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从小,我就羡慕有歌的人。
并不是 挥笔洒落音符,按弦哄出乐韵的人才可以“有歌”,并不是云雀的声音在其噪喉间寻到居巢的人才可以“有歌”。不是的。歌是最最薄情的东西,谁都不可以专宠它,谁都可以与之随缘相系。如果说一切艺术工作者都得有自己的作品一旦脱离母体就独立自主的心理准备,那么音乐工作者更得时时接受作品投奔他人怀抱的事实。一位音乐教授作的歌行,可以随时跑到贩夫走卒家中的冲凉房。一位西洋歌剧家的名曲,可以飘至东方一位计程车司机的车中。也许对作曲唱歌的人而言,自己的“获得”,只是一首歌的开始,直至越来越多人也“获得”了,才是一首歌的完成。倘若歌声若水,那么对于开发源头的人来说,水不流向回不来的远方,又有什么意义呢?
诗歌缘深,自古皆然。我爱诗亦爱歌。然而我终不能 否认,诗 到底摆脱不了“贵族气质”。即使到了老妪能懂的地步,也需要老妪懂得诗人掌握的语言文字。一首唐朝老妪能懂的诗,一名现代西方女诗人未必能懂歌曲不然,一首唱者忘我的黑人灵歌,可以另不谙歌词意义的炎黄子孙动容。一首优美的意大利民歌,可以使一个爱唱歌的中学生强记发音而朗朗上口。歌始终具备着“亲和性格”。这是天生使然,不能怪诗,更不能怪歌。我常常忍不住要怜爱诗多一些,因为爱诗爱到至爱的程度,也只能佩带诗如佩带一块雅玉,只有遇到识玉者才能掬出共赏,只有自己才珍惜玉的自矜自重。然而我又时时忍不住要疼惜歌多一些,因为爱歌爱到至爱的程度,仍可以轻轻松松,携带它穿过“俗人”之间。歌就好像扣在足踝上的小银玲,小银玲不介意你将它安系在那么“俗”的地方,反而乐得随着主人的步伐,叮当叮当地被系成不需“高度文化素养”的文化平民也能拥有的陪行曲。
我羡慕有歌的人。
一首简单的歌,可以陪你咀嚼生命的况味。我喜欢听妈妈叙述往事,说当年外公被诬告遭扣留,外婆一人照顾八个儿女。后来大舅设法弄来一台四十五转的旧唱机,竟学人卖起唱片来营生。小镇午后,艳阳迫人。偶尔有一二军人路过,进来看看又走了。大舅常播一首白光的歌《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懒懒的嗓音,不好过的日子,毕竟像那一张四十五转的旧唱片,竟也转下去了。一首轻松的歌,可以陪你初尝青春的情意。我喜欢听爸爸细说当年在海山街住时,大姑妈在窗旁晾衣时,对面有一个小伙子总喜欢倚窗轻唱周璇的《陋巷之春》:“邻家有个少女,当窗晒衣裳……” 天天晾衣,天天轻唱。后来这种情景被双方家长发现了,大姑妈被带到外地工作。但爸爸说,大姑妈偶尔仍会哼起《陋巷之春》,哼呀哼的,仿佛那年的阳光,那年晾衣的水滴,那年对窗面的傻笑,都系在歌里带过离离合合,春去春来。一首短短的歌,可以陪你追赶时代的脚步。我喜欢听妈妈说,那一年,年轻人之间传唱着一首歌:“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要献什么?”一批批的青年男女打点行装和激情,回“祖国”效劳。有一次,妈妈已经收拾好行李,到了火车站,外婆追到月台,哭着挽留,终于又留下来了。火车开动,又一批朋友去了,有人探首出窗外,唱着那首歌:“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那首歌陪他们去了。然而那首歌也陪着妈妈继续成长,陪着她遇到爸爸,陪着她在多年后娓娓向在床侧的我叙述往事。
我羡慕有歌的人。或者说,我羡慕“有人”的歌。一次又一次,我听着这些故事,说故事的人说到后来总是忍不住唱起那些歌。仿佛唱一遍,又将悲欢离合拭抹一遍,轻轻合在记忆夹子里,下次再摊开往事时,又唱一遍。直至有一天,我忽然不弹萧邦的马祖卡舞曲或贝多芬的朔拿大,在琴键上摸索出《如果没有你》、《陋巷之春》…… 。爸爸妈妈睁大了眼睛,走了过来,轻轻地哼,然后忘情的唱。我又快乐起来了。藉着这一首又一首爸妈的陪行曲,我仿佛“参与”了四十五转唱片的转动,陋巷的水滴,月台上的激情。啊,贪心的我,连上一代人的故事,都要“参与”。
我记得曾祖母在世时,喜欢在闲闲的午后,向我重复叙述一些唐山旧事。她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不少系着她的记忆的物事,小木梳啦、发髻啦、旧相片啦。每次她掏出这些旧事物时,嘴里总哼着一首闽南语的唐山谣。仿佛那首唐山谣也是她由盒子里掏出来的东西。曾祖母说,那首唐山谣是她未出嫁前学会的,她出嫁那天,在轿子里轻轻哼着。她没有陪嫁的侍女,便把这支曲子当作陪嫁曲了。后来丈夫去世,她随一户人家到南洋来看顾小孩,在船上也哼过,打发漫长的海上日子。一首陪嫁曲,陪着她“嫁”到南洋来,一段命运与族谱的嫁接,竟只有一首唐山谣随行。
又有一次,在一个热闹的场合中,我静静坐在一角,拆读一位读者的来信。他有着一颗孤寂的心灵。在他当兵报到那日,全家无人察觉,天未亮的清晨,他轻轻经过熟睡的家人,轻轻掩上了门,背上行囊,在心里轻轻哼一支我的歌。他说,陪他走向岁月的另一程的,只有心底轻轻哼起的歌。在那个人声喧闹的大厅中,我心中有一份寂寞就是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陪伴着周代先民征戌的,只有一首《采薇》歌。然而古往今来,谁在心灵上不是岁月的征戌者?谁能避免成为岁月的贬谪者?
那是一个热闹的聚会,十年前的同窗聚首,我们还聊起那时爱唱的凤飞飞陈秋霞的歌。交换了名片,近况和记忆之后,终不免曲终人散。有人嚷着下次什么时候再聚呀,有人说别又等一个十年呀。我上了车,一个人,一辆车,驰在一条夜深无人的快速公路上。扭开收音机,正好是当年爱听爱唱的一首凤飞飞的老歌,我扭熄了那支歌,静静地想,岁月对我们何其不好,静悄悄地把一个一个曾经共唱一首歌,共听一支曲的人征调到各个角落去了。然而岁月对我们这些人又何其太好,静悄悄留下一首又一首的歌,陪行、陪戌、陪嫁、陪谪,仿佛系在脚踝的铃子,一路陪着叮叮走下去……。
我又扭开了收音机,那支老歌还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并不是 挥笔洒落音符,按弦哄出乐韵的人才可以“有歌”,并不是云雀的声音在其噪喉间寻到居巢的人才可以“有歌”。不是的。歌是最最薄情的东西,谁都不可以专宠它,谁都可以与之随缘相系。如果说一切艺术工作者都得有自己的作品一旦脱离母体就独立自主的心理准备,那么音乐工作者更得时时接受作品投奔他人怀抱的事实。一位音乐教授作的歌行,可以随时跑到贩夫走卒家中的冲凉房。一位西洋歌剧家的名曲,可以飘至东方一位计程车司机的车中。也许对作曲唱歌的人而言,自己的“获得”,只是一首歌的开始,直至越来越多人也“获得”了,才是一首歌的完成。倘若歌声若水,那么对于开发源头的人来说,水不流向回不来的远方,又有什么意义呢?
诗歌缘深,自古皆然。我爱诗亦爱歌。然而我终不能 否认,诗 到底摆脱不了“贵族气质”。即使到了老妪能懂的地步,也需要老妪懂得诗人掌握的语言文字。一首唐朝老妪能懂的诗,一名现代西方女诗人未必能懂歌曲不然,一首唱者忘我的黑人灵歌,可以另不谙歌词意义的炎黄子孙动容。一首优美的意大利民歌,可以使一个爱唱歌的中学生强记发音而朗朗上口。歌始终具备着“亲和性格”。这是天生使然,不能怪诗,更不能怪歌。我常常忍不住要怜爱诗多一些,因为爱诗爱到至爱的程度,也只能佩带诗如佩带一块雅玉,只有遇到识玉者才能掬出共赏,只有自己才珍惜玉的自矜自重。然而我又时时忍不住要疼惜歌多一些,因为爱歌爱到至爱的程度,仍可以轻轻松松,携带它穿过“俗人”之间。歌就好像扣在足踝上的小银玲,小银玲不介意你将它安系在那么“俗”的地方,反而乐得随着主人的步伐,叮当叮当地被系成不需“高度文化素养”的文化平民也能拥有的陪行曲。
我羡慕有歌的人。
一首简单的歌,可以陪你咀嚼生命的况味。我喜欢听妈妈叙述往事,说当年外公被诬告遭扣留,外婆一人照顾八个儿女。后来大舅设法弄来一台四十五转的旧唱机,竟学人卖起唱片来营生。小镇午后,艳阳迫人。偶尔有一二军人路过,进来看看又走了。大舅常播一首白光的歌《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懒懒的嗓音,不好过的日子,毕竟像那一张四十五转的旧唱片,竟也转下去了。一首轻松的歌,可以陪你初尝青春的情意。我喜欢听爸爸细说当年在海山街住时,大姑妈在窗旁晾衣时,对面有一个小伙子总喜欢倚窗轻唱周璇的《陋巷之春》:“邻家有个少女,当窗晒衣裳……” 天天晾衣,天天轻唱。后来这种情景被双方家长发现了,大姑妈被带到外地工作。但爸爸说,大姑妈偶尔仍会哼起《陋巷之春》,哼呀哼的,仿佛那年的阳光,那年晾衣的水滴,那年对窗面的傻笑,都系在歌里带过离离合合,春去春来。一首短短的歌,可以陪你追赶时代的脚步。我喜欢听妈妈说,那一年,年轻人之间传唱着一首歌:“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要献什么?”一批批的青年男女打点行装和激情,回“祖国”效劳。有一次,妈妈已经收拾好行李,到了火车站,外婆追到月台,哭着挽留,终于又留下来了。火车开动,又一批朋友去了,有人探首出窗外,唱着那首歌:“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那首歌陪他们去了。然而那首歌也陪着妈妈继续成长,陪着她遇到爸爸,陪着她在多年后娓娓向在床侧的我叙述往事。
我羡慕有歌的人。或者说,我羡慕“有人”的歌。一次又一次,我听着这些故事,说故事的人说到后来总是忍不住唱起那些歌。仿佛唱一遍,又将悲欢离合拭抹一遍,轻轻合在记忆夹子里,下次再摊开往事时,又唱一遍。直至有一天,我忽然不弹萧邦的马祖卡舞曲或贝多芬的朔拿大,在琴键上摸索出《如果没有你》、《陋巷之春》…… 。爸爸妈妈睁大了眼睛,走了过来,轻轻地哼,然后忘情的唱。我又快乐起来了。藉着这一首又一首爸妈的陪行曲,我仿佛“参与”了四十五转唱片的转动,陋巷的水滴,月台上的激情。啊,贪心的我,连上一代人的故事,都要“参与”。
我记得曾祖母在世时,喜欢在闲闲的午后,向我重复叙述一些唐山旧事。她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不少系着她的记忆的物事,小木梳啦、发髻啦、旧相片啦。每次她掏出这些旧事物时,嘴里总哼着一首闽南语的唐山谣。仿佛那首唐山谣也是她由盒子里掏出来的东西。曾祖母说,那首唐山谣是她未出嫁前学会的,她出嫁那天,在轿子里轻轻哼着。她没有陪嫁的侍女,便把这支曲子当作陪嫁曲了。后来丈夫去世,她随一户人家到南洋来看顾小孩,在船上也哼过,打发漫长的海上日子。一首陪嫁曲,陪着她“嫁”到南洋来,一段命运与族谱的嫁接,竟只有一首唐山谣随行。
又有一次,在一个热闹的场合中,我静静坐在一角,拆读一位读者的来信。他有着一颗孤寂的心灵。在他当兵报到那日,全家无人察觉,天未亮的清晨,他轻轻经过熟睡的家人,轻轻掩上了门,背上行囊,在心里轻轻哼一支我的歌。他说,陪他走向岁月的另一程的,只有心底轻轻哼起的歌。在那个人声喧闹的大厅中,我心中有一份寂寞就是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陪伴着周代先民征戌的,只有一首《采薇》歌。然而古往今来,谁在心灵上不是岁月的征戌者?谁能避免成为岁月的贬谪者?
那是一个热闹的聚会,十年前的同窗聚首,我们还聊起那时爱唱的凤飞飞陈秋霞的歌。交换了名片,近况和记忆之后,终不免曲终人散。有人嚷着下次什么时候再聚呀,有人说别又等一个十年呀。我上了车,一个人,一辆车,驰在一条夜深无人的快速公路上。扭开收音机,正好是当年爱听爱唱的一首凤飞飞的老歌,我扭熄了那支歌,静静地想,岁月对我们何其不好,静悄悄地把一个一个曾经共唱一首歌,共听一支曲的人征调到各个角落去了。然而岁月对我们这些人又何其太好,静悄悄留下一首又一首的歌,陪行、陪戌、陪嫁、陪谪,仿佛系在脚踝的铃子,一路陪着叮叮走下去……。
我又扭开了收音机,那支老歌还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