不少人批评日本人对靖国神社进行参拜,是对战犯的怀念,是军国主义复
      活的征兆。不管日本人的动机如何,逢年过节总有大量日本人自发地参拜神社,
      说明日本人对过去那些为国家牺牲的"先烈"念念不忘的感激心情。中国在抗日
      战争中也有大量为国家牺牲的先烈,但现在有多少中国人还记得他们,更不用
      说参拜他们的英灵了。中国虽有一些烈士纪念碑,但那已被中国人当作游览胜
      地,去那里的目的不是为了悼念先烈,而仅仅是为了游玩看风景。

      日本在二战后,到曾经是太平洋战争激战战场的太平洋各岛屿,花巨资收集日
      本兵的遗骸回国安葬。越战后美国和越南复交时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要求越
      南归还美军的遗骸,并派人到越南各处搜寻美兵遗骸。而中国和越南关系正常
      化时,根本没有提到回收中越战争中战死在越南土地的中国士兵遗骸问题。中
      越战争的烈士们热了一阵很快就被人们忘记了,朝鲜战争、抗日战争的先烈就
      更忘得无影无踪了。

      中国人虽然口喊不忘日本侵略的历史,可是大部分中国人早把那段血债忘记了。
      如果看一看中国的大学生争相留学日本,少女争相出嫁日本,农民争相偷渡日
      本的现状,就可以推算出中国人对日本仇恨的程度。前一段时间南斯拉夫中国
      大使馆被炸,中国大学生们群情激昂的反美热情几个月后就销声匿迹了。现在
      考托福到美国的人不见减少反而更多,更说明中国人的健忘性。

      相对中国人的健忘,日本人则十分执着,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可以忍辱负重、卧
      薪尝胆地不断努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那些指责日本人每年纪念二战的战死者
      (大部分都可以归入战犯)的人,也应该学一学日本人,纪念感激一下我们自
      己的先烈。一个轻易忘掉为自己国家捐躯烈士的民族,终究不会有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最后的问题:中国能赶上日本吗?

      很多中国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和日本人有较多接触的中国人,对日本人有一种
      "先入观",认为日本人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民族,日本人野蛮狠毒,而且还不肯
      为自己的罪行认罪道歉;或者认为日本人对中国人怀有一种特别的轻视和恶意,
      总想找机会羞辱中国人和想灭亡奴役中国;甚至有人把与日本的体育比赛也看
      成是一种不流血的战争,赢了日本就特别地感到扬眉吐气,输给谁也不能输给
      日本人。

      中国人一方面梦寐以求地想赶超日本,另一方面又不能正面看待日本人的优点
      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日本人的确有很多缺点和问题,但如果我们只盯住日本人
      的缺点问题大肆批判,用有色眼镜看待日本,不但丝毫不会影响日本的发展,
      反而使自己蒙上了双眼。当年中国人大骂美帝苏修,把精力全花在骂人上,结
      果不但没有削弱美帝苏修反而削弱了自己。

      日本人把被美国人打败看成是自己的耻辱,中国人却把被日本人打败看成是日
      本的耻辱。中国赶不上日本是中国人自己的耻辱,那些责骂日本为中国开脱的
      人,除了满足一下中国人脆弱的自尊心之外,看不出对中国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日本,日本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断进取、克己奉公、
      忍耐执着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中国人赶不上日本,归根到底
      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毛病太多。中国人应该承认中华民族是缺点和问题很多的民
      族,应该正视和痛改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赶上日本的
      美梦仍将成为泡影。

      1999年12月30日写于日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中国赶不上日本”命题上的英雄论和人民论 林思云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赶不上日本”命题上的英雄论和人民论

      林思云


      奕豹先生的新作“中国为什么赶不上日本”,谈了他对“中国为什么赶不上日本”这个问
      题的看法。奕豹也认为从客观条件来讲,中国有很多理由赶上日本,“中国赶不上日本显
      然是中国人本身的原因所至”,这个结论我和奕豹是一致的。我和奕豹的观点的差异在于:
      奕豹持“英雄论”而我持“人民论”。

      奕豹说:“毛泽东说:人民创造历史。林彪说: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我比林彪还林
      彪:英雄创造历史”。奕豹认为中国赶不上日本主要是中国领导人的原因,而不是中国人
      民或中国老百姓的原因。而我却认为中国赶不上日本主要是由于中国老百姓的原因,或者
      说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所至。

      当然人民论和英雄论就象“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很难得到一个圆满的解释。奕豹
      在“英雄论”方面已谈了很多高见,在此我想谈一谈“人民论”。

      19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在北京设置了许多投币式公用电话,以解决市民打电话难的问
      题。可是没过一个月,这些投币式公用电话就都坏了。原因是什么呢?有人为了省几分钱,
      向投币电话塞入铁片、穿进铁丝,致使电话损坏。如果只是一两台电话出现这个问题,我
      们还可以理解为个别现象。然而不仅是北京,其他大城市在设置投币式公用电话时,也都
      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这可以推广为存在于中国人中间的一个普遍问题。

      外国人非常不理解中国人的这种作法:一台公用电话价值几千元,打一次电话不过几分
      钱,中国人怎么会为了节约几分钱而不惜损坏几千元的电话?而且损坏了公用电话自己也
      无法再使用了,自己也是受害者,怎么中国人就不明这个道理?

      在中国有人不惜砸碎价值数百元的下水道井盖,拿去当作几元钱的废铁卖;还有人不惜砍
      断价值数万元的电缆,拿去当作几十元钱的废铜卖,这类事情在中国已是司空见惯,见怪
      不怪了。而在日本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日本人觉得为了自己省几分钱而损坏国家几
      千元的电话机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而中国人却以为自己省几分钱白打一次电话是一件非
      常聪明的事,至于因此损坏了国家几千元的电话机却毫不在乎,更不心疼。偷下水道井盖
      的人根本没想过:会不会有人掉入下水道负伤或丧命。砍电线电缆的人根本没想过:突然
      停电会使工厂的生产线突然中断,产生大量废品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号召过老百姓砸电话砍电缆,相反总是教育老百姓爱护公物。中国老百
      姓这种为了自己一点小利不惜损害国家巨大利益的极度自私品德,并非共产党培养教育出
      来的,似乎是中国人生来就有的本能。

      为了自己省几分钱而不惜损坏国家几千元电话机的人,如果当了厂长,就会为了自己贪污
      几百元而不惜让工厂亏损上亿元;如果当了军长,就会为了自己一枚勋章而不惜牺牲几万
      士兵的性命;如果当了主席,就会为了坚持自己一句话而不惜让数千万人饿死。所以我认
      为中国之所以会出这么多贪官、恶将和冷酷无情的独裁者,莫不与中国人这种极度自私的
      品德有关。

      在和平时代里,为了自己赚几元钱就不惜破坏国家几万元财物的人,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
      有国家的位置。你和这样的人谈爱国,比对牛弹琴强不了多少,更不可能指望他会为了保
      卫祖国而献身。如果你为了报效祖国而回国工作,这些人肯定会在背后嘲笑你:“这家伙
      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实在没办法才回来。还厚着脸皮吹什么‘爱国’”。听了这话一定会使
      你的爱国热情从头冷到脚。中国正是有太多这样的极度自私者,孙中山才说:“中国人是
      一盘散沙”。

      中国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风派”太多。“风派”们没有自己立场、不会独立思考、谁的
      势力大就为谁卖命。正因为中国有这么多“风派”,才能搞起那么多政治运动。

      当年有多少中国人今天高喊“誓死捍卫林副主席”,明天又高喊“打倒野心家林秃子”。外
      国人一定感到非常费解:这些发誓要誓死捍卫林副主席的人,怎么一夜之间就会背叛自己
      的诺言。如果说他们是被迫喊“打倒野心家林秃子”,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真诚又没有丝
      毫作假的感觉。然而对于风派们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点也不感到别扭,更不会感
      到脸红。当年有多少中国的知识分子,今天撰文批判“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明天
      又撰文歌颂“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象郭沫若那样不知廉耻的风派文人,根本不会为
      写这种自己否认自己的文章而感到害臊。

      谁势力大就投靠谁的机会主义人生观,也和共产党的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从小就
      被教育要反对机会主义。看来风派思想是中国人为了自保的一种祖传法宝。

      毛泽东虽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罪魁祸首,但主要的干将还是靠跟着摇旗呐喊的风派。如
      果那些今天高喊“誓死捍卫林副主席”的人,明天不好意思再喊“打倒野心家林秃子”,
      那些今天撰文批判“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的人,明天不好意思再歌颂“伟大的总设
      计师邓小平”,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能搞起来吗?中国经历了很多政治运动的灾
      难,但如果中国人中间没有那么多风派,而是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与当权者合作,这些
      政治运动也无法成为全民性运动。

      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赶不上日本”的命题上,“人民论”应该比“英雄论”更合理,中国
      赶不上日本主要原因是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

      2000年1月22日写于日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除了圣人每个人都自私,但自私的程度跟成长环境似乎很有关系,我感觉经历过文革,三年自然灾荒的那一代人相比之下最自私缺公德心.因为他们会占一些我们不屑一顾的小便宜.
        但反过来,当咱们这代人斤斤计较分摊油钱,因为TTC涨价而攒一堆TOKEN的时候,肯定也会有人不屑一顾.

        一般来说,表现清高可能只意味他或她贪心比一般人大,普通的便宜看不上.
        • 你这一竹竿打翻得可是一代人啊
    • 这篇文章有的观念很新奇,不过日本对于中国人的这些特点,好像都是持批评的态度,这就不对了。
    • 日本的民族性是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主要优点有:1善于学习,2勤劳勇敢,3做事情精益求精,4 团结互助。。(尽管大家不爱听罢)
      • 各位,不要上纲上线好不好,我看中国现在落后是由于
        各位,不要上纲上线好不好,我看中国现在落后是由于中国曾经领先过世界
        上千年,所谓“皇帝轮流做”,很可能再过一二百年,中国又强盛了,到时候恐怕又有高人出来思考“为什么中国既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又如此领先于世界潮流,还有种种高深莫测的行为特征”了,我最不赞成把现在中国的落后归结为什么文化,传统,民族个性等等。可能是仅仅的一次“擦肩而过”才使我们失去了一直领先的地位。现在白种人在世界领跑,但他们的文化,传统,民族个性可能和他们落后时没多大区别,同样以后中国又强盛了,我相信中国人的传统和民族个性也还是今天这个样。
    • 事实是:日本经济已经连续超过十年在衰退期,2000年后都是负增长;而中国在近十年的进步有目共睹,赶上超过日本是很有希望的。
      • 我敢跟你用任何东西打赌,绝对没戏。一来中国经济不可能一直保持这种速度,二来日本这10年来主要是金融问题,而中国这方面比日本还要严重得多,迟早爆发,三、日本可不仅仅在经济上比中国强,现代化的制度不是短时间能有的。
        • 有有点他好像说对了,一些中国人"比较缺少乐观的精神”。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绝对没戏”,那他就一定没戏。还好现在积极乐观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就像YM。
    • 我 倒 是觉得 风 水 轮 流 转 , 那 个民 族 也不可 能 永 远辉 煌 。中国 历 史上辉 煌 过 了,下 次辉 煌 在 将 来 , 现 在 只 是低 潮 而 已 , 和 民 族 优 劣 无关
    • 唉!哗众取宠的东西,还以为有道理!给你点文字看看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历史对民族的兴亡提出了三个严峻结论: 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但是,纵然有了这个根基,也并非每个民族都能够确保自己的文明不突然中断,不骤然消亡。稍微留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看到许多令人不胜惋惜的民族消亡案例。

      在五六千年前就以法制文明规范社会生活方式的巴比仑人,可谓人类第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可是,她如今在哪里呢?

      三四千年前的希腊人,在爱琴海诸岛创造了辉煌文明,其哲学、法学、神话文学至今还都是熠熠生辉的明珠。然而,那些“希腊人”如今在哪里呢?

      两千多年前的亚平宁山地人以绝对的尚武精神吞并希腊横扫欧洲而建立了罗马帝国,可是,那些罗马人如今在哪里呢?(对历史无知而又骂口常开的新新人类们,可别将今日希腊、今日意大利当成了古希腊与古罗马)。

      在墨西哥高原留下神秘踪迹,以至于被某些颇具想象力的“家”们说成是“外星人”的那个发达民族,如今在哪里呢?

      创造了金字塔与诸多伟大文明的古埃及法老们的族群,如今在哪里呢?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佛教文化,可是其中间几百年的历史却是一个中断的黑洞,今日印度人竟是忝居古印度人后裔的光荣!

      蒙古人曾经横扫欧亚、统一中国,建立了其广袤无与伦比的草原帝国。可是,以国家实体为依托的古蒙古人,数百年间却国亡族破,至今仍然支离破碎。

      中世纪的铁血帝国拜占庭、奥斯曼、神圣罗马,同样也是灰飞烟灭,其主体民族星散消亡于人类海洋了。

      还有那些绝对尚武的强悍王国,马其顿、波斯、波希米亚、大月氏、西夏、辽、金、楼兰等等等等,一个个都成了供人凭吊的遗址,当时的主体民族也都星散融会,那些独有的文明也都成了漂浮于人类天宇的流星。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

      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绝非浪得虚名。
      =================================================

      看到这,我们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民族或者叫国家能生存至今,而且过得还行,而感到一点点骄傲吗?历史是一条长河,不是片断,以点带面是所有人都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我曾经帖过这篇文章的全文,可惜,几天过去了,一个回帖也没有,所以我决定再也不再这个地方做这种傻事,嘿嘿。

      我觉得我们要抱怨的,最多也就是当我们老的时候,抱怨一下我们的一生;抱怨一下可惜我们没有生在世界以我们为中心的年代。但是我们这一代以后的事情,谁又有权利妄加定论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全文呢?俺比较喜欢古代历史,都贴出来呀!不过巴比伦怎么法治了?愿闻其详。据我所知的民主法制要到古希腊时代才有的。另外现代西方文明,来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现代西方文明。
      • 俺觉得这篇文章说的并不是民族消亡不消亡的问题,也并非对中国人的贬低,这里说的一些民族特性我们的确有。俺是比较倾向地理因素决定论的,
        俺觉得原因可能在于我们古代地大物博,人口没有现在多,而资源却很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造成的民族特性是比较慵懒,缺乏扩张性。试想,如果你家财万贯(继承的),你想得更多的是不是如何保护它,而不是冒险扩张它?而日本,一小岛国,四面环海,一直有资源用尽的危机,因此造成这个民族的侵略性与对事物的紧迫感。
        • 宋明两代中国的版图只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清朝结束的时候中国版图有1200万平方公里左右,汉、唐两代版图也是不小,所以,谁说中国人没扩张性,真正的看看历史,什么答案都有了。
          知道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老毛手上就不承认双重国籍吗?到了邓小平上台,又一次重申这个要点,而且把这个正式的写入了宪法吗?这段历史很短,问问年纪大一点的爱管闲事的人都知道,就是因为中国周边国家觉得华人的扩张性太强了,如果承认双重国籍,到头来中国人很容易颠覆周边国家的政权。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这么简单,所以我才说,以点带面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
          • 非常同意最后一句话,这些问题如果咱们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了,还要那些历史学家干啥?俺承认俺是盲人摸象。不过如果若干个盲人摸完象后,不是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而是汇总一下,那么也不难得出大象的原貌。:)
          • 汉唐时期,中国周边国家几乎都是游牧民族,没有国家概念,只有中国有历史记载的圈地记录,但实际情况没人知道.另外元清从你的民族定义上也不应算中国民族.甚至李士民都不应该算.
            能否生存不应是民族伟大的标准.打个比方,狮子,老虎要比老鼠蟑螂强大的多,但却面临绝种,后两者我相信生存能力比人类都强.一个民族活得要有尊严,宁愿做要绝种的狮子老虎,也不做苟且偷生的老鼠蟑螂.
            • 这个问题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之外了,我没办法回答你,就在我看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之后,说句心里话,我还是不知道汉族到底该如何界定,也许这些问题本来就说不清了。另外,
              关于你的“生存不应是民族伟大的标准”一说,我是绝对不赞成了,我个人还是认为,活着就是好的。要死很容易,要活下来,有时候真得很难。何况,难道你认为中国的历史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直都是没有尊严的活着吗?

              不谈了,再谈就该抬杠了。
      • 中国究竟从何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1)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究竟从何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1)

        NOEQ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官方的教科书上是这样的论述的: 从19世纪开始, 具体地讲是从鸦片战争之后, 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才开始一步步地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开始落后于西方. 这言下之意嘛, 别看咱们现在落后了, 可咱祖先也曾阔过, 发达过. 咱发达的时候, 西方人还在茹毛饮血呢..

        按官方的这种传统理论, 这西方倒象是咱中国人 “西游记”中的那个孙猴子, 一个不小心从石头中崩将出来, 这就变成了个爆发户, 上不着天, 下不着地.

        就连人家西方人谦虚和自我反省, 到了咱们中国人的那里, 都变成就成了人家落后, 自己先进的证据了. 人家说自己工业革命以之前的中世纪那一千多年是 “黑暗时代”, “蒙昧时代”. 得, 中国人就毫不脸红地把人家这个说法给照单全收了. 说, 哈哈, 瞧, 他们自己都承认了他们的中世纪的确是一个黑暗和蒙昧的时代, 那就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黑暗蒙昧的时代了. 而我们中国的那个时代却是一个光明的时代, 幸福的时代, 和文明的时代.

        还有更可笑的: 这个所谓礼仪之邦的堂堂大国, 好些大学者们居然会相信一个国家长久的繁荣和强盛, 是可以建筑在强盗和小偷似的对外掠夺和侵略之上. 他们告诉中国人这样一个 “道理”: 近代的中国, 其之所以会落后于西方国家, 实在是以为中国人没有象西方人一样四处发动战争和掠夺的缘故.

        这些 “学者”们相信一个文明繁荣, 不必经过一个长期的, 日积月累的过程. 社会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积累, 也可以不必经过数代人, 甚至数十代人的艰辛的努力. 而可以靠偷奸取巧的方式, 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 在他们的眼里, 体现进步的东西只有两个: 一个是经济济学上的那个 “GPT”, 而另一个则是体现征服意志的大炮机枪吧.

        所以, 很少有中国人能够理解, 西方的文明较之于东方的文明, 他们的先进, 并不是单单体现在一种 “物用”的层面上, 譬如西方人的物质财富以及及他们的 “船坚炮利”. 甚至也不是单单体现在他们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上, 例如说他们的法制与民主. 他们的先进. 西方人的 “先进”, 是在一种更深层次上的, 系统上和结构上的 “总体的优势” .

        这样的 “总体的优势”可以保障西方社会在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范围之内, 有一个恒定而持续的向上发展内在的精神动力, 可以长时间地超越其竞争者对手. 这种 “整体”的优势固然体现在那些大的 “硬件”方面: 诸如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领域. 但是更重要的, 则是体现在那些细微的, 无形的社会 “软件”方面: 他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那个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领域里.

        财产, 可以分 为“无形” (INTANGIBLE)的和 “有形” (TANGIBLE)两大类 . 文明与进步, 自然也必须同时反映在那个可见的物质领域, 和那个不可见, 也不可触摸的精神领域上.

        简单的模仿和横移西方的技术和某些制度, 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她的某一些地区, (譬如今天的上海) 或某一个时段的某一个领域之内 (譬如满清末年的北洋水师)达到, 甚至超过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但真正困难的是, 西方人在他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所取得的那些成就, 是他们以上千年的时间逐步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简单的模仿和横移, 根本就是如同搬风一般.

        这也恰恰是东西方文化最大的一个差别所在. 也是导致东方落后于西方的一个最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 中国人可以很快地模仿西方的所有的电脑硬体设备, 但是中国人在一个短时期内 (甚至有可能是永远)都无法模仿到美国人发明视窗操作系统中的那个奥秘. 或者说, “硬体”设备是可以很快地仿冒的, 但是西方文明的那些 “软体”, 却是中国人永远也无法模仿的.

        这道理非常简单 : 因为人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难以模仿的.

        那么, 东方社会, 或者说是中国社会,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呢? 一旦我们开始这样思索问题的时候, 我们马上就会发现, 所有的那些 “差距”几乎没有一个是在近代才产生的. 而是全部形成于公元6世纪到16世纪这一段的时间内, 也就是说, 是在西方还没有走上大规模的海外殖民侵略以前的那个上千年的漫长的岁月之中.

        正是这个所谓的 “愚昧的中世纪”, 奠定了西方文明在近代200多年展翅腾飞的全部的精神和物质基础, 也正是在这个所谓 “黑暗”的一千年当中, 东方, 尤其是东方的中国, 她的文明, 开始被西方一点一点地拉开了距离, 以至于到了17世纪的时候, 中国已经在社会生活的一些最重要的精神领域之内遥遥地落后于西方了.

        从7-17世纪这上千年的时间内, 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从经济的, 政治的, 文化, 信仰的许多方面看到东西方之间的这个巨大的差距. 这些差距, 基本有许多就是从一开始, 从起跑点上已经显现出来了.

        最直观, 最显在的差别似乎是在经济领域里的. 东方和西方的差距, 表现在两种迥然不同的所有制形态上. 其次就是在政治的领域之内. 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发展出了两种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府体系. 最后, 就是那个隐藏在 这些“物质”的表象背后的, 那个精神和文化领域上的差别. 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根本的差别—这是造成东方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我们说经济领域里的所有制形式的差别, 是第一个最重要的差别. 其原因以 “国有制”为核心的东方的土地所有制和以 “私有制” 为核心的西方土地所有制, 在经济领域内的作用和差别几乎是一目了然的. 而且这两个不同形态的所有制各自都已经有了上千年以上的历史.

        并且土地所有制是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础. 它几乎在根本上支配着人的所有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东西方这两种历史上形成的不同的土地经济制度, 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东方和西方的人民各自不同的命运.

        举一个例子来说, 共产主义的中国今天所奉行的, 是一种典型的以土地的 “国有”为核心的所谓的财产的“全民公有制”. 但可能有许多人不清楚, 或者是不知道的是, 在历史上, 同样是这个中国共产党, 就曾经在1946-1957的这个近十年的时间里实行过一个不折不扣的 “土地私有制”. 让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民以 “土改”的方式完全地拥有过一阵子属于他们自己的 “私有”土地. 一直到57年共产党实行所谓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 这个昙花一现的 “所有制”, 才又重新回归到中国历史上传统的, 占主导地位的那个“公有制”的轨道上来.

        然而你却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0年的共产“私有制”所产生的巨大后果. 实际上它整整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大最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 共产党靠她天才的 “土地法大纲”, 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 使得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以 “打土豪, 分田地”的方式获得了私有土地, 也因此动员了无数的中国农民成为它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炮灰. 以惊人的神速一举战胜国民党. (真是绝招!! ) 反过来说, 当中国农民的 “利用价值”, 被中国的执政者们轧得一干二空的时候, 他们很快就从共产制度下的 “受益者”摇身一变成了 地地道道的“受害者”. 随着土地被充公, 被公社化, 随之而来的就是 “三年大饥荒”时期.

        再分析的远一点的话, 这个短暂的 “私有制”, 极有可能就是导致中共内部以毛泽东为首的 “公有制”派, 和以刘少奇为首的 “私有制”派在中国的 “路线和方向”问题上发生一系列冲突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源, 这种冲突最终以 “文革”这样的血腥的总清算而收场. 刘少奇是1946年中共 “土地法大纲”, 也即共产私有制的始做蛹者, 而1957年的 “一大二公”则是老毛的杰作. 随后而来的三年大饥荒时期, 刘少奇又接下老毛的烂摊子, 企图用 “三自一包, 自留地”这样的 “变相”的土地私有制来恢复农民的积极性, 这就不能不触怒那个高度信奉公有制和大一统的毛泽东, 最终必须以血腥斗争的方式和他的这个昔日的 “战友”—实际上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总代表, 来一个彻底的了断.

        把话收回来: 东方社会, 尤其是中国的封建社会, 从2000多年以来, 本来就一直是以土地的国有制 (实质上是君王所有) 为一基本特征的. 所谓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指的就是中国的皇帝对土地, 进而发展到对所有臣民个人财产的这种至高无上的, 欲予欲夺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从表面上看, 中国的历史上固然有所谓的 “地主”一类的土地私有者, 但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部国家法律, 从法理和实践的角度来肯定土地私有权的合法性, 并且以具体的条款来保障在这种所有权底下, 私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其实, 中国的这些土地私有主们拥有的都是暂时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国家, 也就是皇帝和各级的大小官吏, 可以用各种非法的, 合法的理由, 任意地剥夺和侵占个人的土地所有权.

        这也难怪, 在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之下, 人的生命尚且都不能得到起码的保障, 可以被随意地剥夺, 更何况他的个人财产和土地呢.

        但是西方, 尤其是西欧则从一开始就和东方的这种土地国制度背道而驰. 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个人财产的私有制度, 一直是整个西方社会区别于东方社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即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道德基石, 也是西方社会确立法律制度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从公元7世纪末期开始, 西欧开始以“采邑制”为核心, 确立有限的土地私有制度. 国王将土地有条件地封赐给贵族, 武士, 或者是教会. 获得这些领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们, 除了必须向国王服兵役之外, 他们可以自由地转让, 买卖, 和继承这些土地.

        更为重要的是, 在这些私有领地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领主们居然可以可以享有和国王非常类似的那些权力, 权利. 他在自己的领地里享有独立的司法权, 独立的税收权, 完全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与支配. 国王也无权以国家的名义, 随意的剥夺他们的土地和他们的私有财产.

        更早一些的时候, 对欧州影响至深的 “查士丁尼法典”, 实际上就已经将财产私有者之间的法律地位, 确定的一清二楚了.

        当然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土地私有制度, 譬如象西汉初年的 “分封制”就和以上我们所说的 这个“采邑制” 非常接近. 而且从时间上看, 中国的这个 “分封制”要比西欧的那个 “采邑制”早了约6百年. 但不幸的是, 中国的这种土地私有制度在历史上却是昙花一现, (就和1946年的那个 “土地法大纲”一样) 而没有象西欧的私有制度那样, 依靠法律, 道德, 和政治制度, 逐步地发展, 延续和完善起来. 2千多年以来, 从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的共产主义中国, 中国人都在奉行一种表面上的私有而事实上是 “公有” 的土地制度. 真正拥有土地所有权的, 要么就是那个作威作福的皇帝老儿, 要么就是那个改头换面的所谓的 “国家”.

        这无疑是东方落后于西方的第一个最明显的地方. 用一句讽刺的话来表达这种差别的话, 西方从公元7 世纪开始, 就卯足马力在他们的社会中制造 “有产阶级”, 而中国则相反, 她从封建社会开始一直到今天, 都在全力以赴地制造 “无产阶级”.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无疑是西方人权观念中最根本的一个核心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个制度, 更重要的, 它是一种 “天赋人权 “ . 一种深深地根植于西方老百姓意识当中的个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它是一种道德观念 ,同时, 它也被无数的法律所保护.

        没有明确的土地的私有权, 公民的其他私有财产, 如房屋和生意等等, 当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无法免于皇帝或者是国家肆意的侵犯和剥夺. 我们以发生在中国1957年的那样一场大规模的剥夺农民私有土地的 “合作化”运动为例, 它在中国, 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有规模的抵抗. 这真是一个在正常的社会底下所无法想象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有组织的政府对公民的财产剥夺, 你能想象它会发生在西方或是美国吗?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在西方, 这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它恐怕立刻就会引发一场内战!

        以至于到了文革的时候, 连多拥有一只鸡和一条鸭这样的私有财产的"尾巴", 都成了罪过了.

        这样的荒唐, 西方曾经出现过吗? 咱们中国人在这方面落后西方多远呢 ? 有没有1400年?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以 “无产阶级”理论为核心的近代共产主义思想, 虽然起源之地是欧州, 然而它日后真正发达, 大红大紫的地方却是中国. 这是否跟99.99%的中国人都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之地的 “农民无产阶级”有关呢? 至少, 我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西方固然也有所谓的 “无产阶级”, 可如果拿人家的无产阶级和中国的无产阶级相对比的话, 你就会发现人家所谓的 “无产阶级” 要是到了中国, 就变成了地主富农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农民起义较之于西方的农民起义会有天渊之别. 中国农民喜欢革命. 历史上中国农民战争其次数之频繁, 其人数之众多, 其破坏力之彻底, 其屠戮之惨烈, 使西方的农民起义看上去 (我印象中的西方农民起义好象只有德国闵采尔吧) , 就好象小孩子玩家家那样不值一提.

        无论马克思和他的信徒们(包括那些伪信徒) 怎么高声歌颂 “无产阶级”,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 如果不考虑宗教的因素, 那么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 是和这个国家和社会里的 “无产阶级”人数的多寡成正比的. 没有什么私有财产的中国无产者们, 包括那些他们自然的衍生物: 贫下中农, 流氓无产者, 盲流, 或流民等等, 是非常容易起来 “革命”的. 他们为中国社会一次次的动乱和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兵源”. 正如中国人自己所云: 无恒产者无恒心. 这些赤贫的中国无产者们头脑简单, 意识冲动, 生活绝望, 极其易于被一些简单的口号, 或非常少的物质利益所诱惑, 而铤而走险做出种种革命, 暴力, 或犯罪的举动来. 更何况, 他们既然没有任何私有财产的制约和牵挂, 那么,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 他们在这些的“革命”或 暴力中, 除了手拷和枷锁之外, 实在是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失去的.

        中国的宪法, 到今天都还不可能确定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大概也在为中国以后的类似的流血革命提供一些温床吧. 中国社会中, 从古代的梁山泊好汉, 到李自成, 到太平天国, 再到近代的毛泽东, 其实在价值观和思想脉络上都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以 “打土豪, 分田地”来吸引大批中国农村的无产阶级, 和李自成的 “吃他娘, 着他娘, 吃穿不愁有闯王”的杀富济贫式的造反, 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中国究竟从何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2)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究竟从何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2)


        第二个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明显例子, 则是来自政治思想领域. 或许我们已经在这方面探索得够多的了. 但我要论述的重点, 不在于比较那些表面的, 浅层的制度上差别.譬如说西方的民主制度和中国的皇权专制的差别在那里的. 我这里要讨论的重点, 仍然在于西方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 关于 “权力制衡”的那个基本的思想原则和实践, 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发端的?

        古希腊哲人有 “绝对的权力, 绝对的腐败”一说. 可见西方的古人凭经验已经对权力和腐败的关系已经有了本质的了解. 然而具备这样的经验还仅仅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而已, 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在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可以有一定的可行性. 正如同今天中国的知识阶层和统治阶层中的大多数人, 也已经明白了权力过分集中所有可能导致的那个严重恶果一样. 问题在于, 高度集中的权力, 在中国人那里就象是长在他们身上的一个毒瘤, 虽然其严重性恶果已经被相当恐惧地认识到了, 可是, 治疗它的方子呢? 却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江湖郎中或者是庸医胡整瞎治的水平上.

        西方人则不然, 历史西方一直有两个相互对立, 竞争的政治中心 : 一个是以君王为代表的世俗王权, 而另一个则是以主教和教皇为代表的教会的神权. 这两个基本上是相互对立的政治势力的对峙, 使得西欧的政治权力基本上被人为地一分为二了, 而没有集中于某一个世袭的君王或王朝的手中. 跟中国皇帝 “大一统” 的, 权力不断地被强化的历史相反, 欧州, 尤其是西欧的君主们的权力从7世纪以后一直很微弱. . 离开了自己的领地, 欧州君主的权力实际上只表现为贵族对他的一种名义上 “效忠”而已. (一直到14-15世纪以后, 这样的情形才稍稍开始有所好转, 但已经为时太晚配了)

        发生于756年的 “裴平献土” 和1077年的 “卡洛莎晋见”, 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任何可以相比的类似的事件. 前一个事件, 意味着西欧的君王, 他们世俗权力的取得, 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神权政治的批准和认可. 第二个事件, 则表明在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过程中, 西欧世俗君王的权力不但没有绝对的优势可言, 反而在相当长的一断时间内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正因为历史上西欧的君主权力相对比较脆弱, 相对来说, 西方老百姓遭到皇帝或暴君的残害, 就要比中国人少得太多. 世俗权力和教会神权的这种蚌鹤相争的对峙和相互牵制倒使普通的老百姓坐收渔翁之利. 这也好象两大商店相互杀价竞争, 受益最大的却是是顾客的道理一样.

        这种 “多头政治”, 在中国人社会里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人常用 “一山容不得二虎”来形容彼此对立的两大政治中心所必然要出现的那种你死我活的结局. 这样情形, 在西方世俗君王和罗马神权教皇的对立中, 也同样地表现为二者之间上千年的明争暗斗, 但他们斗争的结果, 却完全不同于我们在中国历史上所看到的那样: 是其中的一方被另一方彻底的消灭掉, 或是被招安, 被统一掉. 西方的君王和教皇二者之间在长期的斗争和角逐之后, 是以不得以的制衡和妥协 , 以及相互之间政治, 经济权力的被分割而收场.

        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中国, 当然无法出现类似政治局面. 在中国, 政治利益就是信仰的中心. 对中国人来说上帝就是凯撒, 凯撒就是上帝. 虽然历史上中国曾经两度 “差一点”就要出现类似西欧的那种 “一山二虎”的局面, 一次是在元朝, 而另一次则是在明末清初, 但由于基督教在中国并不具备象在欧州那样强大的民间信仰基础, 这两次短暂尝试的结果, 都以中国皇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发生于康熙年间的中国皇帝和罗马教皇的 “礼仪之争”, 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世俗政权遭到神权挑战的的例子. 当教皇要求中国的天主教徒不可跪拜祖先, 孔子和其他偶像的时候, 康熙和其后的雍正, 就立刻以武力的方式予以回应: 禁止传教, 烧毁教堂, 处死传教士和中国教民. 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出现了 : 难道跪拜祖先这么一个纯粹个人的行为, 会直接地动摇中国皇帝的绝对权威吗?

        “龙与上帝” 一书的作者董从林在他的书中列举了明末清初的一个反对基督教的卫道士沈榷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对基督教大加叱责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

        “远夷阑入都门暗伤王化”

        他已经相当敏感的发现到了 “远夷”, 也就是基督教对中国极端皇权主义: “王化”的潜在的挑战. 的确, 基督教并没有直接在军事和政治的领域里与王权发生正面的冲突.但 基督教的信仰的确是从根本上, 也就是从人的思维和信仰的这个根本角度上直接地动摇了君主的那个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如果说, 集权专制的核心就是对人民思想和信仰自由的绝对控制的话, 那么基督教的信仰无疑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和君主专制 “分庭抗礼”了. 如果中国的皇帝发现到他们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被人剥夺掉 了的话. 而无论如何对他们来说是件无法容忍的事情.

        当然, 康熙和雍正这两个中国的皇帝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威被所谓的 “远夷”在无形当中给侵蚀掉的. 实际上到了清朝开始的时候, 中国的封建集权制度历经整整1600年的高度的完善与发展之后, 此时已然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绝后,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地步, 以皇权意识为中心的中国的集权专制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 教育的各个领域里都已经取得了绝对的, 压倒性的控制权, 基督教在中国要以 “和平”的方式来传播, 其所遭受的必然挫折也是可以想象到的.

        假如说中国有任何的一个历史的机会进行一次 “和平”的改良的话, 17世纪的康熙应该比19世纪以后的光绪和慈熙更接近这个机会. 当时的天主教在中国的28个城市中都有教堂, 会众达30多万人, 也有不少的西方传教士在康熙的宫廷当中任职. 如果说当时的中国人能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一次和平的 “改革”的话, 无疑可以免掉200年以后被西方人以坚船利炮痛扁的耻辱. 问题在于, 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的逻辑,必然注定中国人不可能以自觉的, 和平的方式接受基督教, 接受西方文明. 从官方到民间, 专制的, 大一统的儒,释,道合流的传统文化, 已经深深的铸造了中国人的作为一个民族的, 集体的人格意识. 而相应的那种颟顸无知, 和狂妄自大也使中国人从上到下都认为中国以外没有其他如何更先进的文明. 不需要有任何的改变.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 一切自发的, 文明的变革都要注定成为不可能. 接受西方的文明. 就必须以另一种方式, 象200年以后的鸦片战争的那种武力的征服. 用大炮和不平等条约来逼迫中国的皇帝就范. 在下贱和屈辱当中, 在西方人的痛打之下, 无可奈何地接受西方文明和她的信仰.

        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中国人的自取其侮而已 . 一个历史的报应. 当时间进入到17世纪的时候, 我们看到的是, 东西方在政治领域的差别已经大到非常 难以弥合的地步了. 如果有人居然还会认为中国人在这个时期处于 “世界领先”的地步, 那么我要说: 的确, 在专制集权方面, 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发达完善, 独领风骚.

        象“裴平献土” 和 “卡洛莎晋见”这样的 “落后”的情形, 在中国人的头脑当中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试想一下, 如果中国皇帝, 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土地送给教皇, 以取得教皇对自己世俗权力合法性的认可的话, 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或者, 我们再想象一下, 如果那个嗜杀的朱元璋, 必须身着罪人服装在冰天雪地里, 在教皇的门前干冻三天三夜以忏悔自己的 “过犯”的话, 那么, 当年的朱元璋还会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那个不可一世的模样吗?

        当然, 历史无法也无从假设, 中国从来就没有出现一个皇帝的权力会如此不堪的时候 中国的皇帝在任何时候都是飞扬跋扈的.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象欧州的哪样的 “双雄并立”的, 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 “大一统”的, 一家或一党独大的历史.

        要说差别, 当西方在 “权力制衡”的道路上已经积累了上千年以上的 “实践经验”的时候,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 则还对政治权力的 “大一统”抱着近乎于无知的迷恋和愚忠. 在这方面, 西方人的成熟之于和我们幼稚, 正如同成人比之于婴孩一般.

        如此的政治心态, 中国人要落后于西方人有多久呢? 我简直无法计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中国究竟从何时起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们可能时常会惊讶于16世纪之后西方的那些启蒙思想家们, 如洛克卢梭等辈, 他们是如何 “发现”政治契约和权力制衡的理论的? 细细推敲下来, 其实那并不是他们大脑中灵光乍现的一个顿悟. 毋宁于说, 这是他们对整个西方以往1000多年政治实践的一个理论性的总结和提高. 在他们划时代的 “分权理论”尚未孕育之前, 西方政治现实当中 , “分权”的事实实际上已经延续很久了.

        跟东方 “大一统”式的中央集权相比, 这种“权力制衡”所产生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答案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这种政治权力上相互制约和相互竞争的结果, 导致了西欧社会在国家权力的 “操作方式” 上, 明显地不同于东方的中国. 双方完全是分道扬镳, 南辕北辙.

        这也就是我这里所要举的第三个东方在 “总体”上明显地落后于西方的例子: 一个是稳定的, 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 “法制和法治” 的社会, 而另一个则是日趋败坏的, 以君主疯狂的, 反复无常的意志为中心的 “人制人治” 的社会 (或者说是一个 “礼制和礼治”的社会) 这个社会虽然有所谓的 “盛世”: 比如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和康乾盛世什么的, 但是从根本上讲, 她无法摆脱 “乱-治” 到“治-乱”恶性循环的历史宿命.

        西方从 什么时候起从一个“人治”的社会进入到一个 “法治”社会 ? 这里显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相当多的中国人误以为西方历史上的确存在着这么一个 “法治与人治”时代的“分水岭”. 西方的法制社会, 在他们的眼中俨然就象某个科学上的发明一样, 偶然之中, 就在烧杯与酸碱物质的混合与碰撞当中, 被 “VOOM” 地一声发明出来的. 在这些中国人的想象当中, 所谓的 “法制”社会, 大概和仿造一双鞋子, 或者是一个皮包一样, 都是同一个道理 . 他们希望中国的政治领袖当中也会出现一个象俄国那样的, 心地善良的 “哥巴挈夫”, 只要发表几项改革的法令, 任命几个新人, (就象光绪皇帝那样) 然后就万事OK了.

        殊不知, 西方的法制社会同样也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历史 “进化”过程. 它既不是某个英雄人物突然的创造, 也不是西方历史上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所遗留下来的 “文明的遗产”. 自从6世纪大规模的蛮族入侵结束后, 西方法制和法治的历史渊源, 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529 年的 “查士丁尼法典”- 这部欧州国家法典的鼻祖.

        如果仅仅是颁布一些法律和行政命令的话, 东方的中国, 当然老早就有类似于 “秦律”这样野蛮而残忍, 以酷刑为中心的法律. 然而即便是有再多的法律, 如果没有 个人“权利”和 “秩序正义”这两个原则, 没有 “法律高于国王” 这样的公设, 没有一个不受君王控制的独立的法庭, 那么所谓的 “法治和法制” 则仍然是个空话. 而正是西方的欧州人, 在历史上最早将这些近代司法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原则付诸实践的. 而东方的中国人, 则是到今天都仍然还是混沌未开.


        “正义就是给每人以应有权利”; “法的准则就是:诚实地生活,不伤害他人,各得其所”; “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合法的”-- 当我们在读到这些记载在“查士丁尼法典”上的名言的时候, 我们真的很难想象, 这些今天仍然被所有的文明世界的法律所广泛延用的概念, 已经离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整整1400多年了.

        “权利”一词, 在西方的法律上所包含的意思是 “一切正当的个人利益”. 用这个概念来看 6世纪时候的“查士丁尼法典”, 它已经相当明确地区分出了什么是和国家的政治利益, 和主导的意识形态无关的那些 “个人利益” 的领域, 并且进一步地将这些 “个人利益” 置于一个不同于 “公法”(比如宪法) 的所谓的 “私法”(或者叫民法) 的保护之下. 这些所谓的 “私人利益领域”包括个人财产, 商业活动 , 婚姻, 生育, 教育等等, 是十分广泛的个人活动和生活的空间, (也包括我们今天的所说的 “个人隐私权” 的那一个部分) . 从法律上讲, 它是完全独立的, 自由的, 不受控于任何的政府或君主的意识形态.

        这样区别的全部意义在于 ; 西方近代所谓的个人自由的概念, 如果不是经过法律 将一个国家的集体的 “公众生活”, 或者说是 “政治生活” 和这个国家里每个公民的 的“个人生活” 或者说是 “隐私生活”将以严格的区分和限定的话, 那么 “自由” 显然就是一句空话. 当然也就无所谓 “权利”可言. 只有当法律把 “公众生活” 和 “个人生活” 予以区别, 并且有意识地以不同的法律, 来处理这两个不同的领域里的事情的时候, 个人权利和自由才是有可能的, 才可以摆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粗暴的干涉.

        中国历朝历代, 固然不乏堆积如山的严刑峻法, 但所有的这些上千年来的中国封建法律, 对于什么是 一个公民的“个人生活领域”这样根本的问题, 则不仅没有任何成文的法律尺度, 更谈不上在司法实践中去执行它.

        中国的法律是令人窒息的, 倒是十分合乎中国政治集权和“大一统”这个前提的. 对于中国的皇帝来说, 连一个中国人的生死这样的区区大事, 都可以由他的一句 “金口玉言”来定夺, 那么, 所谓个人的 “自由”, 还有个人生活隐私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相比起来更是不值一提了.

        一个生活在 “大一统”之下的中国“臣民”, 他的生. 老, 病 ,死,衣 ,食, 住, 行, 所有的这些“私生活”, 无不处在那个象上帝一样无所不在, 无所不能的皇帝, 或国家的完全监控之下: 他信仰什么样的学说, 说什么样的话, 读什么样的书, 写什么样的文章, 交什么样的朋友, 做什么样的生意, 穿什么样的服装, 娶什么人做老婆, 生什么样的孩子, 甚至裹什么样的脚, 梳什么样的头… 统统的这一切, 都有可能给他惹来杀身之祸. 没有什么最细微的, 最隐私的个人生活是可以独立于中国 “大一统政治”的雌威 之外的.

        甚至过了1400年, 到了今天, 中国的法律都无法区别什么是国家该管的, 而什么是国家不该管也不能管的!

        “衙门八字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 对中国人来说, 从古至今, 这中国的衙门就是法庭, 法庭就是衙门. 如果有人对他们说, 在西方, 自古以来就是法庭归法庭, 衙门归衙门. 恐怕今天还会有许多的中国人对此表现出恐龙一般的表情来吧. 在他们看来, 当官办公的地方, 当然就是他们办案, 审案, 断案的地方. 天经地义. 而当官的, 不管是一个七品芝麻县令也好, 还是是个一品的道台巡抚, 钦差大臣, 既然是 “皇上”所委派的, 理所当然就是法官无疑. 难道 “当官” 和 “当法官”这二者之间可以有区别, 也必须有区别麽?

        包青天, 一定就是包大人, 包大人也一定就是包青天. 中国的司法制度, 对此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然而, 即使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 我们也知道西方7世纪的时候, 就已经有这样的区别了: “青天” (法官) 和 “大人”(行政官员)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完全是由不同的人来担任的. 历史上, 西欧任何一个的国王, 贵族, 或者是政府官员 (大人), 都没有机会单独操纵过 一个全国性的, 统一的立法和司法的系统. 而且这样的系统也不曾在西方存在过. 即便是那个享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国王本人, 也被认为应当服从于法律之下. 英国13世纪一位叫布莱克顿的律师, 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来概括西方法治思想的根本: “ 国王不服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

        在欧州, 政府的行政部门和法庭完全是互不隶属的. 也是完全分开的. 即有独立的领主法庭, 君主法庭, 更有独立的教会法庭. 而根据 “查士丁尼法典”的规定, 教会法庭的判决, 则拥有最高的法律终审效力.

        即便在没有教会法庭的英国, 法律的权威和法庭的独立性的原则也是视为是高于国王权力的. 可怜的英国国王从8世纪开始, 上台加冕的时候都必须郑重地宣誓三样东西是他绝对必须保障的: 第一是教会, 第二是持久的和平, 第三则是遵守法律. 如果背信弃义, 违背自己的诺言, 国王的命运要么就是被教会和贵族们所废除, 要么就是干脆给自己招惹来杀身之祸. 1215年, 英国约翰王的 “不幸”遭遇, 就是因为自己违背了这些法律誓言而导致的.

        由于欧州历史上王权和教权的分裂对立, 国王和贵族, 即使是在自己的领地内, 还都必须将司法的审判权交给独立的法官来担任.

        公元10世纪, 被称为 “上帝的和平”的“ 和平法令”, 就是由当时的教会, 而不是由国家的君主来颁布. 这可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法律独立于君主政治的实例.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 :中世纪的教会, 经常扮演穷人保护者的角色. 当时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大主教看到世俗政权的软弱和无能, 在制止民间的暴力冲突方面毫无成效, 于是就在998年立法规定: 凡是在私人战斗中若有行动损害教会人士和教会商品,或夺取穷人的货物的,都算是违法。到了二年以后, 这 “上帝的和平”法令, 开始扩及到所有的商人及其商品。这还不够, 为了进一步了巩固这个立法,教会还迫使所有的贵族领主都宣誓放弃使用暴力,违法这个誓言的, 可算作对教会的罪行而予以惩罚。 以至于到了后来, 就连法国的国王都加入了进来, 把教会的这条立法纳入到他们自己的王室法规当中.

        要说一个相对独立的, 不受专制政府控制的司法系统在中国的 “萌芽”, 却是在建立民国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而这比欧洲晚了近1300年.


        今天欧美国家在司法制度上最重要一些法律程序和做法, 实际上从公元6-7世纪期间起也开始逐步地形成. 这其中包括司法程序中最重要的“程序正义” 的原则,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进入实际的操作的阶段 (尽管那还是非常初步的). 证人制度与担保人制度出现 于公元8世纪. 宣誓做证制度和 “陪审制度”则出现于11 世纪的英国法庭.

        中世纪时代的这些尤其是 “陪审员制度”的诞生, 应该说在近代司法制度史上更是一个破天荒, 划时代的产物. 实际上这个制度起源于8世纪的欧洲大陆的法兰克王国时期, 但是11世纪是被英国的诺曼王朝给发扬光大了, 并且成为了近代陪审制的起源.

        但是到了1214 年的时候, 另一个划时代的法律文件诞生了, 它就是被后来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当多近代的欧洲法制国家在他们的宪法中所一再引用的那个赫赫有名的 英国的 “自由大宪章”. 可以毫不扩张的说, 近代西方社会的所谓的 “民主宪政”的根源, 无不和这个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许多相关的权利不受侵犯的大宪章有亲如母子一般的亲缘关系.

        中世纪的这些法律制度和实践, 按今天西方法律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显然是非常粗糙的和不完善的. 但毫无疑问的是, 西方的整个法律体系有一个系统的, 连续性, 逐步改善的过程. 它的源头就在7-8世纪初形成的原则和实践上.

        1214 年, 如果我们把眼光转入当时的中国, 那正是北方的金朝, 因为受到蒙古人的威胁而被迫迁都于卞京那一年. 在南方的王朝南宋, 也正在面临着它最后的亡国的关头. 呼必列尚未登上他的皇帝宝座. 而中国历史上封建集权程度最高的两个时代: 明朝和清朝, 此刻都还尚未在襁褓之中呢!

        不允许君主享有某种超越法律程序和审判之上的特权. 同时赋予法官享用较大的司法自主权和独立裁判权. 这两个特点, 在中国封建社会以 “刑不上大夫”为基本出发点的人治社会的法律系统当中, 听起来就象是天 方夜谭一样

        可以这么说: 当西方天空已经曙光乍现的时候, 东方的中国, 那最黑暗的子夜还尚未来临. 这大概就是上帝对中国人最大的一个惩罚吧.

        法制和法治对中国人来说根本就是陌生而遥远的. 而今天处长中共统治下的中国人 , 虽然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和迫切性. 然而不幸的是, 他们拿不出任何有实际作用的解决方案出来.

        不错, 的确是有许多对喜欢文过饰非的, 天真的中国知识分子, 和御用文人会喋喋不休地告诉我们, “法治”在 “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形态下是完全可能的, 但我们从人类的整个发展历史上看, 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的, 目前只有西方国家, 而他们的经验所揭示的, 无非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基本的原则:

        (1) 严格地区分什么是国家政治领域, 什么是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 “私生活”领域.
        (2) 一个完全不受政治权力, 及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的, 独立的司法体系.
        (3) 程序正义的实践

        这里我们只要简单地问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中国的法院, 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地将 “党委” 和 “党支部书记”这样的建制从它的体系当中清除出去, 把法官的 “党委”负责制改变成 “选民负责制” 呢? 什么时候, 中国的地方法官可以由当地的选民投票选举产生, 而不是由 “上级领导”的委派而产生呢?

        其实我们不必提什么太复杂的 “政治改革” 措施, 仅就这一个看上去十分 “简单”的 “政治改革” 举措来看, 对那些高唱 “党治下的法治”颂歌的御用文人来说, 恐怕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紧箍咒, 一个令他们胆战心惊的 “NIGHTMARE”. 在未来的30年之内, 要想让 “党治”和“法治”能以一个和平的方式好聚好散, 我恐怕这不单单是一个 “愿不愿意”的问题, 还是一个 “能不能够”的问题.

        但是没有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 那些所谓的有 “中国的特色”的 “法治”, 说得难听点, 都不过是些棺材上的金粉, 死人脸上的油彩, 和狗屎上的巧克力罢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请再把原文贴一遍吧,没有跟贴不代表没人看啊,曲高和寡吗,好文章要多贴,贴十次:)
        俺后来有次发言要引用您老的帖子的,翻烂了查询也搜不到,敢情您自销了
    • 读了. 像本旅游指南, 或可题为"如何与老中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