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接上
十三,沤根
育苗期常见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腐烂,内部组织颜色变暗褐呈水渍状。地上部萎蔫,容易拔起,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
沤根只危害根部,和根结线虫病不同,不危害茎基部,根部也没有根结,导管不变色。
发病条件:
地温低于12℃,且持续时间长,浇水过量或连阴雨天,土壤通气性差所致。
防治方法:
(A)育苗畦面要平,严防大水漫灌,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床土过湿。掌握好放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
(B)有沤根迹象时,及时松土,降低湿度,提高地温。(国内有喷生根粉4号,浓度15毫克/千克,可促使其尽快发出新根,恢复生长。这里?Don't konw yet.)
(C)高畦栽培或半高畦栽培,使黄瓜根不直接接触水,浇水或下雨后又及时松土,既可降低土壤湿度,又可增强土壤透性。
十四,黄瓜低温害
受害部位及症状:
A、叶片受害:
叶片受害分为低温冷害和冻害两种。叶片受到轻微冻害时,子叶期表现为叶缘失绿,有镶白边的现象,温度恢复后不会影响以后真叶的生长。定植后受到冻害时,植株部分叶片的叶缘呈暗绿色,逐渐干枯。
长期处于最低界限温度以下的植株,叶片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
(1)尖叶下垂,出现枫树叶。夜温15℃以上时,叶片呈水平状展开。在15℃以下时,叶尖下垂,周缘起皱纹。低温下发育的叶子缺刻深,叶身长,像枫树叶状。
(2)虎斑叶:低温下叶面呈现虎斑状,即主脉间叶肉褪绿变黄。瓜条膨大受到抑制。这是由于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时及时的向外部运转而在叶内沉积下来所造成的,严重时,整个叶片会随之黄化。如果温度回升且能维持一段时间,碳水化合物能够顺利充分的转换时,瓜条便可顺利膨大,叶片也能慢慢恢复转黑。
(3)“水浸症”:低温为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湿度大而较少风时,叶背面会出现“水浸症”。“水浸症”是由于夜间气温低,尤其在地温尚高时,细胞里的水分流到了细胞间隙中而引起的。植株长势好时,水浸状可在太阳出来后消失。但若植株衰弱或完全衰弱时,白天温度升高后水浸状也不消失,这样几经反复,细胞死亡,叶子枯死。
(4)龙头呈“开花型”。生长发育和温度正常时,从侧面看龙头呈棉花蕾状,两片嫩叶围着顶芽。但若夜温低、肥料不足或受病虫为害时,龙头呈开花状,即两片应围着顶芽的嫩叶展开,顶芽伸出。龙头呈开花型时,开花节位距顶端仅20~30厘米,有时开花好像在顶端。
(5)出现缺硼或缺镁症:夜温降到生物学零度以下时,由于植株体素质变弱,或因为连年种植,过多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少,地力下降等,使根对硼的吸收力下降,引起缺硼症。其主要症状是生长点生长停止。多铵、多钾、多钙、多磷可阻碍植株对镁的吸收,而温度低则可助长缺镁症状的发生。缺镁时,叶脉间叶肉完全褪绿,黄化或白化,与叶脉保存的绿色呈鲜明对比。
(6)上部叶片焦边:连阴雾天时间长,低温下降剧烈,如若土壤水分过大时,植株发生沤根现象。沤根后发生的新叶会出现焦边,高湿下叶边也要腐烂。
B、根部受害:
土壤温度较长时间处于界限温度(12℃)以下时,根系受到损伤,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土壤干爽,湿度不大,一般表现为新根不发,老根呈铁锈色,逐渐死亡;另一种情况是土壤湿度大,出现沤根腐烂现象。受到低温冷害的根系再发新根一般都比较困难。植株地上部分的许多低温冷害症状是由于根系受到伤害所引起的。
C、生长点受害:
生长点受害有两种,一是定植后不久遇寒流,致使生长点直接被冻伤,天气转暖后仍不能恢复正常;二是在遭遇反复出现的低温连阴雾天气时,持续出现较低的温度下,有时会出现黄瓜生长点下的节位被冻伤水烂的情况,致使成为无头株。
D、花果受害:
正常情况下花和果直接受到低温冷害的现象并不明显,通常是因为营养器官受到损伤后对生殖器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致。
防止低温冷害的措施:
A、种子冷冻处理:对开始萌动的种子进行低温处理,从而提高植株的耐低温能力。低温炼苗:秧苗定植前采取低温炼苗,以增加植株内糖分含量,提高植株的耐低温能力。
B、选择适宜的定植期:根据天气预报选在冷尾暖头,起码需保证在晴天进行定植并在定植后能够遇有4~5个晴天。露地栽培既要参考当地的传统做法,又要注意当时所遇到的天气情况,不可冒然行事。
C、加强覆盖保温:露地栽培时可以采取简易地面覆盖对秧苗进行保护,防止低温冷害发生。
D、采取临时补温措施: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人工补温,以地、气温下降到界限温度以下为度。
E、喷用药物防寒:某些药物可以较好的提高植株抗寒性,如植物抗寒剂、青霉素等。据说青霉素可以杀死植株体内的冰点细菌,从而提高黄瓜耐低温能力。
十五,黄瓜高温害
白天的高温会使黄瓜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同时也增加了植株体的呼吸消耗,使净光合速率降低。夜间高温还会引起植株徒长,同时也要增加黄瓜的呼吸消耗。高温的危害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A、影响花芽分化:
黄瓜苗期花芽分化的早晚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直接受到日照时间长短和温度的影响。通常高温、长日照有利于雄花的分化,雌花会相对减少;低温短日照则有利于雌花的分化。
B、日烧:
高温又强光,短时间就可以出现叶片日灼伤的情况,轻者叶缘被灼伤,重者半个叶片甚至整片叶被灼伤,受伤部分随之干枯。
C、座瓜减少,出现畸形瓜:
在日光温室高温情况下,常可见到某些品种的结瓜明显减少。一些耐高温的品种在高温下,如果其它措施(肥水、二氧化碳)等配合不利,容易出现瓜把长、果形短、色泽不好、苦味及畸形瓜。
防止高温伤害的主要措施有:要注意搞好通风,保持叶面湿度不使其过高;露地栽培时,高温下要注意搞好浇水,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以避免或减轻高温伤害。
十六,黄瓜焦边叶
黄瓜枯边叶,植株叶片均可发生,但以中部叶片最重。发病叶片,多是在大部分边缘或整个边缘,发生干枯。干枯一般约2~3毫米一圈。
诱因有几种可能:
a.土壤盐分浓度过高,造成的盐害;
b.过速失水: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突然大风,叶片失水过急所致;
c.药害:喷布农药时,药液浓度偏大,药液过多,滴留于叶缘造成药害。受到化学伤害的叶子边缘一般呈污绿色,干枯后变褐。
防治措施:
a.建议配方施肥,适当减少施肥量或多施有机质,特别是追肥要掌握合理的用量。尽量少用硫铵等副成分残留土壤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b.盐分含量大的土壤(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可灌水泡田洗盐。可在夏季休闲期灌大水,连续多日泡田,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的渗失而淋溶到深层土壤中去。
c.当表层盐分高时,有条件也可上下土层翻转或换土。
d.用药时,注意药剂使用浓度和药液喷布量。浓度不能随意加大,叶面着药液量以叶面湿润而药液不滴淌为宜。
十七,花打顶
瓜秧生长停滞,龙头紧聚。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成短缩状,即靠近生长点小叶片密集,各叶腋出现小瓜钮,大量雌花生长开放,造成封顶,就叫黄瓜“瓜打顶”。或“黄瓜花打顶 ”。将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主因应为温度偏低所致,尤其是土温偏低。黄瓜根系发育差,活动弱,光合作用产物少。当昼夜温差很大,而夜间温度低,黄瓜向新生部位输送营养量减少,植株营养生长受到抑制,生殖生长超过营养生长。另外土壤干旱,肥料过多而伤根,或土壤长期阴湿而沤根,都会出现花打顶现象。
措施:先要确定原因做相应补救。主要是提高地温。及时松土提高含气量会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多发新根。施足充分腐熟粪肥,均匀追肥,避免肥料施用不当烧伤根系。适时适度灌水,不能控水过度。如系缺水造成花打顶,应及时浇水。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应摘除植株上可以见到的小瓜纽,减轻植株结瓜负担量;追用速效氮肥(硝酸铵),浇水后封闭提高温度,保持尽量高的夜温。对植株喷用快速促进茎叶生长的调节剂和溶剂(国内采用5mg/L萘乙酸水溶液和爱多收3000倍液混合)灌根,刺激新根尽快发生。
十八,花斑症
一般的症状是叶脉间的叶色形成深淡不一的花斑状。特别是从叶背对着光透视,就能清楚地与正常叶区别开来。花斑中的淡色部分逐渐变黄,尔后,叶表面出现凹凸,凸出的部分呈黄褐色,最后整张叶子全部变黄变硬。同时,随着叶子的变黄,叶缘的外侧发生卷曲。此外也常见一些特殊的变化,象扩大的霜霉病病斑等。在叶表面先出现不鲜明的黄色斑点,并以黄斑为中心,并从叶缘往叶的中央发展,大约全叶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渐渐变黄。有些病瓜不但细根几乎全部枯死,而且粗根的颜色不很白,根数也少,缺乏生气。当灌水少、土壤干燥的情况下,这种病害发生就较多。
花斑症可能是由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而引起,叶子变硬和卷曲是否由于糖的积累而引起。低夜温,土壤中的钙、硼的积聚,采摘果实过度或植株摘心过早,根系不发达或根系衰老吸收能力下,降植株缺水等都会成为诱因。
===在这里说说黄瓜植株缺水问题===
黄瓜在蔬菜中可以说是典型的“水布袋子”,缺水不仅导致了根系衰老,也加速了叶片的老化。日光温室黄瓜用水主要来自于人工灌溉,缺水主要原因:一是不适当的控水;二是根系吸水能力差;三是灌溉水量不够。
a. 有人认为黄瓜发生病害主要是空气湿度大,因此把控制浇水作为防病的首要措施,平时不敢浇水或很少浇水。这是错误的认识。
b. 黄瓜根系吸水能力差也导致植株体内水分不足。根系吸水能力差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首先是黄瓜定植时过早的覆盖地膜,由于地膜的存在在近地表层形成了一个假的湿润层,在这一假的湿润层的引诱下,本来能够深扎的南瓜根也就停留在近地表层,形成了如同黄瓜自根苗那样的浅层浮根。这种根不仅不能吸收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还会因为低温和地表激烈的温度变化而遭受冻害或冷害;二是土壤积盐严重导致土壤浓度危害,在高盐浓度下,由于土壤溶液渗透压过大,导致作物的吸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持续的低低温导致寒根或者沤根,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破坏;四是根结线虫为害的温室,根系的吸收能力也会遭到损伤。
c. 灌水量不够往往在嫁接黄瓜上。沟浇水时沟内存水一般不多,下渗到土壤深度有限。而如果是嫁接苗的根系一般扎得深,往往浇水很难使水渗透到主要根群分布的土层,这样就使主要根群难以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
十九,黄瓜褐脉叶
首先是叶的网状脉变褐,接着是支脉变褐,然后是主脉变褐。把叶对着阳光看,可见叶脉变褐部坏死。也有的是沿叶脉出现黄色小斑点,并扩大成条斑,近似于褐色斑点,先从叶的基部开始,几条主脉呈褐色。
发生原因:
a. 锰过剩引起的叶脉褐变:叶内锰的含量过高,一般先从网状的支脉开始出现褐变,然后发展到主脉。如果锰的含量继续增高,则叶柄上的刚毛变黑,叶片开始枯死。锰过剩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锰被激活为可吸收态,但多数是因为经常施用含锰的农药所致。
b. 低温多肥引起的生理性叶脉褐变:在低温多肥的情况下,沿叶脉出现黄色小斑点,病逐渐扩大为条斑,近似于褐色斑点。其发病多在下部的老叶,而且是从叶子的基部主叶脉开始,集中在几条主叶脉上,呈现向外延伸状。
c. 菊苣假单孢病:沿黄瓜叶的主脉出现系列的黄色不规则枯斑,透过阳光可在黄色斑内看到如同地图上标明的城镇房屋街道样的紫红色相连的方方块块。
d. 病毒病为害:由绿斑花叶病毒引起的黄瓜病毒病,其叶脉出现黄化,并在叶脉周围出现黄色星形病斑。
e. 霜霉病:一些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表现为沿主叶脉、支脉到小叶脉,出现如同铁锈色一样的症状。
方法:
土壤中锰的溶解度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高,所以施用石灰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PH值,从而降低锰的溶解度;在土壤消毒过程,由于高温蒸气、药剂作用等,使锰的溶解度加大,为防止锰过剩,消毒前要施用石灰质肥料;
注意田间排水,防止土壤过湿,避免土壤溶液处于还原状态。
二十,黄瓜绿环叶
果实开始膨大时,下位叶的主脉附近的叶脉间褪绿,褪绿部分顺次向叶缘扩大,直至叶缘尚保留一些绿色,俗称“绿环叶”。生长后期绿环叶严重时,叶脉间全部褪色、发白,与叶脉的绿色成鲜明对比,俗称“白化叶”。
黄瓜绿环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镁。钾、氮用量过多,阻碍了对镁的吸收。收获量大。在砂土,砂壤土上未施用镁的露地栽培易发生缺镁症。
在栽培前,要施用足够的含镁肥料;注意土壤中钾、钙等的含量,保持土壤适当的盐基平衡;应急对策是,用1~2%硫酸镁水溶液,喷洒叶面,每隔一周喷3~5次。
二一,弯曲瓜
所谓曲果,是指弯曲果实的总称。它包括具有正常果的果形,但发生弯曲的果实,有弯曲的肩果、弯曲的粗尾果、弯曲的细尾果等。
曲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叶片中制造的同化物质不能顺利的流入果实中而引起的。
(1)摘叶过多会很快引起曲果。
(2)结果过多,叶的同化作用减弱也会引起曲果。
开花时子房小的花,花的素质不好,即使开花,但以后得到的养分也较少,因此容易引起曲果。而开花时即使子房是小的,但能得到大量的同化养分时也能形成正常果。
根据黄瓜不同品种结出来的果实,在果形上可分为短形果和长形果。长形果果实膨大需要一定的时间,稍微有些营养不良,果实就容易引起曲果。防止方法是提高叶片的同化作用,使单株和群体的同化量都提高。结果初期长出的正常果,如果养分不能及时充分供给,不久也会发生曲果,所以栽种的距离和栽种的方法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方法:温室栽种黄瓜时,因为光照条件差,栽种时要有充分的株距。叶的同化作用受到叶内的氮、磷和其它物质的影响很大。根系必须能够协调的吸收到氮、磷和其它物质,故要求土层深、积肥多的土壤,并注意不要缺水。
连长注:我国“绿色食品黄瓜安全卫生指标”第3.6条规定:
果形、果色良好
具有本品种应有的形状及色泽,无膨大细缩部分。瓜身变曲最大部位内侧至两端边线的垂直距离不得超过2cm。
二二,茎蔓徒长
这种情况通常称之为“虚症”。表现为叶子长得非常大,直径>23cm;叶柄长度>11cm,叶柄与主蔓夹角<45度;节间长度>10cm;茎秆粗>0.8cm;叶色稍淡卷须发白,侧枝长出早,摘心后出现小蔓。雌花弱,子房小,瓜条和叶片大小不相称,化瓜现象严重或瓜纽多但迟迟不甩瓜。侧枝长出得早,摘心后出现小蔓。在这些蔓上雌花弱,子房小,即使开花,子房膨大也不良,易造成化瓜。植株长势过旺,但产量不高。
这一般是因为氮肥多、水多,并且光照不足,或温度偏高,特别是夜间温度过高,昼夜温差小,造成的黄瓜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措施:
a. 控制浇水,合理施用氮肥。
b. 采取措施控温,包括加大昼夜温差,以控制茎叶生长,促进生长发育向生殖生长的方向转化。
c. 可以通过摘心暂时抑制根的活动,控制植株的长势。
d. 保持适当的湿度,降低黄瓜叶片内的水分含量,以抑制茎叶的生长速度。
二三,双体果和带叶果
双体果在开花时就能看到两条瓜长在一起。带叶果在开花时果实上已长有叶子。特别在开花时进行调查,可看到有的花从子房中长出叶子,有的花萼的一部分变成叶子,有的蔓被叶子所取代。象这种畸形花是由花芽分化时的异常因素引起的。
发生异常因素的原因目前正在研究中。它和硼的吸收受到阻抑(多肥、多钙、干燥)有关。特别是在多氮、高温以及干燥等条件凑合在一起时很易发生。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花器在正常的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营养生长返祖现象。如花萼的一部分变成了叶或卷须,子房的一部分长成为叶子。在促进营养生长的高温、长日照的环境下,要注意使用好的床土进行育苗。
二四,黄瓜叶片过早变硬老化
叶片变硬变脆,或叶片凹凸不平等,叶片的功能明显下降。目前认为造成黄瓜叶片过早老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前半夜温度低,光合产物大量沉积到叶片中。
b、低温下多次施用碳酸氢铵,植株被迫大量的吸收铵态氮:
铵态氮多时,黄瓜叶色浓,虽然对提高黄瓜早期产量有作用,但此后根系活动弱,吸收水分受到抑制,同化作用降低,叶片出现提早老化的症状。因此,低温下,或做过消毒处理的土壤(因大量硝化细菌也会同时被杀死),以施用硝酸铵为好,因为硝酸铵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各占一半。
c、用药频繁或不当引发的药害。
二五,叶面褐色小斑
沿着叶脉出现褐色小斑点,或者叶脉出现油浸状,全叶面出现小斑点。症状轻时,叶片仍可生长发育。症状严重时,叶脉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叶片枯死。果实多数生长发育不良,果形短,不整齐,果皮上没有斑点。症状多出现在中位以下的主枝的叶片上。严重时,侧枝上的叶片也有褐色条斑。
夜间气温较长时间处于10℃以下,10厘米地温在15℃以下,湿度大,光照不足,容易发生这种症状。夏播品种发生此症多于春播品种。
建议:避免气温和地温偏低。天气不好时要控制浇水。施用堆肥、深耕,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二六,黄瓜降落伞叶
黄瓜叶片中央部分凸起,边缘翻转向后,呈现降落伞状。
整个植株出现降落伞叶个过程大概是这样:
初期在生长点附近的新叶叶尖黄化,然后叶片叶缘黄化,黄化部分逐渐枯死。随之叶片中央部分渐渐凸起,而周围下卷,成降落伞状。以中位叶症状最为明显。
降落伞叶出现是植株缺钙的一个症状。缺钙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a.低温寡照时期缺钙:地温降到界限温度以下,导致钙的吸收受阻:一是低地温使根系吸收钙的能力下降;二是浇水少,土壤溶液不断的浓缩,离子的拮抗作用抑制了对钙的吸收;三是少风,植株的蒸腾作用受阻,根部吸收的钙不能或很少能运送到生长点部分。缺钙导致叶尖黄化,进而叶缘黄化。黄化部分组织萎缩干枯后,使得这一部分的生长受到限制,而中央部分的生长还在进行当中,因而形成了降落伞叶。
b.高温时期缺钙:中午前后温度高,如果较长时间少风,植株的蒸腾受阻,钙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就要受到限制,同样也会发生降落伞状叶。
c. 在连阴雨天,闷热、少风时,蒸发作用受到抑制也会发生此症状。
降落伞叶一旦发生较难恢复,可以通过喷用氯化钙来缓解。
二七,黄瓜整株凋萎死亡
黄瓜整株死亡可能是浸染病害造成的,也可能是生理病害引起的。
1、浸染病害造成的整株死亡通常可以在黄瓜的茎和根部发现病斑或病症,在此连长仅列出名称。镰刀菌枯萎病,细菌性枯萎病,疫病,蔓枯病,拟茎点霉根腐病(出现在嫁接黄瓜)等
2、生理病害引起的整株急速萎蔫:
(1)根量少,吸水不足:在定植后的搭架期,如果速效氮肥使用过多,会使根量发生的少,根系分布浅。这种情况在植株小时尚看不出毛病。但当植株高大,气温高,风量大时,由于地下根量少,地上部蒸发掉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会使地上茎叶在中午前后出现突然性的凋萎死亡。
(2)肥烧:施用底肥时,如果将化肥仅撒到地面而没能与土壤充分混匀,在定植时将肥料随土收到植株的根茎部,同样也会将苗茎灼伤致死。
(3)低温连阴雾天或雪后骤晴闪死:低温连阴雾天或雪天骤晴,揭开草苫之后植株突然死亡。其原因虽有多种说法,但是地、气温不协调应是造成植株急速萎蔫最直接原因。
(4)炎热的夏季有时也会因为突然降雨而导致露地黄瓜植株出现急速萎蔫的现象。
3、预防措施:
(1)浸染性病害引起的,参照黄瓜病害防治有关内容。
(2)低温时期:在晴天,湿度低,风大,蒸发量大时,要增加浇水量。
(3)高温时期:预防温室高温时期植株急速萎蔫需要从育苗和苗期管理上下功夫。
.
.
.
.
.
.
目前连长就搜集整理到这些,欢迎有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和专家补充完善。谢谢。
祝朋友们种植黄瓜成功。
八连长
2005.9.1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十三,沤根
育苗期常见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腐烂,内部组织颜色变暗褐呈水渍状。地上部萎蔫,容易拔起,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
沤根只危害根部,和根结线虫病不同,不危害茎基部,根部也没有根结,导管不变色。
发病条件:
地温低于12℃,且持续时间长,浇水过量或连阴雨天,土壤通气性差所致。
防治方法:
(A)育苗畦面要平,严防大水漫灌,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床土过湿。掌握好放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
(B)有沤根迹象时,及时松土,降低湿度,提高地温。(国内有喷生根粉4号,浓度15毫克/千克,可促使其尽快发出新根,恢复生长。这里?Don't konw yet.)
(C)高畦栽培或半高畦栽培,使黄瓜根不直接接触水,浇水或下雨后又及时松土,既可降低土壤湿度,又可增强土壤透性。
十四,黄瓜低温害
受害部位及症状:
A、叶片受害:
叶片受害分为低温冷害和冻害两种。叶片受到轻微冻害时,子叶期表现为叶缘失绿,有镶白边的现象,温度恢复后不会影响以后真叶的生长。定植后受到冻害时,植株部分叶片的叶缘呈暗绿色,逐渐干枯。
长期处于最低界限温度以下的植株,叶片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
(1)尖叶下垂,出现枫树叶。夜温15℃以上时,叶片呈水平状展开。在15℃以下时,叶尖下垂,周缘起皱纹。低温下发育的叶子缺刻深,叶身长,像枫树叶状。
(2)虎斑叶:低温下叶面呈现虎斑状,即主脉间叶肉褪绿变黄。瓜条膨大受到抑制。这是由于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时及时的向外部运转而在叶内沉积下来所造成的,严重时,整个叶片会随之黄化。如果温度回升且能维持一段时间,碳水化合物能够顺利充分的转换时,瓜条便可顺利膨大,叶片也能慢慢恢复转黑。
(3)“水浸症”:低温为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湿度大而较少风时,叶背面会出现“水浸症”。“水浸症”是由于夜间气温低,尤其在地温尚高时,细胞里的水分流到了细胞间隙中而引起的。植株长势好时,水浸状可在太阳出来后消失。但若植株衰弱或完全衰弱时,白天温度升高后水浸状也不消失,这样几经反复,细胞死亡,叶子枯死。
(4)龙头呈“开花型”。生长发育和温度正常时,从侧面看龙头呈棉花蕾状,两片嫩叶围着顶芽。但若夜温低、肥料不足或受病虫为害时,龙头呈开花状,即两片应围着顶芽的嫩叶展开,顶芽伸出。龙头呈开花型时,开花节位距顶端仅20~30厘米,有时开花好像在顶端。
(5)出现缺硼或缺镁症:夜温降到生物学零度以下时,由于植株体素质变弱,或因为连年种植,过多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少,地力下降等,使根对硼的吸收力下降,引起缺硼症。其主要症状是生长点生长停止。多铵、多钾、多钙、多磷可阻碍植株对镁的吸收,而温度低则可助长缺镁症状的发生。缺镁时,叶脉间叶肉完全褪绿,黄化或白化,与叶脉保存的绿色呈鲜明对比。
(6)上部叶片焦边:连阴雾天时间长,低温下降剧烈,如若土壤水分过大时,植株发生沤根现象。沤根后发生的新叶会出现焦边,高湿下叶边也要腐烂。
B、根部受害:
土壤温度较长时间处于界限温度(12℃)以下时,根系受到损伤,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土壤干爽,湿度不大,一般表现为新根不发,老根呈铁锈色,逐渐死亡;另一种情况是土壤湿度大,出现沤根腐烂现象。受到低温冷害的根系再发新根一般都比较困难。植株地上部分的许多低温冷害症状是由于根系受到伤害所引起的。
C、生长点受害:
生长点受害有两种,一是定植后不久遇寒流,致使生长点直接被冻伤,天气转暖后仍不能恢复正常;二是在遭遇反复出现的低温连阴雾天气时,持续出现较低的温度下,有时会出现黄瓜生长点下的节位被冻伤水烂的情况,致使成为无头株。
D、花果受害:
正常情况下花和果直接受到低温冷害的现象并不明显,通常是因为营养器官受到损伤后对生殖器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致。
防止低温冷害的措施:
A、种子冷冻处理:对开始萌动的种子进行低温处理,从而提高植株的耐低温能力。低温炼苗:秧苗定植前采取低温炼苗,以增加植株内糖分含量,提高植株的耐低温能力。
B、选择适宜的定植期:根据天气预报选在冷尾暖头,起码需保证在晴天进行定植并在定植后能够遇有4~5个晴天。露地栽培既要参考当地的传统做法,又要注意当时所遇到的天气情况,不可冒然行事。
C、加强覆盖保温:露地栽培时可以采取简易地面覆盖对秧苗进行保护,防止低温冷害发生。
D、采取临时补温措施: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人工补温,以地、气温下降到界限温度以下为度。
E、喷用药物防寒:某些药物可以较好的提高植株抗寒性,如植物抗寒剂、青霉素等。据说青霉素可以杀死植株体内的冰点细菌,从而提高黄瓜耐低温能力。
十五,黄瓜高温害
白天的高温会使黄瓜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同时也增加了植株体的呼吸消耗,使净光合速率降低。夜间高温还会引起植株徒长,同时也要增加黄瓜的呼吸消耗。高温的危害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A、影响花芽分化:
黄瓜苗期花芽分化的早晚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直接受到日照时间长短和温度的影响。通常高温、长日照有利于雄花的分化,雌花会相对减少;低温短日照则有利于雌花的分化。
B、日烧:
高温又强光,短时间就可以出现叶片日灼伤的情况,轻者叶缘被灼伤,重者半个叶片甚至整片叶被灼伤,受伤部分随之干枯。
C、座瓜减少,出现畸形瓜:
在日光温室高温情况下,常可见到某些品种的结瓜明显减少。一些耐高温的品种在高温下,如果其它措施(肥水、二氧化碳)等配合不利,容易出现瓜把长、果形短、色泽不好、苦味及畸形瓜。
防止高温伤害的主要措施有:要注意搞好通风,保持叶面湿度不使其过高;露地栽培时,高温下要注意搞好浇水,保持较高的土壤水分,以避免或减轻高温伤害。
十六,黄瓜焦边叶
黄瓜枯边叶,植株叶片均可发生,但以中部叶片最重。发病叶片,多是在大部分边缘或整个边缘,发生干枯。干枯一般约2~3毫米一圈。
诱因有几种可能:
a.土壤盐分浓度过高,造成的盐害;
b.过速失水: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突然大风,叶片失水过急所致;
c.药害:喷布农药时,药液浓度偏大,药液过多,滴留于叶缘造成药害。受到化学伤害的叶子边缘一般呈污绿色,干枯后变褐。
防治措施:
a.建议配方施肥,适当减少施肥量或多施有机质,特别是追肥要掌握合理的用量。尽量少用硫铵等副成分残留土壤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b.盐分含量大的土壤(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可灌水泡田洗盐。可在夏季休闲期灌大水,连续多日泡田,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的渗失而淋溶到深层土壤中去。
c.当表层盐分高时,有条件也可上下土层翻转或换土。
d.用药时,注意药剂使用浓度和药液喷布量。浓度不能随意加大,叶面着药液量以叶面湿润而药液不滴淌为宜。
十七,花打顶
瓜秧生长停滞,龙头紧聚。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成短缩状,即靠近生长点小叶片密集,各叶腋出现小瓜钮,大量雌花生长开放,造成封顶,就叫黄瓜“瓜打顶”。或“黄瓜花打顶 ”。将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主因应为温度偏低所致,尤其是土温偏低。黄瓜根系发育差,活动弱,光合作用产物少。当昼夜温差很大,而夜间温度低,黄瓜向新生部位输送营养量减少,植株营养生长受到抑制,生殖生长超过营养生长。另外土壤干旱,肥料过多而伤根,或土壤长期阴湿而沤根,都会出现花打顶现象。
措施:先要确定原因做相应补救。主要是提高地温。及时松土提高含气量会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多发新根。施足充分腐熟粪肥,均匀追肥,避免肥料施用不当烧伤根系。适时适度灌水,不能控水过度。如系缺水造成花打顶,应及时浇水。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应摘除植株上可以见到的小瓜纽,减轻植株结瓜负担量;追用速效氮肥(硝酸铵),浇水后封闭提高温度,保持尽量高的夜温。对植株喷用快速促进茎叶生长的调节剂和溶剂(国内采用5mg/L萘乙酸水溶液和爱多收3000倍液混合)灌根,刺激新根尽快发生。
十八,花斑症
一般的症状是叶脉间的叶色形成深淡不一的花斑状。特别是从叶背对着光透视,就能清楚地与正常叶区别开来。花斑中的淡色部分逐渐变黄,尔后,叶表面出现凹凸,凸出的部分呈黄褐色,最后整张叶子全部变黄变硬。同时,随着叶子的变黄,叶缘的外侧发生卷曲。此外也常见一些特殊的变化,象扩大的霜霉病病斑等。在叶表面先出现不鲜明的黄色斑点,并以黄斑为中心,并从叶缘往叶的中央发展,大约全叶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渐渐变黄。有些病瓜不但细根几乎全部枯死,而且粗根的颜色不很白,根数也少,缺乏生气。当灌水少、土壤干燥的情况下,这种病害发生就较多。
花斑症可能是由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而引起,叶子变硬和卷曲是否由于糖的积累而引起。低夜温,土壤中的钙、硼的积聚,采摘果实过度或植株摘心过早,根系不发达或根系衰老吸收能力下,降植株缺水等都会成为诱因。
===在这里说说黄瓜植株缺水问题===
黄瓜在蔬菜中可以说是典型的“水布袋子”,缺水不仅导致了根系衰老,也加速了叶片的老化。日光温室黄瓜用水主要来自于人工灌溉,缺水主要原因:一是不适当的控水;二是根系吸水能力差;三是灌溉水量不够。
a. 有人认为黄瓜发生病害主要是空气湿度大,因此把控制浇水作为防病的首要措施,平时不敢浇水或很少浇水。这是错误的认识。
b. 黄瓜根系吸水能力差也导致植株体内水分不足。根系吸水能力差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首先是黄瓜定植时过早的覆盖地膜,由于地膜的存在在近地表层形成了一个假的湿润层,在这一假的湿润层的引诱下,本来能够深扎的南瓜根也就停留在近地表层,形成了如同黄瓜自根苗那样的浅层浮根。这种根不仅不能吸收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还会因为低温和地表激烈的温度变化而遭受冻害或冷害;二是土壤积盐严重导致土壤浓度危害,在高盐浓度下,由于土壤溶液渗透压过大,导致作物的吸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持续的低低温导致寒根或者沤根,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破坏;四是根结线虫为害的温室,根系的吸收能力也会遭到损伤。
c. 灌水量不够往往在嫁接黄瓜上。沟浇水时沟内存水一般不多,下渗到土壤深度有限。而如果是嫁接苗的根系一般扎得深,往往浇水很难使水渗透到主要根群分布的土层,这样就使主要根群难以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
十九,黄瓜褐脉叶
首先是叶的网状脉变褐,接着是支脉变褐,然后是主脉变褐。把叶对着阳光看,可见叶脉变褐部坏死。也有的是沿叶脉出现黄色小斑点,并扩大成条斑,近似于褐色斑点,先从叶的基部开始,几条主脉呈褐色。
发生原因:
a. 锰过剩引起的叶脉褐变:叶内锰的含量过高,一般先从网状的支脉开始出现褐变,然后发展到主脉。如果锰的含量继续增高,则叶柄上的刚毛变黑,叶片开始枯死。锰过剩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的锰被激活为可吸收态,但多数是因为经常施用含锰的农药所致。
b. 低温多肥引起的生理性叶脉褐变:在低温多肥的情况下,沿叶脉出现黄色小斑点,病逐渐扩大为条斑,近似于褐色斑点。其发病多在下部的老叶,而且是从叶子的基部主叶脉开始,集中在几条主叶脉上,呈现向外延伸状。
c. 菊苣假单孢病:沿黄瓜叶的主脉出现系列的黄色不规则枯斑,透过阳光可在黄色斑内看到如同地图上标明的城镇房屋街道样的紫红色相连的方方块块。
d. 病毒病为害:由绿斑花叶病毒引起的黄瓜病毒病,其叶脉出现黄化,并在叶脉周围出现黄色星形病斑。
e. 霜霉病:一些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表现为沿主叶脉、支脉到小叶脉,出现如同铁锈色一样的症状。
方法:
土壤中锰的溶解度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高,所以施用石灰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PH值,从而降低锰的溶解度;在土壤消毒过程,由于高温蒸气、药剂作用等,使锰的溶解度加大,为防止锰过剩,消毒前要施用石灰质肥料;
注意田间排水,防止土壤过湿,避免土壤溶液处于还原状态。
二十,黄瓜绿环叶
果实开始膨大时,下位叶的主脉附近的叶脉间褪绿,褪绿部分顺次向叶缘扩大,直至叶缘尚保留一些绿色,俗称“绿环叶”。生长后期绿环叶严重时,叶脉间全部褪色、发白,与叶脉的绿色成鲜明对比,俗称“白化叶”。
黄瓜绿环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镁。钾、氮用量过多,阻碍了对镁的吸收。收获量大。在砂土,砂壤土上未施用镁的露地栽培易发生缺镁症。
在栽培前,要施用足够的含镁肥料;注意土壤中钾、钙等的含量,保持土壤适当的盐基平衡;应急对策是,用1~2%硫酸镁水溶液,喷洒叶面,每隔一周喷3~5次。
二一,弯曲瓜
所谓曲果,是指弯曲果实的总称。它包括具有正常果的果形,但发生弯曲的果实,有弯曲的肩果、弯曲的粗尾果、弯曲的细尾果等。
曲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叶片中制造的同化物质不能顺利的流入果实中而引起的。
(1)摘叶过多会很快引起曲果。
(2)结果过多,叶的同化作用减弱也会引起曲果。
开花时子房小的花,花的素质不好,即使开花,但以后得到的养分也较少,因此容易引起曲果。而开花时即使子房是小的,但能得到大量的同化养分时也能形成正常果。
根据黄瓜不同品种结出来的果实,在果形上可分为短形果和长形果。长形果果实膨大需要一定的时间,稍微有些营养不良,果实就容易引起曲果。防止方法是提高叶片的同化作用,使单株和群体的同化量都提高。结果初期长出的正常果,如果养分不能及时充分供给,不久也会发生曲果,所以栽种的距离和栽种的方法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方法:温室栽种黄瓜时,因为光照条件差,栽种时要有充分的株距。叶的同化作用受到叶内的氮、磷和其它物质的影响很大。根系必须能够协调的吸收到氮、磷和其它物质,故要求土层深、积肥多的土壤,并注意不要缺水。
连长注:我国“绿色食品黄瓜安全卫生指标”第3.6条规定:
果形、果色良好
具有本品种应有的形状及色泽,无膨大细缩部分。瓜身变曲最大部位内侧至两端边线的垂直距离不得超过2cm。
二二,茎蔓徒长
这种情况通常称之为“虚症”。表现为叶子长得非常大,直径>23cm;叶柄长度>11cm,叶柄与主蔓夹角<45度;节间长度>10cm;茎秆粗>0.8cm;叶色稍淡卷须发白,侧枝长出早,摘心后出现小蔓。雌花弱,子房小,瓜条和叶片大小不相称,化瓜现象严重或瓜纽多但迟迟不甩瓜。侧枝长出得早,摘心后出现小蔓。在这些蔓上雌花弱,子房小,即使开花,子房膨大也不良,易造成化瓜。植株长势过旺,但产量不高。
这一般是因为氮肥多、水多,并且光照不足,或温度偏高,特别是夜间温度过高,昼夜温差小,造成的黄瓜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措施:
a. 控制浇水,合理施用氮肥。
b. 采取措施控温,包括加大昼夜温差,以控制茎叶生长,促进生长发育向生殖生长的方向转化。
c. 可以通过摘心暂时抑制根的活动,控制植株的长势。
d. 保持适当的湿度,降低黄瓜叶片内的水分含量,以抑制茎叶的生长速度。
二三,双体果和带叶果
双体果在开花时就能看到两条瓜长在一起。带叶果在开花时果实上已长有叶子。特别在开花时进行调查,可看到有的花从子房中长出叶子,有的花萼的一部分变成叶子,有的蔓被叶子所取代。象这种畸形花是由花芽分化时的异常因素引起的。
发生异常因素的原因目前正在研究中。它和硼的吸收受到阻抑(多肥、多钙、干燥)有关。特别是在多氮、高温以及干燥等条件凑合在一起时很易发生。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花器在正常的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营养生长返祖现象。如花萼的一部分变成了叶或卷须,子房的一部分长成为叶子。在促进营养生长的高温、长日照的环境下,要注意使用好的床土进行育苗。
二四,黄瓜叶片过早变硬老化
叶片变硬变脆,或叶片凹凸不平等,叶片的功能明显下降。目前认为造成黄瓜叶片过早老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前半夜温度低,光合产物大量沉积到叶片中。
b、低温下多次施用碳酸氢铵,植株被迫大量的吸收铵态氮:
铵态氮多时,黄瓜叶色浓,虽然对提高黄瓜早期产量有作用,但此后根系活动弱,吸收水分受到抑制,同化作用降低,叶片出现提早老化的症状。因此,低温下,或做过消毒处理的土壤(因大量硝化细菌也会同时被杀死),以施用硝酸铵为好,因为硝酸铵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各占一半。
c、用药频繁或不当引发的药害。
二五,叶面褐色小斑
沿着叶脉出现褐色小斑点,或者叶脉出现油浸状,全叶面出现小斑点。症状轻时,叶片仍可生长发育。症状严重时,叶脉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叶片枯死。果实多数生长发育不良,果形短,不整齐,果皮上没有斑点。症状多出现在中位以下的主枝的叶片上。严重时,侧枝上的叶片也有褐色条斑。
夜间气温较长时间处于10℃以下,10厘米地温在15℃以下,湿度大,光照不足,容易发生这种症状。夏播品种发生此症多于春播品种。
建议:避免气温和地温偏低。天气不好时要控制浇水。施用堆肥、深耕,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二六,黄瓜降落伞叶
黄瓜叶片中央部分凸起,边缘翻转向后,呈现降落伞状。
整个植株出现降落伞叶个过程大概是这样:
初期在生长点附近的新叶叶尖黄化,然后叶片叶缘黄化,黄化部分逐渐枯死。随之叶片中央部分渐渐凸起,而周围下卷,成降落伞状。以中位叶症状最为明显。
降落伞叶出现是植株缺钙的一个症状。缺钙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a.低温寡照时期缺钙:地温降到界限温度以下,导致钙的吸收受阻:一是低地温使根系吸收钙的能力下降;二是浇水少,土壤溶液不断的浓缩,离子的拮抗作用抑制了对钙的吸收;三是少风,植株的蒸腾作用受阻,根部吸收的钙不能或很少能运送到生长点部分。缺钙导致叶尖黄化,进而叶缘黄化。黄化部分组织萎缩干枯后,使得这一部分的生长受到限制,而中央部分的生长还在进行当中,因而形成了降落伞叶。
b.高温时期缺钙:中午前后温度高,如果较长时间少风,植株的蒸腾受阻,钙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就要受到限制,同样也会发生降落伞状叶。
c. 在连阴雨天,闷热、少风时,蒸发作用受到抑制也会发生此症状。
降落伞叶一旦发生较难恢复,可以通过喷用氯化钙来缓解。
二七,黄瓜整株凋萎死亡
黄瓜整株死亡可能是浸染病害造成的,也可能是生理病害引起的。
1、浸染病害造成的整株死亡通常可以在黄瓜的茎和根部发现病斑或病症,在此连长仅列出名称。镰刀菌枯萎病,细菌性枯萎病,疫病,蔓枯病,拟茎点霉根腐病(出现在嫁接黄瓜)等
2、生理病害引起的整株急速萎蔫:
(1)根量少,吸水不足:在定植后的搭架期,如果速效氮肥使用过多,会使根量发生的少,根系分布浅。这种情况在植株小时尚看不出毛病。但当植株高大,气温高,风量大时,由于地下根量少,地上部蒸发掉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会使地上茎叶在中午前后出现突然性的凋萎死亡。
(2)肥烧:施用底肥时,如果将化肥仅撒到地面而没能与土壤充分混匀,在定植时将肥料随土收到植株的根茎部,同样也会将苗茎灼伤致死。
(3)低温连阴雾天或雪后骤晴闪死:低温连阴雾天或雪天骤晴,揭开草苫之后植株突然死亡。其原因虽有多种说法,但是地、气温不协调应是造成植株急速萎蔫最直接原因。
(4)炎热的夏季有时也会因为突然降雨而导致露地黄瓜植株出现急速萎蔫的现象。
3、预防措施:
(1)浸染性病害引起的,参照黄瓜病害防治有关内容。
(2)低温时期:在晴天,湿度低,风大,蒸发量大时,要增加浇水量。
(3)高温时期:预防温室高温时期植株急速萎蔫需要从育苗和苗期管理上下功夫。
.
.
.
.
.
.
目前连长就搜集整理到这些,欢迎有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和专家补充完善。谢谢。
祝朋友们种植黄瓜成功。
八连长
2005.9.1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