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因为要给女儿换护照,政府说旧护照要注销,便翻箱倒柜地在贮藏室折腾起来。不经意,翻到了一叠传真复印件,那上面记录着当年我与一位加拿大国会议员来往的一段事,写下来,自己再开心一回。
申请配偶移民,应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偏偏那一年流年不利,硬是让我摊上了倒运的事。申请表、工作、收入……各种证明、认证、公证,还有付费的汇票,一应俱全,寄去了移民局。四个星期后,移民局来了一信,说收到了,case 转去北京,以后有事问北京吧。两个月后,丈夫收到了体检表。三下五除二,体检合格。我想,可以高枕无忧了,大不了再等三两个月,那张纸头也该到手了。
不曾想,紧随其后,使馆给丈夫来了一信,约他去北京谈。谈话的是一位年轻的一秘。破费一张来回机票,换来十几分钟的对话,完了让他回家等。结果从秋到冬,从春到夏,又是来年秋天了,依旧杳无音讯。这期间,我给移民局写信,始终没人理我。丈夫给北京打电话,只有录音,查询电话概不接听。再飞北京,使馆把门的同胞十分尽责,连门都没让进,让回家等消息或写信给使馆。他给使馆去信,也是石沉大海。那时,说我是热锅上的蚂蚁,一点也不过。都说加拿大是个先进的国家,可官僚起来,一点也不比中国政府逊色。那个年代,互联网还是个新生事物,不象现在可以随时查进度。
一天,与一位本地人谈到这事,她提议找议员试试。两眼一抹黑,我不知何处可以挖掘到一位能帮得上这忙的议员。给自己鼓了一夜的劲,第二天一早,我冲进世家保的 town centre,选了一个人进人出的大楼,逮住个看门的便说,我要找议员。对方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找错地方了,去对面的楼问吧。对面的楼,出奇的安静,大厅里空旷的可以甩保龄球。一个类似于问讯处的counter后面,坐着个一脸严肃的工作人员。这更令人惶恐,我战战兢兢重复了一遍提问,他倒头脑清楚,city councilor不管这事,边说边麻利地从一堆公文里抽出一份材料,看了一眼,顺手撕下一片纸,龙飞凤舞地写了几笔,递给我:找他吧。我一看,上面有人名、地址、电话。心想,大约是个更大的官。顺藤摸瓜,总可以找对人。
按图索骥,找到地方。敲门,听到应答声后,我推门进去。屋里只有一位女士,大约是听到推门声,她从写字台后面抬起头。我说明来意,她笑了:对不起,你找错地方了,MPP(省议员)管不了这事,你应该找 MP(国会议员)。说着,抄起电话拨了个号,跟一个叫 Vicky 的人聊了几句。她搁下电话,同样撕下一小纸片,划拉几下交给我,再次微笑:你明天一早去,他在,祝你好运。
晚上,对着那一张小纸片(现在还保存着呢),我为自己祈祷。Jim Karygiannis,你可是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第二天起早,赶在上班的第一时间到了MP在世家保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已有三位来访者在等候,两位女工作人员(大约是秘书吧)在忙着。其中一位说她是Vicky,让我坐等。大约十分钟后,从里间办公室出来一个男人,西装便服,矮个,壮实。秘书把我介绍过去,我赶紧起身。他过来握了一下手,说:我是Jim。我把故事又说了一遍,递给他case号。这事不正常,沉吟片刻之后他说。转身从桌子上拿起一张文稿纸,刷刷几笔,交给秘书:马上发北京。回头又对我说:通常他们会在24小时内给我答复,有消息我们立刻通知你。秘书问我是否要传真的复印件,我赶紧说要。
第二天下午,我给Jim的办公室电话,回答说还未收到北京回音,也许是时差,让我多等一天。到了第三天,还是不见有消息。我又去电话,Vicky说,只有让Jim再催了。第二天,Vicky告诉我,Jim又发了一个传真,让我继续耐心。每隔一两天,我便给Jim的办公室去电话询问,每次都很失望。十多天后,Vicky来电话,说Jim刚刚亲自打电话去北京使馆了,他们答应立刻就办。
离圣诞节还有几天,Vicky突然来电话,叫我去她那儿拿一份传真,北京终于有消息了。第二天,我赶紧去Jim那儿,Vicky不在。Jim从他的办公室拿来了几页传真。首页上是Jim的批示,让copy一份给我。还有Vicky的greeting:圣诞快乐!一位叫NinonValad的一秘向Jim解释,接到Jim的传真、电话后,他们在加紧办理。他们要找我,因为我搬了家、换了工作,联系不上。让我打电话去使馆,由他们付费,或者他们再联络我,等等。通篇只字未提之前case为何拖延这么久。
离圣诞节还剩三天。凌晨两点,我被电话铃声吵醒,睡眼惺忪爬起来听电话,居然是加拿大驻北京使馆的。对方问了几个问题后,解释丈夫前一次的体检,已过了他们规定的一年有效期,必须重新体检。并保证在收到体检结果后,马上签发签证。
这场马拉松试的团聚申请,在Jim的传真和电话干预后,终结于有惊无险,皆大欢喜。只是这一简单的case为什么在北京拖了这么久,我始终不明所以。
丈夫拿到签证后,我去Jim的办公室,向大家道了谢。后来,每逢圣诞节,便会收到Jim寄来的贺卡。有一年的贺卡里还有Jim和他的妻子、儿女们的全家照。
大约一年以后的一天的下午,门铃突然响了。开门一看,嘿,我乐了,是Jim。便衣夹克工装裤,不认识的,准以为是来查电表的。几步之遥,两位随从在指指点点。Jim说,能否在你家门口插块竞选的牌子。我快乐地回答:行,十块都成。
那一年的联邦大选,我把来加拿大后第一张神圣的选票,毫不犹豫,也是理所当然地投给了Jim。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申请配偶移民,应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偏偏那一年流年不利,硬是让我摊上了倒运的事。申请表、工作、收入……各种证明、认证、公证,还有付费的汇票,一应俱全,寄去了移民局。四个星期后,移民局来了一信,说收到了,case 转去北京,以后有事问北京吧。两个月后,丈夫收到了体检表。三下五除二,体检合格。我想,可以高枕无忧了,大不了再等三两个月,那张纸头也该到手了。
不曾想,紧随其后,使馆给丈夫来了一信,约他去北京谈。谈话的是一位年轻的一秘。破费一张来回机票,换来十几分钟的对话,完了让他回家等。结果从秋到冬,从春到夏,又是来年秋天了,依旧杳无音讯。这期间,我给移民局写信,始终没人理我。丈夫给北京打电话,只有录音,查询电话概不接听。再飞北京,使馆把门的同胞十分尽责,连门都没让进,让回家等消息或写信给使馆。他给使馆去信,也是石沉大海。那时,说我是热锅上的蚂蚁,一点也不过。都说加拿大是个先进的国家,可官僚起来,一点也不比中国政府逊色。那个年代,互联网还是个新生事物,不象现在可以随时查进度。
一天,与一位本地人谈到这事,她提议找议员试试。两眼一抹黑,我不知何处可以挖掘到一位能帮得上这忙的议员。给自己鼓了一夜的劲,第二天一早,我冲进世家保的 town centre,选了一个人进人出的大楼,逮住个看门的便说,我要找议员。对方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找错地方了,去对面的楼问吧。对面的楼,出奇的安静,大厅里空旷的可以甩保龄球。一个类似于问讯处的counter后面,坐着个一脸严肃的工作人员。这更令人惶恐,我战战兢兢重复了一遍提问,他倒头脑清楚,city councilor不管这事,边说边麻利地从一堆公文里抽出一份材料,看了一眼,顺手撕下一片纸,龙飞凤舞地写了几笔,递给我:找他吧。我一看,上面有人名、地址、电话。心想,大约是个更大的官。顺藤摸瓜,总可以找对人。
按图索骥,找到地方。敲门,听到应答声后,我推门进去。屋里只有一位女士,大约是听到推门声,她从写字台后面抬起头。我说明来意,她笑了:对不起,你找错地方了,MPP(省议员)管不了这事,你应该找 MP(国会议员)。说着,抄起电话拨了个号,跟一个叫 Vicky 的人聊了几句。她搁下电话,同样撕下一小纸片,划拉几下交给我,再次微笑:你明天一早去,他在,祝你好运。
晚上,对着那一张小纸片(现在还保存着呢),我为自己祈祷。Jim Karygiannis,你可是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第二天起早,赶在上班的第一时间到了MP在世家保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已有三位来访者在等候,两位女工作人员(大约是秘书吧)在忙着。其中一位说她是Vicky,让我坐等。大约十分钟后,从里间办公室出来一个男人,西装便服,矮个,壮实。秘书把我介绍过去,我赶紧起身。他过来握了一下手,说:我是Jim。我把故事又说了一遍,递给他case号。这事不正常,沉吟片刻之后他说。转身从桌子上拿起一张文稿纸,刷刷几笔,交给秘书:马上发北京。回头又对我说:通常他们会在24小时内给我答复,有消息我们立刻通知你。秘书问我是否要传真的复印件,我赶紧说要。
第二天下午,我给Jim的办公室电话,回答说还未收到北京回音,也许是时差,让我多等一天。到了第三天,还是不见有消息。我又去电话,Vicky说,只有让Jim再催了。第二天,Vicky告诉我,Jim又发了一个传真,让我继续耐心。每隔一两天,我便给Jim的办公室去电话询问,每次都很失望。十多天后,Vicky来电话,说Jim刚刚亲自打电话去北京使馆了,他们答应立刻就办。
离圣诞节还有几天,Vicky突然来电话,叫我去她那儿拿一份传真,北京终于有消息了。第二天,我赶紧去Jim那儿,Vicky不在。Jim从他的办公室拿来了几页传真。首页上是Jim的批示,让copy一份给我。还有Vicky的greeting:圣诞快乐!一位叫NinonValad的一秘向Jim解释,接到Jim的传真、电话后,他们在加紧办理。他们要找我,因为我搬了家、换了工作,联系不上。让我打电话去使馆,由他们付费,或者他们再联络我,等等。通篇只字未提之前case为何拖延这么久。
离圣诞节还剩三天。凌晨两点,我被电话铃声吵醒,睡眼惺忪爬起来听电话,居然是加拿大驻北京使馆的。对方问了几个问题后,解释丈夫前一次的体检,已过了他们规定的一年有效期,必须重新体检。并保证在收到体检结果后,马上签发签证。
这场马拉松试的团聚申请,在Jim的传真和电话干预后,终结于有惊无险,皆大欢喜。只是这一简单的case为什么在北京拖了这么久,我始终不明所以。
丈夫拿到签证后,我去Jim的办公室,向大家道了谢。后来,每逢圣诞节,便会收到Jim寄来的贺卡。有一年的贺卡里还有Jim和他的妻子、儿女们的全家照。
大约一年以后的一天的下午,门铃突然响了。开门一看,嘿,我乐了,是Jim。便衣夹克工装裤,不认识的,准以为是来查电表的。几步之遥,两位随从在指指点点。Jim说,能否在你家门口插块竞选的牌子。我快乐地回答:行,十块都成。
那一年的联邦大选,我把来加拿大后第一张神圣的选票,毫不犹豫,也是理所当然地投给了Jim。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