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他们.七八年来,他们的身影时常在我的心中倏然闪过.多少次与丈夫灯下夜话,总为他们的故事生出几多感叹,几多惆怅.今天我写出这段文字,聊为纪念.
那年的复活节,我搬到了位于Coxwell和Danforth南边的一条叫Hanson St.的小街上一座三层的房子里。房东是一个小个子中国女人,说话小声又温和,笑起来甜甜的,经常抱一条漂亮的狗。丈夫是个商人,一年里有十个月呆在中国。她住三楼。二楼有三间,我住一间北屋,朝南一大间,住一对年轻夫妇,大陆来的。中间一小间和地下室还各住了一位,因为那时整日早出晚归,直到一年后搬走,我也没弄清楚他们名谁姓甚。一楼是一个大大的厨房,还有房东的饭厅和客厅。
那时,不管刮风下雪,每天天不亮我便出门打工,下班后再赶去听课。回到家,多半已是夜深人静。胡乱填一下肚子,冲洗一下,倒头便睡。平日里,几乎碰不到其他房客。只有周末,可以睡一个懒觉。爬起来,收拾房间,洗衣服,准备下一周的饭菜。偶尔撞上那对小夫妻,也只是简单聊几句。他们都是外贸专业毕业的,出国前同在一家省级进出口公司工作,英文很棒。他们有一个女儿,一年前送回了老家,由她的母亲照看着.那几年,正是北美经济最萧条的时候。如果做一个调查,让餐馆登一则洗盘子的招聘广告,应征者大学或以上学历的,怕是要占到十之八九。她在一家花店干活,是个热心人。喜欢说话,也爱笑。他送外卖。常常若有所思,沉默而忧郁。
那是五月的一个早晨,天还很凉。我下到厨房弄吃的,听到她和房东在谈医院和手术。我随口问了一句:谁病了?她说,他开刀了。三天前查出的,肚子里长了个疙瘩。因为她们交谈时的私秘表情, 加上彼此并不太熟,我的询问和关切也就有所顾忌,未便刨根问底。一星期后,他出院了,看起来与往常无异。我想,那场突如其来的病,应该不严重。接着,丈夫公干来美国,我请了两星期的假,飞去他身边。临走前,我把未用完的月票,留给了她。回来时,他已开始工作。我纳闷,动了刀呢,为什么不多养些时候。她说,想回去看看女儿,打算秋天走,现在多赚些钱。我的每一天依然象只上紧了弦的钟表, 机械而规律, 忙碌又疲惫不堪。他们去采购,间或也帮我驮回一袋大米。
终于要启程了。我问,还回来吗?她摇摇头,回来又怎样,还是没有合适的工作。看着他们打包,我有些难过。临走时,他们把书桌留给了我。它成了我在加拿大的第一张书桌, 陪伴了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第二年的四月,接到他的电话。他回来了。选了一个休息天我去看他。多伦多的早春, 依然寒冷, 没有阳光的白天, 让每个人都显得心事重重. 工作还未有着落,他的情绪极为低落。我询问她和他们的女儿, 他说都好, 微笑里丝毫没有一点快乐.一杯咖啡之后,他问是否想听他的往事.他讲得很轻描淡写, 眼神里却透出无以掩饰的沉重.他的诉说, 至今想起来仍会让我忧伤。
他从小生长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父亲,实际上是养父,一位老革命,离休前的公安局长,严肃而缺少温情。因为连续生了几个女儿,于是从远房亲戚那儿过继了一个儿子,那便是他。他是在开始记事的年龄到这个家的。几个姐姐对他虽不错,但彼此心知肚明,他不是这个家庭真正的成员。虽曾多次回去看过生身父母,却已找不回那份原本应该与生俱来的亲情。他的童年和少年虽衣食无忧却不快乐.这段身世她是一无所知。
大学和工作,让他摆脱了家庭和身世带来的阴影。他喜欢过一个女孩,一个不同于她的女孩。女孩,他和她都在一起工作。由于那女孩的骄傲,让他始终没有足够的勇气把那句话说出来。她却一直象姐姐一样照顾他,来多伦多后,给他也找了个机会,他出来了。他们是在这儿结的婚。这次回国,他去看了女孩。女孩在深圳,还是一个人。他在女孩那儿呆了几天。他重复地说着妻子是个好女子,这些年,他拖累了她许多,真的是该放她走的时候了。
那天,他就那样,看着窗外的天空,诉说着。落寞而茫然,仿佛只是自言自语。眼睛里那份深深的悲哀,倾泻着生活的压抑和为情感所累的痛苦。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劝说者。这个时候,无论宽慰他什么都无济于事。我想说,为什么不叫她回来,为什么不再重返学校,学点新的东西。但是,我怕一开口,一切言词都会变得空泛无力。终于,我什么也没说.因为我不知道,对他,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回家的路上,站在风中等bus,眼前是不尽的车流。我想,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都在匆匆的赶路,路的尽头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事隔多年,我才知道,他的这一次回国,真的是一次绝望之旅。
这一年的春天,丈夫再度出差美国。我又匆匆赶去。回来后,搬去了朋友留下的房子。随后,给他去了电话。他说:他也搬家了,开始工作了。我想,一切在好转,也许他会因此而开朗起来。这一年里,我们竟没有再见面。通过几次电话,他的情绪也是时好时坏。劝他让她回来,他只是沉默。唯一一次提到她,是告诉我,她去了香港。
再见他,是一年后的五月初,我因孕期反应过度第二次住院。那天中午,我感觉非常不好,担心自己一觉不醒。我给他去了电话,问他能否载我去医院。电话里,他答应了,声音疲惫无力。我给了他地址。二十分钟后,他来了。已大不如去年见他时的模样,苍白而消瘦。去医院的路上,我问起他的近况。他说,身体明显不行了,也许无法再工作。到了医院门口,他说,他也要赶去医院。朝他挥手之际,我说,一定让她回来,你需要人照顾。他苦笑着点头。目送他离去的车影,我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那一次他的帮忙,至今想起来我心里还很内疚。他当时正在化疗,这是后来她说的。只是现在,我连声感谢都已无处可说了。
夏天。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在多伦多,相约出去喝茶。这时,丈夫刚登陆加拿大。那是个艳阳满天的中午,我们四人去了Sheppard和Kennedy边上的一家餐馆。那一顿,大家都很开心。他和丈夫谈他喜欢的体育赛事,讲解北美垒球的规则。她来了,他的气色马上就好了,我快乐地找机会揶揄他们。他竟象一个小男孩似笑了。那是记忆中,他最灿烂的一个笑容。
几星期后,她来电话,说要走了,想在我那儿寄存一些东西。我想,也许她非去工作不可,毕竟他们有个女儿要抚育。临走前两天,他们来了。从车里搬下几个大大小小的箱子。丈夫帮他们扛到了地下室。问她,是回香港吗?她说不是,回大陆,然后去澳洲,神情颇为黯淡。他一直缄默不语。
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是我们和他的诀别。
十一月底,正是我进入临产前的倒计时。她来电话,说她在多伦多,很忙,过些时候来看我,没等我问话,电话已挂了。两星期后,她来了,拎了一堆营养品。那时,我刚生完孩子没几天。问她他怎么样了?他走了,他走了呀。她说着,眼泪簌簌而下。她的那一滴滴泪水,让我深深感觉到她的委屈和悲伤. 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夏天里她回多伦多,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是他坚持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真的是要放她走.那年两人回他老家探亲,她苦苦哀求过他的亲人,让他回国养病,却没有一人肯收留他.他回多伦多后放弃了应有的治疗.直到最后关头住了院.医院的病危通知书,竟是无处可发。房东给远在澳州的她打电话,她匆匆飞来,在他弥留之际,见了他最后一面。清理遗物时,她知道他把他户口上最后一点积蓄都寄去了深圳.
他留下一台车,她无能为力,她不会开车。那天夜里很冷,再加是产后,我把自己裹了里三层外三层,和她象做贼一样,借着夜幕,提心吊胆,把那辆我既不是owner,也没保险,连stick都过期好久的车,开回了自己的住处。她登报私售不成,不得已只好把它丢给了旧车行,任他们随便给了点钱。。
离开多伦多回澳洲前,她把他那儿清理出来的东西,统统堆到了我的地下室。她说明年夏天来处理。为免睹物思人,让时间稀释一切,对她会容易些,我想。
第二年的夏天,她没有回来。再来时,已是深秋。那天,她呆在地下室,许久没上来。我下去叫她吃饭,见她已成泪人,眼前是一大堆他的衣物和照片。不公平啊,真的不公平。女儿至今不知父亲已去,还对我说,去加拿大让爸爸好好照顾你。说这些时,她已泣不成声.
料理完他的遗物,她要走了,这次是去欧洲.临上飞机,她来了一个电话,感谢和告别。我流泪祝福她: 珍重,朋友。犹如一只孤雁,她飞走了。带走了所有的伤和痛,从此再未相见。也许,今生不会再来。
逝者已矣,生者何堪! 我想我是这世上唯一知道这个故事全部内容的人.我曾努力幻想过他在天国里的笑容,却始终无法勾画出她的漂泊轨迹,只好心中一味地相信她远离了过去,已不再有悲伤.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那年的复活节,我搬到了位于Coxwell和Danforth南边的一条叫Hanson St.的小街上一座三层的房子里。房东是一个小个子中国女人,说话小声又温和,笑起来甜甜的,经常抱一条漂亮的狗。丈夫是个商人,一年里有十个月呆在中国。她住三楼。二楼有三间,我住一间北屋,朝南一大间,住一对年轻夫妇,大陆来的。中间一小间和地下室还各住了一位,因为那时整日早出晚归,直到一年后搬走,我也没弄清楚他们名谁姓甚。一楼是一个大大的厨房,还有房东的饭厅和客厅。
那时,不管刮风下雪,每天天不亮我便出门打工,下班后再赶去听课。回到家,多半已是夜深人静。胡乱填一下肚子,冲洗一下,倒头便睡。平日里,几乎碰不到其他房客。只有周末,可以睡一个懒觉。爬起来,收拾房间,洗衣服,准备下一周的饭菜。偶尔撞上那对小夫妻,也只是简单聊几句。他们都是外贸专业毕业的,出国前同在一家省级进出口公司工作,英文很棒。他们有一个女儿,一年前送回了老家,由她的母亲照看着.那几年,正是北美经济最萧条的时候。如果做一个调查,让餐馆登一则洗盘子的招聘广告,应征者大学或以上学历的,怕是要占到十之八九。她在一家花店干活,是个热心人。喜欢说话,也爱笑。他送外卖。常常若有所思,沉默而忧郁。
那是五月的一个早晨,天还很凉。我下到厨房弄吃的,听到她和房东在谈医院和手术。我随口问了一句:谁病了?她说,他开刀了。三天前查出的,肚子里长了个疙瘩。因为她们交谈时的私秘表情, 加上彼此并不太熟,我的询问和关切也就有所顾忌,未便刨根问底。一星期后,他出院了,看起来与往常无异。我想,那场突如其来的病,应该不严重。接着,丈夫公干来美国,我请了两星期的假,飞去他身边。临走前,我把未用完的月票,留给了她。回来时,他已开始工作。我纳闷,动了刀呢,为什么不多养些时候。她说,想回去看看女儿,打算秋天走,现在多赚些钱。我的每一天依然象只上紧了弦的钟表, 机械而规律, 忙碌又疲惫不堪。他们去采购,间或也帮我驮回一袋大米。
终于要启程了。我问,还回来吗?她摇摇头,回来又怎样,还是没有合适的工作。看着他们打包,我有些难过。临走时,他们把书桌留给了我。它成了我在加拿大的第一张书桌, 陪伴了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第二年的四月,接到他的电话。他回来了。选了一个休息天我去看他。多伦多的早春, 依然寒冷, 没有阳光的白天, 让每个人都显得心事重重. 工作还未有着落,他的情绪极为低落。我询问她和他们的女儿, 他说都好, 微笑里丝毫没有一点快乐.一杯咖啡之后,他问是否想听他的往事.他讲得很轻描淡写, 眼神里却透出无以掩饰的沉重.他的诉说, 至今想起来仍会让我忧伤。
他从小生长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父亲,实际上是养父,一位老革命,离休前的公安局长,严肃而缺少温情。因为连续生了几个女儿,于是从远房亲戚那儿过继了一个儿子,那便是他。他是在开始记事的年龄到这个家的。几个姐姐对他虽不错,但彼此心知肚明,他不是这个家庭真正的成员。虽曾多次回去看过生身父母,却已找不回那份原本应该与生俱来的亲情。他的童年和少年虽衣食无忧却不快乐.这段身世她是一无所知。
大学和工作,让他摆脱了家庭和身世带来的阴影。他喜欢过一个女孩,一个不同于她的女孩。女孩,他和她都在一起工作。由于那女孩的骄傲,让他始终没有足够的勇气把那句话说出来。她却一直象姐姐一样照顾他,来多伦多后,给他也找了个机会,他出来了。他们是在这儿结的婚。这次回国,他去看了女孩。女孩在深圳,还是一个人。他在女孩那儿呆了几天。他重复地说着妻子是个好女子,这些年,他拖累了她许多,真的是该放她走的时候了。
那天,他就那样,看着窗外的天空,诉说着。落寞而茫然,仿佛只是自言自语。眼睛里那份深深的悲哀,倾泻着生活的压抑和为情感所累的痛苦。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劝说者。这个时候,无论宽慰他什么都无济于事。我想说,为什么不叫她回来,为什么不再重返学校,学点新的东西。但是,我怕一开口,一切言词都会变得空泛无力。终于,我什么也没说.因为我不知道,对他,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回家的路上,站在风中等bus,眼前是不尽的车流。我想,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都在匆匆的赶路,路的尽头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事隔多年,我才知道,他的这一次回国,真的是一次绝望之旅。
这一年的春天,丈夫再度出差美国。我又匆匆赶去。回来后,搬去了朋友留下的房子。随后,给他去了电话。他说:他也搬家了,开始工作了。我想,一切在好转,也许他会因此而开朗起来。这一年里,我们竟没有再见面。通过几次电话,他的情绪也是时好时坏。劝他让她回来,他只是沉默。唯一一次提到她,是告诉我,她去了香港。
再见他,是一年后的五月初,我因孕期反应过度第二次住院。那天中午,我感觉非常不好,担心自己一觉不醒。我给他去了电话,问他能否载我去医院。电话里,他答应了,声音疲惫无力。我给了他地址。二十分钟后,他来了。已大不如去年见他时的模样,苍白而消瘦。去医院的路上,我问起他的近况。他说,身体明显不行了,也许无法再工作。到了医院门口,他说,他也要赶去医院。朝他挥手之际,我说,一定让她回来,你需要人照顾。他苦笑着点头。目送他离去的车影,我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那一次他的帮忙,至今想起来我心里还很内疚。他当时正在化疗,这是后来她说的。只是现在,我连声感谢都已无处可说了。
夏天。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在多伦多,相约出去喝茶。这时,丈夫刚登陆加拿大。那是个艳阳满天的中午,我们四人去了Sheppard和Kennedy边上的一家餐馆。那一顿,大家都很开心。他和丈夫谈他喜欢的体育赛事,讲解北美垒球的规则。她来了,他的气色马上就好了,我快乐地找机会揶揄他们。他竟象一个小男孩似笑了。那是记忆中,他最灿烂的一个笑容。
几星期后,她来电话,说要走了,想在我那儿寄存一些东西。我想,也许她非去工作不可,毕竟他们有个女儿要抚育。临走前两天,他们来了。从车里搬下几个大大小小的箱子。丈夫帮他们扛到了地下室。问她,是回香港吗?她说不是,回大陆,然后去澳洲,神情颇为黯淡。他一直缄默不语。
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是我们和他的诀别。
十一月底,正是我进入临产前的倒计时。她来电话,说她在多伦多,很忙,过些时候来看我,没等我问话,电话已挂了。两星期后,她来了,拎了一堆营养品。那时,我刚生完孩子没几天。问她他怎么样了?他走了,他走了呀。她说着,眼泪簌簌而下。她的那一滴滴泪水,让我深深感觉到她的委屈和悲伤. 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夏天里她回多伦多,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是他坚持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也许真的是要放她走.那年两人回他老家探亲,她苦苦哀求过他的亲人,让他回国养病,却没有一人肯收留他.他回多伦多后放弃了应有的治疗.直到最后关头住了院.医院的病危通知书,竟是无处可发。房东给远在澳州的她打电话,她匆匆飞来,在他弥留之际,见了他最后一面。清理遗物时,她知道他把他户口上最后一点积蓄都寄去了深圳.
他留下一台车,她无能为力,她不会开车。那天夜里很冷,再加是产后,我把自己裹了里三层外三层,和她象做贼一样,借着夜幕,提心吊胆,把那辆我既不是owner,也没保险,连stick都过期好久的车,开回了自己的住处。她登报私售不成,不得已只好把它丢给了旧车行,任他们随便给了点钱。。
离开多伦多回澳洲前,她把他那儿清理出来的东西,统统堆到了我的地下室。她说明年夏天来处理。为免睹物思人,让时间稀释一切,对她会容易些,我想。
第二年的夏天,她没有回来。再来时,已是深秋。那天,她呆在地下室,许久没上来。我下去叫她吃饭,见她已成泪人,眼前是一大堆他的衣物和照片。不公平啊,真的不公平。女儿至今不知父亲已去,还对我说,去加拿大让爸爸好好照顾你。说这些时,她已泣不成声.
料理完他的遗物,她要走了,这次是去欧洲.临上飞机,她来了一个电话,感谢和告别。我流泪祝福她: 珍重,朋友。犹如一只孤雁,她飞走了。带走了所有的伤和痛,从此再未相见。也许,今生不会再来。
逝者已矣,生者何堪! 我想我是这世上唯一知道这个故事全部内容的人.我曾努力幻想过他在天国里的笑容,却始终无法勾画出她的漂泊轨迹,只好心中一味地相信她远离了过去,已不再有悲伤.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