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青椒育苗
青椒的幼苗从2~3片叶展开时,就进入了花芽分化期。构成青椒产量的花芽都是在幼苗期分化出来的。因此,培育根系发达、茎秆粗实、叶片舒展、色泽浓绿、花蕾饱满、心叶嫩绿的壮苗是青椒高产优质的基础。
1.育苗场地选择三原则:
a.地块要平坦向阳,育苗场地北侧最好有树林等天然屏障或设置人工屏障,以便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育苗场地南侧要地势开旷,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早春保护地内的气温和地温;
b.育苗场地的地段要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同时,要注意土质的选择,一定要透水透气性良好。绝对不能把育苗设施建在盐碱地上;
c.育苗场地要远离杏树等28星瓢虫寄主树木,并且要挖掉杂草丛生的土圪塄,以减少病虫寄主植株和越冬场所;
2.播种
播种时期
青椒是喜温蔬菜,露地栽培被晚霜和早霜严格地限制了它的生长期。经过试验,露地青椒的苗龄,在温室育苗条件下,中晚熟品种以70天、早熟品种以60天为宜。这样的幼苗到定植时,株高11厘米左右,真叶展开6~8片,幼叶展开2~3片,多数幼苗刚刚现蕾。
露地青椒的播种期应选在晚霜冻前60~70天。
播种量
青椒种子的干粒重为6.5~8.0克,一般良种的发芽率为 85%左右,每平方米苗床的播种量为30~40克。菜农有谚“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看你想种多少自定。买苗易活。买籽量大。
播种方法
底水—般于播种前一天上午浇入。由于至分苗以前不再挠水,因此底水一定要浇透。之后要设法提高地温,故要加强采光和保温管理。播种宜在上午进行,临播种前再用喷壶往床面上洒少量热水。随后均匀铺散少量药土或0.5厘米厚营养细土作种子“翻身土”。接着撒播种子。为使种子分布均匀,可分2~3次播完种。播种后,随即再分2~3次盖上约0.5厘米厚药土和筛细的营养床土。为减少苗床土壤水分散失,保持苗床表土湿润,要用塑料薄膜平盖床面;过2~3天,于上午揭开塑料薄膜,再均匀撒上0.5厘米厚的潮湿营养床土,随即盖上塑料薄膜;待幼苗拱土时,再于上午揭开塑料薄膜,再均匀撒上0.5厘米厚的潮湿营养床土,随即再盖上塑料薄膜。这样分 3次覆土和平盖塑料薄膜,既有利于提高地温加速甜椒幼苗出土,又有利于防止表土干燥或因覆土太薄而造成种皮变干,导致幼苗“戴帽”出土。当然这是专业作法,自家种椒可简化。
二,耕作
理想的耕作时期是土壤水分减少到土壤粘着力和可塑性很小,而土壤结持力尚较大的时期。各种土壤的水分含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时为耕作适期。此期一般表现为地表面干湿相间,抓一把耕层5~10厘米的土壤,手握成团,但不出水,手无湿印,落地散碎。
秋耕是为了加厚活土层,增强土壤蓄水、抗旱和抗涝能力,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在秋作物腾茬以后、土壤结冻之前进行。一般耕深为25~30cm。春耕是在秋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于定植前2~3个星期进行春耕。如果秋冬降水少,春旱严重,土壤墒情不好,要在春耕前浇水。4~5天后,先撒施基肥,随后耕翻15~20cm。
施用基肥
根据土壤性质施肥。如沙性较重的土地,要强调结合秋耕和春耕大量施用厩肥、堆肥、河泥和塘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肥能力。瘠薄粘重的土壤缺乏有机物质,透水透气性很差。在这类土壤中栽培青椒,由于扎根困难,因此植株矮小;由于雨季易涝,因此软腐病容易流行。改良这类土壤的根本措施是重施有机肥。
基肥可于秋耕、春耕和定植时分三次施入,施肥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秋耕时,撒施基肥用量的70%,春耕时,撒施基肥施用量的25%。定植时,穴施基肥用量的3~5%,为春耕时所施用的基肥掺入250克5%辛硫磷颗粒剂。于打定植孔后,每穴撒入80克左右。
三,定植
1.定植时期
定植以终霜后第5天定植的产量最高。露地青椒以当地断霜后3~7天内定植为宜。
2.定植密度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土壤肥力,又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充分发挥单株生产能力。
每亩地栽植的株数称为密度。露地青椒地膜覆盖栽培的密度,首先与品种特性有关。一般株型比较紧凑的品种,其密度应大些;株型开张,单株生产力高,其密度应小些。其次,与气候条件有关。无霜期较长,伏天暴热时间短,青椒植株可以安全越夏的地区,果实采收期长,一般出现两次产量高峰。因此,其密度宜小。相反,无霜期较短,或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早霜或高温限制了青椒栽培,其密度宜大。
适当密植不仅可以尽早遮住地面,降低地温,有利于青椒植株的越夏和秋发;而且还可以在交错枝叶的保护下,减少由于烈日暴晒而发生的“日灼病”。
3.定植方法
定植宜选择晴朗无风天气,用打孔器按一定的株行距打出直径为7~9cm、深8~10cm的上下等粗的圆形定植孔。每穴撒入少量药肥和肥土后,再将带有单株或双株的苗坨置于定植孔内,而后用土封严定植孔。土堆要高出畦面,以防被风吹动地膜,避免水分蒸发和热蒸气逸出灼伤甜椒幼苗。同时也可以防止杂草滋生,提高根部地温,防止雨水流入造成局部土壤板结、高湿,有利于防病。定植时要力求做到行直、坨稳、苗正、深浅一致。同时要注意选苗,栽带土坨苗;栽叶片舒展苗,不栽叶片变形苗;栽无病斑苗;栽粗壮苗。
定植当天要浇定植水,水量以浸到沟边。既要防止流水直接进入定植孔,又要防止水量过小不能润湿苗坨。
四,青椒水肥管理
1,定植至门椒膨大前管理
从定植到门椒长到红枣大小,是青椒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这一时段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都围绕使根系充分扩展、茎叶迅速生长来进行。不仅是为开花座果和果实发育奠定营养基础,而且繁茂的植株也是青椒生长发育与其自身创造的田间小气候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导因素。因此,要认真解决好扎根长秧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与根系活动需要适宜的地温和充足氧气的矛盾。
至门椒座果前(蹲苗期),需要适当控制灌水。一般露地青椒于灌定植水后3~4天再浇一次缓苗水,而后中耕蹲苗;同时把被水润倾斜的苗扶正,接着进行查苗补苗;临门椒开花前2~3天,灌第二次水(催花水),随灌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公斤。注意病虫害。
这阶段若严重干旱,在定植水和催花水之间再灌一次水;若定植后至座果前因降雨而土壤墒情良好,可不灌催花水。只需在开花前,趁雨前追施磷酸二铵或尿素20公斤/亩。灌过催花水后2~3天,结合深锄畦沟向每行根部培土,这这样做一可以防止倒伏,二可以保持根际土壤水分。
2,门椒膨大期管理
门椒长到红枣大小即进入果实膨大期。此时期的水肥管理要特别注意保持根际土壤经常湿润,养分供应均匀。但要注意田间较长时期积水或土壤干旱都会引起落花、落果和落叶。当经过一段蹲苗,已长到红枣大小的门椒对土壤浓度最为敏感。当结束蹲苗灌水时,追肥量稍一偏大,果顶坏死变褐的比率就会很高。因此,结束蹲苗灌水时不予追肥,追肥改在灌过这次水后4~5天。2~3天后再压一次清水。再1~2天后,结合打杈中耕,第二次向青椒根部培土,以防随着结果增多发生头重脚轻问题而在雨后倒伏;随后喷药防病虫害。再过3~4天,随灌水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或硝酸铵20公斤。一般过5~6天再灌—次清水后,门椒即将达到采收标准。
注意:在门椒迅速膨大期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若第2天高温,要起早在气温升高之前灌完清水;若在中午前后突降热雨,要及时压清水,以防果实和植株“热蒸”发病;若遇降雨田间积水,要及早排出。
3.采果前期管理
门椒开始采收后,第2、3层果实陆续膨大并相继达到采收标准,以上各层花蕾也将陆续开花座果。至第3层果实部分采收,为采收前期。前期产量高低和收获的早晚,对产值影响很大。在水肥管理上,既要防止高温干旱造成植株早衰发病和落花、落果、落叶,又要防止阴雨连绵天气导致植株脱肥变黄、病害流行和沤根死秧。
通常4~5天灌一次水。每次采收后要结合灌水追肥,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一次每亩追施硝酸铵10kg或尿素7~8kg。若连续阴雨,要趁雨前追肥。同时注意大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生炭疽病、疫病、疮痂病和软腐病,要及早打药防治。连续降雨土壤变软,挂满果实的青椒植株头重脚轻,容易倒伏,若不及时采摘达到采收标准的果实和及时抉正植株,突遭晴天日晒,裸露的果实易得日烧病。
4.采果中期管理
大暑节至立秋节,正置第3层果实采收盛期,也是青椒越夏的关键阶段。炎热高温对青椒安全越夏构成严重威胁,突降暴雨往往使青椒顿时遭受水淹,病害随时有流行的可能。
采收中期的管理担负着确保中期果实丰产优质和植株安全越夏的双重任务。果实只要达到采收标准就要及早摘掉减轻植株负担。尤其是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的僵果要及时摘除。否则,把它留着既坠植株又影响座果;灌水不仅要考虑青椒植株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要通过灌水降低地温。若连续晴天燥热,要坚持小水勤灌,3~4天一水,于清晨用冷水灌溉;追肥要少吃多餐,一次每亩追施尿素或硝酸铵7~10kg,6~8天一次,于每次采收果实后随灌水带入。且记防止阴雨连绵时期脱肥,要趁雨前追肥;若叶色变浅显黄,可于傍晚喷洒0.5%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若天气闷热,中午前后忽阴下雨又忽晴,即下热雨后要立即用冷水灌溉(涝浇园)。雨天要随时排出田间积水;注意及时打药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和疮痂病等;还有可采用间作玉米等适当遮荫措施保护青椒安全越夏。
5.采果后期管理
露地覆盖地膜青椒渡过炎热的夏季以后,到处暑节天气变得十分有利于青椒生长发育。此后,晴天多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再没有炎热高温。青椒植株渐渐繁茂起来,开花增多,座果率显著提高-即“秋发”。其实秋发指的是越夏不衰,秋后旺长,一直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一旺到底,直到遭受霜冻为止。采收后期需每隔7~8天灌一次水,并随灌水再追肥2~3次。每次追肥后3~4天都要压一次清水。
注意:在青椒采收后期,结果部位都比较高,每条分枝的负荷都很重,枝条明显变脆。摘椒时当心碰断果枝。
(待续)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青椒的幼苗从2~3片叶展开时,就进入了花芽分化期。构成青椒产量的花芽都是在幼苗期分化出来的。因此,培育根系发达、茎秆粗实、叶片舒展、色泽浓绿、花蕾饱满、心叶嫩绿的壮苗是青椒高产优质的基础。
1.育苗场地选择三原则:
a.地块要平坦向阳,育苗场地北侧最好有树林等天然屏障或设置人工屏障,以便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育苗场地南侧要地势开旷,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早春保护地内的气温和地温;
b.育苗场地的地段要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同时,要注意土质的选择,一定要透水透气性良好。绝对不能把育苗设施建在盐碱地上;
c.育苗场地要远离杏树等28星瓢虫寄主树木,并且要挖掉杂草丛生的土圪塄,以减少病虫寄主植株和越冬场所;
2.播种
播种时期
青椒是喜温蔬菜,露地栽培被晚霜和早霜严格地限制了它的生长期。经过试验,露地青椒的苗龄,在温室育苗条件下,中晚熟品种以70天、早熟品种以60天为宜。这样的幼苗到定植时,株高11厘米左右,真叶展开6~8片,幼叶展开2~3片,多数幼苗刚刚现蕾。
露地青椒的播种期应选在晚霜冻前60~70天。
播种量
青椒种子的干粒重为6.5~8.0克,一般良种的发芽率为 85%左右,每平方米苗床的播种量为30~40克。菜农有谚“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看你想种多少自定。买苗易活。买籽量大。
播种方法
底水—般于播种前一天上午浇入。由于至分苗以前不再挠水,因此底水一定要浇透。之后要设法提高地温,故要加强采光和保温管理。播种宜在上午进行,临播种前再用喷壶往床面上洒少量热水。随后均匀铺散少量药土或0.5厘米厚营养细土作种子“翻身土”。接着撒播种子。为使种子分布均匀,可分2~3次播完种。播种后,随即再分2~3次盖上约0.5厘米厚药土和筛细的营养床土。为减少苗床土壤水分散失,保持苗床表土湿润,要用塑料薄膜平盖床面;过2~3天,于上午揭开塑料薄膜,再均匀撒上0.5厘米厚的潮湿营养床土,随即盖上塑料薄膜;待幼苗拱土时,再于上午揭开塑料薄膜,再均匀撒上0.5厘米厚的潮湿营养床土,随即再盖上塑料薄膜。这样分 3次覆土和平盖塑料薄膜,既有利于提高地温加速甜椒幼苗出土,又有利于防止表土干燥或因覆土太薄而造成种皮变干,导致幼苗“戴帽”出土。当然这是专业作法,自家种椒可简化。
二,耕作
理想的耕作时期是土壤水分减少到土壤粘着力和可塑性很小,而土壤结持力尚较大的时期。各种土壤的水分含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时为耕作适期。此期一般表现为地表面干湿相间,抓一把耕层5~10厘米的土壤,手握成团,但不出水,手无湿印,落地散碎。
秋耕是为了加厚活土层,增强土壤蓄水、抗旱和抗涝能力,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在秋作物腾茬以后、土壤结冻之前进行。一般耕深为25~30cm。春耕是在秋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于定植前2~3个星期进行春耕。如果秋冬降水少,春旱严重,土壤墒情不好,要在春耕前浇水。4~5天后,先撒施基肥,随后耕翻15~20cm。
施用基肥
根据土壤性质施肥。如沙性较重的土地,要强调结合秋耕和春耕大量施用厩肥、堆肥、河泥和塘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肥能力。瘠薄粘重的土壤缺乏有机物质,透水透气性很差。在这类土壤中栽培青椒,由于扎根困难,因此植株矮小;由于雨季易涝,因此软腐病容易流行。改良这类土壤的根本措施是重施有机肥。
基肥可于秋耕、春耕和定植时分三次施入,施肥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秋耕时,撒施基肥用量的70%,春耕时,撒施基肥施用量的25%。定植时,穴施基肥用量的3~5%,为春耕时所施用的基肥掺入250克5%辛硫磷颗粒剂。于打定植孔后,每穴撒入80克左右。
三,定植
1.定植时期
定植以终霜后第5天定植的产量最高。露地青椒以当地断霜后3~7天内定植为宜。
2.定植密度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土壤肥力,又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充分发挥单株生产能力。
每亩地栽植的株数称为密度。露地青椒地膜覆盖栽培的密度,首先与品种特性有关。一般株型比较紧凑的品种,其密度应大些;株型开张,单株生产力高,其密度应小些。其次,与气候条件有关。无霜期较长,伏天暴热时间短,青椒植株可以安全越夏的地区,果实采收期长,一般出现两次产量高峰。因此,其密度宜小。相反,无霜期较短,或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早霜或高温限制了青椒栽培,其密度宜大。
适当密植不仅可以尽早遮住地面,降低地温,有利于青椒植株的越夏和秋发;而且还可以在交错枝叶的保护下,减少由于烈日暴晒而发生的“日灼病”。
3.定植方法
定植宜选择晴朗无风天气,用打孔器按一定的株行距打出直径为7~9cm、深8~10cm的上下等粗的圆形定植孔。每穴撒入少量药肥和肥土后,再将带有单株或双株的苗坨置于定植孔内,而后用土封严定植孔。土堆要高出畦面,以防被风吹动地膜,避免水分蒸发和热蒸气逸出灼伤甜椒幼苗。同时也可以防止杂草滋生,提高根部地温,防止雨水流入造成局部土壤板结、高湿,有利于防病。定植时要力求做到行直、坨稳、苗正、深浅一致。同时要注意选苗,栽带土坨苗;栽叶片舒展苗,不栽叶片变形苗;栽无病斑苗;栽粗壮苗。
定植当天要浇定植水,水量以浸到沟边。既要防止流水直接进入定植孔,又要防止水量过小不能润湿苗坨。
四,青椒水肥管理
1,定植至门椒膨大前管理
从定植到门椒长到红枣大小,是青椒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这一时段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都围绕使根系充分扩展、茎叶迅速生长来进行。不仅是为开花座果和果实发育奠定营养基础,而且繁茂的植株也是青椒生长发育与其自身创造的田间小气候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导因素。因此,要认真解决好扎根长秧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与根系活动需要适宜的地温和充足氧气的矛盾。
至门椒座果前(蹲苗期),需要适当控制灌水。一般露地青椒于灌定植水后3~4天再浇一次缓苗水,而后中耕蹲苗;同时把被水润倾斜的苗扶正,接着进行查苗补苗;临门椒开花前2~3天,灌第二次水(催花水),随灌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公斤。注意病虫害。
这阶段若严重干旱,在定植水和催花水之间再灌一次水;若定植后至座果前因降雨而土壤墒情良好,可不灌催花水。只需在开花前,趁雨前追施磷酸二铵或尿素20公斤/亩。灌过催花水后2~3天,结合深锄畦沟向每行根部培土,这这样做一可以防止倒伏,二可以保持根际土壤水分。
2,门椒膨大期管理
门椒长到红枣大小即进入果实膨大期。此时期的水肥管理要特别注意保持根际土壤经常湿润,养分供应均匀。但要注意田间较长时期积水或土壤干旱都会引起落花、落果和落叶。当经过一段蹲苗,已长到红枣大小的门椒对土壤浓度最为敏感。当结束蹲苗灌水时,追肥量稍一偏大,果顶坏死变褐的比率就会很高。因此,结束蹲苗灌水时不予追肥,追肥改在灌过这次水后4~5天。2~3天后再压一次清水。再1~2天后,结合打杈中耕,第二次向青椒根部培土,以防随着结果增多发生头重脚轻问题而在雨后倒伏;随后喷药防病虫害。再过3~4天,随灌水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或硝酸铵20公斤。一般过5~6天再灌—次清水后,门椒即将达到采收标准。
注意:在门椒迅速膨大期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若第2天高温,要起早在气温升高之前灌完清水;若在中午前后突降热雨,要及时压清水,以防果实和植株“热蒸”发病;若遇降雨田间积水,要及早排出。
3.采果前期管理
门椒开始采收后,第2、3层果实陆续膨大并相继达到采收标准,以上各层花蕾也将陆续开花座果。至第3层果实部分采收,为采收前期。前期产量高低和收获的早晚,对产值影响很大。在水肥管理上,既要防止高温干旱造成植株早衰发病和落花、落果、落叶,又要防止阴雨连绵天气导致植株脱肥变黄、病害流行和沤根死秧。
通常4~5天灌一次水。每次采收后要结合灌水追肥,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一次每亩追施硝酸铵10kg或尿素7~8kg。若连续阴雨,要趁雨前追肥。同时注意大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生炭疽病、疫病、疮痂病和软腐病,要及早打药防治。连续降雨土壤变软,挂满果实的青椒植株头重脚轻,容易倒伏,若不及时采摘达到采收标准的果实和及时抉正植株,突遭晴天日晒,裸露的果实易得日烧病。
4.采果中期管理
大暑节至立秋节,正置第3层果实采收盛期,也是青椒越夏的关键阶段。炎热高温对青椒安全越夏构成严重威胁,突降暴雨往往使青椒顿时遭受水淹,病害随时有流行的可能。
采收中期的管理担负着确保中期果实丰产优质和植株安全越夏的双重任务。果实只要达到采收标准就要及早摘掉减轻植株负担。尤其是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的僵果要及时摘除。否则,把它留着既坠植株又影响座果;灌水不仅要考虑青椒植株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要通过灌水降低地温。若连续晴天燥热,要坚持小水勤灌,3~4天一水,于清晨用冷水灌溉;追肥要少吃多餐,一次每亩追施尿素或硝酸铵7~10kg,6~8天一次,于每次采收果实后随灌水带入。且记防止阴雨连绵时期脱肥,要趁雨前追肥;若叶色变浅显黄,可于傍晚喷洒0.5%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若天气闷热,中午前后忽阴下雨又忽晴,即下热雨后要立即用冷水灌溉(涝浇园)。雨天要随时排出田间积水;注意及时打药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和疮痂病等;还有可采用间作玉米等适当遮荫措施保护青椒安全越夏。
5.采果后期管理
露地覆盖地膜青椒渡过炎热的夏季以后,到处暑节天气变得十分有利于青椒生长发育。此后,晴天多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再没有炎热高温。青椒植株渐渐繁茂起来,开花增多,座果率显著提高-即“秋发”。其实秋发指的是越夏不衰,秋后旺长,一直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一旺到底,直到遭受霜冻为止。采收后期需每隔7~8天灌一次水,并随灌水再追肥2~3次。每次追肥后3~4天都要压一次清水。
注意:在青椒采收后期,结果部位都比较高,每条分枝的负荷都很重,枝条明显变脆。摘椒时当心碰断果枝。
(待续)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