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赚钱其实不太难(1)
news123女士的贴子,激起千层浪。
钱,对于我们生长在中国的人来说,还是个新现象,也就三十来年的历史。记得我小时候,周围邻居的生活都差不了多少,买什么还都凭票供应,东北的陈三两,想必还会有人记得。每月三两豆油。
谁是最先“富”起来的人?“万元户”是七八十年代的一个专有名词。那时的万元户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有上山下乡回城没有工作的“知识青年”,有家里没有“号头”可顶的“待业青年”;也有劳改释放后哪也不接受的二流子。。。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出路,别无选择。于是开始“投机倒把”,辛苦不说,更重要的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那时投机倒把,二道贩子都是让人瞧不起的。
但是他们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人。几年后把酒论英雄的标准也变了,这些人腰包鼓了,腰杆也硬了。而原来那些有全民工作,生活相对不错的人是比较晚加入向钱看的行列。
结论:舒适的现状是赚钱的障碍。懒惰是人的天性,如果感觉过得不错,通常没有动力改变现状。
赚钱其实不太难(2)
我大学毕业时,出国是不成了,由于64的缘故。同学中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削尖脑袋地进北京上海。那时候还是毕业分配,自己找工作还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概念。
幸与不幸,我希望分配到对外机构也因64而关上大门。只剩下进研究所一条路,这是留北京的唯一出路。想想自己本科一个,在研究所论资排辈的环境里,不知道哪年是出头之日。甚觉郁闷。七转八转到了北京一家民营公司应聘。虽然泥饭碗不如铁饭碗,但是收入很是诱人,RMB180/月,比我如果去研究所的工资86元要高了不少。但是没有北京户口,过几个月就发配到广东去。留在北京的同学不无惋惜地看我和宝贵的北京户口失之交臂。不过我自己倒也不在乎,那时正郁闷,正想去一个我不认识任何人,任何人也不认识我的地方。
我想人生道路的分岔就从这里开始了: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留在北京研究所的人,过了几年,有些人出国了;留在那里的人,成了我们同学中收入最低的人。
还有一些同学进了外企。毕业三五年,工资过万。着实让我们这些还拿几百的人瞠目结舌。好生羡慕。
后来也有不少人去了广东,很多人下了海,成为第二批富起来的人。这些人或者在企业里打工,成了顶梁柱,或者自己办公司,也小有斩获。
结论:赛翁失马,焉知非福。风水轮流转,不冒险如何期望回报.
赚钱其实不太难(3)
在广东,同样是做生意,但是规模差距甚大。与我同期起步的史玉柱同志,凭借过人的胆识,更乘上政治的东风(当地政府目光短浅,和科委四个高科技开发区失之交臂后,下决心要树立高科技典型),规模做到过亿。着实佩服他的胆识,成功与否,失败与否,这个瘦瘦戴眼镜的他都是我钦佩的人之一。因为确实有很多创意和新意。那时结识了很多同行,在广东做的规模非常大,相比之下,自己的生意,也就是小卖部的规模(ROLIA上的那位网友,虽言语尖刻,但是有时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这些人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广州。在广东做生意,胆识中,胆更重要。真正的弄潮儿,有些人也弄到监狱里去了。不过没人对他们不耻,因为那是中国当时的商业环境,生意做到一定规模,是无法100%合法。进没进去(监狱),除了长袖善舞,还要有点运气。
这批人把北京外企的那些老少哥们们远远甩在身后。资产过千万,过亿的大有人在。不过,我对那些人是由衷佩服,真的算是摸爬滚打出来的。冒着“枪林弹雨”容易吗?
结论:循规蹈矩充其量能谋的一份舒服的生活,要想赚大钱,是需要抓住时机,不畏风险。要有胆--识---。
赚钱其实不太难(4)
在广东,最大的感触是没人(或者比较少)得红眼病。小区里停的好车多的是,也没见谁去划两道。
广东的环境在这点和北美比较象。能赚钱的人是受人尊重的,而不是被人打击的。大家相互提携,一起赚钱。还有一点,体会很深的是,广东人做生意,基本上是我赚钱,也让你赚钱。如果光我赚,把别人的利益挤得一点都不剩,这样的生意不会长久。这样的环境下,此人能赚钱,成了别人努力的榜样。
那时,啥都稀奇,就是钱不稀奇。一个朋友(又例举朋友了),给人划地(在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有点小权),以老婆的名义注册了公司,一转手三百万。开了一个酒楼,生意巨火。人人都比着赚钱,买车买房(有些人连房子都不用买,分房),去酒店打网球,过生日上万。年龄都比较轻,很多人不过三十岁。大家也乐于分享赚钱的信息。那时候房地产和股票,很是红火,当然很多人也赔钱。不过赔钱不也是赚钱的一部分吗?
结论:良好的环境和心境,是赚钱必不可少的。气人有笑人无的人通常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赚钱其实不太难(5)
到了北美,看看同学的境遇,差别更是很大。
到了加拿大,能赚到钱吗?如果你相信能,那么可能性大于0;如果你压根就不信,可能性则是零。
要出门放风去了,有空再写。
祝大家国庆快乐!
P.S. 看多了后,谁说啥,俺都信,为啥不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因为俺家的井口小,就否定广阔天地的存在,是不?
赚钱其实不太难(6)
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真的是需要千载(btw,千载到底是多少年啊?)。上次的机会,说的是荷兰郁金香的疯狂。一个郁金香bulb,可以换一座房子,上好的马车。而发生在本世纪的则是网络时代。
时过境迁,虽然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但是在那个疯狂时期没人认为是又一个郁金香事件。即使头脑冷静的人,他们的声音也被淹没。没看当时一本畅销书叫“Dow 36000”吗,可惜现在形势有所好转也才九千点。2000年3月份我正在北京出差,清楚地记得Nasdaq突破5000点大关。
身在dotcom漩涡中所经历的东西,希望有机会拿出来分享。当然先要问清楚我的律师那个confidential agreement到底要把我的笔封到什么程度。这里说说同学的境遇。
大学同学,多年未见,发现住的居然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其丈夫在一家start up公司工作,为主要的核心技术人员。该公司后来被加拿大著名公司买下,他的资产(paper value)也将近有20M。闲聊之中,朋友告诉我她有很深的不安全感。我很惊讶问,你有这么多钱,还不安全?她说,那哪算多啊,我两个儿子将来上大学,我们死后还得给他们留下点钱啊。再说老公的头儿(当初那个公司的创始人)都觉得钱不够。如果他老公是20M的话,不知道那个头到底有多少身家。
我禁不住开始翻白眼了,还好没晕倒。看来有钱没钱真是相对的。相对于他们的头儿,也许他们觉得还不够多。可我们看来,那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不过那时候,BILLIONAIRE比比皆是,赚个百八十万就算得了什么。再说DOW还要往36000点攀升。那时候人的欲望也攀升的极高。
后来呢?股价从70美金降到几块钱,我的朋友虽然没有20M,但是应该也有兑现几百万。可他们觉得缺乏安全感,据我所知,老公又从半退休状态重返工作岗位了。
行了,别喊了,马上就出门。咳,玛字得需要大块点的时间。
结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够有些机遇确实是千载难逢,逢上了就得抓住。不肯不愿不敢相信得,可能性则是零。
赚钱其实不太难(7)
赚钱不是为了花钱吗?好像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就是这样,一旦出身贫农,这一辈子很难改变。
和我年龄相仿或者比我大的人,都多少经历了“困苦”年代。说白了,就是那时候粮食不够吃,象大米白面这样的东西很是精贵。从那时候打下的底子,成年后花起钱或者享受起生活总是感到底气不足。所以到现在,说道穿衣打扮,画粉涂红的,总是舍不得花钱。抠抠馊馊让人笑话,还不如收入远不如我的弟妹能一掷几百元买个粉底霜。
看来俗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我也就甭指望了。不过做贫农也没啥不好,日子过的踏实。
文字是有偏差的。同样的文字经过不同人的过滤,得出的结论相去也甚远。多元时代,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多了很多,不再能以一个标准套每个人。那么多理解吧,多尊重别人的选择。在别人分享经历时,没有可能把祖宗三代,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不按常规出牌的人越来越多。
说来news123女士的贴子,初读也有点不解。后来想想每个人消费观念不同。也许她花20元人民币买衣服,却能花2万美金/年送孩子读美国的私立小学(刚从网上看到咱中国家庭送孩子读五年级私校,每年2万美金)。谁知道呢?谁在乎呢?
随便写点文字,饴笑大方了。你可以选择不信,有些俺也是道听途说,毕竟人家没拿银行存折给俺看。
至于“关心”本人的人,不解于为啥会对aol免费软件感兴趣,家里连个手机都没有。其实很简单,俺们笨,没能在网络时代捞个retire rich。不过贫农出身,对生活要求不高,我们也胸无大志,就决定retire young了。退休人士以fixed income为生,自然要精打细算。至于为啥有时间泡网,咳,退休的人有啥,不就是时间吗。
说人生苦短,可是掐指一算,如果我能活到85岁,还有50年的时间。冲着在卧室的老公发问:
Hey, what am I going to do with my rest of 50 years?
pause...
听他喊话回来:
Do everything slowly!
结论: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比钱价值低多少。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news123女士的贴子,激起千层浪。
钱,对于我们生长在中国的人来说,还是个新现象,也就三十来年的历史。记得我小时候,周围邻居的生活都差不了多少,买什么还都凭票供应,东北的陈三两,想必还会有人记得。每月三两豆油。
谁是最先“富”起来的人?“万元户”是七八十年代的一个专有名词。那时的万元户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有上山下乡回城没有工作的“知识青年”,有家里没有“号头”可顶的“待业青年”;也有劳改释放后哪也不接受的二流子。。。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出路,别无选择。于是开始“投机倒把”,辛苦不说,更重要的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那时投机倒把,二道贩子都是让人瞧不起的。
但是他们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人。几年后把酒论英雄的标准也变了,这些人腰包鼓了,腰杆也硬了。而原来那些有全民工作,生活相对不错的人是比较晚加入向钱看的行列。
结论:舒适的现状是赚钱的障碍。懒惰是人的天性,如果感觉过得不错,通常没有动力改变现状。
赚钱其实不太难(2)
我大学毕业时,出国是不成了,由于64的缘故。同学中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削尖脑袋地进北京上海。那时候还是毕业分配,自己找工作还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概念。
幸与不幸,我希望分配到对外机构也因64而关上大门。只剩下进研究所一条路,这是留北京的唯一出路。想想自己本科一个,在研究所论资排辈的环境里,不知道哪年是出头之日。甚觉郁闷。七转八转到了北京一家民营公司应聘。虽然泥饭碗不如铁饭碗,但是收入很是诱人,RMB180/月,比我如果去研究所的工资86元要高了不少。但是没有北京户口,过几个月就发配到广东去。留在北京的同学不无惋惜地看我和宝贵的北京户口失之交臂。不过我自己倒也不在乎,那时正郁闷,正想去一个我不认识任何人,任何人也不认识我的地方。
我想人生道路的分岔就从这里开始了: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留在北京研究所的人,过了几年,有些人出国了;留在那里的人,成了我们同学中收入最低的人。
还有一些同学进了外企。毕业三五年,工资过万。着实让我们这些还拿几百的人瞠目结舌。好生羡慕。
后来也有不少人去了广东,很多人下了海,成为第二批富起来的人。这些人或者在企业里打工,成了顶梁柱,或者自己办公司,也小有斩获。
结论:赛翁失马,焉知非福。风水轮流转,不冒险如何期望回报.
赚钱其实不太难(3)
在广东,同样是做生意,但是规模差距甚大。与我同期起步的史玉柱同志,凭借过人的胆识,更乘上政治的东风(当地政府目光短浅,和科委四个高科技开发区失之交臂后,下决心要树立高科技典型),规模做到过亿。着实佩服他的胆识,成功与否,失败与否,这个瘦瘦戴眼镜的他都是我钦佩的人之一。因为确实有很多创意和新意。那时结识了很多同行,在广东做的规模非常大,相比之下,自己的生意,也就是小卖部的规模(ROLIA上的那位网友,虽言语尖刻,但是有时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这些人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广州。在广东做生意,胆识中,胆更重要。真正的弄潮儿,有些人也弄到监狱里去了。不过没人对他们不耻,因为那是中国当时的商业环境,生意做到一定规模,是无法100%合法。进没进去(监狱),除了长袖善舞,还要有点运气。
这批人把北京外企的那些老少哥们们远远甩在身后。资产过千万,过亿的大有人在。不过,我对那些人是由衷佩服,真的算是摸爬滚打出来的。冒着“枪林弹雨”容易吗?
结论:循规蹈矩充其量能谋的一份舒服的生活,要想赚大钱,是需要抓住时机,不畏风险。要有胆--识---。
赚钱其实不太难(4)
在广东,最大的感触是没人(或者比较少)得红眼病。小区里停的好车多的是,也没见谁去划两道。
广东的环境在这点和北美比较象。能赚钱的人是受人尊重的,而不是被人打击的。大家相互提携,一起赚钱。还有一点,体会很深的是,广东人做生意,基本上是我赚钱,也让你赚钱。如果光我赚,把别人的利益挤得一点都不剩,这样的生意不会长久。这样的环境下,此人能赚钱,成了别人努力的榜样。
那时,啥都稀奇,就是钱不稀奇。一个朋友(又例举朋友了),给人划地(在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有点小权),以老婆的名义注册了公司,一转手三百万。开了一个酒楼,生意巨火。人人都比着赚钱,买车买房(有些人连房子都不用买,分房),去酒店打网球,过生日上万。年龄都比较轻,很多人不过三十岁。大家也乐于分享赚钱的信息。那时候房地产和股票,很是红火,当然很多人也赔钱。不过赔钱不也是赚钱的一部分吗?
结论:良好的环境和心境,是赚钱必不可少的。气人有笑人无的人通常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赚钱其实不太难(5)
到了北美,看看同学的境遇,差别更是很大。
到了加拿大,能赚到钱吗?如果你相信能,那么可能性大于0;如果你压根就不信,可能性则是零。
要出门放风去了,有空再写。
祝大家国庆快乐!
P.S. 看多了后,谁说啥,俺都信,为啥不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因为俺家的井口小,就否定广阔天地的存在,是不?
赚钱其实不太难(6)
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真的是需要千载(btw,千载到底是多少年啊?)。上次的机会,说的是荷兰郁金香的疯狂。一个郁金香bulb,可以换一座房子,上好的马车。而发生在本世纪的则是网络时代。
时过境迁,虽然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但是在那个疯狂时期没人认为是又一个郁金香事件。即使头脑冷静的人,他们的声音也被淹没。没看当时一本畅销书叫“Dow 36000”吗,可惜现在形势有所好转也才九千点。2000年3月份我正在北京出差,清楚地记得Nasdaq突破5000点大关。
身在dotcom漩涡中所经历的东西,希望有机会拿出来分享。当然先要问清楚我的律师那个confidential agreement到底要把我的笔封到什么程度。这里说说同学的境遇。
大学同学,多年未见,发现住的居然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其丈夫在一家start up公司工作,为主要的核心技术人员。该公司后来被加拿大著名公司买下,他的资产(paper value)也将近有20M。闲聊之中,朋友告诉我她有很深的不安全感。我很惊讶问,你有这么多钱,还不安全?她说,那哪算多啊,我两个儿子将来上大学,我们死后还得给他们留下点钱啊。再说老公的头儿(当初那个公司的创始人)都觉得钱不够。如果他老公是20M的话,不知道那个头到底有多少身家。
我禁不住开始翻白眼了,还好没晕倒。看来有钱没钱真是相对的。相对于他们的头儿,也许他们觉得还不够多。可我们看来,那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不过那时候,BILLIONAIRE比比皆是,赚个百八十万就算得了什么。再说DOW还要往36000点攀升。那时候人的欲望也攀升的极高。
后来呢?股价从70美金降到几块钱,我的朋友虽然没有20M,但是应该也有兑现几百万。可他们觉得缺乏安全感,据我所知,老公又从半退休状态重返工作岗位了。
行了,别喊了,马上就出门。咳,玛字得需要大块点的时间。
结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够有些机遇确实是千载难逢,逢上了就得抓住。不肯不愿不敢相信得,可能性则是零。
赚钱其实不太难(7)
赚钱不是为了花钱吗?好像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就是这样,一旦出身贫农,这一辈子很难改变。
和我年龄相仿或者比我大的人,都多少经历了“困苦”年代。说白了,就是那时候粮食不够吃,象大米白面这样的东西很是精贵。从那时候打下的底子,成年后花起钱或者享受起生活总是感到底气不足。所以到现在,说道穿衣打扮,画粉涂红的,总是舍不得花钱。抠抠馊馊让人笑话,还不如收入远不如我的弟妹能一掷几百元买个粉底霜。
看来俗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我也就甭指望了。不过做贫农也没啥不好,日子过的踏实。
文字是有偏差的。同样的文字经过不同人的过滤,得出的结论相去也甚远。多元时代,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多了很多,不再能以一个标准套每个人。那么多理解吧,多尊重别人的选择。在别人分享经历时,没有可能把祖宗三代,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不按常规出牌的人越来越多。
说来news123女士的贴子,初读也有点不解。后来想想每个人消费观念不同。也许她花20元人民币买衣服,却能花2万美金/年送孩子读美国的私立小学(刚从网上看到咱中国家庭送孩子读五年级私校,每年2万美金)。谁知道呢?谁在乎呢?
随便写点文字,饴笑大方了。你可以选择不信,有些俺也是道听途说,毕竟人家没拿银行存折给俺看。
至于“关心”本人的人,不解于为啥会对aol免费软件感兴趣,家里连个手机都没有。其实很简单,俺们笨,没能在网络时代捞个retire rich。不过贫农出身,对生活要求不高,我们也胸无大志,就决定retire young了。退休人士以fixed income为生,自然要精打细算。至于为啥有时间泡网,咳,退休的人有啥,不就是时间吗。
说人生苦短,可是掐指一算,如果我能活到85岁,还有50年的时间。冲着在卧室的老公发问:
Hey, what am I going to do with my rest of 50 years?
pause...
听他喊话回来:
Do everything slowly!
结论: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比钱价值低多少。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