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曲已死,还守着“平仄”作甚?
-叶雨
词,其实是歌词。以前歌妓们弹唱,而文人们为之写歌词。这也就是为啥柳咏死的时候歌妓们排队去送葬。可能是我们扫黄的工作太成功了,连并把歌曲一起扫了?这么多词牌,保留下来的曲谱有几个?
既然已经把曲子弄丢了,为什么一定要守着这“平仄”?一定要遵守每个词牌规定的“平仄”才能有音韵美吗?
活人应该比死人强。词牌规定平仄的目的是为了让古代歌妓们唱出来。如果曲子不同呢?那么平仄当然也不同。其实我觉得每个词牌只要定下很粗略的平仄就好了,尽量留多些空间给作者。而事实上,严格遵守每首词的平仄的词并不比不完全遵守平仄的词更有音韵美。
我认为,现在的活人不仅应该用“一、二、三、四声”的“现代平仄”,而且也要灵活处理平仄,不完全拘泥于原来的约束。一首词是否美,是否能传颂人间,还是在于她的感染力、表达思想的共鸣强度。古代的文人骚客们连词牌的曲子都不能传下来。可见好作品能永远流传的途径,只能是老百姓的口了。
人们为几个平仄掏空心思想词填词,为了凑齐平仄、字数而牺牲达意通情。“填词”的做法实在是舍本取末;最多也就是看见自己好不容易凑齐了韵脚带来的喜悦,也只有对着实质空洞的辞藻沾沾自喜了。
相比之下,文章的内涵深度,文辞的贴切生动,远远比费心琢磨“填”词来的重要的多。
不妨松绑长短句,任由妙笔随思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